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海產品容易攜帶哪些病原菌
海產品雖然含有豐富的營養物質,但是不宜多吃。
受海洋污染的影響,海產品內往往含有毒素和有害物質,過量食用易導致脾胃受損,引發胃腸道疾病。若食用方法不當,重者還會發生食物中毒。
所以,食用海產品要注意適量適度,一般每周一次即可。
食前處理:
海魚
吃前一定要洗凈,去凈鱗、腮及內臟,無鱗魚可用刀颳去表皮上的污膩部分,因為這些部位往往是海魚中污染成分的聚集地。
貝類
煮食前,應用清水將外殼洗擦乾凈,並浸養在清水中7-8小時,這樣,貝類體內的泥、沙及其他臟東西就會吐出來。
蝦蟹
清洗並挑去蝦線等臟物,或用鹽漬法,即用飽和鹽水浸泡數小時後晾曬,食前用清水浸泡清洗後烹制。
鮮海蜇
新鮮的海蜇含水多,皮體較厚,還含有毒素,需用食鹽加明礬鹽漬3次,使鮮海蜇脫水3次,才能讓毒素隨水排盡。經以上處理後可食用。
或者清洗干凈,用醋浸15分鍾,然後熱水焯(100℃沸水中焯數分鍾)。
干貨
海鮮產品在干制的加工過程中容易產生一些致癌物,食用蝦米、蝦皮、魚干前最好用水煮15-20分鍾再撈出烹調食用,將湯倒掉不喝。
特別提醒:吃海鮮2小時再吃水果 吃海鮮時應搭配些什麼。
最佳做法:
高溫加熱
細菌大都很怕加熱,所以烹制海鮮,一般用急火餾炒幾分鍾即可安全,螃蟹、貝類等有硬殼的,則必須加熱徹底,一般需煮、蒸30分鍾才可食(加熱溫度至少100℃)。
與姜、醋、蒜同食
海產品性味寒涼,姜性熱,與海產品同食可中和寒性,以防身體不適。而生蒜、食醋本身有著很好的殺菌作用,對於海產品中的一些殘留的有害細菌也起到了一定殺除作用。
② 在海產品中經常發現的致病菌是什麼
副溶血弧菌
③ .海產品常帶有什麼細菌
幾種常見細菌性中毒的臨床表現及其預防
④ 海產品用什麼進行殺菌處理
海產品消毒要根據其特點,在選擇消毒劑時,主要考慮選擇能抑制細菌性、病原性的寄生和感染,對海產品毒性小無損害,消毒物體易溶於水,在消毒的環境中比較穩定和使用方便常用的消毒劑,比較符合的有丹麥DCW次氯酸發生器。
⑤ 原因海產品中常見的致病菌是
副溶血弧菌具有嗜鹽性,主要存在於魚類、貝類等海產品和鹽漬食物中。
預防措施與其他細菌所致者似。關鍵在於加強衛生宣傳,提高人們的衛生素質。
1、加強海產品衛生處理。對海產品清洗、鹽漬、冷藏、運輸應嚴格按衛生規定管理。
2、防止生熟食物交叉污染,不生吃海產品。做到生菜和熟菜分開,防止交叉感染。對海產品要煮熟炒透。貯存的食品在進食前要重新煮透。不吃生成蟛蜞、生梭子蟹、咸烤蝦等,如生吃,一定要用醋泡5min,殺死病原菌。
(5)海產品帶有什麼細菌擴展閱讀:
檢查:
1、血象:發病初期,白細胞總數增高,多在(10~20)×109/L,分類中性粒細胞80%以上。
2、糞便鏡檢:可見白細胞或膿細胞,常伴有紅細胞,易被誤診為菌痢。糞便培養可檢出副溶血弧菌,絕大多數迅速轉陰,僅少數持續陽性2~4天。
3、細菌培養:發病1~2天,糞便培養陽性率高,2天後陽性率減低。可疑食物,如海產品、腌漬品等細菌培養,有時亦能分離出細菌。用VITEK-AMS微生物自動分析系統進行腹瀉患者糞便細菌分析鑒定,可准確迅速診斷。
⑥ 我們經常食用的,魚,蝦,蟹,貝類和海藻等海產品中常見的改病菌是什麼菌
魚、蝦、蟹、貝類和海藻等海產品中常見的致病菌是沙門氏菌。
沙門氏菌是一種常見的食源性致病菌。沙門氏菌鑒定的傳統方法主要是根據形態學特徵、培養特徵、生理生化特徵、抗原特徵、噬菌體特徵等,沙門氏菌屬有的專對人類致病,有的只對動物致病,也有對人和動物都致病。
