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普通人怎麼做大健康產業
【導讀】很多個人創業者,認為自己干一個項目好難,沒有產品,沒有品牌,沒有資金,沒有團隊等等,會遭遇諸多的困難,在接觸了很多大健康的企業,發現的問題都很集中,怎麼實現項目落地,產品推廣和銷售,而且,大家都認為自己的產品不錯,甚至認為自己的產品是一流的,那麼普通人如何做大健康產業呢?接下來我們就來一起了解一下。
1、進行系統的梳理品牌,形成超級IP勢能。
2、進行場景化產品的塑造,形成剛需和流量。
3、形成商業模式,個性化模式,精準有效的推動渠道。
4、運用自媒體精準的觸達,完成精準的溝通和推廣。
5、通過社群的轉化和裂變。
全新,輕運營系統,前期的策劃,模式經過一段時間的探索已經成型,除了產品這個關鍵要素,最重要的還是分享和分享系統確定,團隊搭建,在運營推廣上也有專人操作,急功近利做營銷,做品牌,做銷量,實現裂變!
一切產業都是大健康產業,抓住風口,人生巔峰!大健康難做,有目共睹。一個是行業復雜,魚龍混雜,另外是投入周期長,難以獲利,很多產品非剛需,替代性強;未來趨勢毋庸置疑,但要保持謹慎的樂觀,未來的一切行業都將是大健康行業,不是健康產品將寸步難行,當然做大健康產業的方式也需要根據自身情況進行合理選擇哦!
2. 腦洞:非剛需產品如何營銷試試這一招!
最近接觸了一家健康家電企業,企業核心產品是一款既有傳統空調的冷暖功效,又有空氣凈化乃至殺滅空氣中病菌和病毒的功效,其功能都是智能的,也就是說,當機器探測到空氣中的塵埃、病菌和不適合人體的溫度時,就會自動打開各自功能模塊,行使各個模塊的獨特功能。
在與企業交流中我也發現這款產品具有顛覆傳統空調和空氣凈化器的特點,所以我建議要創造區別於空調和空氣凈化器的新物種品類名稱,因為它看上去像空調但又超越空調,感覺上像空氣凈化器卻又超越空氣凈化器。當一個顛覆傳統產品的新物種誕生時,必須要給它一個全新的,不會往空調和空凈器上聯想的全新品類概念,這樣才能收割品類創新的紅利。
我又覺得這是一種典型的會遭遇認知誤區的產品,如果企業的營銷不能創新出奇,以「比空調和空氣凈化器更好」的產品概念推廣,會遭遇認知抵抗,因為消費者不會相信,能顛覆空調和空氣凈化器產品的新產品,會出自一家不知名的新企業(新品牌),消費者更願意認同源自著名空調品牌或者外國的顛覆性技術。
其次,這樣一種錦上添花型(非剛需)產品,要真正征服客戶只有兩個途徑,其一便是投入巨資,不間斷地進行廣告轟炸,重火力猛攻之下自然能把市場做起來;其二是將產品巧妙地設置到消費者難以抗拒的社會規范中,運用規范的力量,讓消費者非買不可。
什麼是社會規范?結婚要穿婚紗、生日吃蛋糕吹蠟燭、中秋要吃月餅、過年非要回家團圓等,這是社會通過教育和歷史傳承而使人在不自不覺中慢慢養成的一種社會約定俗成的規范或者叫習慣,社會規范一旦形成,就很難有力量攻破。
大街上一個大男人跟一個女性爭吵,總覺得不光彩;如果生日沒有蛋糕,那還叫什麼過生日呀?如果一個成年男人打一個小孩,所有見到的路人都感覺不公平,就會上前職責這個男人,這就是規范在人的心理產生作用。
社會規范是一個人在社會生存過程中,自覺不自覺地遵守某種約定俗成的社會性行為,譬如路遇不公之事,不挺身而出,反而避而遠之,就會在內心感到不安。一旦形成社會規范,很多行為就會被一種無形的壓力驅使。
社會規范是一種能潛移默化改變人類行為的一種共同的約束,它不同於法律,法律是強制性的,而社會規范卻是從道德層面給人以必須遵守,否則會引發公眾質疑或蔑視的某種行為約定。
一個在農村生活的老人可能習慣於隨便在樹旁、牆角或者其它沒有人的地方解小便,但在漂亮的城市他絕對不會這么做,因為他的心理有了城市約定的行為規范,哪怕他從沒有受過此類教育,但環境的變化和暗示作用,也會使得他不敢造次,這就是社會規范的力量。
大眾甲殼蟲汽車上市時,就運用了人們對環保的尊重這么一個社會認同的規范,將體積很小的甲殼蟲汽車,宣傳為「縮小一點體積,是為了讓地球更多一些空間」的環保觀點等;
並訴諸為「人人應該有環保意識」的社會規范,產品立刻暢銷,因為消費者會這樣想:同樣買一輛車,買甲殼蟲既可以少花好多錢,還可以為環保做出一份貢獻,何樂而不為呢?
