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產品生產 > 農產品進城難怎麼辦

農產品進城難怎麼辦

發布時間:2022-04-22 14:01:51

『壹』 針對農村地廣人稀的農村如何發展呢

原標題:2019年中國農村電商市場現狀及發展趨勢分析 打造農村經濟增長新引擎助力鄉村振興

將農村電商滲透到鄉村振興中

全面對接鄉村振興戰略中的「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促進城市和鄉村資源要素的雙向流動,初步形成農村電商新型業態,將農村電商滲透到鄉村的全面振興中。

一、中國農村電商發展趨勢與主要特徵分析

——農村電商發展迅速,農產品網路零售額高速增長

近年來,農村電子商務蓬勃發展,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農村電商市場前瞻預測與投資規劃分析報告》的統計數據顯示,2012年全國農村網路零售額已達1800億元,截止到2017年全國農村實現網路零售額為12448.8億元,同比增長39.1%。中國農村網民規模為2.22億,增幅為6.22%。農村網店數達985.6萬家,同比增長20.7%,帶動就業人數超過2800萬人。進入2018年,農村地區網路零售規模仍在不斷擴大,全國農村網路零售額達到了13679.4億元,同比增長9.89%,佔全國網上零售額比重提升至15.18%。

2014-2018年全國農村網路零售額統計及增長情況

數據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2、農村電商政策支持力度持續加大,市場秩序逐漸規范

國家出台了一系列支持「電商」促進農業農村發展的政策措施。2014—2018年連續五年中央一號文件均明確提出發展農村電子商務。據不完全統計,國務院及各有關部委出台多個文件,制定一系列政策措施支持「農業、農村」的道路交通、網路寬頻、物流設施、信息服務等基礎設施建設,為電商在農業、農村發展創造有利條件。推進了「電商」法制建設,逐步規范市場秩序。《食品安全法》《電子商務法》明確網路食品安全管理責任,推進了網上電子商務法規和相關標准建設,逐步營造良好營商環境。

3、農村電商催生新業態、新模式,農村產業逐漸向多元化發展

農村電商的迅速發展有利於緩解農產品進城「最初一公里」難題,為分散小農戶走進大市場拓寬渠道,打通「從農田到餐桌」的農產品供給鏈;有利於緩解工業品、消費品下鄉「最後一公里」難題,促進農村消費升級。

一方面,對農業生產的支撐作用不斷增強,帶動了農民生產需要種子、化肥、農葯、飼料等生產資料和工具、生產工具直接進入田間地頭。

另一方面,通過電商平台,帶動了農民生活的日常消費品快速、便捷走進廣大農村。有利於催生新業態、新模式,農村產業逐漸向多元化發展,如創意農業、分享農業、眾籌農業、休閑農業、鄉村旅遊等,通過電商平台將特色農產品、鄉村文化、鄉村景色展示,不僅讓城市消費者更了解農業、更嚮往農村、更信任農業生產者,縮短城鄉差距,也極大帶動農民脫貧,促進農民就業增收。

二、中國農村電商發展問題與挑戰分析

盡管近年來農村電商發展迅速,取得較好成效,但由於我國農村地域之廣,農村居民生活與農業生產的高度分散及規模小等多方面因素,農村電商發展仍然面臨一些問題與挑戰,主要有以下五個方面。

1、工強農弱,品類失衡,農產品上行和工業品/消費品下行差距大

農產品上行佔比低,僅占農村網路零售額近20%左右;農產品網路零售額占農產品流通總額比重不足1%,農產品觸網率仍然很低,農產品批發市場仍然是農產品流通的主渠道;消費品下行佔比高,如農村實物類產品如服裝鞋包、家裝家飾、食品保健等,農村服務類產品如在線旅遊、在線餐飲等。

