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產品生產 > 做產品經理需要考慮什麼

做產品經理需要考慮什麼

發布時間:2022-04-23 06:00:01

Ⅰ 一個好的產品經理需要具備哪些條件

產品經理絕對是互聯網行業里最有意思的職位,看似什麼都不會,卻需要什麼都得懂。一個好的PM,理得清邏輯,講的了道理,唱得了情懷,擔的起失敗。

好的產品經理不是一個模子刻出來的,很多牛人的優勢能力也各有不同,迦納彈彈一下自己的感悟:

(1)清晰的邏輯分析能力

產品經理的價值,不是畫畫好看的界面,或者只會吹牛講情懷,產品是要為用戶創造價值的。不管是創造有價值的商業模式,還是實現某個功能的產品設計,都需要合乎邏輯邏輯,經過嚴密的推理分析,這樣你的想法才是靠譜的,是可以實現的。

不誇張地說,現在大部分產品經理的邏輯推理能力是不過關的,一個產品功能也經常是邏輯上漏洞百出,既可能損害了用戶體驗,也會受到工程師的鄙視。


(4)提升認知水平

很多產品經理喜歡蒙著頭做產品,關心細節表達,產品體驗,這是非常好的。但是,產品經理後期不應該僅限於功能表達,除了做好產品工作,最好多學習一些其他知識,比如市場推廣、ASO流量怎麼做,用戶運營怎麼做,工程師怎麼做代碼架構設計,拓寬自己的知識范圍。

不需要懂得精深,只要適當地了解,就可以幫助你更好的理解商業模式,理解行業情況,增加自己信息廣度,提高認知水平。

出了本行業,還可以結交一些其他行業的朋友,獲取其他行業信息,了解其他行業的邏輯規律,既能了解更全面的信息,又能通過聯想啟發靈感。

Ⅱ 你覺得產品經理需要具備那些能力

回答的思路基本上是:
產品經理都要干什麼——所以需要XXX的能力——XXX的經歷鍛煉/使我具備了這些能力
如果你沒有相應的經歷鍛煉出來的能力,你就直接把需要的能力告訴他,不需要再說「XXX的經歷鍛煉/使我具備了這些能力」,他不問你就不說。
(1)邏輯能力
產品經理需要把用戶所有的操作情況都考慮到,需要嚴謹的邏輯能力,我通過XX,鍛煉了我這種能力。
(2)溝通能力
因為產品經理需要和運營、市場、技術、設計、老闆等各個部門溝通,所以需要較強的溝通能力,我通過XX,鍛煉出來這種能力。(你面試回答問題的過程也側面反映了你的溝通能力)
(3)文檔能力
因為產品經理需要經常輸出BPD、MRD、PRD文檔,需要有較強的文檔能力,我通過XX,鍛煉出這種能力。
(4)學習能力
因為互聯網瞬息萬變,前年流行互聯網金融,今年流行直播、共享單車,產品經理需要不斷的去體驗,去學習才能不落伍。同時產品經理需要懂營銷,懂技術、懂運營、懂設計,這些知識只有不斷地學習才能掌握,所以產品經理需要學習能力,我平時會下一些APP,看一些書來充實自己。(你如果說上面的那句話,面試者有可能問你看了那些書,體驗了那些APP,如果你沒怎麼准備,沒怎麼體驗,建議不要說那句話。)
(5)項目管理能力
因為一個產品需要按時保質保量的上線,需要產品經理有一定的項目管理和團隊協作能力,協調各方資源,保證產品按時按質上線。我通過XX鍛煉出這種能力。
(6)自我管理能力
好的產品經理都不是等待別人分配的,需要主動收集需求,並把它轉化成產品需求,需要一個比較強的自我驅動能力,而不是等著別人分配工作,設計、技術的工作都是由產品經理發出的,我通過XX鍛煉出這種能力。
(7)抗壓能力
很多鍋需要產品經理背,很多委屈需要產品經理去受。例如:產品上線沒有達到預期效果,開評審會的時候你的需求被大家批,這些都需要產品經理有足夠的抗壓能力和心理調節能力,我因為有XX經歷,所以鍛煉出這種能力。
像這類面試題,你要是想都弄懂的話,建議可以去傳智教育官網上的技術社區找找相應的面試題,那個技術社區里經常會有圈內人分享一些面試經驗和題目。

