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快消品經銷商如何有效鋪貨
第一步:洞察和分析鋪貨渠道各環節的需求。不同的銷售渠道環節,其需求是不一樣的。比如,經銷商最貼近廠家,經銷商的需求,更多地體現為能夠與時俱進,獲得更快的提升和發展;而分銷商作為承上啟下的「中間」商,則較多地關注自身的實際利益及既得利潤;而終端商作為渠道的末端,更多關心的是銷售該產品有無風險、賺錢是否有保障;消費者則要求所購買的產品物美價廉,注重產品的性價比和實際價值等等。
第二步:根據銷售渠道各環節的需求,採取不同的方式予以滿足。
1、對於經銷商,要向其闡明鋪貨的意義:
A、通過積極鋪貨,可以提升產品的鋪貨率,增加產品的銷售量,擴大產品毛利額。
B、通過積極鋪貨,可以獲得廠家的全方位、多方面的市場支持,比如:培訓支持、操作技巧支持、政策支持等等,可以「跟」著廠方的經營思路,同步獲得發展。
C、通過積極鋪貨,在提升產品及品牌的基礎上,可以有效地提高經銷商的知名度、美譽度,提升其在行業里的影響和地位等等。
2、對於分銷商,要向其講明積極推介該產品的種種「利益」和好處,比如:廠家多種形式的促銷和返利,可以讓他們獲得更高的利潤,嚴格的區域保護政策可以使他們放心銷售等等。
3、對於終端商,除了常規的促銷手段外,要更多的去解除其銷售的心理障礙,比如:產品包退包換,推廣無風險經營,利潤保證等等。
4、對於消費者,要通過促銷活動、廣告宣傳等手段,實現與其的「零距離」接觸,比如,免費試吃,箱內設獎等,可以有效地使消費者接近產品,認識和感知產品的性價比,把「物美價廉」的信息向其准確傳達。
第三步:經商不言商,關注鋪貨細節。即鋪貨要滿足和挖掘銷售各渠道環節的潛在需求,也要關注過程,實施情感營銷和關系營銷。
1、建立健全各級經銷商檔案,定期回訪鋪貨客戶。通過意見征詢、解決客戶存在問題、在關鍵時機比如結婚、生子等「該出手時就出手」等等方式,拉近與渠道各成員的距離,達到「經商不言商」的最終目的。
2、從交易營銷向關系營銷轉變。即拋棄以往的單純的交易行為,變「赤裸裸」的金錢交易為「廠商一家」關系營銷的轉變。比如,實施戰略聯銷體,不僅指導經銷商如何更好、更有效地鋪貨,而且,還鋪貨管理進一步下沉,即廠家或經銷商還要協助二批等分銷商往下游渠道鋪貨,使其產品進一步分流;協助終端商通過舉行賣增促銷、免費品嘗等活動,使其實現產品的最終消化,實現產品的使用價值。
3、鋪貨管理規范化,強化服務功能。在這個搶速度、重效率的年代,有效鋪貨必須注重日常細節的規范有序。比如,要定期鋪貨,要在規定的時間內產品配送到位等等,來取得鋪貨各環節的支持和擁護。這就要求:
A、建立鋪貨管理制度,明確鋪貨路線、鋪貨責任人、鋪貨標准和要求。制定具體的鋪貨獎懲細則,並嚴格執行,實現鋪貨工作的日常化、規范化以及制度化。
B、規范產品陳列標准,本著方便購買和便利性的原則,明確產品陳列要求,實現產品陳列的最大化和生動化,在「第一」視線內讓產品「閃亮登場」。
C、實行鋪貨產品的一站式服務。即本著誰鋪貨,誰受益;誰鋪貨,誰負責的原則,「一竿子插到底」,要求鋪貨人員不僅要將產品鋪到分銷商、終端商,而且還要想方設法將產品鋪到「消費者」,實現鋪貨產品的全程跟蹤和全程服務。
鋪貨,可以說是快速消費品經銷商每天都要做的「例行作業」。對於經銷商和廠家來說,一個產品要想實現從商品到貨幣這驚險的一跳,就必須要通過渠道鋪貨來具體實現。
Ⅱ 經銷商如何做好新產品推廣
我們說商場如戰場,產品就是經銷商的武器,而新產品就是最新式的先進的佔領市場獲取利益的武器,經銷商朋友們理應積極主動推銷的,可在我們的市場調查中發現,經銷商對新產品卻存在完全不同的兩種態度:一種是見到新產品如獲至寶,積極推廣,另一種卻視而不見,冷觀靜等。 我們進一步匯總分析發現,對新產品積極推廣的經銷商多是市場開發力度大,市場滲透力強,品類豐富,獲利能力比較優秀的經銷商,而持觀望態度的多是市場開發不理想,品類少,獲利能力落後的經銷商,這就給我們一個啟示:要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取勝,就要積極的推廣新產品,才能夠適應客戶不斷發展的消費需求,贏得更多的客戶資源,從而把市場做大做強,那麼如何才能做好新產品的推廣呢? 