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一款護膚產品的研發,大致會經過哪些程序
護膚品開發,一般會經歷以下幾個程序:
1、確定開發護膚品。且需要有第三類化妝品商標(最好是商標注冊證,僅有商標回執很多地方葯監局不承認)+護膚品銷售范圍營業執照。
2、製作開發提案。根據想開發的護膚品,製作產品提案PPT(你想開發怎麼樣的產品,針對人群,主打什麼功效,想添加哪些成分,預估售價,想要怎麼樣的包材,大概何時上市,設計方向是哪些,大概如何推廣等),開始排期。此提案基本定了產品的靈魂所在。
3、調樣+確認配方。提案確認後可開始安排調樣,新品調樣一般耗時3-15天不等。此步驟由OEM廠提供調好的料體收到後試用,覺得不行再返回給OEM重新調整,覺得OK可以確認配方給OEM廠。OEM廠提供背標成分,此時可以擬定背標內容。
4、尋找包材。根據提案尋找相應的包材,如塑料瓶還是玻璃瓶還是亞克力等,外盒用什麼材質(一般有白卡紙,銀卡紙,特種紙等),包材可在調樣期間同步尋找。同步提供報價。
這里說下包材的起訂量。一般情況下鋁箔袋(面膜袋)是30000片起訂(大一點的廠要5萬起訂),玻璃瓶是5000起訂,白色(透明)軟管5000起訂(大一點的廠要1萬起訂),有色軟管10000起訂,塑料瓶及亞克力一般1萬起訂,紙盒5000起訂等,數量越少價格越貴。
5、安排設計。確認瓶型及初步品名後即可安排設計。設計確認後待OEM廠提供背標成分即可安排做外盒展開圖設計。確認設計稿後給到OEM廠審核(現在網上備案對設計稿審核較嚴格,為了避免一些文字備案時被駁回,最好給到OEM廠審核)
6、確認設計稿。審核後各部門進行簽字確認設計稿。
7、備案送檢。安排送第三方檢測機構安排備案檢測(一般做非特檢測),可直接交給OEM廠負責。一般需要10個工作日(2周時間)。
8、包材打樣。送檢的同時同步安排包材打樣,一般只打樣一次(正常都需要給打樣費,800-2000不等,大部分可以做大貨時抵消貨款),面膜袋一般不打樣(因為涉及到銅版製作,費用不退,面膜袋一般等備案過後直接生產,擔心有問題可以直接去供應商生產的時候跟色)。打樣時間一般7-15天不等。
9、包材確認。收到打樣後的包材,確認包材。(此時有修改意見也可以提出,一般備案的時候P一下包裝圖片就行),包材需要在網上備案前出來,因為網上備案需要拍攝實際銷售包裝圖片上傳系統(很多地方葯監局不同意使用效果圖備案,如深圳,一般要求實際銷售包裝備案)。
10、網上備案。拿到第三方檢測報告及實際銷售包裝後,由OEM廠提供相關備案資料給到客戶,客戶安排網上提交,由客戶當地的葯監局進行網上審核;客戶方備案過後,由OEM廠關聯備案,並安排OEM廠這邊的葯監局審核。雙方網上通過後,分別於當地葯監局進行現場資料審核。(現場資料審核可由OEM廠提供)。此時間一般耗時1個月。
11、包材測試。一般正規一些的企業,會對供應商打樣的包材進行測試,如外盒一般做附著力測試看是否掉色、噴碼、條形碼掃描、粘合牢固度測試、顛簸測試(模擬運輸過程)、跌落測試(看產品是否跌落下來會壞)、光照(貨架陳列的最好做下,有些外盒在長期光照下顏色會發生巨大變化)等相關測試項目、使用的外箱尺寸、收縮膜尺寸等,均需要測試後下單。瓶子的話一般看下是否容易掉漆,是否會漏液,是否能噴碼,滿口容量是否正確,還有一些紫外線、臭氧、顛簸、跌落、酒精測試等。
12、大貨包材生產。確認打樣包材及雙方備案過後,測試也沒什麼問題的情況下,即可安排大貨包材生產。這里說下大致的包材貨期。玻璃瓶和塑料瓶的生產時間大概是45天左右,鋁箔袋一般是25-30天左右,紙盒一般15天左右。軟管生產時間大概25-35天,鋁塑管要長一些,大概要34-45天左右。
13、產前樣確認。包材到廠後,由OEM廠安排成品樣板,給客戶確認,沒問題的情況下大貨按照產前樣生產。
