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新冠疫情下如何增強產品出口優勢
2020年上半年我國貨物貿易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進出口總額、出口、進口分別同比下降6.3%、6.2%、6.4%。今年上半年貨物貿易高速增長,確實存在去年同期低基數影響。但是,即使與2019年同期相比,進出口總額、出口、進口仍然分別增長28.9%、29.6%、28%。剔除2020年同期低基數影響,兩年平均增速也達13.4%、13.8%、12.8%。後疫情時代全球貨物貿易持續復甦、外需趨旺構成了我國貨物貿易高速增長的重要背景。據WTO統計,2021年一季度全球貨物貿易額增長15%,其中亞洲增長28%。2021年上半年美國、韓國貿易增速分別為24.0%、25.1%。2021年前5個月,歐盟、日本貿易增速分別為22.4%、14.7%。
我國貨物貿易量穩質升的供給側有利因素在積淀
01
出口結構優化,
部分高附加值產品出口呈高速增長態勢
2021年上半年,我國汽車整車出口93.9萬輛,金額146.9億美元,增長113.6%、118%(前幾大出口企業分別為上汽、奇瑞、長安、東風、長城等)。車用發動機等汽車零配件出口360.9億美元,增長51.6%。集裝箱、集裝箱船出口92.2億美元、18.2億美元,增長260.8%、322.6%。家用電器出口475.9億美元,增長46.9%。平板電腦出口147.4億美元,增長48%。液晶顯示板出口132.5億美元,增長56%。醫葯材及葯品出口229.7億美元,增長109.7%。文化產品出口535.5億美元,增長75.8%。
02
供給韌性增強
2021年上半年,我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42183.3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66.9%。盡管受人民幣升值、運費上漲等成本因素影響,我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出口交貨值10312.9億美元,增長34.7%。尤其是民營企業,表現出較強的靈活性和抗沖擊能力,2021年上半年出口8650.5億美元,同比增長46.1%,占我國出口總額的57%,較2020年同期上升3.1個百分點。
03
貿易新動能釋放
2021年上半年,市場采購方式出口654.6億美元,同比增長61.4%。隨著我國大力推動建設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產業園、海外倉,跨境電商迅猛發展,2021年上半年,我國跨境電商出口6036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44.1%。
內需回暖,進口量價齊升
01
國內消費回暖
2021年上半年,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11904億元,同比增長23%。消費品進口總額1325.1億美元,同比增長31%。海南離島免稅銷售火爆,前5個月海南免稅品進口同比增長1.3倍。
02
中間品進口高增長
工業企業經營狀況改善,帶動零部件進口增長。2021年上半年,我國中間品進口9703.1億美元,同比增長37.7%。其中,6月中間品進口同比增長39.5%。
03
大宗商品價格飆升
大宗商品現貨指數(CRB)從2021年1月4日的446.1攀升至8月18日的566。原油、鐵礦砂、銅礦砂是我國經濟發展的剛需,近年來,原油、銅礦砂對外依存度超過7成,鐵礦砂超過8成。2021年上半年,原油、鐵礦砂、銅礦砂進口額增長26.1%、85.6%、58.2%,其中價格拉動29.1、82.9、52個百分點,進口量僅拉動-3、2.7、6.2個百分點。2021年上半年,我國糧食進口總量8436.3萬噸,同比增長43.1%,進口價格上漲,但仍明顯低於國內糧食價格。
充分估計後疫情時代貨物貿易形勢的復雜及不確定性
2021年上半年,我國貨物貿易快速增長,為全年外貿量穩質升奠定了良好基礎。國際組織和研究機構普遍認為:一是全球貨物貿易強勁復甦。二是下半年中國出口增速趨緩。展望下半年我國貨物貿易形勢,我們認為應考慮以下3點:一是國際市場持續復甦。二是外部環境更加復雜,不確定性加劇,對下行壓力要有充分的估計。三是充分考慮2020年下半年貨物貿易基數較高的影響。