我想首先要有正確的觀念,要認識到新產品的開發能力是一個企業創新能力和獲利能力的最直接體現,一個企業推出新產品是針對新的市場需求和技術的更新,以追求更高效、更便利、更實用、更經濟,爭取最大市場競爭力為目的,一方面是對現有的產品進行更新換代,在性能、效率、成本方面進行優化,取得比較優勢,以替代老產品或取代競爭對手的現有產品,這一類型的新產品,具有明顯的比較優勢,針對性強,替代性很強,一旦我們對這些產品視而不見,必將坐失良機,導致客戶選擇能提供新產品的經銷商,這樣必定流失客戶,丟失市場;另一方面則是在全新的應用領域進行開發,以開拓新的市場,獲得新的消費群體,這樣的新產品是著眼未來競爭力的,一旦我們錯失這樣的良機,我們就會在未來的競爭中失去支撐;可見要留住老客戶,開發新的客戶資源就應積極的推廣新產品,把企業的創新成果積極的讓渡給消費者。 1、一有新產品的消息要馬上積極主動的組織進貨,先要全面了解產品的性能特點,知道新產品新在哪裡,好在哪裡,找出比較優勢,才能有針對性的進行推廣介紹,在這方面,西北區蘭州總經銷老許是做的非常好的,每次新界的新產品出來,他都會第一時間進貨,拿到貨後先把產品「解剖」開,全面了解新產品的性能及結構,推廣起來自然得心應手; 2、充分的樣機展示,新產品發過來,一定要把產品擺放在最醒目的位置,並把老產品進行比較的擺放,如衡陽總經銷老趙,把公司的鍍鋅井泵QJ(D)型、新型的全自動冷熱自吸泵AWZB全系列突出擺放,並與其他產品及老式產品對比,一目瞭然,推廣介紹時就很容易比較,客戶也感受體驗到不同,自然容易接受; 3、重點宣傳、針對性要強,要結合自己了解的客戶,針對客戶使用老產品或競爭對手產品中存在的問題,通過比較,突出新產品的特性,特別是針對特殊客戶群體要抓住要害,讓客戶感受到新產品帶來的直接好處或利益,可以考慮印製小型宣傳單或產品彩圖掛頁,以針對性的介紹推廣。 4、採用試用、擔保、質保甚至先用後付款的方式推廣新產品,以消除客戶在使用新產品中的顧慮,這一招相信很多經銷商都使用過,也是一個獲得客戶試用機會的好辦法; 5、及時跟蹤新產品的使用情況,因為是新產品,用戶也會有些不適應或不習慣的地方,及時的跟蹤,了解客戶試用情況,及時解決使用過程中的問題,會讓顧客感覺放心和信賴,也有利於溝通感情,建立更加牢固的客情關系,同時獲得良好的口碑宣傳效果; 6、以典型的案例或形象工程作為推廣的招牌,把典型客戶使用情況作為新產品優勢的證據,更令人信服,消費者多有從眾或眼見為實的心理,能提供確實有力的案例,自然能事半功倍。 當然,實際的推廣中會不可避免的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公司絕對會全力以赴解決問題的,這就需要經銷商朋友們積極主動的提供市場一線的信息,及時反饋給公司,以得到及時的改進,只有這樣,我們的新產品才能更快的進入市場、我們的經銷商才能取得更多的競爭優勢,獲得更大的發展。(胡建球)
Ⅲ 如何從廠家拿貨
零售商找廠家拿貨不現實
你要是做零售的話,跟廠家拿貨是不現實的,因為你的量跟不上,除非你的量大,其實批發商仔細找一下,也有性價比高的貨,用心就就會找到,找批發商拿貨單款的量不用拿太多,比較合適零售商!
我是廠家的銷售經理,經常會接到電話想要進貨
,有些是零售商,也有是小批發商,但鑒於公司的管理能力,我們現在只和大批發商合作,然後會要求商戶合理定價,誠信與廣大客戶合作,改良渠道。使消費者能用最低的價格,最方便的途徑買到我們公司的產品。我們會委婉的告訴小商戶們轉向與我們的代理商合作,並承諾能拿到合理的價格。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大批發商量大,能從廠家拿到好的價格,長久的合作關系配合默契,省去很多浪費。廠家與代理商合作的好,能使銷售大幅度上升。這個世界沒有最便宜,只有最合理。在你進貨的時候先看看客戶的門面,員工的工作狀態,老闆的管理方式,銷售商品的陳列情況,綜合素質都OK,再進行采購。不要盲目的相信低價,那也許只是個誘餌,能夠持續發展的公司是需要正規化的管理和合理的價格定位的。過低的價格只是強生意的手段。給廠家打電話,了解代理商的電話和批發價格,也許可以少吃點虧
一般廠家都有最低起訂量
廠家價格是有優勢的,但是一般廠家都有最低起訂量,你可以先找廠家了解一下他們的最低起訂量多少,如果定做量太小他們一般不會接的,如果有尾單供應,廠家也會與你合作的,朋友首先要在網上尋找到真正的廠家,然後通過了解、比較,確定你需要的產品和結算方式。
網上先看款,再拿貨
最後,直接來廠里拿貨,如果路程遠也可以在網上先看款,再拿貨,如果怕網上質量不好控制可先拿樣版,而且現在可以用支付寶擔保交易。決對安全。你可以直接在阿里上找優質廠商,阿里上有部分優質廠商,他們為了開拓網路市場,有可能給您提供這種機會。但你要用心找哦。
