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管控產品的品質
產品的質量是一個企業的靈魂,關繫到企業的信譽度及發展。把控好品質的控制是核心部分。如何更好的把控好品質,介紹下我的經驗,希望能幫到你。
1.首先是原材料的控制:對購進的原材料,要制定相關的規定,檢驗結果可分為合格產品、可用產品(生產出的產品是要降等級的),不合格產品。並做好標識,分類放置,以確保正確的使用。當然合格的標識要企業內部自己定製
第二:就是對於影響質量的設備及特殊性工具的控制和維護。比如設備及設備工具、特殊性計量器具做出定期檢查及精度校準的規定及正確的使用方法(每個企業有每個企業的規定)
第三就是生產過程中的控制,要素為兩點:人、設備,首先要做好人才的培養,光有好的人才不行,如何設備不給力,也生產不出好的產品來。對人才除了要是技術性要強求外,還要有特別強的責任心。設備一定要維護及時,能滿足產品質量的要求。要指定設備維修及保養管理制度及維修保養記錄台賬
4.就是質量文件的控制,制定每道工序的工藝要求及質量規定,並及時填寫工藝控制記錄。
5.檢驗部門的質量把控:質檢部門要有相關的質量管理體系,質檢人員要不定期的對每道工序進行生產過程中的抽檢,特殊工序的要做到首檢、巡檢、終檢。最後是全檢。並填好相關的質量檢驗記錄
6.重點說下質檢部門的質量控制,質量檢驗記錄可分為進貨檢驗記錄,生產過程中的檢驗記錄、終檢檢驗記錄(具體內容公司自己指定)
7.對不合格產品的控制:如何才能避免不合格產品到達客貨手中,首先每到工序要及時自檢,把不合格產品分開放。質檢人員要加強檢查力度和監督。詳細填寫質量記錄,明確責任人,有可追究性。不合格產品要和合格產品隔離,分開放置。並做好區域標識及掛牌標識。以保住到達客戶手中的是合格產品。
⑵ 如何把控好產品質量關
根本就是要提升企業質量管理水平、樹立守法意識。
當有的企業每年拿出很多利潤來搞研發、創新,提升產品質量時,個別企業靠偷工減料、假冒仿製也能同台競技,甚至競爭成功。長此以往,就沒有企業願意花精力搞研發和創新。這不僅嚴重擾亂了市場經營秩序,對整個製造業也是一個打擊。
解決之道,自然是進一步完善市場環境,讓企業拿產品質量說話,讓過得硬的產品叫得響、站得穩,從而為製造業大國打下產品質量的基礎。
質量是企業的立身之本。我國產品質量法也規定,企業要承擔產品質量的主體責任。提升產品質量歸根到底要靠企業自身,只有一件件產品都有質量、一家家企業都以質量為目標,經濟發展才更有質量。
(2)連鎖公司如何統一管控產品質量擴展閱讀:
當前,中國市場正在實現消費升級,產業結構正悄然發生變化,高端製造業、現代服務業等領域將成為產業投資的熱點。這些領域的競爭將更加激烈,對質量和品牌的要求會更高。
只有堅持以質量為本,把質量問題上升到價值觀和現代企業理念的層面來認識,我們才可能後來居上,確立自身在國際競爭中的優勢。
該順應和把握好這一有利於提升產品質量的趨勢,使現行法律規定更具可操作性,維護優勝劣汰的市場規則,使守法企業一路綠燈、違法企業處處受阻,讓企業主動對產品負責、對消費者負責、對社會負責。
⑶ 產品質量如何進行管控
導語:品質管理重在預防,重在規范,所以前期投入較大,成本會相應地提高。但品質是工廠求得生存的唯一保障,所以為達品質的穩定,一些投入是必須的。成本的控制應從成本的整體去進行分析,找出控制要點,納入目標管理。
一、堅持執行“作業指導書”和“程序文件”,使廠務公開民主管理工作規范化。
按照質量體系關於“該說的要說到,說到的要做到,做到的要有效,有效的要有鑒證”岩散的要求,對廠務公開民主管理過程進行策劃、實施、檢查、改進,做到“pdca”閉環控制;並且通過業務督查、黨委年度內審和管理評審,對廠務公開民主管理工作進行體系過程監管和持續改進,並以年度“雙文明”一體化考核,檢驗和評價其成果。按照“程序文件”和“作業指導書”,各級廠務公開民主管理的責任部門和工作人員在實際操作時就能有所依據,新手也能通過學習“程序文件”鍵鉛和“作業指導書”,較快地熟悉工作,盡快進入角色。