2、東強西弱,物流配套不均,農產品物流成本高,農產品上行成本高

電商規模分布不均衡,呈現東強西弱格局;物流分布不均衡,在偏遠地區,行政村/自然村配送網點仍然不健全;配套設施不健全,冷鏈物流發展滯後,原產地冷鏈的配套基礎設施建設相對不足;農產品物流成本高,由於我國農業小規模分散生產及農村居住分散的特徵,單件產品快遞配送從縣城到村之間的成本費用遠高於縣城到大城市之間費用。

3、農村人才匱乏,電商人才「難育、難引、難留」

農村人才匱乏,我國農業生產者文化教育水平主要集中在小學和初中,對於生產經營新理念的認知、接受相對緩慢,對於新技術應用能力較弱,大多數農業生產者自身條件很難滿足電子商務對人才的要求。農村電商人才「難育、難引、難留」,不少專業、有能力的優秀電商人才更多傾向於留在城市發展,受工作環境與薪酬等多方面條件限制,不願意來到農村發展,伴隨著農村電子商務的蓬勃發展將帶來大量農村電商人才的缺口。

4、農業生產經營高度分散,農產品質量控制難、標准化程度較低,難以達到農產品上行門檻

一方面,我國有2億左右農業經營戶,其中規模經營戶不足400萬個,農業生產高度分散與生產經營組織化程度較低,增加了農產品生產標准化和質量控制難度。另一方面,流通配套設施滯後,品控難度大。我國果蔬、肉類、水產品冷鏈流通率和冷鏈運輸率較低,而流通損耗較高,冷鏈脫節造成生鮮農產品從採摘到配送過程損耗過多,無形中提高了物流成本且很難保證產品品質和質量安全。分散小農戶由於缺乏質量相關認證及農產品生產很難統一標准,比較難達到大型電商平台准入條件。

5、農村電商模式趨同,上行農產品同質化嚴重,未能建立產業鏈利益聯結機制

農村電商模式趨同,主要以傳統的農產品上行、消費品下行為主,以實物產品銷售電商平台居多,提供社會化服務的電商平台較少,還沒有充分挖掘農村電商的多業態、多功能,沒有完全滲透農業全產業鏈;上行農產品同質化嚴重,同一區域同類農產品同質化嚴重,電商協同不夠,很難實現同一農區的差別競爭、品牌提升,難實現優質優價。同時,產業鏈利益聯結機制不健全,產業鏈前端與中後端處於分割狀態,農戶、規模大戶、合作社+電商平台的利益聯結機制未能建立。

三、以農村電商打造農村經濟增長新引擎,助力鄉村振興

隨著信息技術向農業、農村領域滲透,互聯網配套設施完善,互聯網在農村普及率將大幅度提升,互聯網將逐步成為激勵農民生產經營的新工具,提升農業組織化程度的新平台,促進農村全面發展的新載體。電子商務作為「互聯網+」的重要組成部分,結合面臨的問題與挑戰,可以全面對接鄉村振興戰略中的「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促進城市和鄉村資源要素的雙向流動,初步形成農村電商新型業態,將農村電商滲透到鄉村的全面振興中。

1、重構農村電商產業鏈,完善產業鏈內各主體間的利益聯結機制,建立線上線下結合、上行下行貫通的電商服務體系。推進電商不僅僅與產業鏈的產後市場銷售環節對接,還要將農資產品下行與社會化服務體系提供科技、資金、信息等下沉到農業生產的產前、產中環節,通過提升產業鏈效率逐步降低農產品物流成本和實現農業生產標准化,形成電商在農業產業鏈的產前、產中與產後的功能互補、利益協同,推行「訂單收購+分紅」「農民入股+保底收益+按股分紅」等多種利益聯結方式,將廣大分散的小農戶通過合作社、協會等社會化組織與電商平台形成利益聯結機制,促進鄉村產業振興。

