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怎麼准確計算產品成本
問題一:怎樣准確的核算成本 35分 產品成本准確的核算,其實不是財務一個部門的事情,是一個企業管理水平的體現。要准確的計算工廠的生產成本,必須要有一整套的較完整科學的計算方法,就象你提到的原材料采購入倉問題,采購資金出去,回來的原材料在數量,質量方面都欠缺嚴謹科學謹慎的驗收制度把關,而光靠月末的倉庫盤點來解決原材料的實際投入情況,算出的原材料成本可想而知:本身就存在許多漏洞,因此要成本准確幾乎是不大可能的事情,所以給你提供一個准確計算成本的方法;
即企業要建立建全的管理制度:
一、數據基礎條件
1、采購價格必須准確,盡量少的采購估價;
2、PBOM必須准確;
3、工藝工時必須准確;
二、組織機構保障
1、成本在企業地位的確定;是總經理主管、還是財務總監主管。
2、設置了完善的成本核算的組織機構;
3、配備專業成本管理人員;
三、核算基礎
1、建立完善的材料收發、消耗管理;
2、建立核算邏輯和方法必須適合現企業管理水平;如:定額法、標准成本法等。
3、建立合理合法的賬務流程;
四、過程式控制制
1、建立存貨管理制度;
2、建立完善的單據,信息流;
3、關鍵節點設置必要的審核;
4、建立完善的成本指標獎罰制度;
問題二:如何准確計算企業產品成本的論文 詳談吧 。我這里有淺析中小企業成本核算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題的目的和意義,
問題三:如何准確計算員工成本? 個人所得稅不對,是你們代扣代繳的,實際負擔人是員工,不能算是你們的成本。從另一個角度來說,稅前工資=稅後工資+個稅,所以,你懂的,重復了。
把個稅刪了,剩下的基本全了,可以了。
問題四:產品成本該怎麼計算啊? 不同的企業,其生產過程有不同的特點,其成本管理的要求也是不一樣的。這對成本計算的具體方法帶來了很大的影響。也就是說,只有根據企業生產的特點和成本管理的不同要求,選擇不同的成本計算方法,才能正確地計算產品成本。
《產品成本計算方法》見鏈接
ke.so/doc/5376944
問題五:產品成本比例是怎樣計算的 單一產品的產品成本比例應該是成本項目中主要原料、輔助材料、燃料及動力、工資及福利、製造費用等占產品總成本的比例,先按費用性質分別歸集入各成本項目,分別用成本中一個成本項目的當月發生額合計除當月總成本合計,就得出一個成本比例。多品種產品成本,除按直接費用直接歸集入各成本項目外,有些費用要根據各種產品的產量比重進行分配,分別計入每種產品的成本項目,這里的比例有膽個:1.每種產品成本占企業總成本的比例,即各品種產品成本與企業總成本之比得出產品成本比例尺;2.每種品種產品成本項目占該品種產品成本總額的比例,計算方法同單一產品。
問題六:怎麼計算產成品和在產品的成本的攤銷 沒聽說過完工產品和在產品成本要攤銷的。
成本核算中,需要按成本性態分成幾個項目
比如直接材料,直接人工,製造費用
多產品生產時,將三個成本項目分配到各產品後,需要按該產品的完工和在產再做一次分配
一般情況下按約當產量法進行分配,簡單的說,就是按月末在產品完工程度折算成完工產品數量,計算出單個完工產品成本(注意各項目不同,完工程度是不同的),然後將在產品折算的產品數量乘這個單位成本,得到 在產品成本,再用該產品總成本減去在產品成本,得到完工產品成本,然後將完工產品成本結轉進庫存商品即可。
