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為什麼以及如何搭建增長團隊
成立一個獨立增長團隊的必要性在當下這個階段是顯而易見的,很多公司已經在做這個事情,接下來我想跟大家分享的是,為什麼要搭建增長團隊,以及如何正確地搭建增長團隊,甚至在公司內部去建立和推動一種增長的文化和精神,希望對大家的實際工作有所啟發。
一、為什麼要搭建增長團隊
搭建增長團隊的原因有很多,就我自己的觀察來看,我總結為以下三點:
1.目標聚焦
有時候跟別人聊天,會遇到這樣的問題:公司裡面所有的職位存在都是為了做增長,可以說是全員增長了,那麼增長黑客和增長團隊存在的必要性在哪裡?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遇到過這樣的情景?最開始大家全員關注增長,不論是產品團隊還是數據團隊。
然而在具體的工作中,每個團隊的具體目標是不一樣的。比如產品團隊更關注產品功能的迭代和上線,而一旦出現什麼問題導致上線 delay,就很容易忘記增長這件事本身,其他都管不了了,趕緊上線新功能才是最重要的。
等到產品上線了,大家又回到理性狀態,繼續全員關注增長。
這種情況是普遍存在的,因為每個團隊的核心目標和優先順序都不一樣,很多時候都容易忘記工作最終的目標是為了增長,而陷入日常的「做事」的執念中。
所以,如果「增長」這件事對於你的公司是重要的,那麼為什麼不去設立一個專門的團隊為它負責呢?這樣會帶動整個公司都聚焦在這件事上面,目標更明確之後,做事的效率也會高很多。
2. 尋找增長機會
在傳統的組織構架中,往往有很多增長的機會被忽略掉了。
每個部門都有自己的核心 KPI,比如說產品部門的核心 KPI 就是上線了多少個新版本、新功能,用戶在產品內的使用情況如何;工程部門的核心 KPI 是代碼質量,BUG 數量等等;而市場部的核心 KPI 就是拉來了多少新用戶,品牌的知名度如何。
這種情況下,部門與部門之間其實存在著很多增長機會。舉個簡單的例子,用戶激活這個部分就屬於典型的「產品市場兩不管」(詳情請見公開課筆記:如何利用杠桿思維,撬動這塊產品市場兩不管地帶),市場部將新用戶拉來了,已經完成 KPI 了,而產品團隊在關注產品內的功能搭建和用戶使用,新用戶上手這件事常常就被忽略掉了。
可能在日常工作中,只有具備兩方面視野的人才能准確地洞察到這個機會;也有可能大家都能看到這個機會,比如做市場的同學會意識到注冊的流程導致新用戶的轉化比較差,但是即便他們看到了,也沒有資源去推動解決這個事情。
於是大量的增長機會就這樣被忽略掉了,這是構架的問題,也是協作的問題。
3. 迅速行動
很多公司開始成立增長團隊的原因其實是遭遇增長瓶頸了。Facebook 是第一家正式成立增長團隊的公司,他們當時就是發現增長停滯了,於是才決定成立一個專門的增長團隊來為此負責。
其實做過增長的都知道,公司經歷了一段時間的高速增長之後,一定會經歷一個拐點。這個拐點之後,要麼開始衰落,要麼進一步增長,上升到一個新的台階。很多公司在面臨這樣的拐點時,就會選擇從一個傳統型的營銷組織轉到增長型的組織。
因為傳統型的營銷組織往往會採取大手筆花費的推廣方式,做大量手動的工作;決策相對比較主觀,缺乏數據驅動的意識;各個團隊的決策權比較小,很多時候都是聽決定;團隊與團隊之間的配合也相對比較少。
而增長型的組織就會更加自動化以及數據驅動,更加快速地去迭代和升級。有一定的自主權,由於是一個跨功能的團隊,所以看到機會就可以立馬行動,不用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協調資源、團隊溝通等等。
二、如何搭建增長團隊
那麼到底如何科學地搭建一個增長團隊呢?我覺得可以採用 MVP 的方式。
1、找一個「美國隊長」做你的增長團隊經理
這個人可能本來是一個產品經理,有較強的數據意識和數據分析能力;
2、找一個「閃電俠」做你的分析師
迅速地出分析實驗結果;
3、找一個「蝙蝠俠」做你的增長團隊工程師
迅速地開發上線 MVP 實驗;
4、找一個「超人」來做設計師
也是需要迅速配合,有增長精神。
注意:這樣一個小的團隊其實就可以做很多事情,很快地看到一些結果了。對於還沒有成立增長團隊的公司來說,我覺得這是非常好的實踐方向。
② 產品經理該怎麼做
產品新人應有的思想准備
產品經理是一項極具挑戰性的工作,產品新人在決定做產品之前,有必要先了解下成為產品經理應有的思想准備,不如來個「丑話先說在前頭「吧
1. 產品經理是團隊的靈魂嗎?