2、充分挖掘鄉村價值,盤活鄉村資源,不僅要促進鄉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也要培育新產業、新業態。如依託產品類電商平台,不僅要實現「特色農產品進城」和「消費品下鄉」,也要實現農業由農產品供給的單一功能向休閑、生態等多功能拓展,通過生態農產品挖掘鄉村生態價值;依託服務類電商平台,盤活現有鄉鎮、鄉村資源,將綠水青山等特色生態資源要素通過電商平台在線展示,不僅有助於提升農村居民在農業生產和農村生活中的生態環保意識,也有助於與城市生態消費需求的精準對接,與城市功能形成互補,從而進一步刺激以資源、生態為依託的農村經濟增長,打造鄉村生態宜居的美麗鄉村,促進鄉村生態振興。

3、向鄉村傳播新知識、新技能,既要引進人才,也要培養人才。利用農村電商平台,培育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的新型職業農民;吸引智力、技術、管理下鄉及能人返鄉創業,打造農村專業人才隊伍;結合市場需求,培養一批具有互聯網思維的新農人,轉換傳統農業生產由增產轉向提質的思維,提升小農戶的市場意識,促進鄉村人才振興。

4、拓寬農村居民的知識傳播渠道,促進鄉村文明的傳承和發展。利用農村電商平台,加快信息快速傳播,讓城市與農村快速連接,縮小城鄉知識信息傳播差距,讓科學、技術、知識、文化快速傳播到農村,利於提高農村居民知識文化水平,同時,也將良好的鄉風、傳統鄉村文化通過互聯網平台傳播、傳承並發揚光大,促進鄉村文化振興。

5、拓展農村電商平台功能與政府職能結合,探索鄉村治理新機制,提升鄉村治理效率,振興鄉村組織。依託上級政府部門搭建互聯網平台與電商功能結合或通過電商平台提供額外公共服務,拓展基層政府政務信息功能,打造包括電子商務、電子政務、村務公開、「三農」服務、特色產品、閑置勞動力、生活服務等多功能平台,加強村民聯絡,完善鄉村公共服務內容,提升效率,而且促進了村民共治,為鄉村治理探索新途徑,促進組織振興。

『貳』 「互聯網+」農產品出村進城,這是怎樣的政策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們的生活水平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而且現在本身就是一個互聯網技術快速發展的時代,同時他也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大的好處,所以很多人就會產生這樣的疑惑,就是互聯網加農產品出村進城,這是怎樣的政策呢?對這個問題的回答,在我個人看來,我覺得能夠解決農民農產品難賣的問題,同時也有助於實現鄉村現代化的重要舉措,下面我們具體來了解一下。

因此我們在平時的生活中,也應該要更多的去關注這方面的問題,我們一定要看好市場,同時也要注重每個地區的發展,現在互聯網是普及全國和全世界的,離開了網路,那麼我們什麼事情都辦不了,而且這也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大的麻煩,所以我覺得應該要充分的把互聯網運用到我們生活中的各個方面去。這樣的話才能夠充分發揮互聯網的作用,同時也可以提高我們生活中的效率。以上就是我總結的一些對於這一問題的認識。

『叄』 讓農民進城擺攤賣菜,對農產品滯銷能緩解嗎

讓農民進城擺攤買菜,對農產品的滯銷是可以起到緩解作用的,並且這也是助農的一種表現。

第三,可以省去了一些銷售的中間環節。在不允許農民進城擺攤賣菜的情況下,許多農民會選擇將自己的農產品賣給一些經銷商,再由這些經銷商以高價在城市裡售賣。而現在讓農民直接進城擺攤賣菜可以省去這樣的中間環節,不僅可以獲得更高的利潤還可以不為尋找經銷商而面臨困難防止產生滯銷的這種情況。

『肆』 黨和中央都關注」三農」問題,農產品進城銷售困難,那為何不直接取消城管部門

農民進城擺攤基本沒有固定的地點,覺得哪裡合適就在哪賣,這邊巷口賣一點,丟點菜葉子爛冬瓜;下午又去這邊賣一點扔一點,即便是安排清潔工也根本顧不過來,難道要清潔工跟在後面打掃?擺攤尤其是農民朋友擺攤很難確認銷售額,個人所得稅無從收起,你以為交的衛生費夠請人的?還不是要城裡人交的稅買單。

