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產品生產 > 產品上線之後做什麼

產品上線之後做什麼

發布時間:2023-08-10 02:03:08

1. 如何運營推廣一款全新的app上線前、後該做哪些事

在談一款app運營之前,有必要先梳理清楚一款新app是如何誕生:

1.曾幾何時,有了一個idea;

2.需求梳理、溝通、分析,勾畫產品設計草圖(產品經理根據溝通、交流、分析結果製作出產品功能腦圖);

3.繪制產品原型圖(①全局流的圖,方便後期與程序猿對接;②產品業務流程的泳道圖,根據項目具體要求;③簡單交互的原型,工具:axure,墨刀等);

4.UI設計、驗收;

5.項目規劃(①細化需求;②技術方案;③項目管理:項目排期、任務分解);

6.產品開發;

7.交付測試、驗收合格、上線;

8.運營推廣。

(app推廣框架圖)

APP大環境:

據不完全統計每天有上千款app誕生,意味著每分鍾左右就一款新的app誕生,且大部分app的生命周期未扛過三個月。相信很多cp們都有同感,app的推廣變得越來越難了。究其原因,打開任意一個應用商店不難發現應用類app同質化太嚴重了,提供同樣功能同種服務的app不勝枚舉。比如相機:快手,美顏相機,相機360,天天p圖,玩圖,美人相機,美妝相機等等好幾百種,而且好多名字還相似。大環境如此嚴峻,那麼作為產品運營人員該怎麼辦呢?


一、產品上線前


一個新app上線前我們該做哪些事呢?

1.理清自家產品的每一個小細節,試問如果你自己都不清楚將來怎麼去跟別人講清楚。

2.了解產品定位,我們的產品是什麼,有哪些功能?產品受眾有哪些,在哪裡?我們的產品可以解決用戶在什麼情況下的什麼問題?為用戶提供什麼服務?其實你弄明白了這四個問題,你也就發現了產品的宣傳推廣點在哪,你後期推廣的方向也就有了。

3.競品調研分析,你得去了解市場上和你同類app有哪些?了解競品ios和android端的下載情況、流量。了解競品做了哪些熱詞?可以用APPying搜索競品自身品牌詞的熱度,以及這些詞是否上過熱搜榜。看看競爭對手在推廣上有什麼值得借鑒的地方。

4.做好產品的詳細描述圖文,包括產品描述文案,產品的截圖,關鍵詞,一句話描述等。最好還准備一些數據分析模板,包括app的留存,活躍度,新增用戶,各渠道推廣效果等。

5.開通app的官方微博和微信公眾號,這個很重要,微博和微信是大眾化的產品,基本上智能機上都裝有。

開通這兩個官方媒體幾個好處:

第一、當產品上線後,用戶了解到app詞條可以很輕松的通過微博或公號關注你和你互動,信息反饋。而且好微博或公號內容還容易引起用戶轉發,擴大宣傳。


第二、這兩個官方媒體會成為後期做活動營銷推廣的重要渠道,因為這里能培養一批忠實用戶,而且往往是種子用戶的來源。


6.建立網路、搜狗等網路詞條,知識問答。當然這個也非常重要,因為在app剛上線初期,網上關於你app描述基本上是一片空白,建立app網路,將會成為用戶了解你產品的一個重要渠道,同時,後期做品牌營銷的話,也能為你引來更多的潛在用戶。

在建立網路時一定要條理清晰,語言通俗易懂,因為你app面對可能是不同文化階層的大眾。同時應該配上app清晰的截圖。千萬別小看網路,這里技術含量很高,國內一些app網路寫的確實爛,有些寫的太專業,沒從用戶角度出發;有些修飾辭藻堆砌顯得很啰嗦,讓人看下來一頭霧水。