有利因素
01
全球貨物貿易將持續復甦
世界銀行預計2021年全球經濟增長將達到5.6%左右,是50年來最快增速。2021年8月經合組織(OECD)發布的綜合領先指標(CLI)讀數為100.8,連續5個月超過100的基準線,預示著大多數經濟體的復甦勢頭將持續穩定。WTO貨物貿易晴雨表(WTOi)讀數為110.4,達到歷史高點,同比增長超過20點,反映了貿易復甦的力度,但增速放緩預示著貿易上升勢頭將達到頂峰。周邊國家出口形勢向好,韓國6月出口同比增長39.7%,增幅創下歷年同月之最,日本6月出口同比增速高達48.6%。
02
全球供需缺口將持續存在
2021年7月,美國、歐元區製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PMI)分別為59.5、62.8,製造業活動連續數月處於擴張區間。美國正處於新一輪庫存周期的起點,下半年將持續補庫存。受印度新冠肺炎疫情擴散影響,泰國、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菲律賓、越南、中國台灣疫情形勢嚴峻,國際市場供需缺口將持續存在,電子、制葯、服裝、玩具等海外訂單流入中國內地。2020年全球外商直接投資下降35%,但中國實際利用外資卻逆勢增長6.2%,今年上半年持續增長28.7%。訂單流入、外資流入,將持續驅動我國出口增長。
03
國內生產需求繼續回升,
投資和消費穩定恢復
上半年我國GDP為53.2萬億元,同比增長12.7%。工業生產穩定增長,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5.9%,高技術製造業快速增長,增加值同比增長22.6%。新能源汽車、工業機器人、集成電路產量同比分別增長205%、69.8%、48.1%。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12.6%,高技術產業投資同比增長23.5%,其中,計算機及辦公設備製造、醫療儀器設備及儀器儀表製造投資同比分別增長47.5%、34.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23%,體育娛樂用品、通信器材、化妝品等消費升級類商品快速增長。
不確定性因素
01
新冠肺炎疫情走勢存在不確定性
具有高度傳染性的德爾塔(Delta)變異毒株肆虐全球,目前已經在130多個國家(地區)傳播,世界衛生組織科學家認為,全球疫情正處於「第三波浪潮的早期階段」。美國單日新增人數超過10萬人,巴西、英國單日新增人數超過3萬人,泰國、馬來西亞單日新增人數超過2萬人。
02
中美關系的不確定性
拜登政府發布的《美國國家安全戰略臨時指南》指出,中國已經超過俄羅斯,成為目前美國首要的競爭對手。為重塑全球領導力,美國蓄意製造意識形態對抗,搞零和博弈,美式霸權思想與冷戰思維將嚴重影響中美之間的經貿合作。
03
防疫物資和「宅經濟」需求放緩
全球防疫物資市場競爭加劇,口罩、消毒水、洗手液、呼吸機供給充足,增長空間有限。疫情期間,手機、平板電腦等產品需求大漲,電子產品更換周期一般為2~3年,前期刺激政策提前透支了相關產品需求。
04
全球晶元短缺現象將持續較長時間
個別晶元短缺現象,蔓延至多個行業,而且伴隨著價格飛漲,對我國製造業出口形成巨大的供應鏈壓力和風險。
05
國內經濟恢復不均衡
大中小企業景氣度分化、上下游企業利潤分化,中小企業經營恢復不牢固,疊加大宗商品價格上漲,成本抬升對下游、小企業利潤壓制尤其突出。2021年上半年,上游原材料製造業利潤兩年復合增長率為35.8%,而下游的消費品製造業利潤兩年復合增長率為17%。7月,大、中、小企業PMI分別為51.7%、50%和47.8%,中小企業PMI連續下滑。
06
運費高企仍制約出口
今年6月,我國主要港口的空箱短缺量逐步緩解,但運價仍持續走高,中國出口集裝箱運價指數(CCFI)美西航線高達1971.5點,2020年同期僅為867.2點。在倉位高度緊張的情況下,運價升易降難。
2020年下半年高基數影響後的貿易值估計
綜合上述有利因素及不確定因素,再考慮到2020年下半年高基數的影響,預計2021年我國貨物貿易出口的全年增速將呈現前高後低的趨勢。