『伍』 很多人說要解決三農問題,首先要讓農民進城,你怎麼看

什麼是三農?農民、農村、農業。

什麼是三農問題?農民苦、農村窮、農業危險。

三農問題是中國最大的問題,是個長期的問題,一直是領導最重視的問題,但也是一個老大難問題。

三農問題的根源是什麼?農民主體性缺失,即「市場賤民、社會流民、政治貧民」化趨勢,一直沒有改變。

上面的一問一答,我不用解釋,您應該基本贊同。

而這一問:三農問題的根源是什麼?筆者說:是精英專制。

這一答,估計您不一定同意了!



讀十四五規劃,讓人熱血沸騰;聽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誓言,讓人淚流滿面!

2004年就說:到了以工補農、以城補鄉的時候了!16年過去了,如何呀?十四五規劃也說了同樣的話,能實現嗎?精英中相當部分人雖都來自農村,但「屁股決定腦袋」不可能有真正的農民立場了。如果不改變精英專制的國家治理制度,中央財政花再多的資金,也無法解決三農問題。解決三農問題,關鍵是要農民當家做主。

當然,權利不是靠施捨的,施捨給你的權利也是會收走了。精英專制能改變嗎,不太可能吧?能改造精英嗎,好像也不太可能吧?解決三農問題,其實就是我們的初心和使命。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真的好難啊。