在某種情況下,是的。
為什麼說是在某種情況下呢?因為產品經理是否成為團隊的靈魂,完全取決於他是否靠譜,取決於他的邏輯思維是否縝密,他的溝通協作是否通暢……
沒有誰可以隨隨便便成為靈魂和核心的,項目組是一個小團隊,公司是一個大團隊,能成為靈魂和核心的寥寥無幾,大多數的產品經理只是做一些溝通協作的工作,沒有想像中的那樣重要。什麼?你想成為團隊的靈魂,不如去研究一下毛主席是如何帶領人民走向抗日戰爭勝利。
2. 產品經理的工作就是指揮別人做事情嗎?
絕對不是。
指揮別人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情,是很多產品經理的夢想,但不是誰都可以做到,可以說,幾乎沒有產品經理是純粹的指揮別人做事情,自詡產品經理的公司領導除外。
產品經理的工作是這樣的:
1) 在做事情之前,你需要把所有邏輯想清楚,稍有考慮不周都可能造成巨大損失
2) 講需求的時候,你需要表達清楚,這取決於你的邏輯思維能力和溝通能力
3) 你會收到來自各個方面的挑戰,開發、測試、設計師都會提出問題,你需要迅速評估做出決策,這決定了別人對你的信任
4) 大多數時候,你是一個人在冥思苦想,一個人擺弄著原型稿,一個人寫文檔……
5) 最重要的,你需要不斷的學習,學習各個方面,心理學、行為學、數據分析、設計學,就連技術也需要懂一些
……
怎麼樣,這些你是不是做好准備了呢?
3. 產品經理就這么苦逼嗎?
沒那麼絕對。
產品經理的工作是瑣碎復雜的,但並不總是如上所述的那麼苦逼,比如:
1) 苦心積慮的做產品,終於到了產品要上線的時候了
2) 設計、開發等都認可自己的想法,照著自己所說的去做
3) 產品上線後,收到很多用戶的反饋,他們真心希望產品做得更好
4) 產品受到領導的重視,有問題時,領導不斷協調資源支持,解決問題
產品新人的思維習慣的培養
前面講述了產品新人的類別和特徵,產品新人缺少思維意識、理論知識等,但有豐富的熱情和上進心,產品新人既然選擇走上產品經理這條道路上,想要走的更遠,就必須努力學習,加強在思維和習慣上的培養。
習慣塑造思維,思維影響習慣,在習慣中結合思維,才能強化習慣,深化思維。
那麼,應該在哪些方面培養思維習慣呢?可以從人的五官的角度來說。
1. 看(眼Eye)——學習
諸葛亮曾說過「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產品經理的視野決定了他的發展,而學習決定了產品經理的視野。學習,在我們的印象中,就是坐在明亮的課堂里聽講,其實不然,大多數時間需要你自己完成,而且不佔用工作的時間。那麼如何學習呢?從眼睛的角度去看去尋找去吸收。
1) 看書
俗話說的好,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早在之前,就有人總結出了《產品經理必讀的X本書》(供參考:http://weibo.com/1826759693/zumyNk1WE),相信作為產品新人是不愁沒有書讀的,那麼作為產品新人是否要照本宣科通讀一遍呢?