二、堅持“以顧客為關注焦點”,使廠務公開的內容切合了職工的實際需要。
以顧客為關注焦點,是is09000的一項重要質量管理原則。對廠務公開民主管理這項工作而言,顧客的主體就是我們的廣大職工。在推行廠務公開民主管理的過程中,我們堅持以廣大職工為關注的焦點,通過每年一次的專項調研活動,及時掌握職工對廠務公開民主管理的需求和意見,不斷調整充實廠務公開民主管理的內容。
三、堅持持續改進原則,使廠務公開民主管理工作不斷提升水平和成效。
持續改進作為一種質量管理理念,貫穿於廠務公開民主管理的全過程。我們通過廠務公開民主管理工作檢查、質量體系的內部審核、管理評審,及時發現工作中的偏差和不足,通過分析原因,尋找對策,採取糾正措施、預防措施而達到推動和持續改進的目的,從而不斷提升廠務公開民主管理工作水平。由於較好地堅持了持續改進的原則,江銅這幾年廠務公開民主粗亮氏管理工作不斷取得新的進展,通過實行廠務公開民主管理所取得的成效也非常顯著。
第一階段:產品質量檢查階段:生產特點:以手工及半機械生產為主;管理范圍:只限於生產現場質量管理;管理特點:以事後把關為主的管理特點;管理方法:主要用技術檢驗方法;管理標准化:標准化程度差;管理依據:產品符合質量規格;管理經濟性:忽視經濟性
第二階段:統計質量管理階段:生產特點:大批量生產;管理范圍:限於生產質量管理;管理特點:把關與部分預防相結合;管理依據:按既定的標准控制質量;管理方法:應用數理統計方法;標准化:由技術標准發展到質量控制標准;管理經濟性:注重經濟性
第三階段:全面質量管理階段:生產特點:現代化大生產:管理范圍:產品形成全過程質量管理;管理特點:防檢結合全面管理;管理依據:以用戶為主,重在產品適用性;管理方法:運用多種管理方法;管理標准化:嚴格標准化、技術、管理標准化;管理經濟性:講究經濟性。
一、質量目標
合理的質量目標是企業質量管理體系能否發揮作用的前提。對於安防企業來說,不同的產品定位決定了不同的質量管理目標。例如:OEM企業是為其他品牌做代加工,執行的往往是上游品牌客戶的質量標准,所以這樣的企業往往以“滿足上遊客戶的質量要求”為目標,而缺少自己的產品質量規范。在滿足生產協議的前提下,盡可能地降低成本,即使在生產過程中發現有“客戶質量要求”之外的缺陷也很少主動進行管理和改進。目前越來越多的`安防企業已開始注重創建自己的品牌,向價值鏈上游拓展,開始自主研發,自行設計產品。這樣就需要建立自己的質量標准和管理體系,最終目的是保證自家產品質量優良。
二、組織架構
一個企業的質量管理體系是建立在合理的組織架構基礎之上,健全的組織設置與明確的職責分工是安防企業內部質量管理體系有效運轉的保障。首先是組織機構設置,必須有獨立的質量管理部門全面管理產品質量,由質量安全部門統一發布質量安全管理的制度標准、設定檢驗流程和考核制度,各部門須嚴格執行。同時,質量管理部門需要具有絕對的權威性,這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 直屬的匯報關系
通過和安防企業的合作,筆者感覺質量管理工作是主要矛盾的集中點,也是最容易產生妥協的地方。嚴格的質量管理是一項“得罪人的工作”,會影響設計、生產、倉儲物流乃至銷售等環節的工作進度,從而會直接影響從業人員的經濟收入,因此往往會成為矛盾聚集地。由於經受著較大的壓力難免產生“妥協”,妥協的後果往往是導致整個質量管理體系的失效。為了避免這樣情況的發生,需要由企業內部最高權利部門或是個人(總經理)來直接領導。質量管理部門直接向總經理匯報,由總經理直接決策或是協調產生的矛盾和問題,有了最高權利的支持才能真正樹立質量管理部門的權威,保證質量管理體系發揮應有的作用。
2. 部門獨立性
首先質量管理部門應該有獨立的辦公地點,不能和任何部門合署辦公,這樣有利於處理日常質量異議等一些列敏感問題而不受其他聲音干擾。另外,質量管理部和其他各部門應是平級關系,不能隸屬於任何一個部門的領導,這樣有利於獨立判斷和行使權利。
3. 充分的考核權利