『陸』 農產品怎樣走向城市,物流問題該怎麼解決

建立農村電商服務站,服務站代收貨,通過ERP系統,用城鄉小客車、貨車、縣域批銷商配貨車等,將貨運到縣級服務中心。前提是所有車輛都得加入ERP系統,村村建站。

『柒』 請問農民自己產的農產品與超市怎麼結合有辦法結合嗎如何讓農民增收而超市賣的農產品便宜

所謂的「農超對接」是指農戶和商家簽訂意向性協議書,由農戶向超市、菜市場和便民店直供農產品的新型流通方式。與原有的農產品經過農民—批發市場—批發商---本地市場---供應商等至少5個環節相比,「農超對接」減少了至少三個流通環節,商務部調查表明,農產品流通每增加一個環節,至少會加價5%到10%,這一輪流程下來,農產品的身價幾乎翻了一倍。而在進行農超對接之後,這部分原本被中間商賺取的利潤可直接"轉移"到農民口袋,並最終惠及消費者。。
「農超對接」工程自2009年實施以來成績顯著,但現階段採用「農超對接」模式的零售還僅限於家樂福、沃爾瑪等幾家零售巨頭,大部分超市還在進行傳統的果蔬采購。而從農超對接獲益的農戶相比於我國數量龐大的農民來講更是微不足道。因此,農超對接在我國未來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農超對接」聽起來很美,但是實際上「農超對接」還是有一個相當高的門檻的,超市會對農民生產的規模、農產品質量與安全進行非常嚴格的把關。
從目前來看,農超對接在發展當中還存在的障礙,首先是很多農產品生產基地還不具備規模化生產和長年供應的能力,產品缺乏標准化;其次,零售企業沒有跟農戶建立長期的合作關系,兩者利益分配也存在問題。第三,缺乏一個農產品流通信息平台,使得農超對接在全國推廣當中存在一定的盲目性,綜合這三方面因素,所以說農超對接存在的最嚴重的問題之一就是符合要求的農村合作社的缺失。
從目前來看「農超對接」介面「農村合作社」遠遠不能滿足超市要求,以超大型超市沃爾瑪、麥德龍等為例,其更加看重農產品的質量,以及整個過程中對於環境的保護、食品安全的管理和控制,因此對供應商有著極其嚴格的要求,在進行農超對接活動時,不僅僅是要建立簡單的采供關系,還要通過專業的技術及管理人員對供應商進行持續的技術服務,促進供應商質量管理水平的不斷提升,確保食品安全,建立穩定的供應關系。所以與更多規模大、有實力的農民合作社合作幾乎是此類超市實現「農超對接」的第一前提條件。而對於中小超市來講,同樣面臨物流成本過高的問題, 很多超市都希望能找到的合作夥伴是公司或合作社,把鬆散的菜農組織起來,這樣在農產品質量安全等方面比較容易控制,但符合這種要求的合作社並不多。另外,超市一般要求供貨方按照超市上架要求完成包裝,這一點大多數專業社都難以做到。
而各「農村合作社」的現狀是由於規模、資金、技術等方面制約,存在以下三個問題。第一,標准化生產水平低,產品安全質量難以達到超市要求;第二,即使安全條件滿足,符合規格要求的產品比例又較低,有效供貨量受到影響;第三,產後普遍缺乏必要的預處理措施(清洗、分揀、預冷、包裝等),導致產品運輸存儲環節腐損率高。
而農民對講,他們需要的是穩定的銷售渠道,據商務部調查我國有66%的農戶認為目前農產品銷售渠道不穩定,希望通過合同收購的農戶比例達35%,希望企業收購的農戶比重為27%。對具有特定農產品生產分散零星特點的中國農村來講,農產品進入超市物流成本高,缺乏統購銷,障礙重重。農超對接對於農民來講就象帶刺的玫瑰,好看而不好摘,實現不易。
綜上所述,應該說「農村合作社」作為「農超對接」的樞紐是非常重要的,但關鍵是要如何培育出合格的農村合作社(供應商)。通過建立大型農產品采購商 (超市) 、合格農產品供應商(農村合作社) 、基地(農戶)的模式,形成完善的合格農產品供應商選擇和培育機制、監測系統,搭建出中國合格農產品供應商信息平台,從而進一步推動「農超對接」。
「多式物流聯運專家組」組長張德茂教授談到,作為艾維集團重點研究並大力推廣的「為農服務信息雙向配送」平台,是現階段實現「農超對接「的一個極其有意義與務實的信息平台。該平台提出了變單向配送為雙向配送的「樞紐配送」概念,該平台的推出徹底解決了「農村合作社」在這幾年的「農超對接」中出現的一系列問題,實現了一個平台、雙向配送、四方受益的格局。其未來的發展將是無限廣闊的,「農村合作社」一旦採用了「為農服務信息雙向配送平台」就等於擁有了一個巨大的發展契機,必然會起到超市與農民之間紐帶的作用:
1. 農村商品集散樞紐:
農村商品與農產品的雙向流通將徹底建立,不僅僅是日用商品、農機產品可以通過配送網路快速流向農村市場,同時農民手中的農副產品也將通過這個網路快速的流向城鎮,最終形成一個以承辦企業為核心,配送網路為基礎、「為農服務信息雙向配送平台」為介面的農村商品集散樞紐,這個樞紐的建立將會極大的強化企業在該地區的經濟影響力,同時使企業的效益最大化,無論商品的流通還是信息的流動都將成為企業新的贏利增長點。
2. 農村商品流通的產業化:
加速了農村商品流通的產業化進程,當上下游農村商品信息溝通問題得到徹底解決時,農副產品面向城市發展,實現產、供、銷一條龍服務自然是水到渠成。充分利用承辦企業這個農村商品集散樞紐,可以匯集各地的農副產品收購企業,通過對農產品的流通加工,包裝貼牌,建立當地農副產品的品牌意識,實現農副產品進城,降低流通環節,將農超結合做到了實處。
3. 符合國家政策,成為示範工程
承辦企業以「為農服務信息雙向配送平台」做為面向農民兄弟的信息窗口,不僅僅是經濟層面的,同時政治層面也滿足了政府要求並得到認可,「為農服務信息雙向配送平台」不僅僅是拉動農村消費,實現規范化、標准化的配送網路,還讓假冒偽劣的食品、葯品無可乘之機,並徹底解決了農民賣難的問題,實現農民增收,進一步扭轉了農民賣賤買貴的問題。承辦企業通過一個信息平台實現了配送雙向、一網多用,形成了國家、企業、加盟店、農民四方受益利國利民的大好局面。這種良性循環一旦建立則農超結合、三農問題也必然得到實現,企業的區域影響力將大增,必然得到當地政府認可,從而真正實現政府搭台,企業唱戲的目的。

