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投訴商家最有效的電話
12315消費者投訴舉報專線撥打情形:
1、當您的權益受到侵害,被投訴方屬於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管轄時;
2、當您在消費過程中,當您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
3、當您發現假冒偽劣商品及制售假冒偽劣商品的「黑窩點」時。
請您撥打12315投訴舉報電話,將幫助您調解糾紛;如發現經濟違法違規行為,將依法查處。
《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
第三十九條消費者和經營者發生消費者權益爭議的,可以通過下列途徑解決:
(一)與經營者協商和解;
(二)請求消費者協會或者依法成立的其他調解組織調解;
(三)向有關行政部門投訴;
(四)根據與經營者達成的仲裁協議提請仲裁機構仲裁;
(五)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拓展資料: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人們購買商品難免會遇到假冒偽劣商品。這時,您一定會感到憤慨,總想尋個說法,討回公道。為此,您應該這樣去投訴:
1、購買商品時,一定要向售貨員索要所購商品的發票、商品保修卡等物證。一旦發現所購物為假冒偽劣商品時,要迅速、及時地向商家投訴,並出具以上物證。
2、所購商品要注意保持原樣,以便投訴時查驗。
3、投訴時要實事求是,該是什麼問題就說什麼問題,不要掩飾也不要擴大。
4、如懷疑某商品時,應先對商品進行技術專業鑒定,以鑒定結果來判斷商品質量,不能憑主觀感覺來判斷商品質量問題。
5、消費者發現假冒偽劣商品時,應盡量先在所購商品經營處(商家)解決問題,實在解決不了再向上級主管部門或消費管理部門反映。
6、消費者要注意依據法律法規來解決問題,認真聽取接待者的處理意見。
⑵ 商家賣假貨怎麼舉報
想必,現在大多數人都買到過虛假宣傳、假冒偽劣的商品,小則十幾塊錢,多則可能上萬或更多,但大多數人買到假冒偽劣產品後由於產品價格不是很昂貴便選擇了不了了之,這樣做是不對的,反而縱容了騙子們繼續行騙的動力。
現在我國網路已經是非常發達了,各類電商平台也是層出不窮,騙子們就抓住了這一點,經常在網路上售賣一些虛假宣傳包治百病的保健食品、產品等,而且都用一些人們不懂的科技詞彙來行騙,例如:量子、靈子、太赫茲、小分子肽等等。大家見了以上這些詞彙一定要小心再小心。
那麼如果已經購買了假冒偽劣商品該怎麼辦呢,如何進行投訴維權?
一、撥打12315電話舉報
買到假冒偽劣產品可以直接撥打12315舉報。撥通12315電話投訴或舉報,請按工作人員的提示回答問題,如實說出投訴的事實、理由及投訴請求,並說出自己的姓名、地址、電話號碼或其他聯系方式和被申訴方的名稱、地址、電話。
二、使用微信「全國12315平台」小程序舉報
在微信內搜索12315即可搜索到「全國12315平台」小程序
第一次使用需要用手機進行實名注冊,注冊成功即可使用,根據購買的情況點擊我要投訴或者我要舉報。
下圖是網友舉報虛假宣傳商品的案例,如果要舉報假貨可按照下圖根據實際情況來填寫
在這里要提醒大家,要將所購買商品的情況、圖片等等信息盡可能多的提供給12315工作人員,也方便12315工作人員能更快更精準的查處違規商品。
《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四十條消費者在購買、使用商品時,其合法權益受百到損害的,可以向銷售者要求賠償。銷售者賠償後,屬度於生產者的責任或者屬於向銷售者提供商品的其他銷售者的責任的,銷售者有權向生產者或者其他銷售者追償。
消費者或者其他受害人因商品缺陷造問成人身、財產損害的,可以向銷售者要求賠償,也可以向生產者要求賠償。屬於生產者責任的,銷售者賠償後,有權向生產者追償。屬於銷售者責任的,生產者賠償後,有權向銷售者追償。消費者在接受服務時,其合法權益受到損害的,可以向服務者答要求賠償。
