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產品生產 > 甘州區特色產品有哪些

甘州區特色產品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3-10-31 19:10:35

㈠ 張掖有什麼特產

1、臨澤紅棗

臨澤紅棗的主要產地為甘肅省的臨澤、張掖、高台、酒泉等地,為這些地區的主栽品種。臨澤紅棗適宜在西北乾旱地區大面積栽培。該棗樹樹勢較強,樹體中等偏上,棗頭紅褐色,托刺較發達,棗股較小,抽吊力較強,棗吊中等偏上。葉片較大。

2、山丹羊肉

山丹羊肉是甘肅張掖山丹的特產之一,因山丹地理位置獨特,所產的羊羔肉質鮮美、口感絕佳,且沒有膻味,因此深受老百姓的喜愛。不管是逢年過節,還是婚喪嫁娶,餐桌上都少不了羊肉的味道。

3、肅南甘肅高山細毛羊

肅南甘肅高山細毛羊,甘肅省張掖市肅南裕固族自治縣特產,全國農產品地理標志。2013年4月15日,原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正式批准對「肅南甘肅高山細毛羊」實施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保護。

4、民樂紫皮大蒜

民樂紫皮大蒜,甘肅省民樂縣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民樂紫皮大蒜個大瓣肥、汁多味濃、醇香辛辣、味重而美,易於剝皮,耐儲存,是甘肅省傳統的土特產。2009年07月10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民樂紫皮大蒜」實施地理標志產品保護。

5、張掖肉牛

張掖肉牛是甘肅省張掖山丹縣的特產。張掖肉牛是主產於甘肅張掖市甘州、臨澤、高台、山丹、民樂、肅南等縣區的肉牛品種。

㈡ 張掖特產

張掖有什麼特產?
特產葡萄酒--張掖解百納~張掖小吃源遠流長,其品種之多,不勝枚舉。

因張掖盛產小麥,所以小吃以麵食為主,其他次之。小吃名稱五花八門,雅俗語兼有。

明清以來的傳統特色小吃主要有臊子面、小飯、鹵豬肉、油糕、涼粉、糊泊、搓魚子、拉麵、釀皮子、豆腐腦等,價廉物美,老少皆宜,馳名省內外。 臊子面 是張掖最為普遍,也是最受歡迎的早餐。

臊子面講究"薄、亮、精",就是面要薄、色要亮,吃起來要精。湯以雞湯為佳,牛、豬排骨湯亦可,加入胡椒粉和和姜粉等調好味後,再加入適量水澱粉,使湯達到一定的色度和濃度,最後加入豆腐片。

勾好後的湯外觀晶亮透明,色香誘人。面煮好後裝碗加入臊子湯即可食用。

早年張掖最有名是趙子昌的臊子面,其特點是用雙擀杖擀麵,面條形同韭葉,薄似紙片,長如絲帶,嚼起來有筋有骨,吃後滿口余香,澆以蔥花,蕪荽,豆腐丁,肉丁混合的臊子湯,香氣四溢,令人倍增食慾,一直為人們所喜愛。近年來,張掖臊子面在保持傳統特色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和發展,使這一傳統小吃重放異彩。

小腔啟飯 因其面塊小、肉片小、豆腐小、菜丁小,以小料做成而故名。小飯所用輔料為當地產紅豆(即雲豆),粉皮和牛肉(羊肉、豬肉亦可)。

紅豆煮熟後下入面塊,待面塊熟透後將煮熟的肉塊和粉皮一起繪入鍋內,調好味後即可食用。 上世紀四五十年代張掖李文忠的小飯以選料考究,加工精細,烹制獨特,用料搭配適宜,料色分明,色香味美而遠近聞名。

改革開放後,張掖小飯再度成為小吃經營中的主要品種,並被經營者進一步發揚光大,受到人們倍加贊譽。 鹵豬肉 因豬肉在制湯中久煮久熬,肉爛味香,肥瘦相間。

出鍋後的成品兩頭略卷,形似舊時西北地區的氈窩,故有人諧稱"爛氈窩"。 香飯 又稱西北大菜,是用豬的心、肝、肺剁成碎末,加入適量麵粉和鹽、蔥、蒜等調料,反復杵臼,均勻上勁,搓成直徑為4厘米左右的圓柱狀,用油炸熟,名曰"卷乾子",斜刀切段。

另將膘肥大肉切為長約10厘米,寬約6厘米的極薄片,梯狀碼入碗內,以蓋滿碗內壁為度,名曰"紫蓋子"。再將卷干段裝於碗內肉片之上,加入適量高湯置籠內蒸透,扣於另一大盤內,雞蛋調汁澆於其上,即可食用。

