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以護膚品為例分析產品五層次
分析產品五層次的方法如下:
用戶體驗的要素分為五層,也是產品設計的五個層次。
一、戰略層:明確商業目標和用戶目標,並解決兩者之間的沖突,找到平衡點。
例如,通常的商業目標是賺錢,而用戶是要省錢,這種最底層的沖突沒法通過產品設計解決,而要靠商業上找准價值的切入點。
二、范圍層:做好需求採集工作(市場調研和用戶研究,盡可能多地收集),確定功能范圍和需求優先順序(資源有限,做最有價值的)。
三、結構層(信息架構,技術部門):完成信息架構與交互設計,產出產品的功能結構關系,網站地圖等。
四、框架層(交互設計,產品):界面設計、導航設計、信息設計,到了這一步,才出現用戶真正能看到的東西。
常見錯誤:是從以為這里才開始算設計,忽略了上面的幾層,這樣在大前提不正確的情況下做出來的產品必然會成為一個悲劇。
五、表現層(視覺設計,設計師):包含了視覺設計和內容優化。
這部分是最有意思的,但設計師一定要理解好商業和用戶的目標才能做出正確的設計。
六、說明
順序:整體是抽象到具體的過程,時間上是順序的。
注意:每步的界限模糊,彼此交叉,而且必須反復迭代的,又有一點從商業到產品到技術的感覺。
(1)如何做產品層次擴展閱讀:
產品整體概念五個層次的建立,可以使經營企業正確地認識產品,並在營銷的過程中,結合產品的五個層次有針對性地開展活動,通過為顧客提供更高的顧客讓渡價值來獲得顧客忠誠,從而實現產品的可持續經營。
企業在對產品整體概念充分認識的基礎上,應努力在五個層次上展開營銷活動,盡可能的增加產品的價值,降低顧客購買時付出的成本,只有這樣本企業的品牌才能抵抗國內外同行產品的競爭。
開發核心產品,滿足不同細分市場的利益。對消費者進行市場細分,根據不同細分市場消費者需求存在的差異,開發不同的產品,在成功定位的基礎上有效地滿足不同消費者對產品需求的利益。
㈡ 構建產品的五個層面
構建產品的五個層面
這算是一套方法論吧,對構建產品很有幫助。這套方法主要來自於the elements of user experience 這本書,作者Jesse James Garrett 在過機場安檢的時候突然靈光一閃,一個三維矩陣一下子蹦了出來,根據這個矩陣拓展出了以用戶為中心的產品設計原則。
以下干貨
我們都有去電商平台購物的經歷,成熟的電商平台給我們一系列清晰的,有條不紊的體驗,事實上這是由一系列完整的決策組成的:網站看起來是什麼樣子、如何運轉、它能讓你做什麼,這些都是彼此依賴相互影響的。如果我們也想做出這樣牛逼的平台(產品層面),應該怎麼下手呢?
首先把產品分類,按照最基本的雙重性質分為:功能型的平台類產品和信息型的媒介類產品。
舉個栗子
功能型產品主要關注的是任務,所有的操作都被納入這一個過程,去思考人們如何完成這個過程。可以把功能型的網站理解為完成一個或多個任務的組合工具。
信息型產品關注的是信息,產品應該提供什麼樣的信息,這些信息對於用戶的意義是什麼。
太抽象了就想想經常使用的產品,比如淘寶,它雖然是提供了大量的商品信息,但它的本質是一個功能型的平台類產品;而微博就是典型的信息型媒介類產品(當年我浪媒體基因為證,咳咳)
自下而上的五個層面:戰略層、范圍層、結構層、架構層、表現層。這是一個產品應有的基本架構,在這個基礎上我們才能討論以用戶為中心的產品設計問題,以及用什麼樣的工具和方法來解決用戶的體驗問題。
貼個圖好理解:
先說說這五個層面都代表什麼
戰略層:網站的基本范圍層是由戰略層決定的。戰略層包括了經營者想要從網站得到什麼,還包括用戶想要從網站得到什麼。簡單點也可以理解為來自外部的「用戶需求」和我們對產品的期望「產品目標」。這里要注意的是,關於定義太狹義和太廣義都有問題,我們應該用盡可能具體的詞彙來定義我們期望的產品本身能完成的事情。
范圍層:也有人喜歡叫它功能層,但是這樣不全面。因為這一層中,針對於功能型的平台類產品可以理解為功能規格或是功能組合,但是對於信息型的媒介類產品來說,這一層更多的是以內容需求的形式出現。