剔除2020年上半年低基數影響,以2019年上半年為基期,我國貨物貿易今年上半年出口兩年平均增速為13.8%。今年7月在去年同期基數抬高的情況下,出口仍然增長19.3%。但是,自5月以來,國家統計局發布的製造業PMI新出口訂單分項連續3個月落在收縮區間,從該指數下降到出口增速下滑大約3~4個月的時滯,預計9月後我國出口增速將受訂單減少影響。我們以出口年均增速13.8%為基準,根據製造業PMI新出口訂單數據對8~12月的出口增速進行估算調整。如果不出現特別極端的情況,預計2021年下半年出口額為16342.8億美元,同比增長9.3%;全年出口額達31524.9億美元,增速為21.7%。根據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預測,2021年全球貨物貿易將增長19%。按此推算,今年我國貨物貿易出口的國際市場份額將穩中有升,達到15.1%。
從貿易高質量發展角度搞好跨周期政策設計
我國製造業增加值約佔全球3成,人口約佔全球總人口兩成。即使今年我國貨物貿易的國際市場份額達到15.1%,從貿易高質量發展角度看,提高出口規模以及貿易增加值,仍有較大的作為空間。全球疫情持續演變,外部不確定因素較多,國內經濟恢復不均衡。促進外貿高質量發展,要著力做好跨周期政策設計,加強中長期政策和短期措施的統籌協調,應對可能發生的風險,使政策措施既有利於當下又惠及長遠。
支持高端製造業出口
在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我國防控優勢凸顯,推動了汽車、集裝箱船、平板電腦等高端製造業產品出口的高速增長。但全球疫情終將得到控制,我國如何佔領全球供需缺口,將貿易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是推動我國外貿轉型升級應關注的重要問題。
建議:一方面,參照集成電路免稅政策,加大對高端製造業關鍵技術研發企業的支持力度,對於研發設備給予免稅政策支持,對於研發物料進行保稅監管,激勵、引導企業加強技術創新。另一方面,進出口銀行進一步發揮政策性金融作用,給予高端製造業企業信貸支持,支持企業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和設備,提升企業加工製造能力,推動我國高端製造業轉型升級。
積極拓展歐洲出口市場
我國對歐盟出口增長空間巨大,在美國對我國實施全面打壓戰略的背景下,積極拓展歐洲市場顯得尤為重要。通過進出口數據分析發現,我國對歐盟出口在化學產品、橡膠及其製品、船舶和農產品上還有較大增長空間。
建議:一是積極吸引巴斯夫等化工巨頭來我國投資。對於納入《鼓勵外資投資產業目錄》的化工投資項目用足用好優惠政策,並根據產業發展狀況積極研究論證優化調整《鼓勵外資投資產業目錄》。二是建立面向企業的歐盟技術性貿易措施咨詢服務體系,建設針對農產品技術性貿易措施研究評議基地。對歐盟最新法規、標准、措施實施跟蹤,對其市場技術准入條件進行實時監測,動態評估出口商品技術競爭力,引導企業提高技術標准,提升產品質量。
支持中小企業發展
民營企業是我國外貿第一大經營主體,我國中小企業絕大部分是民營企業,支持中小企業發展對於穩就業、穩外貿意義重大。如果下半年出口走弱,出口型中小企業將面臨成本上漲、銷售下滑「兩面夾擊」的困境。
建議:一是各金融機構要加強對中小企業實際經營情況的了解,充分用好貨幣政策工具, 落實落細金融管理部門對服務中小企業的新要求、新舉措,提升中小企業金融服務能力,緩解中小企業面臨的實際生產經營困難。二是政府及時跟蹤產業鏈運行情況,做好風險評估,同時引導供應鏈上下游企業建立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共同應對市場價格波動帶來的風險。三是要健全政策支持體系,圍繞《中小企業促進法》相關內容,在優化發展環境、加強權益保護、建立服務體系、提升創新能力等方面積極出台政策,推動中小企業健康發展。
盡快推動運費合理回歸
由於國際貿易需求回暖,但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物流循環不暢,造成運力緊張,海運運價持續上漲,對出口企業帶來較大壓力。
建議:一是有關反壟斷部門加強反壟斷調查,依法打擊哄抬運價行為。約談主要的海運公司,破除壟斷集團的價格同盟。二是鐵路部門加強運力協調,科學制定列車開行計劃,提升中歐班列運輸能力,分擔海運壓力,降低企業運輸成本。
發布於 2021-10-19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2. 我國優化出口商品結構的對策有哪些
優化我國出口商品結構的對策
(一)實現產業結構調整,促進國內產業升級