此菜色澤鮮美,清爽可口,"紫蓋子"肥而不膩,"卷乾子"香味獨特,營養豐富,美容養顏,是張掖宴席上必上之菜。 油糕 張掖油糕表皮酥脆,色澤金黃,松軟適口,入口粘甜。

色、香、味俱佳,從選料,配料,火侯,製作等各個方面均獨具特點。其做法是,將麵粉撒入開水鍋中,水邊開邊攪,製成燙面。

然後雙手蘸油,取適量燙面,以白砂糖加少量紅綠絲為餡,團製成直徑約7厘米,略扁平的圓糕,入油鍋炸熟即可食用。 魚兒粉 夏天在張掖街巷中,別具風味的小吃比比皆是,遐而聞名的魚兒粉便是其中之一。

魚兒粉是用精細的蠶豆澱粉製作的小吃,形似小魚,顏色有白有紅,配上調料,小菜,活象一條條小魚在碗里游動,吃起來清涼、潤滑,既充飢又解渴,是一種地道的風味小吃。 粉皮、麵筋 粉皮麵筋在張掖極為普遍,也獨具特色,每年秋收後,農村家家戶戶要晾粉皮麵筋,經和面揉團,清水淘洗,發酵蒸烤,切片晾乾等工序製成。

久貯不壞,食用方便,既可炒菜,也可燴湯,還適應於吃火鍋。既是張掖名吃的主要原料,又是居家生活的常用餐料,可謂用途廣泛,風味獨特。

搓魚子 手工搓制、形似小魚故名。因其為手工搓制,所以入口精滑,不坨不粘,可以湯食,也可以干吃。

原料以蕎麥面,青稞面,小麥面皆可,由食者自定。搓魚子在張掖較為普遍,是歷來人們所喜愛的地方小吃,而且縣區之間的做法不一。

民樂和山丹部分地區有一種青稞面搓魚又別具特色,這種青稞面搓魚的特點是長,有四十厘米左右。當地搓制手法嫻熟的婦女可兩手同時搓,一次可搓出4根,出鍋後佐以油潑蒜泥、油潑辣椒面正棗、醋等,食之無菜亦香。

拉條面 張掖的拉條面又稱餳面,歷史悠久,製作方便。面條隨人喜好可粗可細,可厚可薄,可圓可扁,綿軟潤滑,獨具地方特色.拉條面以精細小麥麵粉為原料,根據麵粉的面精質程度加入濃度適宜的鹽水反復揉製成團,揪成大小一致的劑子,搓條成形,抹上清油碼放在容器內松勁,俗稱"醒面",待醒至適當時,取出面劑,兩手各抓一端,均勻用力同時向外拉扯,如此反復對折拉扯,形成適應食者要求的長面條,下鍋煮熟撈出即可食用,可熱食亦可用涼水略激再食,其特點是不坨不粘,精而不斷,食之有味,解飢耐久。

為舉圓拆張掖人民日常生活的主餐,更是逢年過節款待貴客的正餐。張掖拉麵的製作,看似簡單,但實際製作時有很多技術要示,關鍵是和面時要掌握好鹽、面、水的比例,拉麵時要掌握好力度,煮麵時要把握好火侯,方能做出好的成品拉麵。
張掖的土特產
民樂蘋果梨 原產吉林延邊地區系蘋果與梨的雜交產品,1968年引入民樂栽植,蘋果梨在民樂三類地區沙性土壤、光照豐富、日溫差高等獨特的自然搖藍中發生了質的變化,形成獨特的品味,具有色澤鮮艷、果面光亮、皮薄肉細、質脆汁多、含糖量高、營養豐富、極耐貯藏等特點,多次蟬聯全國梨品第一名,被譽為「中國一代梨王」。

紫皮大蒜 大蒜是民樂的特產之一,栽培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故有「大蒜之鄉「的美稱。民樂紫皮大蒜以個大、瓣肥、汁多、味辣、易剝皮而出名。

舊時,因地處偏僻,貿易不暢,僅在洪水城郊種植,且種植數量不多,產品多為自食或饋贈親友。清、民國時期,大蒜產量有所增加,年總產量數十萬市斤,除自食外,部分產品還銷往鄰縣。

甘州胰子 甘州胰子是張掖久負盛名、譽滿全省的特產,採用牛、豬、羊的胰子油搗碎加入皂角、石鹼、冰糖等磨細,再用麵粉加水熬制。這種肥皂是一種保健、護膚、美容三者兼顧的土製皂。