Ⅲ 產品經理關注產品的哪些方面

做為一名新進產品經理,甚至一名資深PM,你可能都或多或少對這個職位產生某種迷惑。到底什麼是產品經理?這個職位的主要職責是什麼?在IT產業的不同領域,甚至在同一領域的不同公司,這個職位的定義似乎都有不同。
1、市場調研

市場調研是指研究市場以了解客戶需求、競爭狀況及市場力量(market forces),其最終目標是發現創新或改進產品的潛在機會。

可以通過下面的方式進行市場調研:

與用戶和潛在用戶交流
與直接面對客戶的一線同事如銷售、客服、技術支持等交流
研究市場分析報告及文章
試用競爭產品
仔細觀察用戶行為等
市場調研最終會形成商業機會、產品戰略或商業需求文檔(BRD),詳述如何利用潛在的機會。

2、產品定義及設計

a) 產品定義是指確定產品需要做哪些事情。通常採用產品需求文檔(PRD)來進行描述,PRD可能包含如下信息:

產品的願景
目標市場
競爭分析
產品功能的詳細描述
產品功能的優先順序
產品用例(UseCase)
系統需求
性能需求
銷售及支持需求等
b) 產品設計是指確定產品的外觀,包括用戶界面設計(UI,User Interface)和用戶交互設計(User Interaction),包含所有的用戶體驗部分。在大型公司里,PM通常和UI設計師或互動設計師一起完成產品設計,不過在小公司或者創業公司里,產品經理也許需要全包這些工作。

這是產品經理工作中最有價值的部分, 如果產品經理工作中不包含這部分內容,那幾乎可以肯定滴說,那不是產品經理的工作。

3、項目管理

項目管理是指帶領來自不同團隊的人員(包括工程師、QA、UI設計師、市場、銷售、客服等),在預算內按時開發並發布產品。其中可能包括如下工作內容:

確保資源投入
制定項目計劃
根據計劃跟蹤項目進展
辨別關鍵路徑
必要時爭取追加投入
向主管領導報告項目進展狀況等
在大型公司里,通常會有項目經理來處理大部分項目管理工作,產品經理只需提供支持。不過在創業公司里,產品經理通常需要自己進行項目管理。在有些公司,技術負責人也可能做為項目經理,處理大部分項目管理事宜。

4、產品宣介

主要包括和內部同事如老闆、銷售、市場、客服等溝通產品的優點、功能和目標市場,也可能包括向外界如媒體、行業分析師及用戶宣介產品。

大公司的產品經理通常都有產品市場、市場推廣和媒體關系(PR)團隊幫忙進行對外的產品宣介。

這是除了產品定義和設計之外,對產品經理而言價值第二高的工作,尤其是在向老闆、市場同事宣介產品並讓他們感到興奮的時候。

5、產品市場

主要是對外的信息傳播——告訴外界有關產品的信息。通常包括製作產品數據表、手冊、網站、Flash演示、媒體專題以及展會演示等。

在大型公司,產品市場工作通常不會由PM來負責,這些公司會有專門的產品市場經理來打理此項工作。當然,這種分工最大的缺點就是導致溝通效率較低,並會削弱對外傳播。

在某些公司,「產品管理」和「產品市場」被認為是同義詞,會由一個人擔當兩者的職責。而在那些將產品管理團隊和產品市場團隊分開的公司,後者會打理本節所提及的工作職責,同時他們也可能會承擔「市場調研」、「產品宣介」和「產品生命周期」管理的部分工作。

6、產品生命周期管理

指那些隨著產品經歷概念化->發布->成熟->退出市場整個生命周期中的產品管理活動。

主要包括的工作有:

產品定位
產品定價及促銷
產品線管理
競爭策略
建立或收購合作夥伴
識別並建立合作關系等
產品經理和產品市場、BD及市場溝通同事一起完成這些工作。

希望這篇文章有助於你了解產品經理(包括產品市場經理),以及他們在公司中密切合作的部門,並祝你成長為一名優秀的產品經理。

Ⅳ 產品經理的主要工作內容有哪些

產品經理的主要工作內容:

1、競爭分析,對產品優劣勢進行分析,形成產品競爭性文檔,指導產品銷售;

2、需求管理,負責有效組織和管理產品的業務需求和特性,並牽頭對產品提出下一步規劃;

3、產品管理,負責基本產品資料、銷售工具包、培訓資料的撰寫和管理,制定產品營銷戰略規劃和方案;

4、產品支持,提供基於產品的大項目售前支持,行業入圍支持,特殊重點項目的支持;