問題七:實際工作中 製造業一般怎麼計算沒完工的產品成本 企業成本核算的要求和一般程序一、成本核算的要求在成本核算工作中,應遵循以下各項要求。(一)算管結合,算為管用。算管結合,算為管用就是成本核算應當與加強企業經營管理相結合,所提供的成本信息應當滿足企業經營管理和決策的需要。(二)正確劃分各種費用界限為了正確地進行成本核算,正確地計算產品成本和期間費用,必須正確劃分以下五個方面的費用界限。1.正確劃分應否計入生產費用、期間費用的界限2.正確劃分生產費用與期間費用的界限3.正確劃分各月份的生產費用和期間費用界限4.正確劃分各種產品的生產費用界限5.正確劃分完工產品與在產品的生產費用界限以上五個方面費用界限的劃分過程,也就是產品生產成本的計算和各項期間費用的歸集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應貫徹受益原則,即何者受益何者負擔費用,何時受益何時負擔費用;負擔費用的多少應與受益程度的大小成正比。(三)正確確定財產物資的計價和價值結轉方法企業財產物資計價和價值結轉方法主要包括:固定資產原值的計算方法、折舊方法、折舊率的種類和高低,固定資產修理費用是否採用待攤或預提方法以及攤提期限的長短;固定資產與低值易耗品的劃分標准;材料成本的組成內容、材料按實際成本進行核算時發出材料單位成本的計算方法、材料按計劃成本進行核算時材料成本差異率的種類、採用分類差異時材料類距的大小等;低值易耗品和包裝物價值的攤銷方法、攤銷率的高低及攤銷期限的長短等。為了正確計算成本,對於各種財產物資的計價和價值的結轉,應嚴格執行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各種方法一經確定,應保持相對穩定,不能隨意改變,以保證成本信息的可比性。(四)做好各項基礎工作1.做好定額的制定和修訂工作2.建立和健全材料物資的計量、收發、領退和盤點制度3.建立和健全原始記錄工作4.做好廠內計劃價格的制定和修訂工作(五)適應生產特點和管理要求,採用適當的成本計算方法二、生產費用和期間費用的分類生產費用可以按不同的標准分類,其中最基本的是按生產費用的經濟內容和經濟用途的分類。(一)生產費用按經濟內容分類產品的生產過程,也是物化勞動(包括勞動對象和勞動手段)和活勞動的耗費過程。因而生產過程中發生的生產費用,按其經濟內容分類,可劃歸為勞動對象方面的費用、勞動手段方面的費用和活勞動方面的費用三大類。生產費用按照經濟內容分類,就是在這一劃分的基礎上,將生產費用劃分為若干要素費用。1.材料費用。2.燃料費用。3.外購動力費用。4.工資費用。5.提取的職工福利費。6.折舊費。7.其他生產費用。(二)生產費用按經濟用途分類工業企業在生產經營中發生的費用,首先可以分為計入產品成本的生產費用和直接計入當期損益的期間費用兩類。1.生產費用按經濟用途的分類為具體反映計入產品成本的生產費用的各種用途,提 *** 品成本構成情況的資料,還應將其進一步劃分為若干個項目,即產品生產成本項目(簡稱產品成本項目或成本項目)。工業企業一般應設置以下幾個成本項目:(1)原材料,也稱直接材料。(2)燃料及動力,也稱直接燃料及動力。(3)工資及福利費,也稱直接人工。(4)製造費用。企業可根據生產特點和管理要求對上述成本項目做適當調整。對於管理上需要單獨反映、控制和考核的費用,以及產品成本中比重較大的費用,應專設成本項目;否則,為了簡化核算,不必專設成本項目。2.期間費用按經濟用途的分類工業企業的期間費用按照經濟用途可分為營業費用、管理費用和財務費用。(三)生產費用按計入產品成本......>>
問題八:怎樣核算銷售成本准確 (一)先進先出法 先進先出法是假定按最早購入的商品進價作為出售或發出商品成本的一種方法,即先購入先銷售。因此,每次發出的商品都假定是庫存最久的存貨,期末庫存則是最近購入的商品。這種方法一般適用於先入庫必須先發出的商品,如易變質的鮮活商品。根據A商品明細賬資料,7月份的商品銷售成本計算如下:月內銷售數量為1 300包,按先進先出法計算為:(400×2.00)+(300×2.20)+(200×2.40)+(400×2.60)=2 980(元)期末庫存商品金額=200×2.80=560(元)採用先進先出法計算商品銷售成本,可以逐筆結轉,不需計算商品單價,但工作量較大,如購進批次多,而單價又各異,則計算工作較為復雜,一般適用於經營品種簡單的企業。(二)加權平均法加權平均法是以每種商品庫存數量和金額計算出加權平均單價,再以平均單價乘以銷售數量和期末庫存金額的一種方法。其計算公式為:加權平均單價=(期初庫存金額+本期購入金額)/(期初庫存數量+本期購入數量)本期商品銷售成本=本期銷售數量×加權平均單價期末庫存金額=期末庫存數量×加權平均單價[例]用加權平均法計算商品銷售成本。加權平均單價=(800+660+480+1040+560)/(400+300+200+400+200)