這種皂皂體發暗,皂形是橢園的,也有長方形的,不芳香,但除垢去油最利,而且有嫩面潤膚作用。 張掖南酒 相傳張掖郡建立之後,中原文化相繼傳入河西,釀酒技術也隨之而來。

明代詩人劉寬在他所著的《河西賦》中對張掖南酒有這樣的贊美:「嘉禾涌曲泉,有酒如混」。 張掖南酒系採用白酒為坯制的酒基,加入定量的糯米,以葯曲為糖化發酵劑釀制而成。

它的釀造工藝流程與馳名中外的紹興黃酒基本相同。在製作過程中加入川烏、陳皮、大芋、砂仁、當歸、紅花、桃仁、官桂、山甲、五加皮、地骨、何首烏等四十餘中草葯,但在飲用時沒有葯味。

張掖黃酒 張掖黃酒在張掖是祭祀、婚喪的必備之物,如民間兒女結婚,父母給他(她)釀酒一罐,到時候用來待客。 張掖的黃酒歷史悠久,很早以前當地先民就開始采葯曲。

後以高梁青棵大麥為酒基,糯米為引料,選用當歸、桅甘、陳皮、紅花等數十種名貴中葯,加大麥制曲,精工釀造而成,是低糖分、營養豐富的飲料,人體必不可少的十七種氨基酸含量豐富。 小河紅棗 張掖小河鄉的紅棗,成熟後表面全都是紅褐色,果形較小,但肉質細密,味甜、核小,營養豐富。

除鮮吃外,曬成干棗,供煮粥或制甜食品。它不僅含有大量的糖粉,蛋白質和脂肪,而且含有比一般果品高的鈣和磷,特別是含有大量的鐵是補血的佳品,有益氣補血,養腎安神之功,可治虛損勞傷諸症,具有一定葯用價值。

這種紅棗久貯不壞,很少生蟲,鮮食和干食均可。 棕葉皮 張掖特產的白花葦(也有少量的紫花葦),生長迅速,桿粗株高、密度大、纖維韌力強、質量好,大量葦葉運往外地作為棕葉皮。

地處西北邊陲的張掖,到處有豐沛的水源,可說是水流淙淙,河道如織,因此湖邊、河邊叢生蘆葦。蘆葦是多年生草本纖維植物,無需管理,一年一收,是造紙纖維合成和編織工業的重要原料。

張掖的葦產品還被多用於編織鋪床、鋪炕的蘆葦席,房頂上的篙件,以及葯材包裝等。 甘草 甘草能調和諸葯,在中葯里被稱為「因老」,有「葯中之王」的美稱。

科學研究,甘草能起到抗潰瘍、抗炎症、降血壓、中樞抑制、鎮痛甚至抗腫瘤的作用。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甘草的用途越來越廣泛,原料精製而成的甘草霜、甘草膏,除有葯物作用外,調在墨汁或顏料里,可使染色均勻,可用來作滅火劑的起泡劑和石油鑽井液的穩定劑,作糖果、卷煙和醫療工業的調味劑。

粉皮麵筋 在張掖農村,農民秋收後,家家戶戶,要曬粉皮麵筋迎親接友,逢年過節或是喜慶之時,粉皮麵筋是不可缺少的臨時性招待食品。產婦坐月子時也由娘家贈送一籃粉皮麵筋。

現在農村曬粉皮麵筋之風也還在流行。 張掖馳名的粉皮麵筋有「馬麵筋」,每日清晨挑兩桶擺攤出售,不到兩個小時出售完畢。

因為馳名,除經常來吃的 人們外,慕名而來者也不少。 臘羊肉 在張掖的肉類食品中,除手抓羊肉和清湯羊肉外,臘羊肉素負盛名。

臘豐肉採用沿山一帶的羊肉。因那裡的羊吃羊鬍子(草名)、羊糍胡花和沙蔥,其肉特別鮮美。

入冬後,將羊宰殺,煮熟,剔骨,加上高台雪花鹽,茵香、生薑等佐料,烹制而成,嫣紅透明,肥而不膩。
張掖有什麼特產
1、臨澤紅棗 臨澤紅棗的主要產地為甘肅省的臨澤、張掖、高台、酒泉等地,為這些地區的主栽品種。

