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安德斯·海爾斯伯格的成功路程
c#之父是Anders Hejlsberg, 一個丹麥天才。他和idsoft的John Carmack都是自學成才的典範。 他對語言和匯編的理解全世界沒幾個人能超越。 (今天偶然從網上了解到這個大牛,很仔細的找了一些他的資料,人都有這樣一個愛好,吃了一個好吃的雞蛋,便想認識這個下蛋的母雞,下面是關於此人的一些故事,網上得來,如有侵權,請留言告知!)
當年Philippe Kahn(Borland的創始人)和Anders Hejlsberg到美國創業時,便由Anders以匯編語言撰寫了Turbo Pascal的編譯器,而Philippe則包辦了Turbo Pascal其他的部分。在這兩位仁兄開發Turbo Pascal之後,窮得快連登廣告的錢都沒有了。Philippe為了在Byte雜志(還記得這個著名的雜志嗎?)刊登Turbo Pascal的廣告,和Anders商量了一個方法,那就是直接約Byte雜志的人到當時Borland的辦公室討論刊登廣告的事情。
當Byte的人到了Borland之後,Philippe、Anders和公司的助理小姐故意忙著接電話,接受Turbo Pascal的訂單,並且告訴Byte雜志的人等一下。過了一陣之後Philippe才進入房間向Byte的人道歉,說他們的Turbo Pascal受到市場的熱烈歡迎,訂單源源不斷地到來,因此可能不需要在Byte雜志刊登廣告了,接著Philippe向Byte的人展示Turbo Pascal這個產品。由於在當時的機器中Turbo Pascal能夠在極少的RAM中常駐執行,又提供閃電般的編譯速度,這立刻讓Byte雜志的人當場震驚。憑著專業知識和豐富的經驗,Byte的人立刻知道這將是一個革命性的軟體,因此馬上希望Philippe能夠在Byte雜志刊登Turbo Pascal的廣告,並且願意以半價刊登。當然,Philippe也立刻爽快地答應了,於是一個革命性的軟體Turbo Pascal終於在Byte雜志刊登出來了。
當時售價49.99美元的Turbo Pascal立刻為Borland帶來了大量的財富,Turbo Pascal也馬上成為PC上除了基本的Basic之外最暢銷的開發工具,由此正式揭開了Borland影響PC開發工具近20年的歷史的幕。 Turbo Pascal是由Anders Hejlsberg親自開發的,並且和Philippe Kahn談好的條件是Borland每賣出一套Turbo Pascal,Anders便從中抽取一份版權費。由於當時軟體的價格不算便宜,能夠寫編譯器的人更是少之又少,所以編譯器工程師通常都能夠獲得優厚的報酬。因此當時Anders Hejlsberg在完成了Turbo Pascal、並且和PhilippeKahn談好了合作條件之後,Anders理所當然地認為一套Turbo Pascal會定價數百元美金,因為這不但是當時一般編譯器的價格,而且Turbo Pascal還內含了一個開發環 境和編輯器(Editor),這是當時許多工具沒有提供的。
沒有想到極具商業頭腦的Philippe Kahn了解到:如果把Turbo Pascal定價在數百美金,那麼Turbo Pascal可能只會賣出數百到數千套,無法沖出大量的銷售額。因此,Philippe Kahn以極大的勇氣,瞞著Anders Hejlsberg只把Turbo Pascal定價為49.95美金。這種價格在當時對於編譯器和開發工具來說簡直是不可思議的低價。當Anders Hejlsberg知道了Philippe Kahn的定價後,簡直快氣昏了。因為在這么低的價格下Anders的版稅金一定少得可憐,因此當時Anders說他把最好的Pascal開發工具拿去讓一個白痴銷售。沒有想到的是,Philippe Kahn的定價策略獲得了極大的成功。Turbo Pascal以極佳的品質和令人不可思議的低價格成為當時最具吸引力的Pascal開發工具。當然,在Turbo Pascal賣出了讓人難以置信的成績之後,Anders便再也不提他把專業Pascal編譯器讓白痴去賣這件事了。
雖然Turbo Pascal快速地讓Borland在當時全世界的程序員中成為最響亮的軟體新星,但是真正讓Borland打入一般計算機使用人群、快速成長為軟體巨人的大功臣的,卻是Borland早期最重要的產品--SideKick。
在Turbo Pascal之後,Borland接著推出了SideKick這套軟體。SideKick可以說是隨後著名的內存常駐軟體(Terminate and Stay Resident-TSR)的始祖,也是Borland跨出開發工具領域、讓幾乎所有PC使用者認識Borland的關鍵軟體。SideKick在當時以許多豐富的小工具和記事功能讓它成為每一個程序員愛不釋手的工具。當然SideKick也很快成為了暢銷軟體,在全球狂賣數10萬套,繼續把Borland往頂尖的軟體公司推進。 所謂的TSE代表Terminate and Stay Resident。這個意思是說,這類軟體在執行後會隱藏在內存的某個位置中,但是並沒有出現在屏幕上。不過使用者通過一個快捷鍵就可以立刻調出這類軟體讓使用者使用,在使用完畢之後又可以按一個快捷鍵再度隱藏它。這樣的軟體運行方式在當時是一項全新的創舉。
以我的眼光來看,SideKick這個軟體對於Borland來說是非常關鍵的作品,因為我將SideKick歸類成消費型軟體產品。所謂消費型軟體,是指可以被所有計算機使用者使用的軟體,而不是只給程序員或是開發者使用的軟體。凡是現今比較會賺錢或是規模比較大的軟體公司大都屬於開發消費型軟體的公司。例如Microsoft除了有和Borland競爭得你死我活的開發工具之外,最重要的是Microsoft擁有兩大消費型軟體:Windows操作系統和Office。這兩類軟體才是Microsoft最賺錢的產品。Oracle是另外一個很好的例子,資料庫幾乎是現在任何應用都需要使用的軟體。同樣,SideKick就屬於這一類型的軟體,因為SideKick可以被所有的開發者使用來增加生產力,而不管開發者使用的是什麼語言。因此當Borland推出SideKick之後,立刻在全世界狂賣,也成為繼Turbo Pascal之後Borland最賺錢的產品。我認為在後來的數年之中Borland走得比較辛苦,便是因為Borland再也沒有推出像SideKick一樣屬於消費型軟體的重量級產品,而只有屬於程序員和開發者小眾市場的產品,這是非常可惜的事情。而消費型軟體也是到現在我仍然認為Borland應該推出的產品。
