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產品生產 > 如何梳理產品的技術點

如何梳理產品的技術點

發布時間:2024-08-01 11:53:58

㈠ 通用技術—技術與設計1知識點總結

第四章 發現與明確問題
一、發現問題
1、 問題的來源
生活中,有許多形形色色我們所不知道的需要解答的問題,這就是問題。在技術課程中,我們討論的主要是技術方面的問題。
從技術角度看,人類進步與發展的過程就是不斷地發現問題,不斷地進行設計,從而解決問題的過程。問題是如何產生的?
第一種:人類生存活動中必然會遇到的問題。
第二種:由別人給出問題,設計者必須針對問題尋求解決方案。
第三種:基於一定的目的由設計者自己主動發現問題,並試圖解決它。
第一、第二種問題的提出往往比較明確,主要是針對一般的和已有的問題提出的,而第三種問題卻是全新的,它需要我們積極主動的思考,需要我們細致入微的工作,需要我們獨具慧眼的發現。這類問題的發展,一方面可以挑戰和拓展我們的能力,另一方面也有可能更好地滿足人們的需要,推進技術的發展和創新。
2、 發現問題的途徑和方法
a、 觀察日常生活
日常生活是我們尋在的背景和基礎,它往往蘊藏著豐富的問題資源,同時也離我們最近。對於日常生活中的問題,我們還可以通過有目的、有計劃的觀察來加以發現。這樣的觀察,往往需要根據一定的目的,先制定一個觀察提綱或觀察表,然後用自己的感官和輔助工具觀察日常生活的某一個方面,最後在一定的總結與分析的基礎上提出問題。
b、 收集和分析信息
我們通過對信息的收集、檢索和分析,往往可以發現有些有價值的問題;通過問卷調查、詢問訪談等方式進行信息的收集,也會有驚人的發現。我們把對已有文獻信息進行收集、分析的方法稱為文獻法;把問卷的方式進行實際調查,獲取信息、發現問題的方法稱為問卷調查法;把以詢問的方式收集和獲取信息、發現問題的方法稱為詢問法。其中,詢問法包括直接詢問法、間接詢問法、集體詢問法、家庭走訪詢問法、個別詢問法。
c、 技術研究與技術試驗
技術研究、技術試驗是重要的技術活動,也是發現問題的途徑和方法。通過技術研究、技術試驗,我們有可能從對已有技術問題的研究中發現與之相聯系的問題,從已有的研究結論中發現新的問題,也有可能在技術研究、技術試驗中獲得靈感、體悟,進而發現新的問題。
二、明確問題
1、 明確問題的內容和價值
a、 問題是否明確
採用各種方法可以發現很多問題,但這些問題有時可能是模糊不清的,需要我們進一步加以明確。明確問題需從問題表述本身是否明確、問題產生的原因是否明確、提出問題的目的是否明確等方面進行考慮。
b、 問題的價值
明確了問題的內容以後,還需要確定問題是否有價值。
(1)所提出的問題是否尊循了基本的科學原理。
(2)迄今為止,能否確認該問題尚未得到充分解決。
(3)在調查的范圍內,該問題是否有普遍意義,在更廣的范圍內,該問題是否有意義?
(4)在多個問題同時發生時,該問題是否是主要問題?
(5)現有的技術條件能否解決這個問題?技術發展以後呢?
(6)解決該問題所需要的投入是多少?投入與產出的比是否理想?
明確問題的內容和價值,除了需要一些主觀的分析外,還可以藉助於一些研究手段來進行。這樣,既可以深化對問題的認識,進一步明確問題的內容和價值,又可以為分析問題解決的條件及實現的可行性、提出設計要求奠定的基礎。
2、 明確解決問受到的限制及具體的設計任務
在明確問題的內容與價值後,還應該明確解決這一問題所受到的主觀條件的限制,明確設計所應受到的限制和所應達到的標准,進而提出設計任務。
無論是一個問題的解決,還是一項設計的進行,它的限制主要是由兩方面決定,一是設計對象的特點和問題解決的標准,二是設計者的技術能力和條件。
當我們對解決問題所受到的限製作了全面的梳理和分析後,就可以將該問題明確地視為一個設計對象,並依據已有的調查、研究和分析,提出具體的具有一定可行性的設計要求了。
3、 設計計劃
為了保證設計的順利實現,我們需要制定設計計劃。設計計劃可以更好地保證設計有目的、有計劃地進行,它可以通過工作程序的排列來表示。
為了統籌安排設計進度,合理利用設計資源,並根據時間要求以及設計各個階段的工作量和設計的難易程度,科學、合理地分配時間,在完成設計計劃的基礎上,還需要制定一份時間進度計劃表。設計各階段工作的展開有的可以同時進行,有的需要依次推進。
根據需要,時間進度計劃表還可以用設計計劃書的形式來表達。
第五章 方案的構思方法
一、方案的構思方法
1、 設計分析
合理的設計分析是成功地進行技術設計的關鍵一步,分析得當可以指引以後的技術上可以少走或不走彎路。
產品本身是一個整體,包括功能、造型、材料等,但任何產品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一方面,它是為人服務的,人的需求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產品的設計;另一方面,它是在一定的環境中使用的,必然受到環境的制約,並對環境產生影響。因此,設計任何產品都應綜合考慮物、人、環境三個方面。詳見書本P95台燈分析的例子。
2、 方案的構思方法
方案的構思是指人們在一定的調查研究和設計分析的基礎上,通過思考將客觀存在的各要素按照一定的規律架構起來,形成一個完成的抽象物,並採用圖、模型、語言、文字等方式呈現思維過程。
方案的構思過程中,考慮到的許多問題是模糊的、零散的、不系統的,而且也是不具體的,怎樣把這些模糊的、零散的、不系統的設計想法變成我們能看到的、比較完整的具體方案呢?這就需要一定的方法
(1)草圖法
設計時,我們可以運用草圖法進行構思。草圖不僅能將一些想法明確地表達出來,而且可以隨意修改。在運用草圖法進行構思的過程中,學生可以捕捉靈感、自由發揮、不受約束。
(2)模仿法
模仿現實生活中存在的一些事物進行方案的構思。如仿生技術
(3)聯想法
要用聯想的方法進行方案的構思,人們就必須具備豐富的實踐經驗、較廣的見識、較好的知識基礎及豐富的想像力。
利用聯想法進行方案的構思,不一定能使技術設計一次性成功,但它有可能為構思找到一種方法或一條形成方案的路徑。運用聯想法進行構思後,我們不能盲目地實踐,而應該首先對方案進行科學論證,而後再進行製作和實施。
(4)奇特性構思法
奇特性構思法所形成的方案一般具有原創性。這些構思在歷史上很少發生,或從來沒有發生過,甚至有些構思在當前的科學、技術、經濟條件下無法實現。
3、 方案的比較和權衡
在多個方案經構思形成後,我們往往要對這些方案進行評判和比較,同時要從設計的目的出發,針對一些相互制約的問題進行權衡和決策,最後選出較為滿意的方案或集中各方案的優點進行改進。
對方案進行比較和權衡的過程是一個綜合考慮的過程,各個指標並不是獨立的,它們相互關聯、相互制約。抓住設計的核心與關鍵是權衡設計方案的必要條件。
考慮的方面:實用、美觀、創新、穩定性、安全性、環保性、加工難易程度、經濟成本。