顯然不是。
總是有很多人吹噓著「必讀」「必看」的概念,自己看了一遍就覺得普適所有人,有的人甚至連看都沒看,不能說這些概念書單沒有任何用處,起碼告訴我們產品相關的書籍有哪些,但如果產品新人不加選擇的閱讀,簡直是種毒害。
每一本書在創作的時候都虛擬了一類讀者,看這本書你需要了解什麼什麼和什麼,但每個人的基礎是不一樣的,一本書是否適合現在的你讀,一本書適合在什麼時候讀,都需要詳細的考察和思考。書中的章節亦然,大而全的書比比皆是,不一定每一個章節都適合你來讀,有選擇的讀適合的章節,把時間放在看更多適合的書或章節,往往事半功倍。
聲明:讀書是人的基本權利,你讀什麼書,如何去讀,我才不管,這里說的是「適合」。
以《人人都是產品經理》這本產品領域名聲斐然的書為例,這本書是蘇傑大哥從自己的工作出發,結合自己的經驗和感想,總結出的一套產品實戰理念,適合在校學生、剛入門的產品經理、產品規劃師、需求分析師等。
這本書從產品經理的概念說起,歷經需求、項目、團隊、戰略和修養,幾乎涵蓋了產品經理的全部核心工作,那麼產品新人應該如何讀這本書呢?
辯證的、有選擇、分階段去讀。
辯證的讀。
每本書僅代表著一家之言,無法涵蓋事物的方方面面,辯證的讀而不是全盤接受。比如,產品新人首先需要理解產品經理的概念,那麼你就需要通讀第1章,不過遺憾的是,第1章意在傳達「-1到3歲的產品經理」的說法,對產品經理的講述略少。為了更深刻的理解,你可以去找類似的書籍和章節,比如讀《結網》Prototype章節,你會對產品經理的工作和角色有一個整體的把握,並通過職業測試了解自己是否真的適合,找到自己的不足,更好的去彌補這些不足。
有選擇的讀。
根據你工作中的不足,有選擇的讀書以彌補不足,而不是貪圖多。比如,你在工作中發現,你對用戶需求的把握比較欠缺,那麼你就去通讀這本書的第2章,了解如何收集整理分析用戶的需求,面對用戶需求如何做(聽但不照做),慢慢的你就會發現你跟用戶站在了一起,你了解他們所想所需。從自身需求出發來選擇讀書,才是明智之舉。
分階段的讀。
根據你的職業發展和規劃,分階段去讀,而不是激進貪快。你是剛入職的新人,那麼你就多了解產品經理的概念、職責,先不要去看那些「項目管理」「」產品文檔的撰寫「之類的,把基礎打好是最重要的。入職幾個月後,領導開始讓你做一些競品分析,那麼就研究競品分析如何做(很遺憾,這本書沒有涉及這部分)。等到你慢慢熟練了,開始參與一些項目,撰寫文檔、項目管理就提上議程了……一個產品新人,上來就看項目管理、團隊管理(第3、4章)之類的,浪費了時間不說,還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
推薦書目。
推薦一些產品相關書目,適合新人閱讀的:
一本思維導書:《學會提問——批判性思維指南》
一本行業縱覽:《浪潮之巔》
一本產品實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一本設計新觀:《設計心理學》
除了產品相關的圖書,根據個人興趣愛好,選擇其他類型的書籍,拓展視野,也是必不可少的,說到底,只要看書,總會有收獲的。
其實,看書不是最關鍵的,最關鍵的是如何選書,如何讀書以及如何從書中學到知識。在看書的過程中思考,將書中的理論應用到現實實踐中,繼而深化思維並能靈活運用。
2) 看行業動態
本篇專指互聯網軟體行業的產品經理。
大家都知道,互聯網軟體行業瞬息萬變,想要不被淘汰,必須時刻關注行業的發展動態,稍有因故錯失部分信息,說不定已風雲突變。那麼如何關注行業動態呢?