網路最核心的東西就是:圖文並茂地告訴用戶,我的產品用了什麼功能滿足什麼用戶在什麼場景下的需求。


7.申請各大應用市場開發者賬號,整理各大市場首發要求的文件。由於許多應用商店對新上線的app設有新品推薦欄目,所以你的去了解他們推薦的的規則。

8.根據以上的准備制定一個推廣計劃,最好是先策劃好幾個活動,因為後期宣傳推廣比較忙怕沒時間。

前期准備工作紛繁復雜,當然我例舉也只是其中一部分,不同的app准備會有不同。CP們可以根據自己產品定位做相應的調整。

二、產品上線後

app上線後的推廣,這里我把推廣渠道分為四大類:線上、線下、自媒體和綜合渠道。


線上推廣

1.上線各大android平台和app store,現在各大安卓市場都有活動,而且都是免費的,可以去申請。聯想、小米、華為、機鋒、搜狗每周都有專題。如果你的產品打磨的非常好還可以免費獲得新品推薦:像應用寶、小米、360、華為新品推薦,魅族的嘗鮮榜,聯想樂商店的新鮮熱辣,網路的金熊掌獎,豌豆莢設計獎等等。這些資源都不錯,都可以去嘗試。


2.刷榜沖榜,刷榜價格比較高,國內榜top25名價格在每天1萬左右。但即使這樣刷榜在國內還是非常受歡迎,尤其是appstore,畢竟絕大部iphone用戶都會去appstore下載app,而且ios榜現階段除了花錢沖榜,或有重大新聞使得用戶主動在app store去搜索下載,否則一般app基本不可能上熱搜榜。

這里簡單介紹一下現在比較火的微信積分牆,「微信積分牆」相對於傳統積分牆最大的區別是載體不同,它是以微信公眾號為載體,在公眾號內嵌入積分牆代碼,微信用戶通過完成積分牆各種廣告任務獲得獎勵。


「微信積分牆」的基本流程可以總結為「關注公眾號」-「完成新手任務(綁定微信號、蘋果賬號和手機ID等信息)」—「進行下載任務」—「獲得獎勵「這一系列的操作並不算太復雜,基本上在三分鍾之內就可以完成一個游戲或應用的下載並拿到相應的積分或獎勵,這個無疑降低了用戶的時間成本。而且用戶獲取內容的成本也比以前降低不少,用戶不需要再單獨下一個App,在微信裡面就可以完成任務並兌換獎勵。


從廣告主層面看,微信積分牆則可以減少刷量行為的產生,提高數據的真實性。微信在注冊的時候就嚴格限定與手機號綁定,增加了「刷客」們的成本,而且在之後一系列關注公眾號等人工操作,更大程度上屏蔽惡意刷量,從而保證了數據的真實性。


3.新聞推廣,一種效果不錯的推廣手段,能在極短時間內使產品獲得大量曝光,得花一點預算,撰寫一篇新聞稿,注意文章標題一定要夠吸引眼球,同時發布到多個主流新聞門戶網站上,造勢,給人一種這款產品很火的感覺。

4.換量,主要談一下app之間的置換。換量的具體形式有內容合作,開屏廣告、彈窗、焦點圖、應用內推薦等。

建議:①在評估要不要換量時你需要考慮兩者的用戶是否一致,是否有競爭關系,對方品牌形象等。②在換量時不要拘泥於等量或同時換量,而應注重雙方的資源價值是否基本對等。③資源好點的CP們多幫助資源有限的小夥伴,要相信,最終都會達到互利互惠的效果。


線下推廣

1.地推,地推最大的優勢就是讓我們的潛在客戶遇到,而不是僅僅看到。當地推人員將自己產品信息親自送到群眾手裡的時候,人們更加容易記住。


很多人覺得地推費時費力費錢,覺得沒必要,其實不然,地推對前期口碑宣傳非常重要。地推是最能與精準用戶直接溝通推廣方式之一,能讓潛在用戶對你的產品產生信任感。而且在地推的過程中很容易就能發現自己產品哪些方面還需改進以提高用戶體驗。

方法論:①地推派送的小禮物印上產品的logo或產品介紹的二維碼,地推人員穿印有產品logo的T恤;②公交車站放一把印有產品logo的太陽傘宣傳效果是不是很好,公交車wifiapp下載;

③老用戶拉新或獎勵;

④ 口碑營銷等等.

