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時常都有農產品滯銷,怎樣才可以緩解這樣的問題呢
有一些農產品滯銷,原因有多方面因素,多數人認為是農民跟風種植,產能過盛.形成產大於求,本人觀點上敘說法不完全正確,分析,我國是農業大國,主產糧.水稻.小麥.玉米.大豆等.糧價低迷,種地不賺錢.甚至於賠錢,在這種環境下農民改變了耕作方式,由種糧谷轉變種植經濟作物,如,果樹.蔬菜.高效大棚等經濟作物,如果糧食價格合理,農民種地有錢可賺,種植經濟作物土地面積自然會減少,這就原因。
B. 農業產品怎麼推銷
現代農產品向社區營銷。
1、農業實現產業化與農業實現現代化的步伐在不斷加快,在產業升級與產業現代化程度不斷提高的今天,農民千辛萬苦生產出來的農產品由於各種原因,經常出現滯銷或者銷路不暢,農民增收存在一定的風險,農民如何讓生產與銷售緊跟發展步伐成為一個現實問題,我們知道標准化生產出來的農產品如果出現滯銷的局面,損失是非常巨大的,產品在有傳統農業到現代農業邁進的過程中,怎麼突破銷售困局,怎麼讓我們生產的農產品不愁銷售,是所有研究農業問題人士關心的,下面要闡述的不是農業產業政策與農業現代化建設,而是怎麼樣拓展農產品的銷售,談一些看法。
2、現代農產品的營銷定義:現在農產品基本上延續舊的銷售辦法,以農貿市場為主要源頭,向交易集中的菜市場延伸,超市與社區菜市場結合的銷售思路,農民種菜,商販收購,集市銷售的模式,有些是自己種自己銷售,也有通過合作組織集中采購銷售等存在,所以農產品的銷售本質上思路仍然以政府主導的大市場為主,不斷提出要建設大的貿易市場,建設規模型農產品交易市場,這樣的銷售方式將在很長時間存在,因此,現代農產品的營銷定義有兩個部分。
一是做好渠道流通銷售模式。
二是直接專營銷售模式;第一種模式以政府指導為基礎,另外一種純粹屬於新的商業交易模式,模式的手段各有特長,在不斷豐富交易的基礎上,產品的品質、新技術、特色產品、高價值產品為主要龍頭,逐步滲透的辦法,經營新的思路,來創造農產品新的價值體現。
1、農產品生產經營現狀 :
農產品的經營一直關系著兩個家庭,一個是生產家庭,一個是消費家庭,兩個家庭的順利對接才是農產品銷售與經營的關鍵所在,如果生產家庭沒有辦法生產,消費家庭就談不上消費,而消費家庭買不到需要的農產品,生產家庭生產了也賣不出去,兩者互為關系出現的簡單問題,到目前位置,已經變得越來越讓人揪心,本來只要兩個家庭互相需要,那麼經營農產品就不是一件難的事情了。
近年來,政府給了不少的農業項目的支持,可是沒有收獲,為什麼?政府也不知道怎麼辦?道理很簡單,很多國家的錢都打水瓢,為什麼?中間環節有問題,沒有直接用在項目上,中間監督出了問題?農業企業都是農民在做,缺少指導。由於農民他們本身素質有限,所以如何把農產品生產、加工、物流、倉儲、銷售整合一體,成為現代農業的最大問題,現在所謂的農業專家們都知道農業的問題是農產品的銷售問題,可是他們也不知道怎麼銷售,只知道弄大批發市場,弄幾個什麼協會來糊弄農民,農民盲目陷入什麼協會的圈套,導致現在農民增收出現困局。
農業營銷切忌 「嫦娥奔月」,農產品銷售的困難很多時候歸結在產品的老化,農產品的結構不配套,大多數是政府主管部門喊出的口號,實際上是無力來突破農產品的營銷困局面,只是想「嫦娥奔月」,而不做營銷與消費市場的研究與突破,抓農民很有手段,但抓銷售就迷惑不前,因為前者可以行政手段,而後者是市場手段,由此,在基本盤面上的指導人員,需要強化一體化的專業人才,主管人員要抓生產更要懂市場,而懂市場遠遠不夠,懂市場的所謂農業專家很多,但需要懂營銷的就很少,因此,兩者或者多者結合,將是關鍵。
2、農產品經營困局有三大因素 :
