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推進全面轉型促進銀行全面發展
幾個轉型方向
面對傳統經營模式和增長方式受到的種種挑戰,我認為,積極推動銀行業的綜合化經營,將成為我國銀行業轉型的重要方向。其中,發展各類資產管理業務是銀行綜合化經營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
首先是進一步推動公募基金管理公司的發展。2005年,國內商業銀行獲准發起設立合資基金管理公司,邁出了銀行業綜合化經營的重要一步。工銀瑞信是首批試點的三家銀行系基金管理公司之一,經過兩年多的快速發展,基金管理規模已達到五百多億,躋身中國十大基金公司行列,成為資本市場一支重要的力量。
其次是大力發展私募基金和企業理財等投資銀行業務,推動相應的衍生產品創新。目前全球私募基金規模已非常巨大,幾乎所有的國際金融公司都有自己的私募基金。2006年,全球並購交易的總值在3.79萬億美元,其中通過私募基金方式主導的交易占並購交易總量20%,美國2006年十大並購案中有五宗由私募基金經手。中國有很多並購通過直接投資的辦法來完成,將來通過私募基金的方式也可進行國際投資。現在存在的問題是:一方面,私募基金還沒有非常好的法規,包括銀行業如何從事私募基金業務還不夠明晰;另一方面,整個社會的流動性相對過剩,但同時企業資本金嚴重短缺,不僅使得銀行的一些貸款資本化,而且造成國內一些優質的項目大量引進國際私募基金。這就導致了兩方面後果:一是國內金融機構難以分享中國經濟高速發展帶來的超額利潤,二是進一步加劇中國流動性過剩。所以我們建議,應逐步擴大商業銀行發展投資銀行的業務范圍,穩妥推進中國金融機構的私募基金業務,有效緩解上述矛盾。
企業理財是資產管理業務的重要部分,也是目前商業銀行開展投資銀行業務的一項重要內容。從我們的實踐來看,商業銀行實際上是有很多產品可以做成理財產品的。信貸資產證券化就是一個很有潛力的產品,我看將來會有一個幾千億、幾萬億甚至更大規模的市場。銀行大量的信貸資產完全可以通過證券化賣掉,銷售給願意承擔較高風險並獲取較高收益的投資者。此外還有「信託加理財」產品,銀行設立專項的資產管理計劃,資金富裕的企業和個人可以通過信託平台直接將資金提供給有需求的企業。當然,這樣一些產品都需要做產品風險的隔離和信用增級,需要信託公司承接和管理更多的資產支持證券和資產管理計劃。
近年來我們自主開發的理財產品也越來越多,除各類固定收益產品和信貸資產證券化產品外,將來還會包括各類衍生產品,如基於信貸類固定收益產品的一些衍生產品、組合產品以及更有前途的一些利率、匯率的衍生產品等。
第三是促進私人銀行業務發展,推動個人資產管理業務創新。私人銀行業務是商業銀行為富裕個人提供資產管理服務的重要載體。根據美林對中國私人財富的調查,資產凈值100萬美金以上的個人有25萬到50萬。中國商業銀行中100萬美元凈值的客戶數量不多。原因是發展私人銀行對服務、渠道和產品要求很高。在亞洲地區,特別是在中國,私人銀行客戶要求的主要是跟資本市場掛鉤的產品。如果要拓展此項業務,可能需要能夠直接投資到中國的股市、香港的股市甚至全球的股市,這就要求我們要有非常好的專業團隊,能提供投資建議,也需要我們有完善的產品線。目前,我們已計劃積極嘗試拓展私人銀行業務,推動高端個人資產管理業務發展。
第四是繼續拓展完善資產託管服務。資產託管是資產管理業務必須的重要服務環節。隨著基金公司、商業銀行、投資銀行等各類機構資產管理規模的不斷擴大,資產託管業務也得到了迅速發展。全球最大規模的資產託管銀行紐約銀行在同梅隆銀行合並之後,託管資產總量達到18萬億美元,資產託管成為其最核心的業務。隨著我國基金等資產管理業務的快速發展,銀行資產託管業務量也相應增加,但絕對規模同國外相比來說仍然較小。工商銀行是我國最大的資產託管銀行,託管資產1.24萬億,今年託管資產增加7767億,增長率達168%。希望隨著我國資產管理業務的快速發展,工商銀行託管資產規模能迅速縮小與國際先進銀行的差距。
總之,資產管理業務是商業銀行未來發展的一個非常重要的領域。我有兩個希望:一是希望在法律層面加大對商業銀行綜合經營的支持;二是希望將來銀行在證券、投資銀行、股權投資基金、信託公司等領域發展資產管理業務的空間能夠進一步拓展,通過加快資產管理發展來疏導中國金融體系的流動性,增強中國商業銀行的整體競爭力。
㈡ 如何發揮科技對銀行業務發展的支撐作用
社會、經濟的發展需要科技的推動,金融和科技的有機結合將極大地提高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的速度與效率。國際實踐經驗表明,良好的金融環境和完善的金融體系是實現科學技術蓬勃發展的基礎和保障。當前正是我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和提升產業結構的關鍵時期,探討如何發揮商業銀行對科技創新的支持作用,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商業銀行支持科技創新的路徑
(一)商業銀行實現自身的科技創新。從全球銀行業的發展趨勢看,信息技術已全面融入到現代商業銀行的各項經營管理活動之中,成為決定商業銀行客戶服務以及經營管理水平高低的重要因素。正因為如此,國際上競爭能力強大的大銀行無不對信息系統建設投入了巨大的人力和物力,以期取得領先同行的競爭優勢。
商業銀行自身的科技創新途徑體現在制定科技發展戰略、培養科技人才隊伍、搭建科技應用平台,從理念、軟體、硬體全方面貫徹科技在商業銀行中的應用,提升銀行的競爭力。以工商銀行為例,堅定「科技引領」的發展戰略,加大科技投入,在自主應用創新、科技基礎設施建設、自助設備投放等方面年均投入專項資金近50億元;持續加大科技方面的人力資源投入,建成一支規模達12000人的科技人才隊伍,強大的研發能力大大豐富了工商銀行的知識產權儲備,其擁有的專利數量同業佔比超過50%,是國內擁有專利數量最多、層次最高的商業銀行。目前,工商銀行的大型數據中心管理和維護著超過6億個賬戶的數據,信息系統的整體可用率始終保持在99.98%以上的水平。此外,著眼於國際化發展目標,工商銀行自主研發推出了境外統一的核心業務系統(FOVA),目前已經推廣至其大部分的境外分支機構,為全球化布局提供了強有力的IT支撐。