14、大貨生產。產前樣確認後即可安排大貨生產,一般生產周期預估5-15天,根據工廠的訂單量來排單。生產完後按照客戶的要求物流運輸到指定地點,整個開發就完成了。
15、產品上市。收到產品即可開始安排上市,這個就涉及到產品如何推廣銷售了。
❷ 如何從無到有的打造一個產品
宏觀的套路與道理,路人皆知,區別能力與決定成敗的往往在於細節的「度」以及全局上的「節奏」。「從無到有建造一個產品」和「從有到優打磨一個產品」,雖然套路是一樣的,但是在宏觀執行節奏的把控上卻是完全不同的。如果單純的按上述方法去開發一個全新的方向或者產品,很可能出現以下問題:
不是每個公司或者項目能夠非常好的進行需求採集與立項驗證。
如果方向選擇有錯,要到後期才能發現,此時已為時晚矣。
產品在團隊內部反復打磨,遲遲不能投放市場,甚至在錯誤的方向上越陷越深。
產品沒有非常明確的生死線,如果推進受阻,團隊會陷入迷茫。
其實在很多時候,大部分的小公司的以及一些小的項目都僅僅依靠創始人或者項目發起人的經驗與行業沉澱,甚至是直覺,來確定方向。那麼在這種情況下,該用怎麼樣的一個套路來保證項目的成功率,並及早的發現方向性的錯誤,盡早掉頭呢?我把自己的方法化畫了如下的一張流程圖,分享給大家:
如圖所示,一個產品從無到有主要經歷了:項目前期准備,項目規劃,市場校驗,產品發布,四個階段:
一.,項目前期准備。
中國人做事都強調天時,地利,人和,這三點體現在產品上就是,市場,資源,團隊。
1. 市場:選定目標用戶,明確用戶的核心需求,以及核心需求與用戶的利益關聯。
這個階段有個要點就是:
確定了目標用戶群後,一定要依據現有的資源情況,細化成具體的商務目標,不要出現類似中小企業,90後這樣概括性的詞,而應該是很具體的XXX公司,XXX酒吧里的顧客等。這樣做的目標主要是避免出現,目標群選擇正確,但是產品發布後卻發現自己根本接觸不到目標用戶的情況出現。
確定了核心需求後,一定要去深究核心需求與用戶的利益關聯:在滿足了用戶這個需求後:用戶能夠獲得什麼利益。用戶利益兌現的越快,那麼這個需求的剛性就越高。
2. 資源:資金,資質,人脈,行業沉澱
依據市場查看自己有哪些資源:。包括資金,人脈,行業資質等,這其中如果有排他性或者壟斷性資源就更好了。明確這些資源的目的在於,在制定項目規劃時,能知道自己攤子到底能鋪多大,項目能撐多久。
3. 團隊:核心成員,技術創始人,團隊分工與利益分配
最後就是找人了,尤其是技術創始人,銷售以及產品經理這些人才固然非常重要,但是如果沒有一個技術創始人的話,項目的成功率會降低很多。
這階段的要點在於:找到人後,要明確好各個人分工,最重要的是將所有創始人與項目利益進行綁定,對核心人員的利益分配的問題一定要在游戲開始前被明確掉,否則半路拆夥的可能性非常大。
自古以來占據天時地利人和之事多能成,缺一者則大多做的辛苦,項目也一樣,所以個人的原則是:
有市場有人,沒資源不做。
有市場有資源,找不到合適的人不做。
有資源有人,沒市場,這個就想都不用想了。
二, 產品計劃與市場規劃的確定
在有了資源的後,我們要對項目進行規劃,這個階段主要完成以下幾件要事:
依據用戶的需求確定產品的核心功能,並確保核心功能實現的可行性。
做好市場的規劃,假定自己有了產品,自己會賣給哪些人,怎麼賣。
明確項目的生死線,多久,花多少資源,達到什麼條件。
在明確了這些以後,就可以開始市場校驗。
三, 市場校驗
我記得雷軍在選擇創業團隊時,有非常重要的一條標准:產品在小規模被驗證。這點非常重要。
在一個產品的核心功能被市場驗證前,一切的用戶體驗,非核心功能的研發都有可能在最後成為無用功。很多團隊在產品核心功能沒被市場驗證之時,急於開發輔助性功能,包括:官網,管理後台,界面美化等工作,是非常愚蠢的。因為這樣當你發現核心需求判斷錯誤想掉頭時,發現自己已經陷入太深。
這里分享下,這階段主要完成的兩個工作:
1.產品Demon的研發:
既然是Demo就不要去管他的易用性,界面美觀度或者其他的一些輔助功能,只要擁有最核心的功能就可以了,以網路電話為例,你只要用最原始的界面,開發一個撥號盤能掛電話即可,包括音量調節,賬戶登錄,賬戶扣費等等全都不需要開發,包括充值,扣費信息,通話記錄查詢什麼的,你和用戶說,沒事我人工幫你查。就最基礎的撥號通話功能+XXX分鍾通話時間,直接給用戶用即可。
2.核心功能的市場驗證:
不要怕產品的簡陋,帶著產品Demon去給用戶推銷。要考察的不是用戶覺得這個產品精緻不精緻,設計的怎麼樣,使用起來方便,而是去考察用戶到底需要不需要這樣一個功能,用戶能不能通過使用這樣一個東西獲得利益,去驗證你當初的設想。
如果用戶想要這么一個東西,但是只是覺得難用,希望你改進後帶過來,那麼恭喜產品被驗證了。
如果用戶覺得沒意思,看都不想看,那就要想想是不是自己找錯了用戶或者產品定位有錯,如果是後者,那麼就要果斷的調整方向了。
當然也不排除即使你的Demon很爛,用戶也用的很開心的情況,那恭喜你,這絕對是一片很好的藍海。
四, 發布自己的產品
在完成市場驗證後,我們的基本上就剩下臨門一腳了。我們需要做的就是將Demo轉換成一個標准化的產品,在這階段,我們主要做的有以下三件事情。
1.打磨核心功能,確保核心功能的品質
Deom的核心功能往往只到了可用的程度,在通過了市場校驗後,我們依舊要把重心放在核心功能上,通過打磨核心功能形成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比如在做xxx品牌網路電話時,我們的通話質量是國內最好的。
這里分享個要點:
在打磨核心功時,一定不要過度的追功能的完美,而是要把握好用戶需求的臨界值,同樣以通話質量為例,用戶的核心需求是「順利的完成通話」:當通話質量清晰和穩定到足以滿足用戶的通話需求時,音質是MP3品質,還是CD音軌品質,用戶已經不太關心了,而如果過度追求完美的話,可能在這里浪費大量的精力與金錢,因為根據二八原則,我們可能會為了提升最後的那20%通話質量付出80%的金錢,最悲催的是,用戶對此毫不關心甚至注意不到這點區別,所以,你懂的。
2.務實的打造輔助功能
在用戶核心需求得到滿足後,我們要開發一系列的輔助功能來讓用戶的更好的使用核心功能。這點非常重要,一定不要去追求一些酷炫的東西,在每添加一個新的功能時,都問問自己,這個對用戶的核心需求有幫助么?沒有的話,就不要加了。
在這里分享個方法:以」核心功能」為圓心,以」對核心功能使用的輔助強度」為半徑畫圓,然後從圓心開始,由內而外的把各個圓對應的功能依次實現。
再分享兩個理論: 可用->好用->用的爽,以及著名的馬斯洛需求理論。
3.提升效率與用戶體驗
賓士和奧拓最大的區別就在於性能與細節上的差異,而這個對應到產品上來就是各功能點的效率與用戶體驗,效率的事情丟給技術總監去逐一攻關,用戶體驗則由產品經理以及UED組去把控。
這里就不把這兩點展開說了,說深了要說n多,不說深還不如不說。
寫在最後
不知道不覺半年就這么過去了,幾百萬的錢就這么燒沒了,並且還在繼續。團隊為自己的年輕與經驗的欠缺付出了代價……回想這半年來的種種,個人覺得問題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現在總結出來分享給各位,希望對那些走在創業路上的同仁們有所幫助
產品與商務模式沒有先在小規模的范圍內被驗證。
核心成員沒有被很好的激勵與約束。
沒有將目標用戶群,細化為具體的商務目標。
沒有意識到商務資源的重要性,有些蛋糕不是誰都能吃得到的。
在獲得了一些成就後,心氣過高,完美主義與理想主義情節嚴重。
知易行難,一定要保持好對自己的高要求,不能懈怠。
還有一點不方便在公眾場合公布就不做分享了,主要關於行業資源與行業經驗。
❸ 我想做一個產品,產品的研發製作過程是怎麼樣的