適度獲取動態信息。
閱讀新聞了解行業動態,是產品新人必不可少的工作,但這遠不是產品經理的工作本身。看行業動態只能幫助你了解行業和產品發展的來龍去脈,並不會告訴我們如何做產品,這是兩碼事。因此,不要對行業動態充耳不聞,也不要過度獲取信息而淪為只會侃侃而談。
不輕信。
互聯網以其瞬息萬變的特性,各類信息層出不窮,信息的真實性與可靠性值得商榷,尤其是各種預言性的文章。你要知道行業內養了一群專業的寫手,他們自詡「互聯網分析師」,喜歡對各家公司產品評測,指點江山很有豪氣,內容質量不敢保證。因此,不要輕信文章中的觀點,學會獨立思考,分析新聞背後的事實,多去看看評論中的不同意見。
分析前因後果。
每天的行業新聞都分門別類,相互間無甚聯系,但學會融會貫通勢必有不同的理解,綜合多日來的動態新聞,就會有一個全局的認識。
比如,近來傳言,騰訊將向滴滴打車注入千萬美元級別投資。
這是一起投資案的傳言,首先,分析其真實性,你從之前的新聞中了解到,國內打車應用瘋狂圈地,市場上已超過30款,短短1年時間已接近飽和,風投也是躍躍欲試,想要培養一個新的明星,因此你覺得騰訊投資的可能性還是有的。
其次,你結合騰訊之前的投資案例了解到,投資開心網意在抑制人人網(SNS)、投資藝龍意在進軍在線旅遊、投資金山意在牽制360、投資好樂買意在布局B2C……你發現騰訊之前的投資幾乎都是戰略性的布局與定位,意在搶灘。打車應用定位為幫助用戶解決打車難的問題,深度整合社會資源,可能會對人們的習慣和社會發展帶來巨大改變,於是你覺得騰訊投資滴滴打車的可能性更大了。
然後,你結合對打車應用的了解,用戶無需人工電話,與司機1對1的語音溝通,即可高效准確的完成打車,你聯想到微信的迅猛發展以及苦於沒找到商業模式的現狀,而且微信也是基於1對1的語音溝通,於是,你覺得騰訊通過投資滴滴打車進軍打車應用領域,並與微信整合,可能性巨大。
通過以上的分析前因後果,你會發現,思路清晰了很多,而且你有了自己的認識。(註:以上內容純屬筆者瞎猜的,具體是否投資還需驗證,如有不妥,還請指正)。
推薦信息源。
推薦一些報道行業動態的專業網站和信息源,適合新人讀的:
新浪微博:關注行業部分公司的官方微博,是了解動態的最及時的來源。
知乎:知乎聚集了大量的行業知名人士,你能看到深入解讀(也需要辯證的看)
科技媒體:如36氪、SocialBeta、虎嗅、人人都是產品經理社區等
微信:關注部分微信公眾賬號,可以定向獲取信息,且避免疏漏
2. 聽(耳Ear)——傾聽
聽和看,都是人類獲取信息的重要途徑之一。俗話說的好「你看到的不一定是真的」,這時候,你還需要給對方一個傾訴的機會,傾聽的作用就在於此,它可以幫你了解到更真實更全面的信息,以支持你做出更正確的決策。
聽什麼,如何聽,是傾聽藝術的關鍵。產品新人應該聽什麼呢?
1) 聽領導安排。
為什麼把這個放在第一位呢,是因為領導決定了你的職業發展路程,你在什麼階段接觸什麼事情,以及你在公司的發展,都是他說了算。
負責任的領導是深入考慮如何帶你走進產品的大門以及指引你後期的發展,因此,他的教導和他安排你做的事情,你需要認真聽取,並以端正的態度完成。
而對於不負責任的領導,自己都忙不過來,哪還管你,這時候你仍然要認真聽取和完成,不過在此之外,你需要加強個人的摸索與學習。
領導的靠譜程度,請自行判斷。
2) 聽用戶意見
這里的用戶包括真實用戶的反饋和團隊的意見。
真實用戶的反饋是產品優化改進的來源,只有充分分析用戶的反饋,才能對用戶有整體的把握,才能對領導的產品決策有更深的認識。
團隊的意見包括團隊內部對產品的反饋和先輩對自己的指導。通過對來自團隊內部和用戶的反饋的比較,可以明白團隊對用戶需求和商業等需求的權衡,以及如何更好的滿足各方面的需求以實現共贏。先輩對自己的指導,有助於自己更好的熟悉業務,更快的融入到工作中。
那麼產品新人應該如何聽呢?