由於SideKick的TSR技術是當時獨一無二的,而且是如此的好用,這引起了當時許多人的好奇,並且成了所有軟體廠商模仿的對象,我還記得稍後許多的計算機信息書籍都以如何學習TSR技術作為賣點。也是因為SideKick和TSR太成功了,因此Borland立刻進行了兩個工作。第一當然是馬上開發下一版的SideKick,讓SideKick繼續執類似軟體的牛耳,以防止其他軟體公司推出類似的軟體來分食SideKick打下的天下。 在Borland通過Turbo Pascal和SideKick大獲成功之後,也因TSR技術成為大多數開發者津津樂道的軟體公司,許多軟體公司都開始模仿Borland的TSR技術開發大量的TSR軟體。不過當TSR技術大量被運作之後。最後卻造成眾多的TSR軟體彼此沖突,無法正確地相互共存,這主要是因為許多TSR軟體都使用了相同的快捷鍵來調出/關閉軟體,或是隱藏在相同的內存位置。我還記得,當時同時使用幾個TSR軟體時,必須遵照一定的運行次序才可以正常使用。
為了解決這個擾人的問題,Borland開始廣邀軟體公司,想要以Borland為首制定TSR的標准。如此一來,只要所有的軟體廠商遵照Borland制定的標准,那麼所有的TSR軟體就可以彼此正確地運行在PC之中。當Borland公布了這個想法並且發表了初步的TSR標准規格之後,卻立刻引起了Microsoft的緊張。因為當時TSR是如此的流行,Microsoft害怕TSR技術由Borland主導之後會讓Borland成為PC軟體的霸主,進而嚴重影響Microsoft想主宰PC的計劃。
因此在Borland開始正式制定TSR標准之際,Microsoft便站出來反對Borland定義的TSR標准,並且聲明Microsoft將在未來的DOS操作系統中加入對於TSR的支持,因此沒有必要再額外製定TSR標准。當時的軟體公司,包括Borland在內,都無法和Microsoft對抗。在操作系統廠商表明了反對立場之後,Borland的這個構想很快便迫於形勢而放棄了。關於TSR的爭議應該算是Borland和Microsoft之間的第一場戰爭。雖然在沒有引起太大的烽火之前便很快收場,不過也算是Borland和Microsoft第一次真正的交手。也正是由於這次的相爭,讓Microsoft驚訝於Borland快速的興起,並開始正視Borland這家在當時還算小的軟體公司。 雖然在有關TSR的技術之爭中Microsoft贏得了勝利,不過很奇怪的是,此後TSR軟體反而開始慢慢地退燒。除了一些少數的公用程序軟體仍然使用TSR之外,之後便沒有什麼重量級的軟體是使用TSR技術開發的,這算不算是另一樁Microsoft介入之後搞砸的技術呢?
最後再敘述一個從Borland老員工處聽來的有趣故事。許多人一直想要知道:Borland的總部在哪裡?或是想要知道:為什麼Borland會選擇Scott Valley作為總部?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 當年Philippe Kahn和Anders Hejlsberg到美國准備開始創業時,由於沒有資金,Philippe Kahn就在西餐廳打工,負責端盤子的工作,而Anders Hejlsberg則努力的在開發Turbo Pascal。
當Philippe Kahn存了一筆小錢之後,兩個人便開始了創業大計。首先他們必須找到一個公司的總部,可是要在哪裡實現Philippe Kahn和Anders Hejlsberg心中的理想呢?雖然當時他們住在L.A.附近,但是光憑Philippe Kahn存的一點小錢是絕不夠在L.A.大展宏圖的,因此Philippe Kahn和Anders Hejlsberg決定到比較偏遠的地方試試。於是這兩位仁兄便開著Philippe Kahn的破車往南出發了。聽說當Philippe Kahn把車開到Scott Valley附近時剛好沒有汽油了,眼看四周的環境覺得還不錯,就決定在這個地方展開Philippe Kahn和Anders Hejlsberg的創業之夢。就是這個決定讓原本默默無聞的Scott Valley在數年之後竟成為一個家喻戶曉的高科技盛地。 Anders在不介入Delphi的開發、並且無法主導Borland Java開發工具開發的情況下充滿了挫折感。沒有了Philippe Kahn的強力支援,Anders雖然是Borland最頂尖的技術人才,卻也無法對抗Borland管理階層的控制。當然這也與從Philippe Kahn離開之後、Borland開始轉型有關。
Anders在Borland遇到了挫折,這對於Microsoft來說卻是千載難逢的好機會,就在此時Microsoft展開了大規模的挖角行動,而且是明目張膽地進行,正是由於Microsoft如此大膽的行動,造成了不久之後Borland對於Microsoft的法律控訴。這次的挖角行動中,Microsoft同時鎖定了數個Borland最傑出或是重要的人物,當然Anders是名列第一的對象。1996年,Microsoft終於展開了行動,使用的方式是最直 接的進攻。Microsoft直接派遣加長型的大轎車到Borland大門口接Anders吃飯,第一次Microsoft開出了年薪百萬美元以上的條件。不過在Borland知道了這些情況之後,也很快採取了加薪的動作,因此Anders並沒有立即對Microsoft作出回應。Microsoft並未因此灰心放棄,很快就再次用大轎車接Anders。這次Microsoft提出了年薪兩百萬美元以上的條件,希望Anders能夠首肯。對於這次的喊價,Borland可有點為難了,因為兩百萬美元不是筆小數目,這已經比當時Borland許多副總裁的年薪還高。此外,如果 Borland答應也加到兩百萬以上,那麼是不是Chuck也要如此加碼?其他的Delphi R&D小組要如何調整?這些都是非常棘手的問題。
不過Borland很快找到了解決的方案,那就是允許Anders從每一套賣出的Delphi版本中抽取一定數量的版權費。如此一來Delphi賣得愈好,Anders便能取得愈多的回饋。不過據我了解,Anders注重的並不是金錢待遇,因為在Borland創立的初期,由於TurboPascal的編譯器都是Anders撰寫的,當時也是賣一套Turbo Pascal就可以抽取一份版稅。依照Turbo/Borland Pascal全世界銷售數百萬套來算,Anders早就是富翁了。薪水多一點,少一點並不是他考慮的最主要因素,他心中想的是自由發展的空間。在Borland提出了Delphi的隨版抽稅,再加上Microsoft並不知道Anders真正想要的東西,因此Anders仍然沒有響應Microsoft的第二次。不過,Anders實在是太重要的人物,而且Microsoft在面對Java與日俱增的威脅之 下,非常渴望能夠有像Anders這樣的人才帶領開發下一代的開發工具,這當然也是由於Microsoft以前向Borland挖來的人都做出了不小的貢獻所致。Microsoft食髓知味,當然希望能夠得到Borland的鎮山之寶。在Anders兩次不為所動之後,Microsoft決定祭出最後的王牌,由Bill Gates親自邀約Anders聚餐,進行最後的挖角沖刺。