質量管理工作若想取得成績就需要賦予相關部門充分且自主的考核權利,對於違反質量管理制度的,質量管理部門有權利提出懲罰意見,並且最終得到落實。有了考核權利的保證才能真正使質量管理工作做到真實有效。
三、人員保證
有了合理的組織還需要充實質量管理人員,人員的數量和質量都是質量管理重要的因素。一般的生產企業根據其產品生產流程來配置質量人員,包括:進貨檢驗(IQC),生產檢驗(LQC)和出廠檢驗(OQC),而根據中國安防企業發展趨勢,自主設計將成為核心環節,因此需要增加設計質檢檢驗。前三種質檢人員比較常見,分別是控制生產所用的原材料、生產過程和成品質量,殊不知對產品質量其決定作用的是設計研發環節。在設計之初,產品的設計理念和設計性能就決定了未來產品質量控制的難易程度。好的設計理念和實際生產材料、操作工藝以及使用環境是否可以相互融合,決定著產品質量是否可控、有無隱患。因此在設計環節需要加強對設計方案的評估、對前期實驗結果的分析以及對實際環境模擬實驗的重視。讓質量管理從產品源頭開始介入,貫穿成品生產全過程,真正做到全程質量管理。
四、質量標准
質量說到底是管理出來的,設計、生產等環節應該依照統一的質量標准嚴格執行。這就要求企業的技術和工藝管理部門要制定全面、合理生產工藝標准。不但要保證內容具體、詳實,同時還要保證各項條款之間沒有歧義和矛盾。多數企業都是遵照國家或是行業的相關規定,在此基礎上根據企業生產實際情況制定自身的質量標准。安防產品是技術密集型產品,對配件的精密度要求很高,這就需要在制定標準的同時要考慮到產品的主要功能和輔助性能之間的協調。例如:閉路裝置和耗電量,如果要求監視系統不留死角,就會增加閉路裝置終端監視器的數量,同時耗電量也會大增,對節能指標是一個考驗。因此制定的質量標准不能僅僅依靠衡量閉路裝置監視區域的覆蓋率和系統耗電量兩個指標,需要綜合考慮產品性能和實際需要。
⑷ 產品質量如何管控
導語:產品質量如何管控呢?做到三全,就是全過程,全方位,全員參與控制.要從產品設計開始,一直到產品出售,這個全過程都要控制,而且要對所有員工都進行質量教育,並從制度上約束他們,讓他們參與質量管理。
一、生產團隊過程式控制制意識的培養
一個生產團隊穩定的產品質量,必然來源於生產團隊整體認識的提升,想要保證持續穩定的質量體系,企業管理人員需要從生產團隊的根本意識上抓起,提高生產人員過程式控制制意識的培養,從新員工的能力培訓、團隊過程式控制制意識的提升、操作者的技術過硬等方面切實抓好生產團隊每一環節。事實證明,產品質量吸引客戶和鞏固的重要手段,能抓好成產團隊的思想意識和技術能力,也就是抓住了產品質量,同時也是抓住了提高企業效益的基礎。
(一)強化員工基礎技能管理
在生產過程中,一線員工的數量往往無法滿足不斷提升的生產實際的需要,於是新員工的數量在不斷增加。新員工加入生產過程既給企業生產線輸入了新鮮的血液,同時也給產品質量的穩定和提高帶來了負面影響。新進員工基礎技能低,質量意識弱,且往往缺少相關行業工作經驗[2],會出現過分依賴帶教師傅的現象,一旦在其技術不成熟的情況下放手單獨作業,又會出現意料之外的問題,造成嚴重生產事故。針對行業現狀,管理人員需要根據員工工作崗位的不同分別進行加工、裝配、安裝、調試、等生產工藝和質量意識的重點培訓。在培訓過程中,能及時發現和解決新員工提出的問題,對其不夠成熟的看法作出正確的評論。在培訓之後,還需要進行理論與實踐雙項考核,合格者才能獨立操作進行生產。
(二)堅持過程式控制制意識教育的持久性
過程式控制制意識涉及到企業的方方面面,是提高產品質量的根基,產品質量過程式控制制意識的培養和教育不應該是短期行為,稍有疏忽,就會使人們麻痹大意,進而出現不可估量的產品質量問題,每一次生產事故的發生,都會給企業信譽和效益帶來重大負面影響。利用上班開工之前的小會由組長強調質量問題[3],以及生產過程的重要性,做到天天講;在每月的生產效益總結會上由車間負責人進行月回顧,月總結,做到月月講;每年的生產總結大會上,也應該把影響生產質量的過程式控制製作為討論重點,做到年年講。時刻強調,時刻不忘,在基礎管理中要不厭其煩地強調過程式控制制意識,生產過程是決定產品質量提升的根基,任何時候這項工作都不能有絲毫放鬆,否則,提升產品質量就將成為一句空話。
