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旅遊產品開發的旅遊產品開發的原則
在旅遊產品開發中,無論是對旅遊地的開發,還是對旅遊路線的組合,都首先要對市場需求、市場環境、投資風險、價格政策等諸多因素進行深入分析。根據對這些因素的分析和比較,可產生出一系列的旅遊產品設計方案和規劃項目,從中選擇既符合市場旅遊者的需要又符合目的地特點,既能形成特殊的市場競爭力,企業又有能力運作的方案進行開發的項目。為此,旅遊產品開發中必須遵循下述開發原則:
(一)市場觀念原則
旅遊產品的開發必須從資源導向轉換到市場導向,牢固樹立市場觀念,以旅遊市場需求作為旅遊產品開發的出發點。沒有市場需求的旅遊產品開發,不僅不能形成有吸引力的旅遊目的地和旅遊產品,而且還會造成對旅遊資源的浪費和生態環境的破壞。
樹立市場觀念,一是要根據社會經濟發展及對外開放的實際狀況,進行旅遊市場定位,確定客源市場的主體和重點,明確旅遊產品開發的針對性,提高旅遊經濟效益。二是要根據市場定位,調查和分析市場需求和供給,把握目標市場的需求特點、規模、檔次、水平及變化規律和趨勢,從而形成適銷對路的旅遊產品。三是針對市場需求,對各類旅遊產品進行篩選,進行加工或再創造,然後設計、開發和組合成具有競爭力的旅遊產品,並推向市場。總之,樹立市場觀念,以市場為導向,才能使旅遊產品開發有據有序,重點突出,確保旅遊產品的生命力經久不衰。
(二)效益觀念原則
旅遊業作為一項經濟產業,在其開發過程中必須始終把提高經濟效益作為主要目標;同時,旅遊業又是一項文化事業,因而在講求經濟效益的同時,還必須講求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也就是要從整個開發的總體水平考慮,謀求綜合效益的提高。
樹立效益觀念,一是要講求經濟效益,無論是旅遊地的開發,還是某條旅遊路線的組合,或是某個旅遊項目的投入,都必須先進行項目可行性研究,認真進行投資效益分析,不斷提高旅遊目的地和旅遊路線投資開發的經濟效益。二是講求社會效益,在旅遊地開發規劃和旅遊路線產品設計中,要考慮當地社會經濟發展水平,要考慮政治、文化及地方習慣,要考慮人民群眾的心理承受能力,形成健康文明的旅遊活動,並促進地方精神文明的發展。三是要講求生態環境效益,按照旅遊產品開發的規律和自然環境的可承載力,以開發促進環境保護,以環境保護提高開發的綜合效益,從而形成「保護—開發—保護」的良性循環,創造出和諧的生存環境。
(三)產品形象原則
旅遊產品是一種特殊商品,是以旅遊資源為基礎,對構成旅遊活動的食、住、行、游、購、娛等各種要素進行有機組合,並按照客源市場需求和一定的旅遊路線而設計組合的產品。因此,擁有旅遊資源並不等於就擁有旅遊產品,而旅遊資源要開發成旅遊產品,還必須根據市場需求進行開發、加工和再創造,從而組合成適銷對路的旅遊產品。
樹立產品形象觀念,一是要以市場為導向,根據客源市場的需求特點及變化,進行旅遊產品的設計。二是要以旅遊資源為基礎,把旅遊產品的各個要素有機結合起來,進行旅遊產品的設計和開發,特別是要注意在旅遊產品設計中注入文化因素,增強旅遊產品的吸引力。三是要樹立旅遊產品的形象,充分考慮旅遊產品的品位、質量及規模,突出旅遊產品的特色,努力開發具有影響力的拳頭產品和名牌產品。四是要隨時跟蹤分析和預測旅遊產品的市場生命周期,根據不同時期旅遊市場的變化和旅遊需求,及時開發和設計適銷對路的旅遊新產品,不斷改造和完善旅遊老產品,從而保持旅遊業的持續發展。
『貳』 線路編排是旅行社產品成型的最後步驟應遵循哪些原則
旅遊線路設計原則
1) 以滿足遊客需求為中心的市場原則
1:旅遊線路的設計的關鍵是適應市場需求,具體而言,即是它必須最大限度地滿足旅遊者的需
求。
2:旅遊者對旅遊線路選擇的基本出發點是:時間最省、路徑最短、價格最低、景點內容最豐
富,最有價值。 由於旅遊者來自不同的國家和地區,具有不同的身份以及不同的旅遊目的,
因而不同的遊客群有不同的需求。總的來說分為:觀光度假型、娛樂消遣型、文化知識型、商務會議型、探親訪友型、主題旅遊型、修學旅遊型、醫療保健型。
2) 人無我有,人有我特的主題突出原則
世界上有些事物是獨一無二的,如埃及的金字塔,中國的秦始皇兵馬俑,這就是特色。
由於人類求新求異的心理,單一的觀光功能景區和游線難以吸引遊客回頭,即使是一些著名景區和游線,遊客通常觀點也是「不可不來,不可再來」。因此,在產品設計上應盡量突出自己的特色,唯此才能具有較大的旅遊吸引力。
3) 生態效益原則
生態旅遊的產生是人類認識自然、重新審視自我行為的必然結果,體現了可持續發展的思想。生態旅遊是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環境價值的綜合體現,是以良好生態環境為基礎,保護環境、陶冶情操的高雅社會經濟活動。生態旅遊是現代世界上非常流行的旅遊方式,
在國外尤其是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以及很多歐洲國家已經發展非常成熟。她所提倡的
「認識自然,享受自然,保護自然」的旅遊概念將會是新世紀旅遊業的發展趨勢。專家認為,草原、湖泊、濕地、海島、森林、沙漠、峽谷等生態資源和文物一樣,極易受到破壞,並且破壞了就不能再生,甚至可能在地球上消失。1: 從2000年7月1日起,九寨溝將實行遊客限量入景區制。如果你是當日排名在1.2萬名之外的遊客,將被拒絕進入景區。由此,九寨溝成為全國第一個對遊客實行限量入內的景區。九寨溝做出這一限客決定,主要目的就是為了更好地保護好九寨溝這個不可再生的世界自然遺產,避免因遊客過多而對景物產生破壞。特別是每年的「五一」、「十一」兩個旅遊黃金周,遊客量猛增,最多時遊客竟然達到了3萬多人。為避免遊客超量,九寨溝管理局目前正在制訂預售門票方案,與各旅行社實行聯動。另外,一旦遊客超量,九寨溝管理局將通過網路、報紙等媒介及時向社會公布。也許有一天,遊客要想去九寨溝需要提前三個月預訂門票,不知是不是會開始習慣?
4) 進得去,散得開,出得來原則
1: 一次完整的旅遊活動,其空間移動分三個階段:從常住地到旅遊地、在旅遊地各景區旅行游
覽、從旅遊地返回常住地。這三個階段可以概括為:進得去;散得開;出得來。沒有通達的交通,就不能保證遊客空間移動的順利進行,會出現交通環節上的壓客現象,即使是徒步旅遊也離不開道路。因此在設計線路時,即使具有很大潛力,但目前不具備交通要求或交通條件不佳的景點,景區也應慎重考慮。否則因交通因素,導致遊客途中顛簸,游速緩慢,影響旅遊者的興致與心境,不能充分實現時間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