1) 兼聽則明。
所謂「兼聽則明,偏信則暗」,就是說,同時聽取各方面的意見,才能正確認識事物,只相信單方面的話,必然會犯片面性的錯誤。多了解一些用戶的反饋意見,多聽聽別人怎麼說,才能對事情有一個更全面的認識。
2) 有選擇的聽。
越是全面的聽,就會造成聽到的信息中雜訊越多,對於聽到的聲音,不能全盤接收,需要你經過自己的分析,評估所聽是否正確,找到對方最根本的需求。
比如,你聽到用戶說,我想要KFC或麥當勞。你就要分析了為什麼是KFC或麥當勞呢?也許是用戶想吃KFC或麥當勞了,也許用戶只是餓了。然後你就要分析到底是哪一種情況呢?從用戶的表述來說,用戶並沒有指定說要KFC還是麥當勞,可以猜測用戶對吃什麼並沒有特別要求,因此,可以猜測用戶只是餓了。接下來就去驗證,可以給用戶包子,看用戶是否滿意,根據用戶滿意情況調整策略。
3) 聽是次要的,關鍵是聽後的行動
聽不是主要目的,關鍵在於聽後的行動,因為一切聽都是為了行動考慮的。從聽到行動,中間必須要經過想的階段,想清楚了,行動也就明朗了。
比如,你收集到上百上千條用戶反饋,你首先需要歸類,這些用戶反饋都集中在哪些地方,然後查看每一類具體細分成哪些方面,然後評估每一個方面的反饋是否正確,得出每個反饋的處理決策(無效反饋、待驗證反饋、有效反饋),然後針對有效的反饋進行評估實現方案和優先順序(高低),最後結合部門產品規劃和資源安排,決定如何滿足及何時滿足此反饋。
3. 動(手hand)——挖掘
所謂動,就是說要用手去操作去使用去挖掘,動手的過程也是一個探索的過程,期間的收獲是單純的看和聽無法企及的;相反,我們對看到或聽到的不確定時,往往需要親自動手去驗證。那麼作為產品新人,該在哪些方面動手以及如何動手挖掘呢?
1) 動手使用新產品
動手使用新產品,意在保持某種行業的敏感度,某公司上線新產品或者某產品有重大更新時,第一時間動手安裝並使用,一方面是對產品功能的了解,另一方面也用於驗證各種假設和預測之後的發展。
比如,微信4.5版本發布時,你第一時間更新了版本,然後親手玩一遭,對比之前,有哪些更新,哦,你發現新增了實時對講功能,這不跟YY有點類似嘛,這個可以用來開會啥的不錯,簡單的了解,再結合官方的版本更新說明,於是此次更新已瞭然於胸。
2) 動手驗證假設
先有問題,而後假設,而後動手去驗證假設,最後得出結論,這是科學探究的經典程序,也是產品學習的經典方法。
比如,3月中旬Path 3.0 iOS版上線,新增貼紙(Stickers)商店。你第一時間更新了版本,試用了下覺得這個東西很好,估計也會很受用戶歡迎,會有更多的用戶為之付費。好了,假設出來了,你試想哪些類似產品也有這樣的貼紙商店呢,經過搜索和咨詢,你發現微信、line、kakao都有類似的付費貼紙,經過輪番的把玩,你覺得各家產品並無特別大的差別,關鍵就在貼紙質量是否滿足用戶喜歡,你搜索微博查看用戶反饋,看到用戶對Line等的貼紙反饋良好,於是,你可以大膽認為:Path勢必有更迅猛的發展。時至今日,4月30日,path宣布注冊用戶突破1000萬,基本可以表示假設成立。
以上的驗證假設過程,類似競品分析,不過需要你的審慎思考和動手挖掘。
那麼應該如何動手挖掘呢?
1) 遍歷產品功能
拿到一個產品,動手並不是安裝或者點開就完事了,你需要遍歷它的每一個功能,有時候甚至需要變換多種用戶身份去使用(比如付費成為會員等),在遍歷的過程中,你會對產品實現的功能有整體的把握,繼而能聯想到產品背後的邏輯。
2) 動手配合動腦
動手不是最重要的,動手引發的思考才是最重要的,動手以了解功能或驗證假設,都需要大腦的配合,你不只需要了解產品功能點,還需要了解產品功能背後的邏輯流程,是否存在流程問題,並針對每個功能點分析:哪些是核心功能,哪些是輔助功能,為什麼。
特別是競品分析,了解競品如何設計的,與自家產品有什麼不同,為什麼存在這種不同,自己產品是要更改跟進還是保持現狀。這些都不是純粹的動手就可以完成的,相反,單純的動手並不會帶來太大的收獲。
拿到一個產品,該如何去分析,這是一個比較大的話題,放在後面「想」的部分講述。
4. 說(嘴Mouth)——溝通
良好的溝通能力是產品經理所必需的核心能力,而所謂溝通能力,其實就是傾聽的能力和訴說的能力,耐心的聽、認真的想、清楚的說,是一連串的過程,也是產品經理工作中至關重要的一部分。
那麼產品新人應該在如何在「說「上加強培養呢?首先,可以說什麼呢?