(三)強化操生產者的`質量意識教育
即強化質量觀、客戶觀、行為觀的教育,提高工人質量意識。在生產過程中開展「自我分類、自我檢驗、自我控制、自我保證」的活動,通過實踐培養個人的質量提高意識。實行廢品損失個人賠償制度,實施質量不過關一票否決制,利用經濟手段約束操作者的質量行為,使工人的質量意識明顯增強,並自覺鑽研生產技術,提高個人操作水平。
二、廣泛推廣合理有效的生產材料和生產工藝
過程式控制制是以預防為主,運用統計技術對生產的各個階段進行評估和監察,建立並保持過程處於可接受的並且穩定的水平,從而保證產品符合規定要求。過程式控制製作為保證產品質量的先進方法和重要手段被廣泛成用到實際生產當中:由於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質量保障措施的加強,產品不合格率的降低越來越成為可能,如電子產品的不合格品率由過去的百分之一,千分之一降低到百萬分之一,乃至億萬分之一。這都是不斷提高過程式控制制水平的結果。只有高水平的過程式控制制,才能產出高質量的產品。在生產中需要結合以下幾個方面實現過程式控制制:
(一)原材料的管理
原材料是生產產品的基礎,即使生產技術過硬,設備先進,關鍵材料的不合格也會導致產品質量不過關,正所謂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對原材料的管理一定由專人負責,要嚴格把關,產品出現質量問題若是由於原材料的問題,只有如此才能最大限度地減少廢品損失。
(二)生產設備的管理
俗話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生產設備是保證產品質量的關鍵,設備水平的高下,決定企業的產品結構及產品檔次,生產設備檔次的提升,超越人工主觀努力所能實現的效果。企業管理部門要在生產成本預算中抓住生產節奏,緊跟技術潮流,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及時更新生產設備,使生產力有效合理發揮成為可能。
(三)生產工藝的管理
生產工藝是生產過程的靈魂,生產工藝的管理必須一切從嚴做起,在實際生產過程中必須嚴肅生產工藝紀律[4],嚴格生產工藝管理,不斷優化上機工藝參數。企業可以成立專門的工藝檢查組,制訂考核辦法,在各道工序上設置工序管理節點,加強重點產品工藝的上機檢查,層層把關,天天檢查,天天公布,以確保工藝上的正確性。
(四)操作管理
操作管理涉及群眾面較廣,所以要突出一個「全」字,開展全員操作練兵,加強操作技術培訓,認真實行「月測單項」、「季測全能」的技術把關規定,每年舉辦一次「操作技能比武」,積極開展傳、幫、帶,簽訂師帶徒合同,以確保徒弟早日獨立操作,嚴格的技術培訓和把關,不斷提高一級操作手的比率,使熟練的操作工藝為產品質量保駕護航。
三、嚴格的質量監控體系
質量是當今市場競爭的焦點和根本手段,只有樹立正確堅定的質量觀,樹立質量至關重要的質量意識,才能讓產品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足。質量管理體系和質量保證體系的建立,是生產過程式控制制的關鍵門檻,成立質量監控領導小組,對原材料、工藝、技術進行自檢、互檢、主檢、抽檢,以用戶的要求為宗旨,力求最好的配置,最優的服務;在售後服務環節,建立完善的售後服務體系,確保產品質量始終處於受控狀態。與此同時還需要加強質量信息管理及質量分析產品,確保產品質量,需要有針對性地抓好質量信息反饋工作,通過信息網,及時有效地加以匯總生產中出現的質量問題,定期與不定期地召開質量分析會,共同分析探討,以群眾智慧集思廣益,及時搜集大家的建議和意見,找出問題的症結,出現質量問題及時解決。
一、完善質量管理體系,奠定質量管理基礎
1.完善質量管理體系