第六章 設計圖樣的繪制
一、設計表現圖
1、技術語言的種類與應用
技術語言是一種在技術活動中進行信息交流的特有的語言形式。技術活動的豐富性使得技術語言具有多樣性。比如圖樣、圖表、模型、符號等。
技術語言可以有不同的分類方法。按照專業類型來分, 有計算機程序語言、工程圖學語言等;依照人的感覺類型的不同來分,有視覺語言、聽覺語言和觸覺語言等;依據人的視覺形式的不同來分,有圖形符號語言、文字元號語言等。
技術語言的兩大特徵:言簡意賅、通俗直觀。
不同的技術語言往往適用於不同的應用范圍,具有不同的功能。
口頭語言:較多適用於面對面的、規范要求並不過於嚴格的場合,其特點是簡潔、方便。
技術圖樣:是採用某種規范形式將設計用圖樣的形式表達出來的一種設計交流的語言。具有直觀性、高效性、准確性和永久性。說明和陳述比較詳細。
模型:具有感性、直觀的特點,容易吸引觀眾或讀者的注意,並使人更容易把握技術的特徵,是最具有技術特徵的一種表達方式
圖表包括相關的表格、草圖、效果圖等。圖表是表達設計思想的一種十分有效的手段。文本、圖表之類的交流方式相對比較正式,適用於具體有一定技術要求的交流,其特點是較為規范,可以反復查閱、核對。
計算機演示、網頁:是各組成部分和運作一目瞭然,比較生動、形象,其中網頁的方式還具有交流時間靈活、開放性強等特點。
網路語言:幫助人們實現了遠程的設計交流的需要。
除了上述技術語言外,在技術活動中,我們還需要藉助另外的技術語言如技術符號、精度要求、必要的文字說明等。各種技術語言的靈活應用構成了對設計的完美表達。
2、草圖的繪制
徒手繪圖:掌握正確的握筆姿勢,徒手自由畫線練習,提高對筆的控制能力。
網格徒手畫:作圖的要領是與地面垂直的線垂直畫,與地面平行的線按網格上的斜線畫,同時以網格上的小格來確定物體的比例關系。作圖時,先按照作圖的要領,用鉛筆畫出物體的結構線,使物體的各部分結構關系能清楚地表達出來,然後用墨線描出物體的輪廓線,注意外輪廓的實線要略為粗一點。
基本圖形的繪制請參看書本P113
草圖也叫方案草圖或設計速寫,它能迅速捕捉和記錄設計者轉瞬即逝的創作靈感,表達設計創意,是把設計構思轉化為現實圖形的有效手段之一。可分為構思草圖和設計草圖。
構思草圖是設計者在設計過程中產生的設計想法的記錄,它以具體圖形的形式記錄和描繪設計者頭腦中的諸多想法。設計的主體構思基本上是在繪制構思草圖階段完成的。
設計草圖是經過設計者整理、選擇,修改和完善的草圖,它是一種正式的草圖方案。設計草圖是構思草圖中挑選出來的,可以繼續深入的,可行的實際方案,是通過對細節的完善得到的。
草圖的繪制步驟,詳細參看P115
3、 透視效果圖的識讀
學會識讀效果圖,可以通過畫面所表現的形式獲取需要的設計信息。與草圖相比,效果圖更能真實地表現產品的式樣、材質和空間效果等。因此在識圖時要注意從整體上把握產品的形態、功能和特徵,要注意從中了解產品外觀上的實際比例關系和色彩搭配及材質感,了解產品內部結構和色彩裝飾效果。
4、 正等軸測圖
正等軸測圖是一種可以表現物體三維結構特徵的圖形。採用這種投影圖可以表示最初的設計思想。
建立坐標軸的時候,各軸的夾角是120度。具體繪制過程參看P117-118。
二、常見的技術圖樣
1、正投影和三視圖
正投影法就是假設投影光線與投影平面垂直,在投影平面上求取物體的投影的方法。為了確定物體的結構形狀,需要採用多面正投影。
三視圖:物體的正面投影,即物體由前向後投影所得的圖形,通常反映物體的主要形狀特徵,稱為主視圖;物體的水平投影,即物體由上向下投影所得的圖形,稱為俯視圖;物體的側面投影,即物體由左向右投影所得的圖形,稱為左視圖。
為了在同一張紙上畫三視圖,三個投影面必須展開,在同一個平面上。俯視圖在主視圖的正下方,左視圖在主視圖的正右方。主視圖反映物體的長和高,俯視圖反映物體的長和寬,左視圖反映物體的高和寬。長對正,高平齊,寬相等。
三視圖的繪制步驟見P122-123。
2、形體的尺寸標注
四個基本的要求:正確(符合國家標准)、完整(不重復、不遺漏)、清晰、合理
尺寸三要素:
(1)尺寸界線
尺寸界線用細實線繪制,並由圖形的輪廓線、軸線或對稱中心處引出,也可利用輪廓線、軸線或對稱中心作尺寸線。
(2)尺寸線
尺寸線用細實線繪制。尺寸線必須單獨畫出,不能與其他圖線重合或在其延長線上。一般採用箭頭作為尺寸線終端。
(3)尺寸數字
圖樣上所注尺寸表示形體的真實大小,形體的真實大小與圖樣的大小及繪圖的准確度無關。圖樣上的尺寸,以毫米mm為單位時,不注寫單位,否則必須註明。線性尺寸的尺寸數字一般注寫在尺寸線上方或其中斷處,水平方向尺寸字頭向上,垂直方向尺寸數字寫在尺寸線的左側且字頭向左。
標注舉例:
尺寸界線超過箭頭2mm,尺寸線與尺寸線,尺寸線與輪廓線相距5-7mm。如P124
直徑:符號為ø,整圓或大於半圓的圓弧需要標注直徑。標注直徑的方式有多種,選用何種方式通常由圓的大小和位置來決定。如P125。
半徑:符號為R,半圓或者不足半圓的圓弧需要標注半徑。標注半徑的方式也有多種,採用方式也應根據圓弧的尺寸與位置來確定。如P125
3、機械加工圖
以三視圖的形式來表達機械加工方法的一種技術圖樣,是完成產品機械加工的主要依據。它通常由三視圖及其尺寸標注,必要的其他視圖、標題欄和文字說明幾部分組成。必要的其他視圖如局部放大圖、剖視圖等可以用來將三視圖不能完全表示的物體形狀表現清楚。詳見P126
4、剖視圖
假想採用剖切平面的方法剖開物體,將處於觀察者與剖切面之間的部分移去,將其餘部分向投影面投影所得的圖形稱為剖視圖。剖切平面一般具有以下兩個特徵:(1)包含內部結構如孔、槽的軸線,或物體的對稱面(2)平行於相應的投影面。
畫圖時應注意:
(1)物體被剖開後,用粗實線畫出物體的剖面輪廓及剖切平面後的可見輪廓。(2)採用剖視圖後,應省略不必要的虛線,只有對尚未表達清楚的物體結構才畫出虛線。(3)由於剖切平面是假想的,因此在一個視圖上取剖視,並不影響其他視圖的投影(4)剖面需按規定畫出與物體材料相應的剖面符號,金屬材料的剖面符號為與水平線成45度的一組平行細實線,同一物體的各剖視圖的剖面線應間隔相等、方向一致。
5、線路圖
電子線路圖一般是指用圖形符號和線段組成的電子工程用的略圖,包括電路原理圖、接線圖和邏輯圖。
在識讀線路圖的過程中,首先要認識線路圖中的元器件符號,知道它所代表的元器件;其次要弄清楚元器件符號相互之間的連接方式;最後確定信號如何流通。