國內企業農夫山泉礦泉水,也同樣使用了社會規范營銷技巧,將普通的購買行為,上升到「每購買一瓶農夫山泉礦泉水,等於為貧困地區的希望小學捐贈了一分錢」的公益行為,雖然只是一分錢,但畢竟能讓自己參與有益社會的行為,何樂而不為呢?農夫山泉的這個宣傳活動,立刻就受到廣大消費者的積極響應。
運用社會規范的例子很多,還有諸如拍集體合影照時,為了減少合影中的不和諧音,攝影師總喜歡讓人們統一喊一句口型相同的口號,田七牙膏就巧妙地運用了這一規范力量,將拍照時大眾普遍喊的「茄子——」口號,改為「田七——」,一時也成為美談並流行。
社會規范一旦形成,就很難被攻破,它具有強大的病毒性擴散的力量,不容被質疑被篡改。企業在進行產品定位策略時,必須要考慮當前跟這個產品有關的社會規范有哪些?可以不可以進入這個規范中?如果能將產品的消費行為設計成一個不容被否決的社會規范中,那麼這個產品就必然會形成暢銷。
好多年前我策劃電子鎖時也遇到了很大障礙,消費者總認為價格太高,且便宜的代替品又很多,同時又認為家中沒擺放什麼現金,不怕竊賊等。針對消費者的這些認知,按照傳統的營銷方法我們肯定很難令他們改變,只能訴諸於社會規范,以社會規范的力量逼迫消費者就範。
隨後,我們直接針對家庭中的核心對象——中年男性展開觸及社會規范的心理攻勢,以一種必須遵守的強制性心理誘導,觸發目標人群的購物需求。把購買一把能夠保障家庭成員生命安全的鎖具行為,上升為「愛家有責任擔當的男人」,從而打開了銷路。
錦上添花型(非剛需)產品的營銷,最忌諱的就是企業老闆或營銷人先入為主的「更好產品」意識,他們固執地以為,消費者會喜歡比XXX「更好」的產品,於是,想盡辦法提煉產品的各種賣點和區別與其它產品的功能功效等,一股腦地向消費者兜售。
但消費者的認知習慣會讓這些企業老闆和營銷人碰釘子,因為無論你的產品多麼牛逼,技術多麼先進,但如果你的這些優點,寄生於一個不知名的企業和不知名的品牌時,消費者就會對你的「更好的產品和技術」產生懷疑,並大打折扣,他們更願意相信,這些令人眼花繚亂的高科技,來自他們熟悉或喜歡的大企業或者大品牌。
所以,錦上添花(非剛需)產品,譬如有促進健康功能的產品,如果運用社會規范的力量進行品牌營銷,非但企業的投入會減少,成功會加快,同時對於消費者,至少也能給到兩種傳統品牌營銷所給不了的獨特利益:
一是義務性:當你用某種規范的力量,影響到消費者的行為意識時,他們在大腦里就會出現一種簡單的「是非」選擇:「買了,我心裡就踏實了,不買就會不踏實」和「買了,我就得到了社會的尊重,不買別人會小看我和誤解我」。
這樣就會有太多人,把購買一個產品,當成某種社會賦予自己的義務來執行,這種力量是傳統的叫賣是不可比擬,也是難以抗拒的。
二是標簽化:同樣買一款產品,買別的產品就是一個簡單的消費行為,而購買你的產品,大部分人都會知道你是個什麼樣的人,因為品牌通過一種社會規范的力量。
會給所有購買這款產品的消費者貼上了一個標簽,而這個標簽又能讓購買者(決策者)獲得精神上的滿足感,因為他成為了品牌設置的社會規范中的那個標簽人物,這屬於意外收獲,或者叫超值收獲。
開頭所述的這個有別與空調和空氣凈化器,又不能等同於兩者合一的產品,必須要精確鎖定某一類核心消費者,然後為他們設置能影響到他們的社會規范,以及規范中的「義務」和「標簽」,這樣營銷起來就由無的放矢變為「精準營銷」。
如果是有知識的,容易接受新事物的男性,可以貼上「愛家男人」、「本世紀最值得尊敬的男人」、「有智慧的男人」、「最美父親」、「最佳丈夫」等標簽,然後,這些男性消費者就會把購買這款產品,當成了某種必須盡的一種「義務」。
通過社會規范的力量,可以是一款可買可不買的非剛需產品,成功上升為非買不可的剛需產品,這樣企業的營銷投入就會大大減少,同時成功也會更快,否則,這類產品,也許需要幾年甚至十多年的努力教育,或者遇到某一個突然而降的契機(如疫情促使口罩和消毒液成為超級需求品),才能獲得成功。
3. 非剛需產品教育行業創業有哪些項目
0-3歲 早教(感統左右腦、奧爾夫音樂、水育早教、嬰兒游泳館、小兒推拿)
STEM教育(科學實驗、樂高編程、機器人)
營地教育(夏冬令營、海外游學、生活探索)
聲樂才藝(架子鼓、鋼琴、小主持、小主播、小記者、民族器樂、戲劇培訓)
少兒體能(籃球、足球、橄欖球、體適能、棒球、高爾夫、馬術、游泳、擊劍、騎 行)
興趣特長(美術培訓、少兒舞蹈、書法國畫、國學禮儀、創意手作、思維教學、繪本閱讀、圍棋)
6-18歲 少兒英語
中考體能、國外學科
出國留學(高端規劃、背景提升、作品集指導)
18-22歲 出國留學(院校申請、語培、高端規劃、背景提升、作品集指導)
22-40歲 職業教育(英語類、小語種、企業文化培訓、技能類培訓、市場營銷、IT培訓、測試員培訓、駕駛員培訓、會計師從業資格、教師從業資格、公務員考試培訓、建築師資格證、事業單位招錄培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