5、產品推廣,負責產品推廣材料的撰寫,制定產品推廣計劃,落實產品推廣細則;

6、產品培訓,負責撰寫產品介紹相關資料,面向客戶以及公司內部銷售,技術,售後等部門進行產品培訓。

產品經理的工作職責

1、具備計算機相關專業的知識,從事伺服器的產品開發產品研發技術支持等工作;

2、熟悉Intel、AMD伺服器體系架構及產品技術;

3、了解最新的伺服器、存儲產品技術;

4、熟練掌握Linux操作系統,了解互聯網客戶的相關應用架構;

5、具備伺服器產品規劃和設計能力;

6、具備客戶關鍵需求的把控能力;

7、具有較強的項目組織能力和溝通協調能力。

Ⅳ 怎麼樣才能做好一個產品經理

產品能力

Ⅵ 產品經理應該做什麼,在公司

1 產品經理的四大工作職能
產品是由人加工,有用戶,且可以被交易的商品或服務。因此,產品要經過「需求」「生產」「銷售」三個環節。產品經理要對產品的市場結果負責,需要對這三個環節分別進行關注,並「協調」公司不同分工下的不同職能,讓大家共同完成目標。
本節將會介紹需求、生產、銷售、協調的概念,以及產品經理在不同環節中對應的工作。為了讓大家有具象的認識,在此也對常用的工作方法做一些簡單的歸類,相信大家在日常工作中都已經有過一些應用。
需求(定義產品)
需求來自用戶,很難被憑空創造。作為產品經理,首先要思考的就是產品到底滿足用戶的什麼需求。只有面向用戶需求的產品,才能獲得市場結果。
了解用戶需求的具體方式包括但不限於用戶調研和洞察、需求分析、試錯型判斷、新業務決策。決定生死的新業務決策通常是公司首席執行官級別的人做的,也是最關鍵的。一般的職業產品經理,做到試錯型判斷是最有價值的,因為在此過程中需要反復權衡,決定優先順序,判斷做哪個不做哪個,先做哪個後做哪個。
生產
當明確需求之後,產品經理需要進行合理的產品設計,並有效率地把產品生產出來。生產的產品可能是實體產品、軟體產品,又或是一項服務。
從產品經理的視角來看,寫文檔、畫原型、交互提升、策略優化、功能演進、復雜業務形態和組織關系下的方案梳理都只是日常的工作內容。這些都是提高設計和生產效率的一些手段,不同行業中有不同的方法:生產洗發水產品可能需要的是設計配方等化學方法;App 時代可能只要會畫原型就可以了,把交互做到極致就是很厲害的產品經理;再往後是策略優化、功能演進,然後是負責業務形態和組織關系下的方案梳理。
銷售
銷售本質上是要和用戶完成交易,產品經理需要考慮如何把產品賣給用戶,達成市場結果。不光是軟體、傳統產品需要銷售,在線服務也是要銷售的。只不過互聯網產品通常通過市場運作、活動、運營、增長這些方式,讓用戶用上產品,來實現銷售。只要讓用戶用上,就是完成了銷售動作,不是一定要用戶付錢,不是一定要傳遞某個物品。從供應到渠道的設計和維護,其實銷售和生產有重疊的地方,沒法明確劃分。
在銷售過程中,具體的工作可能會包括市場宣傳、運營活動、做增長、售後服務等。雖然在不同公司的專業化分工中,這些方向會有專人負責,但是不排除這些也可能是某些產品經理的工作范疇。例如,互聯網行業中,可能是負責品牌、市場、運營的人完成銷售或產品推廣的工作,但是很多公司又會有「增長產品經理」,在銷售和產品推廣這個方向上有所側重。
協調
協調也是產品經理的日常工作之一,在公司內部不同職能分工日益明顯的趨勢下,產品經理通過協調不同職能的人員甚至部門,使其通力協作,獲取最後的結果。工作內容從簡單的溝通推進,到復雜的跨部門組織協調和推動都有可能。