就整體而言,雖然我國現階段的「農超對接」還處於探索和過渡階段,但未來迅猛的發展趨勢已成必然。據專家預測,按照目前中國零售行業發展的速度,最晚20年內,零售企業將實現100%農產品直采。

『捌』 白蘿卜滯銷怎麼辦

農民進城銷售農產品,本是農產品流通的一種正常狀態,但說來容易做來難,農民要順利完成進城銷售,困難重重。

農產品進城銷售面對的第一道坎是「進城運輸坎」。

直到今天不少城市仍出台規定:所有運送瓜果蔬菜進入或經過市區的車輛必須為機動貨車,拖拉機、三輪車及低速載貨汽車都不允許在城市市區通行,否則就要罰款或者扣車。然而現實當中,很多種瓜果種菜的農民,根本無力購買這樣的機動貨車。雖然這些年來種養大戶和農民經紀人多了起來,但還是有相當一部分散戶或貧困農民由於經濟條件限制,只能用拖拉機或三輪車運輸瓜菜。

就算邁過第一道坎,又來第二道:「限時限地坎」。

「限時坎」指的是一些城市對農產品,特別是新鮮瓜果銷售根據傳統上市季節,限制進城銷售時間;「限地坎」指的是同一城市不同城區實施不準「跨區銷售」規定。化解農產品滯銷困局不能總依賴於媒體的呼籲、愛心的幫襯,而讓分散的農戶自己進城銷售顯然也不可取。

應該由政府主導迅速在市場和農民之間建立起有效的信息平台,引導農民科學種植,有效去除農民跟風種植的思想,同時搭建好批發市場、超市、企業等進村采購綠色通道。

真心希望類似「滯銷大爺」這樣的苦情牌在中華大地上能少打一點,愛心可貴,但光靠愛心解決不了根子上的問題。

『玖』 如何解決偏遠地區或部分鄉鎮量少人稀、配送成本較高的問題

如下:

根據各農村地區不同的發展情況與現實需求,創新多樣化的快遞服務模式。有實力的快遞公司可以利用獨家代理模式,充分發揮員工的積極性與自身優勢,迅速拓展農村快遞服務網路。

快遞公司比較集中的地區,可以通過綜合服務站模式,整合快遞資源,實現統一配送,提高服務效率。充分利用各級郵站、超市門店、便利店、村文化活動站等現有設施,設立快遞自提站,有條件的地區可以在村內建設智能快遞櫃,以解決快遞配送最後一公里問題。

通過快遞公司自有員工與村快遞專員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包裹攬收與配送,提高配送效率,實現村村通快遞。通過加盟、委託代理、網點合作等模式,促進農村快遞服務網路延伸。

快遞協同農村電商的幾種發展模式

1.快郵結合模式

快郵結合模式是郵政管理部門推動快遞企業與郵政企業開展合作,推動「村郵站」在開展郵政業務的基礎上,搭載快件派送業務的下鄉服務模式。

郵政企業作為國家大力扶持的具有普惠意義的企業,其在各省市都建立了相對健全的郵路渠道與基本覆蓋全國的寄遞網路,部分省市在郵政管理局的推動下,實現了郵政企業網點,特別是村郵站搭載快遞服務,使快件可以直接投遞到村民手中。

該模式的優點是利用現有的郵政行業資源,既緩解了「村郵站」的經營壓力,又解決了農村的派件難題,實現了郵政企業和快遞企業的雙贏。同時作為郵政服務場所,管理較為規范,服務較為標准,服務質量較高。