關注網路信息
時常瀏覽網路信息,有些廠家還是面向消費者和小額投資者的。
從廠家直接進貨,價格不一定是最低的
很多朋友都喜歡直接從廠家進貨,因為他們認為從廠家進貨,價格肯定是最低的;但事實並非如此,請看我的解釋:
這是一個經銷渠道管理的問題;生產廠家的產品最重要流通到用戶手裡有以下幾種方式:
1、廠家直銷;2、區域總代理;3、區域經銷;
4、區域總代+分銷;
5、區域經銷+分銷;
6、加盟連鎖;
7、專賣特許;
不論哪種渠道,廠家首先要保護自己的利益:保護自己的產品在市場上的價格不是很低,有更多的銷售渠道能夠銷售自己的產品。所以廠家的對外公開批發和零售價格一般都比實際給渠道的價格高,這樣保護了經銷商利益,使經銷商獲得了比較好的利潤,經銷商自然就不會放棄該產品;另外,由於上游的價格保持了穩定,不去和渠道里下游經銷商去競爭客戶,有利於維護渠道里經銷商形成穩定的價格體系,不至於被自己打敗。
許多人大宗買東西都想找廠家,以為能拿到低價,其實,經銷商那裡才能有更多的價格空間給你談。
而現在做生意很多人都認為:我進貨直接去廠家,價格肯定是最低的。
其實出廠價也是有規矩的,只要是有代理的地方、你再去廠家也是不能拿到最低價格的。因為廠家要保護代理商的利益,你就是跑到廠家也是等於在當地代理商那拿的貨一樣貴,甚至廠家給你的價格比代理商的還要貴。
如該產品在你當地沒有代理商,這出廠價廠里往往按進貨量來說事的,也就是進的多價格就低。
這就形成了錢多就有競爭力的現象!一些大的經銷商到廠里一張嘴就是:你別問我能進多少、你只要告訴我你廠里一年能生產多少
所以朋友們還是應該多點分析能力,最好的辦法是做新產品的代理商,其次就是找代理商拿貨,而不是廠家。其實大多數人認為沒把握的事情往往是最有把握的!
滿意請採納。
Ⅳ 農資經銷商如何才能打造一支能夠「帶貨」的隊伍
農資經銷商銷售如果還是往年那種單純拿貨下鄉、培訓銷售的老套路,那麼你會發現越來越不好賣了。這里有幾個原因,一是農資經銷商越來越多了,眾多人搶佔一個市場,同吃一塊蛋糕肯定有“狼多肉少”的感覺。二是專業的農資經銷商越來越少了,更多的是用“搶”、“放”、“堵”的方式來硬性銷售,在農戶處的口碑越來越差,當然賣了一年,第二年就不好賣了。三是准備長久做農資銷售的經銷商變少了,精英經銷商搶佔了80%的市場,其它經銷商不謀發展,只看眼前利益,結果不言而喻。
那麼農資經銷商如何打造一支能夠“帶貨”的隊伍,也就是如何打造一支能出貨的隊伍,應該從以下幾方面來考慮。
4、團隊隊員利益的分配及團隊協作。
農資銷售做得好不好,一個關鍵因素在於業務人員的利益分配是否合適,以及團隊協作能力強不強。
農資銷售的渠道其實基本一樣,縣鄉村三級或者縣村兩級,這就是農資經銷商的業務人員。前面我們強調了對於業務人員的培訓要加強,讓他們懂得農資經營的規劃是什麼,不僅是掙到錢,而是在長久地掙到錢,怎麼掙?必須得講清楚,不然你給他多少的利益都不會長久。
比如說我們在銷售過程中,一噸肥料給業務人員200塊錢的利潤,但也會有人給他300塊錢,這種惡性競爭只能會讓農資經銷商自身的利潤空間越業越小,而導致最終的解體。我們要在產業鏈的前提下給他們更多的掙錢方式,比如與糧食收購掛鉤,給用了肥的老百姓保證一斤多少錢的市場漲幅,經銷商還分配給業務人員多少錢一斤的收糧提成,這預先是與糧站談好的,也可以在利潤分配上偏重於一方面,比如把肥料利潤一部分讓利到收糧上來。方法有多種多樣,能保證業務人員的利潤,只能多不能少,這樣才能有效地使業務人員越干越有精神,不會隨意離你而去。
5、與農民的黏性。
好些農資經銷商做的業務從某方面來講並不叫業務,比如說招呼也不打,直接將肥料、種子垛到了農戶家院子,有的因為用誰家的肥料種子沒用他的還跟農戶和其它經銷商結下仇人,這都是不可取的,肯定做不大,但對於行業的發展是有惡劣影響的。
我們需要在農資各方面形成一種聯盟,咱賣肥料,農戶需要種子咱可以做個推薦,有了病蟲害了可以推薦誰的農葯,賣農葯的去解決病蟲害,需要什麼肥料,可以針對性推薦誰家的哪款肥料,這絕對能促進農資市場的良性發展。
與農民產生黏性,最重要的是讓百姓產生依賴感、信任感。這並不是動動嘴講一下的問題,而是真的要從處理問題中來取得。比如我們銷售肥料,地里出現問題了,一般都會找種子的原因,賣肥料的也完全可以去了解一下,跟肥料有關系沒有。正面地應對問題反而會使農戶產生對你的信任。
以上簡單講了一下農資經銷商如何打造一支好的團隊,好的團隊不僅能直接賣貨,更能被動賣貨,能讓農戶找上門來買或者指定買,那肯定不僅是產品過硬,農戶對經銷商及業務人員的信任才是主要因素。