=3540/1500=2.36(元)本期商品銷售成本=1 300×2.36=3 068(元)期末庫存商品金額=200×2.36=472(元)採用加權平均法計算的商品銷售成本比較均衡,計算結果亦較准確,但工作量較大,一般適用於經營品種較少,前後進價相差幅度較大的商品。(三)移動加權平均法移動加權平均法是在每次購入商品以後,根據庫存數量及總成本算出新的平均單位成本的一種方法。其計算公式如下:移動加權平均單價=(結存金額+購進金額)/(結存數量+購進數量[例]用移動加權平均法計算商品銷售成本。7月4日進貨後平均單價=(800+660)/(400+300)=2.09(元)7月7日進貨後平均單價=(1460+480)/(700+200)=2.16(元)7月19日進貨後平均單價=(1184+1040)/(550+400)=2.34(元)7月21日進貨後平均單價=(2223+560)/(950+200)=2.42(元)本月各次銷售商品成本按銷售時的加權平均單價計算如下:7月13日商品銷售成本=350×2.16=756(元)7月26日商品銷售成本=500×2.42=1 210(元)7月30日商品銷售成本=450×2.42=1 089(元)本月商品銷售成本合計1 300(包) 3 055(元)採用移動加權平均法計算商品銷售成本比較均衡,但也存在企業經營商品品種多,每月進銷業務頻繁時計算工作量較大的問題。一般適用於品種簡單,前後進貨單價相差幅度較大的商品。(四)個別計價法個別計價法是以每一批商品的實際進價作為計算銷售成本的一種方法。其計算公式如下:每批商品銷售成本=每批商品銷售數量×該批商品實際進貨單價採用個別計價法,會計部門應按進貨批次設置商品明細賬;業務部門應在發貨單上註明進貨批次;倉庫部門應按進貨批次分別堆放商品。這種方法便於逐筆結轉商品銷售成本,計算比較正確,但工作量較大,適用於直運商品和進貨批次少、銷售能分清進貨批次的商品。(五)後進先出法後進先出法是按照每一......>>
問題九:為了正確計算產品成本,應該正確劃分的費用界限是( )。 為了正確地進行成本核算,正確地計算產品成本和期間費用,必須正確劃分以下五個方面的費用界限:
1.正確劃分應否計入生產費用、期間費用的界限;
2.正確劃分生產費用與期間費用的界限
3.正確劃分各月份的生產費用和期間費用界限
4.正確劃分各種產品的生產費用界限
5.正確劃分完工產品與在產品的生產費用界限
期間費用是指企業本期發生的、不能直接或間接歸入營業成本,而是直接計入當期損益的各項費用,包括銷售費用、管理費用和財務費用等
因此,選BCD
『貳』 成本核算方法
成本計算方法有6種,具體分為:
1、品種法是以產品品種為成本計算對象來歸集生產費用,計算產品成本的方法。它是工業企業計算產品成本最基本的方法之一,主要適用於大量大批生產的簡單生產或管理上不要求分步驟計算成本的復雜生產。
2、分批法是按照產品批別歸集生產費用、計算產品成本的一種方法。適用於單件、小批生產類型的企業,主要包括:
(1)單件、小批生產的重型機械、船舶、精密工具、儀器等製造企業。
(2)不斷更新產品種類的時裝等製造企業。
(3)新產品的試制、機器設備的修理作業以及輔助生產的工具、器具、模具的製造等,亦可採用分批法計算成本。
3、逐步結轉分步法也稱順序結轉分步法,它是按照產品連續加工的先後順序,根據生產步驟所匯集的成本,費用和產量記錄,計量自製半成品成本,自製半成品成本隨著半成品在各加工步驟之間移動而順序結轉的一種方法。