(二)商業銀行支持科技創新企業或項目。商業銀行對科技創新企業或項目直接提供金融支持。商業銀行向科技創新企業或項目直接提供金融支持,無需中介,該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幾點:一是向企業或項目提供如結算、現金管理等中間業務以及存款服務等非融資性支持。二是向現金流較為穩定的創新主體貸款,個別項目的創新失敗不致影響企業的償還能力。三是支持已處於擴張期或成熟期的創新項目,鑒於其市場風險、技術風險已較小,銀行信貸風險相應較小。四是對於風險較大的創新企業(項目),銀行可以通過信貸資產組合、利率上浮、財產抵押等方式有效降低、化解、覆蓋風險。
商業銀行向風險投資公司、創業投資基金、科技項目孵化器等科技創新平台提供金融支持。商業銀行通過支持風險投資公司、創業投資基金、科技項目孵化器等科技創新平台,提高其支持創新公司(項目)的資金實力和管理能力。該方式充分利用了平台對項目創新含金量的鑒別能力,使銀行避免了對大量企業或項目的評估、審查,只需對風險投資公司等機構的管理能力、還款能力加以監督檢查,降低了銀行的貸款成本和風險。
商業銀行通過擔保機構向科技創新企業或項目直接提供金融支持。對於創業投資項目或中小型高科技企業,商業銀行可通過引進擔保機構有效化解信貸風險。擔保機構既可以是政府附屬的非盈利機構,也可以是商業性機構。銀行對創投項目或新興企業發放貸款,擔保機構提供政策性擔保並收取一定比例的乾股、期權。通過擔保比例的設定、擔保機制的創新,有效規避道德風險和逆向選擇的發生。該方式在向科技創新提供資金的同時調動了擔保機構的積極性、確保了銀行信貸資產的安全,疏通了融資渠道。
商業銀行支持科技創新目前存在的問題
(一)科技金融體制不完善。在我國,科技金融產業融合發展遲緩,究其原因是缺少一個完善的科技金融體制。對於科技金融是科技工作還是金融工作的界定不明確,組織管理、執行機構主體定位含糊,缺乏推動科技金融的統一載體。具體而言,科技與金融分離成兩個相對封閉的運作系統,各自根據本系統的規則進行條條管理、塊塊運作,並未形成合力。科技和金融各行其是,並沒有被放到整個社會經濟發展的角度進行重新綜合定位。可見阻礙科技金融發展的關鍵就在於力量分散,需要建立一個以專業性質的商業銀行為核心的新體制。
(二)商業銀行信息科技價值隱性化。目前多數商業銀行的績效考核更多是從信貸、資金、中間業務等業務條線,對余額新增、佔比、增長率等傳統指標進行考核。信息科技雖然以各種形式為商業銀行創造了顯著的經濟效益,但由於信息科技產生的巨大經濟效益難以被直接反映到財務報表中,也就無法生成考核績效。這也反映出,企業對信息技術的認識還存在一定偏差,信息科技部門創造的經濟效益往往被業務部門所掩蓋,多數商業銀行將其歸為後台保障線,而沒有列入更能反映信息科技本質的業務推動線。事實上,信息技術不僅推動著新產品的產生,而且即便是傳統概念的新產品,其背後支撐的IT系統對產品盈利的貢獻度,在某種意義上也超過了產品定價等業務要素。
(三)商業銀行信貸風險不可控。高新技術企業是典型的高投入、高風險,資金佔用期長,且多為新興產業的中小企業。而商業銀行放貸以流動性和安全性為本、以能夠保證收回貸款為前提,為了規避風險,銀行貸款進入科技型企業的時機大多在企業處於擴張期或成熟期。科技創新企業融資難既有一般企業的原因,如缺乏有效的抵押擔保、財務信息不透明、銀行信貸管理模式僵化等原因,更有一些特殊原因:一是科技項目價值難評估,難轉讓。這樣不利於商業銀行實施知識產權質押,也不利於投資機構確定企業項目的投資價值並予以轉讓。二是企業信用難判斷。高科技中小企業一般處於初創期,商業銀行無法知曉企業的資信狀況。三是技術成果難保護。核心技術大多掌握在個別科研人員手中,一旦科研人員跳槽或核心技術泄密,對企業發展影響很大。
(四)中介服務存在缺位、錯位現象。破解科技創新的不確定性和信息的不對稱性,必須引入第三方中介,通過擔保機制或信息媒介,實現資金供給方向資金需求方的資金轉移,實現商業銀行對科技創新的有效介入。但是,目前我國相關中介服務體系仍存在若干問題,一是針對科技創新的擔保體系不完備。缺乏全國性的科技創新擔保機構或擔保基金,地方性機構實力不強,管理能力較弱,且動力機制不完善,部分擔保機構經營方向偏移。二是律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信用評級機構和資產(尤其是無形資產)評估機構存在人才、品牌、管理等方面的缺陷。三是部分中介機構出現品質不良現象,甚至行業整體缺乏公信力。如信用評估行業出現的惡性競爭、承諾級別、貶低他人等現象,擾亂了正常的評級市場環境,使市場出現誠信真空。
商業銀行支持科技創新的幾點建議
(一)繼續加強商業銀行自身的科技創新。一是加強對信息系統經濟效益評價方法的研究,通過科學、量化的體系方法,促使信息科技隱性價值顯性化,提升信息科技對商業銀行發展的自主推動力。二是加強數據應用,挖掘數據價值。充分利用數據挖掘等現代技術,服務於商業銀行的經營管理和科學決策。三是加強信息資產管理,優化資源配置。從整體提高資源效益的角度,將信息科技資源進行整合,以降低成本、提高收益。
(二)定製金融產品滿足高科技企業需求。科技企業對金融產品需求具有個性化、多元化的特點,商業銀行必須根據科技企業的特點量體裁衣,加強產品創新,滿足其全方位的金融需求。一是根據科技企業缺乏有形資產的特點加強擔保方式創新。例如開展知識產權、股權、應收賬款質押以及其他權益質押等擔保方式創新,對現金流持續穩定的企業設計收入質押貸款,對有訂單的企業設計訂單質押貸款。二是根據科技企業成長期經營管理不規范的特點開展中間業務創新。例如可以充分發揮商業銀行在信息資源、系統網路、金融人才等方面的優勢,為企業提供支付結算、財務咨詢、現金管理、理財等全方位的服務。