農資人實錄祝各位農資經銷商有大局意識、長遠意識、注重培養隊伍服務性,生意一年比一年強。
Ⅳ 想做一個產品的經銷商,怎麼做
如何做經銷商訪談
市場調查的前提或者目的大體來說分為兩種,一個是新品牌或者新產品進入市場的調查,另外一種是為了既有品牌或產品的一些情況而進行的調查,一般來說,前者的銷售渠道沒有建立或者不夠完善,而後者一般是建立了比較完善的銷售渠道和分銷網路,因此在調查過程中,針對的調查對象中就有了一個明顯的區別,那就是後者必須對經銷商進行調查,而前者只是在調查過程中了解銷售渠道。經銷商的調查雖然在調查內容中單獨分為一個部分,但是經銷商作為企業到終端和消費者直接見面的銷售渠道鏈的一個最重要的環節,他在市場中的作用是十分巨大的,而且他可以獲得的市場信息也是最多的,因此,對經銷商的調查幾乎可以涉及到所有調查內容,也正是這樣,對經銷商的調查就顯得異常重要。
對經銷商的調查,往往採用訪談的方式,在聊天溝通的過程中,引導經銷商對當前企業和產品的相關情況和當前市場狀況進行分析,同時需要有人及時地進行筆錄整理,從而獲得企業所需要的資料。但是訪談並不是沒有目的沒有方向地閑談,市場調查很注重的一點就是前提的准備工作,對於問卷調查是如此,訪談同樣也是如此,因為在和經銷商交流的過程中,必須進行引導,並且流暢地結束訪談,這樣才能獲得最好的效果。具體來說,應該注意和掌握以下幾點:
(1)做好准備,了解情況:在進行訪談之前,必須先要了解將要訪談的經銷商的情況,經銷商主要負責人的一些特點,比如年齡、學歷、甚至性格,因為在交流過程中,這些都是會直接影響到交談進行的直接因素,同時也應該了解到經銷商最近的運營情況,從而更有針對性地了解經銷商所在地的產品銷售情況,或者可以和當地的其他經銷商進行對比分析原因,因此在調查之前,了解好經銷商的銷售和個人情況是很重要的,這不僅僅意味著你將如何調整詢問方式,同時也會影響交流順利進行。
(2)准備好問卷底稿:在對經銷商的調查中,形式往往採用深度訪談法,因為這樣才可以更具體地了解市場信息,但是這樣的調查對於調研人員來說具有更大的難度,就像一次記者的訪問一樣,盡一切可能地獲得自己最想要的信息。只有先准備好問卷底稿,並且盡量熟悉他,才能在訪談的過程中,很流暢地提出問題,並且很自然地引導經銷商進行交流,這樣就能避免調查過程中出現的「卡殼」現象,在愉快和輕松的交談中結束訪問。
(3)題目要涉及全面:在擬訂問卷底稿的時候,除了要考慮到市場調查的一般內容和目的外,還必須考慮到此次調查是否有特殊的調查任務,必須有針對性地進行題目的設置,具體來說,應該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經銷商的贏利情況;產品的銷售梯隊;其他品牌的銷售情況及原因;企業和經銷商的銜接工作;所在地區是否出現影響經銷商利益的現象及原因;廣告和促銷放映在經銷商這里的效果;廣告媒介策劃;銷售渠道鏈;消費者情況。由於經銷商這里的市場信息比較廣泛,所以在問題涉及的范圍上也應該顧及全面。
(4)問題形式:在問題設置上,除了應該考慮調查的目的和內容對題目進行合理的設置外,在對經銷商設計的題目中,一般使用「現象+原因」的方式,即發生了什麼樣的問題,是什麼原因導致了這樣的問題,同時應該請經銷商協助製作一些可以形成報告的一些表格或者圖表,比如銷售情況曲線、銷售渠道鏈等,這樣可以快速形成有效的調查報告,馬上發現企業的品牌或者產品面臨的問題,同時也更能對企業策略制定起到指導作用。
(5)問題順序合理,注意引導:在訪談的過程中,必須注意問題的順序,考慮提問的邏輯性,保障訪談的順利進行,因為在調查的內容中,很多問題是有延續性的,比如在廣告策略中,最適宜的媒體是什麼,接下來是在最適合的媒體上最適合採用的方式(比如版面,廣告形式等)又是什麼?這樣的一些邏輯性的問題,必須注意順序。有的時候如果經銷商在交流過程中發生了偏差,調研人員必須及時引導。
(6)協助建立信心,吸取建議:在訪談的最後,必須建立起經銷商對本企業品牌或者產品的信心,因為經銷商和企業是本著雙贏和互惠互利的原則進行銷售的合作夥伴,企業和經銷商的命運是聯系在一起的,企業發展了,經銷商就能贏利,經銷商的銷售上去了,企業自然也就能獲得發展,因此,必須鼓勵經銷商建立起信心,特別是對於當前出現了一定問題的企業,更應該讓經銷商建立起信心,從而穩定市場銷售。同時,經銷商因為和市場的接觸比較全面,也比較直接,所以經銷商在銷售方面往往比企業市場部門的人員更有自己的觀點,因此,必須詢問經銷商對企業的意見,談談他們對企業的想法,虛心地聽取他們的意見,也許就能發現問題所在,從而得到解決。