逐步結轉分步法成本計算對象是最終完工產品和各步驟的半成品。
4、平行結轉分步法是各生產步驟只歸集計算本步驟直接發生的生產費用,不計算結轉本步驟所耗用上一步驟的半成品成本;各生產步驟分別與完工產品直接聯系,本步驟只提供在產品成本和加入最終產品成本的份額,平行獨立、互不影響地進行成本計算,平行地把份額計入完工產品成本。
平行結轉分步法成本計算對象是最終完工產品。
5、作業成本核演算法又稱ABC成本法,作業成本法把直接成本和間接成本(包括期間費用)作為產品(服務)消耗作業的成本同等地對待,拓寬了成本的計算范圍,使計算出來的產品(服務)成本更准確真實。
作業是成本計算的核心和基本對象,產品成本或服務成本是全部作業的成本總和,是實際耗用企業資源成本的終結。
6、分類法是按照類別產品匯集生產費用,計算出各類產品的總成本,然後將總成本按一定標准在該類產品的各種產品間進行分配,計算出各種產品成本。
分類法適用於產品品種、規格繁多,並且可以按一定標准將產品劃分為若干類別的製造企業。
從生產費用發生開始,到算出完工產品總成本和單位成本為止的整個成本計算的步驟。成本核算程序一般分為以下幾個步驟:
1、生產費用支出的審核。對發生的各項生產費用支出,應根據國家、上級主管部門和該企業的有關制度、規定進行嚴格審核,以便對不符合制度和規定的費用,以及各種浪費,損失等加以制止或追究經濟責任。
2、確定成本計算對象和成本項目,開設產品成本明細賬。企業的生產類型不同,對成本管理的要求不同,成本計算對象和成本項目也就有所不同,應根據企業生產類型的特點和對成本管理的要求,確定成本計算對象和成本項目,並根據確定的成本計算對象開設產品成本明細賬。
3、進行要素費用的分配。對發生的各項要素費用進行匯總,編制各種要素費用分配表,按其用途分配計入有關的生產成本明細賬。對能確認某一成本計算對象耗用的直接計入費用,如直接材料、直接工資,應直接記入「生產成本--基本生產成本」賬戶及其有關的產品成本明細賬。
對於不能確認某一費用,則應按其發生的地噗或用途進行歸集分配,分別記入「製造費用」、「生產成本--輔助生產成本」和「廢品損失」等綜合費用賬戶。
4、進行綜合費用的分配。對記入「製造費用」、「生產成本--輔助生產成本」和「廢品損失」等賬戶的綜合費用,月終採用一定的分配方法進行分配,並記入「生產成本--基本生產成本」以及有關的產品成本明細賬。
5、進行完工產品成本與在產品成本的劃分。通過要素費用和綜合費用的分配,所發生的各項生產費用的分配,所發生的各項生產費用均已歸集在「生產成本- -基本生產成本」賬戶及有關的產品本明細賬中。
在沒有在產品的情況下,產品成本明細賬所歸集的生產費用即為完工產品總成本;在有在產品的情況下,就需將產品成本明細賬所歸集的生產費用按一定的劃分方法在完工產品和月末在產品之間進行劃分,從而計算出完工產品成本和月末在產品成本。
6、計算產品的總成本和單位成本。在品種法、分批法下,產品成本明細賬中計算出的完工產品成本即為產品的總成本;分步法下,則需根據各生產步驟成本明細賬進行順序逐步結轉或平行匯總,才能計算出產品的總成本。以產品的總成本除以產品的數量,就可以計算出產品的單位成本。
『叄』 生產成本核算的方法是什麼
成本核算的意義在於:正確計算產品成本,及時提供成本信息;優化成本決策,確立目標成本;加強成本控制,促進成本責任制的鞏固和發展,增強企業活力。
以下8種簡單好用的成本核算方法,請收好~
移動加權平均法
存貨的計價方法之一,是平均法下的另一種存貨計價方法。即企業存貨入庫每次均要根據庫存存貨數量和總成本計算新的平均單位成本, 並以新的平均單位成本確定領用或者發出存貨的計價方法。移動加權平均法是永續制下加權平均法的稱法。
移動加權平均法:移動加權平均法下庫存商品的成本價格根據每次收入類單據自動加權平均;其計算方法是以各次收入數量和金額與各次收入前的數量和金額為基礎,計算出移動加權平均單價。
