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做成本管控
如何做好成本控制
成本控制是企業根據一定時期預先建立的成本管理目標,由成本控制主體在其職權范圍內,在生產耗費發生以前和成本控制過程中,對各種影響成本的因素和條件採取的一系列預防和調節措施,以保證成本管理目標實現的管理行為。
一、
成本控制的方法
(一)目標成本管理
目標成本法是一種以市場為主、以顧客需求為導向,在產品規劃、設計階段就著手努力,運用價值工程,進行功能成本分析,達到不斷降低成本,增強競爭能力的一種成本管理方法。
目標成本是在產品生產准備前下達給技術、生產等職能部門的產品成本控制目標,即產品在市場上可能接受的銷售價格減去合理利潤和稅金後所能允許發生成本的最大限額。目標成本計演算法的思路是建立一種通過具有競爭性的市場價格的估算而得出的目標成本,以便使人們從期望的競爭狀態回到能保證目標利潤
實現的經營成本和生產效率上來。目標成本計演算法通常以顧客願意支付的價格為基礎確定產品或勞務的成本計算方法。目標成本計算應以顧客為導向,它以顧客認可的價格、功能、需求量等因素作為出發點。正是由於這個原因,目標成本計算又稱為「價格驅動成本計算」,它與傳統的「成本加成計算價格」相對應。
目標成本計算始於對產品價格的計算。產品價格綜合考慮了多種因素的影響,包括產品的功能、性質及市場競爭力。目標成本管理的關鍵在於確定目標成本,成本預測可以採取以下方法
B. 產品成本和生產成本如何控制
一、成本控制通俗的講就是「把錢花得恰到好處 」
麥肯錫曾這樣評價中國企業:「成本優勢的巨人卻是成本管理上的侏儒」。其實,成本控制是一門花錢的藝術,而不是節約的藝術。如何將每一分錢花得恰到好處,將企業的每一種資源用到最需要它的地方,這是中國企業在新的商業時代共同面臨的難題。
傳統的成本管理是以企業是否節約為依據,片面從降低成本乃至力求避免某些費用的發生入手,強調節約和節省。而國際公司則認為,以節約成本控制基本理念的企業只是土財主式的企業,他們除了剝削工人和在原材料上大打折扣以外,沒有什麼過人之處。所以,我們需要學習現代企業應有的成本控制戰略及方法。企業要想有長期效益,就只能從戰略的高度來實施成本控制。換句話來說,不是要削減成本,而是要提高生產力、縮短生產周期、增加產量並確保產品質量。
單純地削減成本,把成本的降低作為唯一目標,並不能得到有遠見的企業家的贊同。單純地追求削減成本,一般簡單的做法都會考慮降低原材料的購進價格或檔次;或者減少單一產品的物料投入(偷料);或者考慮降低工藝過程的工價,從而達到削減成本的目的。這樣是十分危險的,會導致產品質量的下降、企業勞力資源的流失、甚至失去已經擁有的市場。
二、成本控制需要建立科學機制
要做到合理控製成本,該如何做呢?我們來看看跨國企業是如何建立成本控制體系的:
第一步:戰略目標指導成本控制目標
方向正確等於成功了一半,成本控制也一樣。成本控制的目的是為了不斷的降低成本,獲取更大的利潤。所以,制定目標成本時首先要考慮企業的贏利目標,同時又要考慮有競爭力的銷售價格。由於成本形成於生產全過程,費用發生在每一個環節、每一件事情、每一項活動上,因此,要把目標成本層層分解到各個部門甚至個人。
1.企業項目分析
各個部門以營銷目標導向,進行年度工作的項目立項,列出為實現目標所需要做的各類項目,同時對項目進行任務分解,再對時間、成本、性能每個環節進行分析,對比成本與收益。比如市場部明年為了達到既定的目標,需要完成多少市場宣傳及推廣的項目,項目逐一分解成任務後,對每個任務所需要的費用進行合理預算,同時對產生的收益進行估算。
2.進行行業價值鏈分析
行業價值鏈:是企業存在於某一行業價值鏈的某個點,包括與上、下游與渠道企業的連接點,如供應商產品的包裝能減少企業的搬運費用,改善價值的縱向聯系也可以使企業與其上、下游和渠道企業共同降低成本,提高整體競爭優勢。3.競爭對手的價值鏈分析
競爭對手的價值鏈和本企業價值鏈在行業價值鏈中處於平行位置,通過對競爭對手價值鏈的分析,可以測算出競爭對手的成本。然後,自己企業與之相比較,就找出了與競爭對手在任務活動上的差異,揚長避短,爭取成本優勢。
第二步:成本控制四步執行法
1.減少目標不明確的項目和任務
在企業目標清晰的情況下,每個項目及任務都是為實現目標所服務的。項目立項分析後,可以把目標不明確的項目與任務削減掉。
2.明確各部門的成本任務
實行「全員成本管理」的方法。具體做法是先測算出各項費用的最高限額。然後橫向分解落實到各部門,縱向分解落實到小組與個人,並與獎懲掛鉤,使責、權、利統一,最終在整個企業內形成縱橫交錯的目標成本管理體系。
3.成本核算,精細化管理
沒有數字進行標准量化,就無從談及節儉和控制。伴隨著成本控制計劃出台的是一份數字清單,包括可控費用(人事、水電、包裝、耗材等)和不可控費用(固定資產折舊、原料采購、利息、銷售費用等)。每月、每季度都由財務匯總後發到管理者的手中,超支和異常的數據就用紅色特別標識。在月底的總結會議中,相關部門需要對超支的部分做出解釋。為了讓員工養成成本意識,最好建立《流程與成本控制SOP手冊》。手冊從原材料、電、水、印刷用品、勞保用品、電話、辦公用品、設備和其他易耗品方面,提出控製成本的方法。當然,有效的激勵也是成本控制的好辦法,所以,成本控制獎勵也成為員工工資的一部分。
4.成本管理的「提前」和「延伸」
