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2022年新冠疫情還沒結束,銀行推薦的理財產品還能買嗎
能買,但是不建議買,因為截止2021年末,我國所有保本保息的理財產品已經全部清零,所以從2022年之後,銀行新發行的理財產品全部打破剛兌,也就是不能保本保息了。
首先可以肯定的告訴大家,不管是什麼樣的銀行理財產品,都是有一定的風險,只是看風險是大是小。
為了讓客戶充分認識到理財產品潛在的風險,監管部門前幾年就要求銀行打破剛兌,新發行的理財產品不能向客戶承諾保本保息,而是要讓用戶充分認識到產品可能存在的風險。
從各大銀行實際表現來看,類似這種R1的理財產品其實是非常安全的,大家完全可以安心的去購買。
但是對於那些R3以上理財產品,如果大家可支配資金小於20萬,而且本身的收入比較低,比如月收入低於8000塊錢,那我就不建議大家輕易去接觸這些理財產品。
總之,至於理財產品能不能購買,沒有一個標準的答案,任何一個理財產品的存在,都有它的市場空間,都有它特定的客戶群體。
『貳』 淇濇湰鐞嗚儲娓呴浂浠涔堟剰鎬濓紵
淇濇湰鐞嗚儲娓呴浂鏄鎸囦繚鏈鍨嬬悊璐浜у搧鍏ㄩ儴涓嬫灦錛屼篃灝辮〃鏄庡綋鍓嶅競鍦轟笂娌℃湁淇濇湰鐨勭悊璐浜у搧錛岀洰鍓嶇悊璐㈠垎涓5涓絳夌駭錛堥庨櫓浠庡皬鍒板ぇ涓篟1-R5錛夛紝椋庨櫓絳夌駭瓚婂皬錛岀悊璐浜忔崯鏈閲戠殑姒傜巼瓚婂皬錛屾姇璧勮呭彲浠ユ牴鎹鑷韜椋庨櫓鎵垮彈鑳藉姏閫夋嫨鍚堥傜殑浜у搧銆
鐩鍓嶅彧鏈夐摱琛屽瓨嬈炬槸淇濇湰淇濇敹鐩婄殑浜у搧錛岃嫢鎶曡祫鑰呬笉鑳芥壙鍙椾簭鎹熸湰閲戠殑椋庨櫓錛岄偅涔堝彲浠ラ夋嫨瀹氭湡瀛樻俱
『叄』 鐞嗚儲浜у搧娓呴浂浠涔堟剰鎬
鐞嗚儲浜у搧娓呴浂鏄鏈浜у搧鏈変竴涓榪愪綔鍛ㄦ湡錛屽緟鏃墮棿涓鍒板氨瑕佺粨鏉燂紝鍒版湡鍚庝笉璁哄噣鍊煎氬皯涓寰嬪厬浠樻竻鐩樸鍦ㄨ祫綆℃柊瑙勭殑瑕佹眰涓嬶紝閾惰岀悊璐浜у搧杞鍨嬫寔緇鎺ㄨ繘錛屽叾涓錛屼繚鏈鐞嗚儲浜у搧鍔犻熼鍑猴紝澶氬墮摱琛屽凡灝嗗叾娓呴浂銆傜悊璐㈤檷浣庝簡鐩稿叧浜у搧鐨涔呮湡鍜屾潬鏉嗭紝榪愮敤鍥藉烘湡璐х瓑緙撻噴甯傚満娉㈠姩鐨勫伐鍏瘋繘琛岄庨櫓瀵瑰啿銆
鐞嗚儲浜у搧鍚涔
鐞嗚儲浜у搧錛屽嵆鐢卞晢涓氶摱琛屽拰姝h勯噾鋙嶆満鏋勮嚜琛岃捐″苟鍙戣岀殑浜у搧錛屽皢鍕熼泦鍒扮殑璧勯噾鏍規嵁浜у搧鍚堝悓綰﹀畾鎶曞叆鐩稿叧閲戣瀺甯傚満鍙婅喘涔扮浉鍏抽噾鋙嶄駭鍝侊紝鑾峰彇鎶曡祫鏀剁泭鍚庯紝鏍規嵁鍚堝悓綰﹀畾鍒嗛厤緇欐姇璧勪漢鐨勪竴綾葷悊璐浜у搧銆傛墍璋鍑鍊煎瀷鐞嗚儲浜у搧錛屾槸鎸囦駭鍝佸彂琛屾椂鏈鏄庣『棰勬湡鏀剁泭鐜囷紝浜у搧鏀剁泭浠ュ噣鍊肩殑褰㈠紡灞曠ず錛屼駭鍝佸彂琛屾椂娌℃湁鏄庣『鐨勯勬湡鏀剁泭鐜囷紝鎶曡祫鑰呮牴鎹浜у搧鐨勫疄闄呰繍浣滄儏鍐點
『肆』 多家銀行已經出手整改,靠檔計息類將「清零」,儲戶們要留意了
在過去的一段時間內,人們對於存款似乎變得越發熱衷,各大銀行也會選擇很多不同的方式來吸引儲戶存款。不過現在儲戶們要留意了,多家銀行已經出手整改一些原本看起來可能利好民眾但實際上卻有嚴重影響的存款方式,其中這類存款更是將全部「清零」。
據中新網報道,這類即將被清零的存款就是靠檔計息類產品,相比較其他存款方式來說,靠檔計息不僅能夠給民眾帶來更多的利息,同時也讓銀行有了更多的存款,按理講應該是兩全其美的事情。但實際上這卻帶來了相當大的風險,多家銀行目前都已經出手,儲戶如果打算存款,也盡量要以活期或者長期為准。
這里需要知道的是,靠檔計息本身是通過分階段給予不同利率的方式來提升收益的,比如說一個為期三年的存款,如果在存兩年或者存一年的時候拿出來,它們之間是會存在不同的收益差距的,利率並不是一成不變,而是時間越長收益越多。有人對此或許要產生一些疑問,這樣的方式民眾明顯能夠獲得更高的收益,因為現有的定期存款一旦拿出來就變成了活期的收益,明顯會低很多,但為什麼這卻要被停止呢?
