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產品優化轉化的流程和思路,提升轉化率
產品的付費轉化做不好一直是很多公司頭疼的問題,看著產品數據一次次下降,新產品上線轉化效果不理想,老闆和運營人員都急的抓耳撓腮;
這時候,你剛好進入到這家公司負責相關領域,該怎麼優化轉化,就是首要問題了。
或許在做優化轉化之前,我們應該先了解為什麼大多數產品做不好優化轉化。
「哎,這個功能很好,很強大,上線之後一定有很多人會用」
「我看同行的產品是用這種方式轉化用戶的,效果很不錯,你也去做一個」
老闆一拍腦袋,把產品定位、主要功能、轉化方式全部定了;沒有試錯過程,沒有總結優化,拍著腦袋想像用戶想像的。
而在實際情況中,
一個產品包含了很多訴求,轉化的流程也包含了多個節點、環節,在任何一個轉化環節拍腦袋決定,後果都是毀滅性的。
所以,在做好優化之前,我們要知道每一個產品特點需要什麼樣的調研手段、調研出來後怎麼優化以及每個節點環節需要怎樣的優化等。
簡單的來講,就是用最少的資源,做盡量大的優化,實現更多的利潤。
優化轉化的基本流程可以簡單概括為:
先了解用戶層次→了解用戶是怎麼被轉化的?→
明確產品用戶的意識階梯→從哪裡開始優化?→
明確產品的整體轉化漏斗→
優化產品的整體轉化漏斗→擴大已有漏斗的收益
先了解用戶層次
不管是何種產品,用戶類型一定是多種多樣的;可能是學生、老師、白領、互聯網公司從業者、寶媽等,所以了解用戶首先要做的事,就是先知道你的產品用戶構成是怎樣的,每一種用戶的佔比是多少,
在初期的工作中,了解用戶構成的方法可以是;
和公司技術人員溝通,詢問用戶的一些詳細記錄;
詢問運營同事,了解過往調查數據;
最可靠的,還是自己動手做用戶調查;
這也是為什麼在我們平時遇到過的調查問卷中首問就是做什麼職業的原因。
了解用戶是怎麼被轉化的?
在上一步完成之後,會收集到一些用戶的數據,基本了解了用戶的類型;所以接下來要做的就是知道這些類型的用戶是怎麼被轉化的。
比如老師這個群體,是怎麼轉化的,寶媽這個群體又有著怎樣的轉化方式。
具體要了解到用戶「是誰在買、為誰買的、在哪裡買、決策時間多久、注重哪一方面賣點、價格的接受程度、品牌忠誠度、復購率、復購周期」等。
要了解這些不是很難,做一個簡單的調查問卷即可,問卷的目的是大概了解用戶信息、了解用戶購買場景和進一步的篩選。
在收集到用戶反饋的問卷後,要篩選出一些值得深入了解的用戶,有時候1000份調查問卷中,只有600份有用,進一步篩選可能只有100份是需要1對1咨詢的。
在知道了用戶的大概轉化路徑和他們在購買產品過程中所經歷的「挫折」之後,就可以把用戶的意識階梯建立起來。
明確產品用戶的意識階梯
什麼是用戶的意識階梯?
用戶從沒有需求到最後完成購買的過程,就是意識階梯。
1、沒有需求
2、發現需求,但是還沒有找到解決方案
3、找到了解決方案,但是不知道我的解決方案
4、知道了我的解決方案,但不知道我的優勢
5、相信我的優勢,但還沒有準備購買
6、想要購買
7、完成購買
明確用戶的意識階梯,能讓我們更精確的掌控用戶購買產品的整個過程,
在外部引流中,針對有效流量的引入,可以根據用戶身處某一個意識階梯來更好的製作宣傳內容,調配資源,將用戶往下一個意識階梯引導,最後促進成交。
從哪裡開始優化?
在明確用戶意識階梯和用戶轉化情況之後,我們就知道用戶是卡在那個階段,哪一個轉化環節的轉化率低等情況,之後便是准備優化。
在已知產品用戶歸納的n個用戶群體中,各個用戶群體的轉化情況,我們也已大致了解,所以可以先從轉化周期短的用戶群體開始優化,更細分一些就是從這個用戶群體轉化率低的環節開始優化;
先佔領容易轉化的用戶,之後才是轉化周期長的用戶。
明確產品的整體轉化漏斗
從之前的用戶意識階梯中,也可以看出,用戶是一步一步轉化過來的,像那種「用戶一有需求就來找你購買」的情況還是少數,當然復購的用戶除外了;
所以完善產品的整體轉化漏斗是很有必要的,要讓用戶找到向下一個意識階梯轉化的入口。
比如:用戶在為自己的工作煩惱,但還沒有轉行想法的時候,你卻向他提供轉行運營的方案,那他理你才怪呢。
這個時候,應該要做的是詳述工作的弊端和劣勢,先讓用戶產生轉行的想法在說,只有當用戶有轉行的想法的時候,才會注意到具體的轉行方向。
總結來說,就是各個用戶意識階梯都必須要有相應的內容提供給用戶,才不會產生斷層的危險。
優化產品的整體轉化漏斗
具體的可以優化到某一個轉化環節;
1、調查這個環節的轉化率;
2、調查已有用戶,總結令他們進入下一個環節的關鍵因素;
3、 嘗試增加這些關鍵因素的曝光;
4、再次調查這個環節的轉化率;
5、重復這個過程,不斷優化,直到轉化率不在增加或是增加幅度很小;
擴大已有漏斗的收益
主要方法可以是;
1)提升利潤,
增加復購、增加其他利潤點、促進潛在用戶的轉化(優惠政策)
2)減少成本,
用戶自增長
3)構建口碑體系
公眾號——運營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