第七章 模型或原型的製作
一、模型
原型:是在產品生產之前製作的與產品大小相同、使用功能一致的物體。可以是產品本身。
模型:是根據實物、設計圖樣或構思,按比例、生態或其他特徵製成的與實物相似的一種物體。由於模型有製作成本低、便於修改等優點,設計者一般通過模型來呈現產品的設計方案。模型製作是產品設計過程中不可缺少的環節。模型製作的過程不僅是設計思想體現的過程,也是發展構思的創造性過程。
模型具有以下兩個功能:
(1)使設計對象具體化。
模型可視、可觸、可控制,可以形象地表達所設計的產品的比例、尺度、線型、 色彩、材質以及每一個構成面。它是一種實體設計語言,為設計的表達和交流提供了一條有效途徑,使設計委託者、生產單位和設計人員之間能夠直接溝通,全面認識設計方案。
(2)幫助分析設計的可能性
由於現代工業產品大部分是在大規模、自動化和巨額資金投入下生產出來的,因此,僅憑圖紙提供設計意圖,很難把握設計的可靠性。如果設計一旦失敗,損失將十分巨大,所以,設計一件復雜的產品,必須通過模型製作,才能投入生產。
模型製作是技術設計中的一個環節,也是一種技術方法。通過模型可以研究技術活動的規律和特徵。在設計過程的不同階段,根據不同的要求往往需要製作不同的模型。
草模:用於產品造型設計的初期階段,它可以採用立體模型將設計構思簡單地表示出來,供設計人員深入探討時使用。
概念模型:用於設計構思初步完成之後,在草模的基礎上,用概括的手法表示產品的造型風格、布局安排,以及產品與人、環境的關系等,從整體上表現產品造型的整體概念。
結構模型:用於研究產品造型與結構的關系,清晰地表達產品的機構尺寸和連接方法,並用於進行結構強度試驗等。
功能模型:主要用於研究產品的各種性能以及人機關系,同時也用於分析檢查設計對象各部分組件尺寸與機體的相互配合關系,並在一定條件下用於試驗。
展示模型:展示模型是在 結構模型和功能模型的基礎上,採用真實材料,按照準確的尺寸,做成的與實際產品幾乎一致的模型。作為產品的樣品,展示模型為研究人機關系、結構、製造工藝、外觀、市場宣傳等提供實體形象,並可以直接向設計委託方徵求意見,為審核方案提供實物依據。
二、工藝
工藝是利用工具和設備對原材料、半成品 進行技術處理,使之成為產品的方法。她體現了生產活動中的知識和經驗,並隨著人們認識的深入和經驗的積累而不斷地改進和發展。因目的和功能不同,工藝有很多種,常見的有加工工藝、裝配工藝、檢測工藝、鑄造、表面處理工藝等。
不同的行業、不同的工種、不同的工序,往往有其特定的工藝要求和嚴格的工藝規范。
工藝對保證產品質量,提高生產效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影響產品的功能、強度以及外觀等方面。
金屬材料的加工工藝
金屬材料;黑色金屬、有色金屬和特殊金屬材料。不同的金屬材料用不同的性能。
金屬的加工工藝包括劃線、鋸割、銼削、鑽孔、連接和表面處理。
劃線:就是在待加工的材料上用相應的工具劃出加工部件的輪廓線或基準點或基準線。一般步驟為:(1)劃出基準(2)劃尺寸線(3)劃輪廓線(4)沖眼。工具一般有:劃針、鋼直尺、角尺、劃規和樣沖。詳見P144
鋸割:手鋸的安裝和握法,起鋸方法和操作要領。詳見P145。
銼削:為了使工件符合設計所要求的形狀、尺寸和粗糙度,往往需要進行銼削,銑削和磨削。其中銼削加工操作方便,使用廣泛。有扁平銼、半圓銼、圓銼、三角銼。操作要領和方法詳見P146
鑽孔:用鑽頭在實體材料上打孔的方法,稱為鑽孔。常用的設備是台鑽,鑽頭是麻花鑽。鑽孔的操作步驟:(1)劃線定位(2)裝夾工件(3)裝夾鑽頭(4)鑽孔。
二要二不:操作時要集中注意力;要戴防護眼睛;不準帶手套操作;不能直接用手扶持小工件,薄工件。
連接:通過固定連接和半固定連接的方法可以實現金屬件之間的連接。連接方法見P148
表面處理:表面刷光,噴塗油漆、鍍層。詳見P150
三、模型製作
模型製作的一般步驟:
(1)選擇合適的材料
(2)根據本地的條件,准備適當的工具和加工設備。
(3)按設計圖樣劃線
(4)對材料進行割據、切削等加工
(5)裝配
(6)對模型進行表面處理
(7)對產品的外觀造型和色彩進行評價,對產品結構、功能進行檢測和試驗,檢驗是否符合設計要求
(8)對設計方案進行修改,做成展示模型。
在模型或原型製作完成之後,根據審美的需要,一般要對產品的外觀加以一定的潤色,以使產品更美觀,更符合人們的心理需求。