臨澤紅棗適宜在西北乾旱地區大面積栽培。該棗樹樹勢較強,樹體中等偏上,棗頭紅褐色,托刺較發達,棗股較小,抽吊力較強,棗吊中等偏上。

葉片較大。 2、山丹羊肉 山丹羊肉是甘肅張掖山丹的特產之一,因山丹地理位置獨特,所產的羊羔肉質鮮美、口感絕佳,且沒有膻味,因此深受老百姓的喜愛。

不管是逢年過節,還是婚喪嫁娶,餐桌上都少不了羊肉的味道。 3、肅南甘肅高山細毛羊 肅南甘肅高山細毛羊,甘肅省張掖市肅南裕固族自治縣特產,全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2013年4月15日,原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正式批准對「肅南甘肅高山細毛羊」實施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保護。 4、民樂紫皮大蒜 民樂紫皮大蒜,甘肅省民樂縣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

民樂紫皮大蒜個大瓣肥、汁多味濃、醇香辛辣、味重而美,易於剝皮,耐儲存,是甘肅省傳統的土特產。2009年07月10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民樂紫皮大蒜」實施地理標志產品保護。

5、張掖肉牛 張掖肉牛是甘肅省張掖山丹縣的特產。張掖肉牛是主產於甘肅張掖市甘州、臨澤、高台、山丹、民樂、肅南等縣區的肉牛品種。
張掖的土特產
民樂蘋果梨 原產吉林延邊地區系蘋果與梨的雜交產品,1968年引入民樂栽植,蘋果梨在民樂三類地區沙性土壤、光照豐富、日溫差高等獨特的自然搖藍中發生了質的變化,形成獨特的品味,具有色澤鮮艷、果面光亮、皮薄肉細、質脆汁多、含糖量高、營養豐富、極耐貯藏等特點,多次蟬聯全國梨品第一名,被譽為「中國一代梨王」。

紫皮大蒜 大蒜是民樂的特產之一,栽培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故有「大蒜之鄉「的美稱。民樂紫皮大蒜以個大、瓣肥、汁多、味辣、易剝皮而出名。舊時,因地處偏僻,貿易不暢,僅在洪水城郊種植,且種植數量不多,產品多為自食或饋贈親友。清、民國時期,大蒜產量有所增加,年總產量數十萬市斤,除自食外,部分產品還銷往鄰縣。

甘州胰子 甘州胰子是張掖久負盛名、譽滿全省的特產,採用牛、豬、羊的胰子油搗碎加入皂角、石鹼、冰糖等磨細,再用麵粉加水熬制。這種肥皂是一種保健、護膚、美容三者兼顧的土製皂。這種皂皂體發暗,皂形是橢園的,也有長方形的,不芳香,但除垢去油最利,而且有嫩面潤膚作用。

張掖南酒 相傳張掖郡建立之後,中原文化相繼傳入河西,釀酒技術也隨之而來。明代詩人劉寬在他所著的《河西賦》中對張掖南酒有這樣的贊美:「嘉禾涌曲泉,有酒如混」。 張掖南酒系採用白酒為坯制的酒基,加入定量的糯米,以葯曲為糖化發酵劑釀制而成。它的釀造工藝流程與馳名中外的紹興黃酒基本相同。在製作過程中加入川烏、陳皮、大芋、砂仁、當歸、紅花、桃仁、官桂、山甲、五加皮、地骨、何首烏等四十餘中草葯,但在飲用時沒有葯味。

張掖黃酒 張掖黃酒在張掖是祭祀、婚喪的必備之物,如民間兒女結婚,父母給他(她)釀酒一罐,到時候用來待客。 張掖的黃酒歷史悠久,很早以前當地先民就開始采葯曲。後以高梁青棵大麥為酒基,糯米為引料,選用當歸、桅甘、陳皮、紅花等數十種名貴中葯,加大麥制曲,精工釀造而成,是低糖分、營養豐富的飲料,人體必不可少的十七種氨基酸含量豐富。

小河紅棗 張掖小河鄉的紅棗,成熟後表面全都是紅褐色,果形較小,但肉質細密,味甜、核小,營養豐富。除鮮吃外,曬成干棗,供煮粥或制甜食品。它不僅含有大量的糖粉,蛋白質和脂肪,而且含有比一般果品高的鈣和磷,特別是含有大量的鐵是補血的佳品,有益氣補血,養腎安神之功,可治虛損勞傷諸症,具有一定葯用價值。這種紅棗久貯不壞,很少生蟲,鮮食和干食均可。

棕葉皮 張掖特產的白花葦(也有少量的紫花葦),生長迅速,桿粗株高、密度大、纖維韌力強、質量好,大量葦葉運往外地作為棕葉皮。 地處西北邊陲的張掖,到處有豐沛的水源,可說是水流淙淙,河道如織,因此湖邊、河邊叢生蘆葦。蘆葦是多年生草本纖維植物,無需管理,一年一收,是造紙纖維合成和編織工業的重要原料。張掖的葦產品還被多用於編織鋪床、鋪炕的蘆葦席,房頂上的篙件,以及葯材包裝等。