「提前」就是加大技術投資,控制采購成本;「延伸」就是將上下游整合起來。當今的市場競爭,是實力的競爭,人才的競爭,產品和服務質量的競爭,也是成本的競爭。從某種意義上講,成本決定一個企業的競爭力。在確保產品質量的前提下,降低成本是企業逐步擴大市場份額的重要途徑,是提高企業經濟效益的基礎。企業管理者要轉變傳統狹隘的成本觀念,結合企業的實際情況,充分運用現代的先進成本控制方法以加強企業的競爭力,迎接各方的挑戰。
C. 如何做好產品項目成本管理
項目成本是在投資項目壽命期內為實現項目的預期目標而付出的全部代價。雖然項目成本管理主要關心的是完成項目活動所需資源的成本,但也必須考慮項目決策對項目產品、服務或成果的使用成本、維護成本和支持成本的影響。例如,限制設計審查的次數有可能降低項目成本,但同時就有可能增加客戶的運營成本。廣義的項目成本管理通常稱為「生命期成本計算」。生命期成本計算經常與價值工程技術結合使用,可降低成本,縮短時間,提高項目可交付成果的質量和績效,並優化決策過程。在許多應用領域,對項目產品未來的財務績效的預測與分析是在項目之外完成的。在另外一些領域(如基礎設施項目),項目成本管理也包括此項工作。如果包括這種預測與分析,則項目成本管理就需耍增加一些過程和許多通用管理技術,如投資回報率、折現現金流量、投資回收分析等。
要搞好成本管理和提高成本管理水平,首先要認真開展成本預測工作,規劃一定時期的成本水平和成本目標,對比分析實現成本目標的各項方案,進行最有效的成本決策。然後應根據成本決策的具體內容,編製成本計劃,並以此作為成本控制的依據,加強日常的成本審核監督,隨時發現並克服生產過程中的損失浪費情況,在平時要認真組織成本核算工作,建立健全成本核算制度和各項基本工作,嚴格執行成本開支范圍,採用適當的成本核算方法,正確計算產品成本。同時安排好成本的考核和分析工作,正確評價各部門的成本管理業績,促進企業不斷改善成本管理措施,提高企業的成本管理水平。要定期積極地開展成本分析,找出成本升降變動的原因,挖掘降低生產耗費和節約成本開支的潛力。以下為大家提供五種常用的成本控制方法。
1. 基於預算的目標成本控制方法
預算管理是有效的成本控制方法。所謂預算,通俗的講就是,事前確定好明天花多少錢?哪裡花錢?誰來花錢?怎麼花錢?誰來控制花錢?要回答這些問題,不僅需要對全盤有把握,而且知道資金從哪裡帶來(並保證能得到這筆資金),以及知道各種需要購進的東西的未來價格走勢。因為是按計劃來花錢,自然就不會亂花錢、花冤枉錢。為什麼說按事前的計劃花錢就不會花冤枉錢呢?因為計劃通常是事前經過在各部門的共同參與下,反復討論協商出來的。當然,你可能會說總有一些事情是無法預計的,但這不能否定預算管理的無效,預算一旦執行以後,也不是鐵板一塊,必要的時候是可以作適當調整的。最重要的是,有預算管理一定會比沒有預算管理好。
2. 基於標桿的目標成本控制方法
所謂標桿,就是樣板,就是別人在某些方面做得比自己好,所以要以別人為楷模來做,甚至比別人做得還要好,或說別人做到了那樣的效果,所以我也要求自己達到甚至超過那樣的效果。這里的「別人」有三層意思:其一,它可以是別的企業。當一個企業在某些方面做到某種較好程度時,通常就會有一批企業起而效仿它,比如某手機的售價是1000元,而自己企業對標產品的成本超過1000元,那麼就要想辦法使產品的生產成本降到1000元以下,這樣才能有價格競爭力。其二,以自身企業過去的某些績效為標准來作為未來的目標予以控制。比如,在本企業的歷史上,最低的獲客成本是20元/個,或銷售費用率僅為5%,於是決意在下一年度以此為目標來予以控制。其三,是以本企業的某個部門或某個人創造的某項紀錄為目標,要來其他部門或其他人以此為標桿,並力爭超越他。比如銷售團隊[張樂飛1] 之間展開的競賽(PK),在同等成本下,看誰的業績高。
3. 基於市場需求的目標成本控制方法
基於市場需求的目標控制方法,我們有時也把它稱為「基於決策層意志的成本控製法」,因為這種方法在使用過程中,決策者的意志將起主導作用。比如,如果一項新技術要投產,將顛覆市場,但是成本太高,生產出來的產品客戶接受不了,那麼就必須想辦法使技術應用成本減低到客戶能接受的程度。新產品的成本只有達到目標成本的要求,才可以正式投產。這一方法常見於顛覆型創新領域,實踐也證明它是一種十分有效的控製成本的手段。最初,這種方法可能是某企業迫於競爭的無奈而創造出來的。但是,實際上在競爭並不激烈的產業中,推行此方法依然可以獲得奇特的管理效果。人的潛力是無限的,有時候看似不能達到的目標,如果有一個強權者一定要讓人們達到它,它有時還真得能夠如願以償。許多企業往往並不知道自己企業是否存在降低成本的空間,採取這種方法,有時可以把海綿中所有的水都擰干。
4. 基於價值分析的成本控制方法
一些大企業都使用了這種方法。這類企業往往設有一個專門的部門來負責「降低成本」,他們分析現有的工作、事項、材料、工藝、標准,通過分析他們的價值並尋找相應的替代方案,可以相應地降低成本。比如,蘋果公司將成本最難控制生產環節外包給成本控制有優勢的富士康;房地產公司將建築工程外包給專業的建築公司;物業公司將保潔工作外包給公司以外的專業保潔公司完成等。
5. 基於經驗的成本控制方法