其計算公式如下:移動加權平均單價= (本次收入前結存商品金額+本次收入商品金額)/(本次收入前結存商品數量+本次收入商品數量 )
舉例:在第一次發出時,期初是300件,2萬元;8日購入200件,2.2萬元;10日發出存貨400件。則加權平均單價為:4.2萬/500=84元。所以10日發出存貨成本為400*84=33600元。10日余額為100件,8400元。從10日到28日第二次發出做為一個「月」來計算。
期初就是10日的余額100件,8400元,入庫為20日購入300件,2.3萬,合計為400件,3.14萬。28日發出存貨200件。則加權平均單價為:3.14/400=78.5元。所以,28日發出成本為200*78.5=15700元。28日余額為200件,1.57元;30日購進200件,2.5萬。28日到31日為一個「月」計算,沒有發出。所以,31日余額為400件,金額為15700+25000=40700元。
總計,全月採用移動加權平均法計算的發出存貨成本為:33600+15700=49300元。
移動加權平均法計算出來的商品成本比較均衡和准確,但計算起來的工作量大,一般適用於經營品種不多或者前後購進商品的單價相差幅度較大的商品流通類企業。
全月一次加權平均法
全月平均法是以本月的期初數量和本月全部進貨數量作為權數,取出本月全部進貨成本加上期初的進貨成本,計算出本月存貨平均單位成本,以此作為基礎算出本月的發出存貨的成本以及月末的庫存實際成本。主要適用於生產企業的產成品、半成品的成本核算;原材料的成本核算。
加權單價=(月初結存貨成本+本月購入存貨成本)/(月初結存存貨數量+本月購入存貨數量)
舉例:如果期初有原材料單價5元,數量6個,一次購入原材料實際單價6元,數量5個,那麼當發出原材料時,我們算發出成本的單價則為:(5*6+5*6)/(5+6)=5.45元/個。
在全月平均法下,採用全月平均法使得本期銷貨成本介於早期購貨成本與當期購貨成本之間。這種方法計算得到的銷售成本不易被操縱,因而被廣泛採用。
全月平均法作為一種平均價格法,在一定程度上修正了價格波動趨勢的影響;存貨計價工作可以分散在月內進行。缺點:不利於核算的及時性;與現行成本相比畢竟物價是隨行就市的,有比較大的差異。
先進先出法
物料的最新發出(領用)以該物料(或該類物料)各批次入庫的時間先後決定其存貨發出計價基礎,越先入庫的越先發出。採用先進先出法時,期末結存存貨成本接近現行的市場價值。
舉例:
例一:假設庫存為零,1日購入A產品100個單價2元;3日購入A產品50個單價3元;5日銷售發出A產品50個,則發出單價為2元,成本為100元。先進先出法假設先入庫的材料先耗用,期末庫存材料就是入庫的材料,因此發出材料按先入庫的材料的單位成本計算。
例二:對銷售而言,先獲得的存貨先銷售出去,使留下存貨的日期越來越近,存貨價值越接近重置價值。在物價上漲時,此法會導致較低的銷貨成本,較多的盈餘。
例如存貨情形如下;1、1月1日進貨10個每個5元,小計50元。2、4月1日進貨10個每個6元,小計60元。3、8月1日進貨10個每個7元,小計70元。4、12月1日進貨10個每個8元,小計80元。
假設在12月31日存貨數量為15個,則期末存貨價值為12月1日10個每個8元小計80元,8月1日5個每個7元小計35元,總計存貨價值為115元。
對電腦數據結構而言,稱為排序的數據進出方式,從一端進,從另一端出,就好像排隊一樣。
這種方法的優點是企業不能隨意挑選存貨的計價以調整當期利潤;缺點是工作量比較繁瑣,特別是對於存貨進出量頻繁的企業更是如此。同時,當物價上漲時,會高估企業當期利潤和庫存價值;反之,會低估企業存貨價值和當期利潤。
後進先出法
與先進先出發正好相反。在物價持續上漲時期,使當期成本升高,利潤降低,可以減少通貨膨脹對企業帶來的不利影響,這也是會計實務中實行穩健原則的方法之一。
區別:1、先進先出:發出存貨計價時,堅持先購進先發出的原則進行計價;2、後進先出:發出存貨計價時,堅持後購進先發出的原則進行計價。
