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大別山金寨特產是什麼
大別山金寨特產是什麼
導語:金寨的春最醉人的要數她的雨。瀝瀝的小雨化作勤勞的老人,把山裡田間裝扮的格外清秀,以下我為大家介紹大別山金寨特產是什麼文章,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金寨獼猴桃
金寨獼猴桃是安徽省六安市金寨縣的特產。金寨縣野生獼猴桃果實不是很大,而且大小不均勻,味道清香鮮美,甜酸宜人,耐貯藏。
金寨縣地處大別山腹地,境內野生獼猴桃分布面積在20萬畝以上。2012年共收購加工野生獼猴桃果實38萬公斤。
金寨縣高山獼猴桃種植專業合作社先後在古碑鎮司馬、七鄰、陳沖村,青山鎮湯店、抱兒山村、槐樹灣鄉上碼頭等村流轉土地1600畝,其中司馬村連片集中流轉土地860畝,在安徽省水果產業體系專家的指導下,將全部建成省級紅心獼猴桃標准園,計劃在三年內使該村紅心獼猴桃種植基地發展輻射到10000畝,促進特色農產品標准化、專業化、規模化經營,努力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促進農民增收。
(1)金寨獼猴桃的感官特色:果形端正,色澤艷麗,大小均一,肉質細嫩,紅肉品種甜味濃郁,黃肉品種甜酸可口,綠肉品種風味酸甜,均具有濃厚的獼猴桃香味。(2)金寨獼猴桃內在品質特性。(3)產品質量標准:金寨獼猴桃生產產地、產品質量符合《綠色食品產地環境質量》(NY/T391-2013)、《綠色食品獼猴桃》(NY/T425-2000)等標准。(4)產品包裝:包裝材料必須清潔、防潮、無破損、無異味,按照《綠色食品包裝通用准則》(NY/T658)要求執行。(5)產品儲存運輸:貯存運輸適溫1℃至3℃,防日曬、雨淋、高溫、擠壓,嚴禁與有毒、有害、有異味物品混貯混裝運輸,按照《綠色食品貯藏運輸准則》(NY/T1056)要求執行。
金寨獼猴桃農產品地理標志產品的地域涵蓋整個金寨縣,地域范圍:北緯31°06′41″—31°48′51″,東經115°22′19″—116°11′52″;東連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區、霍山縣,南臨湖北省英山縣、羅田縣,西與湖北省麻城及河南省商城兩地交界,北與河南省固始縣、安徽省霍邱縣、葉集接壤。金寨縣境內丘陵、山地等區域適合金寨獼猴桃種植,核心保護區范圍共包括全縣8個鄉鎮,21個行政村,具體為:梅山鎮徐沖村、小南京村、清水村和龍灣村;青山鎮堯塘村和湯店村;雙河鎮街道村、雙河村和河西村;古碑鎮司馬村、黃集村、陳沖村和南畈村;吳家店鎮吳家店村、飛機場村和古堂村;斑竹園鎮金山村和漆店村;槐樹灣鄉上碼頭村和楊橋村以及南溪鎮花園村,種植基地面積達30000畝。
金寨天麻
金寨縣位於大別山腹地,自然環境適宜天麻生產,野生天麻歷史悠久。上世紀九十年代引進天麻有性繁殖生產技術後,生產規模迅速擴大,現年產量達5000多噸,成為安徽省天麻生產大縣。
天麻又名赤箭、定風草,是金寨縣傳統的名貴中葯材,群眾一向把天麻說成「神麻」,野生天麻主要分布在海拔300米以上的闊葉林地帶,當地農民在春季採挖天麻,上世紀70年代以前,採挖野生天麻是山區農民一項傳統的副業收入。