1、人才:農業產品銷售人才很少,也很少有農產品或者農業銷售人才交流,目前在農業產品銷售大部分是一些農民出生,現在有轉型後(初步土地經營升級)的一批人在主導,很難融合現代營銷手段,高級農產品營銷、策劃、銷售為一體的「地面營銷人才」更是難以尋找,這與我們的農業大國格格不入,最多的是研究與政府主管人員,因此,農產品國內營銷人員遠遠不能滿足實際市場消費需求,也就是農戶家庭到消費家庭之間傳播的橋梁被人為阻隔,消費者想知道農產品的信息、質量、品項特點、產地情況、安全情況等等均缺乏對接,依靠農民做不到,依靠政府不精通,只有滿大街丟在那裡,出現兩極分化。
2、產品:在全國有不少農產品接近我們國家最高標准—有機標准,但是標準的使用、建設、管理需要花很多費用,農民承擔不起,所以在當地消化,價格低,出不去,很多特色產品由於缺少標準的支持,上市後價格上不去,競爭就下降,農民賺不到錢,結果就不了了之。農產品的周期性與存儲特點,決定了產品必須要有嚴格的經營時間通道,而時間通道掌握在政府部門,比如標准、運輸、管理、銷售價格等,把很多優質產品浪費在與市場的人為交道裡面,而比如生鮮的農產品經不起這樣的折騰,因此農民害怕產品進城市,也是一大問題。
3、市場:純粹的市場是因為我們習慣了對政府主導信息的管理,而全國市場消費階段停留在批發市場,政府的信息來源也在批發市場,並不清楚消費者想吃什麼,怎麼吃,吃的代價、吃的便捷、吃的安全、營養,均不是非常清楚,而批發市場是無法掌握直接的消費信息的,所以存在很多產品雷同,高價值的產品不多,也沒有人去引導消費者去消費什麼樣的農產品,所以市場出現盲目現狀,大量好的農產品消費者不習慣、進不了餐桌,由此影響到農民的生產,結果農產品新品市場萎縮,高價值產品提不上價格,消費者吃不到,兩者又開始對立。
3、那麼如何來做農產品的銷售呢,在管理與經營上,如何把農民的好產品賣出去,提高農民積極性,能夠賺到錢,來繼續推動農產品升級,成為關鍵,而農產品的經營模式成為新農產品銷售突破的關鍵所在。筆者對現代農業營銷的定義裡面提出農產品的直營銷售,成為現代農業營銷的突破口,確定什麼樣的銷售,如何才能滿足廣大消費家庭的實際需求,才是營銷思路的延續,我們把消費家庭的分類,就可以看出農產品採取什麼樣的銷售模式,基本上城市消費家庭分為3個類型,一個是工薪消費階層,一個是年輕白領族與高退休階層,一個是小康階層,三個階層所消費的農產品完全不一樣,也很具有代表性,而大多數農產品是不分消費家庭的,愛誰買就賣,因此管理與經營費用增加,損耗非常大,作為農民的銷售路數不對,就形成惡性循環。
4、按照三個階層的消費不同,工薪消費階層主要消費一般的農產品,也就是常規產品,追求便宜與實惠,大部分銷售在農貿市場(菜市場),消費為常規的無公害產品,以限制高農殘為主要產品,價格比較優惠量大。年輕白領族與高退休階層,消費一般以上的產品,追求產品的營養與外觀,追求產品的時尚性,比較喜歡凈的農產品,價格比普通農產品價格稍高影響不大,比如綠色食品,大棚種植的反季節時令農產品等,追求新鮮,喜歡在超市消費,干凈。另外小康階層的消費者要求比較高,追尋特別的農產品,享受時尚的同時,追求高檔,比如出口農產品,有機農產品等,市場上少見,所以追求安全、營養、高價值是他們的目標。
5、根據不同的消費目標,制訂不同農產品的銷售方式,才是農產品現階段提升的有效辦法,一般無公害農產品的銷售由於成本問題,可以在統一的農產品批發市場進行交易,在各社區的菜市場進行銷售,而綠色食品與有機食品可以在社區根據專營銷售模式,為自己的產品進行宣傳與推廣,這樣可以最大限度的對接消費家庭,提升產品的銷售方法,也建立可以銷售的周年化生產計劃,這樣的專營銷售模式將大大拓寬銷售基層面積,不至於產品生產以後不知道怎麼辦,同樣有利於農產品市場的多樣化良性發展。
6、綠色與有機農產品直營的10大銷售策略 :