質量管理不是一項短期而簡單的任務,企業打造優質產品,需全體員工與各部門協力合作而成,以不斷改進與提高產品質量。首先,企業應建立全面質量管理體系(TQM),讓企業全體人員都參與其中,在滿足客戶需求以及實現企業最經濟水平這一前提下,調研市場、研發設計、進行相關的售後服務,將企業各質量活動組成有效的管理體系,注意每一細節與過程,將質量事後檢驗轉為過程質量控制,將事後檢查轉為事前預防,從而主動化質量管理,促進企業快速發展。其次,建立ISO9000 質量管理體系。這一管理體系的管理理念是先進化、系統化、標准化。企業依據自身實情,考慮產品的效益性、技術與安全性、復雜性等,可以選擇適宜的質量保證模式,明確質量目標與方針,建立有關組織機構,並確定責任制度,安排相關人員與設備,同時加以適時控制,防止出現質量缺陷。此外,還可將ISO9000與TQM有機整合,以相互補充,相互促進,以完善管理體系。
2.健全質量管理制度
質量管理需構建相應的考核制度與體系,以保證各項工作有章可循,如制定產品開發、生產與采購管理、市場反饋、質量檢驗等有關文件,並需嚴格執行,定期考核與檢查,相關管理員應做好記錄。對一些重大事故,需與相關部門協同調查,進行現場標識,做好質量跟蹤,以防止互相推諉。企業應加快信息化建設,這是提升管理水平的一個有效途徑。企業在信息化建設時,需以ERP為建設核心,構建健全的質量管理數據體系,有效控制生產與供銷等環節的質量,實現各工序的鏈接查詢,及時監控與分析生產線中的技術質量信息,以有效評估、發現問題,及時補救,從而防止事故,減少質量成本企業如何加強產品質量過程式控制制企業如何加強產品質量過程式控制制。
二、強化過程質量控制, 促進質量管理全程化
1.產品設計與研發的質量管理
產品設計與研發過程中的質量控制是質量管理的基礎。有關數據表明,產品質量其70%取決於設計。這是因為產品結構、產品性能、產品質量、生產成本、產品交貨時間,加之人機關系、可維修性、可製造性等方面均是在設計這一時期形成的。另外,產品設計還直接影響著產品的使用壽命及周期成本。一般而言,企業對產品設計越重視,其業績則越佳。因此,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下,企業應根據自身發展要求,不斷改進與創新設計質量,做好產品研發過程中的管理工作,為產品質量奠定良好的基礎。
2.采購物資的質量控制
在物資采購環節,采購管理的作用不但可控製成本,還能從源頭上控制產品質量。在選擇供應商時,不但要考慮其價格高低,更需與有關部門對供應商的服務、競爭力、經營、管理與技術能力等方面加以評價與選定企業。在選擇好供應商後,還需定期評價供應商貨物品質與交貨情況。對於不合格的供應商需予以指導,使其改進。同時,在大批采購之前,相關人員應嚴格檢驗進料,以保證采購物資的有效性與合格性。在采購物資環節,企業應遵循「質量優先」原則,以降低服務費用,提高產品質量與價值。
3.生產過程中的質量管理
(1)生產計劃階段。即做好生產之前的相關質量控制。加強營銷部門與倉儲部門、技術部門、生產部門的聯系,分析產品質量的影響因素,根據評估與需求來明確生產計劃,提前與供應商溝通;加強包裝材料、生產工藝、設施設備的驗證,以保證生產出優質產品。
(2)投料階段企業如何加強產品質量過程式控制製品質管理。相關部門應嚴格按照標准驗收物資供貨渠道、物資質量、標識、包裝等,做好在庫保管與出庫驗放工作,以避免物資混淆或損壞,從而符合生產質量需要。
(3)生產階段。這一環節主要是把握產品質量的主要影響因素,建立質量控制點,對薄弱環節、關鍵部位進行特殊管理,控制好生產過程,確保產品質量。同時,加強不同生產環節的質檢工作:完善質檢機構,安排有關質檢設施與人員完善質檢制度;層層把關,責任分明,並將專檢、互檢、自檢加以整合;保證質檢機構權威等。
(4)注重售後服務,提升客戶滿意度。如構建客戶滿意度收集系統,以及時了解客戶對企業與產品的滿意度。
⑸ 如何做好質量管控措施
導語:品質管理,它可以說是一種應用哲學,它主要取決於我們關於品質的理念和態度。當一個企業的每個人都這樣做的時候,那麼一種最優秀的品質文化產生了,這也是我們管理所要的最終目標。
第一:建立完善的品質控制系統。