第八章 技術產品的使用和保養
一、產品說明書及其編寫
1、定義:是指導用戶選擇產品、使用產品的「路標」和「向導」。
2、作用:介紹產品特性,確保用戶正確、安全地使用產品,幫助用戶解決問題
3、結構:標題、正文、標記
4、形式:條款直述式、自問自答式
5、寫作要求:(1)充分考慮用戶的閱讀需要(2)體現產品的設計特點(3)不必平均用力,而應有所側重(4)語言准確、通俗、簡潔,內容條理清楚
二、技術產品的使用、維護和保養
1、 用戶應認真閱讀說明書
2、 明確產品維護和保養的要點,熟悉產品維護的途徑和方法
3、 明確產品常用的服務途徑

㈡ 如何打造一份邏輯清晰的產品方案

這是《90天產品經理訓練營》的第10課-產品規劃課程課後筆記,重點講解產品方案是什麼,有什麼用,怎麼做。

帶著這些問題,和我一起進入課堂,了解產品方案的來龍去脈

產品方案和項目規劃是課程的重點,還是以實戰為主,通過老師親身的案例講解了如何做產品方案,進行項目規劃。

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很多人喜歡提出自己的想法,他們以為是需求,其實是針對 一個問題的解決方案

產品經理需要了解對方提出這個方案的根本原因, 通過不停追問 ,深挖對方的真實需求。

2.產品方案的定義

對於這一段定義,存在太多概念,產品組合策略是什麼?產品開發策略是什麼?