不管讀者喜不喜歡Bill Gates,不可否認的是Bill也是一個天才。自古英雄惜英雄,在Anders和Bill相談甚歡的情形下,Microsoft又開出了年薪三百萬以上、數萬股的Microsoft股票這個超高的條件,以當時Microsoft高昂的股價來計算,真是一筆巨額財富,對於搞軟體技術的人來說,這已經是不可企及的天文數字了。不過這些條件並不是打動Anders的主要原因,Bill最後還答應 給Anders一個小組的人力和充分的資源,供他盡情地發揮 。這個條件可說是正中Anders的下懷,因為他最渴望的正是有人能夠支持他完成新的計劃和想法。我想,在軟體產業中大概也只有Microsoft能夠擁有這種雄厚的資源可以用來挖角吧。
在Bill Gates提了這樣的條件之後,Borland再也沒有本錢能夠和Microsoft相抗衡了,只好眼睜睜地看著Anders離開Borland前往Microsoft再開創下一個人生的高峰。在Anders到了Microsoft之後,Bill Gates果然重用Anders,立刻讓Anders負責激活Microsoft的下一輪開發工具計劃,當然這個計劃也是Microsoft對抗SUN/Java的整體計劃之一。Anders也立刻展現了實力,讓Microsoft的編譯器技術很快有了提高,最明顯的例子就是Microsoft後期的Java Virtual Machine是PC上執行效率最高的,而且在兩 三年後,VJ++編譯出來的虛擬機械碼的執行效率不但比任何的Java開發工具還快,在某些方面甚至比原生的Windows開發工具,例如Delphi、VB、甚至是VC++還有效率。這真是令人震撼,當然Anders為VJ ++打下的基礎現在也展現在.NET的C#編譯器以及.NET的JIT(Just In Time)編譯器之上,.NET的JIT在許多程序代碼最佳化方面比Delphi還先進。因此在兩三年前當VJ++即將推出之際,在Borland內部也引起了非常大的騷動,並且嚴陣以待,當然這又是另外一個故事了。
對於Anders來說,到了Microsoft之後不久又再次登上了生涯的另一個巔峰。因為當初在Borland時,他還如孫子兵法中敘述的 藏於九地之下 ,雖然是不世的天才,但是僅為少數的人所知,即使是使用Borland產品的人在當時可能也不知道Anders這號人物。因為Anders和Borland的作風很像,都是行事低調,不顯山露水。但是他被挖到Microsoft之後,由於Microsoft的企業文化向來是激越、張揚個性的,因此Anders也就轉變為 動於九天之上,作為負責Microsoft開發工具大軍的核心人物,不但廣為人知 ,成為許多軟體人員效法的對象,而且屢獲大獎。他不但獲得了信息軟體業界的推崇,最後也終於獲得了信息學術界的認可,可說是實至名歸。
B. turbo c 是什麼說明
Turbo C
Turbo C是美國Borland 公司的產品,Borland公司是一家專門從事軟體開發、研製的大公司。該公司相繼推出了一套 Turbo系列軟體, 如Turbo BASIC, Turbo Pascal, Turbo Prolog, 這些軟體很受用戶歡迎。該公司在1987年首次推出Turbo C 1.0 產品, 其中使用了全然一新的集成開發環境, 即使用了一系列下拉式菜單,將文本編輯、程序編譯、連接以及程序運行一體化, 大大方便了程序的開發。1988年, Borland 公司又推出Turbo C1.5版本, 增加了圖形庫和文本窗口函數庫等, 而Turbo C 2.0 則是該公司1989年出版的。Turbo C2.0在原來集成開發環境的基礎上增加了查錯功能, 並可以在Tiny模式下直接生成.COM (數據、代碼、堆棧處在同一64K 內存中) 文件。還可對數學協處理器 (支持8087/80287/80387等)進行模擬。
Borland 公司後來又推出了面向對象的程序軟體包Turbo C++,它繼承發展Turbo C 2.0 的集成開發環境, 並包含了面向對象的基本思想和設計方法。
1991年為了適用Microsoft 公司的Windows 3.0 版本, Borland 公司又將Turbo C++ 作了更新, 即Turbo C 的新一代產品Borlandc C++也已經問世了。
※※※※※※※※※※※※※※※※※※※※※※※※※※※※※※
C 語言
C 語言發展如此迅速, 而且成為最受歡迎的語言之一, 主要因為它具有強大的功能。許多著名的系統軟體, 如DBASE Ⅲ PLUS、DBASE Ⅳ 都是由C 語言編寫的。用C 語言加上一些匯編語言子程序, 就更能顯示C 語言的優勢了,象PC- DOS ,WORDSTAR等就是用這種方法編寫的。歸納起來C 語言具有下列特點:
1. C是中級語言
它把高級語言的基本結構和語句與低級語言的實用性結合起來。C 語言可以象匯編語言一樣對位、位元組和地址進行操作, 而這三者是計算機最基本的工作單元。
2. C是結構式語言
結構式語言的顯著特點是代碼及數據的分隔化, 即程序的各個部分除了必要的信息交流外彼此獨立。這種結構化方式可使程序層次清晰, 便於使用、維護以及調試。C 語言是以函數形式提供給用戶的, 這些函數可方便的調用, 並具有多種循環、條件語句控製程序流向, 從而使程序完全結構化。
3. C語言功能齊全
C 語言具有各種各樣的數據類型, 並引入了指針概念, 可使程序效率更高。另外C 語言也具有強大的圖形功能, 支持多種顯示器和驅動器。而且計算功能、邏輯判斷功能也比較強大, 可以實現決策目的。
4. C語言適用范圍大
C 語言還有一個突出的優點就是適合於多種操作系統, 如DOS、UNIX,也適用於多種機型。
C. 常見的C語言編譯器是什麼
目前最流行的C語言編譯器有以下幾種:
1、GNU Compiler Collection 或稱GCC
GCC(GNU Compiler Collection,GNU編譯器套件),是由 GNU 開發的編程語言編譯器。它是以GPL許可證所發行的自由軟體,也是 GNU計劃的關鍵部分。
GCC原本作為GNU操作系統的官方編譯器,現已被大多數類Unix操作系統(如Linux、BSD、Mac OS X等)採納為標準的編譯器,GCC同樣適用於微軟的Windows。GCC是自由軟體過程發展中的著名例子,由自由軟體基金會以GPL協議發布。
2、Microsoft C 或稱 MS C
Microsoft C 是c語言的一種IDE(集成開發環境),常見的還有Microsoft Visual C++,Borland C++,Watcom C++ ,Borland C++ ,Borland C++ Builder,Borland C++ 3.1 for DOS,Watcom C++ 11.0 for DOS,GNU DJGPP C++ ,Lccwin32 C Compiler 3.1,High C,Turbo C等等......