經銷商的訪談是一個很重要,同時也是一個很微妙的工作,是市場調查中很關鍵的一個環節,因此,必須掌握一定的技巧和方法,才能夠真正從經銷商的調查中獲取企業所需要的資料,當然,調研人員必須在訪談過程中認真做好記錄工作,才能在訪談結束之後做出正確而且完整的調查報告,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把握市場,為企業的營銷策略和方針進行指導作用。
當然,由於行業和企業的具體情況都不盡相同,每個地區,每個經銷商的情況也有所區別,方法和規律都是一般性的東西,最重要的是調研人員在掌握了一般的規律和方法之後針對不同的情況進行一定的調整,才能真正地做好經銷商的調查工作。
想成為一名賺錢的經銷商,關鍵是要做好四個選擇。
第一:自我選擇
所謂自我選擇,就是要先弄清楚自己的狀況,給自己做好定位。首先,弄清楚自己的目標,是想小富即安,還是希望未來能夠有一個比較大的發展,不同的目標將影響到你的經營心態和經營策略。第二,弄清楚自己的資源,有什麼樣的社會關系?有什麼樣的銷售渠道?對哪部分市場比較熟悉?做什麼會比較有利於發揮自己的優勢?根據自己的資源情況量體裁衣。
第二:廠家選擇
在做好自我定位的情況下,對廠家進行謹慎選擇。第一,選擇有信譽的廠家。廠家的信譽可以通過其他經銷商打聽,也可以通過消費者的反饋來探聽。現在信息渠道比較暢通,還可以通過媒體、網路等渠道來收集。第二,因為你的資金實力,可能開始只能選擇一些小規模廠家的產品來代理。因為小廠家大多都是老闆一言堂,所以,搞清楚對方老闆的人品很重要。第三,廠家實力。廠家是小作坊,還是正規工廠?廠家是只有一個產品,或寥寥幾個產品,還是有比較豐富的產品線?廠家技術先進程度如何?研發實力如何?市場競爭力如何?對市場的反饋是否及時?產品質量是否有保證?售後服務完善程度等等,通過這些細節方面的考察,可以探知廠家的實力。第四,品牌。廠家是否系知名企業?廠家的產品是否系知名品牌?小經銷商多數時候面對的是中小生產企業,但是中小企業一樣有知名度和品牌美譽度的問題,只是他們的知名度和品牌美譽度可能局限在一個較小的范圍。為了搞清楚這一點,可以到工廠的所在地進行走訪。第五,政策。廠家一般都會對經銷商有一些扶持和優惠的政策,比如促銷、廣告。返點、獎勵、費用分攤等等,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盡可能選擇那些對經銷商扶持力度較大和政策較為優惠的廠家。第六,服務。經銷商處於流通渠道的中游,在經營業績上受到上游廠家很大的制約,經銷商經常會需要廠家提供多方面的服務,比如及時供貨,及時提供產品信息、對經銷商進行指導、幫助經銷商開展經營等等,廠家的服務越周到,經銷商越能夠安心經營。同時,廠家對經銷商利益的關心程度,也是需要經銷商認真考慮的問題。
第三:產品選擇
經銷商的利益,最後都要歸結到產品的銷售,包括廠家的獎勵和優惠措施,通常也是根據經銷商的銷售業績進行區別對待,所以,一個經銷商要想賺錢,選擇好正確的產品乃重中之重。產品選擇有兩條總的原則,第一,消費者歡迎,這一點容易說到不容易做到。只要產品的質量沒有問題,產品的好壞多數時候只是相對而言。經銷商在選擇產品時,要充分考慮當地的消費能力和消費偏好。涼山的消費水平肯定比成都低,成都的消費水平又比北京、廣州、上海等地低,所以,適合一個地方消費者的產品未必適合另一個地方的消費者。第二,經銷商在選擇產品時必須符合自身的資源狀況,有利於發揮自身的資源優勢。作為經銷商,最重要的資源有兩個,一是資金,二是渠道。如李先生,資金不足,短期贏利的壓力比較大,但是能吃苦,就應該多選擇一些價值較低、消費者在購買能力上較易承受、走貨較為迅速、回收現金較快的新產品,通過多走多跑不怕辛苦的辦法開拓市場,贏得利潤,同時通過一些大路貨爭取現金流,減輕資金上的壓力。對於資金實力比較充足,短期贏利壓力不大的經銷商,則可以選擇一些較為高檔,利潤空間較大的產品經營。另一方面,經銷商是通過產品的流通賺錢,產品流通的數量和速度,決定經銷商賺錢的多寡,任何產品的流通都需要通過一定的渠道,所以,經銷商應該根據自己的渠道情況來選擇產品。比如,渠道有利於日用品銷售,就應該選擇日用品;渠道比較有利於食品銷售,就應該選擇食品;渠道比較有利於其他快速消費品銷售,就應該選擇其他快速消費品;渠道比較有利於工業用品銷售,就應該選擇工業用品。切忌眉毛鬍子一把抓,只要廠家願意.什麼產品都拿過來代理,把一堆互不相乾的產品放在一起,這是經銷商致敗之源。即使經銷商擁有多重渠道優勢,也必須將不同門類的產品代理分開經營。