1、配送策略:市場特定的消費對象,城市在不斷擴大,買農產品越來越不方便,特別是安全營養的農產品,因此很多家庭需要有這樣的配送渠道,有品質保證的配送渠道,這樣的享受,可以體會配送帶來高效便捷的銷售服務,做好消費家庭的資料庫銷售目標,建立龐大穩定的銷售體系,成就現代消費觀念在農產品銷售上的突破,也是新的嘗試。配送不僅僅是將所需要的農產品送到消費家庭,而是要建立一個消費管道,這個管道包括先進的電子商務、電話、店面等互相配合,協調運行。
2、免費體驗策略:把農產品的優、劣完整體現在消費者面前,通過對產品的觀、聞、品、驗等手段,讓消費者明白什麼樣的產品符合自己的需求,這樣將大大拉近消費者的感官識別,從而建立牢固的產品信任感,促進產品的就地就時消費。體驗策略運用的產品非常重要,貨真價實是體驗的關鍵。
3、教育服務策略:社區服務是銷售模式的通常做法,一般是依靠社區的組織關系來進行農產品的教育與消費,通過對物業、居委會的聯合,把社區教育與服務的關系建立起來,通過對產品的橋梁作用,把農業的場景從生產田間地頭到餐桌的全過程演繹,使消費者明白農產品怎麼生產、加工、運輸到消費者手中的,通過怎麼樣的質量檢驗保證品質,互相共融,保證常年的農產品供應,建立良好的供應關系與渠道,提高信任度,也服務當先,做好教育消費的引導工作。
4、引導對比策略:農產品的銷售最好的辦法,就是對比,對比的方式有很多,比如觀望,看外觀;品嘗,嘗品質;比較價格、重量、產地、顏色、品牌等,通過對比手法,強調產品的實質,引導消費者使用產品的諸多好處,消費者通過觀望、嘗試到消費的過程全部是引導出來的,因此,引導消費策略是農產品銷售的重要環節,並不需要廣告來扶持。
5、公眾公益策略:農產品走公益的策略也很重要,比如與體育結合,現在流行奧運生產的農產品很吃香,還有會議、旅行、餐飲等諸多公益活動的切入,很多活動把農產品介入進去,提高知名度,這樣可以大范圍在各種渠道進行銷售,農產品品牌建設也可以迅速提高。
6、小范圍團購策略:農產品做團購優勢很大,家庭廚房的所有食品均可以做成禮品銷售,通過對農產品的包裝與貼牌,把簡單的一種農產品包裝成消費時尚的禮品包裝,特別是水產、水果、糧油、蛋等等,小范圍的團購就是在一定有效的單位裡面,包括機關食堂、各辦事機構、單位等,由於我們國家節日特別多,所以節慶農產品禮品銷售將異常火暴。
7、社區活動推廣策略:社區推廣活動歷來是農產品銷售的好渠道,也是宣傳的最好陣地,社區活動主要要貼近消費家庭的實際需求,比如贈送廚房用具,把活動按照社區的特點安排開來,小區設攤、節日活動慶祝、社區組織活動介入等等,長期不停的搞,把社區當作產品宣傳的一塊陣地,效果非凡。
8、單位合作推廣策略:單位合作的優勢很明顯,農產品需要走量才好,與單位的合作將起到很好的作用,比如單位配送與單位效益掛鉤,機關食堂與單位食堂合作,有效提高產品的使用效果。
9、個體直銷策略:農產品在各地可以與當地的社區便利店有效結合起來,比如水站、洗衣店、小賣部、茶樓、社區會所等等,通過對接,把農產品的信息發布出去,這樣大大加快產品的直接銷售。
10、媒體網路廣告策略:在網路上進行產品宣傳將越來越流行,什麼樣的產品均可以在網上找到,網路重點介紹產品的生產、銷售過程,重點突出產品的營養價值,什麼樣的消費者適應,有什麼好處,吃了後能對身體有什麼改變等,這樣的宣傳在網上越流行,產品的知名度就越高,越能夠與消費家庭融合。必要的時候可以利用電視與報紙傳媒結合起來,加快農產品的現代化營銷步伐。
現代農產品營銷要放開思路,結合成熟的消費觀念,把營銷的步子邁開,從產品的立項上就要把產品的營銷成本計算進去,而不是光光是生產成本,將來農產品的銷售重點分為四個環節:生產、加工包裝、運輸倉儲、銷售渠道四個部分,而核心的是把好產品通過合理的銷售渠道,把產品傳輸到消費家庭,傳輸到餐桌上,因此,一個農產品的整條連接要考慮生產的現代化,還要考慮營銷的現代化,從田間地頭要餐桌的每一個過程都不能忽視。
