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農副產品怎麼做電商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看下現在比較普遍的幾種農產品電商模式:
1、B2B:由老百姓直接通過平台批發給收購商,種植戶/合作社——一級批發/二級批發/商店。主要代表有一畝田。
2、B2C:由老百姓直接通過平台零售給終端客戶,種植戶/合作社——終端消費者。
3、一件代發:一件代發主要指老百姓不具備平台操作能力,不具備品牌建設能力的情況下,怎樣能做好農產品電商銷售呢?那就是直接合作各平台的水果店鋪,來按照店鋪方的要求進行供貨。
4、同城配送:嚴格意義上來講,同城配送並非純電商模式,主要是通過同城生活平台,老百姓在平台上下單,供應商進行農產品配送,類似美團模式。
5、預售模式:預售模式也並非純粹的電商模式,與訂單式生產大同小異,即在農產品快上市前,通過平台提前進行預售。
6、眾籌模式:農產品設置較大起訂量,在平台上進行預售,消費者進行拼單,單量達到起訂量時便開始發貨,通過集中訂單的模式來降低成本。主要代表輕松籌。
以上幾種就是現在農產品電商的主流銷售模式。從銷售模式上可以看出來,農產品電商與傳統農產品批發最大的區別其實是供應鏈。
選擇農副產品:農副產品選擇上一定要適合電商的經營邏輯。
電商平台選擇——結合公司定位考慮
電商平台選擇很關鍵,結合自身資源和公司定位決定
三頃良田將立足農產品消費服務的廣闊天地,以人為本、整合資源、創新模式,圍繞「米袋子」、「菜籃子」、「大型現代涉農集團」的總體戰略目標,以「立足農、提升農、跨越農」為導向,建設「時令農產社交平台」的功能體系,著力打造以時令農產品產業園項目為龍頭,依託輻射全國乃至全世界的終端銷售網路實體與電商平台的產業版圖,發揮線上線下網路優勢和規模效應,構建行業內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多品種、多層次、多模式的時令農產品綠色交易新體系,樹立行業領頭羊的地位。
② 當前農副產品增值的主要經營途徑有哪些
當前,有些農產品由於品質、銷售渠道、包裝等方面的原因,常常導致賣難的狀況出現,其結果造成農民增產不增收。如何實現農副產品的增值,是廣大農民朋友普遍關注的話題。下面介紹幾種方法,供生產和經營的農民朋友參考:
(1)選用新品種
現在農作物更新換代特別快,新、老品種的產量、質量差別很大,如同樣是種植蘋果,1千克紅星蘋果市場價為1元左右,而1千克紅富士蘋果可賣到3元。同樣是玉米,彩色玉米的價格比普通玉米的價格要貴幾倍。所以,農民無論是種水果、蔬菜、油料作物還是西瓜,都要選擇新品種。因為新品種有產量、質量上的優勢,口感、顏色、抗病能力等方面都要比老品種要好得多,經濟效益當然也就要好得多。
(2)採用科學管理手段
無論種植業還是養殖業,用不用科學管理技術,效益相差懸殊。以養豬業為例,採用科學手段的農戶,一頭豬可純賺200~400元,如果用傳統辦法飼養,不賠本就算不錯。同樣,水果生產採用無公害技術管理後,果品質量就會大大提高,市場競爭力也就強了,銷路自然不成問題。
(3)加工增值
加工可以使農副產品大幅增值。如將玉米、大米、大豆加工成玉米花、大米花、炒大豆等新型風味食品:將玉米加工成麵粉,小麥脫皮後加工成麥片,嫩玉米加工成熬粥做湯的玉米粒,雜豆加工成麵粉,小麥面加工成掛面,大豆加工成蝦條、豆腐、豆腐皮、豆腐乾;甘薯加工成果脯、蜜薯干;馬鈴薯加工成粉皮、粉面、粉條。在糧價偏低時,加工是一條極好的增值手段。將蘋果加工成果脯、果汁、果丹皮、果糕,殘次果加工成果酒、果醋後出售;紅棗加工成蜜棗、烏棗後出售;柿子可加工成柿餅;西瓜加工成果脯;其他如梨、桃、橘子等水果均可加工成罐頭等食品出售。玉米稈、谷類作物秸稈可加工成飼料;高粱稈可做成多種工藝品;小麥稈可加工成帽子、吸管;玉米皮可編織成各種坐墊、果筐等工藝品;玉米芯可釀酒。只要用心尋找,可加工的農產品是十分豐富的。
(4)包裝後再售
長期以來,農民習慣出售原始產品,從地里收打下的產品不經任何處理就拿到集市賣,價格根本上不去。其實,要知道「貨賣一張皮」,如果好產品配上精美的包裝,價格即使貴點也有人買。有一位精明的商人,從鄉下收購回綠豆、黃豆等小雜糧以及核桃、紅棗等干鮮果,請人設計了漂亮的包裝袋,分別按0.5千克、1千克進行包裝,拿到市場上,雖然價格比沒有包裝的貴了2倍,產品卻供不應求。
(5)利用地域和時間差
有些農產品,在產地價格雖不高,但到了異地就會大幅度提高。所以,可以將一地的農產品運到另一地去銷售,賺取其中的差價。有些農產品上市的時間非常集中,大量上市時,由於供大於求,市場價格就會大幅度下降。如果將農產品貯存起來,採用現代技術手段使其保鮮,待淡季時上市,定可獲得豐厚的利潤。
③ 農副產品最好的銷售模式是什麼
農副產品的主要銷售渠道有:農貿市場、大型商型、個體商超、實體店、電商平台、家購、會銷、展會營銷、廣告營銷、電話營銷、直銷、微商、社交化營銷等。根據這些渠道,我們歸納出農副產品的主要銷售模式寬並歷為:傳統實體營銷、產品流通渠道、微電商模式、社交化商業及直銷。
其中傳統實體營銷和產品流通渠道營銷是我們一直常做的事,比如農產品的慎搜土特產店或是商超渠道、農貿市場渠道等,但在互聯網的全新商業模式下,我們的農副產品也將往微電商和社交化新零售發展,而且銷售比例不斷上升。
對於創業者我們重點來分析:社交化商業即利用社交化自媒體的新零售模式,我們看現在的三農短視頻達人,有的粉絲都百萬級,他們可以每天拍短視頻就可以把當地的產品賣出去,還可以推薦旅遊、生態體驗觀光、健康保養等,這種全新模式更適合三農領域的產品。
因為傳統的營蔽帶銷模式都存在投資大、運營成本高,比如我們進入商超線、進入流通渠道,我們需要大量的資金做營銷廣告、推廣運營,渠道的各環節投資非常大,各種的費用和成本,而社交化自媒體卻是可以讓創業者以小博大,低成本運營。
三農類的產品要更多的重視短視頻、直播等社交化工具,比如直播是農產品的最好營銷工具,是場景營銷的核心;短視頻就是社交和吸粉的手段,只要你有全新的流量+自明星的影響力就會賺錢,就會賣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