(三)建立健全的風險控制與分散機制。商業銀行有效支持科技創新,必須要有一套健全的風險控制與分散機制。一是積極推動包括知識產權評估和交易、技術先進性鑒定和專門服務於科技企業貸款的融資擔保等中介機構的健康發展。通過公正的第三方機構的介入,化解金融與科技產業信息不對稱問題,解決由於商業銀行對知識產權現狀和科技水平缺乏了解造成的價值難以評估問題。二是探索和創新分散風險的有效途徑,包括在既定市場定位下,為不同發展階段、風險程度、地域空間的科技項目融資,通過信貸資產組合的方式實現風險分散;充分發揮擔保公司、科技保險、高科技企業孵化器、科技企業網路聯保等分散風險的作用;開展聯合貸款以及推進科技企業貸款交易轉讓和資產證券化,及時進行風險轉移。三是實現有效的風險隔離。將科技金融業務與一般金融業務在資產負債表上分離開來,實施相對獨立的管理,保證一般業務安全。
(四)構建完善的科技金融服務體系。根據科技金融的特點,結合我國的基本國情,構建一個集金融制度、金融政策、金融工具、金融服務為一體,由政府、企業、社會中介機構等各種主體集中參與,覆蓋技術創新、金融創新全過程的多功能、多層次的系統性、創新性體系安排。一是探索科技貸款的多種組織形式。既可以通過在大型商業銀行內部設立專門從事科技貸款的組織機構,實行單獨的內部管理模式,也可以探索大型商業銀行作為出資人發起設立獨立法人資格的科技貸款組織。二是建立完善的中介機構信息分享機制。金融產業和科技產業對信貸中介機構的資質、信譽度等信息實現共享,實行中介機構造假一票否決制。這樣既保障了商業銀行的信貸安全,也保證了科技企業的有效資金來源,通過市場的監督機制維持中介機構健康的市場秩序。三是根據科技企業初創期、成長期財務不健全的特點,淡化財務指標在信貸決策中的比重,增加企業研發能力和創新能力等軟指標的比重,提高員工主觀判斷在信貸決策中的權重。
(五)充分發揮財政資金的協同效應。科技創新事關戰略得失,財政資金應當發揮關鍵的作用。一是建立戰略性新興產業科技項目貸款風險補償獎勵制度,對1年期以上的新興戰略性科技項目貸款、科技貸款余額同比增長20%以上的商業銀行給予一定的風險補償資金,激發貸款投放的積極性。二是政府直接參與認購中小企業集合信託基金,既提高了經濟主體購買信託計劃的信心,又實現了財政資金循環使用和保值增值。三是財政出資專門設立科技型中小企業貸款擔保基金。四是財政對支持科技創新企業的擔保機構給予資助,對擔保機構為創新型企業獨立擔保或聯合擔保的擔保費和因擔保發生代償的凈損失按一定比例予以補助
㈢ 如何打造區域內服務品質最好的銀行
在實際工作中,人們往往把服務理解為態度,即態度好=服務好。其實不然,服務有其更深刻的內涵。與客戶直接打交道既累又繁瑣,但當通過自己真誠和努力,看到客戶在我們的建議下得到意外收獲時的驚喜;滿足於由於堅持原則而使銀行和客戶的利益得到保障後獲得的成就感。當然也不得不接受客戶沒有達到目的時不滿的宣洩……總之,最終就是要以真誠服務換客戶真情。1、樹立正確的服務觀
服務觀的核心理念就是為客戶服務的理念。正確的服務觀就是全心全意為客戶服務,只要干一行、愛一行、鑽一行、就能為客戶提供好的服務,銀行在為客戶提供服務的同時,也為自己帶來了發展和效益。
2、端正銀行服務的態度
銀行服務要努力實現由單一服務向全方位服務轉變,由一般服務向特色服務轉變,由被動服務向主動服務轉變。有的員工沒有認識到這一點,簡單地認為處理好業務就等於干好了工作,把服務與工作相分離,這也是服務難以上水平,上台階的根本原因。只有樹立了服務是工作的思想,才能為客戶全方位、高質量地服務,才能恰如其分地把握尺度,既堅持原則,又有理有節,而使真正意義的優質服務深入人心。
服務的對象是客戶,因而服務的基本內容是處理人際關系,要把握技巧,傳遞給客戶的永遠是理解和快樂。一切為客戶著想,解決客戶實際困難,給客戶帶來精神上的快樂、心靈上的滿足、業務上的幫助,這也就是我們服務的最高標准。
3、銀行優質服務途徑
(1)服務方式主動熱情,在服務實踐中,對客戶要以誠相待,用真誠換真心。不讓客戶為難,盡自己所能為客戶提供真誠服務,所客戶當成自己的親朋好友,讓客戶感到親切的同時,產生信任感和歸屬感。要想做好服務工作,就要傾注真心,每時每刻都要專心服務,想客戶所想,想客戶所未想,要善於觀察客戶、理解客戶,對客戶的一言一行要多留心、多揣磨。
(2)熟悉業務,銀行開展服務與營銷工作,要全面把握產品的性能、特點,提供營銷服務時以便達到簡時扼要,事半功倍的效果,切實提高服務質量和效率。要善於捕捉客戶和市場信息,根據客戶需求,為客戶提供各類業務咨詢服務,主動宣傳推介各種新業務和特色服務,這些都是做好新業務產品營銷的關鍵。根據對客戶的了解和把握,結合客戶特點和產品賣點,對客戶進行針對性匹配,熟悉把握新產品開辦流程,敏銳發現產品賣點,根據新產品特點,找准需要的客戶群,鎖定目標客戶,主動向客戶推薦。
(3)了解客戶性格是銀行開展服務與營銷工作的潤滑劑,工作中要注重研究揣摩客戶心理,根據客戶的年齡、性別、文化層次、工資性質去把握服務用語和形式,為客戶提供知識服務、超前服務、超值服務和個性化服務,這樣不僅充實和豐富了服務工作內涵,更加鞏固和提高了客戶的信任度和滿足度。
(4)注重採集積累客戶信息資料,面對不斷壯大的客戶群,對自己客戶群體非常熟悉,按照「分類治理,差別服務」的原則,對待優質客戶,要堅持定期回訪,及時了解和把握客戶的需求變化,有針對性的為客戶調整金融服務方案,充分利用銀行業務種類優勢,把握各類金融市場信息,幫助客戶設計最佳理財方案,實現客戶資金價值最大化,滿足客戶需求是優質服務的根本所在。
總之,優質的銀行客戶服務是銀行業的窗口,也是每個金融機構的形象的「代言人」。市場經濟規律考驗下的今天,文明優質的服務對銀行來說顯得尤為重要,只有良好的服務才能贏得客戶的長期信賴,從而在競爭中獲勝。
㈣ 銀行怎樣加大新業務的推廣和新產品的運用
銀行核心「存—貸」,基數巨大的儲戶,在進行新業務開發時一定要藉助自身的這一項競爭優勢,在新業務開展過程中,從儲戶開始推廣,建立新產品市場佔有率,下一步再向非儲戶進行推廣
㈤ 如何讓銀行櫃員推廣銀行創新產品
老思想是肯定賣不掉的比如拼業績得錢,賣一套得多少。
全新思路,前期吸粉砸錢,後期長久賺錢。
架設網路知道前期分錢吸粉,後期在說
㈥ 國有商業銀行和外資銀行競爭能力比較 急!