從目前來看,農產品生產與技術方面沒有多少問題,主要是考慮環境與農產品的關系,重點在營銷上面,現代農產品的營銷要照顧消費習慣、消費心理、消費潛力、消費心態等諸多方面,要從小商小販的心態里走出來,建立一套可持續發展的農產品營銷模式與銷售通路,建立農產品身份證制度以外,需要建立農產品消費家庭的識別系統,逐步建立可以穩定發展的高效農業銷售體系,這樣,任何產品的升級換代將不存在風險,只有市場有保障,產品才有出路,農業現代化才有依靠。
C. 如何來真正解決農產品滯銷問題
1、對滯銷商品進行合理的分類。
先對滯銷商品進行分類,然後再來一個個來處理。首先是要這些滯銷商品劃分出這些商品是否是有價值的商品,有些商品不管你怎麼推廣這些商品都是沒有銷量,像這樣的商品直接下架掉該商品或者是刪除掉該商品。還有一種商品是沒有對商品做相應的營銷活動,針對這種商品就是可以用打折、減價、減價+方式進行推廣來處理掉這些滯銷商品。
2、在原有的基礎上面,稍微變動一些元素。例如調整商品的標題、價格、庫存以及詳情頁面等。
3、滯銷商品下架後重新新建鏈接。
可以通過下架原有商品後重新上架,或者是刪除原有商品重新上架兩種方式,讓滯銷商品成為一個全新的商品重新來過。
4、滯銷商品用營銷推廣的方式來帶動。
前期把基礎都優化好之後,然後可以用加大推廣力度的方式。或者用其他的推廣平台來推廣滯銷商品。是用第三方活動平台做活動來帶動滯銷商品。也可以是配合推廣來做微商城內的活動來帶動滯銷商品的銷量。
D. 農產品銷路的問題
農產品銷售渠道分析
摘要:改革開放二十多年來,特別是農村開始實行產業化發展以來,在農產品銷售過程中形成了多種適應性較強的銷售渠道,但這些渠道也有急需完善的地方。在構建和完善農產品銷售渠道,拓展農產品銷售方式過程中要注意:農產品品牌化、入世對我國農產品銷售的影響以及政府職能轉變等三方面問題。
鍵詞:銷售渠道 改善措施 三個問題
在絕大多數農產品購銷體制已經放開,農產品總量供大於求,許多地區出現農產品銷售難的今天,對農產品銷售渠道進行分析研究,找出適當的辦法提高銷售渠道的銷售能力,對於解決農民及其他各銷售主體的燃眉之急,增加農民收入,促進農村產業化發展都有極其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各類農產品銷售渠道優點、存在問題及完善辦法分析。
(一) 專業市場銷售
專業市場銷售即通過建立影響力大、輻射能力強的農產品專業批發市場來集中銷售農產品。專業市場銷售以其具有的諸多優勢越來越受到各地的重視。
具體而言專業市場銷售具有以下優點:
1.銷售集中、銷量大。對於分散性和季節性強的農產品而言,這種銷售方式無疑是一個很好的選擇。河南農民主要就是通過西瓜專業批發市場把優質的西瓜銷往各地。
2.對信息反應快,為及時、集中分析、處理市場信息,做出正確決策提供了條件。
3.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實現快速、集中運輸,妥善儲藏,加工及保鮮。解決農產品生產的分散性、地區性、季節性和農產品消費集中性、全國性、常年性的矛盾。
但在現實運作中專業市場還存在以下問題:
1.市場管理矛盾突出、市場體系不健全。 在一些專業銷售市場,市場銷售主體——農民經紀人在從事購銷經營活動中,一手壓低收購價,一手抬高銷售價。不僅農民利益受損,而且往往造成當地市場價格信號失真,管理混亂。此外,稅費管理政出多門、標准不一等問題,也在一些地區存在著。
2.信息傳遞途徑落後、對市場信息分析處理能力差。在有些專業銷售,市場信息傳遞很大程度上仍依賴於口頭傳遞和電話交流,缺乏網路等交互性強的覆蓋范圍大的工具;對市場信息不能實現集中處理。
3.市場配套服務設施不健全,不能有效實現市場功能延伸。
針對以上問題在建設專業市場過程中可採取以下改善措施:
1.注重對市場經營者的資格審定,培養合格的農產品經紀人,並進行後續培訓指導。
2.建立統一高效的市場管理體系,分請政府、管理者和經營者的職權和關系。