注意事項:推廣時注意場景,什麼意思呢?就是你最好能在用戶最需要你產品的場景下去推廣,甚至讓用戶覺得非用你產品不可。舉個栗子,某一天你下班要回家時,外面下著大雨,打不到計程車,這時如果有個人開著車來到你公司門口,說「我是滴滴、神州...的司機,願意送你回家,而且還比計程車便宜「。那你是不是非常願意坐,是不是可能還會把這事跟你朋友說。


2. 手機廠商預裝,大廠商:華為、酷派、聯想、oppo、Vivo、小米、魅族、中興、三星。中小廠商基本以深圳的中小廠商為主,億通、邦華、朵唯,這些品牌手機可能大家很少出過,因為他們的渠道廠商和上面的特點不一樣,他們都是在四線的城市以下建立渠道。而且他們的銷售方法也是不一樣的,他們不是通過打廣告,他們主要是給銷售人員高提成的方式在銷售。

方法論: 大品牌廠商預裝量越大,相對談判難度就越大,用戶起量周期也比較長。剛開始最好拿他們不是很旗艦機型的項目去談,在過程當中建立關系,然後覆蓋整個產品鏈。

對於手機廠商預裝,只要有錢,一次預裝幾十萬甚至上百萬都不是問題。

3.刷機,與手機專賣店合作等


新媒體推廣

1.微博推廣,很重要的渠道,因為平均每天超過8000萬人在刷微博,如果在微博發現一個好玩的app,可能順手就下載了,所以微博宣傳推廣做的好,會有不錯的效果。微博宣傳推廣的關鍵點就落在文案內容撰寫上了。

方法論:① 將產品擬人化,以講故事的形式輸出,構建場景,展現app功能(看看杜蕾斯);

② 載體形式可以是圖片也可以是視頻,圖片或視頻下面附上下載鏈接(這里有些人會設置自動跳轉到下載商店,可能下載量有提升,但用戶精準度,留存度也是你需要考慮的,所以究竟要不要設置自動跳轉你可以做個對比)。


如何推廣微博文案:

① 關注業內相關微博賬號,保持互動,提高曝光度;

②藉助熱點事件、熱點人物,借勢營銷推廣;③ 策劃活動:有獎轉發,花錢請大號轉發;④ 微博九宮格或空間九宮格,產品曝光還不錯,價格也不貴;⑤ 其他渠道配合宣傳推廣。


2.貼吧論壇發帖,找20-30個權重高的論壇發帖,做好帖子的維護並及時回答用戶提問,定期收集用戶反饋的信息建議。

方法論:① 帖子一定要做精華帖,帖子不在多,而在精,精華帖能長期出現該社區的前面,才能獲得最理想的效果;② 雇水軍盲目亂發不如重復跟同一個帖效果好,帖子千萬不要以廣告的形式,硬廣沒人看,也沒人會跟帖;③ 有資源,有條件,聯系論壇或貼吧管理員做相關活動推廣。


3.微信、qq及公眾號推廣,與微博、論壇推廣差不多,特別適合做冷啟動,前期耕耘,後期收獲。如果前期積累相當數量的粉絲,產品上線後同時發文引爆,效果與粉絲數量和文章質量有關。

4.PR推廣,互聯網時代人人都是信息內容的傳播者、導流者,無論微博Kol、微信公眾號、媒體網站的專欄或各大社交網站,去研究如何利用這些平台來講述一個好的品牌的故事,當然這些平台也會是用戶對品牌產生UGC的最好渠道。

方法論:①創始人背後不為人知的故事,創始人心酸歷史,產品的故事,品牌故事...②故事反復打磨,但不能包裝過度,抓住用戶痛點,引起用戶共鳴。


綜合渠道

適合拿到風投的CP們。能快速使產品曝光,佔領市場,有利於品牌的建立。

1.電視廣告與網路廣告配合

具體形式:① 明星代言與網路廣告(搜索引擎、廣告聯盟、導航廣告、超級廣告平台等)配合;

② 綜藝節目贊助或電視植入與網路廣告(搜索引擎、廣告聯盟、導航廣告、超級廣告平台 等)配合。

...


