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何提高我國農產品的國際競爭力
我國加入世貿之後,在國際競爭日益激烈的背景下,為了抓住機遇,迎接挑戰
,促進發展,就必須不斷提高我國農產品的國際競爭力。為此,需要全面理解影響
我國農產品國際競爭力的因素,研究我國目前的差距,採取有針對性的改進措施。
五大因素影響國際競爭力
影響和制約我國農產品國際競爭力的因素種種。具體可以分為以下幾個大方面
。
1、政策和體制因素。(l)在補貼和稅費政策方面,發達國家與我國的情況形
成鮮明對比:一方面,發達國家均給予農民以各種支持和補貼,另一方面,我國不
僅給予農民的支持較少,還向農民徵收高額的各種農業稅費。例如,世貿組織中共
有25個成員可以對某些農產品出口進行補貼,共有30個成員使用的黃箱政策支出超
出微量允許范圍。根據承諾,歐盟每年可以使用的黃箱政策支出最大,超過600億
美元,日本超過300億美元,美國為190億美元。此外,這些國家均有巨額的綠箱政
策支出。歐盟還有不受削減限制的藍箱政策補貼。據有關方面資料,有關國家農民
享受到的農業補貼如果按照耕地面積計算的話,每公頃土地為:美國為100—150美
元。歐盟為300—350美元,日本約為600美元。如果按產品計算,目前美國對小麥
的補貼約為每噸25美元,摺合每噸約200多元人民幣。而在我國,不僅沒有如此高
額的補貼,還向農民徵收稅費。(2)我國各個地區之間的各種體制性障礙也非常
突出。地區壟斷和地區封鎖時有發生,例如有的地方為了使得屠宰稅不外流,嚴格
禁止生豬銷往地區外部,或者重復徵收稅費。(3)在國內運費方面,存在著壟斷
定價和壟斷性收費,例如鐵路運費和鐵路建設基金的徵收。在公路方面,硬體建設
發展得很快,但是各種關卡林立,頻繁的檢查和高額的收費使得許多農產品尤其是
鮮活農產品的流通受到嚴重的不利影響。(4)在國際運費方面,我國的壟斷性貨
運航空運費遠遠高於其他國家,這對花卉等鮮活產品的出口競爭力,也是非常不利
的。(5)在糧食方面,我國主產區仍然在實行計劃性很強的流通政策,是影響我
國糧食國際競爭力的一個主要因素。保護價收購和順價銷售政策,使得主產區的糧
食經營缺乏競爭力。
2、政府公共服務因素。盡管我國近年來進行了較大規模的政府機構改革,但
是,政府的職能轉變遠遠沒有到位,政府的公共服務職能遠遠沒有得到發揮。尤其
是在以下幾個方面:(1)科技研究、推廣與培訓。(2)市場基礎設施建設。發達
國家均對農產品的市場流通基礎設施建設給予了各種各樣的補貼和支持,包括對批
發市場建設、農民合作社的農產品加工設備、儲藏和運輸設施建設等等。(3)市
場規范管理與市場信息服務。農產品的衛生檢疫、市場信息服務等等,均是屬於公
共服務的范疇。目前公共投入很少,因此,造成了衛生檢疫體系的不健全,市場信
息的高質量和無償服務更是缺乏,也無法建立起農產品質量安全的可追溯機制,無
法建立起市場信息的可靠基矗。
3、生產結構因素。我國農業的生產規模很小,全國平均為0.5公頃左右,大體
上相當於歐盟的四十分之一,美國的四百分之一。(1)規模小的經濟意義是每個
農業勞動力所配備的資源少,因此使得勞動生產率也較低。即便是我國農業勞動生
產率最高的地方,與國外相比也仍然存在著巨大的差距。在勞動生產率提高的速度
也存在明顯差距。(2)規模小也使得先進生產技術的推廣和應用受到一定的約束
。(3)規模小使得營銷組織較為不利。生產的品種較為混雜,從千家萬戶小農收
購不同質量的產品的收購成本很高。
4、農民生產者本身因素。農民生產的素質對競爭力的提高起著至關重要的作
用,因為無論是什麼樣的技術和政策,無論是提高質量還是轉變生產結構,最終都
需要通過農民生產者來實現。我國農民具有一些很優良的素質,如勤奮、吃苦、耐
勞等,但是也存在著一些突出的弱點,包括受文化教育水平低、市場意識較差、農
民合作組織缺乏,等等。
5、農產品加工業因素。我國農產品加工業發展起步晚,規模小,水平不高,
也是制約我國農產品國際競爭力的一個重要因素。加工業的發展水平不僅對一些原
料性產品如棉花、油料、糖料的競爭力起著關鍵性的作用,而且對水果和蔬菜等,
也起著至關重要的影響。在畜產品方面,也是如此。
國際競爭力如何提高
第一,加大對農業的支持力度。按照世貿組織規則和我國加入世貿的承諾,我
國對農業支持的可能空間很大。就黃箱政策而言,我國有3000億元左右的支持空間
,而目前使用的僅僅為300億元左右。因此,未來相當長的一個時期內,我國的農
業支持財政支出基本上是不會受到世貿組織新老規則限制的。
第二,加大對綠箱政策的投入。重點加大以下各項:(1)加強農業科研和推
