Ⅰ 台山市培英中學的歷史沿革
嗣因私立學校不得設立分校,乃成立校董會,易名為台山縣私立培英初級中學。1943年1月,徐浩然校長精心育才,是以校譽日隆,四方學子,負芨而來者,日見勇躍,人數大增,於是學校借用了台西路的剛德堂、剛紀慎、基督教青年會及西濠路的女青年會為中小學校舍。 1935年9月,學校獲廣東省教育廳批准立案,並於翌年2月獲教育部批准備案。
1937年抗戰爆發,日機濫炸台城,乃遷校於沖雲墟。後廣州淪陷,四邑受協,學校曾一度停課,稍緩,又遷回台城,中經台山「三·三」及「九·二○」兩次淪陷,員生離散,校具損失慘重。尤以1944年6月24日,台城第三次淪陷,再遷校於那金鄉借南華小學繼續開課。學生由五百九十四人銳減至一百九十七人。
1945年8月,抗戰勝利,9月即遷回台城,重整校園,就學者接踵而至,1948年下學期,學生增至一千七百多人(其中初中教師四十九人,學生九百零七人)。鑒於校舍不敷所需,校董會由劉一非先生與徐浩然校長發起向社會募捐,並赴廣州、香港等地籌款,全校師生也紛紛捐助,共集得港幣二十餘萬元,於1948年春購地於台城貓山山腰南面建十座課室和廚房、發電機房,同年9月竣工,即遷新址上課,員工宿舍則仍用舊址。第二期工程於1948年冬在貓山西北、東北山腰建三層宿舍樓兩座,中學部乃全部遷入新校舍,舊址交附小使用。
學校向與廣州培英中學聯系密切,學生初中畢業輒不少升學廣州培英,故對學生之英文、數學、國文水準要求尤高,以期與正校程度相銜接。1947年11月省教育廳督學到台山督導,抽考全台山城各中學初二級五分之一學生,該校榮獲冠、亞軍。學校對學生管教一貫嚴格,對學生操行尤嚴加考核,因而「白綠」精神得以培植,學生尊師守紀,勤奮好學,服務母校,服務社會之精神,為世人所欽佩。學生畢業後升高中的入學率頗高,報考本校初中者亦十分勇躍。學校對體育亦極為重視,課外文體活動活躍,參加校外排、籃球比賽及田徑運動會,常名列前三名。培英校譽,蜚聲遐邇。 1950年1月,校董會派黃哲賢任校長。翌年校董會改組,推選鄺炳衡、朱伯濂為正副董事長,同年3月台山縣府派譚鵬飛代理校長職務。1952年9月人民政府接管學校,奉台山縣人民政府令,改私立培英中學為台山縣第二初級中學,並由縣府委派譚錫潤代理校長職務,不再設附小。
1956年9月,學校增設高中,成為完全中學,易名為台山縣第二中學。學校校舍此時已不敷應用,得縣政府支持,陸續拔款,於貓山東側建物理、化學實驗室各一座、課室一座、音樂室一座,於牛山北麓建體育室一座。為美化綠化校園,師生利用課余時間,義務勞動,在貓山頂修建小花園;同時削牛山填窪地,修建成200米跑道的體育運動場一個。五十年代,本校體育人才輩出,伍毅仁校友選為國家男子排球隊主力隊員,榮獲運動健將稱號,黃婉珍校友選為省女子體操隊隊員,也榮獲運動健將稱號。
1960年,學校已有高中6班,初中14班,學生1040人,是年高中畢業生升學率為96.29%,初中畢業生升學率為97.2%。1963年貫徹國家「調整、壓縮、充實、提高」方針,該校停辦高中,充實初中,教學質量繼續提高。1963年縣數學競賽,該校獲得優良成績。男子少年排球隊參加縣少年排球選拔賽,該校榮獲冠軍,並由陳子平校長和伍國榮老師率領代表台山往湖南長沙參加全國少年排球比賽,榮獲亞軍,鄺沃民同學還被評為全國少年男子最佳攻球手。
「文革」期間學校受到沖擊,教師被批鬥,甚至調離本校。1969年雖復課並復辦高中,易名為台山附城中學,惟此時不以學業為重,學校大辦農場,以勞代課,以致學業荒廢,教學質量嚴重下降。所幸者,員工悉心保護校園,故校舍設備損失甚微。 「文革」結束後,國家建設「四化」,重視教育,該校又進入振興時期。1978年由縣統一將該校重新易名為台山二中,並用學校勤工儉學的積累資金及縣政府拔款,擴建了教師飯堂,第二年又建了校門。1980年又在貓山山項建教學樓一座及教工宿舍樓一座。在校園西側一條500米長、2米高的圍牆。1982年將東區兩座教室與實驗室的平房改建為兩層的樓房。1984年縣政府拔款了辦公樓兼圖書館一座。1985年又建學生宿舍一座。與此同時,還添置了一批教學器材,學校面貌有所改變,教學質量又有提高,1983年以後,該校高中升學率均居縣前三名之列。1983年開辦職業技術教育,經過二十多年的奮斗,培英職業技術教育已成為國家級重點職中,是台山職業教育的「龍頭」。