(6)海產品帶有什麼細菌擴展閱讀
攜帶沙門氏菌的病源被吃進去以後,在腸道內大量繁殖,再通過淋巴進入血中。隨後,機體開始反抗,腸道和血中的沙門氏菌被機體的免疫衛士破壞,從而釋放出大量內毒素,使人體出現中毒症狀。
人感染沙門氏菌後最常見的症狀是急性胃腸炎,表現為發熱、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等。幼兒、老年人以及患有慢性疾病的人,感染往往更嚴重,有可能發生敗血症,甚至死亡。據統計在世界各國的種類細菌性食物中毒中,沙門氏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常列榜首。我國內陸地區也以沙門氏菌為首位。
⑦ 海洋有哪些細菌
海洋細菌指生活在海洋中的、不含葉綠素和藻藍素的原核單細胞生物。它們是海洋微生物中分布最廣、數量最大的一類生物,個體直徑常在1微米以下,呈球狀、桿狀、螺旋狀和分枝絲狀的微生物。無真核、細胞壁堅韌。能游動的種以鞭毛運動。19世紀中期首次分離出一個海洋細菌,1865年分離出其中的奇異貝氏硫細菌。從1884年起,又研究深海細菌。早期只注重分類,1946年後進入以研究其生理和生態為基礎的階段。海洋細菌有自養和異養、光能和化能、好氧和厭氧、寄生和腐生以及浮游和附著等不同類型。海水中以革蘭氏陰性桿菌占優勢,常見的有假單胞菌屬、弧菌屬、無色桿菌屬、黃桿菌屬、螺菌屬、微球菌屬、八疊球菌屬、芽孢桿菌屬、棒桿菌屬、枝動菌屬、諾卡氏菌屬和鏈黴菌屬等10多個屬;洋底沉積物中以革蘭氏陽性細菌居多;大陸架沉積物中以芽孢桿菌屬最常見。
⑧ 生海鮮中含什麼菌
海產品內潛藏著金黃色葡萄球菌、海洋創傷弧菌、副溶血性弧菌、變形桿菌等多種致病細菌和寄生蟲。而夏季捕撈的海魚、蝦、蟹等海產品所攜帶的副溶血性弧菌比其他季節高出很多,食用海鮮等食物一定要保證其新鮮和無污染,一定要燒熟煮透之後再食用,千萬不要因為貪圖美味而損害身體健康。
⑨ 海洋細菌的種類有哪些
海洋中有自養和異養、光能和化能、好氧和厭氧、寄生和腐生以及浮游和附著等類型的細菌。幾乎所有已知生理類群的細菌都可在海洋環境中找到。最常見的有:假單胞菌屬、弧菌屬、無色桿菌屬、黃桿菌屬、螺菌屬、微球菌屬、八疊球菌屬、芽孢桿菌屬、捧桿菌屬、枝動菌屬、諾卡氏菌屬和鏈黴菌屬等十多個屬。
在海水中,革蘭氏陰性桿菌占優勢;在遠洋沉積物中,則革蘭氏陽性細菌居多;在大陸架沉積物中,芽孢桿菌屬最為常見。
海洋細菌在海洋中分布廣、數量多,是海洋微生物中最重要的成員,其數量分布特點是,近海區的細菌密度較遠洋區大,尤以內灣和河口區最大。每毫升近岸海水中一般可分離到102~103個細菌菌落,有時超過105個;而在每毫升深海海水中,有時卻分離不出一個細菌菌落。
表層海水和水底泥界面處的細菌密度較深層水大,底泥中的細菌密度一般較海水中大,泥士底質中的細菌密度一般離於沙士底質。在每克底泥中細菌數量為102~105個,高的可達到106個以上。在海洋調查中,有時發現某水層的細菌數量劇增,出現不均勻的微分布現象。這種現象主要是由於海水中可供細菌利用的有機物質分布小均勻所引起,一般在赤潮之後常伴隨著細菌數量的劇增。
⑩ 海帶產品常帶有什麼細菌
海帶產品常帶有甲醛和ph值超標。
其它有離子氨、總氮、總磷、銅等對人體有害的元素。
只要買正宗牌子的海帶,並把它們煮熟了就沒什麼食用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