調整產業結構是我國實現外貿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任務。加快出口商品結構的調整,逐步由出口勞動密集型產品為主向出口物質資本、人力資本密集型產品為主,乃至向出口技術與知識密集型產品為主的商品結構進行轉化。逐步形成出口支柱產業(農副輕紡等傳統產業)、出口主導產業(機電儀化產業)、出口戰略產業(高新技術產業)三大出口產業群,並建立梯度發展態勢,逐步向技術含量高的產業轉移。目前我國可以從國外引進高新技術設備,通過高技術人才在吸收、消化、改造後扶植發展新興產業,對傳統產業進行改造,在「科技興貿」戰略條件下,促使產業結構升級,優化出口商品結構,進而帶動經濟的增長。我國對於一些有能力生產的原材料和零配件應該自己生產,減少進口,這樣既可以提高我國產品的科技含量又有利於解決就業問題,提高我國商品的國際競爭力。所以說出口增長方式的根本轉變,就是要調整產業結構,促使產業結構升級。
(二)實施出口名牌戰略,增加產品的附加值
我國應在全國實現有梯度的產業布局,實行多元差別化出口政策。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和品牌建設,實現商品結構由粗放、數量擴張型向集約、質量效益型模式轉變。目前我國可以採取相應的激勵措施來鼓勵企業積極研發科技含量高的技術產品,提高產品的附加值,樹立品牌競爭意識,培育國際化品牌,從根本上優化商品的結構。目前我國的經濟發展水平不可能像發達國家那樣可以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因此,只能在自主品牌中挑選部分條件好、發展潛力大的品牌集中力量培育和扶持,在對國際市場進行科學細分的基礎上尋找與眾不同的目標市場,並根據目標市場的需求特徵來設計、生產和銷售產品,實現差異化戰略目標。這樣做不僅可以與競爭對手形成差異並獲得競爭優勢,還可以獲得較高的利潤,提前佔領市場,鞏固和擴大國際市場份額。而對於電子及通信設備製造、醫葯製造、電氣機械及器材製造、辦公用機械製造、儀器儀表及文化等六個附加值高的工業產品,我們更需要培養自己的核心品牌,提高它的附加值,樹立產品的國際競爭力。
(三)以「節約資源和環保」為原則,促進加工貿易轉型
完善加工貿易政策,促進加工貿易轉型升級,是優化我國出口商品結構的重要途徑。政府部門可以制定相關政策鼓勵加工貿易企業進行改革,通過加大技術改革投入,對工人的裝配能力、深加工能力大力培養,對傳統產業進行改造。吸引跨國公司將更高技術含量的生產環節轉移到我國,減少「兩高一資」產品在境內的加工,通過對技術的吸收消化實現我國加工貿易從勞動密集型產業為主逐步向資本和技術密集型產業為主的轉變。同時培育自己的跨國公司,創建自己的品牌和國際市場營銷渠道,使加工貿易由貼牌生產走向自主設計生產,擁有產品的核心技術和知識產權,提高產品的國際知名度。適度集群發展加工貿易企業,達到資源的有效配置,在節約資源和環保的原則下,促進加工貿易企業轉型,通過擴大我國與世界各國的經濟合作,合理應對貿易保護,提升企業參與國際競爭的能力。
(四)調整服務貿易結構,發展現代服務貿易
根據佩第—克拉克定律:勞動力人口由農業轉移到製造業,再由製造業轉移到服務業後會隨著服務業就業人數的增加帶動整個服務貿易業的發展。我國的服務貿易業一旦大力發展必然會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將人口壓力轉變為人力資源,緩解我國目前的就業壓力。而大力發展現代服務貿易,就需要把對外勞務輸出和國際旅遊作為擴大服務貿易出口的主攻方向,並利用服務外包技術外溢效應承接服務外包,實現技術的逐漸升級到應用開發等高附加值環節,不斷提高生產要素的質量和效率,形成政府、企業、高校的產學研合作和聯動機制,加強服務貿易高級應用人才的培養和解決高素質人才的就業問題。同時建立和完善服務貿易管理體系,大力促進信息服務、文化產品、運輸、金融、保險等部門的出口,培育服務貿易龍頭企業,實行品牌戰略,把發展服務貿易作為優化我國出口商品結構的一個重要內容。
(五)加強政府調控,完善出口政策
我國政府應逐步完善相關法律來規范外貿行為,建立健全外貿監控、促進機制和預警反應機制,有效應對國際貿易摩擦,通過取消或降低部分產品出口退稅,削減出口配額,加征出口關稅和環境稅等措施有效的控制高耗能、高排放、高污染產品出口,從根本上控制高污染密集型產品的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