3.健全信息體系。建議由政府建立信息交互平台,構建農產品銷售網站,選拔優秀經紀人為網站搜集資料;同時注意對市場信息進行集中處理,做好市場預測。
4.在農產品批發市場建設過程中,注重市場功能的完善和多種服務設施的配套。
(二)銷售公司銷售
銷售公司銷售即通過區域性農產品銷售公司,先從農戶手中收購產品,然後外銷。農戶和公司之間的關系可以由契約界定,也可以是單純的買賣關系。這種銷售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小農戶」與「大市場」之間的矛盾。夏邑縣在發展農業的過程中,依託各鄉主導產業,大力發展各類銷售公司,有效的解決了農產品銷售難的問題。
從實踐來看通過銷售公司銷售農產品具有以下優點
1.有效緩解「小農戶」與「大市場」之間的矛盾。農戶可以專心搞好生產,銷售公司則專職從事銷售,銷售公司能夠集中精力做好銷售工作,對市場信息進行有效分析、預測。
2.銷售公司具有集中農產品的能力,這就使得對農產品進行保鮮和加工等增殖服務成為可能,為農村產業化的發展打下良好基礎。
但從實際運作過程來看,通過銷售公司銷售農產品主要還存在以下問題:
1.風險高。特別是就通過契約和合同來確立農戶與公司關系的模式而言,由於組織結構相對復雜和契約約束性弱等原因,使得這種模式具有較大風險。比如當農產品供大於求,合同價格大於市場價格時,公司不按合同價格收購契約戶農產品。反過來當農產品供不應求時,市場價格高於合同價格,農戶不按合同向簽約公司交售產品,導致公司利益受到損失。
2.行政干預在一些地方存在,特別是在國有制流通企業改制過程中,還存在「拉郎配」等行政干預行為,使得銷售公司不能正常運作。
3.銷售公司和農戶之間缺乏有效的法律規范。
可以採取以下辦法解決上述問題:
探索新的組織模式。如試行「公司+合作社+農戶」或「公司+大戶+農戶」等模式,尋找有效規避風險的途徑。同時公司和農戶之間也可以通過專用性資產投資,相互參股經營,成本預付或收益預付等方式提高雙方毀約的成本。
轉變政府職能。政府應主要通過稅收、信貸等杠桿調節經濟問題,減少直接行政干預;同時應通過「助強扶憂」和政策傾斜扶植一批有影響力的「龍頭企業」。促進本地資源優化,加快農業發展。
加快法制建設,完善農村經濟法規。同時應加強對參與主體特別是農戶的法制教育。
(三) 合作組織銷售
合作組織銷售即通過綜合性或區域性的社區合作組織,如流通聯合體、販運合作社、專業協會等合作組織銷售農產品。購銷合作組織為農民銷售農產品一般不採取買斷再銷售的方式,而是主要採取委託銷售的方式。所需費用,通過提取傭金和手續費解決。
購銷合作組織和農民之間是利益均沾和風險共擔的關系,這種銷售渠道的優點在於:
1.既有利於解決「小農戶」和「大市場」之間的矛盾,又有利於減小風險。
2.購銷組織也能夠把分散的農產品集中起來,為農產品的再加工、實現增殖提供可能,為產業化發展打下基礎。
從現實運作情況來看,通過合作組織銷售農產品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1.合作組織普遍缺乏作為市場主體的有效法律身份,不利於解決銷售過程中出現得法律糾紛。
2.農民參加合作組織的自願、自主意識不強。各類合作組織的形成動因主要是行政力量的撮合。
3.由於合作組織普遍缺乏資金,很難有效開拓市場。
4.合作組織缺乏動力、決策風險較高。
針對以上問題可以採取以下措施加以改善:
1.完善農村經濟法規,確立合作組織的明確身份。
2.對農民進行引導。引導其加入合作組織,在引導過程中不能採取強制性措施,應主要通過示範作用促使其自願加入。
3.政府應對有發展潛力的在資金和人力方面給合作組織以支持和幫助。同時合作組織自身也應該注意資金的積累。
4.引入競爭機制。比如成立多於一個的同類合作組只,促使合作組織之間競爭,更好開展工作。合作組織在決策過程中決策層應與成員進行必要的協調與溝通,以減少決策風險。
