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在銀行買的理財產品,每天的收益能不能看到,我的怎麼每天看不到收益呢
定期理財產品都是在理財到期以後才能看到收益,只有按日計息的活期理財產品每天才會公布收益。理財是封閉運作的,封閉期內看不到收益情況,不過理財封閉期間每周會公布一次凈值,公布凈值投資者就能了解理財的收益情況,理財收益不需要投資者手動計算,理財到期後本金和收益會自動轉入投資者賬戶中。 理財產品由發行機構針對特定群體開發設計並銷售產品,理財屬於固定收益產品,目前理財產品根據風險分為5個風險等級,投資者可以結合自身風險承受能力選擇合適的產品。
拓展資料:
在資管新規實施之後,銀行凈值型產品的發行數量確實有了較快速度的增長,比如今年1月份,凈值型理財產品的發行量達到了555隻,環比增加了9.25%。不過,凈值型理財產品的增長速度雖快,但相比非凈值型理財產品而言,其市場佔有率仍然很小。要知道,今年1月份銀行理財發行的理財產品共有11040隻,也就是說凈值型產品才佔到了5%左右,而保本理財的發行量卻達到了2700多隻,佔到近25%。 由此可見,保本理財仍然受歡迎,凈值型理財卻仍然有些不受待見。那麼,對於投資者來說,為什麼不太願意去買凈值型理財呢?
為什麼投資者不願買凈值型銀行理財
首先,保本理財和凈值型理財屬於不同的類型,二者沒有可替代性。保本理財的最大特點是能保障本金的安全,是風格偏向保守投資者的最愛,但凈值型理財產品就可能有賺有虧,這就很難吸引買保本理財的投資者來買。之前購買保本理財的投資者,在保本理財產品不能再買後,首選還是結構性存款、大額存單等可保本的理財產品,而非銀行的凈值型產品。
其次,投資者買銀行理財的偏好不容易轉變。從過去到現在的很長時間里,銀行理財都以非凈值理財產品為主,所以投資者早已習慣了非凈值型理財的方式。非凈值理財一般都會提前告知預期收益率,這就好比是明碼標價,投資者在買之前也大概知道能有多少收益。而凈值型理財並不會告知預期收益率,收益率完全取決於未來凈值的變化,收益率變成未知,對投資者來說自然就不怎麼放心,還是習慣於買「明碼標價」非凈值型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