形成從供應商管理到製程品質管理,直至遠及客戶管理的整個品質管理鏈,環環相扣,從體繫上保證產品和服務的品質。如我公司現推行的ISO90012000質量管理體系就是一個全員參與、全面控制、持續改進的綜合性質量管理體系,它所規定的文件化體系具有很強的約束力,它貫穿於整個質量體系的全過程、使體系內各個環節環環相扣、互相督導、互相促進。
第二:全員參與,落到實處。
事實上,在一個公司里,質量問題和所有人密切相關,品管部門的工作是和所有部門的人一起來預防和監督。它包括高層領導的決心和公司和每一位員工的參與。管理層與其高層管理者由於其特有的影響力,對一個系統能否順利推行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而基層員工更應牢固樹立“質量第一”的管理思想,精益求精,做到好中求多、好中求快、好中求省,嚴格遵守操作規程,認真做好自檢和互檢,及時發現問題,將發現的質量問題及時通知下一崗位,做到人人把好質量關,對產品質量要認真負責,確保表裡如一,嚴禁弄虛作假。
第三:管制質量,重在預防。
預防的本身必須能夠追溯到產品的開發設計,一個產品質量的好壞,其實開發、設計時已經決定了它的`質量,製造過程只是去實現產品設計的過程,這就如同堵洪水,是在洪水到來之前建立堤壩、修防護林、搞環保建設呢?還是等洪水侵襲到家門口才去補救呢?很顯然,前者環保式的方法更經濟、實用。所以,一款新產品在投產之前必須經過試樣、試產到小批量生產個個環節都不應該省略,只有這樣才能將一些潛在的影響生產的質量問題控制在萌芽狀態,才能不斷完善、提高工藝能力。
第四:品質文化建設。
品質管理始終強調的是每個人的心態問題,要搞好質量,首先得具備端正的心態,然後認認真真做好每一件事,革除工作中的“馬虎”,從而形成一種品質文化、品質理念,品質是人做出來的,如果人對品質理念或態度出現偏差,則品質體系再完善、品質控制方法再先進,都是沒有用的。
①“人”,即人的管理。
安全管理歸根結底是對人的管理。生產車間崗位的人員需求程序應是非常規范的。車間新需求的員工,根據公司所薦人員的詳細材料,先形成定崗的初步意向,然後到輔助崗位進行一段時間的磨合。在這段磨合期中,車間以責任感強弱為該員工最基本的評價基準,然後根據該員工的操作技能水平、熟練程度等情況進行總評,形成書面資料,反饋給公司,以落實定崗。對初評不能擔當本崗位者,車間通過以培訓、再教育等途徑來提升該員工的綜合能力,以達到勝任的目的。如再不能勝任的員工,則謝絕錄用。
②“機”,即機器設備的管理。
機器設備是企業進行生產活動的物質條件,是進行安全生產的首要保障。作為一名生產車間管理者,應根據設備保養的復雜性,對每台設備定製 “設備責任牌”,落實專人負責。公司不定期開展現場管理檢查,並建立相配套的獎罰制度,使每個設備責任人形成自覺保養設備的良好習慣。員工在交接班的時候,必須有機器設備運行情況的交接記錄,一旦發現機器設備運行異常便可及時報告、及時維護。此外,還應定期組織安排機器設備操作培訓或理論培訓,以達到安全操作的目的。
③“料”,即物料的管理。
物料管理是安全生產中的基本因素,由於化學物料的特殊性, 物料性能的轉換相當快,也就是說,從低溫到高溫,從低壓到高壓,由稀變稠等一系列反應,伴著一種物料的加入,只在瞬間便可完成。車間從領料人員開始著手,應進行專業的培訓,使他們熟悉工藝流程,通曉每種物料的化學性質、物理性質,對一天所需物料能做到計算精確。對於不適存放的物料,嚴禁在車間停留,做到現領現用。領料人員必須對倉庫原料進行及時檢驗,嚴禁將不合格原料領進車間。為此,車間還應建立專門的考核制度,培養員工認真、仔細的工作作風。
④“法”,即操作法,指導書。
操作法是引導操作的路線,在操作過程中路線不能變。有的操作工特別是新員工對操作法常有疑惑,作為生產車間管理者,除了解釋,還應派出經驗豐富的老操作工進行手把手教導,直到他們完全理解和掌握。為了減少安全隱患,車間還應根據原始記錄、顯示記錄儀,不定期地進行檢查,提醒操作人員時刻保持警惕,做到操作與規定完全一致。針對每個不同崗位,車間還應制定各崗位的職能考核細則,一周一小評,一月一大評,獎罰根據考核細則所規定的條例進行,進一步提高操作工在操作工序中的細心程度。