毫無疑問,基於經驗的成本管理方法有時是最有效用的提高效率、保證質量和控製成本的措施。它是管理者藉助過去的經驗來現實對管理對象進行控制,從而追求較高的質量、效率和避免或減少浪費的過程。比如說,經驗告訴我們,在采購的過程中,「貨比三家、反復招標、盡量殺價」,可以降低采購成本,於是管理者就要求他們的下屬在采購時「貨比三家、反復招標、盡量殺價」。大多數企業的成本管理都是由此開始的,而其他每一種成本控制方法的最底層部分其實都是由此構成的。
成本是體現企業生產經營管理水平高低的一個綜合指標。因此,成本管理不能僅局限於生產耗費活動,應擴展到產品設計、工藝安排、設備利用、原材料采購、人力分配、產品生產、技術、銷售、儲備和經營等各個領域。參與成本管理的人員也不能僅僅是專職成本管理人員,應包括各部門的生產和經營管理人員,並要發動廣大職工群眾,調整全體員工的積極性,實行全面成本管理,只有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挖掘企業降低成本的潛力,提高企業整體成本管理水平,降低產品價格或提升產品利潤空間,獲取市場競爭優勢。
D. 如何進行成本控制的方法
成本控制是企業根據一定時期預先建立的成本管理目標,由成本控制主體在其職權范圍內,在生產耗費發生以前和成本控制過程中,對各種影響成本的因素和條件採取的一系列預防和調節措施,以保證成本管理目標實現的管理行為。
一、成本控制的方法
(一)目標成本管理
目標成本法是一種以市場為主、以顧客需求為導向,在產品規劃、設計階段就著手努力,運用價值工程,進行功能成本分析,達到不斷降低成本,增強競爭能力的一種成本管理方法。
目標成本是在產品生產准備前下達給技術、生產等職能部門的產品成本控制目標,即產品在市場上可能接受的銷售價格減去合理利潤和稅金後所能允許發生成本的最大限額。目標成本計演算法的思路是建立一種通過具有競爭性的市場價格的估算而得出的目標成本,以便使人們從期望的競爭狀態回到能保證目標利潤
實現的經營成本和生產效率上來。目標成本計演算法通常以顧客願意支付的價格為基礎確定產品或勞務的成本計算方法。目標成本計算應以顧客為導向,它以顧客認可的價格、功能、需求量等因素作為出發點。正是由於這個原因,目標成本計算又稱為「價格驅動成本計算」,它與傳統的「成本加成計算價格」相對應。
目標成本計算始於對產品價格的計算。產品價格綜合考慮了多種因素的影響,包括產品的功能、性質及市場競爭力。目標成本管理的關鍵在於確定目標成本,成本預測可以採取以下方法:
①扣除法。首先確定企業的目標利潤,然後再從產品銷售價格中扣除應繳納的產品銷售稅金和本單位目標利潤,其餘額就是需要努力實現的目標成本。
②經驗估演算法,也叫調查研究法。它是對同樣產品,採取同行業先進企業以及本企業的歷史先進水平或上年度的實際成本,結合在計劃期內各種變化的因素進行分析研究,根據預測成本降低的可能性及其保證程度,估算出產品目標成本。
③高低點法。根據成本習性將企業成本分為固定成本和變動成本,用一定時期歷史資料的最高業務量與最低業務量的總成本之差與兩者業務量之差進行對比,先求出單位變動成本,然後再求得固定成本總額的方法。④回歸分析法。根據過去若干期的成本資料,利用最小二乘法,計算出回歸直線,確定固定成本和變動成本.然後再講行成本預測.
目標成本法的執行,與產品生命周期密切相關,特別是在產品規劃、設計、生產階段,目標成本法的作用更加明顯。具體包括下面幾步:
第一,產品規劃階段。由企業產品開發委員會對市場的產品需求狀況和消費傾向等問題進行調研。
第二,產品設計階段。在此階段,目標成本法強調價值工程法的運用。根據產品規劃書,設計出產品原型。結合原型,把成本降低的目標分解到各個產品構件上。
第三,試生產階段。在試生產階段一旦發現產品成本超過目標成本要求,就得重新返回設計階段,運用價值工程進行再次改進。只有在目標成本達到的前提下,才能進入最後的生產。
最後,生產階段。進人生產階段後,目標成本法轉向成本維持,保證正常的生產條件,維持既定的水平成本。
(二)作業成本管理
作業成本法又叫作業成本計演算法或作業量基準成本計算方法,是以作業為核心,確認和計量耗用企業資源的所有作業,將耗用的資源成本准確地計入作業,然後選擇成本動因,將所有作業成本分配給成本計算對象(產品或服務)的一種成本計算方法。作業成本法的指導思想是:「成本對象消耗作業,作業消耗資源」。作業成本法把直接成本和間接成本(包括期間費用)作為產品(服務)消耗作業的成本同等地對待,拓寬了成本的計算范圍,使計算出來的產品(服務)成本更准確真實。作業是成本計算的核心和基本對象,產品成本或服務成本是全部作業的成本總和,是實際耗用企業資源成本的終結。
(三)責任成本控制
責任成本是指特定的責任中心(如某一部門、單位或個人)在其所承擔的責任范圍內所發生的各種耗費。從實質上來說,責任成本制度是企業內部的一種管理制度。具體說,就是要按照企業生產經營組織系統,建立責任成本中心,按成本責任的歸屬進行成本信息的歸集、控制和考核,從而將經濟責任落實到各部門、各單位和具體執行人。責任成本控制主要包括下列內容:
(1)建立責任中心。實行責任成本制度,要求企業根據其組織結構特點按照分工明確、權責分明、業績易辨的原則,合理劃分責任中心。責任中心可從不同角度劃分,西方責任會計中劃分的責任單位主要是利潤中心、成本中心和投資中心。我國責任會計理論對責任單位也有不同的劃分形式,從責任會計核算與控制內容劃分,可將責任單位分為成本費用責任單位、利潤責任單位、成本資金責任單位和收入資金佔用單位。