(四) 銷售大戶銷售
在改革開放的大潮中,在農村涌現了許多靠販運和銷售農產品發家致富的「能人」。把農產品收購集中,然後源源銷往各地;也有的是聯系外地客商前來農產品生產地直接收購。
從實踐來看,這種銷售渠道具有適應性強、穩定性好的特點。具體來說:
1.適應性強。能夠適應各種農產品的銷售,集中把當地農產品銷往各地。浙江紹興地區出現的銷售大戶,不僅解決了農產品銷售難的問題,而且繁榮了當地經濟。
2.穩定性好。由於銷售大戶的收益直接取決於其銷量,這就充分調動了「大戶」們的積極性,他們會想盡各種辦法,如定點銷售與零售商利潤分成等方式來穩定銷量。
但作為個體農產品銷售主體,在市場操作過程中往往遇到以下問題:
1.信息不暢。由農戶轉化而來的銷售大戶,很難在市場信息瞬息萬變的今天,對市場信息進行有效的搜集、分析、處理作好市場預測。
2.風險較高。對於進行農產品外運的大戶來說,會遇到諸多困難,如天氣、運輸、行情等。
3.「大戶」對市場經濟知識缺乏較深了解,銷售能力有限。
針對實際存在的問題可以採取以下措施加以改善:
1.政府完善信息體系,對大戶進行必要的信息指導。
2.引導大戶進行商業投保。即「大戶」交納一定的保險費給保險公司,保險公司根據實際情況進行保險。
3.採取聘請專家指導,舉辦培訓班,定期召開經驗交流會等辦法提高銷售大戶的銷售能力。
(五) 農戶直接銷售
農戶直接銷售即農產品生產農戶通過自家人力、物力把農產品銷往周邊地區。近年來河南瓜農在售瓜過程中,較多採取了這種銷售渠道銷售,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這種方式作為其他銷售方式的有效補充,具有以下優點:
1.銷售靈活。農戶可以根據本地區銷售情況和周邊地區市場行情,自行組織銷售。這樣既有利於本地區農產品及時售出,又有利於滿足周邊地區人民生活需要。
2.農民獲得的利益大。農戶自行銷售避免了經紀人、中間商、零售商的盤剝,能使農民朋友獲得實實在在的利益。
但這種銷售渠道的不足在於:
1.銷量小。農戶主要依靠自家力量銷售農產品,很難形成規模。
2.銷量不穩定。盡管從長期來看可以避免「一窩蜂」現象,但在短期,很可能出現某地區供大於求、價格下跌的狀況,損害農民利益。
3.一些農民法律意識、衛生意識較差,容易受到城市社區排斥。
針對以上問題可以採取一些措施加以彌補:
1.設立農產品直銷點。農戶也應該學習一定的市場銷售技巧,通過成立直銷點以及與零售商建立良好關系來保證穩定的銷量。
2.加強對農戶的教育,幫助他們樹立法律意識、環保意識、市場意識。
(六) 網路銷售和促銷
網路銷售即通過計算機互連網路進行銷售。這種銷售方式作為一種新興的銷售方式,在東南沿海一些發達地區得以應用,取得了一定的效果。隨著互聯網路的普及,可以預見這種銷售渠道會顯得越發重要。
現階段來看這種銷售渠道具有以下優點:
1.宣傳范圍廣。可以使更多的客商了解農產品生產地區的農產品供給情況,這樣通過適當的宣傳、組織為大幅提高銷售量提供了可能。
2.信息傳遞量大、信息交互性強。通過互聯網可以使各地客商充分了解本地區農產品信息,促使其購銷行為發生。
3.節約交易費用。一方面客商不必為了解行情,來到農產品產地,為其節約費用,這樣會促使起交易行為發生。另一方面,各銷售主體也不必為搜集信息東奔西跑,節約銷售成本。
但從大范圍來看,在現階段網路銷售還有以下困難:
1.網路基礎薄弱。至今很多地區沒有一傢具有影響力的農產品信息網站。
2.網路知識普及率低。在一些地區很多農民經紀人根本就沒見過電腦。
3.我國電子商務和網路銷售處於起步階段,缺乏完善的法律、法規來約束和規范網上交易行為。同時在很多縣區缺乏有良好信譽的銷售主體。
就以上問題應該採取以下措施加以改善:
1.政府在政策、資金及人力上對網路發展給予支持。同時各地應抓住農業信息網建設的機遇在較短的時間里,建立具有區域性影響力的農產品銷售網站。