3、Borland Turbo C 或稱 Turbo C
Turbo C是美國Borland公司的產品,Borland公司是一家專門從事軟體開發、研製的大公司。該公司相繼推出了一套 Turbo系列軟體, 如Turbo BASIC, Turbo Pascal, Turbo Prolog, 這些軟體很受用戶歡迎。
(3)borland有哪些產品擴展閱讀:
C編譯的整個過程很復雜,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四個階段:
1、預處理階段在該階段主要完成對源代碼的預處理工作,主要包括對宏定義指令,頭文件包含指令,預定義指令和特殊字元的處理,如對宏定義的替換以及文件頭中所包含的文件中預定義代碼的替換等,總之這步主要完成一些替換工作,輸出是同源文件含義相同但內容不同的文件。
2、編譯、優化階段編譯就是將第一階段處理得到的文件通過詞法語法分析等轉換為匯編語言。優化包括對中間代碼的優化,如刪除公共表達式,循環優化等;和對目標代碼的生成進行的優化,如如何充分利用機器的寄存器存放有關變數的值,以減少內存訪問次數。
3、匯編階段將匯編語言翻譯成機器指令。
4、鏈接階段鏈接階段的主要工作是將有關的目標文件連接起來,即將在一個文件中引用的符號同該符號在另外一個文件中的定義連接起來,使得所有的目標文件成為一個能夠被操作系統裝入執行的統一整體。
D. C#之父是誰和詳細信息
c#之父是Anders Hejlsberg, 一個丹麥天才。他和idsoft的John Carmack都是自學成才的典範。他對語言和匯編的理解全世界沒幾個人能超越。(今天偶然從網上了解到這個大牛,很仔細的找了一些他的資料,人都有這樣一個愛好,吃了一個好吃的雞蛋,便想認識這個下蛋的母雞,下面是關於此人的一些故事,網上得來,如有侵權,請留言告知!) 當年Philippe Kahn(Borland的創始人)和AndersHejlsberg到美國創業時,便由Anders以匯編語言撰寫了Turbo Pascal的編譯器,而Philippe則包辦了TurboPascal其他的部分。在這兩位仁兄開發TurboPascal之後,窮得快連登廣告的錢都沒有了。Philippe為了在Byte雜志(還記得這個著名的雜志嗎?)刊登TurboPascal的廣告,和Anders商量了一個方法,那就是直接約Byte雜志的人到當時Borland的辦公室討論刊登廣告的事情。
當Byte的人到了Borland之後,Philippe、Anders和公司的助理小姐故意忙著接電話,接受TurboPascal的訂單,並且告訴Byte雜志的人等一下。過了一陣之後Philippe才進入房間向Byte的人道歉,說他們的TurboPascal受到市場的熱烈歡迎,訂單源源不斷地到來,因此可能不需要在Byte雜志刊登廣告了,接著Philippe向Byte的人展示TurboPascal這個產品。由於在當時的機器中TurboPascal能夠在極少的RAM中常駐執行,又提供閃電般的編譯速度,這立刻讓Byte雜志的人當場震驚。憑著專業知識和豐富的經驗,Byte的人立刻知道這將是一個革命性的軟體,因此馬上希望Philippe能夠在Byte雜志刊登TurboPascal的廣告,並且願意以半價刊登。當然,Philippe也立刻爽快地答應了,於是一個革命性的軟體TurboPascal終於在Byte雜志刊登出來了。
當時售價49.99美元的Turbo Pascal立刻為Borland帶來了大量的財富,Turbo Pascal也馬上成為PC上除了基本的Basic之外最暢銷的開發工具,由此正式揭開了Borland影響PC開發工具近20年的歷史的幕。
Turbo Pascal是由Anders Hejlsberg親自開發的,並且和PhilippeKahn談好的條件是Borland每賣出一套TurboPascal,Anders便從中抽取一份版權費。由於當時軟體的價格不算便宜,能夠寫編譯器的人更是少之又少,所以編譯器工程師通常都能夠獲得優厚的報酬。因此當時Anders Hejlsberg在完成了TurboPascal、並且和PhilippeKahn談好了合作條件之後,Anders理所當然地認為一套TurboPascal會定價數百元美金,因為這不但是當時一般編譯器的價格,而且Turbo Pascal還內含了一個開發環
境和編輯器(Editor),這是當時許多工具沒有提供的。
沒有想到極具商業頭腦的Philippe Kahn了解到:如果把Turbo Pascal定價在數百美金,那麼TurboPascal可能只會賣出數百到數千套,無法沖出大量的銷售額。因此,Philippe Kahn以極大的勇氣,瞞著AndersHejlsberg只把Turbo Pascal定價為49.95美金。這種價格在當時對於編譯器和開發工具來說簡直是不可思議的低價。當AndersHejlsberg知道了PhilippeKahn的定價後,簡直快氣昏了。因為在這么低的價格下Anders的版稅金一定少得可憐,因此當時Anders說他把最好的Pascal開發工具拿去讓一個白痴銷售。沒有想到的是,Philippe Kahn的定價策略獲得了極大的成功。TurboPascal以極佳的品質和令人不可思議的低價格成為當時最具吸引力的Pascal開發工具。當然,在TurboPascal賣出了讓人難以置信的成績之後,Anders便再也不提他把專業Pascal編譯器讓白痴去賣這件事了。
雖然Turbo Pascal快速地讓Borland在當時全世界的程序員中成為最響亮的軟體新星,但是真正讓Borland打人一般計算機使用人群、快速成長為軟體巨人的大功臣的,卻是Borland早期最重要的產品--SideKick。
在TurboPascal之後,Borland接著推出了SideKick這套軟體。SideKick可以說是隨後著名的內存常駐軟體(Terminate andStayResident-TSR)的始祖,也是Borland跨出開發工具領域、讓幾乎所有PC使用者認識Borland的關鍵軟體。SideKick在當時以許多豐富的小工具和記事功能讓它成為每一個程序員愛不釋手的工具。當然SideKick也很快成為了暢銷軟體,在全球狂賣數10萬套,繼續把Borland往頂尖的軟體公司推進。
所謂的TSE代表Terminate and StayResident。這個意思是說,這類軟體在執行後會隱藏在內存的某個位置中,但是並沒有出現在屏幕上。不過使用者通過一個快捷鍵就可以立刻調出這類軟體讓使用者使用,在使用完畢之後又可以按一個快捷鍵再度隱藏它。這樣的軟體運行方式在當時是一項全新的創舉。
