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產品和服務哪個更重要
產品更重要
產品是基礎,服務是增值,這個道理其實很多人都懂得,沒有產品,即使服務再好,對於消費者來說,也不具吸引力。
再好的服務者,也無法把豬肉賣給不吃豬肉的清真教徒。而再劣質的產品,只要有其獨特的價值,能夠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就能夠實現成交。
很多情況下,只有銷售了產品,才能提供相應的服務,而如果東西質量不過關,服務再好也沒有消費者願意接受的。相比較於服務,產品更能吸引客戶。
(1)產品為什麼那麼重要擴展閱讀:
新穎、優質的產品,才能更好地留存客戶;但優質的售前、售中、售後服務,卻是輔助產品的一大亮點。在客戶選購產品時給予熱情、微笑;當產品出現問題時,第一時間為客戶解決,將服務作為產品的增值項,才能在產品越來越同質化的當下,創造出差異和價值。
服務是維持企業長期生存的軟指標,用優質的服務來留住新客戶,用更優質的服務去維護老客戶,才能在市場中長期生存、發展!
⑵ 做產品最重要的是什麼
做產品最重要的是什麼,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說法不一。有人說是找准目標用戶,有人說是明確產品定位,有人說是產品思維,還有人說是格局。
我自己在做產品過程中,發現這些說法提到的都不可或缺,且各自之間關聯緊密、互相影響。
我理解各個要素都是為了保證對用戶需求的准確把握,從而確保產品做出來不偏離方向、有價值。
所以,做產品最重要的是要把握好用戶的需求。
所謂用戶需求,是指用戶內在的、原始的、潛在的動機或需要。那麼,產品為了滿足用戶的需求,就要圍繞用戶的這個需要去解決相應的問題。產品幫用戶解決了問題,滿足了其需求,才會有價值。
比如,滴滴打車解決了用戶打車難的問題,支付寶解決了用戶線上線下支付不方便的問題,美團外賣解決了用戶懶於做飯、懶於出門吃飯的問題。
把握好用戶的需求,之所以最為重要,主要是因為:滿足用戶需求是產品的初心;加之,用戶需求並不好把握。
滿足用戶需求是產品的初心。在做產品的過程中,不忘初心,才不會迷失方向,也不至於被各種假象誘導、誘惑蒙蔽。 一旦偏離了初心,做出的產品,很可能就不是用戶需要的。
正如張小龍對微信的定位是一款工具,其初心是幫助用戶提高效率,用完即走。所以,我們看到微信沒有盲目堆砌很多功能,而是圍繞初心在不斷優化,並抵制住了很多商業誘惑。
當然,我們也看到有不少產品,沒守住初心,忘記了用戶需求的根本,盲目增加功能,恨不得把產品做得大而全,甚至加各式各樣的廣告、過度的營銷。用戶自然就慢慢離之而去了。
首先,把握好用戶需求的前提是:明確用戶是誰,找准目標用戶。 目標用戶,也就是產品要服務的對象、產品的使用者。鎖定目標用戶,才能發現用戶的需求,知道要解決的問題所在。
不同產品的目標用戶不同,需求差異較大,人群特徵也不盡相同。一般可通過調研、分析報告等方式進行用戶分析,把用戶的畫像勾勒出來。
其次,產品經理往往容易把自己臆想的需求強加在用戶身上,覺得用戶也有這種需求。 要避免這種問題,產品經理就要學會從不同視角去思考。
我自己最常用的辦法就是讓自己變成用戶,嘗試融入到用戶群體里去,成為他們的一員。這也可以說是 「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 吧。如果實在難以變成用戶,也可多跟用戶聊天,感受用戶所思所想。
還有,用戶常常不知道自己的需求,或者表達不出來,甚至還會提出自己僅能想像出來的解決方案。 這時,我們應該深挖其背後想要解決的問題是什麼,才能把握好需求。
我們曾經就接過類似的需求,運營說要在後台做三個訂單頁面,分別展示三種不同類型的訂單。如果我們不加思索就去開發,做出來的產品就會很奇怪,也不合理。
經過我們的深入追問,就發現他們其實是要能一次看到一個類型的訂單及其統計數據。這樣的話,在一個頁面,通過標簽或者篩選的方法進行設計,完全可以滿足。
做產品,主觀性很強,是件很不容易、很有挑戰的事情。
做產品,很多問題沒有標准答案,無法照搬硬套,唯有把握住核心本質,及通過實踐去驗證。
因此,我一直圍繞滿足用戶需求這個點,去做產品,幸運的是效果還不錯。希望對你有用。
⑶ 你認為做產品最重要的是什麼
有最大的利潤潛力的階段當然是成熟期,這個時期的特點是「兩大一長」即:銷售量大,利潤大、持續時間長。由於這個時期的產品已經成熟,意味著市場基本接受了這個產品,並且隨著技術的發展,產品生產成本也降低很多。所以這個時期是利潤潛力最大的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