當然,在一些公司中,可能會有專職的項目經理負責協調,但好多公司不設項目經理,或者權力沒那麼大。通常需要產品經理做復雜的跨部門組織協調和推動工作,完成一個完整的業務。其實不管是新業務的協同、組織、完整實現,還是一個業務做大以後的完整經營,都是極復雜的事情。
產品經理雖然要創造價值,對結果負責,但對於不同形態、不同階段的產品,最能創造價值的點不一樣。產品經理需要搞清楚,在當前階段,側重哪一個部分更能夠創造價值,並在對應部分進行重點投入,以創造最大價值。
在互聯網時代,產品經理的「銷售」和「協調」工作做得平庸一點,不是嚴重問題。而對「需求」理解的好壞,往往能夠決定一個產品的生死,這才導致產品經理這個職業地位上升,受到關注。
過去五年,最大的新要素是移動互聯網;再往前十幾年,最大的新要素是 PC 互聯網,歷史上的電、石油、蒸汽機也是當時的重大新要素。每一個影響時代的新要素出現後,跟我們的生活和生產方式結合,就能創造無數的新產品,我們可以根據需求去判斷可以做什麼。但每個時代,億級和千萬級用戶規模的產品需求都是有限的,而且產品最後要從激烈競爭中勝出,才能改變時代。只有能決定正確方向的需求產品經理,才有價值,才決定了後續成敗。如果需求產品經理表現平庸,之後不論融資多少,工程師、運營、營銷人員多優秀,可能都無法彌補錯誤決定帶來的損失。
當然,不同企業、不同階段、不同團隊認知,都會導致產品經理分工不同。有的企業分工互相重疊交叉,對其優劣對錯,不能簡單評價。因為一種制度一旦開始演化,它就有自我強化和收益遞增的特點。所以一個公司,無論是產品驅動,還是技術驅動,或是銷售驅動,或是短期利益導向,抑或是追求極致體驗,都沒關系,產品經理都可以在這個給定的基礎條件下去追求優化。甚至一個公司內不同團隊都可能會有差異,這取決於一個團隊的認知。尤其像阿里巴巴這種規模巨大的公司,收購了很多業務,它內部的不同團隊,比如優酷、UC 瀏覽器、盒馬鮮生,對產品經理的認知不可能完全一樣。
2 產品工作屬於強實踐性的社會科學
從某個角度,我們可以把人類知識體系大致分為四類。
(1)自然科學:研究對象是自然界存在的物質,可證偽,可重復驗證,所發現規律一般有普遍適用性,如物理、化學、天文、地球科學等。
(2)形式科學:研究對象在真實自然界不存在,是人類建構的抽象規則,不涉及經驗,不可能證偽,永遠正確,如數學、邏輯、概率、編程語言等。
(3)人文科學:研究對象是人內心的主觀世界和精神活動,無法區分對錯,無法證實,不適用於證偽,如宗教、哲學、詩歌、文學、美術、音樂、影視等。
(4)社會科學:研究對象是人作為社會中的存在,或人與人組成的社會,如社會學、政治學、經濟學、社會心理學等。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的最大區別是研究對象不可重復(人類意識復雜多樣,決定人類行為的動機和預期有互相博弈性和不確定性,社會永恆變化,正所謂人不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雖然能應用自然科學的研究方法(觀察、分析、控制實驗等),但必須以大量的經驗和數據為依據,且控制實驗事實上無法真正重復驗證,社會科學的研究結論就總是有不確定性,無法做到自然科學的高確定性(對於自然科學,假如觀察到的現象與規律所預言的不同,要麼是因為觀察中有錯誤,要麼是因為至此為止被認為是正確的規律是錯誤的)。