以我的眼光來看,SideKick這個軟體對於Borland來說是非常關鍵的作品,因為我將SideKick歸類成"消費型軟體"產品。所謂消費型軟體,是指可以被所有計算機使用者使用的軟體,而不是只給程序員或是開發者使用的軟體。凡是現今比較會賺錢或是規模比較大的軟體公司大都屬於開發"消費型軟體"的公司。例如Microsoft除了有和Borland競爭得你死我活的開發工具之外,最重要的是Microsoft擁有兩大"消費型軟體":Windows操作系統和Office。這兩類軟體才是Microsoft最賺錢的產品。Oracle是另外一個很好的例子,資料庫幾乎是現在任何應用都需要使用的軟體。同樣,SideKick就屬於這一類型的軟體,因為SideKick可以被所有的開發者使用來增加生產力,而不管開發者使用的是什麼語言。因此當Borland推出SideKick之後,立刻在全世界狂賣,也成為繼TurboPascal之後Borland最賺錢的產品。我認為在後來的數年之中Borland走得比較辛苦,便是因為Borland再也沒有推出像SideKick一樣屬於"消費型軟體"的重量級產品,而只有屬於程序員和開發者小眾市場的產品,這是非常可惜的事情。而"消費型軟體"也是到現在我仍然認為Borland應該推出的產品。
由於SideKick的TSR技術是當時獨一無二的,而且是如此的好用,這引起了當時許多人的好奇,並且成了所有軟體廠商模仿的對象,我還記得稍後許多的計算機信息書籍都以如何學習TSR技術作為賣點。也是因為SideKick和TSR太成功了,因此Borland立刻進行了兩個工作。第一當然是馬上開發下一版的SideKick,讓SideKick繼續執類似軟體的牛耳,以防止其他軟體公司推出類似的軟體來分食SideKick打下的天下。
在Borland通過TurboPascal和SideKick大獲成功之後,也因TSR技術成為大多數開發者津津樂道的軟體公司,許多軟體公司都開始模仿Borland的TSR技術開發大量的TSR軟體。不過當TSR技術大量被運作之後。最後卻造成眾多的TSR軟體彼此沖突,無法正確地相互共存,這主要是因為許多TSR軟體都使用了相同的快捷鍵來調出/關閉軟體,或是隱藏在相同的內存位置。我還記得,當時同時使用幾個TSR軟體時,必須遵照一定的運行次序才可以正常使用。
為了解決這個擾人的問題,Borland開始廣邀軟體公司,想要以Borland為首制定TSR的標准。如此一來,只要所有的軟體廠商遵照Borland制定的標准,那麼所有的TSR軟體就可以彼此正確地運行在PC之中。當Borland公布了這個想法並且發表了初步的TSR標准規格之後,卻立刻引起了Microsoft的緊張。因為當時TSR是如此的流行,Microsoft害怕TSR技術由Borland主導之後會讓Borland成為PC軟體的霸主,進而嚴重影響Microsoft想主宰PC的計劃。
因此在Borland開始正式制定TSR標准之際,Microsoft便站出來反對Borland定義的TSR標准,並且聲明Microsoft將在未來的DOS操作系統中加入對於TSR的支持,因此沒有必要再額外製定TSR標准。當時的軟體公司,包括Borland在內,都無法和Microsoft對抗。在操作系統廠商表明了反對立場之後,Borland的這個構想很快便迫於形勢而放棄了。關於TSR的爭議應該算是Borland和Microsoft之間的第一場戰爭。雖然在沒有引起太大的烽火之前便很快收場,不過也算是Borland和M1crosoft第一次真正的交手。也正是由於這次的相爭,讓Microsoft驚訝於Borland快速的興起,並開始正視Borland這家在當時還算小的軟體公司。
雖然在有關TSR的技術之爭中Microsoft贏得了勝利,不過很奇怪的是,此後TSR軟體反而開始慢慢地退燒。除了一些少數的公用程序軟體仍然使用TSR之外,之後便沒有什麼重量級的軟體是使用TSR技術開發的,這算不算是另一樁Microsoft介入之後搞砸的技術呢?
最後再敘述一個從Borland老員工處聽來的有趣故事。許多人一直想要知道:Borland的總部在哪裡?或是想要知道:為什麼Borland會選擇Scott Valley作為總部?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
當年Philippe Kahn和Anders Hejlsberg到美國准備開始創業時,由於沒有資金,Philippe Kahn就在西餐廳打工,負責端盤子的工作,而Anders Hejlsberg則努力的在開發Turbo Pascal。
當Philippe Kahn存了一筆小錢之後,兩個人便開始了創業大計。首先他們必須找到一個公司的總部,可是要在哪裡實現PhilippeKahn和Anders Hejlsberg心中的理想呢?雖然當時他們住在L.A.附近,但是光憑PhilippeKahn存的一點小錢是絕不夠在L.A.大展鴻圖的,因此Philippe Kahn和AndersHejlsberg決定到比較偏遠的地方試試。於是這兩位仁兄便開著Philippe Kahn的破車往南出發了。聽說當PhilippeKahn把車開到Scott Valley附近時剛好沒有汽油了,眼看四周的環境覺得還不錯,就決定在這個地方展開PhilippeKahn和Anders Hejlsberg的創業之夢。就是這個決定讓原本默默無聞的ScottValley在數年之後竟成為一個家喻戶曉的高科技盛地。
Anders在不介入Delphi的開發、並且無法主導BorlandJava開發工具開發的情況下充滿了挫折感。沒有了PhilippeKahn的強力支援,Anders雖然是Borland最頂尖的技術人才,卻也無法對抗Borland管理階層的控制。當然這也與從PhilippeKahn離開之後、Borland開始轉型有關。
Anders在Borland遇到了挫折,這對於Microsoft來說卻是千載難逢的好機會,就在此時Microsoft展開了大規模的挖角行動,而且是明目張膽地進行,正是由於Microsoft如此大膽的行動,造成了不久之後Borland對於Microsoft的法律控訴。這次的挖角行動中,Microsoft同時鎖定了數個Borland最傑出或是重要的人物,當然Anders是名列第一的對象。1996年,Microsoft終於展開了行動,使用的方式是最直
接的進攻。Microsoft直接派遣加長型的大轎車到Borland大門口接Anders吃飯,第一次Microsoft開出了年薪百萬美元以上的條件。不過在Borland知道了這些情況之後,也很快採取了加薪的動作,因此Anders並沒有立即對Microsoft作出回應。Microsoft並未因此灰心放棄,很快就再次用大轎車接Anders。這次Microsoft提出了年薪兩百萬美元以上的條件,希望Anders能夠首肯。對於這次的喊價,Borland可有點為難了,因為兩百萬美元不是筆小數目,這已經比當時Borland許多副總裁的年薪還高。此外,如果 Borland答應也加到兩百萬以上,那麼是不是Chuck也要如此加碼?其他的DelphiR&D小組要如何調整?這些都是非常棘手的問題。