除質量,售後服務等必備因素外,在具體產品的選擇上,經銷商還要注意:
1、產品的市場潛力。如今經濟繁榮,市場上新產品層出不窮,但很多新產品都是曇花一現。經銷商應該注意選擇那些目前市場上反響平平,但潛力巨大的產品;選擇那些剛推出市場不久,具有巨大價值但人們尚未認識的產品。這需要經銷商具有比較好的眼力。這樣的產品,因為遭到市場的冷遇或市場尚未打開,盡管經銷商實力比較弱,廠家一般也會比較願意配合。為了避免風險,小經銷商可以注意尋找那些地方性「名牌」產品,這樣的產品已經經過市場的檢驗,證明質量可靠,消費者歡迎,只是由於廠家實力弱,或思維局限,未能將市場進一步擴大。如騎自行車賣紐扣出身的浙江經銷商朱躍明,就是依靠代理當時的兩個地方性名牌產品安徽口子酒和新疆伊力特,而一夜乍富。當時這兩種白酒在產地都有些名氣,已經打開了產地市場,但在產地以外均默默無聞。現在朱躍明的浙江商源食品飲料有限公司已經成為浙江當地最大的食品飲料代理企業,年銷售額過億元。
2、產品功效和概念。目前廠家喜歡在產品功效上做文章,進行「市場細分」,經銷商在選擇功效性產品的時候,要對其真實性進行鑒別。對於一些廣告打得比較猛,宣傳力度比較大,概念新穎但實際功效有所欠缺,達不到廠家宣稱指標的產品,可以小心經營。這類產品一般賺錢比較快,但市場人氣聚攏快散得也快,經銷商如果投入力量太多,就容易「砸」在手裡造成損失。
3、產品外觀。視覺或第一印象對消費者購買行為的促動作用,已有專家做過多方面深入的研究,結論是肯定的。所以,經銷商在選擇產品時,要注意產品的包裝設計與產品的外觀,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要盡量選擇「樣子好看」的產品。
為了更穩妥地選擇產品,做到萬無一失,經銷商必須做的一件事是:與同類產品進行比較。比較的元素有:功能、質量、容量、包裝、價格等,如這些方面基本一致,則應選擇名氣更大、品牌更為響亮者,如在容量、價格方面相差較大,則根據當地消費者的消費偏好進行選擇,一般選擇容量更大、價格更低的產品,銷售情況會更好一些。差異化經營要視具體情況,食品、飲料等直接涉及人身安全的產品,人們在消費上比較謹慎,如無特殊原因,人們一般會傾向於選擇大路貨。服裝、飾品等體現個人品味和喜好的商品,在經營上實行差異化效果會更好一些。
第四:業績選擇
對於小經銷商來說,實際經營中,以少數高知名度品牌帶多些不知名品牌,以少數高知名度品牌樹立形象,穩定現金流,而依靠更多不知名品牌賺錢,效果較好。知名品牌因為品牌知名度高,廠商「脾氣」也就大,對經銷商要求比較苛刻,留給經銷商的利潤空間非常小,但銷售穩定;非知名品牌,尤其是非知名新品牌,留給經銷商的利潤空間通常較高。經銷商可以做一些細致的工作,每月或每季度將代理產品按銷售數量和利潤貢獻由高到低進行排名,一般經過幾次排名工作,就不難作出正確選擇。
另外,根據在深圳從事推銷工作8年,對外部市場比較熟悉,擁有一定的外部渠道資源,同時作為涼山人,對涼山地區風土物產比較熟悉,同時涼山屬於多個少數民族的聚居區,國內目前少數民族特色物產正呈現流行的特點,我們建議李先生調整一下思路,將為外部產品進入涼山牽線搭橋,改為為涼山特色物產走向外部市場牽線搭橋?
Ⅵ 經銷商在展會中如何尋找到好產品
您好,商超渠道,比起選擇「好」的,更重要的是選擇「合適」的,渠道選擇要根據自己產品的特點和體量進行選擇。有些渠道雖然覆蓋范圍更廣,實力更強,但可能與你的產品的推廣階段並不匹配,如果你的品牌還在運營初期,產品知名度不算高,那麼這樣的強勢渠道可能就無暇顧及你的品牌,也不能根據你的產品特點制定有效的推廣策略。所以你要首先考慮好自己產品所處的推廣階段,是新品牌投入市場,還是已經進入了一些小的市場,需要擴大市佔率的階段。現在經銷網路強大的渠道有很多,新興品牌進入這些渠道應該考慮渠道的營銷推廣能力能夠幫助到品牌傳播和產品銷售,可以考慮像星贊這樣提供以供應鏈為支撐的整合營銷服務的渠道。新產品投入市場最重要的是在能進入商超同時,有配套的媒介資源支撐品牌宣傳,以及有吸引力的活動形式,讓消費者選購並復購。這樣才能實現品牌價值的快速積累和消費者口碑的建立。
Ⅶ 怎麼做小米的經銷商或者是代理商可以直接拿貨的那種
打電話到總部進行咨詢,一般是通過申請加盟的方式成為經銷商或者是代理商。
所以「經銷商」,一般是企業,或者是從企業拿錢進貨的商業單位。經銷商的調查雖然在調查內容中單獨分為一個部分,但是經銷商作為從企業一直到終端零售商的銷售渠道鏈里的一個重要的環節。