⑤“環”,即環境的管理。
環境可直接影響到安全生產,也是創造優質產品的前提。作為一名生產車間管理者,應結合“整理、整頓、清掃、清潔、素養” 的5S管理思想,以現場管理為出發點,通過開展自查與互查的方式,結合車間實際制定相應細則。車間各種用品、工具的擺放應當規范,並成為一種習慣。生產車間管理者應鼓勵員工積極參加“合理化建議”活動,發現、探索各類提高現場管理的有效建議,並對相關建議進行分析,完善,付諸實施,以達到不斷改進的目的。
⑹ 如何管理好企業的產品質量
關於企業如何抓好產品的質量管理,談的人夠多了,但是,不少聽起來頭頭是道的理論運用到實際當中,收到的效果卻不佳,甚至很不理想。筆者前段由於工作需要,與公司質量管理部的負責人進行了一番深談,此君是公司從一家跨國公司的質量管理部門挖過來的,從事產品質量管理工作逾十年,曾經工作卓有成績,積累了豐富的質量管理工作經驗,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卷書,筆者於是萌生了寫這篇文章的動機。 很多企業抓質量工作,為什麼總抓不出成效?原因其實很簡單:治標不治本。現實中,我們都知道抓產品質量的重要性,一些企業也確實下了較大的力氣來抓,但是,十有八九的做法是治標不治本。比如有的企業強調「以罰代管」,即在產品質量出了問題後,對有關部門的責任人進行處罰,希望通過殺一儆百,發揮威懾作用,避免以後再出事故。有的企業片面地認為,抓產品的質量只是製造部門的事情,產品出了質量事故,追究責任只能追究製造部門的人員。事實證明,這樣做是偏頗的,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抓產品的質量工作,必須從根本上抓起,治標更要治本:
一、建立一把手質量負責制
質量問題,說到底是一個關乎企業生死的戰略問題。一家企業要長久生存下去,產品的質量可靠、有保證,是最基本的前提。西門子冰箱1997年進入中國,曾經很長一段時間乏人問津,嚴重虧損,但是,憑借產品出色的質量,逐漸被中國消費者接受。今天,在中國,西門子冰箱幾乎是最貴的,並且代表最高端,其在一級市場的銷量已經穩居行業前列,這也使其成為了中國目前盈利能力最強的冰箱產品。因此,作為企業的一把手、尤其是產品公司的一把手,站到企業長遠發展的角度,必須要有強烈的質量意識。這個意識,不是只停留在口頭上,而是要採取實實在在的行動。
很多企業很奇怪,天天喊抓質量工作,但是,一旦碰到產品的質量與降成本沖突,或者與交貨限期沖突,卻總採取犧牲產品的質量來保證降低成本、按時交貨。這樣做的結果,當然是使公司的質量工作成了擺設,結果不了了之。也無形之中告訴員工,質量工作是圍繞利潤轉的,為了有利可圖,產品可以偷工減料,可以馬虎作業,質量工作是可有可無的。
企業的一把手必須堅持「質量第一」的原則,並通過言傳身教讓全體員工都要有全面質量管理意識。因為企業管理幹部對待一項工作的態度,通常取決一把手對它的態度;同理,普通員工的態度,則取決於自己的領導對它的態度。如果企業的一把手對待質量工作只是口熱心不熱,動口不動手,那麼,公司的員工就會心知肚明,敷衍塞責。所以,一個企業要抓好質量工作,必須把質量意識鍥入到一把手以及整個經營班子的骨子裡。產品出了質量問題,首先要處罰高層,從上往下追究責任,這樣才可能將質量工作落到實處。
二、制定嚴格的質量管理標准
產品質量沒有抓不好的,關鍵是看企業捨得花多大力氣、進行多大的投入。從經營的角度考慮,企業不可能不計成本來強調產品的質量,這就有一個度的問題,即堅持什麼標準的問題。
企業對質量管理的標准,應該宜高不宜低,宜嚴不宜松,即企業的質量標准,應該高於國家、行業所規定的標准。因為企業的質量工作的開展,在標準定下來之後,必須經歷多個層級傳遞,首先是高層,然後是質量主管部門,然後是采購、研發、製造等部門,再往下是生產車間、班組、生產線上的工人,按照傳遞效能遞減的規律,如果最初的標准不高,在經歷層層遞減之後,最終達到的可能是一個很低的標准,而各種低標准重疊到一起,就會釀成質量事故。