大家好,我是隔壁丶老師,下面對一般產品的開發流程做旁派正一些介紹。
產品可以分為很多種,包括但不限於電子產品、軟體、食品、首飾、服飾、機械、玩具等。
對於一般的產品,主要可以分為如下幾個階段:
1.產品策劃與需求分析
2.可行性評估與制定開發計劃
3.產品方案框架設計
4.產品方案詳細設計
5.產品方案驗證
6.產品小批量試產
7.產品首批試產
(高亮表示該階段更為重要)
階段1:產品策劃與需求分析
這個階段是所有的產品都應該仔細進行與完成的階段,是為了明確產品開發目的,統一團隊目標,判斷是否能夠開展的重要環節。
主要的任務為(不分先後):
1.確定產品市場定位及目標消費人群。也就是分析將來誰會購買這個產品,如何進一步的滿足他們的需求,年輕人/老年人,男性/女性,企業/個人,甚至是更為針對性的群體,區別很大。
2.規劃產品性能和功能需求。性能是產品的核心競爭力,功能則為產品錦上添花,更要仔細的分析與規劃核心功能。
3.初步規劃產品成本。不僅是規劃產品未來的生產成本,研發的投入成本也需要進行規劃,特別是人力與時間、外包成本等,估算需要籌集或開銷的資金,判斷是否能夠滿足。
4.與競品的對標分析。尋找市場上是否有相近似的產品,如果有,那麼要考慮如何與現有產品競爭並擊敗他們,又或者是如何搶占市場份額;如果沒有,則要考慮如何讓客戶接受新產品。
確定產品的特定要求。比如必須滿足的法律法規、認證、生產許可要求,價格要求、外形特點、尺寸、結構形式、產品包裝與材料等。
階段2:可行性評估與制定開發計劃
進入這一階段,則是為了確認產品是否有可能在規劃的時間與成本內被開發出來。
主要任務為(不分先後):
1.確定產品技術的可行性。需要專業的技術人員從技術的角度評估現有技術能否滿足產品開發需求,包括材料、運悔生產工藝、元器件供應等方面均需要進行考慮。
2.初步估計產品的成本。根據產品的可行性分析,將所涉及的主要元器件、材料價格等估算產品的大致生產成本,評估是否滿足規劃要求。
3.評估產品生產效率和生產規劃。在產品開發的初期,就應當考慮是否有合適的廠家或者產線進行生產,如果沒有,則需要進行仔細的評估。
4.元器件與材料供應情況評估。產品所需的元器件或者材料是不是需要定製,或者都是易於采購的標准間,供應商的供貨能力與周期,甚至運輸周期、費用等問題,都將直接影響到產品的研發周期。
5.檢驗檢測能力評估。產品的性能與功能如何進行檢測,特別是如何判定是否滿足強制性的法律法規要求,也是需要進行考慮的問題。
6.確定產品的開發周期與節點。計劃好開發的時間節點,分配好各項任務的負責人,進而對整個項目進度進行監控,是做好產品開發的有效管理手段。
(產品的性能、功能與成本永遠是產品開發所需要進行權衡與考量的關鍵所在,到底向哪方面妥協,都可能影響到產品最終的效果)
階段3:產品方案框架設計
在確認了產品方案可行後,就要對產品進行初步的設計與驗證。進一步的確認產品技術方面的可行性。
主要任務為:
1.制定產品大致方案。
2.將關鍵元器件組裝成初代實驗機進行實驗,判斷性能、功能等關鍵項目是否滿足要求。
3.參照相關測試標准,對初代實驗機進行測試。如果不能通過,則需要更換方案再次進行測試,直至滿足要求。
4.根據測試結果,確定產品的大致方案。包括元器件選型、結構方案、電氣方案、控制器方案、操作軟體、包裝方案的初步確定。
階段4:產品方案詳細設計
這一階段是產品研發製作最關鍵,也是難度最高的部分。將方案從框架落實到產品的各個方面,都將面臨一道又一道的考驗,一次又一次的修改方案與測試。
主要任務為:
1.按初步設計方案采購與製造相應的元器件材料,製造或組裝一定數量較為完整樣機。
2.參照相關測試標准(國標、認證標准、企業內部標准等),對初代實驗機進行測試,檢測並判斷各項設計指標是否符合設計要求與標准要求,並根據測試結果進行針對性的改進,直至能夠同時滿足所有的標准要求與產品開發需求。