2.加大信息化宣傳力度,積極普及網路知識,增強廣大幹部、群眾的網路意識和信息意識。
3.政府在政策上給網路銷售主體以支持,幫助其樹立知名度,解決貨物發送等問題。
二 在構件和完善農產品銷售渠道過程中應注意的三個問題
(一) 農產品品牌化問題。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於農產品的消費也有向優質和名牌傾斜的趨勢。名牌產品對於擴大銷售量,提高產品附加值,衍生家族品牌都將起到重要作用。而銷售過程又和品牌的樹立存在直接的關系,所以各銷售主體應樹立「全局」意識,共同樹立和維護本地農產品品牌。
具體而言應做到:
1.保證產品質量。不要為了眼前利益和局部利益銷售劣質產品而不惜損害長遠利益和全局利益。
2.突出產品特色。只有具有特色的產品才能在市場上站穩腳跟,各銷售主體應協調行動,共同宣傳本地農產品特色。
3.注重品牌保護,由政府出面建立全過程的品牌管理體系,作好品牌名稱決定,商標保護等。
(二)「入世」對我國農產品銷售的影響及農產品銷售渠道的相應調整。
由於我國農產品生產規模小、技術水平低、產品質量較差,尤其大田類農產品的竟爭力很低,難以和國外質量好、價格低的農產品進行競爭。因此可以預見國外農產品將對我國農產品市場形成巨大沖擊。但同時我們也應該看到「入世」會擴大我國農產品對外銷售空間,在融入世界的過程中我們也可以利用國內、國外兩種資源、兩種市場,提高我國農產品銷量,加快我農業發展。
為了做好我國農產品外銷工作,有必要對一些農產品的銷售渠道進行調整
1.改變農產品進出口業務主要由省級外貿公司承擔的局面,成立縣級外貿公司,並使其成為承擔農產品進出口業務的主體。農產品進出口業務主要由省級外貿公司承擔的銷售模式弊端在於:有貨源的鄉就重點扶持,沒好貨源的鄉就放棄不管;農民的一些信息很難反應到省級外貿公司;省級外貿公司也不可能對全省每個鄉都很了解。而縣級外貿公司則比較貼接近農戶,與鄉級單位和農戶進行溝通比較容易。
2.延伸相關銷售渠道,採取多種方式提高銷量。沿海地區應設立農產品對外銷售窗口。同時通過補償貿易、契約貿易和期貨貿易等多種形式穩定和提高農產品銷量。
(三) 擺正政府角色,轉變政府職能。
在構件和完善農產品銷售渠道過程中,在進行農產品銷售過程中,政府主要應提供服務,其中關鍵的是抓好信息體系、市場體系、質量標准體系、政策法規體系和農村金融體系的建設。
E. 面對農產品「賣難、買貴」,並存難題該怎麼解呢
人們完全可以採取以下兩種完全不同的解決方案,第一種解決方案是各大網購APP可以建立專屬於農產品銷售和購買的渠道或直播方式。第二種解決方案是加大社區團購力度,使消費者能夠享受到更多的買菜優惠。
隨著各行各業穩定的發展,農產品銷售也成為許多消費者關心的焦點內容。一方面是因為人們在生活過程中經常接觸到農產品,例如蔬菜和水果。另外一方面是因為現實生活中普遍存在著兩大問題,農戶賣農產品難度很大,消費者卻經常購買到十分昂貴的農產品。如此一來,通過合理方法解決該問題變得十分重要。
事實上,各大平台和相關部門正在進行農產品銷售多渠道的擴展,消費者買的放心,農民也不用擔心產品滯銷。從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消費者購買的價格更高的農產品,平台也可以獲得更多用戶的支持。
F. 農產品價格那麼低,還滯銷,到底怎麼回事
商品是否會滯銷,決定因素有很多,而價格只是其中之一。題目中的農產品應該是多指農村、鄉鎮區域的農產品,而非有機蔬菜,有機蔬菜價格並不低!可以從幾個角度來看這個問題!
8:從國際化角度來看,進口農產品的增加,也會對固有的農產品市場進行一定程度的擠壓。
不過還行希望農產品能給農民創造較好的收入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