1985年1月20日,學校向縣政府申請並獲批准復名為台山培英中學。學校復名,海內外校友十分高興,奔走相告,並共同為振興母校獻力。先由集資重修校門開始,進而建校友樓,建銅管樂隊,開始了改造培英殘舊面貌,重振校威,弘揚校譽的設想規劃。
1991年3月,首先拆除貓山向南前兩排殘舊「白鴿籠」式的平房課室,建一座面積近4000平方米,高四層的現代化的教學大樓,旅港校友黃國熙先生斥資120萬元,香港培英校董會資助20萬元,朱尚超校友、伍灼和校友等海內外校友也積極捐助,終使雄偉壯觀的教學大樓於當年11月獲成剪綵。嗣後1992年至1994年黃國熙先生又斥巨資建了具現代化標準的男生宿舍——繼祖樓、女生宿舍樓——雅靜樓;斥巨資建了科技樓。1992年旅加拿大校友伍伯良伉儷捐資45萬元建了一座漂亮別致的圖書館;1994年他又捐資在校園西面臨河濱大道處建了一座很有特色的新校門。旅美校友李暢懷先生捐資建了一座學生活動中心樓。香港培英校董會積極資助、旅紐西蘭校友余娟娟女士及國內外校友也積極捐資擴建了山頂花園前的教學大樓為校祖樓。1995年,黃國熙先生長子、旅美鄉新黃英活先生代表其黃家兄弟,為紀念其父捐巨資建了一座國熙樓,這座樓既是能容二千多師生集會的場所,又是師生室內文體活動中心。1996年旅加拿大校友黃金躉女士、香港培英校友會以及市政府聯合出資建了基礎課程實驗樓。1997年旅港校友李伯榮先生更是錦上添花,斥巨資250萬元興建學生生活綜合樓。加上香港培英校董會和台山市教育局聯合出資修建了高標準的體育運動場,學校又逐年綠化、美化了校園環境。這樣,台山培英中學得到較徹底的改造、重建,學校面貌煥然一新。
1995年,台山培英中學的普高被評定為江門市一級學校。 1995年職高被評為廣東省重點職業高中。 2000年被教育部評為國家級重點職業高中。 2002年被省教廳批准為廣東省中等職業教育實訓中心。 2006年數控技術應用專業被列為省重點建設專業,是江門市及台山市職業教育骨幹示範學校。 2008年6月職高通過「國家級重點職業中學復查」。
Ⅱ 廣東台山培英職業技術學校
三年都在台山,而且台山培英是愛面子學校,學費貴,上課都好多人睡覺的,平時一個月來男的要起腳發,女的現在不用磨菇頭,不過不準染發,留長手指夾。還有培英沒個美女,好多"死腳"(早就給人上過)我還是不建議你台山讀,去就去遠一點的地方
Ⅲ 廣東3a大專院校排名和分數線
廣東3a大專院校排名和分數線如下:
1、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學院。學校有新港校區、琶洲校區、南海校區南區和南海校區北區四個校區,校園總面積1900多畝,校舍建築面積48.2萬平方米,藏書167.5萬冊,電子圖書210萬冊,下設10個二級學院,共設置79個專科專業,4個聯培應用型本科專業;有教職工1200餘人,全日制在校生2.6萬餘人。分數線在410分。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學院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廣東交通職業技術學院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廣州番禺職業技術學院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廣東農工商職業技術學院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深圳職業技術學院
專業老師在線權威答疑 zy.offercomi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