3.根據測試結果與改進後的方案,確定產品各設計板塊的最終方案。
階段5:產品方案驗證
這一階段的目的,是對方案進行最終的確認,再次驗證產品設計是否滿足需求。
1.按最終方案,模擬實際生產組裝一定數量的完整樣機。
2.參照相關測試標准(企標),對實驗機進行全面測試,檢測並判斷各項設計指標是否符合設計要求與標准要求。
3.全面考察產品的方案是否滿足需求(各板塊必須全部合格)。
4.對於一些需要進行認證的產品(如3C認羨鉛證、生產許可證、CE認證等),需要准備相關資料與手續,進行認證工作。
5.根據產品需要,申請相關專利、軟體著作權等知識產權保護。切記在產品公開之前完成專利的申請工作。
階段6:產品小批量試產
這一階段是為了用較低的成本測試產品的生產效率,以及尋找優化生產效率的可能性,排查在實際生產過程中導致的產品不合格的因素,提升良品率。
1.使用經過驗證後的產品方案,在實際生產線正式生產一定數量的產品,考察產品的生產效率。
2.參照相關測試標准(企標),對產品進行抽測,分析產品的合格率以及良品率是否滿足要求。
3.根據發現的問題,進行針對性的優化,如改動過大,可能需要再次進行產品方案驗證。
階段7:產品首批試產
本階段與小批量試產的區別只是產品生產數量上的區別,可能在實際的產品開發中忽略這一階段。
1.按小批試產通過後的(整改後)方案,在實際生產線正式生產一定數量的產品,考察產品的生產效率。
2.參照相關測試標准(企標),對產品進行抽測,分析產品的合格率以及良品率是否滿足要求。
3.根據發現的問題,進行針對性的優化。
經過了上述七個階段,並且全部通過後,產品就可以正式的定型了。
後續在銷售與客戶使用中接收到的反饋,可以對產品進行改進,或者開發新一代的產品。
當然,上述的階段在實際的產品開發過程中,不一定是一步一步的進行,有些階段可能進行了合並或簡化,一些階段可能會同時進行。這也取決於開發團隊的管理模式、生產規模與實際需求。
作為一名過來人,建議大家在產品開發的過程中,做好更多的前期工作,以及在設計中留有改進的餘地或者空間,以防項目在後期需要修改而導致對前期的方案推倒重來,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以上,就是一個產品的大致研發製作過程。希望能夠對大家有所幫助。
1產品的設計:產品的業務模型與流程要設計好,如果有UI的話先做好UI模型,把整個產品原型完全程序出來。
2技術選型與架構設計。產品原型出來後就可以進行技術選型,根據產品的要求,選擇最高效與簡潔的技術方案。技術選型完成後就可以進行整體架構設計。如果產品比較復雜,做完架構設計在分模塊進行詳細設計,具體到模塊功能的設計,業務流程,介面定義等。
3開發與測試階段。技術方案出來後評審通過,就可以按設計進行開發。開發過程涉及到細節與設計沖突或不明確,可以討論再進行修補方案。開發完成後一般開發先進行基本功能的單元測試,單元測試完成後提交版本交付給系統測試(黑盒測試),測試與開發過程中可能有多次駁回與重提版本的過程。
4測試完成上線。產品測試通過後就可以准備伺服器部署上線。一般由運維人員部署上線。
5產品運營。產品上線後交付與運營人員進行運營。
6產品迭代。產品運營過程中,有反饋需求的可以對產品再進行迭代開發,不斷完善產品。
互聯網產品,如果需求確定的話,按大公司的流程一般是這樣的
一、產品經理根據需求畫原型圖
二、調配開發資源,協調後端開發工程師,前端開發工程師
三、以最小化可運行單元迭代開發,一般以周為單位
四、協調運維分配機器,然後上線
當然如果需求和立項都不確定的話,也需要花很長時間確定需求,計算投入等預算
如果是創業初期就不用考慮那麼多了,自己確定好方向找個開發,最好前端後端都會的,開編碼就好了,一切從簡。
如果是其他實物類商品,那就找代工廠吧,一般都有,你設置好圖紙,人家基本會定製做。