(2)建立內部結算制度。內部結算是指在企業內部模擬銀行結算方式,對各責任單位的經濟事項運用貨幣形式進行交換的管理方式。建立這種制度的目的,是為企業內部各責任中心之間轉移產品或勞務確定合理的內部價格,為各責任中心考核提供依據。建立內部結算制度的關鍵是制定內部結算價格和選擇內部結算方式。
(3)編制責任預算。責任預算是企業總預算在各個責任中心進行合理劃分而編制的預算。作為責任會計的重要環節,責任預算具有重要作用,它是控制企業及各責任單位活動的標准,是考評各責任單位業績的依據,也是提高企業管理水平的手段。
(4)進行責任控制。責任控制是責任會計的重要內容之一,是以各責任單位的責任指標為基礎,以責任預算為依據,對生產經營過程中的收入、成本、利潤、資金預算執行情況進行控制。各責任中心應實行自上而下的控制,各責任中心也應加強自我控制。
(5)建立健全責任成本核算制度。為了及時報告責任中心責任預算的執行情況,分析實際與預算的差異,企業應建立健全一套完整的責任成本核算制度。
(6)進行責任考核。可以根據責任中心的業績報告,分析與其責任預算的差異,並查明原因,實行獎懲。通過評價和考核,可以總結成功的經驗,查找存在的缺陷,為下一期預算編制提供參考資料。責任成本考核應公平合理,不但能激勵各責任中心的積極性,也能通過適當的懲罰約束和控制不當行為,以實現責任中心權責利的統一。
(四)標准成本控制
標准成本法亦稱標准成本系統、標准成本會計,是指圍繞標准成本的相關指標而設計的,將成本的前饋控制、反饋控制及核算功能有機結合而形成的一種成本控制系統[150]。標准成本系統最初產生於20世紀20年代的美國,隨著其內容的不斷發展和完善,被西方國家廣為採用,目前已成為企業Et常成本管理中應用最為普遍和有效的一種控制手段。
標准成本具有以下特點:以產品成本為對象,融成本計劃、成本核算、成本控制為一體,突出成本控制在系統中的核心地位;成本差異揭示及時,按管理區域分類計算、分析和控制各種差異,責任分明;不強調計算產品的實際成本,反映成本差異旨在改進管理,降低消耗。
一個完整的標准成本系統,主要有標准成本的制訂、成本差異的計算與分析和成本差異的處理三部分組成。實施標准成本系統一般有以下幾個步驟:
①根據企業實際情況,結合生產特點制定成本中心;
②正確制定單位產品標准成本(成本標准);
③揭示實際消耗與成本標準的差異;
④根據實際產量和成本標准計算產品的標准成本;
⑤積累實際成本資料並認真匯總計算實際成本;
⑥通過標准成本和實際成本的比較,算出標准成本的差異,分析成本差異的原因;
⑦進行標准成本及成本差異的賬務處理(納入會計簿記體系的單位才有);
⑧向成本負責人提供成本控制報告,評價考核各責任部門、人員的業績。
二、成本控制的步驟
雖然控制對象各有不同,控制工作的要求也各不一樣,但控制工作的過程基本是一致的,大致可分為四個步驟:
(1)確定控制標准,即確定評定工作績效的尺度。管理者應以計劃為基礎,制定出控制工作所需要的標准。
(2)衡量工作成效,即通過管理信息系統採集實際工作的數據(與已制定的控制標准中所對應的要素),了解和掌握工作的實際情況。在這一過程中,要特別注意獲取信息的質量問題,做到信息的准確性、及時性、可靠性、適用性。
(3)分析衡量的結果,即將實際工作結果與標准進行對照,找出偏差並分析其發生的原因,為進一步採取管理行動作好准備。這是控制中最需理智分析的環節,是否要進一步採取管理行動就取決於此。若分析結果表明沒有偏差或只存在「健康」的正偏差,那麼控制人員就不必再進行下一步,控制也就到此為止了。
(4)採取管理行動,糾正偏差。糾正偏差的方法不外乎兩種:要麼改進工作績效,要麼修訂標准。
三、成本控制的原則
(一)經濟原則
經濟原則是指因推行成本控制而發生的成本,不應超過因缺少控制而喪失的收益。
1.實用性:成本控制要能起到降低成本、糾正偏差的作用,具有實用性;——成本控制系統應能揭示何處發生了失誤,誰應對失誤負責,並能確保採取糾正措施。
2.例外管理:對正常成本費用支出可以從簡控制,而格外關注各種例外情況;
3.重要性:對成本細微尾數、數額很小的費用項目和無關大局的事項可以從略;
4.靈活性:成本控制系統應具有靈活性。面對出現的預見不到的情況,控制系統仍能發揮作用。
(二)因地制宜原則
成本控制系統必須個別設計,要適合特定企業的特點、適合特定部門的要求、適合職務與崗位責任要求、適合成本項目的特點。
(三)全員參加原則
有效控製成本的關鍵,是調動全體員工的積極性。
(四)領導推動原則
成本控制涉及全體員工,並且不是一件令人歡迎的事情,必須由最高當局來推動。
E. 產品成本和生產成本如何控制
1、控制經費
包括勞務費、材料費、保全費等。把降低經費成本當成例行的公事,用制度去保證它,盡量為其創造良好的實施環境。經常召開了成本會議,逐漸把改善成本活動納入正常化、規范化、制度化,並確立了按型號來改善成本的方法。
2、改進生產工藝
控制不同工序所耗費的資本,包括鑄造工序、機械加工工序等。隨著新建企業的增多,企業之間出現了可比性,於是,天行健管理咨詢建議企業設立了「企業間比較委員會」,以推動各家企業之間的降低成本活動。通過這種方法,各企業之間同一道工序經過比較,互相取長補短,從而找出改進工藝、降低成本的最佳方法。
3、注重從細節上節約成本