金寨天麻的'人工栽培起步於上世紀70年代。1973年八河公社(今青山鎮)一位姓樂的醫生在室內無性繁殖天麻試驗成功。1974年,青山供銷社派一姓江的輔導員到黃畈公社大石葯場(海拔800米)進行人工栽培試驗,經過四、五年的努力終於獲得成功,以後供銷社逐步向外推廣,到1984年已普及到全縣,外省有些地方到本縣學習和引種栽培。往年葯材部門收購野生天麻每年只有一、兩百公斤,1983年入庫成品麻有1000公斤,再加上供銷社及社會上的留用量,1983產量為5000公斤以上,這是一個歷史性的突破。由於人工栽培獲得成功,1980年縣供銷社受到六安行暑科學大會的獎勵,給了獎金80元,獎狀一張。上世紀90年代初,縣科委引進了天麻有性繁殖生產技術,該技術生產的天麻麻籽多、商品麻產量高、質量好,深受群眾的喜愛。1994年,縣科委、縣政協特產研究所在梅山聯合舉辦天麻有性繁殖技術培訓班,邀請陝西省寧強縣天麻研究所專家講課,同時縣科委與該所在白塔畈鄉西沖村試驗生產萌發菌。當年,青山鎮姜河村有一菇農從寧強縣購買萌發菌種4瓶,開展有性繁殖天麻試驗取得成功。此後,全縣各地群眾,競相效仿,天麻有性繁殖技術日趨成熟、逐步推廣,但因寧強縣萌發菌質量不穩定,造成有性天麻生產難以形成規模。1999年,縣科委為了打破制約天麻有性繁殖的技術「瓶頸」,特邀請中國醫學科學院葯用植物研究所教授王秋穎來金寨傳授天麻有性繁殖新技術,並引進該所生產的石斛小菇萌發菌新品種,經過青山、燕子河、雙河等地的栽培試驗,商品麻的產量高、質量好、麻籽多、繁殖系數高。隨後,該技術及萌發菌在全縣大面積推廣,並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2000年,全軍鄉何家灣村有一姓柳的農戶種植有性天麻2000平方米,收入30多萬元。2002年,由於市場行情好,天麻產量高,全縣天麻的總產值達1億元。2002年,縣食用菌生產辦公室編寫了《天麻短料細枝栽培技術》,並在南溪、湯家匯、沙河等鄉鎮推廣,該技術既節省了木材,又提高了效益。
隨著天麻有性繁殖技術的推廣普及,縣內」天麻熱」迅速興起,2002年後,山區農村幾乎家家種植天麻,城鄉工商戶,鄉村幹部,承包山場,成片種植,有的天麻種植大戶產量達百餘噸, 2003—2005年,全縣天麻產量保持在3000噸以上,產值過億元。2010年全縣天麻產量達5000多噸,產值2億多元。
天麻性味甘,平,有平肝息風的功能,常用於頭痛眩暈、肢體麻木等症。《神農本草經》記載,天麻有「主殺鬼精物、蠱毒惡氣,久服益氣力、長陰肥健、輕身增年」的奇效;《名醫別錄》記載,天麻能「消痛腫,下支滿,寒疝下血」;《日華子本草》記載,天麻能「助陽氣補五勞七傷,通血脈,開竅」;《開寶本草》記載,天麻能「主諸風濕痹,四肢拘攣,小兒風癇、驚氣,利腰膝,強筋骨」;《本草綱目》記載,「天麻,乃肝經氣分之葯」。《素問》雲:諸風掉眩,皆屬於木。故天麻入厥陰之經而治諸病。按羅天益雲:眼黑頭眩,虛風內作,非天麻不能治。天麻乃定風草,故為治風之神葯「;《小兒葯證直訣》、《聖濟總錄》、《普濟方》、《外科正宗》、《蘭台軌范》等記載,天麻分別配伍相關葯物,可治療急驚風發熱、痙攣抽搐、偏正頭痛、筋骨疼痛、風濕腳氣、早衰白發、眩暈、肢體麻木、手足不遂、肝虛頭痛、中風偏癱、破傷風等症。此外,還用於保健。《本草衍義》記載,「天麻,用根須別葯相佐使,然後見其功。仍須加用之。人或蜜漬為果,或蒸煮食,用天麻者,深思之則得矣」。清光緒年間,慈禧太後患面風,用天麻配伍其它祛風活絡葯,研末酒調,熱熨患部;光緒頭痛眩暈,也常用天麻配伍相關葯物煎水洗頭。在現代,天麻在醫療保健中的應用更為廣泛。《中國葯典》記載,天麻有「具平肝熄風、祛風定驚的功效,用於頭暈目眩,肢體麻木,小兒驚風,癲癇,高血壓,耳源性眩暈」。