不過Borland很快找到了解決的方案,那就是允許Anders從每一套賣出的Delphi版本中抽取一定數量的版權費。如此一來Delphi賣得愈好,Anders便能取得愈多的回饋。不過據我了解,Anders注重的並不是金錢待遇,因為在Borland創立的初期,由於TurboPascal的編譯器都是Anders撰寫的,當時也是賣一套Turbo Pascal就可以抽取一份版稅。依照Turbo/BorlandPascal全世界銷售數百萬套來算,Anders早就是富翁了。薪水多一點,少一點並不是他考慮的最主要因素,他心中想的是自由發展的空間。在Borland提出了Delphi的隨版抽稅,再加上Microsoft並不知道Anders真正想要的東西,因此Anders仍然沒有響應Microsoft的第二次。不過,Anders實在是太重要的人物,而且Microsoft在面對Java與日俱增的威脅之
下,非常渴望能夠有像Anders這樣的人才帶領開發下一代的開發工具,這當然也是由於Microsoft以前向Borland挖來的人都做出了不小的貢獻所致。Microsoft食髓知味,當然希望能夠得到Borland的鎮山之寶。在Anders兩次不為所動之後,Microsoft決定祭出最後的王牌,由Bill Gates親自邀約Anders聚餐,進行最後的挖角沖刺。
不管讀者喜不喜歡BillGates,不可否認的是Bill也是一個天才。自古英雄惜英雄,在Anders和Bill相談甚歡的情形下,Microsoft又開出了年薪三百萬以上、數萬股的Microsoft股票這個超高的條件,以當時Microsoft高昂的股價來計算,真是一筆巨額財富,對於搞軟體技術的人來說,這已經是不可企及的天文數字了。不過這些條件並不是打動Anders的主要原因,Bill最後還答應 給Anders一個小組的人力和充分的資源,供他盡情地發揮。這個條件可說是正中Anders的下懷,因為他最渴望的正是有人能夠支持他完成新的計劃和想法。我想,在軟體產業中大概也只有Microsoft能夠擁有這種雄厚的資源可以用來挖角吧。
在BillGates提了這樣的條件之後,Borland再也沒有本錢能夠和Microsoft相抗衡了,只好眼睜睜地看著Anders離開Borland前往Microsoft再開創下一個人生的高峰。在Anders到了Microsoft之後,BillGates果然重用Anders,立刻讓Anders負責激活Microsoft的下一輪開發工具計劃,當然這個計劃也是Microsoft對抗SUN/Java的整體計劃之一。Anders也立刻展現了實力,讓Microsoft的編譯器技術很快有了提高,最明顯的例子就是Microsoft後期的Java Virtual Machine是PC上執行效率最高的,而且在兩
三年後,VJ++編譯出來的虛擬機械碼的執行效率不但比任何的Java開發工具還快,在某些方面甚至比原生的Windows開發工具,例如Delphi、VB、甚至是VC++還有效率。這真是令人震撼,當然Anders為VJ ++打下的基礎現在也展現在.NET的C#編譯器以及.NET的JIT(Just InTime)編譯器之上,.NET的JIT在許多程序代碼最佳化方面比Delphi還先進。因此在兩三年前當VJ++即將推出之際,在Borland內部也引起了非常大的騷動,並且嚴陣以待,當然這又是另外一個故事了。
對於Anders來說,到了Microsoft之後不久又再次登上了生涯的另一個巔峰。因為當初在Borland時,他還如孫子兵法中敘述的藏於九地之下,雖然是不世的天才,但是僅為少數的人所知,即使是使用Borland產品的人在當時可能也不知道Anders這號人物。因為Anders和Borland的作風很像,都是行事低調,不顯山露水。但是他被挖到Microsoft之後,由於Microsoft的企業文化向來是激越、張揚個性的,因此Anders也就轉變為 動於九天之上,作為負責Microsoft開發工具大軍的核心人物,不但廣為人知
,成為許多軟體人員效法的對象,而且屢獲大獎。他不但獲得了信息軟體業界的推崇,最後也終於獲得了信息學術界的認可,可說是實至名歸。
E. 請問哥,你有什麼好一點的C語言編程軟體,推薦一下,真心感謝😋😋
C語言是一門歷史很長的編程語言,其編譯器和開發工具也多種多樣,其開發工具包括編譯器,現舉幾個開發工具供大家選擇,當然也要根據自己的操作系統來選擇適合自己的開發工具。
好多剛開始接觸c語言的朋友都想知道用上面軟體開發c語言比較好,一般來說微軟的東西肯定是最好的,更適合新手學習,等上手了就可以接觸別的軟體了。
Microsoft Visual C++ 、Microsoft Visual Studio、 DEV C++、Code::Blocks、Borland C++、WaTCom C++、Borland C++ Builder、GNU DJGPP C++、Lccwin32 C Compiler3.1、High C、Turb C、gcc、C-Free和Win-TC、My Tc等等,太多了,由於C語言比較成熟,所以編程環境很多。建議使用Microsoft Visual C++。
在Windows下做軟體開發,編譯器的首選當然是Visual Studio,目前微軟也有免費的Microsoft Visual C++2008Express版本可供下載和使用。但是,如果考慮做跨平台的軟體,選擇gcc作為編譯器無疑是明智的,無論Linux,MacOSX還是其他的Unix變體,大多選用gcc作為編譯器,所以,選擇gcc作為編譯器能夠讓你的軟體提前通過編譯器的驗證,能夠更容易的在不同平台上通過編譯。TDM GCC項目已經幫助大家測試並整合了Windows平台下的gcc安裝工具TDM GCC On-Demand Installer,大家可以根據需要選擇下載並安裝那些工具包。安裝完成後,需要修改環境變數,將安裝目錄加入PATH搜索路徑中。
1、TC 2.0:Borland公司的產品,在dos界面下編譯運行,小巧、靈活,但是不能使用滑鼠。
菜單命令是alt+菜單項的第一個字母,可以調試,在第一次用的時候,可以需要配置一下目錄,如下:
第一次使用可能感覺不舒服(滑鼠不能用的緣故),慢慢熟悉一段時間,就沒事了,當初在學校學習考試都是這個環境。
2、win-TC:在tc2.0的基礎上加上了界面,能夠使用滑鼠,具有語法高亮,可以嵌入匯編等特點,對新手一些,拜託了不能用滑鼠的困難。編寫完源代碼,進行編譯運行即可,軟體比較容易上手。
3、dev-C++:是windows下一款開發c/c++的開發環境,使用gcc為編譯器,遵循標准,功能比較強大,語法高亮,可以進行單步調試(這對排除錯誤很重要),進行斷點設置等功能,遵循C標准,是一款很強大的開發工具。
4、VC++,微軟的產品,編譯器,鏈接器,運行,調試等功能於一體的強大開發工具,特點是功能十分強大,對於新手來說需要一段時間去摸索
c語言編程軟體(支持win7/win8)是一款支持多語言開發的開發系統。c語言編程軟體(支持win7/win8)同時支持c語言,c++以及vb語言的開發,軟體能很好的兼容win7以及win8,用戶只需設置軟體兼容性,把它設為win 98,win xp等等。