企業降低成本的做法還體現在一些很不起眼的小事情上,例如,盡量減少了不必要的會議,有人曾指出,很多企業的各類會議,一開就是兩三個小時,有些會議的實際內容不多,而且常常不能按預定的時間開始,預定出席人也到不齊,結果就達不到預期的目的。可以使用日事清的會議管理模塊,提高會議效率,對這種既費時費人還浪費錢的會議進行了精簡,會議也由此節省了大約10%的時間。
4、通過生產不同類型的產品達到控製成本的目的
企業按照不同的品種、相同的項目進行比較,然後規劃出能滿足顧客需求的產量,以便在製造過程中實現目標成本。之後,再確定總的指標額,在廣泛徵求意見、與有關部門進行協商的基礎上,向各個部門分配應負擔的數額,即根據各部門的預算額、生產額等按比例進行分配。此後,各部門再把自己的負擔額逐級分解下去。
F. 進行成本控制的方法主要有哪幾種
一、從成本中佔比例高的方面著手
控製成本自然是要控制產品的全部成本,從成本產生全過程、全方位來控製成本,包括設計、采購、製造、營銷與管理各個環節都要置於企業成本控制范圍之內。成本分為材料費、人工費和管理費等幾個方面,視企業產品的不同,企業成本控制首要的是控製成本的主要方面,從占成本比例高的材料、人工等方面著手。
二、從創新方面著手
從創新著手來降低成本,從技術創新上來降低原料用量、價格便宜的材料替代原有老的材料,從工藝創新上來提高材料利用率、降低材料的損耗量、提高成品率或一級品率,從工作流程和管理方式創新上來提高勞動生產率、設備利用率以降低單位產品的人工成本與固定成本含量,從營銷方式創新上來增加銷量、降低單位產品營銷成本。
三、從關鍵點著手
采購原料的價格成為企業成本的控制關鍵點;降低存貨,加速資金周轉成為該企業的成本控制關鍵點;提高成品率、降低廢次品成為成本控制的關鍵點;升級換代快的產品,產品設計可能成為成本控制關鍵點;材料成本低,營銷費用高的煙、酒、化妝品等,營銷費用可能成為成本控制的關鍵點。
四、從可控制費用著手
生產經營過程中可以人為進行調控的如材料用量、機物料消耗量、材料進價、辦公費、差旅費、運輸費、資金佔用費等可控費,我們花力氣去控制才有意義。從可控制費用著手進行成本控制,才是企業的成本控制之道。
五、從激勵約束機制方面著手
發揮每個成本相關者在成本控制中的作用是企業成本控制必須解決的問題之一,建立成本控制制度,建立與之相關的激勵與約束機制,靠制度,用激勵與約束的方式來調動員工控製成本的主觀能動性,將節約成本與控制者的切身利益聯系起來,利用獎懲的辦法將企業被動成本控制轉換為全員的主動成本控制。
(6)產品成本控制怎麼做擴展閱讀
成本核算方法
1、正確劃分各種費用支出的界限,如收益支出與資本支出、營業外支出的界限,產品生產成本與期間費用的界限,本期產品成本和下期產品成本的界限,不同產品成本的界限,在產品和產成品成本的界限等。
2、認真執行成本開支的有關法規規定,按成本開支范圍處理費用的列支。
3、做好成本核算的基礎工作,包括:建立和健全成本核算的原始憑證和記錄、合理的憑證傳遞流程;制定工時、材料的消耗定額,加強定額管理;建立材料物資的計量、驗收、領發、盤存制度;制訂內部結算價格和內部結算制度。
4、根據企業的生產特點和管理要求,選擇適當的成本計算方法,確定成本計算對象、費用的歸集與計入產品成本的程序、成本計算期、產品成本在產成品與在產品之間的劃分方法等。方法有品種法、分批法和分步法,此外還有分類法、定額法等多種。
核算要點
1、確定成本核算的目的。成本核算有多種目的,如存貨計價、計算銷售成本和確定收益;成本決策和成本控制;產品定價等。
2、確定成本核算的對象。不同核算目的決定了對象的多樣化。如以各種、各批、各生產步驟產品作為對象,計算產品的總成本和單位成本;以各個責任單位為對象,計算責任成本等。
3、確定成本核算的內容。成本核算內容一般包括費用歸集分配與產品成本計算兩部分。費用歸集分配要求,首先必須確定成本開支的范圍,明確各種費用支出的界限,對於不應計入產品成本的予以剔除。
G. 企業如何控製成本
企業如何降低成本
1.靠現代化的管理降低成本
要降低成本,必須抓住管理這個綱。各企業要將實行成本目標管理與經濟責任制相結合,強化成本核算,在產、供、銷、財務等各個環節都要加強管理,把生產成本中的原材料、輔助材料、燃料、動力、工資、製造費、行政費等項中每一項費用細化到單位產品成本中,使成本核算進車間,進班組,到人頭。變成本的靜態控制為動態控制,形成全員、全過程、全方位的成本控制格局,使降低成本落實到每個職工的具體行動中。在此基礎上,一是要加強供應管理,控制材料成本。企業要制定采購原材料控制價格目錄,實行比價采購的辦法,實行貨比三家、擇優選購,做到同質的買低價,同價的就近買,同質同價,能用國產不用進口,以達到降低成本的目的;二是要加強物資管理,降低物化勞動消耗。物資儲量和消耗量的高低,直接影響著產品成本的升降。因此,各企業要從物資消耗定額的制定到物資的發放都要實行嚴格的控制,對原材料等各種物資的消耗用品,要實行定額分類管理,在訂貨批量和庫存儲備等方面實行重點控制,要按照適用、及時、齊備、經濟的原則下達使用計劃,並與財務收支計劃、訂貨合同相結合,納入經濟責任制考核,對影響成本的各種消耗進行系統控制和目標管理,防止各種不必要的浪費,從而達到合理儲存、使用物資,降低成本,提高效益,使之既保證生產的合理需要,又減少資金佔用;三是強化營銷管理,降低銷售成本。