產品組合策略

所謂組合策略,首先要了解公司所有的產品,在方案中應該羅列所有產品的特點和所處生命周期。

組成策略是對產品項目的增、刪、改

互聯網項目通常是對一個產品作出相應的方案,應該改為功能組合策略,決定某個周期開發哪樣的功能

產品開發策略

產品開發策略有6種:

在產品方案中,根據市場,產品生命周期選擇適合的開發策略。

了解需求與方案之間的差異,才能清晰分辨你聽到的是需求還是方案,還能讓你從需求的視角轉變為方案的視角。

1. 需求是感性的,而方案是理性的 。需求通常與人的情感掛扣,沒有經過嚴密的邏輯推理,往往是當事人遇到問題後提出的解決方案。而方案則是經過嚴密的 邏輯思考 得出的結果。

2. 需求是一個點,方案是一個面 。需求往往是一類人在特定環境下的痛點,做方案卻要考慮不同人在不同情況下的痛點如何解決。

3. 需求是有限的,方案是無限的 。解決方法總比問題多,一道數學題的解決方法就又N種啦。

4. 需求是心靈的,而方案是金錢的 。需求是滿足用戶的某種慾望,滿足人性的弱點,而方案是以盈利為目的,實施起來需要金錢的支持的。

5. 需求是個人的,方案是企業的 。這段話其實我不是很認同,需求可以是企業的,而方案也可以是個人,就看這個需求的來源是哪裡,方案的利用者又是誰了。

總而言之,和一般的產品方案的區別就是,用戶需求是基礎,必須結合運營策略。

既然目的是獲取盈利和用戶量,那麼做產品方案的目標也要圍繞目的展開了。

1.深度理解需求的背景。
2.明確解決需求的路徑。
3.為項目作準備

一份產品方案,必須具備以下的要素:

1.結構清晰

產品方案的作用是讓產品經理自圓其說,驗證自己的想法是可行的過程,你的方案是給人看的。

任何文檔都需要結構清晰,邏輯順暢,讓人看得懂,看得舒服。

2.背景分析

詳細的背景分析能人明白這份方案的來龍去脈,閱讀起來更加輕松,更容易理解你的思路來源。

3.產品基調

主要是做產品定位,說明你的產品解決了哪些人的哪些問題。

4.產品框架

梳理產品的功能框架,展示你即將要做的產品具備怎樣的具體功能。

5.產品預期

描述產品的目標,衡量產品成功的目標是什麼。

為什麼說產品是落實功能最重要的一步,方案的拽寫思路說明了一切,把分析與具體方案結合得出產品需求的指導方案。

很多人把覺得產品需求與產品方案難以區分,最簡單的區分方法就是產品需求是具體的細節實施,主要對象是開發人員,而產品方案則是做需求的原因與策略。

產品方案在小公司比較少出現,因為現在互聯網的節奏太快了,沒有時間給你詳細地做一份方案。

產品方案需要用到的地方:

個人思路整理,助你深刻理解需求,提煉最合適的解決路徑

對於個人來說,寫一份完整的方案能夠整理你的思路,使其不僅僅是停留在腦海中,寫出來,更清晰。

通過不斷思考,結合數據分析市場分析,能讓你更理解需求,從而想出更多的解決辦法,提煉出最優解。

項目申報,立項使用

當你有一個想法想要做,請拿出一份方案給你的領導看,給你的開發人員看,讓他們明白你要做什麼,有什麼意義,能夠帶來什麼。

老師舉了一個親身經歷過的例子,說明項目規劃的重要性,項目規劃最重要的就是有一個清晰的目標,如果沒有目標或者目標不清晰,很難知道你需要什麼,前進的路也不清晰。

不能總想著在摸索中前行。

立項能給人帶來儀式感,向你的團隊開一次立項會議,讓每一個人都知道你們在做一件 什麼事情,什麼時候完成,完成之後的意義吧

我原來以為立項就是開一個會議,原來不是的,能夠告訴協作方的手段,都是立項的方式。

你可以通過電話,郵箱,簡訊等方式進行,不過最高效的就是會議了。

課程當中又一句話讓我感受很深:

作為產品經理,你都不帶頭開立項會議,誰來帶頭啊?

無論是小公司還是大公司,關鍵是看你願不願意去做,不要被資源限制住了。

分期是為了設置里程碑,讓路途看起來不再遙遠。

一個項目開啟的時候往往是龐大的,分期是由於 技術條件,時間條件等 資源的限制,把一個大的項目按階段進行拆分,每個階段完成一個目標。

個人認為分期是為了更好的堅持,讓任務更加具體、可跟蹤,並根據階段目標得達成情況進行適當的調整。

總之,分期是為了不走歪路。

項目都是可以調整的,如何調整呢?