如果按以上分類,產品工作更接近於社會科學,至少在面臨的環境和研究方法上比較接近。產品是企業與用戶的價值交換媒介,用戶選擇產品的行為是有很強的社會性的,既受當下情境影響,也受偏好、認知、制度、經濟能力等約束條件的影響。同樣,企業做產品決策,也要基於社會環境的大背景。
對於自然科學和形式科學的研究,進行交流和分享會有較高效率,因為研究標的物的屬性穩定一致,結論可以跨時間、跨空間重復驗證,可以共創,成果可被傳承、被引用;但產品的研究標的物不可能重復,結論的規律性和復用性受情境約束,需要總是結合具體案例分析相關聯的關鍵變數和約束條件。
所有研究人類社會的學科都不是嚴格意義上的科學,因為它不能真正重復驗證,也就無法從真正意義上證偽,而可證偽是科學的最根本特徵。在產品工作中,我們依然要研究總結很多經驗和規律,便於預測用戶行為、市場變化,也便於指導未來的決策,這樣能提高企業效率。但我們要明白,人有異質性,社會有情境性,這些與產品相關的經驗和規律只是具有統計意義上的顯著性,只可歸納,不可演繹,即不能保證能准確預測具體的個人行為和新情境下的市場變化。我們只能基於實踐去發現和證實產品的價值,只能基於實踐中的反饋,基於產品與用戶和市場的交互(互相影響和互相適應)去理解持續變化的新情境中的關鍵變數、約束條件和規律。
產品經理如果要學習成熟學科的話,最主要的是學習經濟學和心理學。經濟學就是講在約束條件下追求利益最大化。一般來說,不僅企業是這樣,用戶也是這樣,每個用戶都是在自利地追求價值最大化。從產品經理的角度看,學心理學有助於理解微觀的個體行為,學經濟學有助於理解宏觀的群體行為和結果。
經濟學領域太龐大,產品經理只要學會用四個概念分析產品和用戶就算及格了:效用、成本、邊際、供需定律。效用,是指滿足了用戶的什麼需求和滿足程度,人們默認追求總效用最大化。關於成本,要明白什麼是直接成本、交易成本和機會成本。關於邊際,要明白基本的邊際遞減、邊際成本、邊際效用、邊際交易。供需定律是指其他條件不變時,價格下降則需求量上升。這些概念,將在後面的章節專門論述。
3 用戶模型——產品經理要研究用戶行為及其背後的原理
用戶模型是指產品用戶和潛在用戶的偏好和行為反應模型。我們通常把「掌握一個領域的用戶模型」視為產品經理的合格線,掌握的標志是:預判產品迭代後的用戶行為變化,准確率較高。要以異質性、情境性、可塑性、自利性、有限理性的用戶行為為基本單位來研究產品的用戶模型,並通過大量真實個體行為樣本來進行分析和洞察。
企業想要長久發展,所生產、銷售的產品需要滿足用戶的需求。而要生產出滿足用戶需求的產品,首先要研究和理解用戶。作為企業中管理產品的人,產品經理最重要的日常工作之一就是研究用戶,以使企業面向用戶需求生產產品,獲得長久收益。那產品經理要研究什麼樣的用戶?
產品經理要基於現實世界,研究宏觀背景和微觀場景下的用戶行為及其背後的原理。
現實世界
現實世界是由物質、生命、意識組成的,產品經理研究的更多集中在意識層面。
對物質世界的研究是指研究自然界中物質的基本性質及其運動規律。相對於生命和意識來說,人類對物質世界的理解和認知是最為深入的,已經有很多研究成果,比如元素周期表、牛頓力學公式等等。
20 世紀以來,人類對生命的認知也有了巨大的進步。從對器官的研究,到對疾病的研究,再到對基因的研究,人類已經可以對基因進行改造,甚至可以創造生命。
而人類對意識的研究相對還比較淺顯。全球 70 億個人類個體都有各自獨立的意識,每個人所想的事情都不一樣。不同個體又組成社會,這當中,每個意識又會相互影響,形成了無數群體的復雜組合。同時,因為外界刺激不斷,意識也在不斷變化,這也使得意識的研究更加復雜。
對於產品經理來說,需要研究的是現實世界中的意識層面,意識背後是用戶。意識是無法直接測定的,研究意識的方法主要是基於研究用戶的行為。行為的產生是意識和外界刺激共同作用的結果,早期的經濟學通常假設人是理性的,在意識層面是一致的,研究在不同外界刺激下的用戶行為。而產品經理不但要研究行為,更多的是要研究行為背後的意識,從而預判不同的產品對用戶未來行為產生的影響。並在不斷變化的現實世界中,獲得一個約束條件下的最優解。
宏觀背景
用戶的主觀認知和偏好是先天基因和後天社會(家庭、社會、教育)共同決定的。對於企業和產品經理來說,宏觀背景是指獨立於產品之外的外部客觀因素。不同時期、不同地域、不同國家的宏觀背景可能都不相同,而不同宏觀背景下的用戶又會有所不同。比如不同國家的傳統文化都有比較大的差異,對用戶的研究和理解就需要考慮這種差異。
