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我國應如何穩定農產品價格
以糧食為代表的農產品價格近來漲勢迅猛。從現貨價到期貨價,都是「漲聲一片」。農產品價格普遍上漲,除了天災因素,就近期而言,流動性過剩因素所佔比重更大。
流動性過剩所表現出來的突出特徵,首先是美聯儲「放水」引致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上漲。預計,美聯儲量化寬松規模或在20000億美元左右,過量的貨幣追逐有限的資產,從而導致國際以及我國國內資源類商品以及農產品價格的快速上升和收益率的持續下降,即所謂的資產泡沫。其次是銀行機構資金來源充裕,存款增速大大快於貸款速度。央行《2010年三季度中國宏觀經濟形勢分析》報告顯示,前三季度人民幣存款累計增加10.32萬億元,消除季節因素後的存款季環比折年率為22.4%,分別比二季度末和上年末上升3和1.5個百分點。還有,就是貨幣增長率超過了gdp增長率。
流動性過剩的主要禍根,在於國際熱錢的湧入。這些違規流入的熱錢,多採取「螞蟻搬家」方式,主要包括加工和轉口貿易、外資、服務貿易和個人渠道。部分外商投資企業虛構用途將資本金結匯後進入農產品市場,還有部分銀行主動配合或順應客戶需求,打外匯管理政策的擦邊球。數據顯示,今年9月,我國外貿順差收窄至168.8億美元,當月fdi為83.84億美元,同比增6.1%。但9月新增外匯占款2895.65億元,較8月環比增19.19%,創下年內新高。而國家外匯管理局10月27日公布的另一數據顯示,9月銀行代客結售匯順差284億美元,延續了7月和8月250億美元以上的順差規模。與此同時,截至今年10月底,外匯管理部門共查實各類外匯違規案件197起,累計涉案金額73.4億美元,已立案和處罰違規案件178起。這些數字表明,三季度以來特別是9月以來,跨境資金在大量流入我國境內。
所以,要遏制農產品價格上漲,必須採取治本措施。首先,要一改目前央行不僅調控貨幣供應量及利率並且還調控新增信貸規模的政策舉措,在貨幣政策操作上,可考慮年底之前暫不加息,貨幣政策調控主要採用數量型貨幣政策工具。其次,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堅持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形成雙向波動態勢,不斷增強人民幣匯率彈性。只要是人民幣匯率彈性區間的均值保持基本穩定,但底部在不斷抬高,就不必理會美國與歐洲的施壓。再次,加強對熱錢的有效控制和打擊。10月28日,國家外匯管理局通報了今年2月至10月打擊熱錢專項行動中查處的案件數和涉及資金數,9家銀行分支機構外匯業務違規。在今年餘下的兩個月里,外匯管理部門應以進出口核銷改革為重點,繼續推動貿易便利化,有序推進資本項目管理改革,繼續運用匯率、利率等價格機制合理引導,保持對國際熱錢流動的高壓打擊態勢,防止其戰略做空我國市場,維護我國涉外經濟金融安全。
此外,當然還要統籌抓好當前糧食以及「菜籃子」產品的生產,促進糧食、蔬菜流通快速發展,確保農產品市場的有效供應。同時嚴格整頓農產品市場秩序,打擊那些對農產品囤積居奇、倒買倒賣的違法行為,切實加強大宗農產品中遠期交易市場監管,禁止非法期貨交易,堅決取締存在市場主辦者入市操縱價格、挪用保證金等行為的大宗農產品中遠期交易市場。
⑵ 穩定農產品價格 農民怎麼做
國務院針對國內菜價快速上漲,公布「國16條」穩定物價,這些措施都是根據現有農民從生產到上市各個環節存在的問題出發,根據研究後推出的具體有效的措施,我認為應該從以下四個方面著手:
一、生產種植結構調整,增加速生性蔬菜的生產。