❹ 我想做一個產品,產品的研發製作過程是怎麼樣的
一個產品要想走向市場,需要:創意構思---工藝可行---市場能認可---價格能接受---營銷數量能達到目的,-----等等這些過程。你說的只是具備了第一條,所以成本會很大。前期的所有投入都是你自已投入,當然後期的利潤也大多屬於你自己,這就是投資有風險。
❺ 如何打造一個產品
做一個產品首先要理清產品定位的邏輯關系,品牌定位是企業在市場定位和產品定位的基礎上,對特定的品牌在文化取向及個性差異上的商業性決策,它是建立一個與目標市場有關的品牌形象的過程和結果。 包括:定位、卡位、對位三方面。
1.定位: 品牌定位是市場定位的核心和集中表現。企業一旦選定了目標市場,就要設計並塑造自己相應的產品,品牌及企業形象,以爭取目標消費者的認同。由於市場定位的最終目標是為了實現產品銷售,而品牌是企業傳播產品相關信息的基礎,品牌還是消費者選購產品的主要依據,因而品牌成為產品與消費者連接的橋梁,品牌定位也就成為市場定位的核心和集中表現。
定位分為:品類、自身、對手、市場、階段。
【品類定位】一個產品有清晰的品類定位、目標清晰、有利於用戶輕松找到。一般情況下目標品類是一個門店或品牌的標志性品類,起到創造形象,吸引客流,增加客流,創造銷售的作用。
【自身定位】充分體現品牌的獨特個性、差異化優勢,一個品牌想要脫穎而出,還必須盡力塑造差異,只有與眾不同的特點才容易吸引人的注意力。
【對手定位】企業品牌要想取得強有力的市場地位,它應該具清晰了解同類對手產品的品牌定位,尋找差異化優勢,這種差異可以表現在許多方面,如質量、價格、技術、包裝、售後服務等,甚至還可以是脫離產品本身的某種想像出來的概念。
【市場定位】消費者有不同類型,不同消費層次,不同消費習慣和偏好,企業的品牌定位要從主客觀條件和因素出發,尋找適合競爭目標要求的目標消費者。要根據市場細分中的特定細分市場,滿足特定消費者的特定需要,找准市場空隙,細化品牌定位。
【階段定位】隨著產品品牌的樹立,不同階段應該有不同的定位原則,市場狀態一般都是以波動為主,大波動下要有不同的應對措施。
2.對位 :包括區域、語境、年齡、收入、喜好、價值觀。
【區域】不同區域會有不同的消費習慣,根據不同的消費習慣制定不同的品牌策略。
【語境】不同的語境給用戶不同的感受,語境的設定更有利於用戶的接受程度。
【年齡】不同年齡的消費習慣差別很大,了解年齡層的性格特點、消費習慣有助於品牌在用戶心中的深入。
【收入】用戶收入直接決定消費水準,從客觀條件出發更利於市場定位。
【喜好】滿足消費者的喜好需求,就是滿足用戶的心理需求。
【價值觀】迎合消費者的價值觀,更有利於植入品牌的心智概念。
3.卡位 :戰略化布局、差異化競爭、消費時機。
【戰略化布局】有目的、有目標、有策略的制定品牌推廣方案,戰略性營銷是企業持續增長最重要的動力源。一個公司、組織乃至一個產業的成功增長,都極大地依賴於科學、系統的戰略決策以及營銷原理和方法的靈活運用。
【差異化競爭】在同質化競爭的年代,做好產品的區隔,來自於對產品領域的深刻理解,對產品品類的深刻分析,對自身產品的深刻理解,對消費動向的及時掌握。為了提升市場競爭力,品牌必須能夠提供有別於其他競爭者的個性化產品、服務和品牌,真正為消費者帶來好處。差異化競爭的目的也就是使消費者感受到企業的產品或服務優於其他廠商的同類產品或服務。差異化可以通過產品理念、包裝、營銷活動和產品售後支持來實現。
【消費時機】當今時代,消費者往往被身邊充斥的各種品牌選擇與媒體信息所淹沒。因此對於營銷者而言,最大的挑戰在於,如何將自身商業廣告的內容和時長與消費者用來聆聽廣告的時長相匹配。准確判斷消費時機,直接影響到了顧客消費的成功率。
一個產品想要成功營銷,除了精準定位,一定要有明確的思路和方法,可以分為品牌、傳播、渠道。