結構層:在這一層我們要完成交互設計,這里的交互設計不是簡單的我點一個按鈕,彈出個什麼效果,而是偏向於流程的設計,定義系統如何相應用戶的請求。當然還有信息架構,合理的安排內容元素以促進人類理解信息。很多產品出現了難以理解的操作,是個人都用不明白,一般就是結構層的信息架構出現了問題。
框架層:架構層其實應該分三個部分,信息設計:一種促進理解的信息表達方式;界面設計:安排好能與用戶互動的界面元素;導航設計:屏幕上的一些元素組合,允許用戶在信息架構中穿行。
表現層:產品最終的感知體驗。
這種把產品劃分為不同模塊和層面的方式,非常有利於我們去思考用戶體驗中有可能遇到的問題。
其實以上說的兩個維度、五個層面、各種模塊,隨便拿出一個點,都可以再開一個帖子專門講。比如導航如何設計,比如信息架構錯了,是從中間層推倒重做還是先應對必須添加的新功能。
很多產品經理或者是設計這個產品的人,只從第三層開始,沒人去想戰略層和范圍層,覺得那隻是老闆定的,我負責實施就可以了,或是剛想和老闆交流,就發現老闆講的你聽不懂或是不認同,不知道是老闆思維混亂還是自己level太低,猶豫中退下陣來開始碼功能。這種想法設計出來的產品一般都不像是給人類用的,因為每一層都是相關的,就像戰略層的用戶需求決定了范圍層功能模塊,而功能模塊決定了結構層的流程設計,如果中間斷層或是理解不到位,產品做出來很容易想像是個什麼樣子。
總之以上干貨只是心法,也就是「道」,光看這個其實並么有什麼亂用,必須要在項目的實踐中運用,讓它真正成為你自己的東西,到那時候你對產品的感覺就會上一個層次了。
好了,先寫到這里,希望接下來可以針對這五個層面展開來寫點東西。
大家中秋節快樂。
㈢ 產品設計的三個層次
隨著中國的中產階級越來越來,人們消費開始轉型升級,從滿足物質需求轉向滿足文化需求。為此我們的產品設計也要由注重功能轉為注重顏值和體驗感。人的大腦活動有三個層次:本能層、行為層、意識層,本能層是天生的、最原始的需求,比如「好看」;行為層是後天學來的經驗和動作,比如「好用」;意識層是最高層、需要理性的參與,比如說看推理小說,需要大量思考才能獲得更多樂趣,叫做「好有意思」。我們作為產品設計師需要設計出滿足這三個層次好看、好用、好有意思的產品,才能讓用戶形成對產品的興趣、購買、喜歡!具體如何做?我們一層層來學習。
第一本能層:好看。
好看是個統稱,就是所有的直接感官刺激,帶來的情緒包括好聞、好聽、好看等。我們去購物,如果看見漂亮的商品,第一反應是我想要,然後才是它能幹什麼?多少錢?如果看見丑的產品,第一反應這個東西真難看,估計也不好用。所以產品設計時一定要把好看當成好用的一部分,有了顏值的產品,更容易打動用戶購買的心弦。想像一下我們逛街時看見漂亮的美女,我們都會駐足多看幾眼。
第二行為層:好用。
高顏值帶來的喜愛是否能延續,要看產品能否能幫用戶完成任務,操作是否便捷有趣?比如 :我在商場閑逛時被一款漂亮的圓柱式冷暖格力空調所吸引,我會忍不住停下來問空調的功能是否好用。比如:它的製冷效和制熱效果怎麼樣?空調聲音是否小不影響睡眠?因為空調要經常使用,所以我還會問它的能耗,它是變頻節能空調嗎?現在污染很嚴重,它屬於綠色環保空調嗎?只有滿足了我好用需求,我才會下定決心購買它。
第三意識層:好有意思。
本能、行為都是人類潛意識的反應,而意識層的設計,需要用戶想一想,判斷一下,才能突然領悟產品的妙處,覺得產品好有意思。我們在外面出差和旅遊,以前用戶都是希望入住高大上的五星級酒店,但是現在越來越多的人追求好有意思、個性化體驗的特色民宿,因為民宿可以提供定製化服務,每個房間都配備私人管家,幫你提供出行方便和生活所需。比如:幫你預訂車輛、提供翻譯、安排周邊旅遊,早餐根據你的需要定製等服務。常規酒店電燈都是需要住客一個個去開關,民宿電燈根據你在民宿的生活場景設置一鍵搞定,分為睡覺、看書、聊天、看電視等模式,你只要根據你在民宿的活動按一鍵就可以。例如:以前買個杯子就是給自己喝水和保溫,而55度杯子一炮而紅,不僅因為外觀漂亮,而且它好用、好有意思,只要搖一分種,100度熱水就會變成55度溫水直接飲用,避免我們的等待時間,而且保溫時間可以長達6個小時。
學了以上三層的產品設計思維,希望我們在產品設計的道路上走的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