《全國中草葯匯編》記載,天麻「主治高血壓、眩暈、頭痛、口眼歪斜、肢體麻木、小兒驚厥等症」。一些名醫把天麻的作用歸結為「三抗、三鎮、一補」,即抗癲癇、抗驚厥、抗風濕,鎮靜、鎮痙、鎮痛,補虛。近年來,對天麻的醫療保健作用不斷有新發現。將天麻用於高空飛行人員,作為腦保健葯物,可增強視神經的分辨能力;日本用天麻治療老年性痴呆症。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對天麻化學成分及葯理的認識不斷深入,對天麻產品的開發也在不斷擴大。
金寨縣天麻種植規模大,產量高,質量好,依託基地建工廠,發展潛力巨大,歡迎社會各界人士來金寨縣發展天麻加工企業。
金寨板栗
金寨縣地處安徽省西部,鄂、豫、皖三省七縣二區結合部,屬亞熱帶與暖溫帶的過渡地帶,年降雨量 1100-1500mm,土壤呈酸性或微酸性,適宜板栗生長。
簡介
金寨縣板栗栽培歷史悠久,品種資源豐富,是長江流域板栗品種群的集中栽培區之一。自80年代後期以來, 全縣已發展板栗50萬畝, 1600萬株,年產板栗2. 5萬噸, 年創產值億元以上。板栗面積、株數和產量均居全省之首、全國前列,是全國七個板栗生產重點縣之一,被國家林業局命名為"全國名特優經濟林板栗之鄉"。 現全縣26個鄉鎮、1個辦事處都發展板栗生產,其中15 個鄉鎮面積都達2萬畝以上。426個行政村有板栗的村達 418個。其中55個村為板栗專業村,建有一條長140華里、面積達5萬畝的百里板栗帶,全縣山山有板栗,處處有板栗,戶戶有板栗,成為全縣的重要支柱產業之一,也是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的主要經濟增長點。 全縣現已篩選培育了適合區域栽培的10餘個優良板栗品種,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以早栗子、大腰栗、大麴果、遲栗子等為代表的早、中、晚熟優良品種。各品種分鄉鎮區域化栽培、形成了金寨板栗上市時間早( 8月節旬-9 月上旬)、產量大、持續時間長的特點,具有果大、色澤鮮艷、澀皮易剝、品質優良等特點,深受廣大消費者的青睞。
栽培歷史
金寨板栗栽培可追溯到清代同治年間,據《霍邱縣志》記載,現梅山鎮船沖、徐沖,白塔畈龔店的許多村莊都盛產板栗,這些地方今仍有成片分布的老栗園。梅山鎮的龍灣村、龍井村的房屋前後和堤壩灘地百年以上的栗樹有200多株,其中龍灣村塘灣居民組一片河灘地上生長著一株樹齡高達300多年的紫油栗,樹高1.7米,腰圍6.3米,佔地近一畝,年產板栗200公斤左右,人稱板栗王。 主要成就
到2006年,金寨縣共有板栗面積50萬畝,產板栗2.74萬噸,產量位居全國第一。金寨成為全國板栗種植面積最大、產量最多的縣。金寨板栗已銷往新疆、寧夏、台灣、廣東等22個省市自治區,並走出國門,進入日本市場。全縣發展板栗生產的農戶5.5萬余戶,占總農戶數的42%,栗農人均板栗年收入達500元。板栗生產已經成為金寨縣脫貧致富的支柱產業。
安徽省最大的板栗市場
金寨縣船板沖板栗大市場建於1997年,是全縣板栗的集散地。大市場基礎配套設施齊全,始終實行工商、林業、稅務、市場管理一站式服務,一張票放行。每年有來自寧夏、新疆、台灣、浙江、廣東等22個省市自治區的客戶前來購銷板栗,年成交易額達1.5至2萬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