甘草 甘草能調和諸葯,在中葯里被稱為「因老」,有「葯中之王」的美稱。科學研究,甘草能起到抗潰瘍、抗炎症、降血壓、中樞抑制、鎮痛甚至抗腫瘤的作用。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甘草的用途越來越廣泛,原料精製而成的甘草霜、甘草膏,除有葯物作用外,調在墨汁或顏料里,可使染色均勻,可用來作滅火劑的起泡劑和石油鑽井液的穩定劑,作糖果、卷煙和醫療工業的調味劑。

粉皮麵筋 在張掖農村,農民秋收後,家家戶戶,要曬粉皮麵筋迎親接友,逢年過節或是喜慶之時,粉皮麵筋是不可缺少的臨時性招待食品。產婦坐月子時也由娘家贈送一籃粉皮麵筋。現在農村曬粉皮麵筋之風也還在流行。 張掖馳名的粉皮麵筋有「馬麵筋」,每日清晨挑兩桶擺攤出售,不到兩個小時出售完畢。因為馳名,除經常來吃的 人們外,慕名而來者也不少。

臘羊肉 在張掖的肉類食品中,除手抓羊肉和清湯羊肉外,臘羊肉素負盛名。臘豐肉採用沿山一帶的羊肉。因那裡的羊吃羊鬍子(草名)、羊糍胡花和沙蔥,其肉特別鮮美。入冬後,將羊宰殺,煮熟,剔骨,加上高台雪花鹽,茵香、生薑等佐料,烹制而成,嫣紅透明,肥而不膩。
張掖的特產有哪些?
張掖擁有豐富的物產,曾為皇家貢品的烏江大米、細膩甜美的臨澤紅棗、一代梨王民樂蘋果梨,都是張掖特產的代表,享譽海內外。

在張掖,女子從小就學習剪紙、刺綉等手工藝製作,精美的窗花,別致的枕頭、肚兜、綉鞋、被單在那些心靈手巧的女子手中呈現出各種花樣,深受各地遊客的喜愛。

烏江大米

烏江大米烏江大米是張掖的一大特產。

黑河沿岸河流密布、水量充足、土壤肥沃,非常適宜水稻種植,尤其是張掖烏江堡一帶歷來盛產稻米。

張掖產的稻米個大粒長,顆粒飽滿,潔白純正,晶瑩剔透、米香濃郁、品質優良,歷史上曾列為貢米供應皇宮御用,所以烏江大米又有"貢米"之稱。

推薦到烏江堡的米店購買。

臨澤紅棗

臨澤紅棗臨澤紅棗的主要產地為甘肅省的臨澤、張掖、高台、酒泉等地,為這些地區的主栽品種。

果型大小均一,果皮較厚、光滑,紫紅色,果肉較厚,質地緻密,較脆,味甘甜微酸,汁液較多。

在張掖各市場和水果攤都可以買到。

民樂蘋果梨

民樂蘋果梨蘋果梨在民樂三類地區沙性土壤、光照豐富、日溫差高等獨特的自然環境中形成了獨特的品味,具有色澤鮮艷、果面光亮、皮薄肉細、質脆汁多、含糖量高、營養豐富、極耐貯藏等特點。

在張掖各市場和水果攤都可以買到。

張掖剪紙

張掖剪紙張掖的剪紙比較盛行。許多農村婦女,自幼跟著奶奶、媽媽學鉸窗花,有的後來成為鉸花巧手。

逢年過節,家家戶戶用五彩繽紛的剪紙美化居室。貼在窗上叫「窗花」,貼在門上叫「門花」,貼在炕牆上叫「炕牆花」,貼在屋樑上叫「梁頂花」,還有箱櫃花、糧囤花、缸花等。

張掖的剪紙在內容上有一個顯著的特點,就是和當地民俗聯系密切,並用含蓄的手法,表達人民群眾的願望、情趣、子孫繁衍、社會安定等。

在張掖市內的特產商店都可以買到。

該答案來自網路旅遊官方網站
張掖的特產是啥??
我來補充一樓的回答,甘浚楸子、蘋果梨已失去特產地位,品牌已毀,張掖柰子、烏江大米已絕種(由於國家政策調整,黑河水將集中供應下游居延海,烏江大米早已停種,改為更節水的制種玉米)鎖陽是瓜州的特產,鹿茸麝香產量太低,算不得特產,倒是甘州掛面、粉皮麵筋、臘羊肉、搓魚子、揪片子、涼粉確實不錯。