在市場中的作用是十分巨大的。而且經銷商可以獲得的市場信息也是最多的。因此,對經銷商的調查幾乎可以涉及到所有調查內容,也正是這樣,對經銷商的調查就顯得異常重要。
經銷商與代理商兩者的關系:
1、代理商可以代理單一品牌或多個品牌,一般為單一品牌;分銷商一定是代理眾多品牌的,比如世平分銷、龍臨分銷;經銷商是個比較籠統的稱謂,經銷商包括代理商、分銷商還有單純的貿易商(可以從生產廠家或其他地方獲取貨源)。
2、代理商既是分銷商也是經銷商,而分銷商和經銷商不一定是代理商。分銷商和經銷商沒什麼區別。
3、分銷是一個銷售方式的概念。分銷商是一個中轉站,一個製造企業將產品委託中轉站銷售。代理商是受製造企業授權在一定區域時間終端等進行銷售。經銷商類似於貿易商,自由貿易。
4、分銷商廣義上包括代理商和經銷商;代理商與經銷商存在是否獲得授權。當然,代理商也有分較多性質代理。
Ⅷ 到底是分銷商到經銷商那拿貨,還是經銷商到分銷商那拿貨啊
經銷商、代理商、分銷商的關系
1、代理商可以是代理單一品牌或多個品牌;分銷商一定是代理眾多品牌,比如世平分銷,龍臨分銷;經銷商是個比較籠統的稱謂,包括代理商,分銷商還有單純的貿易商(不從原廠拿貨而是從其他渠道)。
2、代理商是分銷商也是經銷商,但是分銷商和經銷商不一定是代理商。分銷商和經銷商沒什麼區別。
3、分銷是一個銷售方式概念。分銷商是一個中轉站,一個製造企業將產品委託中轉站銷售。代理商是受製造企業授權在一定區域時間終端等進行銷售。經銷商類似於貿易商,自由貿易。
4、分銷商廣義上包括代理商經銷商;代理商與經銷商存在是否獲得授權。當然,代理商也有分較多性質代理。
5、主要從產品所有權上區分:經銷商對產品有所有權;代理商一般沒有所有權,只收取傭金。分銷商一般只做渠道不做終端。
6、分銷商得到原廠授權,銷售全線產品,代表廠家處理業務經銷商 能夠在原廠拿到貨的貿易商,沒有得到原廠授權,原廠也不會返利代理商得到原廠授權,銷售部分產品,原廠會返利之類代理商在國外有的也叫分銷商。代理商的支持者是原廠(對於單個品牌存在唯一),我們一般理解的分銷商和經銷商是整和市場資源,為客戶服務,多個點的支持!
7、經銷商分為普通經銷商和特約經銷商。前者無限制就和外面的普通日用品一樣沒有限制,而後者則和大的代理商或廠家有某些在銷售額,產品價格等方面的特別約定。分銷商介於代理商和經銷商之間。代理商是指某產品在銷售過程中由生產廠家授權在某一區域有資格銷售該產品的商家。它分為地區級、國家級、省市縣級等,又分為獨家代理,總代理,分級代理,所有代理商家都有相應的特權,代理級別低的原則上由高一級的代理商管理。
看過之後如果還不明白,請給我發站內信。
Ⅸ 經銷商如何選擇新產品
經銷商日常的經營活動中,選新品是個非常重要的組成項目,許多經銷商老闆在新品引進後出現失利的狀況時,往往把責任推在產品爛或是抱怨市場環境不好。其實,這個產品本身沒有好壞之分,只有是否適合經銷商的經營體系,適合當地市場的區別。再說了,廠家也沒拿著槍頂在經銷商腦門上逼著引進新產品,接與不接,都在於經銷商自己的選擇,要是經銷商自己在挑選新品時看走了眼,帶來的後果當然要自己承擔了。 與正規企業決策層所不同的是,經銷商老闆決定是否來承接這個新產品很少有進行理性的市場系統研究與專項分析,而更多是依據個人的市場操作經驗和閱歷來作為分析基礎,再融合一些經銷商老闆個人對新產品的直觀感覺,就這樣做出了判斷。而實際上,經銷商承接新品的平均成活率一直維持在50%以下的水平,而企業上馬新產品的平均成功率基本可以保持在70%以上,區別在那裡?不是規模和資本的區別,而是研究判斷方式的區別。理性的系統的分析判斷方式自然要比感性的個人的分析判斷方式要科學的多,也有用的多,畢竟極少有人能夠引導或是製造潮流。作為商業中間流通體的經銷商,絕大多數只有跟隨潮流的份,但很多經銷商過於相信自己的眼光和判斷力,認為自己的經歷已經能夠來洞察市場並准確的預測,結果常常是自己種的苦果自己咽。 筆者在做經銷商的時候,就曾遇到這樣的問題。96年做冷飲生意,當時山東有個廠家的銷售經理向筆者推薦一種據說在安徽北部賣得異常火爆的產品,名字叫「七個小矮人」,就是一個大點的包裝袋裡裝著七支人物造型的小冰棍。筆者嘗了下口味,很一般,包裝也並不是很出彩,這不就是把一根大冰棍拆分成七個小的嘛,這有什麼呀,口味一般,包裝一般,價格一般,不進!得,那位銷售經理於是又找了本市的另外一家冷飲經銷商,萬萬沒想到的是,這個產品上市後火爆異常!