要把增強銷售人員的法律意識與加強銷售管理相結合,在每一筆銷售業務發生以前,要對客戶的營運狀況和承付能力認真調查核准,不能貿然發貨,更不能搞「感情交易」、「君子協議」,避免不必要的經濟損失,對業務人員的工資、獎金、差旅費、補助、業務費及裝卸費、短途運輸費、中轉環節等費用本著既要節約,又要調動積極性的原則制定相應的管理辦法,並嚴格考核與獎懲,對拖欠的貨款,要採取經濟、法律、行政的手段予以積極清收;四是要加強資金管理,控制支出節約費用。企業要建立健全財務監督體系,建立廠內銀行,通過推行模擬市場核算來降低成本,控制費用來提高經濟效益,避免用錢無計劃、開支無標准,多頭批條和資金跑冒滴漏現象嚴重從而造成在資金使用上不計成本的做法,嚴格加強對資金的控制,使全體職工感受到市場競爭的壓力,變由幾個算帳為人人當家理財,特別要加強行政費用及一些事業性費用的核算,包括管理部門的行政、差旅費、辦公費等的開支。在這方面要根據承擔的工作性質不同,核算每個人頭的費用基數進行控制考核,每隻鉛筆、每張稿紙都必須從承包額中列支。
2.靠技術改造降低成本
近年來,原材料價格上升、能源提價對成本的上升影響很大。如何在這些不利因素存在的情況下降低成本、提高效益?企業必須樹立技術改造是降低成本重要途徑的觀念,通過技術改造,採用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提高產品技術含量,開辟降低生產成本的途徑。一是要特別注重工藝技術改革,積極採取新技術、新工藝節能降耗,從根本上減少原材料的消耗,在達到產品質量目標的同時,保證成本控制目標的實現;二是在實施技改項目建設中應注意降低項目建設成本,注重以較少的投入求得較多的回報。一方面要採取短、平、快的技改方式;另一方面要採取超常規的基建和技改管理,上項目時機要選准,立項要准確,實施要快速,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千方百計加快技改工程進度,降低項目建設成本,爭取早日投資回報。
3.靠深化改革降低成本
深化企業改革,不斷激發職工的勞動熱情,提高職工素質,建立適應市場經濟的精幹高效的運行機制,也是降低成本的重要一環。各企業要把深化改革作為降本增效的重要工作。首先,要改革人事制度,打破幹部和工人的界限,體現「肯干、能幹、干好」的用人原則,實行招聘與聘任制相結合的人事制度,優化勞動組合,競爭上崗,優勝劣汰,做到「能者上、庸者讓、差者下」,從而調動幹部職工的積極性,提高勞動生產率,增強企業幹部職工的工作責任感和危機感,發動全體幹部職工投入到降本增效的工作中去。其次,在科學測定確保最佳成本目標所必須的勞動量的基礎上,相應改善勞動組織,核定勞動定員,改革內部分配製度,減少因非生產性人員過多和窩工、怠工、勞動量不足造成的消耗。各企業內部可根據各科室、車間的工作性質、工藝復雜狀況、勞動強度、工作環境等因素,分別採取相應的分配形式,做到向苦、臟、累、險和高技能崗位傾斜,進而激發職工的勞動熱情,增加有效勞動時間,降低單位產品的勞動消耗量和工資成本,按生產經營實體需要,對職能科室進行精簡合並,本著精幹、高效的原則配備管理人員,改變人浮於事的局面,達到降本增效的目的。
4.靠過硬的質量降低成本
產品的質量與產品成本之間有著極為密切的關系。在競爭異常激烈的情況下,誰的產品質量高,誰就有競爭力,產品就有市場,就不會佔用過多的資金;產品質量高,不出或少出次品,可以直接降低生產成本;產品質量高,就可以按優質優價原則,以較高價格出售,相對降低成本在銷售收入中的比重;產品質量高,可以贏得更多的用戶,直接增加銷售量,降低銷售成本;產品質量高,實際上也就節約了能源、原材料;產品質量高,就可以節省勞動力與管理費用,這樣無疑會降低成本。因此,企業要十分注重提高產品質量,千方百計嚴把產品質量關。
一是要強化對質量管理的領導,企業廠長(經理)要親自抓質量,形成質量管理網路,每天反饋質量信息,進行質量分析、控制質量成本;二是要有嚴格的工藝技術標准,對影響產品質量的供、產、銷等各個環節實行系統的質量管理,做到不符合質量要求的原材料不採購進廠,不符合質量要求的半成品不流入下道工序,不合格的產品不出廠;三是要充實質量管理力量,完善質量管理制度,建立專職檢測隊伍,制訂自檢、互檢和專檢相結合的質量檢測制度和標准,嚴把產品質量關,同時將質量管理納入經濟責任制考核,推行優質優價優工資、劣質廢品懲工資的分配原則,對因各種原因影響產品質量的人或事要給予嚴肅懲處,以此增強企業上下的質量意識、提高產品質量;四是開展群眾性的質量管理小組活動,有計劃有組織地進行質量攻關。對影響產品質量,一時又難以搞清的質量問題,作為QC 小組的攻關課題落實到車間、班組,開展群眾性的QC小組攻關活動,使群眾性的QC小組活動在有組織領導、有活動課題、有計劃安排、有檢查落實的受控狀態下進行,從而提高產品質量。
5.靠優化結構降低成本
一是優化產品結構。一個企業的產品是否受市場歡迎,能否在市場中佔有一定的份額,是降低成本的基礎前提。如果一個企業的產品銷售不出去,造成積壓,根本談不上降低成本。只有產品品種多,產品結構合理,才能滿足不同層次消費者的需要,才有穩定的市場,才可以減少庫存和產品資金佔用,加快資金周轉,只有產品結構合理,才能加速產品擴散,實行多角化經營,加快市場滲透,提高市場的相對佔有率,從而達到降低成本的目的。所以各企業在生產經營中必須認識到自己的不足,認真分析、審時度勢,及時改變生產經營戰略,對市場形勢不好,積壓佔用成品資金多的產品進行限產和轉產,對選擇的主導產品要通過採用先進技術,提高生產的機械化、自動化水平,強化生產指揮調度等一系列措施提高產量,以降低產品成本中所含的折舊、利息等固定費用。同時還必須不斷創新、優化產品結構,採取「你無我有、你有我多、你多我精、你精我轉」的策略,增加花色品種,開發新產品,追蹤世界發展潮流,結合不同地區、不同層次消費者的需要,形成不同的產品結構,使產品市場逐步擴大。