WTO來之前,我們如臨大敵;
WTO五年後,我們一笑而過。
五年大限,需要過關的是金融、出版、石化和物流行業。到現在,他們交出了答卷:國內銀行紛紛上市,出版銷售市場開放,中石化和中石油業績大漲,國內物流企業現代化進程加快。
經過陣痛後的這些行業,在困難面前沒有退縮,勇氣可嘉。
WTO來了,金融街入住的外資銀行越來越多,殼牌開始收購統一潤滑油,Fedex、UPS在高額利潤的國際航線上大范圍撒網。這就是長驅直入的外資企業在WTO保護期過後帶給中國同行的變化。
這還只是表面現象,更關鍵的問題是,他們帶來的不僅僅是資本,更是先進的產品設計、管理經驗、渠道開拓。我們抗住了WTO,但是更激烈的戰爭才剛剛開始。學習別人的先進,對比自己的不足,才是我們迎頭趕上的機會。
本期選擇的金融、出版、石化和物流行業,是WTO五年剛剛與外資企業在本土全面競爭的行業,對比和分析,會讓這些行業知道,我們的優勢和短處。
產品
中資銀行
優點:產品簡單,與用戶結合的產品形式容易實現多樣化
不足:原創產品少,產品開發慢
外資銀行
優點:高端客戶的貼身服務,個性化和理財產品研發和上市速度快,多樣化產品組合
不足:文化差異使產品對國內金融市場可能不適用
渠道
中資銀行
優點:架構完善的服務網點
不足:物理網點布局不合理,網上銀行、ATM、電子銀行不完善,有安全隱患,不能實現統一服務體驗
外資銀行
優點:海外網路發達,出國留學和做貿易的中國人可以享受便利,網上銀行等電子渠道成熟
不足:網點少
管理
中資銀行
優點:數據大集中已經完成,具備高效管理的基礎
不足:從部門銀行向流程銀行的轉變還沒完全破題,提高快速反應能力、靈活性及內部運作效率的路還很長
外資銀行
優點:流程化管理,防風險能力強
不足:外資銀行在中國注冊成為外資法人銀行,使其具母行的優勢,短時間內難以發揮
人才
中資銀行
優點:人才充足
不足:人才沒有得到充分利用,管理體制需要變革,培訓機制、激勵機制有待提升,國際性人才缺乏
外資銀行
優點:具國際先進管理經驗
不足:本地人才缺乏
2006年12月11日,中國金融業全面履行對外開放的承諾,外資銀行將與中資銀行一樣,享受同等待遇。就在這一天,中國銀監會受理了匯豐、花旗、渣打、東亞、恆生等八家外資銀行的申請,將中國境內分行改制為外資法人銀行,完成本地注冊、轉制後,這八家銀行將為中國居民提供人民幣業務。
中國金融業所獲得的入世後特殊安排的五年過渡期已經結束。經過五年的改革發展,中國銀行業的整體狀況已經上了一個大台階。目前,我國銀行業的平均不良貸款率已從5年前的25.4%降到約7.8%,平均資本充足率已達到《巴塞爾協議》要求的8%的水平。國有商業銀行不僅進行了股份制改革,而且已經有建行、中行和工行等先後走向資本市場。作為金融業務重要支撐的IT系統建設已初具形態,耗資巨大的數據大集中也已經基本完成。
面對金融業即將到來的直面競爭,外資銀行在進入中國市場後,會給中國的老百姓帶來怎樣的金融新體驗?中資銀行在喊了多年"狼來了"之後,當"狼"真的來了的時候,是否已做好足夠的准備?未來中國銀行業的格局將會是怎樣?
外資銀行在中國的搶灘方向十分清晰-20%的高端市場。這從中國保險業的開放就可以看出端倪,大部分高端客戶都被外資保險公司拉走。而為高端客戶提供定製化的產品,正是外資銀行的優勢所在。
對於企業用戶來說,大多數優質用戶都有國際化經營業務,這些用戶需要的不僅僅是貸款、結算,更需要全球范圍內兼並重組方面的金融服務。對於個人用戶來說,他們不再滿足於傳統儲蓄業務和簡單的投資形式,而是要求銀行提供多樣化的金融產品以滿足其投資、避險和保值增值的需求。目前,外資銀行已有12項基本業務,100多個業務品種,還根據中國市場實際情況開發一些有特色的產品和服務。比如,近年來匯豐銀行在華力推的卓越理財業務獲得了很高的知名度。
另外,匯豐、渣打等在華分行實行的是分業經營,但其母行大多是混業經營模式的全能銀行,可以提供理財、保險、證券、基金等多種產品形式,他們在華目前雖然只能做商業銀行,但輸出效益明顯。中資銀行仍是傳統的分業模式,雖然工行、建行等都成立了投行部,但在混業經營方面差距太遠,在多樣化產品組合上,處於劣勢。
不過,文化方面的差異使外資銀行推出的產品可能不適用中國市場。以保險為例,中外在養老的問題上存在傳統觀念上的分歧。國內父母將對兒女的培養看作是對未來的一種保障。而在國外,父母與子女之間的關系獨立。這就使國外名目繁多的責任險難以被國內百姓接受。外資公司進入中國市場以後,在產品的開發設計上更多的是文化上的磨合及在此基礎上的改造與提升,而不是簡單的模式移植。
中資銀行在產品上存在的突出難題是原創產品少,產品開發慢。"目前,中資銀行在產品開發上,不是向外資銀行購買的,就是在外資銀行成熟產品的基礎上加以改進而來的,或者,索性給外資銀行做產品代銷。"某股份制銀行上海分行的一位管理人員說。"目前,國內商業銀行綜合競爭力較弱,金融產品比較單一,營銷手段比較簡單,市場競爭同質化現象嚴重,缺乏品牌效應。"銀監會這樣表示。
外資銀行推出的產品背後,是雄厚的研發能力及其先進的IT平台的支撐。中資銀行要快速推出自己獨創的金融多樣化產品,首先需要建立統一產品開發平台,能分析並戰略性推出一系列的產品,而不是毫無預測性,僅憑感覺地用單一產品獨斗。統一產品開發平台要具有四個方面的能力:一是產品規劃能力。前台基於公司戰略,細分制定產品規劃和新產品研發計劃,結合市場策劃,共同作為業務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二是組合管理能力。決策層根據組合產品趨勢、投資回報等進行戰略性產品布局。三是項目管理能力。將積累的項目管理能力從產品開發階段延伸到產品研發的全程管理。四是平台管理能力。後台在大集中項目基礎上,有策略地構建產品開發平台。另外,外資銀行可以對客戶進行分析,從而實現差異化管理和針對性的差異化產品。中資銀行相比非常年輕,引進CRM實現客戶分析,進行VIP客戶的經營是近些年才引進的方式。