上述兩種方法均指發出存貨的計價方法,而與存貨本身實際發出先後順序無關。
舉例:
2012年3月1日購買A產品3個,單價:8元/個;2012年3月5日購買A產品9個,單價:7元/個;2012年3月9日購買A產品2個,單價:10元/個;2012年3月發出A產品8個。
這發出的8個A產品計價分別為:(1)先進先出:3*8+5*7=59元;(2)後進先出:2*10+6*7=62元。
註:我國已不允許使用後進先出法進行後續計量。
個別計價法
個別計價法亦稱「個別認定法」,「具體辨認法」,「分批實際法」,它是指對發出的存貨分別認定其單位成本和發出存貨成本的方法。採用這種方法,要求具體存貨項目具有明顯的標志,而且數量不多、價值較大,如大件、貴重的物品。期末存貨的各種項目,分別確定每種物品的單位成本和總成本,然後相加各種存貨的成本,即為存貨期末全部的成本。
發出存貨的實際成本=∑各批(次)存貨發出數量×該批次存貨實際進貨單價
舉例:某工廠本月生產過程中領用A材料2000KG,經確認其中1000KG屬第一批入庫單位成本為25元;其中600KG屬第二批入庫,單位成本為26元;其中400KG屬第三批入庫,單位成本為28元。
本月發出A材料的成本計算如下:發出材料實際成本=1000×25+600×26+400×28=51800元。
優點:計算發出存貨的成本和期末存貨的成本比較合理、准確。
缺點:實務操作的工作量繁重,困難較大。適用於容易識別、存貨品種數量不多、單位成本較高的存貨計價。例如珠寶、名畫等貴重物品。
計劃成本法
計劃成本法是指企業存貨的日常收入、發出和結余均按預先制定的計劃成本計價,同時另設「材料成本差異」科目,作為計劃成本和實際成本聯系的紐帶,用來登記實際成本和計劃成本的差額,月末,再通過對存貨成本差異的分攤,將發出存貨的計劃成本和結存存貨的計劃成本調整為實際成本進行反映的一種核算方法。這種方法適用於存貨品種繁多、收發頻繁的企業。
計劃成本法先要制定計劃價格,按計劃價格發出材料,然後分攤材料差異(成本會計,製造業)。
舉例:物品A,計劃成本120(暫估入賬),實際成本100,計劃和實際相差20(結轉材料成本差異)。
毛利率法
毛利率法是根據本期銷售凈額乘以前期實際(或本月計劃)毛利率匡算本期銷售毛利,並計算發出存貨成本的一種方法。這種計算方法適用於經營品種較多,月度計算成本確有困難的企業。它是一種簡化的成本計算方法,但是全部(或大類)商品的綜合毛利率受影響的因素較多,計算結果往往不夠精確。在採用該法時,一般只在季度的頭兩個月使用,季末則必須用「加權平均法」等其他成本計算方法來計算和調整,以便在一個季度范圍內使商品銷售成本和期末結存商品金額符合實際。
毛利率=銷售毛利/銷售凈額*100%
銷售凈額=商品銷售收入-銷售退回與折讓
銷售毛利=銷售凈額×毛利率銷售成本=銷售凈額-銷售毛利=銷售凈額×(1-毛利率)
期末存貨成本=期初存貨成本+本期購貨成本-本期銷售成本
舉例:某批發公司2018年4月初A類商品庫存50000元,本月購進50000元,本月銷售收入111000元,發生的銷售退回和銷售折讓為1000元,上月該類商品的毛利率為20%,本月已銷售商品和庫存商品的成本計算如下:
本月銷售凈額=111000-1000=110000元銷售毛利=110000*20%=22000元本月銷售成本=110000-22000=88000元庫存商品成本=50000+50000-88000=12000元
零售價法
零售價格法指按照存貨成本與零售價格的比率估計存貨成本的方法。
它在零售商企業具有廣泛的適用性,即可在平均成本法,後進先出法,先進先出法的基礎上使用,也可結合成本與成本與市價孰低法運用。他的核心在於成本與零售價格比率的計算。它的一般在零售商和企業當中比較常見。例如像沃爾瑪,中百倉儲這樣的零售企業。