看競品

想與競品拉開差距,就要做好自己的核心功能,並把這個功能做到極致,讓用戶離不開你,暫時不用想讓用戶不爽的地方,而是加大力度做讓用戶爽的地方。

看反饋

一般會給你反饋的人有兩種:死忠粉或者用得超級不爽的人。

通過他們的反饋能了解到好與不好的地方,要仔細分析,得出改進方案。

看數據

數據能真實反映用戶最喜歡的地方和不喜歡的地方,找出來,先把喜歡的功能做到極致,再補上不好的功能。

為什麼產品方案要結合運營策略?原因很簡單,一個產品如果沒有運營的支撐,不會有人來用。

所以在產品開發的過程中,要協調好運營人員,不斷與它們溝通,產品研發過程中就要進行運營的布局。

運營很重要,運營很重要,運營很重要。

在課程中,老師多次強調目標的重要性。

無論是做市場分析還是需求分析,行動之前想清楚你為什麼要做這件事。

為什麼我每次上課之前都會給自己提幾個問題,就是為了給自己設置一個目標:能解決這幾個問題,這堂課才算成功。

所謂管理你的上級,就是要你考慮得比上級更加清晰,能有理有據地說服他。

為什麼他是老闆,而你不是,原因就是他有其獨有的眼界,產品做不成功的時候,最痛的是他。

多換位思考。

這是鍛煉你思考能力的方式,不要以為只有工作的時候才用到方案,你的人生規劃,你的目標管理都需要一個可執行的方案。

看到身邊讓你不爽的事物,快想想有什麼解決方案,可以讓你更爽一點。

如果你的方案不夠完善,如果資源不支持,你的方案是無法落地的。

當你的方案被拒絕時,要復盤思考,為什麼我的方案被拒絕呢?是考慮不周?還是現在的資源不允許。

即使一個方案失敗了,你也能獲得以下的好處:

1.訓練了信息匯總與提煉的能力。
2.梳理了你的邏輯。
3.讓你想清楚所做產品的目標,驗證了可行性。

產品方案是思考過程,項目規劃是落地過程,方案是項目的指導,就像理論與實踐的關系

方案的分析過程是項目的立項基礎。

方案的產品預期是項目的目標。

方案的產品框架是項目迭代時間,進行分期的基礎。

時間管理

考慮開發人員現在的工作量,合理地分配每個人的工作,督促他們完成任務。

預期管理

在項目推進的過程中,及時檢驗階段性目標,合理地管理老闆的預期,一般都是避免預期過高。

復盤

每個階段都要進行階段性的復盤,檢討做得不好的地方。

項目完成後要進行全面的復盤,檢查與目標的差距有多大,此時的復盤應該要號召相關負責人一起進行。

最近在思考得方案是: 如何又快又好地做一份市場分析與競品分析報告

背景:做作業過程中,發現自己效率很低,對於數據獲取的途徑不熟悉。
預期:總結一份可操作的分析流程,必須是具備細節的。

以上為個人課程的一些小小總結,我是唐三笑,渴望成為一名優秀互聯網產品經理的小菜鳥。

㈢ 如何構建企業的產品技術創新架構

產品創新架構通常包括:產品線與產品系列、產品平台、技術平台三個部分,相互承接相互影響,共同構成系統化的產品技術體系。在進行產品技術創新架構的梳理和設計時,應緊密結合用戶需求和企業運營特徵,保持相互的整體性,通常可以從以下幾個步驟進行:
1.進行市場細分,選擇或定義企業的目標細分市場
首先需要對同類產品的目標客戶群體進行分析,建立和優選市場區分的主要維度。通常在建立市場區分維度時,可從消費決策模式為基點進行目標市場的識別,包括地域、文化、收入水平、學歷水平、消費情景等維度。在此基礎上,可採用相關度矩陣對識別出的這些區分維度進行相互比較,最終選擇2-3個與用戶相關度最大的維度作為關鍵細分維度,這些細分維度之間應相互獨立相互區分。如,某手機企業確定的產品關鍵細分維度為年齡、性別、生活方式。
確定關鍵細分維度之後,應針對每一個維度確定相應的刻度,如針對年齡這一維度可設計成「青少年、中年、老年」,也可設計成「25-35歲、35-45歲、45-60歲」。刻度的大小的設計要能夠最大程度的區分目標用戶群,若某一產品25-35歲年齡段的用戶與35-45歲年齡段用戶需求差異不明顯,則應合並為25-45歲,同樣,若25-35歲年齡段內,30歲以前和30歲以後的用戶需求差異較大,則應對此年齡段進行進一步的細分。
最後,根據多個維度的客戶劃分,選擇公司的目標細分市場,通常為多個維度同時滿足。如某手機企業選擇的目標細分市場為:18-22歲女性,在校大學生。按照細分維度進行目標細分市場選擇之後,通常還應進行一定的總結,概括性的描述目標市場的總體特徵、價值取向等。
2.進行目標市場產品競爭格局分析,確定企業的產品布局,並進行產品線劃分
在確定目標細分市場後,需要廣泛的收集行業各主要競爭對手的產品信息,可以圖片、卡片等多種形式將主要的在銷產品進行集中展現,對比公司在目標市場整體競爭格局中的產品分布,分析公司的競爭優勢,並根據公司總體戰略確定公司的產品布局。
在此基礎上,需要再一次對這些產品進行分類,分類的方式和細分市場識別類似,同樣需要首先識別分類的維度,不同的是此時應更多的考慮管理難度、產品特徵和用戶需求的結合,在三者之間找到一個最佳的平衡點,即形成了產品線的劃分。
產品線的劃分太粗或太細都會給管理上造成較大的困難,如果劃分太粗就無法對產品進行有效的區分,如果劃分太細又會增加產品管理的復雜度。通常一家企業的產品線設置為3-6條較為合理。
3.進行產品系列化梳理
根據企業產品種類多少和復雜度的不同,企業通常還需在產品線下再進行產品系列的劃分。產品系列的劃分通常可以結合目標細分市場,對該產品線對應的目標細分市場進行進一步的細分和選擇,形成二級細分市場。
一個產品系列的定義必須對應相應的二級細分市場,針對二級細分市場進行核心需求的識別,建立該二級細分市場的需求模型,針對這些核心需求形成的共同產品概念即為該系列的「系列概念」。
針對二級細分市場的需求模型,還需要進行敏感性分析,將用戶對各個需求的敏感性進行分級。在此基礎上可以選擇敏感性較高的一到兩個需求點作為系列內的差異化點,並形成呈一定梯次遞進的產品概念,而其他大部分需求應作為同系列的繼承屬性。
在進行系列化梳理的過程中,可能會發現企業現有產品已經形成了系列化的特徵,此時只需要通過上述思路對其進行驗證;而對於沒有形成系列化的大量產品,則可以進行一定的強制歸並,雖然強制歸並形成的產品系列可能沒有較大的共用性,也沒有呈現梯次遞進的產品概念,但卻為後續的系列化開發提供較好的開發基礎和整合思路。
針對某些產品層次和種類較為簡單的企業可能不需要進行系列化,此時其產品線本身即為一個「系列」;而對於某些產品層次和種類更為復雜的企業,可能還需要在產品系列的基礎上進一步細分,形成「產品族」,其思路與系列化類似,本文不再進行贅述。
4.識別各個層級的產品共用要素,構建產品平台
在進行產品系列化的過程中,識別或定義了一些共同的繼承屬性,甚至在不同的系列間也存在這樣的繼承屬性,在產品中這些繼承屬性通常會對應相對較為獨立的一系列共用產品組件,若在現有產品系列中不存在這樣的共同組件,那麼在新產品系列開發時應進行重新定義。
同系列或不同系列產品間的這種共用組件的集合,即為產品平台。產品平台除了要滿足共用性的條件之外,通常還應獨立承載某一核心用戶需求;此外,同一產品系列通常只能定義一個產品平台,若有多個平台應進行合並。
如:汽車的產品平台通常以底盤、發動機等關鍵組件為平台要素;個人電腦選擇以CPU和主板為產品平台;電視機則選擇以主IC為產品平台。
5.識別共用技術要素,並通過組合形成技術平台
技術成為一個應用非常廣泛的詞語,以至於因其內涵過於復雜而很少人能夠給出一個准確的定義,若不能將有效的界定、不能將其有形化的表達,就很難對技術創新找到有效的突破。實際上,在產品中所謂的技術是以一系列的技術要素來體現的,可能是一種或一組結構形式、也可能是一個經驗公式,或者是一個選型規范。
通常一個產品需求的實現有賴於一系列技術要素形成的技術概念,例如要實現「燈具良好散熱」這一需求,通常需要同時結合熱對流、熱輻射和熱傳導三種熱傳遞原理進行設計,最終將會體現在燈具內腔形狀和燈具外表面的散熱筋結構,這種結構形式就是實現良好散熱的一種技術要素。
又比如,某應用於海上的金屬裝置表面要實現較高的防腐性能,通常要從材料腐蝕機理出發,最終體現在基體的材質選擇、塗料材質選擇和表面噴塗工藝上,這些都是一些技術要素。
在有效識別技術要素的基礎上,我們需要再一次將這些技術要素進行組合,形成能夠滿足用戶一系列不同程度需求的一組技術要素,能夠共用到產品的多個部件或組件,為其賦予滿足用戶某一特定需求的能力,這一組技術要素即成為技術平台。如上述兩個例子總可分別提煉總結出「散熱技術平台」、「防腐技術平台」。
技術平台形成要把握的基本要點是,瞄準用戶需求,從技術原理或機理出發,對產品現有技術要素進行識別或者對新的技術要素進行探索,在此基礎上進行總結和抽象。
6.進行產品技術體系整合
在完成上述步驟之後,還有一個最為重要的工作:將產品線、產品系列、產品平台、技術要素、技術平台進行整合,以某種形式進行集中展現,再一次從系統的角度、管理的角度、用戶需求的角度進行審視和優化,此時企業的整體技術體系基本上便形成了其原型。
技術體系的表達方式非常多,如日本科技聯盟開發的「技術大系圖」,企業也可以根據自身的行業特徵、產品特徵設計不同的表達形式。
梳理和搭建企業的產品技術創新架構,是對企業現有產品一次徹底的格式化過程,這個過程可能會較為漫長,這其中涉及到現有在銷產品的整合,為了不對現有業務造成較大的沖擊,對於很多企業而言產品線劃分、系列化構建、產品平台和技術平台的形成更多的將會在新產的開發過程中逐漸體現,對現有產品形成逐步的替代。但無論如何,產品技術創新架構是企業產品創新的重要基礎,也是逐步建立企業核心技術能力的重要手段,對於亟需自主創新的中國企業而言,這一步應走在前面。

㈣ 技術 | 知識圖譜構建關鍵技術點梳理

本文主要內容整理自知識圖譜兩篇代表性綜述:

1. 徐增林,盛泳潘,賀麗榮,王雅芳. 知識圖譜技術綜述[J]. 電子科技大學學報(4期):589-606.