現在各地區農民生產結構中,果菜類等生長周期長的作物比重過大,這些作物生長周期較長,這樣增加了較大的種植風險。在今年極端性氣候增加的情況下,種植者往往蒙受較大的損失,同時,也造成了市場供應蔬菜的大量減少。農民長期以來形成的種植習慣,沒有及時的認識到這個問題,需要有關部門對種植者的種植觀念進行引導,各地區合理的安排速生性蔬菜的生產至關重要,不但能夠降低農民的生產風險,同時,能夠及時的改變市場供應不足的局面,例如,在很多地區,農民種植青梗菜(也叫油菜、小白菜),一年四季可以種植,一個月到兩個月一茬,一年可以安排八到十茬的生產,對生產設施要求很低,農民的生產效益顯著。現在農民選擇種植第三代青梗菜新品種,食用品質非常好,外觀也很漂亮,農民的收益遠遠高於種植果菜類蔬菜,消費市場也很受歡迎。各地區有計劃的引導農民增加種植速生性蔬菜面積,合理的調整產業結構,是直接解決供求緊張,降低農民生產風險的有效方式。
二、解決農產品流通環節過多,是解決農民收入水平,防止物價炒作的有效手段。
在農產品價格大幅上漲的過程中,農民並不是最大的受益者,反而往往成了物價上漲的受害者,農產品上漲,很大程度上漲在流通環節。各地政府對農產品銷售管理不合理,是導致農產品流通環節過多的主要原因,農民在農產品銷售過程中原本客觀存在著很多困難,各地政府部門在管理過程中,不是站在農民的角度制定的大量的措施,農民「被管理」了,導致農民在銷售農產品過程中常常無能為力,只能依賴各地的瓜菜經紀人到基層收購,例如,前幾天剛剛發生在鄭州城管打人事件中,被害人河南省中牟縣76歲的菜農張會全被掌摑,張會全被毆打後哭著說:「我來鄭州賣紅薯,只為給大兒子掙點買葯錢。」這件事不是個案,反映了很多農民賣菜難,進城難的問題。一方面,城市菜價高漲,另一方面農民賣菜難,增產不增收。解決這個問題,要求各地政府部門了解農民,站在農民角度制定有利於農產品流通的蔬菜供應政策。
三、加強各地區生產供應信息披露,農產品信息閉塞,也是導致價格上漲的主要原因。
任何決策都需要大量的信息,市場供求信息及時准確披露,對政府的宏觀調控,各地區的生產結構安排都有利。在供求信息及時統計和披露的情況下,有利於各地區及時調整蔬菜種植結構,同時給政府部門的政策制定提供支持,做到事前調節,盡量減少事後彌補性措施。國務院制定了「菜籃子」工作市長負責制,一方面說明問題的嚴重性,另一方面也是把「菜籃子」工作放到了政府工作的重要位置。
四、加大農業的扶持力度,吸引更多的農民返鄉務農。
現在在農村從事農業生產的勞動力越來越少,在農村蔬菜生產上存在嚴重的勞動力不足現象,解決這個問題主要是從根本上解決農村生產的效益問題,在解決了上面三方面問題後,會很大程度的解決這個問題,逐步形成良性的循環,將來,在農產品價格高漲的過程中,如果農民是真正受益者,也可能不完全是壞消息,實際上,如果是改善了農產品的流通環節,農產品價格本身就會穩定。
國家對農業的扶植力度逐年加大,但是,依舊在農產品的供應問題上出現了今天的情況,主要問題是出在哪裡呢?市場的問題要在市場上找原因,制度上的問題要在制度上找原因。上文提出的看法可能不完整和不全面,供大家來思考研究。
⑶ 從影響價格的因素的角度,簡要說明如何讓農產品市場價格保持穩定
影響價格的 因素主要有成本和供求狀況。由於市場對農產品的剛性總供給和總需求變化不大,所以要實現農產品價格基本穩定,就必須讓農產品的成本價格保持基本穩定,即基本保持化肥、農葯、種子、農機具、柴油、水電等價格穩定。
⑷ 從影響價格的因素的角度、簡要說明如何讓農產品市場價格保持穩定
對於農產品,價值、成本等因素影響都十分有限。主要影響因素是供給和需求。是供需平衡就能穩定農產品價格。供給方面,確保不減產,增收時政府還要制定最低保護價避免谷賤傷農。需求方面,需求的價格彈性較小,但游資的投機炒作也會推高農產品價格,政府也要有所作為。
⑸ 農村農產品滯銷,有什麼辦法可以解決呢
相信農產品滯銷這個詞大家應該並不陌生,經常會在各種廣告、新聞、文章甚至短視頻里看到這個農產品滯銷。各種農產品滯銷,幫幫我們的標語充斥著我們的生活,那麼到底是什麼導致了農產品的滯銷?這個問題又要如何緩解?今天我們就來一起簡單的了解一下。
3.尺度效應