1) 說產品想法
通過前面講述的看、聽、動等,相信你已經對產品有了大概的了解,並且通過對比多個產品和分析行業形勢,你對產品有了自己的想法,那麼,說出來!
縱然有千思萬慮,沒有表達出來,都只是流於想法而已,有想法說出來,這個想法才有意義的,這個想法也才真的屬於你。
表達想法的形式可以多樣,可以直接Say it out,也可以Write it down,有時候可能需要與人辯論。
2) 說用戶反饋
可能會有些疑惑,我是要做產品的,怎麼會說用戶反饋呢?其實,每個人都有一個身份就是用戶,你在使用別人產品的時候,總會有一些反饋意見,那麼說出來!
每個產品都會有專門的渠道收集用戶的反饋,你可以通過這些渠道或者官方微博去表達你的反饋意見,你的反饋必然會傳達到產品負責人那裡。接下來,你就可以跟進該產品對這些反饋的意見和改進進度,關注它的下一版本,是否對功能做了完善,沒有完善是為什麼,出於什麼考慮。
試想一下,如果你的反饋得到採納並在新版本中改進,是多麼值得高興的事兒,在這個產品走向強大的道路上,你也出了一份力。更重要的是,在此過程中,你以用戶身份去考慮問題,並對產品如何迭代更新了解,用戶的思維加上產品的思維,一目瞭然。
那麼如何去說呢?
1) 想清楚再說
說不出來,說不清楚,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你沒有想清楚,說也許只是那曇花一現時間短暫,而想就是那開花前的漫長的等待和思考。
想清楚的標准可以是,針對某個問題,你可以列出一二三這樣的分條論述,按照MECE(相互獨立,完全窮盡)的原則,任意兩條之間相互獨立互不關聯,而且你已經列出了所有可能的情況。
當然,這只是想清楚再說的終極目標,只是說,在說之前一定經過你的思考。
2) 聽清楚再說
在與人溝通時,聽清楚別人所說,理解別人的真正用意,然後再表達自己想法,是很簡單也很重要的。在跟人對話時,我們往往急於表達自己想法,不假思索的打斷別人,對對方是一種不尊重,也降低了對話效率。
其實,與人溝通,對方也是自己的「用戶」,認真傾聽「用戶」的想法,從用戶的角度考慮問題,不是行業內盛行也是被吹噓最猛的一句話嗎?
此條,適用於某些自以為是不聽別人怎麼說的領導。
5. 想(腦Brain)——邏輯
終於說到「想」了,本次討論的主題是思維習慣的培養,其實思維才是最重要的,之前提到的「看」、「聽」、「動」和「說」,都必須歸結到「想」,從看聽說等習慣中塑造思維,才是習慣培養的真諦。
所謂「想」就是培養一種邏輯思維能力,重在培養觀察思考事情背後的邏輯流程,從產品功能可以看到用戶需求,從需求可以看到盈利模式等。
那麼如何想呢?