2.戶外廣告與網路廣告配合

具體形式:① 樓宇電梯廣告與網路廣告配合② 公交車站廣告與網路廣告配合③ 公交車身廣告與網路廣告配合...


3.社會化廣告與BD聯盟廣告配合

具體形式:微信、微信公眾號、微博及社群與BD聯盟(協會聯盟、校園聯盟、同業聯盟、異業聯盟、媒體聯盟、社群聯盟等)配合...

4.多個(>3)渠道配合

2. 產品經理在項目上線後應該做些什麼

總結

  項目虛知鏈上線後,作為產品需要關注的事情有幾個方面,一是APP數據,二是用戶反饋,三是需求提取。

一、APP數據

新增用戶:第一次啟動應用的用戶;

新增獨立用戶:全體應用的新增用戶的總和(去重)

活躍用戶:當天啟動一次的用戶即為活躍用戶,含新用戶和老用戶;

活躍獨立用戶:當天應用的活躍用戶總和(去重)

MAU:MAU(monthly active users)月活躍用戶人數。

DAU:DAU(Daily Active User)日活躍用戶數量。常用於反映網站、互聯網應用或網路游戲的運營情況。

用戶留存率:在互聯網行業中,用戶在某段時間內開始使用應用,經過一段時間後,仍然繼續使用該應用的用戶,被認作是留存用戶。這部分用戶占當時新增用戶的比例即是留存率,會按照每隔1單位時間(例日、周、月)來進行統計。

用戶留存率中的40-20-10法則:如果你想讓游戲、應用的DAU超過100萬,那麼日留存率應該大於40%,周留存率和月留存率分別大於20%和10%。

次日留存率:(當天新差孫增的用戶中,在往後的第1天還活躍的用戶數)/第一天新增總用戶數;

第2日留存率:(第一天新增用戶中,在往後的第2天還有活躍的用戶數)/第一天新增總用戶數;

第7日留存率:(第一天新增的用戶中,在往後的第7天還有活躍的用戶數)/第一天新增總用戶數;

第30日留存率:(第一天新增的用戶中,在往後的第30天還有活躍的用戶數)/第一天新增總用戶數。

另外就是APP的埋點數據,這個功能的點擊率是多少?這個功能有多少人打開,又有多少人使用了?有多少人在頻繁使用這個功能?等等,這些埋點數據要時常關注。結合數據變化來反思功能設計的問題,從而優化產品。

二、用戶反饋和評論

  產品上線後,用戶的反饋和評論對於產品人員來講是尤為珍貴的材料,一方面這是你的真實用戶的直觀感受,另一方面他們再表達直接的需求。那麼,怎麼樣處理用戶的意見就顯得格外重要。用戶反饋什麼我們就做什麼,這是肯定不行的。很多情況下用戶表達的只是一種表面現象,要學會去挖掘用戶背後的需求本質。多去研究世界上一些革命性的產品,多去了解人。

當看到四處飛來的意見時,我們要學會思考,而不是全盤接受、全盤照抄。

是不是我們的目標?想想我們的目標用戶是誰。猛緩

使用場景是否成立?還是這只是極個別人的場景需求。

用戶目標是否正確?我們的APP是不是用來滿足用戶這個需求的?

產品定位還正確嗎?如果做了這個功能,還符合我們產品的定位嗎?

如果要做這個功能,那麼自身的項目資源是否能夠滿足?如果需要舉全部資源來做這件事情,那就要慎重再慎重。 

三、需求提取

也許用戶的意見是個圓形,但經過分析之後,很有可能得到需求是個三角形。

客戶需求有顯性需求和隱性需求兩大類。我們通過市場調查得知的往往都是一些顯性需求。客戶的顯性需求並不是客戶真正的需求。企業需要根據所收集的顯性需求信息進行深度挖掘和捕獲,以了解客戶的隱性需求是什麼,進而分析出客戶的真正需求是什麼。這就是一個需求分析的過程。