為大家提供的c語言編程軟體為vc++6.0。VC++6.0是Microsoft公司推出的一個基於Windows系統平台、可視化的集成開發環境,它的源程序按C++語言的要求編寫,並加入了微軟提供的功能強大的MFC(Microsoft Foundation Class)類庫。
c語言編程軟體(支持win7/win8)的MFC類庫中封裝了大部分Windows API函數和Windows控制項,它包含的功能涉及到整個Windows操作系統。MFC不僅給用戶提供了Windows圖形環境下應用程序的框架,而且還提供了創建應用程序的組件,這樣,開發人員不必從頭設計創建和管理一個標准Windows應用程序所需的程序,而是從一個比較高的起點編程,故節省了大量的時間。另外,它提供了大量的代碼,指導用戶編程時實現某些技術和功能。因此,使用VC++提供的高度可視化的應用程序開發工具和MFC類庫,可使應用程序開發變得簡單。
5、C-Free
C-Free是一款國產的C、C++開發工具,堪稱神器,讓你愛不釋手。
如果你受夠了Visual Studio的龐大臃腫,Visual C++ 6.0在Win7、Win8下的兼容性問題,那麼C-Free將是一個讓你驚喜的選擇。C-Free整個軟體才14M,非常輕巧,安裝簡單,可以自由切換編譯器。
C-Free最新版本是5.0,注冊需要80RMB,可以免費試用30天,過期不注冊將無法使用。雖然本教程提供了注冊碼,但是如果你不缺銀子,還是為國產軟體做點貢獻,購買正版吧。
主要包含如下特性:
支持多編譯器,可以配置添加其他編譯器;
目前支持的編譯器類型:
(1) MinGW 2.95/3.x/4.x/5.0
(2) Cygwin
(3) Borland C++ Compiler
(4) Microsoft C++ Compiler
(5) Intel C++ Compiler
(6) Lcc-Win32
(7) Open Watcom C/C++
(8) Digital Mars C/C++
(9) Ch Interpreter
增強的C/C++語法加亮器,(可加亮函數名,類型名,常量名等);
增強的智能輸入功能;
可添加語言加亮器,支持其他編程語言;
可添加工程類型,可定製其他的工程向導;
完善的代碼定位功能(查找聲明、實現和引用);
代碼完成功能和函數參數提示功能;
能夠列出代碼文件中包含的所有符號(函數、類/結構、變數等);
大量可定製的功能:
可定製快捷鍵
可定製外部工具
可定製幫助(可支持Windows幫助、Html幫助和在線幫助);
彩色、帶語法加亮列印功能;
在調試時顯示控制台窗口;
工程轉化功能,可將其他類型的工程轉化為C-Free格式的工程,並在C-Free中打開。
7、CodeLite
CodeLite是一個功能強大的開源,C/C++編程語言的跨平台IDE(定期在Windows XP SP2 / 3下被測試 ,(K)Ubuntu 7.10/8.04 Gutsy Gibbon,和MacOSX 10.5.2 )。CodeLite的源代碼使用是遵循的GPL v2許可證的。
F. borland公司有哪些比較出名的軟體產品
C++Builder
JBuilder
TurboC
...
G. Borland是什麼意思
非常有名的專做開發平台的大公司。產品有大概有:Borland JBuilder,Borland Delphi,Borland C++,Borland C......
H. turbo c2.0是什麼
Turbo C是美國Borland公司的產品,Borland公司是一家專門從事軟體開發、研製的大公司。
Turbo C2.0不僅是一個快捷、高效的編譯程序,同時還有一個易學、易用的集成開發環境。使用Turbo C2.0無需獨立地編輯、編譯和連接程序,就能建立並運行C語言程序。因為這些功能都組合在Turbo 2.0的集成開發環境內,並且可以通過一個簡單的主屏幕使用這些功能。
現在基本上都用 vc6.0及以上了,當然要學習 c 的話,用它還是不錯的。
I. 常用編程軟體名稱
一、概述
隨著計算機技術不斷發展,各種編程工具也隨著發展,使當今的大多數程序開發人員可以擺脫枯燥無味的用計算機指令或匯編語言開發軟體,而是利用一系列高效的、具有良好可視化的編程工具去開發各種軟體,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現在市面上的編程工具門類眾多,優良不齊,對此我們特別針對流行的語言介紹相應的較為成熟完善的編程工具。
二、各種編程工具的簡介
(一) Visual Basic
它是以Basic語言作為其基本語言的一種可視化編程工具。在中國乃至全世界都曾看到過它的身影,它曾是在中國最為流行的編程工具,到現在還占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對於它的好壞大家都有一定的了解,這里我們也說說:VB作為一種較早出現的開發程序以其容易學習,開發效率較高,具有完善的幫助系統等優點曾影響了好幾代編程人員,但是由於VB不具備跨平台這個特性,從而也決定了VB在未來的軟體開發中將會逐漸地退出其歷史舞台;它對組件技術的支持是基於COM和ActiveX,對於組件技術不斷完善發展的今天,它也顯出了它的落後性;同時VB在進行系統底層開發的時候也是相對復雜的,調用API函數需聲明,調用不方便,不能進行DDK編程,不可能深入Ring0編程,不能嵌套匯編;而且面向對象的特性差;網路功能和資料庫功能也沒有非常特出的表現,綜上所述,VB作為一種可視化的開發工具由於其本身的局限性,導致了它在未來軟體開發中逐步被其他工具所代替。
建議:對於編程入門人員,可以先藉助VB這個可視化環境大致了解可視化編程的特點,並且可開發與系統無關的綜合應用程序。
(二) PowerBuilder
是開發MIS系統和各類資料庫跨平台的首選,使用簡單,容易學習,容易掌握,在代碼執行效率上也有相當出色的表現。PB是一種真正的4GL語言(第四代語言),可隨意直接嵌套SQL語句返回值被賦值到語句的變數中,支持語句級游標,存儲過程和資料庫函數,是一種類似SQLJ的規范,數據訪問中具有無可比擬的靈活性。但是它在系統底層開發中犯了跟VB一樣的錯誤,調用API函數需聲明,調用不方便,不能進行DDK編程,不可能深入Ring0編程,不能嵌套匯編;在網路開發中提供了較多動態生成Web頁面的用戶對象和服務以及系統對象,非常適合編寫服務端動態Web應用,有利於商業邏輯的封裝;但是用於網路通訊的支持不足;靜態頁面定製支持有限,使得PB在網路方面的應用也不能非常廣泛。面向對象特向也不是太好。
建議:如是從事信息管理系統的開發或各類資料庫的跨平台開發都可以選用此工具,在開發速度上也可得到一定的保障。
(三) C++Builder/Delphi