1) 獨立思考
遇到問題,先自己想,而不是急於去問別人的看法,不盲從別人的看法,自己想一想,再去咨詢別人的看法,自我懷疑和否定,而後糾正或優化自己的想法,並由此擴展,為何自己沒有考慮那麼清楚,分析原因,下次改進,久而久之,形成獨立思考的習慣。
其實,獨立思考是老師從小就教我們的,只是很多人把它忘記了。
2) 換位思考
所謂換位思考,就是說站在別人的角度想問題,就像行業內普遍吹噓的「站在用戶角度考慮問題」,是的,站在用戶的角度考慮問題,是換位思考的關鍵。只有了解了用戶的需求並給予滿足,才能贏得用戶的信任和使用。與用戶換位思考,就是說,以用戶的名義去使用產品,「一秒鍾變小白」也是行業內普遍盛行的換位思考大法,作為新人,不必奢望這些不靠譜的,只要真真正正的考慮「用戶使用此功能會不會遇到困難」、「此處的功能是否滿足用戶的預期」之類的問題就可以。
換位思考的另一方面就是對內,在團隊內部,每個人思考問題的方式是不一樣的,比如產品和開發,了解對方的思維習慣,對於溝通的效率有重要作用。在此方面,要體現在你撰寫的文檔,你的需求表述等。
3) 發散思維
發散思維,就是擺脫思維定式,不局限在某個狹小的范圍內,學會舉一反三,基於此而想到彼,根據已知推理未知的思維方式。
有時,需要逆向思維。比如,用戶在電商網站購物時,總是在提交訂單後沒有支付,訂單轉化率很低,這是為什麼呢?問題出來了,你需要帶著此問題逆向地去思考為什麼會交易失敗,是支付流程有問題,還是用戶支付出錯?支付流程會有什麼問題?用戶支付時會遇到什麼錯誤?帶著問題去思考去調研,最後發現,是因為用戶大多習慣使用支付寶支付,而網站目前不支持支付寶支付,於是接下來的改進方案,就是盡快接入支付寶支付。
有時,需要橫向思維。比如,某網站的注冊用戶中女性用戶的比例遠高於男性用戶的比例,此時逆向思維可能不太合適,不如採用橫向思維,找與本網站內容形態類似的網站,比如美麗說,經過對比分析,你發現本網站與類似網站同樣,都是主要針對女性用戶服務的社區,這就是女性用戶比例偏高的原因。
那麼,拿到一個產品,應該從哪些方面去分析它呢?
首先,了解產品功能。產品功能是外在的,是通過點擊、輸入等操作就可以了解的,遍歷產品功能,了解每個功能的細節是拿到一個產品首先要做的。
第二,分析功能背後的需求。根據了解到的功能,分析這些功能可以滿足哪些需求,哪些需求是強需求,哪些需求是弱需求。
第三,分析需求面向的用戶。根據功能所滿足的需求,分析哪些用戶會有這樣的需求,這些用戶有什麼特徵,用戶會如何使用這些功能來滿足需求。
第四,分析產品的商業模式。根據對細分用戶和需求的梳理,分析基於這樣的用戶和需求,產品有哪些盈利模式,沒有盈利的產品是不能長久的。
第五,分析產品的戰略定位。根據產品的商業模式和當前產品現狀,分析產品的戰略定位以及發展布局,預測產品會如何一步步更新迭代。
第六,分析產品的功能交互。回過頭來,分析產品各功能點的交互流程是否順暢,是否存在體驗的問題。
第七,了解產品的視覺設計。產品的視覺層面的展示是否表述清楚,是否會存在歧義。
最後,了解產品的運營推廣。跳出產品,了解產品的運營推廣策略,推廣是否突出核心功能,是否容易讓用戶理解和接受。
思維的訓練是產品新人最應該重視的部分,而這也脫離不開習慣的養成。
6. 態(心Heart)——基礎
最後說一說心態。心態往往是最不被重視,卻又能在潛移默化間產生巨大影響的因素,心態,表示一個人的精神狀態,它影響著做事的效率和個人的發展。
那麼產品新人應該以什麼樣的心態去迎接未來的工作和挑戰呢?
1) 空杯心態
所謂空杯心態,是說要像一隻杯子那樣,隨時放空自己,隨時接納任何事物。與空杯心態對立的是驕傲自滿,固步自封。
空杯心態是一種不斷自我挑戰的永不滿足,一種自我否定和歸零的心態,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經歷,有著自認為不凡的經驗和能力。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懷著否定或者放空的心態去耐心的向別人學習,積極與別人交流,分享你的困惑,才會成長的更快。
2) 不怕犯錯
人難免犯錯,尤其是新人,其實犯錯並不可怕,關鍵是犯錯之後是否會畏懼不前,是否還會大膽嘗試。新人,以其對業務的不熟悉,是有犯錯的權利的,要在犯錯中,不斷調整自己,爭取犯更少的錯,做更對的事。
3) 其他心態
比如謙虛謹慎,比如壓力調節,增強抗壓能力,比如功利心不要太強,比如切忌浮躁,比如韜光養晦,練好基本功,比如樂觀向上,積極主動……最原始的心態,就是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7. 各思維習慣間的關系
綜合以上所講述,從看、聽、動、說、想和心態等六個方面進行思維習慣的培養,它們之間的關系可以通過下圖表現出來:
心態是基礎,良好的心態是保障其他習慣和思維培養的基礎。「想」是核心,其他習慣如「看」、「聽」、「動」、「說」等都必須歸結到「想」上來:看的同時去思考才能看的更深刻,聽的同時去思考才能理解的更快更准確,動的過程中去思考才能對產品有更全面的把握,而說之前去思考才能表達更清晰溝通更順暢。
③ 作為一名互聯網產品經理需要具備哪些技術知識(技術如:架構、設計)謝謝大家,對於初學者該如何准備。
轉自高手回答,勿拍磚!