這里要提醒一下大家,不管從哪個電商平台買到的產品,都要把相關的收據、發票等票據留存好,也要將與對方進行溝通的聊天內容、購買記錄都要保存下來作為證據。
以下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最新公布的信息:
電子數據作為時代發展的一種新型證據形式, 2019年12月26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布了《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修改<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的決定》,將於2020年5月1日起生效。
《修改決定》細化並擴大了電子數據在法律適用中的范圍。電子數據包括下列信息、電子文件:
(一)網頁、博客、微博客等網路平台發布的信息;
(二)手機簡訊、電子郵件、即時通信、通訊群組等網路應用服務的通信信息;
(三)用戶注冊信息、身份認證信息、電子交易記錄、通信記錄、登錄日誌等信息;
(四)文檔、圖片、音頻、視頻、數字證書、計算機程序等電子文件;
(五)其他以數字化形式存儲、處理、傳輸的能夠證明案件事實的信息。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使用最多的手機軟體,比如:簡訊、微信、QQ、郵件、支付寶、各電商平台的聊天記錄、轉賬、付款信息等,如果發生糾紛,都可以作為電子證據運用於訴訟。那麼運用電子證據應注意哪些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1.明確聊天雙方身份。在網路交流中,我們通常使用昵稱,在參加訴訟時,需要進一步由承擔舉證責任的一方舉證證明對方身份。
2.聊天使用准確用語。避免含糊不清的問答及威脅恐嚇或是誘導式提問,否則可能會導致證據因上述原因被法庭不予採納。
3.電子聊天記錄要完整。收集電子聊天證據時,不能斷章取義,不能與其他證據相互矛盾,要與待證事實相關聯,同時,確保證據的完整性。
4.文字形式聊天記錄的保存方式。在確保聊天雙方信息的有效性的情況下,要保存聊天雙方完整的聊天記錄,聊天只能刪除不能添加,通過比對雙方的聊天記錄確保信息的真實可靠性,可以通過截圖、錄屏等方式保存聊天記錄。
5.語音形式聊天記錄的保存方式。普通話語音可以通過手機翻譯或者直接導出提取。同時,必須有證據確定說語音者的身份。
6.視頻形式聊天記錄的保存方式。視頻證據一般採取固定的形式自行拍攝,注意盡量不使用轉載、不知道出處或有後期編輯痕跡的視頻。
7.避免使用不顯示交易金額的借款方式。通過網路進行借款時,應盡量使用轉賬顯示金額的形式,注意避免使用不顯示交易金額的方式進行借款(如微信紅包),通過這種方式借款,可能舉證還需其他證據輔助證明。「微信借條」的文字記錄證據,可以通過截屏、拍照、導出的方式提取與固定。
「你可以選擇不回消息,但你發的文字都將作為呈堂證供」,網友的調侃確實不假,新版證據規則變更的內容較多、范圍很應、意義重大,值得所有訴訟參與人研讀。
購買商品時該如何辨別真假
第一我們要查看所購買商品是否有以下證書
產品生產許可證明;
產品合格證;
質檢證明;
數碼類的3C認證;
保健功能類的需要醫療器械經營備案憑證、 醫療器械經營許可證、 醫療器械網路銷售備案憑證、 互聯網葯品交易服務資格證書、醫療器械網路交易服務第三方平台備案憑證
品牌注冊或授權證明;
UPC碼;
售後政策說明;
如果所購買的商品不具備以上證書的,請大家一定要謹慎購買。
第二我們要查看商品的防偽標簽是否完整、清晰,如果沒有防偽標簽或都防偽標簽不清晰的,盡量不要購買,或者要求更換具有完整、清晰防偽標簽的商品;
查看防偽標簽的防偽方式,早期產品一般都會用激光、鐳射等防偽技術,可以按照商品包裝上的辨別防偽的方法來辨別即可。
現在大多數商品都使用的是數字防偽方式,我們可以使用手機進行登錄網站查詢或發打電話和發簡訊都是可以進行查詢的。
最後,提醒大家,但凡遇到誇大宣傳(量子、靈子、太赫茲、小分子肽等等)、無證書、包治百病等商品一定要遠離遠離再遠離!