我來補充一樓的回答,甘浚楸子、蘋果梨已失去特產地位,品牌已毀,張掖柰子、烏江大米已絕種(由於國家政策調整,黑河水將集中供應下游居延海,烏江大米早已停種,改為更節水的制種玉米)鎖陽是瓜州的特產,鹿茸麝香產量太低,算不得特產,倒是甘州掛面、粉皮麵筋、臘羊肉、搓魚子、揪片子、涼粉、小飯確實不錯。
張掖有什麼小吃?
1、搓魚子 搓魚子是張掖當地人的叫法,也有叫搓魚兒的,是搓魚面的俗稱,這是張掖特有的。

搓魚子的形狀中間粗、兩頭細,長約2~3厘米,非常像小銀魚,因此而得名。 2、炒炮仗 炮仗子,顧名思議就是爆竹,是 *** 的一種湯面,把面條揉得很硬很滑,比一般面條的面要多揉幾道,揉好面之後,醒上十多分種,然後把面條揉成直徑0.3厘米那麼圓,掐成2.5~3厘米那麼長,個個如小炮仗一般。

3、西北大菜 西北大菜又稱「香飯」,是張掖筵席的主菜。民間俗有「唱戲憑的腔,筵席看香飯」的說法。

筵席的好差,從香飯上看分曉。 4、牛肉小飯 張掖特色麵食很多,有代表性的還有牛肉小飯。

這里所說的小,是由於面塊小、肉塊小、豆腐小、菜丁小,以小料做成,故其名也。 5、臊面 在張掖,臊面是最為普遍,也是最受歡迎的早餐。

臊面講究「薄、亮、筋」,就是面要薄、色要亮,吃起來要筋。臊面為面與湯分做:湯,以雞湯為佳,牛、豬排骨湯亦可,加入胡椒粉和姜粉等調好味後,再加入適量澱粉,使湯的顏色好看,濃度適中。
張掖的特色美食有哪些?
張掖的小吃較有名,比如搓魚子、拉條子、臊面、釀皮、炒炮、揪面片、 魚兒粉等到處都是,令人回味無窮。除此之外,豆腐腦、灰豆湯、醪糟、馬場酸奶等特色飲品,也是張掖人民的最愛。

由於張掖的緯度和法國極為相似,具有和法國一樣的釀制葡萄酒的自然條件,因此,張掖的葡萄酒釀造歷史悠久,名揚海內外。

西北大菜

在張掖,只要是席宴,都會上一道特別的名為「西北大菜」的菜餚。

香香的扣肉下是一個個象徵吉祥意義的肉丸子和豆腐丸子,旁邊點綴著嫩香的炒雞蛋和木耳以及翠綠的青菜,美味無比。

搓魚子

搓魚子是用手掌將面條搓成一寸長,中間粗,兩頭尖尖的小魚形面段,以涼拌或熱炒的方法製作的小吃。

吃起來又滑軟又有韌性,但要得飯後一定要喝點煮過面的原湯,這樣有助消化。

魚兒粉

魚兒粉是用精細的大豆粉製作的小吃,形狀象小魚,顏色有白有紅,配上調料、小菜,活象一條條小魚在碗里。

吃起來清涼可口,既充飢,又止渴,是一種地道的夏令風味小吃。

灰豆湯

灰豆湯是用麻色豌豆製成的獨特食品,原料有圓豆子、紅棗、白糖等。

灰豆湯豆綿湯糊,棗甜味香,富含營養,價格便宜,夏日冷飲可以祛暑,冬日熱食可以滋補。

鹵肉炒炮

炮仗子,顧名思議就是爆竹,焉耆 *** 叫炮仗,是 *** 的一種湯面,就是把面條揉的很硬很滑,比一般面條的面要多揉幾道,揉 好面之後,醒上十多分種,然後把面條揉成直徑0.3厘米那麼圓,掐成2.5-3厘米那麼長,個個如小炮仗一般。

香飯

香飯又稱西北大菜,是用豬的心、肝、肺剁成碎末,加入適量麵粉和鹽、蔥、蒜等調料,用油炸熟,名曰「卷乾子」。另將膘肥大肉切薄片,梯狀碼入碗內,以蓋滿碗內壁為度,名曰「紫蓋子」。