市區零售冰櫃的普及率高達80%以上!筆者幾乎天天都能接到下面二批商的訂貨要求,就是要那個我當時看起來很一般的七個小矮人!沒辦法,只有硬著頭皮找另外那家冷飲經銷商去調貨,同行照顧價,每箱加一塊給調給我,被這傢伙狠狠的宰了一刀,但也沒辦法,誰叫自己看走了眼,到手裡機會拱手讓給別人。後來,筆者仔細分析過這個產品為什麼這么火爆,冷飲產品市場在筆者所在的城市有三分之二是十五歲以下的少年兒童群體支撐起來的,這個年齡層次的消費者更注重冷飲產品上「玩」的功能。七支小冰棍,可以幾個小朋友一起分享,又具有一定的娛樂性,相對價錢一般的中檔冷飲又相差不大,等於說同樣的錢買七支冰棍,對小朋友來說當然有吸引力了。而筆者是從一個成年人的眼光來看待這個產品的市場前景,以為我不會買這個七個小矮人,別人也就不會買,其實,完全錯了,成人的眼光和小朋友的眼光完全不是一回事,價值觀根本就不一樣嘛。 無獨有偶,97年的時候,筆者經銷北京某著名品牌的果汁飲料。在去廠家的中轉倉看樣提貨時,筆者對蘋果口味的特別喜歡,由於又想當然的認為別的消費者也會喜歡,對芒果口味不是很適應,便也同樣認為芒果口味很難賣的。於是在下單時,蘋果口味的產品貨最多,芒果口味只有一百來箱而已。沒想到的是,在展開銷售後,芒果口味的產品在當地異常受歡迎,一周不到銷售一空,後來緊急又調了一車芒果口味的產品也不夠賣。而最早進來的那麼多蘋果口味的產品一直賣到秋風起的時候才勉強虧本處理完。後來進行批發商及部分零售終端進行口味了解的時候才知道,由於強力牌芒果汁連續幾年的口味培育工作,許多消費者已經能適應芒果汁的味道了,而筆者自己是從來就是喝不慣芒果汁的,就以為大家都喝不慣芒果汁,自己喜歡蘋果汁的口味就想當然的以為大家也都能喜歡蘋果汁,結果把一車蘋果汁砸在手裡。 那麼,有那些原因導致經銷商在承接新產品的時候看走了眼呢?又是根據那些因素來做出是否承接這個新產品的呢?主要就是經銷商過於相信自己的眼光了。絕大多數人都習慣以自已眼光來觀察世界,以自己對事務的理解能力來理解事務。當然,從個人生活的角度來說,這沒什麼,也很正常,但要是放在商業場合,還是以自己的眼光和角度來分析判斷商業機會,恐怕就不是那麼太合適了。企業在招聘市場部經理時有一點是很忌諱的,就是候選人動輒」我以為、我認為」,只以自己的視角來分析問題怎麼能做到徹底全面呢?同樣做生意也是如此,所引進的新產品最終是要來滿足當地大多數消費者群體的需求,而不是滿足了經銷商老闆個人對產品的需求。經銷商自己對產品的感覺判斷和消費群對產品的多樣化需求混為一體了,這樣的判斷方式當然存在著一定盲目性和片面性。 還有一個因素是經銷商老闆對自我的過於認可,以為自己能把生意做的這么大,完全都是依靠了自己的超群智慧和眼光,現在生意能做到今天的局面,應該都歸功於自己的聰明及對市場的高度了解,以為自己非常了解生意之道了。其實,生意無道,時刻都在變,誰又能說自己的個人判斷能到那個程度?如果說經銷商個人的視角和專業度存在一定的局限,那麼,利用下屬員工群體的多角度觀察分析,再進行綜合判斷,那麼這樣出來的結果不是要安全許多嗎?但是,許多經銷商堅持認為在經銷商的公司內部,老闆最聰明,員工的智商按照級別一直往下排,自然是聽不進下屬的意見,老闆以為怎麼樣就該怎麼樣。 筆者有位經銷商朋友,在新品引進的分析問題上做的較好,在每次遇到老廠家或是新廠家的新品推薦時,他都會召集內部員工進行新品引進討論會,老闆不對產品表態,完全隨著各位員工發言,且是按照事先設定的不同層面先後提出意見和疑問,經常會引起內部爭論。這樣爭論的好處就是能把大部分的問題都爭出來,在分行分別擺出來逐一分析,在基本有個內部意見後,再把讓員工把新產品的樣品資料送到一些有代表性的批發商或是終端客戶那裡去進行客戶評論。當天下班時,大部分員工還可以帶一些新產品的樣品回家,通過員工的家人來從完全消費者的角度進行評估,最後匯總多方意見,再來權衡評估這個新產品是否要引進。通過使用這套新品引進評估方法後,筆者這位經銷商朋的新品引進數量只有七個,但有效成活了六個。 在進行新品推薦時,許多廠家會出具一大堆的材料案例說明,來證明新產品具有多麼廣闊的市場空間,具有多麼燦爛的市場前景,具有多麼豐厚的利潤收益。但是,經銷商也不能完全聽從廠家的宣傳話語,腦袋還是得長在自己的肩膀上面。但不只能靠自己的那顆腦袋來進行單方面的決定,應充分發揮調動下屬員工的群體智慧和多視角觀察能力,並結合部分下遊客戶與消費者的評估意見,綜合之後再做決定,爭取在新品引進方面進一個,活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