為了彌補分業經營帶來的產品組合上的不足,在產品推向市場時,中資銀行選擇了不同的渠道和方式,讓產品形式多樣化。比如信用卡和旅行社捆綁在一起,旅客可以享受到旅行社給予的更多優惠等。
中資銀行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形成了星羅棋布、覆蓋全國的機構網點和巨大的市場佔有率。但同時存在著很多的問題,比如分布不合理、定位重復,這些網點不僅不能創造銀行期待的效益,反而為銀行帶來經營上的負擔。外資銀行在中國規模相對較小,有的只有一兩百人,他們的網點集中在上海、北京、廣州等大城市,盡管他們加大中國布局,但出於成本、政策限制等考慮,不可能大面積鋪設網點,做人民幣業務很難跟中資銀行在網點方面進行比拼。不過,外資銀行的服務網路一般是全球性的,其國際匯款相當快捷。渣打銀行建議,如果有子女在國外留學須經常性匯款的話,借用外資銀行的國際匯款將非常方便。
許多事實表明,中資銀行普遍津津樂道的完整、龐大的網點等硬優勢正面臨縮水。因為外資銀行深知自己的不足,已開始揚長避短,大力開展網上銀行業務。匯豐銀行、東亞銀行等都已獲准在內地開展網上銀行業務;花旗銀行也已向人民銀行申請開展網上銀行業務。有關專家指出,外資網銀的進入,最終必將削弱中資銀行的壟斷優勢,這場網銀平台的明爭暗鬥將直接導致中資銀行網點優勢的逐步失去。
對於廣大的中資銀行而言,網上銀行恰恰是個軟肋。近日,中國金融認證中心發布了《2006中國網上銀行調查報告》。報告顯示,在過去的一年中,網上銀行總用戶數已經高達4000萬,但是仍然有60%以上的網民因為安全問題而不敢用網上銀行。這無疑暴露了網上銀行發展的瓶頸:安全支付問題。直到現在,國內網上銀行業務還處於初級階段,距離國外成熟的網上銀行服務還相差太遠。
提供更多、更便利的服務越來越成為消費者對銀行的期望和要求。中資銀行正加大推廣網上銀行、電話銀行、自助ATM機等電子銀行渠道的力度。對於中資銀行來說,這些電子渠道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轉移傳統物理網點的問題,比如分流一些低價值業務,關閉不贏利的網點。但是,不斷提高的客戶期望和實際體驗之間的不一致,造成了客戶忠誠度的降低。許多中資銀行不同的服務渠道資源並沒有完全整合,也就是說,不同渠道各有各的客戶資源和業務信息,這些信息是經過一段時間進行一次更新。有一位客戶曾經有在ATM機和銀行櫃台一次違章交兩次罰款的經歷,而原因就是信息沒有及時更新。要實現一致化服務及個性定製和量體裁衣,銀行應當在不同服務渠道背後建立起統一的、完整的客戶消費數據檔案,並建立對應於其消費行為的偏好識別系統,在確定客戶屬於整合營銷的目標客戶之後,立即根據其需求提供多方面的差別化服務。
外資銀行在優質服務和高效運作的背後,隱藏的是流程銀行模式下的控制力和執行力優勢,是縱橫管理,他們的管理更有效。舉例來說,外資銀行將風險性很高、技術性很強的業務,如資金交易、信用證審核和衍生產品的交易等,不是放在分支行、網點里做,而是集中起來,成立一個交易中心來做,這樣通過集約化管理有效地規避風險。而國有銀行以前採用總行管分行的垂直管理模式,由分支行行長對總行行長負責,從部門銀行向流程銀行的轉變還沒有完全破題,提高快速反應能力、對客戶的靈活性以及內部運作效率的路還很長。不過,中資銀行現在紛紛成立了金融交易中心、審核中心,有效控制了銀行風險。
外資銀行要在中國注冊成為外資法人銀行,使其具母行的優勢,短時間內難以發揮。這段時間也是中資銀行的機會。此時引進國際先進理念、體制、方法、技術,把握本土資源,建立預警機制,通過應用系統的數據挖掘、客戶的風險管理以及其他IT技術,及早預防、發現和規避風險,中資銀行不會敗給對手。
中國銀行新聞發言人王兆文介紹,中國銀行大力加強風險監測與預警,已在六個方面取得初步成效:一是加快授後監督與貸後管理工作制度體系建設與實施;二是建立監督名單式的貸後風險預警機制;三是加強對全轄前十大正常、關注類貸款大額客戶、高風險觸發客戶、過剩行業客戶的重點貸後監控與分析,建立重點監控制度;四是加強授後監督業務培訓,提高人員素質;五是實施橫向、上下聯動,進行風險預警與轄內督導;六是藉助信息系統,研究風險監控新方式。
外資銀行在中國拓展業務,由於對國情、民情不熟悉,唯一可走的捷徑就是實現管理人員的本土化。因此,他們對熟知本地業務、市場信息以及公關技巧的國有商業銀行管理人員的需求最為迫切。日前在上海召開的中高級金融人才專場招聘會上,花旗、渣打、東亞等外資銀行紛紛唱起主角,為迎接年底全面開放演出了一場人才招募加速跑的好戲。而金融獵頭行業也助力外資銀行人才爭奪。"外資銀行從中資銀行挖人,早在三年前就開始了。外資銀行進入中國市場後,會從國內銀行挖走一部分人。"王兆文說。據了解,從去年底起,外資銀行的招聘量增加了30%到40%。這其實意味著中資銀行流失了大量業務骨乾和優質客戶資源。一家股份制銀行上海分行的行長告訴記者,目前中資銀行里有不少業務骨幹,已經被外資銀行盯上了。
外資銀行具體通過三個方面來吸引人才:一是厚薪酬,二是提供海外培訓機會,三是以經營管理優勢吸引人才。面對外資機構的頻頻挖角,中資金融機構固然要注意薪金,但還要給員工良好的發揮平台和個人提升空間。
一套好的人力資源管理系統和績效管理系統往往能發揮實效。目前,大多數中資銀行eHR系統還只能從事事務性工作,但其實eHR要能為組織的高層戰略規劃提供決策支持。一旦有了新的崗位需求,那麼,崗位管理模塊和能力管理模塊會對這一新崗位所需要的能力做出明確定義。然後,通過績效管理模塊、360度管理模塊或接班人計劃模塊,很迅速地找出符合條件的人員。如果暫時找不到完全符合需求的人員,那麼,可以先找出與這一需求最為接近的人,並判斷出他還有哪些不足之處,然後再通過培訓系統進行相應的培訓。不要小瞧選一個人,這可能關繫到新產品能否快速上市,新業務能否搶在競爭對手前佔領市場,甚至關繫到銀行的成敗。在這點上,民生銀行的人力資源管理系統有助於目標的實現。