例如,在巴西等國家,大家非常喜歡和朋友一起聚會,且喜歡對所有支出實行 AA 制。大家經常在聚會結束後一起打一輛車回家,打車出行場景中占很高比例的是聚會。而中國與之相比,還是有明顯差異的,雖然國內也有一定的聚會場景和 AA 支付需求,但是其比例遠低於巴西。面對於這種獨特的文化背景,設計打車軟體產品時就需要考慮提供路線途經點、一筆訂單的 AA 支付功能等,以滿足這種差異性的需求。
微觀場景
微觀場景是直接影響用戶當前意識的環境。用戶處於不同的微觀場景中,意識和行為都會有所不同。例如,某用戶早起上班選擇不同的出行工具:假如用戶所處的微觀場景是當前還有較為充裕的時間,則他對時間確定性的要求可能不是最高的,價格、舒適程度等都會成為影響用戶行為的不同要素;如果用戶所處的微觀場景是上班時間非常緊張且遲到的後果比較嚴重,則他在選擇出行工具時,對時間確定性的要求就會非常高。
在這個例子中,雖然是同一個用戶,但是在不同微觀場景下,其意識和行為都會不同,因此對用戶的研究要代入微觀場景去思考。
4 交易模型——交易是最需要關注的
交易模型研究是指以交易為基本單位來研究產品,目標是建立可持續交易的互惠模型。
我們把「掌握一個領域的用戶模型」視為產品經理的合格線,而把交易模型設計視為產品經理的進階之路。這要求產品經理除了掌握用戶模型,還能理解一個領域各利益方的價值判斷和行為習慣,以及產品實現過程中的各種干擾因素,這樣才能自如地設計和優化交易模型。這里是把所有產品看作交易,搜索、社交、閱讀等信息類產品只是貨幣價格為零的特殊交易。研究交易模型,除了理解產業鏈上各方的價值判斷和復雜關系,主要研究的就是交易費用。
什麼是產品?企業以產品為媒介跟用戶進行價值交換。產品的關鍵不是其表面的材料、功能、屬性,而是其深層的價值,因為產品就是價值交換的媒介。為什麼企業總是說創造用戶價值,而不是創造產品呢?因為用戶關心的是得到什麼和付出什麼,包括這個產品給他什麼效用組合,需要他付出多少金錢或時間等。用戶同樣也會比較機會成本,看這個產品是比其他產品更好用還是更讓他離不開,從用戶角度來看,這就是一個交易過程。所以,做產品要強調創造用戶價值,因為企業與用戶交換的從來不是產品,而是價值。
產品每增加一個屬性,調整一個功能,都是在調整效用組合,給用戶提供不同效用,有增加,也有減少。在增加和減少效用的同時也進行了用戶選擇,選擇了哪一類用戶,哪一類情境優先,哪一類其次。因為不是所有的效用都能無限疊加,且用戶體驗是有成本的,有的效用疊加成本很高,一旦增加,企業可能就要虧本,甚至活不下去。企業追求的是效率,簡單來說,就是考慮投入和產出。這些,就屬於交易模型的范疇。
互聯網時代,交易的含義更加廣泛,本質上用戶和產品發生的每次交互過程,都發生了一次交易。用戶可能沒有付出金錢成本,但是可能付出了時間成本、認知和思考成本等。每個交互和體驗細節設計,本質上都是在降低用戶的交易成本,同時也在增加用戶在交易過程中獲得的收益,這個收益可能是多方面的,例如愉悅感等。
我們認為,一個好產品要有三個屬性:(對用戶)有效用,(企業)有收益,可持續。只有可持續,才能讓企業長期賺錢;只有可持續,才能長期為用戶創造更多價值。而可持續就涉及交易模型設計問題。只有產業鏈上各方在創造價值和利益分配方面公平合理,有競爭性,產品才可持續。

閱讀全文

與做產品經理需要考慮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上市的市場研究咨詢公司哪些 瀏覽:500
怎麼做有溫度感的產品 瀏覽:446
如何提高火車牽引技術 瀏覽:726
在網上買電子產品怎麼找 瀏覽:589
oppo怎麼申請代理 瀏覽:364
如何提取全部股票的數據 瀏覽:596
如何快速導出新產品 瀏覽:878
西部數據的固態硬碟好在哪裡 瀏覽:920
信用卡都取消了為什麼還能交易 瀏覽:645
數據結構執行文件時出錯怎麼辦 瀏覽:200
自學點什麼技術最好 瀏覽:544
如何注銷保險代理人展業證 瀏覽:736
什麼叫數據生活的開放平台 瀏覽:240
程序員怎麼發展電腦方向 瀏覽:906
哪裡可以查到臨沂的房產交易價格 瀏覽:392
代理文件有哪些 瀏覽:59
美容院可以代賣什麼產品 瀏覽:116
代理記賬價格有哪些 瀏覽:511
信息加了黑名單怎麼恢復 瀏覽:641
數據如何寫連筆 瀏覽: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