2. 劉嶠, 李楊, 段宏, et al. 知識圖譜構建技術綜述  [J]. 計算機研究與發展, 2016(3):582-600,共19頁.

文章從知識圖譜的定義和技術架構出發,對構建知識圖譜涉及的關鍵技術進行了自底向上的全面解析。本文是對涉及技術點的羅列,後續會針對單個技術點一一梳理。

1.1 所解決的問題 

如何從半結構化和無結構數據中抽取實體、關系以及實體屬性等結構化信息。

1.2 涉及的關鍵技術 

1.2.1 實體抽取 Entity Extraction

也稱命名實體識別(Named Entity Recognition, NER),指從文本數據集中自動識別出命名實體。

1.2.2 關系抽取 Relation Extraction

指從相關語料中提取出實體之間的關聯關系,通過關系將實體(概念)聯系起來。

1.2.3 屬性抽取 Attribute Extraction

指從不同信息源中採集特定實體的屬性信息,例如抽取某個公眾人物的昵稱、生日、國籍、教育背景等信息。

2.1 所解決的問題 

將現實世界中的各類知識表達成計算機可存儲和計算的結構。

2.2 涉及的關鍵技術 

傳統的知識表示方法主要是以RDF(Resource Description Framework資源描述框架)三元組SPO(subject,property,object)來符號性描述實體之間的關系,近年來,以深度學習為代表的表示學習技術也取得了重要的進展。

3.1 所解決的問題

信息抽取結果中可能包含大量的冗餘和錯誤信息,數據之間的關系也是扁平化的,缺乏層次性和邏輯性,通過知識融合,可以消除概念的歧義,剔除冗餘和錯誤概念,確保知識質量。

3.2 關鍵技術

3.2.1 實體鏈接 Entity Linking

指對於從文本中抽取得到的實體對象,將其鏈接到知識庫中對應的正確實體對象的操作。主要涉及兩方面:

▪ 實體消歧Entity Disambiguation

用於解決同名實體產生歧義問題的技術。例如「李娜」(指稱項)可以對應於作為歌手的李娜這個實體,也可以對應於作為網球運動員的李娜這個實體。

▪ 共指消解Entity Resolution

也稱實體對齊(object alignment)、實體匹配(entity matching)、實體同義(entity synonyms)等,用於解決多個指稱項對應於同一實體對象的問題。例如在一篇新聞稿中,「Barack Obama」,「president Obama」,「the president」等指稱項可能指向的都是「奧巴馬」這同一個實體。

3.2.2 知識合並

指從第三方知識庫產品或已有結構化數據獲取知識輸入。

4.1 所解決的問題

信息抽取和知識融合可以得到一系列基本的事實表達。但事實不等於知識,要想最終獲得結構化、網路化的知識體系,還需要經歷知識加工的過程。

4.2 涉及的關鍵技術

4.2.1 本體構建 Ontology Extraction

本體(ontology)是對概念進行建模的規范,是描述客觀世界的抽象模型,以形式化方式對概念及其之間的聯系給出明確定義。

4.2.2 知識推理 Knowledge Inference

指從知識庫中已有的實體關系數據出發,經過計算機推理,建立實體間的新關聯,從而拓展和豐富知識網路。

4.2.3 質量評估 Quality Evaluation

對知識的可信度進行量化,通過舍棄置信度較低的知識,保障知識庫的質量。

5.1 所解決的問題

知識圖譜的內容需要與時俱進,其構建過程是一個不斷迭代更新的過程。主要包括概念層的更新和數據層的更新。

▪ 數據層更新: 主要是新增或更新實體、關系和屬性值等。

▪ 模式層更新: 指新增數據後獲得了新的模式,需要自動將新的模式添加到知識庫的模式層中。

閱讀全文

與如何梳理產品的技術點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支付寶銀行存款產品如何單筆三萬 瀏覽:579
醫葯區域銷售代理需要多少錢 瀏覽:895
審判文書送達到什麼程序 瀏覽:324
中山石岐哪裡有寵物市場 瀏覽:730
河南省代理記賬公司怎麼收費 瀏覽:747
如何談商業樓盤代理 瀏覽:700
銀行如何定位信用卡是否正常交易 瀏覽:539
怎麼設置手動代理上網 瀏覽:62
王道天勤數據結構看哪個 瀏覽:124
excel如何把人名對應的數據匯總 瀏覽:832
賣服裝代理是怎麼回事 瀏覽:606
湖北什麼產品最值得購買 瀏覽:436
總代理授權證書號是什麼意思 瀏覽:980
國債產品有哪些 瀏覽:325
廣州酸枝市場在哪裡 瀏覽:198
小雲電商小程序多少錢 瀏覽:766
潤滑油代理費用多少 瀏覽:63
技能交易平台哪個最好 瀏覽:488
市場廢銅價格多少錢一噸 瀏覽:978
竹葉的顏色怎麼調數據 瀏覽: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