㈦ 銀行創新如何確保長效
甘險峰一次,為了加強銀企合作以及推進優質企業客戶的深度合作,銀行一行人來到了一家復印機公司參觀。在巨大的展廳中,呈現在參觀者面前的是眾多排列整齊的形態各異的復印機。據介紹,這些是該公司研發的部分復印機樣品,其中一些已經退出了市場,一些正在市場上熱銷,還有大部分至今尚未面市。它們是產品部門早已設計完畢將來可能會推向市場的產品,至於推向市場的時間,可能是下個月、也可能會是1年、5年甚至10年之後,這完全由公司本部的市場部門根據市場策略決定。
參觀到這里,銀行一行人都陷入了沉思。原來現在市場上熱銷的、大家認為最先進、代表著最新科技的創新產品,好幾年前他們就已經准備好了。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正在於自主創新,可是,在這家企業的每一個角落、每一句字里行間,基本上看不到也聽不到任何與「創新」有關的字句。看來,創新的精髓早已浸潤在企業的每一個毛孔之中。深入了解後,銀行人員發現該公司擁有一套嚴密而又有效的、同時也是面向市場的創新機制。其整套產品研發機制中的核心是產品設計部門,而這個部門又是以類似產品經理崗位為主的部門——這就是「產品經理制」。那麼,銀行業金融產品和服務的創新能否借鑒和引入這一機制呢?
在傳統職能制組織結構下,銀行內部市場、技術、業務等均是各司其職、涇渭分明的職能部門,各部門間彷彿存在一道道鴻溝,有負責風險的、有負責開發的、有負責銷售的等等,但就是沒有對銀行產品的進行統籌管理的部門或崗位。因此,在銀行內部設立專門的部門或崗位,負責從研發、推廣、營銷直到產品結束的產品生命周期全過程,建立銀行內部各部門之間溝通協調的機制,對增強銀行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增強產品創新的針對性、目的性、可持續性都是至關重要的。看來,在商業銀行實施產品經理制勢在必行。
但是,我們也看到,過去,一些國內企業也曾一擁而上,紛紛設立了自己的產品經理,但最終卻事與願違,產生了一系列負面結果:內部損耗增加、運營效率低下、職責不清、市場反應速度緩慢等。深入分析他們失敗的原因,不外乎以下幾點:
一是企業內部缺乏平等、合作、公開、坦誠的氛圍,缺乏實施產品經理制的企業文化環境。眾多企業對「產品經理」這一角色的認知仍停留在一個「邊緣人」的理解上,這些都會影響產品經理的工作實效。二是產品經理模式實質上是「矩陣式」管理模式在產品管理上的運用。目前在國內雖然很多企業開始推行矩陣式管理模式,但是由於相關崗位職責定位不明確,也缺乏配套的業務流程再造及激勵考核機制,因此產品經理制運作起來感到執行力不足。三是產品經理的核心作用在於組織、協調,需要其在多個層面進行資源的優化組合。這就要求產品經理必須具備較高的技術創新、產品創新能力、協作溝通能力,同時還要掌握專業營銷知識等。而現實情況是,市場上這類人才較少,而企業又缺乏後續的培訓。四是在產品經理制度下,各產品相互獨立,產品經理容易缺乏整體觀念,會為保持各自產品的利益而發生摩擦。因此,在銀行實施產品經理制必須針對這些潛在的問題,高度重視並逐一化解,否則產品經理制的實施將得不償失。
為了有效地推行產品經理制,並產生預期的效用,銀行不妨從以下幾方面入手:建立起適應本企業實際的產品管理運作的組織結構,設立對產品的市場成功負全責的部門或崗位;對現有產品按照產品管理的角度進行歸類整理,重新確認各項產品的內涵,做出產品的市場評估,明確其市場定位;產品經理必須具有多年的金融產品業務操作經驗和豐富的金融產品知識,熟悉與金融產品有關的工作知識,掌握足夠的營銷技術以及產品技術;建立與產品經理制配套的激勵考核機制。銀行可以通過設定科學合理的績效考核指標以及指標參數來表達組織的期望,並最終引導和協調各部門、各崗位的努力方向和關注焦點,建立與產品經理制運作相匹配的績效考核制度是產品經理制有效運作的最根本保障。
銀行的未來在於創新。
㈧ 銀行的業務系統如何適應市場需求的變化以及需要哪些IT系統的支持,需具體
在整合過程中,建設核心業務系統成為一個新熱點。此時,國內銀行建設核心業務系統面臨兩種選擇:一是自主開發,二是整體引進。承載著打造「後發優勢」及快速與國際接軌的夢想與希望,國內一些銀行紛紛走上整體引進之路。 然而,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引進一套國外系統,復制一家一流銀行」似乎只是一種理想化的設想。實施國外核心業務系統項目後,國內銀行往往投入大量資源,花費大量時間,項目實施計劃一改再改,上線時間一推再推,系統卻還是不能投入生產。有些銀行經過一到兩年的探索和嘗試,最終還是放棄了國外產品,掉過頭來轉向國內IT廠商提供的軟體。 將國外系統移植到我國銀行現有的生產關系環境中,「空氣、陽光、土壤、水份」等都大為不同,如果系統的靈活性和適應性不強,結出的果子自然亦非當初所設想的樣子。是南橘北枳,中國的銀行完全不適於採用國外的系統?或僅僅是水土不服,只要經過本地化、客戶化的改造後,國外系統還是能發揮其應有的效應?業內外人士都在密切關注———國外銀行核心業務系統在中國實施本地化和客戶化的難點究竟在哪裡? 引進國外銀行核心業務系統產品,購買只是簡單的第一步,如果不經過大量的本地化和客戶化工作,系統根本無法發揮其功效。不同類型的國外軟體在本地化和客戶化過程中會遇到不同的問題。純技術類軟體主要面臨技術問題,管理類軟體除了技術問題外,更大的困難是文化、體制的差異。