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土耳其如今經濟發展怎樣,那邊的伊斯蘭氛圍很濃嗎,女性的地位···呢
土耳其伊斯蘭氛圍較其他的伊斯蘭國家淡些,因臨近歐洲,婦女地位也較高,不用戴面紗。經濟方面,引了下網路
土耳其屬發展中經濟,私有和公有經濟成分並存,主要以農業和製造業為基礎。雖然國民生產總值增長快於人口增長,但人均國民生產總值仍低於歐洲國家。 農業占國內生產總值的近1/5,使用一半左右的勞動力。在一般情況下,土耳其的大多數糧食作物可以自給。大部分可耕地用來種植糧食作物,其中小麥和大麥的種植面積最大。經濟作物(棉花和煙草)是重要的出口商品。狹窄海岸地區的低地得到大面積灌溉,生產榛子、無核小葡萄、葡萄乾和水果(包括柑橘、檸檬和甜瓜),也種植蔬菜供應國外市場。在常年長草的牧場,可牧放綿羊、少量的牛和山羊。森林主要是針葉林,大約佔全國面積的1/4,主要分布在黑海周圍,至今很少開發。 采礦業以國有公司為主,僅占國內生產總值的1%。地方開採的鐵礦、煤、褐煤、鋁土和銅為國家重要的新興工業提供原材料。土耳其是主要的鉻鐵礦生產國,多數用於出口。由於國內石油資源有限(只能滿足1/6的需求),該國不得不花費大量外匯進口石油。2/3的電力由熱電廠生產,大約1/3的電力由水電站提供。 製造業使用大約1/10的勞動力,占國內生產總值的1/5。盡管生產率低,但由於棉花在當地種植,工人工資也低,紡織業(包括紗線、織物和地毯)仍然是20世紀70~80年代增長迅速的工業,盡管生產率不高。石化工業在80年代初發展很快。土耳其已成為中東地區主要的鋼鐵生產國。工程機械工業也發展迅速。旅遊業是國民收入的一個重要來源。 農村失業狀況比城市更嚴重,但在伊斯坦布爾以外,技術工人和管理人才仍然短缺。根據1947年頒布的勞工法,工會為合法組織,此後發展迅速;工人工會聯合會是最大的組織。70年代,土耳其許多非技術工人前往西歐國家(主要是西德)尋找工作,但80年代以後,去國外打工的趨勢已從歐洲轉向中東國家。政府在80年代執行緊縮開支計劃,同時由於在國外工人的匯款增加,使土耳其能夠大大抵消其長期存在的貿易赤字。 土耳其的鐵路系統總長度為8400千米,公路系統中只有大約1/7鋪有路面,但汽車運輸仍然佔主導地位。國際和國內海運依靠伊斯坦布爾港、伊茲密爾港和梅爾辛港,但石油化工產品的主要海運終點則在伊斯肯德倫附近。國際機場位於伊斯坦布爾、安卡拉和伊茲密爾附近。 農產品和工業產品在主要出口商品中大致各佔一半。主要出口貿易夥伴有德國、義大利和美國。伊拉克的石油是主要進口貨物。德國為土耳其提供了大量進口機器和設備。 產業:紡織、食品加工、汽車、電子、礦業(煤、鉻、銅、硼)、鋼鐵、石油、建築、木材、造紙。 失業率: 9.9%,未充分就業率:4%(2007年統計)。 貧困人口比例:20%(2002年統計) 出口:油、電力、服裝、食品、紡織品、金屬製品、運輸設備。 進口:電力、機械、化學製品、半成品、燃料、運輸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