零售價格法用於零售商為主的企業,即可在平均成本法、先進先出法、後進先出法等成本流動假定基礎上運用,也可結合成本與市價孰低法運用。在美國,零售價格法因公認會計原則和稅法均認可而得到廣泛應用。零售價格法的好處是它提供了在定期盤存制下准備月度和季度報表所需的數據。
『肆』 產品成本核算方法
1、間接費用的歸集分配
有幾個爸爸車間,供電供水供氣維修(輔助車間),我熄火你們都別想干,雖然給每個兒子盡心盡力奉獻,但是計算的時候先扯皮:
直接分配法 : 爸爸們和氣,不考慮對方占沒占自己便宜,給兒子們按份分一分就行。(輔助車間用的,其他部門分)
交互分配法 : 都是爸爸,那就親兄弟明算賬,先搞清楚對方用了多少,把錢總一總,分一分,具體是哪個爹用了多少,再去給兒子算賬(進行兩次分配,分配結果准確但是麻煩)(輔助車間用的先扯清楚,「注意:總額是不變的」,輔助車間以外的部門分)
你爸爸掏了24塊錢買了8個蘋果,你媽媽掏了48塊錢買了8個梨;蘋果3塊錢一個,梨子6錢塊錢。
很清晰的直接分配法,爹娘吃的都算兒子頭上,算下來蘋果4塊錢一個,梨子8塊錢一個,明顯不準確。
第一次分配,弄明白這兩個到底用了多少錢,他爸花了24付出了兩蘋果吃了倆梨,就說6塊錢。(單價是總的耗用量除以提供的總量)
第一次分配結果(待分配費用) 26 46
第二次分配,把第一次分配的結果分配到輔助車間以外的其他部門。比直接分配更准確。
二、完工產品和在產品的成本分配
做好了的花錢了,做了一半的也花錢了,用各種方法准確計算出各自花了多少錢的過程。
倒擠法(先確定在產品成本再計算產品成本)+分配法(計算分配率分配)
1、不計算在產品成本 忽略在產品
2、在產品成本固定成本按年初數固定計算 在產品成本的年初數滾動存續,不影響當期費用
3、在產品成本按定額成本計算 根據定額和在產品數量計算在產品成本
4、約當產量法——1、加權平均法(月初和本月發生的合起來在月末在產品約當和完工產品間分配),2、先進先出法(本月發生的費用在月初在產的追加投入約當+完工產品+在產品約當間分配)。 把在產品按照給出的要求計算完工程度轉換成相當的完工產品數量
5、定額比例法 通用公式,以定額作為分配標准
6、在產品成本按其所耗用的原材料費用計算 直接材料按照耗用材料計算分配率,其他費用按照「不計算在產品成本」方法計算,在完工產品之間分配。
注意:需要單獨考慮「直接材料」,注意題目的提醒,是一次性投入,分步驟投入,還是陸續投入,可能需要單獨算分配率。
三、聯產品和副產品的成本分配
一鍋出來兩個菜,是不是得分別算成本。
1、副產品——附帶生產的非主要產品
簡化處理先找出起成本,然後從總成本裡面扣除
2、聯產品——同時生產的主要產品
分兩塊,一是同時加工成本,二是分開後的成本
同時加工的也還是通用公式,分離點法就是分離點的售價作為分配標准,可變現凈值法就是分離點時的可變性凈值作為分配標准
四、產品成本計算的基本方法
成本計算對象不同分為品種法、分批法、分步法(掌握不同方法的適用范圍,優缺點)
分步法:
大量大批多步驟(相對品種法需要分步驟計算)
也就是分品種、分步驟、分是否完工。看到就覺得麻煩,就是要考,計算麻煩,但是掌握了這個的計算,這章基本沒啥計算上的問題了。
分步法-逐步結轉法:需要計算各個步驟的半成品成品。 依次結轉,順序累計,直至最後一個步驟。(每個步驟的半成品如果對外銷售的話,我們能准確知道這個步驟下半成品的成本)
綜合結轉分步法——分步驟的料工費以半成品作為整體結轉,完工後如果需要知道產品的實際料工費構成需要再逐步的成本還原(按照本月所產的半成品成本構成進行還原)。
分項結轉分步法——分步驟的按料工費分項進行結轉,完工後能及時准確的知道產成品的料工費構成。
平行結轉分步法——不計算半成品成本,直接各步驟結轉到最終產品。注意分為完工產品、本步驟在產品、本步驟完工產品(本步驟之後步驟的在產品和完工產品對於本步驟來說都是本步驟完工產品),三個數量要考慮到,根據題目要求確定使用約當產量或者定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