⑶ 網上如何進行12315投訴
12315投訴舉報可以在網路APP上完成,用戶下載網路APP,搜索12315投訴舉報,就會出現12315小程序,進入小程序就可以填寫投訴和舉報的信息了,步驟如下:
1、首先用戶打開網路APP。
注意事項:
1、如果用戶不知道投訴舉報單位的名字,可以用小程序在地圖搜索。
2、由於投訴、舉報的處理程序不同,在投訴中含有舉報內容,也不要在舉報中含投訴內容。
⑷ 消費者如何投訴最有效
一、協商和解。消費者與經營者在發生爭議後,在自願、互諒基礎上,通過直接對話,擺事實、講道理,分清責任,達成和解協議,使糾紛得以解決。這種快速、簡便的爭議解決方式,無論是對消費者還是對經營者來說都是理想的途徑。
二、投訴調解。消費者與經營者之間發生消費者權益爭議後,請求消保委調解,即由第三方對爭議雙方當事人進行說服勸導、溝通調和,以促成雙方達成解決糾紛。
消費者投訴時應注意四點:
1.消費者合法權益受損處理,一般按管轄范圍受理;
2.是當消保委未能解決時,消費者可請消保委作損害鑒定,提供證據;
3.是消費者要盡快選擇申訴或起訴來保護自己的權益;
4.消費者向有關行政部門申訴、向人民法院起訴都是法律賦予消費者的權利。
三、行政申訴。消費者和經營者發生權益爭議後,可請求有關行政部門解決爭議,它具有高效、快捷、力度強等特點。消費者決定申訴時,一般用書面形式,並載明要求、理由及相關的事實根據。如與經營者達成和解,可撤回申訴,請求有關行政部門作出調解書。
四、提請仲裁。雙方當事人達成協議,自願將爭議提交仲裁機構調解並作出判斷或裁決。仲裁具有當事人程序簡便、一裁終局、專家仲裁、費用較低、保守機密、相互感情影響小等特徵。仲裁費用原則上由敗訴的當事人承擔,當事人部分勝訴,由仲裁庭根據各方責任大小確定各自應承擔的仲裁費用。
五、提起訴訟。消費者因其合法權益受到侵害,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請求法院依照法定程序進行審判。消費者因其合法權益受到侵害而提起的訴訟屬於民事訴訟范疇。
⑸ 消費權益被侵犯,如何更好維權
日常生活中,我們幾乎每時每刻都在消費。價格欺詐、霸王條款收費陷阱、旅遊宰客這樣的事情幾乎每天都在上演,大家或多或少都有被欺詐過的經歷,我們應該學會運用法律手段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向相關部門投訴
消費者可以根據投訴商品或服務的性質,向相關部門投訴。
向12345投訴
各地政府部門為加強公共服務,設立了12345市民服務熱線。市民撥打熱線後,受理員會將投訴及時轉交相關部門辦理。相關部門辦理後會回復市民。因為相關部門還必須將辦理結果反饋給市民服務熱線,納入考核,所以投訴一般能得到較好解決。
⑹ 東西買貴了可以到12315投訴嗎
12315是消費者投訴的熱線,東西買貴了,並不是質量有問題,是不可以投訴的
⑺ 怎樣投訴商家
搜索進入「12315」,點擊我要投訴,同意投訴須知,點擊允許,選擇地區,輸入企業即可投訴。
1.輸入12315,點擊12315智能小程序。
⑻ 如何投訴商家
協調不了想起訴商家的話是可以直接向侵權糾紛的發生地或者是你購買的產品商家所在地的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但必須要有相關的證據,否則你想起訴法院也不會受理的,相關的證據在寫起訴狀的時候不能夠誇大其詞,要實事求是。
一、 消費者的維權手段
現在網路發展的越來越快了,很多人在網上購物或者是在當地買一些商品的時候,受到了一定的損失,那麼作為消費者是可以維權的,而維權的手段也有很多。首先是要了解消費者的權益保護法,要清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中對消費者維權各項的法律法規,才能夠更好地行使自己的權利,保護自己的權益。在購買前可以了解商品的屬性以及廠家生產地等關於商品生產經營的情況,應該盡可能的都有一些了解,還要保存購買的憑證,如果你是在微商上面購買產品的話,可以將雙方的聊天記錄以及轉賬記錄都保存好,在受到侵害時能夠及時的進行索賠。但維權的時候可以先和商家進行協商,這是最好的處理辦法。
二、 消費者起訴的注意事項