該答案來自網路旅遊官方網站

㈢ 江西贛州有哪些特產

1、贛南臍橙

贛南臍橙,江西省贛州市特產,國家地理標志產品。贛南臍橙年產量達百萬噸,原產地江西省贛州市已經成為臍橙種植面積世界第一,年產量世界第三、全國最大的臍橙主產區。

贛南臍橙果大形正,橙紅鮮艷,光潔美觀,可食率達85%,肉質脆嫩、化渣,風味濃甜芳香,含果汁55%以上。

2、於都燒卷子

燒卷子源於畲族,是一種獨特的食品。公元746年,畲族藍姓祖先彩和任唐朝諫議大夫時,帶入宮中,深受楊貴妃青睞,從此列為貢品,流傳至今。獨特的傳統工藝與現代食品加工技術相結合而精心製作出的燒卷子,具有健齒固腎之功效,是休閑旅遊,佐酒品茗,宴賓待客之開胃佳品。

3、峽山道菜

以大蔸菜為原料,其色黃褐,味甘甜綿香,富含氨基酸和維生素C等營養成份,具有開胃健脾之功效,是男女老幼均宜的「綠色」保健食品。

它是生長在江西於都縣羅坳鎮峽山村的一種野菜,經曬干、腌制、殺菌等加工後,成為城鄉居民餐桌上的美味佳餚。

4、沙地板鴨

沙地板鴨是江西贛縣傳統的漢族名吃。「沙地牌」板鴨的原產地在「中國板鴨之鄉」贛縣沙地鎮,屬於客家菜,是贛縣客家人用來盛情款待珍貴客人的最上等珍品食品之一。

沙地牌板鴨型如月琴、皮張乳酪色、瘦肉醬色、毛腳干凈、肉嫩骨脆、甘香四溢、鹹淡適中之特點,被人們譽為臘味之王。已有二千多年歷史,為歷代朝廷貢品,是贛縣的特色支柱產業,暢銷全國各地,遠銷香港、澳門、台灣和東南亞地區,飲譽海內外,享有出口免檢殊榮。

5、贛縣陽埠腐竹

腐竹又稱腐皮或豆腐皮,是很受歡迎的一種漢族傳統食品,也是華人地區常見的食物原料,具有濃郁的豆香味,同時還有著其他豆製品所不具備的獨特口感。腐竹色澤黃白,油光透亮,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及多種營養成分,用清水浸泡(夏涼冬溫)3~5小時即可發開。

可葷、素、燒、炒、涼拌、湯食等,食之清香爽口,葷、素食別有風味,同時腐竹具有良好的健腦作用,腐竹中谷氨酸含量很高,還可以預防老年痴呆 。

6、田村黃元米果

黃元米果是江西贛州特有的一道風味小吃,在農村,甚至有著「不打黃元米果不過年」的說法,每年春節前後,家家戶戶都會動手做些黃元米果用以待客。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這一看起來並不起眼的山鄉特產距今已有850多年的歷史了也是江西省漢族傳統名點,用大禾米加工而成,黃氣香質軟。