二是優化資本結構。在激烈競爭的市場形勢下,企業要不斷發展,以此來增強參與市場競爭,抗衡市場風險的能力,但是要發展就要靠大的投入,而且在目前整個市場低迷的情況下,大的投入必然給企業背上沉重的包袱。為此,各企業要通過兼並、租賃等多種形式,加大資產的流動和重組,優化資本結構,實現資本的擴張,以此來擴大生產規模、降低成本,提高市場佔有率和競爭力,達到降本增產,增銷增利的良好效果。就要靠大的投入,而且在目前整個市場低迷的情況下,大的投入必然給企業背上沉重的包袱。為此,各企業要通過兼並、租賃等多種形式,加大資產的流動和重組,優化資本結構,實現資本的擴張,以此來擴大生產規模、降低成本,提高市場佔有率和競爭力,達到降本增產,增銷增利的良好效果。
H. 如何有效控製成本
企業有效控製成本方法如下:
一、完善成本管理的基礎工作
企業在成本管理時,首先應該抓成本的基礎管理工作。基礎工作是基石,是實施成本控制的「標准」,是過程式控制制、差異分析、糾正差異、業績考核的基礎。但實際中大部分國有企業成本控制沒有落到實處,只是在喊口號、流於表面形式,成本並未真正得到有效控制。如材料消耗過大,工時定額不準,費用開支詳細程度不夠。企業做好成本管理的基礎工作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首先,完善定額標准:(1)人力資源部門組織修訂和完善工時定額標准;(2)技術部門要組織修訂和完善材料消耗定額;(3)經濟運行部門要組織修訂和完善工具、能源消耗定額,要組織檢查、補充、安裝計量標准。其次,企業綜合管理部門要組織修訂和完善管理流程和制度。此外,財務部門要組織成本習性的劃分標准和確定成本費用的開支范圍和標准。
二、努力降低企業運營成本
成本控制的重點在運營過程中,企業應從降低設計成本、采購成本、質量成本、銷售成本、工作流程、資金佔用、減少庫存七個方面,來努力降低總的運營成本。
1、控制設計成本
一個產品成本的80%左右決定於設計階段,因此要重視設計成本的控制工作。首先開發部門的每個工程技術人員都要樹立成本控制的思想,從設計階段開始就要考慮工藝、製造、采購等方面的成本控制,加強與銷售部門、財務部門的協調合作,全面熟悉客戶需求、了解市場價格,利用價值工程的原理,從功能——成本分析入手,考慮功能的合理性、必需性,堅持「合適就好」的原則;第二,技術開發部門、銷售部門、財務部門要認真總結以前一些的成功經驗,運用價值工程的原理,重新審視企業的功能——成本配置問題,為進一步參與市場競爭提供全方位的支持;第三,技術開發部門要牽頭做好下一代新產品的功能——成本分析工作;第四,各部門要利用價值工程原理,重新審視工藝、工序的增值性。
2、控制采購成本
通常情況下,采購成本占總成本的50%~80%,是傳統成本管理的重點。控制采購成本企業應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第一,利用科學的決策分析方法,合理決定經濟訂貨量或經濟批量、決定采購項目、選擇供應單位、決定采購時間;第二,進一步推進集中采購制,建立原材料、輔料、低值易耗品、辦公用品、對外服務的統一采購平台,實現價格、供應商等資源共享;第三,推進直供製,逐步取消中間供應商;第四,建立采購責任制,強化采購人員、審價人員的責任意識;第五,整頓輔料、零星物資采購價格,采購價格要在前一次采購銷售價格的基礎上逐步下降;第六,探索建立采購獎罰制度,獎罰要與領導、個人掛鉤;第七,加強技術攻關力量,降低采購成本。
3、控制質量成本
改善質量和降低成本是相容的。質量是成本的基礎。要打破提高質量增加成本、降低成本損害質量的舊觀念,改進質量,事實上會帶動成本的降低。提高產品質量必須貫徹「以預防為主」的精神,適當增加檢驗費用和預防費,可以大幅度減少因質量不好而造成的損失。改進質量成本,要加強工作過程中的質量,才能減少廢品損失、減少工作、減少重工時間、減少資源耗用,因而才能降低營運總成本;企業各部門進一步加強製造質量成本的控制,把質量成本的控制范圍擴大到服務、設計、管理、研究領域;健全各職能部門的質量成本管理體系,設置職能部門工作質量目標。
4、控制銷售成本
銷售部門在擴大銷售成果,提高市場佔有率的同時,要強化銷售費用的使用效率,相對降低成本。首先,銷售部門要研究、推進大銷售、大服務的營銷體系,以規模經營降低成本;其次,銷售部門要認真研究國家、各地方的稅收政策,合理進行分公司的稅收策劃;第三,銷售部門要利用布點論的相關知識,探討銷售分公司布點的合理性;第四,銷售部門要利用經濟決策方法,降低運輸成本。第五,銷售部門要利用成本最優決策,提高廣告費的使用效率。
5、優化工作流程
