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假冒產品有哪些
法律分析:國家質檢總局規定了假冒偽劣產品主要有以下幾種情況:
(1) 偽造或者冒用認證標志、名牌產品標志、免檢標志等質量標志和許可證標志的(2) 偽造或者使用的虛假的產地的(3) 偽造或者冒用他人的廠名、廠址的(4) 假冒他人注冊商標的(5) 摻雜、摻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的(6) 失效、變質的(7) 存在危及人體健康和人身、財產安全的不合理危險的
(8) 所標明的指標與實際不符的(9) 國家有關法律、法規明令禁止生產、銷售的。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一百四十條 生產者、銷售者在產品中摻雜、摻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產品冒充合格產品,銷售金額五萬元以上不滿二十萬元的,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銷售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罰金售金額二十萬元以上不滿五十萬元的,處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銷售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罰金售金額五十萬元以上不滿二百萬元的, 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並處銷售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罰金售金額二百萬元以上的,處十五年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銷售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第一百四十九條 生產、銷售本節第一百四十一條至第一百四十八條所列產品,不構成各該條規定的犯罪,但是銷售金額在五萬元以上的,依照本節第一百四十條的規定定罪處罰。
第一百五十條 單位犯本節第一百四十條至第一百四十八條規定之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 責任人員,依照各該條的規定處罰。
『貳』 有哪些「匪夷所思」的食品造假
1、葡萄酒。
假酒製作主要靠灌水和使用添加劑,貼上假冒國內外名酒標簽後,成本不超過一塊錢的劣質品搖身變成了名酒。稍微有點良心的造假商可能還只是往低劣酒里摻水,但黑心的造假者做出來的酒甚至連一點葡萄酒原酒都沒有,直接就是酒精、水、添加劑和香精的混合物。
葡萄酒的另外一種造假方式是以低價的葡萄酒重新灌裝在高檔酒瓶中。這些造假者會在全國各地尋購名酒的酒瓶、酒標、木塞等原材料,用廉價葡萄酒重新灌裝後,貼上「拉菲」、「拉圖」、「木桐」等國際知名品牌的商標,隨後通過物流公司銷往各地。
2、牛羊肉。
相對而言,假冒肉製品出現最多的是在火鍋店、烤肉店、鹵肉店以及一些小餐館和小飯店,被假冒的肉類主要有牛肉、羊肉。現在的肉不單單是注水這么簡單。
把豬肉剁成小塊後放入水池解凍,解凍之後加入腌制劑、澱粉、色素放在攪拌機里攪拌,攪拌之後再腌制四天左右,腌制好的半成品豬肉放進牛肉湯鍋煮約2小時,煮好後的肉放到鐵絲網格的平台上晾乾,紅撲撲的加牛肉就製作出來了。
經過這些工序後,假冒食品身價大大上漲,被蒙騙的消費者不僅多花了冤枉錢,還吃了假貨,造假者的行為實在令人可恨。
3、鮮榨果汁。
鮮榨果汁造假方式比較簡單,就是用果汁粉或者果汁原漿、添加劑、香精勾兌成的,這個「假」字主要體現在沒有鮮榨。假鮮榨果汁一般出現在飲品店、餐廳、酒店這些地方。超市出售的帶包裝的果汁飲料不存在造假行為,值得注意的無非就是果汁和果味飲料的區別,我們在購買時只需看清標簽就行了。
從感官上區分果汁是否是鮮榨果汁比較簡單,一般來說,鮮榨果汁味道稍淡,而勾兌果汁由於甜味劑、香精的添加,味道非常足。
(2)假冒名牌產品有哪些擴展閱讀:
食品造假的危害主要有:
1、身體上的傷害,主要是針對一些偽劣食品,衣物,用具等等,使用過後可能對人體有害;
2、精神上的傷害,偽劣商品讓消費者氣憤,常常無處申訴,浪費了許多精力和金錢,這些是消費者本不該承擔的;
3、經濟上的損失,偽劣商品都是暴利的,消費者等於花費了更多的錢買了使用價值很小的或零價值、負價值的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