㈣ 特產 張掖

張掖地方土特產品很多,植物類主要有小河紅棗、甘浚楸子、蘋果梨、張掖柰子、烏江大米、發菜等。主要中葯材有甘草、鎖陽、姜活、黃芪、大黃、麻黃、鹿茸、麝香等80餘種。主要的地方性食品有甘州掛面、張掖南酒、張掖黃酒、絲路春系列白酒等,其中絲路春酒連續5年獲甘肅省優質產品獎,行銷國內及台灣、香港地區。主要手工藝品夜光杯,具有悠久的歷史,用質地優良、花紋美觀的祁連山玉石琢成,器質細膩,造型優美,歷來為饋贈親友的佳品。 粽葉皮 粽葉皮,地處西北邊陲的張掖,到處有豐沛的水源,可說是水流淙淙,河輪攜早道如織,因此湖邊、河邊叢生蘆葦。蘆葦是多年生草本纖維植物,無需管理,一年一收,是造紙纖維合成和編織工業的重要原料。張掖是白花葦(也有少量的紫花葦),生長迅速,桿粗株高、密度大、纖維韌力強、質量好,多用於紡織鋪床、鋪炕的蘆葦席,房頂上的蒿件,以及葯材包裝等的葦席。大量葦葉運往外地作為粽葉。端午節,我國民間都有吃粽子的習慣,據記載最早的粽子就是用葦葉包裹忝米製作的後來才用糯米。因此粽葉成為張掖大批運往外地成交之物,雖然比不上杏仁、發菜、蜂蜜這些享有盛名經久臘雀不衰的土特產,但也是行銷省內外的吃香貨。 黃葑 黃葑又名黃參,屬多年生草本植物。主產於山丹、民樂一帶,以產於山丹大馬營灘、大黃山一帶者品質最佳。有經濟價值的是其根部。當年生黃葑根部澱粉含量高,味甜美。現在已有人工種植,經加工向外銷售,是天然的綠色食品。黃葑具有一定的經濟開發價值。 大蒜 大蒜是民樂的特產之一,栽培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故有「大蒜之鄉「的美稱。民樂紫皮大蒜以個大、瓣肥、汁多、味辣、易剝皮而出名。舊時,因地處偏僻,貿易不暢,僅在洪水城郊種植,且種植數量不多,產品多為自食或饋贈親友。清、民國時期,大蒜產量有所增加,年總產量數十萬市斤,除自食外,部分產品還銷隱喚往鄰縣。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大蒜種植范圍逐年擴大,產量增加。50年代,每年種植1000多畝,總產量六七十萬公斤。1973年種植面積擴大到3061畝,總產135.16萬公斤。1981年後,市場開放,經濟活躍,提高了農民種植大蒜的積極性。1983年全縣種植面積5123畝,單產959.6公斤,總產491.58萬公斤,產值251.65萬元。此後大蒜種植區擴大到順化、豐樂、新天、永固、民聯、三堡等鄉村,1990年全縣種植面積發展到17501畝,單產1044.6公斤,總產1828.29萬公斤。遠銷東北、內蒙古、青海等省,還出口韓國、新加坡、香港等10多個國家和地區。 蘋果梨 民樂蘋果梨色澤艷麗,底色黃綠,仰面著紅暈,形色是蘋果,經貯存20天後分泌出一種蠟質,底色變金黃,油光發亮。單果平均重200克,最大的900克。果肉細、質地脆、汁液多、果心小、石細胞極少、酸甜適宜。既是鮮食佳品,又是製作罐頭、果汁、果酒的理想原料。果實含水量84.9,粗蛋白0.42%,總糖8.83%,有機酸0.13%,無碳浸出物13.32%,粗纖維1.19%,灰分1.17%,維生素 C 0.38mg/100g。民樂蘋果梨在1977年、1983年、1987年全省果品鑒評會上獲梨果鑒評第一名。1985年11月,在全國優質農產品鑒評會上獲全國梨果第一名。1990年,獲甘肅省星火計劃一等獎和張掖地區科技進步一等獎。 蜂蜜 蜂蜜主要產於山丹、民樂兩縣,其它縣區也有一定產量。蜂子來源多為南方江蘇、浙江等省,本區一些鄉村亦有少量蜂子。蜂蜜從沙棗、油菜花等蜜源植物中采釀而成,色澤純正,味道香甜。廣泛運用於醫葯工業和食品工業。臨澤、高台所產棗花蜜享有很高的聲譽。我區蜂蜜曾榮獲國家頒發的優質產品榮譽證書。 沙蔥 沙蔥屬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本地羊吃沙蔥後,羊肉不膻不膩,味道香醇。沙蔥嫩葉可當蔬菜食用,可腌食、炒食,味道鮮美。分布於我區荒漠、沙灘等處,夏秋季節特別是雨後采沙蔥者極多。現今有人用拖拉機等運進城內供應居民食用,經濟效益可觀。 地卷皮 地卷皮,藻類植物,念珠藻科。細胞球形,多數串成鏈狀,外包膠質,構成不規則的葉狀體,藍綠色。洗凈炒食,味道鮮美,包餃子、包子風味獨特,是當地農村招待貴客的好菜。廣布全區山坡、荒原、草地。

閱讀全文

與甘州區特色產品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網上買火車票需要下載什麼程序 瀏覽:102
哪個快遞代理好點 瀏覽:282
如何快速升級交易者 瀏覽:44
空調怎麼代理維修 瀏覽:813
數據灣網站被攻擊怎麼處理 瀏覽:146
母嬰必須准備哪些產品 瀏覽:748
理科數據表格在哪裡去找 瀏覽:330
高縣到雅安職業技術學校多少公里 瀏覽:844
生命周期產品是什麼意思 瀏覽:676
榮耀magic2如何關閉後台程序 瀏覽:649
交易轉賬為什麼超額 瀏覽:227
查采購信息哪個網站好 瀏覽:61
微信小程序登錄怎麼登 瀏覽:367
重要信息怎麼塗鴉 瀏覽:705
如何查詢快遞公司寄件信息 瀏覽:542
杭州庫存市場怎麼停車 瀏覽:965
什麼情況需要減少產品 瀏覽:698
你認為應該要寫清楚哪些信息 瀏覽:360
怎麼做好股票的交易系統 瀏覽:40
華為數碼產品質量怎麼樣 瀏覽: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