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農產品物流的概述簡介
美國是物流認識和實踐的發源地,1901年,約翰.F.格魯維爾在《農產品流通產業委員會報告》中第一次論述了影響農產品配送成本的各因素,揭開了認識物流的序幕。美國的物流管理協會的最新定義指出,物流是供應鏈流程的一部分,它通過有效率和有效力的計劃,執行實施和控制商品的儲存、流動、服務和相關信息,以滿足從原產地到消費地的過程中消費者的需要,主要強調物流的管理功能。
1956年,日本從美國引入物流概念,日通綜合研究所出版的《物流手冊》中指出,物流是將貨物由供應者向需求者的物理移動,是創造時間價值和場所價值的經濟活動,包括包裝、搬運、包管、庫存管理、流通加工、運輸、配送等活動領域。日本學者在定義中強調,物流中的物品不僅僅指商品,還包括廢棄物。
1962年美國著名管理學家德魯克在《財富》雜志上發表了《經濟的黑暗大陸》一文,強調應當高度重視流通以及流通過程中的物流,對理論界和實業界產成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歐洲物流協會認為:物流是指在一個系統內對人員和商品的運輸、安排及與此相關的支持活動進行計劃、執行和控制,以達到特定的目的,歐洲的定義更加強調物流的系統性特點。
我國引入物流的概念是在20世紀80年代初,2001年8月1日正式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准物流術語》中將物流定義為:物品從供應地向接受地的實體流動過程中,根據實際需要,將運輸、儲存、裝卸、搬運、包裝、加工、配送、信息處理等基本功能實施有機結合。著名物流學家王之泰認為「物流是物質資料從供給者到需求者的物理運動,是創造時間價值、場所價值和一定的加工價值的活動」,這是目前國內普遍接受的定義。
農產品物流的發展目標是增加農產品附加值,節約流通費用,提高流通效率,降低不必要的損耗,從某種程度上規避市場風險。農產品物流的方向主要是從農村到城市,原因是商品化農產品的主要消費群體是在城市。
『貳』 什麼是農產品冷鏈物流
農產品冷鏈物流泛指水果、蔬菜、肉類等物品在生產、貯藏運輸、銷售,到消費前的各個環節中始終處於規定的低溫環境下,以保證物品質量和性能的一項系統工程。它由冷凍加工、冷凍貯藏、冷藏運輸及配送、冷凍銷售四個方面構成。冷鏈物流需要綜合考慮生產、運輸、銷售、經濟和技術性等各個要素,並協調好各要素間的關系,以確保易腐、生鮮食品在加工、運輸和銷售過程中保值增值。冷鏈所適用的食品范圍包括蔬菜、肉類、水產品、奶製品和速凍食品等。
農產品冷鏈物流的三大特點:
1、建設投資大,系統龐大復雜。由於食品冷鏈是以保證易腐食品品質為目的,以保持低溫環境為核心要求的供應鏈系統,比一般常溫物流系統的要求更高、更復雜,建設投資也要大很多,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
2、時效性。要求各環節具有更高的組織協調性。由於易腐食品的時效性,要求冷鏈體系中的各個環節具有更高的組織協調性,所以食品冷鏈的運作始終是和能耗成本相關聯的,有效控制運作成本與食品冷鏈的發展密切相關。
3、高成本性。為了確保生鮮果蔬等在流通各環節中始終處於規定的低溫條件下,必須安裝溫控設備,使用冷藏車或低溫倉庫,採用先進的信息系統等。農產品冷鏈物流的成本要比其他物流系統成本偏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