該模式的問題在於這種模式主要通過政府管理部門推動,郵政企業和快遞企業這兩個市場主體合作關系較為脆弱,做到敞開心扉合作並非易事。

郵政企業本身也從事快遞服務,與其他快遞公司屬於競爭關系,村郵站搭載其他快遞企業的快遞業務,郵政企業與其他快遞公司都存在沖擊自身業務的擔憂。

2.快遞企業自建電商模式

目前在我國快遞企業與電商企業間,進行了很多跨界經營的嘗試,其中快遞企業跨界電商主要以郵政公司的「郵樂網」、順豐公司的「順豐優選」為代表。其中「郵樂網+郵掌櫃」是通過郵政服務網點覆蓋鄉鎮的優勢,中國郵政精心打造的電子商務購物平台。

目前該平台售賣包括品牌服飾、箱包鞋帽、個人護理、居家生活、食品保健、母嬰保健和數碼產品等7大類上萬種商品,商品種類可滿足大眾基本生活所需,可為消費者和供應商提供品牌正品、安全快捷的電商服務。

針對各地土特農產品,「郵樂網」目前已開通多個省市購物專區。專區和當地土特產生產商簽訂合作協議,進行本地生鮮產品和土特產品的展示和售賣,採用限時運遞方式,實現生鮮產品全國配送、售賣,極大地滿足了「農產品進城、工業產品下鄉」的需求。

3.快遞+農村電商綜合服務平台模式

為解決快遞在農村地區網點少、服務農村電商能力不足的問題,提高快遞與農村電商協同發展能力,同時幫助不會使用或沒有能力使用網路的農民享受網路購物與農產品網上售賣的便利,快遞與農村電商綜合服務平台模式應運而生。

綜合服務平台主要提供網路購物、網路銷售、網訂店取、網訂店送、繳費支付、取送貨品、農村創業、本地生活等各項服務,可以隨時為農村群眾提供生活用品網上代購、特色農產品代收代售、農資供應、農技服務等便民服務,讓農村居民足不出戶就能體驗到優質便捷的快遞電商服務。

該平台既是郵件、快件的代理服務中心,又是一個虛擬的電商超市,從而在終端環節完成了電商與快遞的結合,共同服務於廣大農村地區的居民。

農村快遞電商綜合服務平台的出現,為解決農村牧區發展電商難題,促進農村快遞服務網路發展開辟了一條適合農村牧區實際、符合快遞企業發展實際、適應農村市場和群眾需求的可行道路。

對於開發農村市場、服務農村經濟、服務農民生產生活,解決快遞服務「最後一公里」問題具有積極的示範引導作用。

4.農村電商第三方代理模式

農村電商第三方代理模式是由農村電商成立第三方機構專門從事農村快件的運輸和派送,向收件人或者快遞公司收取一定的費用。

例如新疆庫爾勒焉耆縣的「村村火」電子商務網路有限公司就利用在該縣各鄉建立的線下體驗店搭載快遞服務,由各體驗店負責所在鄉鎮、村的快件攬收與派送。其中在派件階段,每件包裹向收件人收取4元費用。攬收階段則由村民根據包裹時限、價格等因素自由選擇合適的快遞公司。

農村電商第三方代理模式的優點是實現了鄉鎮快件的統一運輸、統一派送,提高了快件運轉時效,節約了運輸和用工成本,提高了服務質量。

該模式的難點主要為,由於各快遞企業分別私下與第三方企業簽訂合作協作,各公司間利潤分成不同,可能出現第三方企業大力攬收高利潤企業快遞的傾向,使農民自由選擇權受到侵害,很難保證快遞企業的公平競爭。