整體引進國外銀行核心業務系統,雖然遇到很多技術問題,但根本原因還是在於國內外監管環境和體制流程方面的巨大差異。 國外核心業務系統本地化和客戶化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 很多人存在這樣一個認識誤區,認為軟體本地化就是軟體翻譯,軟體客戶化就是按照客戶需求加以修改。實際上,軟體本地化是將一個軟體產品按特定國家、地區或語言市場的需要進行加工,使之滿足特定市場上的用戶對語言和文化的特殊要求的軟體生產活動;軟體客戶化是指在分析用戶需求與產品差異的基礎上,在滿足客戶需求和保證系統結構穩定的前提下,對軟體進行的一系列開發、測試活動。因此,國外軟體本地化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不是一個簡單的從外語到中文的翻譯過程;客戶化也不單單是按照客戶需求去修改系統,否則就失去了購買成型產品的意義。 國外銀行核心業務系統在中國的本地化,主要包括本地化界面、國內環境介面、本地化報表、本地化文檔及培訓等方面。界面本地化包括:語言的漢化,將系統界面中的畫面、菜單、操作符、提示信息等要素用中文進行表示;界面的易使用性,針對國外產品操作界面與國內風格的不同,通過適當修改、簡化或進一步細化成一個容易使用的操作界面;用戶操作習慣的滿足,根據用戶在舊系統上形成的較好的操作習慣,實現系統對應內容的差異最小化。 與國內外環境的介面:包括人民銀行現化支付系統、中央國債登記結算公司介面、上海證券登記結算公司介面、外管局國際收支申報系統、人民幣大額和可疑支付交易監測系統、人民幣交易系統、結售匯系統、進口品報關單檢查和進口單位名錄系統、各種本地數據交換信息介面等。 本地化報表:國外核心業務系統報表功能高度參數化,因此報表本地化與報表的具體形式關聯性並不十分緊密,工作量主要集中在內部數據的採集。 本地化文檔及培訓:本地化文檔包括用戶手冊,操作手冊、技術手冊等;本地化培訓,包括詳細客戶培訓、詳細設計培訓、技術標准培訓等。 國外銀行核心業務系統在中國的客戶化,主要包括需求差異分析、與內部系統的對接、第三方提供功能的集成等三個方面。需求差異分析是以國內銀行現有業務或預期目標為基礎,對照國外金融IT產品進行功能性分析,找出差異以及應對策略的過程;與銀行內部系統對接要分析清楚現有系統與即將開發的新系統之間的詳細關聯關系,保證新舊系統平穩銜接;第三方提供功能的集成,是指在保證第三方提供的系統運行正常的基礎之上,考慮與核心系統進行集成。這一般是由國外廠商在當地IT公司中選中的一家總集成商來完成。 國內外銀行監管環境的巨大差異增加本地化難度 國外銀行核心業務系統模塊多、規模大,業務范圍涵蓋銀行業務的方方面面,其本地化和客戶化過程對任何國家的任何銀行而言,都不亞於一場革命。把它放到我國銀行的背景環境之中,矛盾就會更加突出。我國金融市場化程度不高,監管框架、相關法規制度與國際標准還存在較大差異,銀行治理結構的缺損、內部經營管理體制的僵化,操作方式落後,這些都加大了核心業務系統本地化和客戶化的工作量。 監管環境和相關法規是硬約束,為適應國內的財會准則以及人民銀行、銀監會等監管機構的監管要求,國外的核心業務系統必須做出適當修改。此類差異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國內外利率管製程度不同,系統在國內本地化和客戶化時,某種程度上要犧牲系統的先進性。在國外核心業務系統中,利率就象一個魔方,其多維、立體的參數設置和組合,在打通銀行及相關混業領域、聯貫各產品方面發揮著靈活的作用。 在國外發達的金融市場環境中,利率作為最核心、最重要的交易要素主要體現在價格功能。國內現階段金融市場尚未完全放開,利率很大程度上是金融監管當局的管理工具。按照人民銀行的利率管理辦法,對於各種類型的存款或貸款,利率要求都不盡一致,特別是針對部分種類的存款和貸款更有特殊的規定。國內監管部門利率規定繁多,利息計算方法復雜,因此產生很多差異。這些差異應該按監管規定進行修改,但考慮到修改量太大會影響其穩定性,需要採取折衷作法。 國內外對外匯管製程度的不同,造成核心業務系統本地化和客戶化時,系統修改的難度和工作量加大。在外匯管制的背景下,結售匯是我國監管框架下的特殊業務。根據外匯局外匯管理的有關規定,每筆結售匯業務都涉及到:對客戶是否在其「名錄」中進行真實性的審核;需要對其貿易必備條件進行逐筆、逐級進行審批;還要進行詢價、頭寸申報、買賣外匯、結算、售匯報表等。國外由於外匯自由兌換,沒有哪個模塊有類似功能。如果走定製開發模式,可以考慮單獨設置結售匯模塊。但對國外核心業務系統而言,修改需求介於操作與報表之間,開發起來有一定難度。另外,根據外匯局要求,結售匯報表、大額可疑報表、經常賬戶報表要直接從業務系統中生成並報送,類似需求對國外系統的改動也很大。 國外系統要與國內支付系統直聯,需要對整個模塊做徹底的修改。為實現資金清算的STP(直通式處理),核心業務系統應與現代化支付系統相連接。由於國外系統沒有通過國內大額支付系統匯劃處理業務的界面,需要按照人行的《中國現代化支付系統與商業銀行行內系統介面方案》中規定的報文格式要求,包括支付報文、非支付報文、對賬報文等,對系統做大量的改動和測試工作。從穩妥角度考慮,國內銀行在建設核心業務系統過程中,一期可以先實現交易驅動賬務核算,待系統穩定後再推進清算的直聯工作。 國內外會計管理理念和制度的差異,需要重新構架會計體制,實現會計管理的全面轉型。國外核心業務系統的會計核算功能,靠交易驅動來實現系統自動化處理。這既是國外系統直通式處理和參數化靈活配置的優勢體現,也是實施過程的難點所在。會計核算不僅要跨越管理理念的差距,而且要把大量的制度創新和方案設計的工作想在前頭和做在前頭。具體來說,就是對所有業務模塊驅動會計核算的核算結果通過制度規范想在前面,對上萬個會計參數通過嚴格的確認和配置做在前面,否則會直接影響系統自動化輸出的會計核算的結果。