它們都是基於VCL庫的可視化開發工具,它們在組件技術的支持、資料庫支持、系統底層開發支持、網路開發支持、面向對象特性等各方面都有相當不錯的表現,並且學習使用較為容易,充分提現了所見即所得的可視化開發方法,開發效率高。由於兩者都是Borland 公司的產品,自然繼承了該公司一貫以來的優良傳統:代碼執行效率高。但是,它們並不是毫無缺點,它們所作的最大不足之處就是他們的幫助系統在眾多的編程工具中是屬於比較差的。C++Builder 的VCL庫是基於Object pascal(面向對象pascal),使得C++Builder在程序的調試執行上都面向落後於其他編程工具。而Delphi則是它的語言不夠廣泛,開發系統軟體功能不足兩個比較大的缺點。
建議:C++Builder/Delphi 它們在功能具有非常相似的特點,都可以用來開發資料庫,網路、多媒體,但是C++的語法較為靈活使用也較為廣泛,而Delphi(Object Pascal)在靈活性上、功能性上以及使用人數上都不如C++。
Visual C++
是基於MFC庫的可視化的開發工具,從總體上說它是一個功能強大但是不便使用的一種工具。它在網路開發和多媒體開發都具有不俗的表現,幫助系統也做得非常不錯(Microsoft 在細節方面的處理往往都讓人覺得親切),但是雖然是使用C++作為基本語言,但是它在面向對象特性上卻不夠好,主要是為了兼容C的程序,結果顧此失彼;在組件支持上也不太好,雖然說除了支持COM,ActiveX外還支持CORBA,但是沒有任何IDE支持,是所有C編譯器的功能, 需要CORBA中間件支持;最大的問題是開發效率也不高。
建議:如果要使用VC一定要對它的MFC庫非常熟悉,不然是寫不好的程序的,而且要有一定的耐心,VC的入門比較難。不過掌握了它你可以在網路、系統底層、多媒體開發等領域自由馳騁。
(五) Java編程工具
目前比較出名的是Borland出的JBuilder和IBM出的Visual Age for Java,兩種工具都有一定數量的是用人群。JBuilder繼承了C++Builder/Delphi的特點,在可視化上做得非常不錯,使用簡便。由於Java本身語言的特點使得他們在網路開發中具有高人一等的表現,而且面向對象特性高,支持的組件技術也非常多,跨平台的特性也使得它在現在和未來的開發中占據越來越重要的地位。但是在系統底層開發和多媒體開發中卻表現得並不讓人那麼滿意,這個可能跟設計Java的意圖有關吧。
建議:除了在開發系統軟體、大規模的圖像處理外,都可以使用Java。
三、結束語
Visual Studio.net,相應的有ASP.net 、VC.net、VB.net、C#等
編程工具只是工具,為了方便人們工作而開發的,各有特點,因此,選工具主要的依據自己將要從事的領域是什麼,而不是盲目的認為那種工具好,那種工具不好。最後祝大家都能找到自己合適的工具。
J. 請問C++的編譯器都有哪些
網上找的,呵呵
1.Borland C++ Compiler 5.5
「Borland C/C++ 5.5.1 for Win32」是Borland公司在2000年免費放出的一個C/C++編譯器,其功能完整、包含多種SDK,且容量極小,安裝版本大小僅8MB。Borland公司的旗艦級產品「C++ Builder 5」內置的就是這一編譯器。
2.Dev-C++ 5.0
是Bloodshed軟體公司於2002年9月26日推出的一個基於MingW(即GNU C/C++的Win32版)的微型C/C++開發工具。由於使用了GNU C/C+內核,所以在做軟體移植時非常的方便,你可以方便的將一個程序移植到任意一個有GNU C/C++的平台。而且由於基於GNU C/C++的開放源代碼軟體很多,所以使用Dev-C++是一個很好的選擇。但由於它的調試不便,幫助不全等問題,也使得它在推廣上舉步艱難,遠比不上Borland C/C++、OpenWatcom C/C++這兩個同是免費的編譯器。
3.DJGPP
DJGPP是基於32位保護模式的C語言編譯器,是一個GNU軟體,換句話說,你可以得到它整個系統的源代碼,且可以任意修改。它的集成環境RHIDE是仿Borland C++ 3.1的,十分好用,這比Watcom C要強多了。
4.LCC-Win32
運行於Windows9x/Me/NT/2000下的免費的32位C語言編譯系統。它的原始發布文件只有 3M,但卻擁有一個功能強大的集成開發環境(IDE)、速度極快的編譯器與連接器、方便順手的調試器、資源編輯器和版本控制系統。另外還提供圖像編輯器和 C 語言源文件格式化縮進器等附加工具。通過它的應用程序向導,你可以單擊幾次滑鼠輕松得到一個應用程序框架,絲毫不比其它龐大的同類軟體遜色。 你可以用LCC-Win32開發32位的控制台程序、Windows常規程序、動態連接庫(DLL) 以及靜態連接庫(LIB)。LCC編譯器支持標準的ANSI C,同時支持 C語言的擴展。通過下載相關工具,LCC-Win32還提供對Eiffel、Fortran語言的支持。
5.OpenWatcom:Watcom系統編譯器是加拿大Watcom公司開發的Intel x86體系16/32位編譯器,其最新版是11.0c。
Watcom C/C++的集成開發環境極差,不像Borland C/C++和Visual C/C++那樣有漂亮的界面,編譯連結不過輕輕一點。Watcom C/C++的大部分使用者都在命令行下編譯程序。想想吧!一個需要在命令行下編譯程序的編譯器,怎麼匹敵Borland C/C++和Visual C/C++,甚至是C++ Builder呢?
現在我們所用到的OpenWatcom C/C++ 1.0便是Watcom C/C++ 11.0c開放後的版本,它是免費、而且開放源碼的。
6.當然還有我們經常看見的TC2.0 TC3.0 Borland C++3.1 等
需要付費的編譯器(有些允許有評估期的免費下載):
Borland C++
Comeau C++ - 支持多平台
Compaq C++
Digital Mars C++
Edison Design Group C++ Front End - 被許多C++編譯器廠商採用
Green Hills C++ - 支持嵌入式系統平台
HP C++
IBM C++
Intel C++ - 支持Windows, Linux, 和其他嵌入式系統
Interstron C++
Metrowerks C++ - 支持多平台,可從Metrowerks主頁上查詢
Mentor Graphics/Microtec Research C++ - 支持嵌入式系統平台
Microsoft C++
Paradigm C++ - 支持x86嵌入式系統
The Portland Group C++ - 針對奔騰CPU優化
SGI C++ - 優化的編譯器
Sun C++
WindRiver's Diab C++ - 用於很多嵌入式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