3. 當產品上線後,應該做什麼

產品的上線來源於需求,而需求用於驅動業務發展,所以最後結論就是:產品上線用於驅動業務的發展。
簡單理解就是:吃飯是因為餓了,餓了就需要吃飽飯,不然就要餓死,所以吃飯是為了不餓死。
但是,產品上線了,卻不是一定能完全適配我們的業務,就像我們餓了吃飯能填飽肚子但卻不一定能吃的爽吃,吃得舒服,因為吃的菜可能不合我們的胃口!而上線一個產品也是這樣的道理,我們能做的是盡量滿足前期的需求,但是也要適配業務的發展。因為任何需求的考慮或者是統計,總是會有遺漏的,有遺漏就一定會有不可避免的瑕疵和缺陷,所以發布產品後,請盡快去了解該產品是否與業務適配了!那麼,如何確定是否適配了業務呢?就我們公司目前的情況來講,舉個栗子:
最近我們上線了一個產品下單購買和訂單查詢與物流查詢的功能,這個功能我們前期都是用另一套邏輯做的,那麼上線了之後就馬上投入使用了。幾天後,我去問我們的客服人員,這幾天產品的銷量大不大,出現問題的情況多不多?最後得到的反饋是銷量大,問題不多;相比較之前搞一次活動,客服問題一大堆的問題,這次的新功能上線真的是解決了很多以前的老梗,老毛病了!去問一個最了解客戶的人,最了解問題出在哪的人,那就是客服了,因為客戶有問題第一時間就會聯系客服,客服是在第一線的,最了解用戶的情況的!
當然只問客服感覺還是不夠的,這個時候數據就顯得很關鍵啦,咦,什麼數據呢?該數據可以是產品下單的點擊量,同期活動的活躍數,用戶的反饋,用戶群的一些消息,其實正規的來說,活動數據是需要進行可視化統計和管理的,這方面在後續做產品經理或者是去大公司有條件完成後要多注意這個。因為數據的直觀性和科學性,比個人的主觀意見和一些看似縹緲的猜測來的更加真實和靠譜。關於數據的分析和運營的埋點,這是一個大工程也是一個好的產品應該要懂,要考慮的一點吧!一會繼續學習加強!

結論:上線後多關注用戶反饋,第一線的同事反饋,同時多去各種渠道了解用戶的情況,然後參考一些可靠的數據,讓自己更加了解產品與業務驅動的適配是否真的完美貼切,如果不是的話,請盡快結合當時情況進行產品的微調

產品適配業務後按理說是正常的運營,然後客戶進行使用。這個時候把自己當成一個初級小白去體驗自己的產品,往往會有很多意外的發現;例如,這個購買之後,我能不能看到網站給我的一些其他推薦呢?我在使用這個東西的時候有沒有可能網站再給我提供一點更加人性化的東西呢?
說到底就是去用,去體驗自己的產品這樣的話才會發現用戶的痛點,癢點還有興奮點。而體驗這個事情雖然是任何時間,任何階段都可以去做,但是產品剛剛上線去體驗的話會有更加意想不到的感覺,因為第一感很難模擬,我們會對一個很熟悉的東西往往會產生一個偏執的見解與看法,所以就會習慣性地去這樣操作,去這樣使用;很難真正的把自己當成一個剛使用該產品的小白用戶,這有點類似於「緩存」這個概念,一點有了緩存,很多後續的操作就會和之前第一次的操作是一樣的
。產品剛上線,還是熱乎乎的時候,這時候是沒有多少「緩存」的,趁著這個時候盡快去體驗自己的產品,然後發現更多的問題和需求顯得就很必要啦!

結論:上線的產品,趁熱打鐵,詳細且帶著思考的問題去體驗,這樣會發現更多的問題和潛在的需求,方便後續的升級迭代。

當上一個產品經過我們的兩步檢驗後,你發現了問題或者發現了一些潛在的需求之後,記錄下來,然後存在你的需求池或者是需求表當中,我們差不多就可以接手下一個新的需求啦!
當當當~ 現在來到了下一個產品設計的時間,那麼按照經驗來說,流程應該是怎樣呢?需求的來源可能是:

不管什麼需求來了, 首先 應該的是:
需求審核,也可以叫做需求評審。簡單說就是這個需求能不能做,要怎麼做,能做多少,有哪些是必須的,有哪些是不必須的,一頓討論之後。來了一個大致的方案;然後產品開始動手做一些數據的整理,思路流程的整理,然後自己畫好原型
其次 就是要:
原型畫好了之後,整理好設計的思路和流程,然後繼續開會,和一些相關人員討論一些細節是不是需要改,有哪些是不能做,或者是什麼東西是理解錯了的,一頓噼里啪啦的討論後,定稿,然後就可以開始動手啦!