加入農村合作社,與廣大農民合作,在農產品建立穩定的直銷渠道,不僅降低了運營成本,還便於產品安全追溯。農民還可以利用農業展會宣傳自己的品牌和形象,直接與終端消費者溝通,了解最新的產品趨勢和行業發展趨勢,獲得及時有效的信息反饋。
4.反季節策略
農產品生產的季節性與市場需求平衡之間的矛盾導致的季節性價格差異蘊含著巨大的商機。
要開發和利用好這個商機,關鍵是要實施「高差價淡季供貨賺」戰略。實施淡季供應主要有三種方式:一是盡可能使產品提前上市;其次,通過科學的手段,可以延長農產品的銷售周期,並在生產旺季銷售
因地制宜選擇品種,因地制宜栽培。這樣,農民朋友生產的產品不僅可以具有地方特色,有利於營銷,而且可以降低養殖過程中的風險。
那麼以上就是關於農產品滯銷的一些問題的相關解答,看完這篇文章想必大家就明白了農產品滯銷產生的原因了。其實這是不能完全避免的,只要不是農戶直接售賣,存在第三方賺差價,為了降低成本提高售價他們就會去蒙蔽農戶和消費者。而農戶看到的往往只是市場價格,而非中間運作,不清楚市場其實已經飽和了,貿然加入就會導致過量滯銷。因此這也是我們一直以來都在提醒大家的,在投資或者參與一件事之前一定要進行詳細的調查再做決定
⑹ 從政府生活角度說明政府如何穩定農產品價格,
對於價格穩定的調節最主要是穩定需求和供給的關系,這里就是要穩定農產品的需求和供給從而穩定價格。需求是很難控制的,但是供給是政府可以做的。政府要做的就是給農民或市場提供需求的引導,不要產生過量的供給導致價格的暴跌。同時對於市場投機進行監控,防止人為的供給減少。
⑺ 用微觀經濟學解釋如何維持農產品穩定
使用證政府最高限價或最低限價理論,當農產品供小於求時會導致價格過高,這時就需要政府實行最高限價政策來穩定物價,即制定一個最高價,使市場價格高於這個最高價來抑制需求;當農產品供高於求時會導致價格過低,這時就需要政府實行最低限價政策來穩定物價,即制定一個最低價,使市場價格低於這個最低價來刺激需求。同時政府要建立健全農業基礎設施,盡量減少氣候對農業的影響,主要是為避免「谷賤傷農」現象的發生。所謂「谷賤傷農」就是指農業高產的年份由於攻擊大於需求,導致農產的價格過低,農民的收入就會減少;反而在歉收的年份由於農產品供給小於需求,進而刺激弄農產品價格升高,使農民的收入也不會減少。總之,政府在這時就充當了「看不見的手」作用,調劑的適當就會促進我們基礎產業——農業的發展,反之則相反
⑻ 農產品如何才能賣出高價
農產品銷售難的問題基本上是年年有,從徐聞的菠蘿滯銷、到甘肅西紅柿的滯銷,豆角滯銷、白菜滯銷……「豐產不豐收」「菜賤傷農」,一次滯銷也許一年的辛苦全部白廢。農產品的銷售問題成了解決農民收入問題的關鍵。如何才能把農產品賣出去,如何才能賣得一個好價錢呢?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對農產品品質的要求越來越高,優質優價正成為新的消費動向。要實現農業高效,必須實現農產品優質,實行「優質優價」高產高效策略。
把引進、選育和推廣優質農產品作為搶占市場的一項重要的產品市場營銷策略。淘汰劣質品種和落後生產技術,以質取勝,以優發財。
⑼ 如何穩定蔬菜的價格,讓農產品生產者和消費者都得到實惠
蔬菜屬於常用農產品的范疇,生產會受到氣候,交通,水源等的諸多因素的影響,因此蔬菜的價格也和這些影響因素息息相關,如果能穩住蔬菜的價格需要對市場供應情況和產地生產情況進行全面了解,生長周期短的蔬菜可以根據大宗蔬菜批發市場的走貨情況來制定未來幾個月的生產計劃,大型超市和菜市場甚至可以和蔬菜生產基地合作制定供貨計劃,這樣就會使得蔬菜處於供需平衡的良性發展之中,價格也會相對趨於穩定。
⑽ 我國政府如何穩定農產品價格
穩定農產品價格,頭痛醫頭腳痛醫腳不行。一些臨時性措施也許在短期內可解燃眉之急,但長遠看往往是揚湯止沸。就目前來看,合理控制原材料,尤其是能源價格的漲幅,並加強對流通環節的監管,遏制中間環節的不良經營,飽受詬病的農產品「周期病」才可能得到遏制。張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