要知道我國相關規定對於類似的提取定期存款其實早就進行了限制,明確要求所有的定期提前支取都會變成活期,也就是說所謂的靠檔計息實際上違反了相關的規定,本身就是不規范的行為。而從另外一方面講,靠檔計息實際上也大大提升了銀行的金融風險,尤其是對中小銀行來說。
因為定期存款提前支取的收益升高,人們在某些特定情況下就有可能優先選擇取錢來應急,從而出現集中取錢的情況,對於一些大銀行來說這或許沒有什麼,但對很多小銀行來說,這就有可能導致資金出現問題,然後這些銀行便可能會為了彌補成本上的損失而提升貸款利率,實體經濟融資以及各種借錢的行為就有可能變得困難。
另外因為靠檔計息的利率是可以靈活變動的,而銀行又需要依靠利率來攬儲,這就有可能導致很多中小銀行出現密集的惡性競爭行為,我國對於存款利率的限制本身就是為了避免銀行之間隨意變動利率產生惡性競爭,靠檔計息等於說變相縱容了這樣的行為。因此雖然其對於民眾有一定的好處,但為了長期的發展考慮還是必須要全部清零,出手整改。
伴隨著經濟和 社會 的發展,為了提升地區經濟,中小銀行的存在是必要的,但金融從古至今都是一個非常難以把控的行為,想要管控風險更是難上加難。為了盡可能保障民眾的利益,國家的相關政策制定都非常謹慎,所以從長期來看,發展還是會以穩定為主,高收益並不一定是好事。
從民眾的角度來說,靠檔計息實際上也就是一個理財和存款之間的中間選項,即便這一存款方式被取消,但民眾還是可以通過其他渠道來進一步管理自己的財產,而我國相關制度的完善和發展下,財富的穩定增值是可以預期的。
對大部分民眾來講,選擇大銀行的相關理財產品是最為穩妥的方式,而如果有其他的需求,儲戶在面對中小銀行的一些理財產品時就尤其需要留意。靠檔計息只是一個方式上的擦邊球,並不涉及到其他問題,但很難保證未來不會出現一些其他的帶有陷阱的理財產品,監管部門的監管是一方面,民眾更需要自己警惕。
『伍』 銀行理財市場有哪些新變化
一、存量整改基本完成 保本理財產品清零
2018年資管新規的出台拉開了資管業務改革的序幕。打破剛性兌付、不再保本保收益,成為銀行理財產品轉型的重要方向。
隨著過渡期收官,銀行理財轉型成績單如何?報告顯示,在主動化、凈值化的監管導向下,銀行理財業務過渡期整改任務基本完成,保本理財產品實現清零。
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底,保本理財產品規模由資管新規發布時的4萬億元壓降至零。與此同時,凈值型產品比例大幅增加。截至2021年底,凈值型理財產品余額26.96萬億元,佔比92.97%。
存量業務整改方面,報告顯示,絕大部分銀行如期完成理財產品存量整改計劃。
業務轉型成效明顯的同時,理財市場保持平穩健康發展。截至2021年末,我國銀行理財市場規模達29萬億元,同比增長12.14%。
二、投資人數迅速增長 投資收益保持穩健
長期以來,銀行理財產品以「保本保收益」受到眾多投資者青睞。
在資管行業打破剛性兌付的背景下,沒有了「穩賺不賠」的「金甲護身」,銀行理財產品的吸引力是否依舊?
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底,持有理財產品的投資者數量達8130萬個,創歷史新高,同比增長95.31%。其中個人投資者仍占據理財市場絕對主力,數量佔比達99.23%。
「在資管行業打破剛兌的背景下,銀行理財以其長期穩健的資金供給渠道、專業優質的資產管理能力、豐富多元的產品設計創新等優勢,實現較為平穩的產品收益。」報告稱。
數據顯示,資管新規發布以來,理財產品已累計為投資者創造收益3.61萬億元,其中2021年為投資者創造收益近1萬億元。
三、中低風險產品佔比超80%
保本理財產品清零,是否意味著銀行理財產品風險上升?對於投資取向相對穩健的投資者來說,是否還是合適的選擇?從以下三個維度,也許可以找到答案。
從風險等級看,截至2021年底,風險等級為二級(中低)及以下的理財產品規模24.06萬億元,佔比82.97%;風險等級為四級(中高)和五級(高)的理財產品規模0.11萬億元,佔比0.37%。
從產品結構看,截至2021年底,固定收益類理財產品存續余額為26.78萬億元,佔全部理財產品存續余額的92.34%;混合類理財產品存續余額佔比為7.38%;權益類理財產品存續余額佔比為0.28%。
從收益率看,2021年各月度,理財產品加權平均年化收益率最高為3.97%、最低為2.29%,收益率波動相對平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