目前,大多數先進企業都採用了ISO9000質量管理體系,包括管理職責、資源管理、產品的實現、測量分析與改進四大部分,它是以質量管理八大原則為基礎建立起來的科學體系,在全球應用。ISO9000質量管理體系實際上是一種質量管理規范,具體落實,各個企業還需要根據自身的情況制定相應措施。要從產品開發、工藝流程設計到原料采購,從第一道工序到產品下線,從裝箱到運輸,每個環節必須制定詳細的、可控制的質量管理標准,落實質量管理責任制。同時,要明確誰應該對哪一個生產步驟負責、產品需要達到什麼標准,以及誰來檢查、誰來對績效打分等責任,將質量管理的理念貫徹到生產的各個環節。不僅要規定「怎麼做」,而且要具體指出「誰來做」,做不好,要承擔什麼樣的後果。
三、加強質量管理的過程式控制制
很多企業平時不重視質量管理過程中的控制,比如對員工進行質量知識的培訓、原材料采購的把關、技術研發的把關、製造現場管理的把關,而是熱衷於以罰代管,在出現質量事故後對有關責任進行「秋後算賬」,這樣做實際上得不償失。市場研究表明:不滿意的顧客會把不滿意告訴22個人,而滿意的顧客只將滿意告訴8個人。減少顧客離去率5%可以增加利潤25%~95%,增加5%顧客保留可以增加利潤35%~85%。企業抓質量工作,首先應該抓好製造過程的每一個環節,尤其是要防患於未然。如果等到產品質量出了問題再去採取補救措施,不僅要付出額外的成本,還會嚴重損害企業的形象,嚇跑潛在的市場和消費者。
加強質量管理的過程式控制制,不單是在產品的製造過程加強質量控制,而是要將此伸延到製造的上下游環節。比如對原材料采購、技術研發、物流、售後服務等環節進行控制。實踐表明,產品質量事故的釀成,由製造環節造成的只佔很小的比例,主要是由於技術研發不過關、原材料不合格造成的。加強技術研發的把關、原材料采購的把關,是加強質量管理控制的關鍵環節。
企業採用一項新技術,必須小心翼翼地對產品質量進行葯物研發上的「臨床實驗」。拿家電來講,電磁兼容、聲學指標的測試,高溫、高濕、冷凍、跌落等環境可靠性試驗絕對不能少。一個產品正式推向市場前,最初的試產和內部員工試用,然後是小批量跟蹤試銷以及隨後較大規模區域市場投放,這幾個步驟是不能任意刪減的,這個刻板的「教條」,是杜絕產品出現質量事故的鐵的原則。
一個具有遠大理想與目標的企業,要有專門的質量工程師幫助上游供應商進行培訓、診斷、改進革新,供應商的進步有助於原材料品質的提高。在采購環節中,必須堅持「質量第一、價格第二」的原則,遵從「99=0」、「1=100」的采購哲學觀。就是說:如果一件產品有100個零部件,只要有一個不合格,這件產品就是完全失敗的產品。而在保證零部件質量上增加一元的投入則可能從減少服務費用、增加品牌價值上相對收益100元。
四、強化質量管理的執行力
質量管理工作牽涉的面廣,要使其落到實處,除了要領導重視、嚴格標准、嚴厲處罰以外,還需要全體幹部員工自覺維護執行。從某種意義上講,企業就是一個執行的團隊。企業的團隊水平主要體現團隊的競爭力,這個團隊的執行力分解到個人就是執行。什麼叫好的執行呢?簡而言之,「全心全意、立即行動」。不能做到這一點,就不可能有好的執行,企業就不可能有好的執行力,就不是好的團隊。自然,依靠這樣的團隊去抓質量工作,效果也就無從談起。
「人品決定產品」。勞動力素質、勞動者的態度其實都在影響著產品質量。因此,強化質量管理的執行力,首先要提高質量管理人員的素質。選擇質量管理人員,要挑選那些富有責任心同時又有創新意識和靈活性的管理者,而選擇質量檢驗人員,最好選擇那些性格比較正直、嚴謹甚至是「苛刻」的員工,並且給予較高的待遇、能發揮才能和作用的工作環境。
此外,還要倡導質量監督之風。每個下游環節員工就是上游環節的質量監督員,出現質量問題及時反饋給上游,杜絕不合格產品從自己手中流入下個生產環節。事實證明:制約產品質量提高的關鍵因素往往不是制度不夠,而是缺乏監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