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產品質量的特性是什麼,有什麼意義
一般工業產品的質量特性大體可分為以下七個方面:
(1)物質方面,如物理性能、化學成分等。
(2)操作運行方面,如操作是否方便,運轉是否可靠、安全等。
(3)結構方面,如結構是否輕便,是否便於加工、維護保養和修理等。
(4)時間方面,如耐用性(使用壽命)、精度保持性、可靠性等。
(5)經濟方面,如效率、製造成本、使用費用(油耗、電耗、煤耗)等。
(6)外觀方面,如外型美觀大方,包裝質量等。
(7)心理、生理方面,如汽車座位的舒適程度,機器開動後的噪音大小等。
這些質量特性,區分了不同產品的不同用途,滿足了人們的不同需要。人們就是根據工業產品的這些特性滿足社會和人們需要的程度,來衡量工業產品質量好壞優劣的。
工業產品的質量特性,有一些是可以直接定量的,如鋼材的強度、化學成分、硬度、壽命等。它們反映的是這個工業產品的真正質量特性。但是,在大多數情況下,質量特性是難以定量的,如容易操作、輕便、舒適、美觀大方等。這就要對產品進行綜合的和個別的試驗研究,確定某些技術參數以間接反映產品的質量特性,國外稱之為代用質量特性。不論是直接定量的還是間接定量的質量特性,都應准確地反映社會和用戶對產品質量特性的客觀要求。把反映工業產品質量主要特性的技術經濟參數明確規定下來,形成技術文件,這就是工業產品質量標准(或稱技術標准)。
產品質量特性的含義很廣泛,它可以是技術的、經濟的、社會的、心理的和生理的。一般來說,常把反映產品使用目的的各種技術經濟參數作為質量特性。泛義上的產品質量是指國家的有關法規、質量標准以及合同規定的對產品適用、安全和其它特性的要求。
提高產品質量的意義:
(一)社會意義
提高質量的社會意義強調質量對社會的深遠影響。菲根堡姆博士用「沒有選擇餘地」(用技術名詞來說就是「零冗餘」)來刻畫質量的社會意義。他指出:「人們的日常生活和日程安排,完全取決於產品的性能或服務運轉是否令人滿意……這相當大地提高了顧客對產品或服務在持久性和可靠性方面的要求」。
一方面,強調「質量的社會意義」在於,質量和安全性的費用額占國民生產總值的比重愈來愈高。這筆費用以質量成本的形式增加了製造商的負擔,大約占其總銷售額的10%,質量問題對於購買者和商人也有強烈的影響,購買者維護和使用產品的費用可能等於或大於利潤率。另一方面是質量同整個國家生產率水平的關聯。產品或服務質量不僅是當代決定企業素質、企業發展和企業經濟實力和企業競爭優勢的主要因素,也是決定一國競爭能力和經濟實力的主要因素。
(二)經濟意義
朱蘭博士提出了「質量和綜合生產率」的概念來說明質量的經濟意義。他認為:現代工廠企業和辦公室中新的工作形式,以及現代市場對質量的要求,日益擴大著生產率概念的范圍。傳統的生產率概念主要是以工廠為主著重注意於用「單位資源的投人得到更多產品或服務的產品」。現代的生產率概念則是以市場為主著重於用「單位資源的投入得到更多、更適銷、更好的產品或服務的產出」。這二者在經營管理目標,衡量經營管理績效的單位,以及生產率規劃的重點等方面都有根本的差別。
(三)提高競爭優勢的意義
提高質量的市場意義是指這一事實:決定企業競爭優勢最重要的因素是質量。質量是爭奪市場戰略中最關鍵的項目。誰能夠用靈活快捷的方式提供用戶(區域性和全球范圍內)滿意的產品或服務,誰就能贏得市場的競爭優勢。
研究發現,市場佔有率是利潤的主要來源。但是,持續的市場佔有率主要來自「顧客感覺到的產品或服務的相對質量」的領先地位。「相對」的意思是指和競爭者比較,「可感覺」的意思是站在用戶立場上而不是站在生產廠商的立場上看問題。相對的質量是影響一個經營單位(長期)成就的最重要因素,並且,當研究採取何種方法來維持價值的領先地位時會發現,對市場佔有率來說,相對質量的變化比價格的變化具有大得多的影響。
質量的市場意義最突出的表現是:市場競爭已經決定性地從「價格競爭」轉向「質量競爭」。影響用戶購買的三因素:價格、質量、交貨方式(交貨期和地點),其排列次序已經變為質量、交貨方式、價格。質量已成為決定用戶購買的首要因素,「質量競爭」在某種程度上正在取代「價格競爭」。
如果說未來世界還會發生全球性大戰的話,將可能不再是以摧毀生命為目標的戰爭,而是爭奪世界市場的全球性經濟大戰,經濟大戰的最銳利武器就是質量。這一戰爭事實上早已開始,這正是「質量的市場意義」核心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