最近接觸到很多產品經理,發現他們都把太多的時間摳在產品的設計細節方面。說具體些,就是把產品的交互設計和UI設計看的太重,幾乎大部分的時間都花在設計和開發上了,而忽視了產品本身應該重點考慮的地方。而很多產品相關的網站,討論和分享的也太多是交互和設計相關的內容。這樣的局面,一方面是國內產品圈的亂象造成的,一方面又會誤導新人以為做產品就是做設計的。所以今天和大家再次討論產品經理到底是干什麼的,產品經理應該關注的重點應該是什麼。
說到產品經理,title叫什麼的並不重要,我們最早所認定以及現在所期望的產品經理角色其實就是對一個產品負根本責任的管理者。比如說老闆是對公司負責,設計師是對他的設計負責,那產品經理就是對某個產品線/產品/或者是某一產品下的部分(可以看成子產品)負根本責任。那怎麼個負責法呢?就是你需要根據上頭的公司戰略,協調多方資源,推動這個產品達到計劃中的目標。
那產品經理應該如何做呢?具體一些的職責又是什麼?在說這個之前先想梳理一下大家的思路:有的東西是產品經理的份內工作,是職責,而還有些東西只是產品需要了解的一些知識。比如我們都說PM需要了解一些交互,需要了解一些運營,但是並不代表PM就是做交互的。任何職業在扎實做好本專業工作的基礎上,對其他專業的知識和上下游知識的了解學習都是多多益善的事情。但是不可粉末倒置。不能因為迷戀前端代碼而變成了追求代碼效率的人,不能因為迷戀UI的美觀而變成追求視覺效果的人。產品經理還是產品,產品經理根本需要做好的應該是:
1,產品戰略和發展的規劃
比如老闆說公司3年內要上市,那麼就需要一些能推動公司上市的產品,那麼產品經理就需要知道,這個產品的戰略目標是推動上市。產品經理需要根據這個目標,規劃產品在不同時間,不同階段應該如何做才能推動公司上市。產品經理需要考慮將產品帶入哪個方向,哪個領域,才能獲得推動上市的資本。產品經理根據這些思路,決定了產品的很多大是大非的問題,比如目標市場是什麼,目標用戶是什麼,盈利模式是什麼,甚至產品的氣質和風格等等...
要做好這件事情,產品經理得了解市場,了解競爭對手,有精明的商業頭腦,這些能力不亞於CEO,也不是剛畢業初出茅廬的人就能做好的,但是大家都需要始終的朝著這個方向學習和努力。
很多公司也許不會分的這么細,只有一個等級的產品經理。但是你也應該知道,你所擁有的能力強弱決定了你能做好其中哪一階段的職責,不斷地讓自己學習和提升從而爭取到更多對產品的主導權是所有產品經理都期望努力的方向。
說到這里大家可能對產品經理這一職位又有了一次全面的認識和了解,當然真正牛逼的產品經理是早就已經看透且不介意這些細節的,希望寫的這些能夠為很多處於迷茫和苦逼甚至還不知情的「產品經理」們提供一些幫助,其中一些細節和具體的方法論就請大家自行了解吧。
④ 2.產品經理需要具備什麼樣的能力如何培養
討論產品經理的能力,要從其工作性質和內容說起。
產品經理顧名思義就是負責產品管理的崗位,是一個產品從誕生到維護的牽頭人,全權負責產品的最終完成。從大體上看,產品經理的主要工作內容有四大板塊:產品的前期規劃、產品設計、產品的實現以及後續迭代優化。
訓練營
5 天零基礎入門:產品經理、交互、UI 設計師
作者 知群
¥ 8.99
去查看
希望這篇回答對大家有所幫助,也希望我們准備的訓練營能夠進一步提升你的「產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