作為消費者,如果在自己的權益受到傷害時是可以進行起訴的,但起訴也有一定的注意事項,比如說投訴是要及時的,不能說你好幾年前收到了侵害而現在才進行起訴,那麼受理是比較困難的,還要及時的向所在地的受理產品質量問題部門投訴。並且需要實事求是,不能夠隱瞞事情的真相,在起訴的時候也不要誇大的其詞,否則會阻撓辦案的腳步。消費者的要求和意見也是要合理合法,意思就是說投訴要理由正當,不能胡說。相關的材料也是要完備的,比如說彼此之間的聊天記錄以及轉賬交易,或者是購買的發票等都是可以用來當證據的。
綜上所述,如果你是消費者,想起訴商家的話是可以的,一旦自己的權益受到傷害,要起訴商家,需要先准備好相關的材料證明,那麼受理也會非常的快。
⑼ 商品質量問題投訴12315選哪條最管用
商品質量問題投訴12315選假冒偽劣商品及制售假冒偽劣商品最管用。
「12315」是消費者投訴舉報專線電話和全國互聯網平台。權益受到侵害,被投訴方屬於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管轄時;在消費過程中當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都可撥打12315投訴舉報電話,將有相關人員幫助調解糾紛,如發現經濟違法違規行為,則會依法查處。
1999年3月15日,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在原國家信息產業部的大力支持下,決定在全國設立的專門受理消費者投訴舉報的專用電話號碼。2019年2月28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官網發布《市場監管總局關於整合建設12315行政執法體系更好服務市場監管執法的意見》。
舉報:
就是對製造、銷售假冒偽劣商品的違法行為和其它經濟違法事件進行檢舉和報告,提請工商機關對其進行查處,以維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對此,只需撥打「12315」電話,講清舉報的有關內容,如被舉報者的姓名、地址及違法事實即可。
如果是投訴並要求賠償,就應包括如下內容:
1、投訴人的姓名、住址、電話號碼、郵政編碼等;
2、被投訴方的單位名稱(或姓名)、詳細地址、電話號碼、郵政編碼等;
3、購買商品或者接受服務的日期、品名、牌號、規格、數量、價格、受損害的程度、與經營者交涉的情況及投訴人的要求等;
4、提供有關憑證,如發票、信譽卡、保修卡、產品說明書等的復印件和有關證明材料。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12315
⑽ 網購產品質量問題找哪個部門投訴
法律分析:消費者網上購買商品遇到質量問題,通常會先找所購買商品經營者反映,若反映未果,則可拿起法律武器,向質監、工商部門以及消費協會投訴,保護自身合法權益。投訴的主要方法有:1、信函式:主要適用於消費者距投訴單位遠的情況,缺點是解決問題的時間可能長些。2、來訪投訴:消費者最好把有質量問題的樣品帶去,這種方式比較直觀,能夠較好地解決問題。3、電話投訴:直接撥打12315熱線。這種方式便於有關部門及時掌握市場偽劣商品出現的情況。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
第七條 消費者在購買、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務時享有人身、財產安全不受損害的權利。
消費者有權要求經營者提供的商品和服務,符合保障人身、財產安全的要求。
第八條 消費者享有知悉其購買、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務的真實情況的權利。
消費者有權根據商品或者服務的不同情況,要求經營者提供商品的價格、產地、生產者、用途、性能、規格、等級、主要成份、生產日期、有效期限、檢驗合格證明、使用方法說明書、售後服務,或者服務的內容、規格、費用等有關情況。
第九條 消費者享有自主選擇商品或者服務的權利。
消費者有權自主選擇提供商品或者服務的經營者,自主選擇商品品種或者服務方式,自主決定購買或者不購買任何一種商品、接受或者不接受任何一項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