廣。(2)加強對農民和涉農企業的培訓。(3)加強對動植物疫病防治方面的投入
。(4)加強農產品質量與安全標准體系、質量安全檢測檢驗體系和農業市場信息
服務體系的建設。(5)此外,綠箱政策中還有一些項目,不適合我國的情況,不
能在我國採用,如對農民提前退休的補貼等。
第三,改革和調整黃箱政策支出。調整和改革的目的是提高財政支出的使用效
率:(1)減少乃至於停止對糧棉流通企業的補貼,將國有糧食流通企業推向市場
,從而大大提高國有糧食流通企業的經營效率,減少乃至全部取消國家的巨額財政
補貼。(2)加大對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的投資。(3)增加對農業投入品尤其是種子
的補貼。(4)對一些特殊產品如新疆棉花提供運費補貼等,對所有農產品的鐵路
運輸取消鐵路建設基金的徵收,建立全國的農產品綠色通道,對農產品的公路運輸
取消所有收費關卡。(5)增加對農產品營銷設施建設的補貼,包括農產品加工、
儲藏和運輸。尤其是對新發展起來的各種農業合作組織,借鑒國外許多國家的經驗
,國家對這些方面的投資給予補貼資助。(6)黃箱政策的一個特例是藍箱政策。
由於藍箱政策的操作復雜,在我國的具體條件下是無法實行的。
第四,減輕農民負擔,在稅費改革的基礎上,積極推進農業稅費的減免。農業
稅費是直接制約我國農產品價格競爭力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在我國對農民進行
直接補貼的最直接方法就是減免農業稅費。
第五,加快農業管理體制改革。我國目前的農業宏觀管理體制,存在著管理機
構繁多,職能高度分散,部門分割嚴重等諸多問題,造成了生產、流通、加工和貿
易的嚴重脫節,不能適應市場經濟和開放經濟的需要,不利於政府職能的合理有效
發揮。在農業投資方向、農業科研管理、農產品質量控制、農產品產銷包括內貿外
貿協調等等方面,都有一些突出表現。
❷ 農產品的核心競爭優勢到底是什麼
農產品的核心競爭優勢可以從這幾個方面去考慮。
1.人無我有
對於市場上有需求的產品,別人生產不出來,你可以生產出來,這就是優勢。
對於這一點,非常重要的一點是,市場的需求是真實存在的。
這種需求最好是長期、穩定的需求,例如西藏地區的蔬菜。
有些產品在市場上有需求,但是銷售渠道非常狹窄,也不適合進入,例如一些中葯材和特種養殖動物。有些需求是壓根不存在的,或非專業人士無法達到品質要求的。回想一下,螞蟻、蠍子、蜈蚣、土元養殖等類似的騙局,相信你能理解。
2. 人有我優
對於市場上常見的產品,你所生產出的產品品質更好。例如口感、風味、安全性等方面。
3. 人優我廉
同樣優秀的品質,拼的就是性價比了。消費者偶爾會對情懷付價,但是長久來看一定還是性價比。
總之,就是要形成差異化。消費者,無論是B端還是C端,在面臨大量同類型產品時,做出購買決策需要一個理由,因此在農產品核心優勢打造上,無論在技術、品牌、營銷方面,實際都在提供購買理由給消費者。短期的差異化可以通過品牌、宣傳、營銷手段來實現,但長久來看,性價比才是出路。不同水平的消費者對性價比的要求也是不同的,安全、風味好的高端肉品和蛋品,在一線城市是強需求,而在四五線城市,安全、廉價的農產品才是消費的主流。以上供參考。
❸ 我國農產品國際競爭力狀況及其對策
一、農產品國際競爭力狀況
1.價格競爭力
我國農產品很多都不具價格競爭力。其原因主要是近年來國內市場價格上漲速度比國際市場價格上漲快。其它原因有以下4方面:一是農業勞動生產率低;二是土地生產率低;三是農業規模化程度低;四是農用生產資料價格連年提高。
2.質量競爭力
由於我國農產品的生產條件差,加工設施落後,農產品科技含量低。從而使我國很多農產品無論內在品質還是外在品質都缺乏國際競爭力。
3.農產品加工程度競爭力
目前我國農產品加工工業尚處於初級階段,精加工產品數量小,出口農產品加工工藝精糙,擺脫不了手工作坊式的簡單生產模式,形成不了工廠式規模生產。
4.農產品規格化、標准化競爭力
我國長期以來在農產品生產和加工環節存在多頭管理,條塊分割的問題,造成統一規格標准體系難以形成。國家制定的一些現行的規格標准既沒有與國際接軌,國內執行過程中也存在很多認識上的含混,許多標准缺乏准確的定義和客觀的檢測評價方法。
二、增強農產品國際競爭力的對策
1.發展國際優勢農產品
2.降低農產品成本
3.加強農產品規格化、標准化研究,盡快制定農產品規格標准體系
4.搞好農產品分類分級與包裝
5.搞好農業產業化經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