5.多平台綜合委託代辦模式

為充分利用農村現有基礎設施,實現供銷、郵政(含快遞)、村級服務平台等「多點合一」,發揮整體效能。

在我國許多地區,郵政管理局大力推行以農村超市、村郵站、村委會、供銷社等平台為基礎的,多平台綜合委託代辦模式,向農村地區居民提供較為完善的快遞服務,並向所有快遞企業開放。

這樣既降低了農村地區快件投遞的成本,解決了快遞服務在農村服務能力較弱的問題,也為這些商戶及公共平台開辟了新的創收來源。這類服務點有比較固定的場地和人員,基礎設施比較完善,經營穩定性比較強,農民的信任度也比較高。

6.「代運代投」模式

在運輸線路長、快件量偏少的偏遠鄉鎮,依託農村客運班車線路代運代投,實現快遞和鄉鎮客運合作,節省運輸成本,提高鄉鎮配送和快遞服務能力,解決快遞網點往鄉村延伸的問題。

例如為深入貫徹2014年湖北省「交郵合作」戰略,荊州市局與市交通運輸局共同選定洪湖市為市交郵合作的試點縣市,聯合印發了《關於推進全市交通運輸業與郵政業戰略合作的通知》。

明確了通過開展「交郵」合作推進「快遞下鄉」的重點內容和推進方式,並多次召集相關部門和企業召開座談會,研究和落實具體合作措施。

目前,洪湖快遞利用客運班車代運郵件、快件的交郵合作模式試點工作已見成效,如洪湖中通到烏林、老灣兩鎮的快遞由車主每天上午9時30分,准時將老灣和烏林的快件送往鎮上,然後再分送至收件人。荊州市局正聯合交通部門進一步規范流程,逐步推廣。

7.快遞+農業企業模式

隨著特色農產品的發展,農業企業直接進駐農產品的直產地,對農產品進行生鮮配送或者深加工,對其產品實行「線下銷售+物流配送」和「線上交易+快遞寄送」的雙線模式。農業企業隨著業務量的增長,其更樂於與快遞企業合作,快遞企業發展了固定的「大客戶」。

例如廣西百色市田陽縣某快遞企業直接與進駐該縣百育鎮的「壯鄉一品農業」企業簽訂合作協議,快遞收入一年就可增加6~7萬元,而且增長勢頭非常良好。這對於百色這樣的快遞業發展落後地區來說,取得這樣的業務量實屬不易。

8.快遞+生產基地模式

我國農產品資源豐富,種植能人眾多,隨著土地流轉工作的推進,很多種植能人已大規模承包土地,形成了有一定規模的生產基地。

許多有實力的快遞企業老闆利用自身家庭成員或所在地區有生產基地的優勢,依託自身快遞企業,網上開店,採用自己的快遞品牌進行配送,實現「從生產基地到消費者」的一條龍服務模式。

閱讀全文

與農產品進城難怎麼辦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團購小程序自助餐需要什麼資質 瀏覽:858
代理商品是什麼意思啊 瀏覽:299
網供市場在哪裡 瀏覽:359
如何拷貝cpu模塊的程序 瀏覽:508
微信小程序收費如何設置 瀏覽:478
怎麼購美元2級市場 瀏覽:791
改單招錄取信息應該去哪裡改 瀏覽:759
早上勞務市場在哪裡 瀏覽:838
南昌集貿市場都有哪些 瀏覽:609
日化產品怎麼做的銷量最大 瀏覽:564
裝修菜市場什麼門最實用 瀏覽:364
什麼網站能提供飯堂信息 瀏覽:572
萊西市哪裡有賣牛的市場 瀏覽:903
電腦里的plc程序怎麼導入plc裡面 瀏覽:485
姜堰百度小程序製作什麼價格 瀏覽:924
機電一體化技術讀的是什麼 瀏覽:698
怎麼恢復交易記錄刪除 瀏覽:363
盆景技術培訓一般多少錢 瀏覽:951
柳州奶茶市場怎麼樣 瀏覽:338
玉門市當地信息號碼是多少 瀏覽: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