這既要求業務歸口部門及早改變傳統的會計管理模式,又要組織起銀行內部技術資源,扎扎實實地做好系統上線前後的各項准備工作。如果會計核算結果的准確性、效率性及安全性缺乏保障或受到置疑,就會動搖整個核心業務系統的根基。 考慮到國內金融改革與銀行開放的速度和進程,對上述重大差異要有前瞻性的態度和解決方案。對於接近國際標准、具備中國特色、預計不會成為改革對象、當前必須遵守的法律、法規,要認真對待,研究解決方案。對於事過境遷、含義模糊、明顯屬於過渡安排、不涉及法律訴訟的制度和規定,可以不予考慮或暫時放一放。另外,在解決方案的方式方法上,要優先考慮適當變通,盡可能地少改產品。按照這樣的大原則,才能把修改系統的工作量降到最低。 國內外銀行管理體制流程的巨大差異增加客戶化復雜度 此外,國內銀行經過多年改革與發展也形成了自己獨特的管理體制和操作流程。這些管理體制和操作習慣中,大部分來自於經驗積累和成績總結,也有一部分屬於不規范的范疇,與國外同業相比存在著一定的差異。有些差異我們已經司空見慣,甚至變成了日常管理操作的一部分。引進國外核心業務系統,要從多個角度思考對這些差異的系統處理方案。 內部核算、清算體制的差異。與國內銀行實行的總分行多級核算體制不同,國外銀行一般實行一級核算體系,對總分行清算資金往來系統只設一個過渡賬戶--總分行往來,總分行共用該賬戶,相互佔用資金不計息。因此,國外核心業務系統中沒有系統內資金清算功能,總分行不能對開清算資金往來賬戶。按國內銀行的資金管理體制,分行作為一級經營單位,與總行資金往來需要相互計算利息。因而需要開立清算資金賬戶,用於系統內資金往來。 雖然目前以「集中」和「集權」為主要特徵的改革已經成為國內銀行的趨勢,但這種權利上收和層次減少還限於支行層權力及核算單位的取消,效果尚不十分明顯。由於賬務層次過多,一些分行內部賬交易的數量甚至超過了往來賬戶,潛在風險加大。不僅佔用大量計算機資源,造成系統處理速度慢,批量處理時間長,月終、年終處理壓力大,而且也增加了國外核心業務系統本地化和客戶化的工作量。 資金管理體制的差異。國外銀行由於實行總行一級核算,分行被看作總行的營銷前台,客戶是銀行共同的資源,因此,貸款發放可以簡化為銀行與客戶之間的借貸關系。銀行向客戶發放貸款屬於財務會計核算范疇,由核心業務系統處理;總分行之間的資金佔用和利益分配,屬於銀行內部利益再分配范疇,可以通過外掛的管理會計模塊進行核算。而國內銀行核算層次多,系統內各層次之間資金關系復雜。有些銀行為了加強系統內資金管理,實行了系統內借款的作法。具體執行中要求貸款的發放、回收、計息等均與總、分行間的系統內借款處理綁定關聯。此類需求若要在核心業務系統中實現,需要系統做出重大改動。 後督的作法問題。為加強事後監督,國內有些銀行實行了後督制度。在手工方式下,後督一般於業務發生次日對原始憑證、會計憑證、審批單和交易流水進行逐筆檢查,以此達到對本、外幣結算清算和會計核算業務進行逐筆事後監督的目的。國外系統中沒有類似我們理解所說的後督功能,如果要實現國內銀行現行後督的作法和要求,系統修改的工作量非常大。 「雙敲復核」問題。根據會計制度有關規定和風險控制要求,存款、支付、清算所有模塊均需增加錄入復核功能。即錄入員輸入交易要素後,由另外的復核員重新錄入關鍵的交易要素,兩次錄入相符才提交該筆交易。出於降低風險的考慮,國內銀行希望能夠實現這一功能。但對於國外系統而言,增加雙敲復核的功能需要對系統做較大改動,增加處理界面近一倍。國外產品供應商建議採取主管授權和降低錄入人員操作許可權的方法的方式替代復核功能。由於該項變通處理涉及面廣,影響深遠,需要分時、分步才能解決。 「倒起息」需求問題。倒起息有時被稱作「利率晚到」,指由於某種原因,利率的實際生效日需要提前到系統當前日期之前。國外也有倒起息操作,只不過頻率沒有我們這么高。目前國外核心業務系統還不能處理好這個問題,完全按照國內銀行的自動處理要求對系統進行改造也有一定難度。最後往往選擇的是折中的方式:即倒起息在同一結息期內的情況下,系統可以自動計算利差並進行計息;倒起息跨一個結息期時,系統只能提供利息調整數的計算功能,但要手工調整;跨多個結息期時,系統完全要手工操作。還有一種方案建議將利差的計算放在系統之外,通過兩個系統自動銜接,實現利息調整批量完成。 重要空白憑證管理問題。國外核心業務系統有支票、匯票、本票的管理功能,但管理層次少,管理內容簡單。國內銀行要求對銀行匯票、銀行承兌匯票、銀行本票(定額、不定額)、定期存單、來賬報單實行總分行多級集中管理,可隨時增添票據種類,保留系統對客戶的管理,同時需要記表外賬(單式記賬)。這是國外核心業務系統需要向國內靠攏的地方。 跨分行訪問控制問題。國外銀行機構設置扁平化,分行只是按業務縱向銷售總行產品的前端,因此國外系統一般沒有跨分行訪問控制的概念,各分支機構間可以隨意訪問,很多模塊無需對跨分行許可權進行限制,一家分行可以改動另外一家分行的業務。由於國內銀行管理模式與國外不同,因此很容易發生分行錯記總行賬的問題。即使產品供應商不願意修改,從風險控制的角度看,類似差異需要按照國內銀行現有模式進行修改。 綜上所述,由於國內外市場發育程度不同,銀行的外部監管環境和法規制度相差較大,銀行內部的管理體制、業務流程和操作習慣也有很大的區別。差異是客觀存在的,但卻是可以靠銀行、國外核心系統提供商及國內總集成商共同努力,找到一個彼此接受、合理可行的解決方案。由於差異的解決程度,直接影響到項目的成功與否和風險大小,因此需要各參與方正視差異,共同面對和分擔項目風險。這些差異解決好了,就能夠實現國外技術與中國實踐的良好「嫁接」;解決不好,就會成為「夾生飯」,煮不熟也吃不下。(此文為作者博士論文節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