最後 進行開發,然後中途不斷的有一些新的意見或者東西進來,這個時候要注意的就是,一旦開始動手做了,那麼需求這個東西要加進去就意味著要考慮的東西有很多了,千萬不要強行加一些容易搗亂現有的邏輯的需求,不然程序猿哥哥聽了可能要打人。可以加的是一些錦上添花卻又不是很麻煩的東西,如果實在是要打亂現有邏輯的東西加進去,那麼這個時候協調能力和溝通能力就很關鍵啦,畢竟重做一些東西會讓開發感覺你這個產品很不夠專業,也讓人覺得很心累。好吧,我就是那個不夠專業的產品,因為我也干過這種蠢事,尷尬啦!

以上是我幾個月產品的見解,很多東西寫出來感覺很稚嫩,也感覺很單薄;但是我相信每一個文字都是需要歷經很多坎坷才會變得更加厚實與意義非凡的,所以,我選擇邁出第一步,記錄下自己的見解!鍛煉文字能力,同時也希望能記錄下自己一路走過來的產品經驗!

4. 產品運營的工作內容

產品分為,產品設計階段、冷啟動階段、產品成長階段、產品成長階段、產品成熟階段、產品衰退階段
產品運營在各個階段的工作如下:
一、產品設計階段
需要規劃平台的欄目、內容、產品、SEO、用戶運營等的基礎條件,融入平台產品中。主要是研究目標客戶的畫像,根據畫像提供產品方向,並坐好以後接手運營的條件規劃。
二、產品冷啟動階段
產品上線後,需要拉人進來體驗,那麼首先拉入之前已經做好的種子用戶,進行客戶體驗,並通過服務種子用戶,完善產品不盡人意的體驗。
主要負責:種子用戶的尋找、提供完善產品需求
三、產品成長階段
首先需要通過推廣運營或者渠道運營,擴大流量的來源,同時,內容運營、用戶運營需要及時的做好跟進。
主要負責:各種數據指標,提升產品、用戶DAU等等指標數據。
四、產品成熟階段
主要做好用戶運營,提高產品價值,並轉化。
五、產品衰退階段
產品運營是需要跟著產品整個生命周期,從最開始產品的設計,到上線、成長到最後的衰退階段,不同的階段,需要製作不同的運營工作內容,以滿足當前產品的需求,當然,不同的階段,產品運營的負責對象也是變化的。

閱讀全文

與產品上線之後做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食品代理批發一個月能賺多少錢 瀏覽:122
代理生意利潤怎麼樣 瀏覽:796
暖房小程序審核要多久 瀏覽:870
徐菜市場在哪裡 瀏覽:911
怎麼做康師傅喝開水代理商 瀏覽:916
為什麼安卓市場屢次停止運行 瀏覽:707
智慧家庭產品怎麼買 瀏覽:8
下塘農貿市場在哪裡 瀏覽:182
成功的交易系統應具備哪些要素 瀏覽:335
永泰有什麼農產品 瀏覽:112
sqlite如何打開資料庫 瀏覽:292
英雄聯盟的登陸程序是哪個 瀏覽:536
廣州外貿服裝批發市場在哪裡 瀏覽:351
手機信息裡面的字如何調大細 瀏覽:722
舜天華為代理怎麼樣 瀏覽:979
支付平台代理怎麼做 瀏覽:292
淘寶上做虛擬產品怎麼發貨 瀏覽:755
mvp方法產品的需求來源有哪些 瀏覽:657
成都電力技術學院怎麼去讀 瀏覽:416
股市交易怎麼查詢歷史 瀏覽: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