工作是由一系列的工作流程或步驟所構成,從原材料采購開始,到最終產品或服務為止,每一個流程中應增值後再送到下一個流程,每一個流程都包含著人力資源或機器磨損,若不從事有價值增加的運作就是一種浪費。因此,各單位要按照價值鏈的管理方式重新審視工作流程的增值活動,減少工作中無價值的行為,杜絕「六種浪費」:製造過多的浪費、運作的浪費、加工的浪費、搬運的浪費、等待的浪費、時間的浪費。
6、減少庫存
庫存不會產生任何附加價值,它不僅佔用空間、佔用資金,而且產生搬運和儲存需求,吞食了財務資產。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一方面庫存的腐蝕、變質,會產生浪費;另一方面,技術進步,競爭對手產品的改進,產品將產生經濟磨損,會使產品一夜之間變成廢品。降低庫存需要從降低庫存數量,降低庫存單位價格方面著手。因此,應加大對庫存的管理力度,縮短生產線、減少在產品,科學預算銷售數量,決定庫存數量和結構,正確計算取得成本、儲存成本、缺貨成本,把存貨量和庫存金額控制在最佳的范圍之內。
7、減少資金佔用
資金是企業的「血液」,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源泉,是企業最根本的資源。任何資金都是有成本的,無論是長短期借款、債券,還是股票、資本。任何資金都是有機會成本的,一筆資金投到股市就不能投到其它地方。減少資金佔用,可以減少資金成本或增加收益。因此,企業首先要推進資金集中管理,避免過於分散,規避風險;其次,職能部門要合理選擇營運資金政策、合理制定商業信用政策、清楚短期借款條件,合理預算現金流量,把各個環節的資金佔用降低最合理的水平。
三、根據經營目標,倒推分解,將成本目標落實到各層根據企業確定的目標體系和經營目標,並結合各業務板塊的實際情況,倒推分解、下達成本控制的具體目標。首先,各部門不能只有一個總的奮斗目標,要按責任會計的要求把目標成本層層分解為各個責任中心的責任成本,落實到各有關成本中心,將壓力傳遞到車間、班組、個人,真正做到「千斤重擔人人挑,人人肩上有指標」;其次,各級部門指標要形成一個多層次的成本控制網路,確保逐級目標的實現;第三,各部門在目標成本的制訂中,即要考慮自身的內部情況,又考慮企業的外部環境,合理選擇正確的標桿,制訂出最佳的目標成本;第四,凡是成本降低方案,無論大小,均要求量化成本降低目標。
四、充分調動員工的積極性,確保成本控制有效進行要使成本控制真正發揮效益,還必須貫徹責、權、利相結合的原則。為此,企業應建立「人人節約、人人有獎」,「人人貢獻、人人獲益」的激勵機制。人力資源部門和財務部門首先要根據成本控制目標的量化目標和要求,完善績效評估制度;其次要完善收入分配製度,加強組織激勵,確保成本控制有效開展;第三,建立「成本控制」個人獎勵基金,加強個人激勵,調動全體員工的積極性。
企業降低成本提高利潤,關鍵是要將成本控制落到實處,成本控制與企業的基礎管理工作緊緊相聯。企業只有提高管理水平,開源節流,降低成本,提高市場佔有率才成為可能。
I. 對於製造業來說,怎麼樣才能有效的控製成本
即通過有效管理企業庫存,提高庫存周轉率及庫存變現率達到製造業成本控制的目的。
許多老闆按每個項目來算,好像都是盈利的。到年終的時候要發獎金的時候,拿不出現金,結果認真一算都變成材料了,有一些材料項目做完可能又不能用在新項目上面,特別電子元器件,有一些料時間久了就成了呆壞料。
所以合理的安全庫存對於企業來說可以提高資金運轉率,減少沒有必要的浪費。
同時庫存的內部管理也很重要,許多製造企業庫存數量都不準確,領料隨便領,半成品、成品、原料也沒有合理的管理,這也會造成很大的浪費。
由於采購算料不精確、產線維修、生產工藝不平衡、工作量變動大等,都會造成停工待料。
一旦停工待料,就產生很大的浪費。
工人的人力成本提高,時間大量浪費,在製品增加等將會給生產製造企業帶來很大的損失。
可以說,停工待料是製造業成本控制最不容忽視的一個方面。
製造業成本控制的一個很重要的方面,也是往往容易被忽視的部分就是搬運的控制。搬運是一種無附加值的動作,不會產生直接的價值。
企業應對車間及倉庫等進行合理的布局,避免沒有必要的搬運。
企業工藝設計人員,應該多想想工藝的改進。有一些工藝是否可以合並,是否可以通過合理的工具來改善等,以縮短生產周期。
如果同一個產品別的企業生產周期比較長,我們通過工藝改進縮短了生產周期,那麼對製造業成本控制將會有很大的幫助,利潤因此就可以多出很多。
如果在製品移動過多,會增加物品架、增加搬運時間、生產空間等,從而造成很大的浪費。
所以需要減少在製品的移動,如果是前後對接的產線,盡量靠近一點。
通過將在製品直接放在設計好的搬運車上面容易推走等方法來減少沒有必要的浪費從而實現製造業成本控制。
替代料或替代方案在製造業成本控制上也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不少經驗證明,研發人員在保證質量的情況,可以通過多研究找一些可替代的方案,或者多找一些價格相對便宜的替代料,可以降低產品的成本。
沒有必要的損耗是製造業成本控制的大敵。
通過分析成品的不良率,找出真正的原因:是由於工作操作不當,還是材料本身容易產生損耗,或者設備經常出問題等綜合原因,對症下葯避免沒有必要的損耗。
當然還有很多有效方法來實現製造業成本控制,每個製造企業可以根據自已的實際狀況綜合分析,找出適合自己的有效的成本控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