1.品牌:想打造好一個產品,一定要樹立品牌形象,樹立品牌包括:心智概念、語言釘子、視覺錘、品牌故事。
【心智概念】所謂心智概念是指我們深植給產品的一個概念,形成產品的一個思維定式,用這種思維定式去影響用戶的觀察、思考以及行動,心智是品牌競爭的終極戰場。在未來,消費者的心智才是我們要去佔領的終極戰場。這也就要求我們在做產品之前,一定要先考慮「消費者是怎麼想的」,這才是做好品牌的關鍵。品牌在消費者心中的心智地位決定了它的市場份額和市場地位,而市場份額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該品牌的心智地位。
【語言釘子】語言釘就是洞察痛點,解決問題,解決來自心智中的未被滿足的痛點問題。語言釘是從個性層面回答你是誰這個問題,是品牌與其他品牌之間差異化的屬性,也是客戶選擇購買該品牌的理由。
當我們找到了消費者的痛點,也就找到了品牌的語言釘。因此,當我們准備自己創業或者還沒有產品的時候,首先問問自己:「這個行業或產品的痛點是什麼?」、「我要解決一個什麼問題?」。
【視覺錘】這一概念是由定位大師艾·里斯的接班人勞拉·里斯提出的。如果將品牌和目標受眾比喻成兩塊木板,定位是形成強關系一個釘子,而最有效的工具是視覺,敲打最有效的工具便是視覺錘。視覺非常重要,我們找到視覺錘是有多種方法的,今天我會講幾種方法,大家可以回去想一想,為自己的公司想一想,去開發出自己的視覺錘來影響人們的心智。
第一是形狀(Shape),第二是顏色(Color),第三是產品(Proct)本身,第四個是包裝(Package),第五點是動態(Action),第六點是創始人(Founder),第七點是符號(Symbol)。
【品牌故事】一個好的產品品牌,一定是會講故事的品牌,故事更有利於植入心智概念,通過影響消費者心智來佔領市場。
2.傳播:企業的核心戰略也是超越營銷的不二法則。品牌傳播的最終目的就是要發揮創意的力量利用各種有效發聲點在市場上形成品牌聲浪,有聲浪就有話語權。傳播是品牌力塑造的主要途徑。
【策略與溝通】在整個企業參與市場競爭的過程中,一種有計劃的、系統的、策略的品牌傳播代表著最高層次的一種競爭效率,它能夠給企業帶來的是更好的提升競爭力的效果。良好的溝通是系統策略的基石,溝通包括產品製造者和產品宣傳者以及產品使用者的溝通。
【互動與擴散】隨著傳播途徑的增多,與用戶的互動尤為重要,可以及時收到用戶反饋信息的第一手資料,有利於分析品牌的潛在問題,進行及時修正和補充。及時互動增加產品和用戶之間的黏性,有利於擴散和傳播,自媒體的崛起是品牌傳播的助力棒。
【平台與內容】傳播平台不再是傳統的電視、報紙,傳播速度更快、傳播更廣的是各種自媒體平台,微信公眾號、各大網站、視頻網站都是良好的傳播途徑。
所有的傳播內容要根據品牌定位,以傳播產品相關信息為基礎,幫助消費者產生購買需求。
3.渠道:包括渠道建立、原點市場、系統管理。
【渠道建立】一個品牌的推廣需要有健全的銷售渠道,是指"產品從生產者向消費者轉移所經過的通道或途徑,它是由一系列相互依賴的組織機構組成的商業機構。即產品由生產者到用戶的流通過程中所經歷的各個環節連接起來形成的通道。銷售渠道的起點是生產者,終點是用戶,中間環節包括各種批發商、零售商、商業服務機構(如經紀人、交易市場等)。
【原點市場】就是所有的品牌建立、市場推廣都要從消費者的需求出發,所有的產品營銷都要圍繞原點市場。
【系統管理】渠道是企業制勝市場的關鍵。在產品、價格高度同質化的背景下,渠道建設及管理成為企業用力的關鍵點。渠道是否合理和暢通至關重要,可以說是一個企業的命運所系。如果不能牢牢控制銷售渠道,企業的產品就難以轉化為貨幣,企業就將失去生存發展的源泉和動力。因此,可以說渠道管理是一個企業是否能生存的命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