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機械製造工藝過程應包括哪些內容什麼叫工序為什麼要劃分工序
在生產過程中,凡是改變生產對象的形狀、尺寸、位置和性質等,使其成為成品或半成品的過程稱為工藝過程。其他過程則稱為輔助過程。
工藝過程又可分為:鑄造、鍛造、沖壓、焊接、機械加工、熱處理、裝配等工藝過程。。「機械製造技術基礎」課只研究機械加工工藝過程和裝配工藝過程。
工序是指一個(或一組)工人在一個工作地(如一台機床)對一個(或若干個)勞動對象連續完成的各項生產活動的總和。它是組成生產過程的最小單元。若干個工序組成工藝階段。
劃分工序:是為了控制好質量,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
② 產品加工工藝流程圖
加工工藝就是加工的過程、順序、方法。以下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關於產品加工工藝流程圖,給大家作為參考,歡迎閱讀!
1)生產工藝准備,根據要生產的零件圖、生產批量和交貨期限,制定生產工藝方案和工藝文件,繪制鑄造工藝圖;
2)生產准備,包括准備熔化用材料、造型制芯用材料和模樣、芯盒、砂箱等工藝裝備;
3)造型與制芯;
4)熔化與澆注;
5)落砂清理與鑄件檢驗等主要工序。
成形原理
鑄造生產是將金屬加熱熔化,使其具有流動性,然後澆入到具有一定形狀的鑄型型腔中,在重力或外力(壓力、離心力、電磁力等)的作用下充滿型腔,冷卻並凝固成鑄件(或零件)的一種金屬成形方法。
鑄件一般作為毛坯經切削加工成為零件。但也有許多鑄件無需切削加工就能滿足零件的設計精度和表面粗糙度要求,直接作為零件使用。
型砂的性能及組成
1、 型砂的性能
型砂(含芯砂)的主要性能要求有強度、透氣性、耐火度、退讓性、流動性、緊實率和潰散性等。
2、 型砂的組成
型砂由原砂、粘接劑和附加物組成。鑄造用原砂要求含泥量少、顆粒均勻、形狀為圓形和多角形的海砂、河砂或山砂等。鑄造用粘接劑有粘土(普通粘土和膨潤土)、水玻璃砂、樹脂、合脂油和植物油等,分別稱為粘土砂,水玻璃砂、樹脂砂、合脂油砂和植物油砂等。為了進一步提高型(芯)砂的某些性能,往往要在型(芯)砂中加入一些附加物,如煤粉、鋸末、紙漿等。型砂結構,如圖2所示。
工藝特點
鑄造是生產零件毛坯的主要方法之一,尤其對於有些脆性金屬或合金材料(如各種鑄鐵件、有色合金鑄件等)的零件毛坯,鑄造幾乎是唯一的加工方法。與其它加工方法相比,鑄造工藝具有以下特點:
1)鑄件可以不受金屬材料、尺寸大小和重量的限制。鑄件材料可以是各種鑄鐵、鑄鋼、鋁合金、銅合金、鎂合金、鈦合金、鋅合金和各種特殊合金材料;鑄件可以小至幾克,大到數百噸;鑄件壁厚可以從0.5毫米到1米左右;鑄件長度可以從幾毫米到十幾米。
2)鑄造可以生產各種形狀復雜的毛坯,特別適用於生產具有復雜內腔的零件毛坯,如各種箱體、缸體、葉片、葉輪等。
3)鑄件的形狀和大小可以與零件很接近,既節約金屬材料,又省切削加工工時。
4)鑄件一般使用的原材料來源廣、鑄件成本低。
5)鑄造工藝靈活,生產率高,既可以手工生產,也可以機械化生產。
鑄件的手工造型
手工造型的主要方法
砂型鑄造分為手工造型(制芯)和機器造型(制芯)。手工造型是指造型和制芯的主要工作均由手工完成;機器造型是指主要的造型工作,包括填砂、緊實、起模、合箱等由造型機完成。泊頭鑄造工量具友介紹手工造型的主要方法:
手工造型因其操作靈活、適應性強,工藝裝備簡單,無需造型設備等特點,被廣泛應用於單件小批量生產。但手工造型生產率低,勞動強度較大。手工造型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有以下幾種:
1. 整模造型
對於形狀簡單,端部為平面且又是最大截面的鑄件應採用整模造型。整模造型操作簡便,造型時整個模樣全部置於一個砂箱內,不會出現錯箱缺陷。整模造型適用於形狀簡單、最大截面在端部的鑄件,如齒輪坯、軸承座、罩、殼等。
整模造型
2.分模造型
當鑄件的最大截面不在鑄件的端部時,為了便於造型和起模,模樣要分成兩半或幾部分,這種造型稱為分模造型。當鑄件的最大截面在鑄件的中間時,應採用兩箱分模造型(圖3),模樣從最大截面處分為兩半部分(用銷釘定位)。造型時模樣分別置於上、下砂箱中,分模面(模樣與模樣間的接合面)與分型面(砂型與砂型間的接合面)位置相重合。兩箱分模造型廣泛用於形狀比較復雜的鑄件生產,如水管、軸套、閥體等有孔鑄件。
套管的分模兩箱造型過程
鑄件形狀為兩端截面大、中間截面小,如帶輪、槽輪、車床四方刀架等,為保證順利起模,應採用三箱分模造型。此時分模面應選在模樣的最小截面處,而分型面仍選在鑄件兩端的最大截面處,由於三箱造型有兩個分型面,降低了鑄件高度方向的尺寸精度,增加了分型面處飛邊毛刺的清整工作量,操作較復雜,生產率較低,不適用於機器造型,因此,三箱造型僅用於形狀復雜、不能用兩箱造型的鑄件生產。
3.活塊模造型
鑄件上妨礙起模的部分(如凸台、筋條等)做成活塊,用銷子或燕尾結構使活塊與模樣主體形成可拆連接。起模時先取出模樣主體,活塊模仍留在鑄型中,起模後再從側面取出活塊的造型方法稱為活塊模造型。活塊模造型主要用於帶有突出部分而妨礙起模的鑄件、單件小批量、手工造型的場合。如果這類鑄件批量大,需要機器造型時,可以用砂芯形成妨礙起模的那部分輪廓。
4.挖砂造型
當鑄件的外部輪廓為曲面(如手輪等)其最大截面不在端部,且模樣又不宜分成兩半時,應將模樣做成整體,造型時挖掉妨礙取出模樣的那部分型砂,這種造型方法稱為挖砂造型。挖砂造型的分型面為曲面,造型時為了保證順利起模,必須把砂挖到模樣最大截面處(圖6)。由於是手工挖砂,操作技術要求高,生產效率低,只適用於單件、小批量生產。
手工制芯
型芯用來形成鑄件內部空腔或局部外形。由於型芯的表面被高溫金屬液包圍,長時間受到浮力作用和高溫金屬液的烘烤作用;鑄件冷卻凝固時,砂芯往往會阻礙鑄件自由收縮;砂芯清理也比較困難。因此造芯用的芯砂要比型砂具有更高的強度、透氣性、耐高溫性、退讓性和潰散性。
手工制芯由於無需制芯設備,工藝裝備簡單,應用得很普遍。根據砂芯的大小和復雜程度,手工制芯用芯盒有整體式芯盒、對開式芯盒和可拆式芯盒。
零件、模樣、芯盒與鑄件的關系
③ 機械加工工藝過程是什麼
是指用機械加工的方法,按規定的順序,把毛坯變成零件的全部過程。
機械加工工藝流程:
1、是工件或者零件製造加工的步驟,採用機械加工的方法,直接改變毛坯的形狀、尺寸和表面質量等,使其成為零件的過程稱為機械加工工藝過程。
2、是在流程的基礎上,改變生產對象的形狀、尺寸、相對位置和性質等,使其成為成品或半成品,是每個步驟,每個流程的詳細說明,比如,上面說的,粗加工可能包括毛坯製造,打磨等等,精加工可能分為車,鉗工,銑床,等等,每個步驟就要有詳細的數據。
3、技術人員根據產品數量、設備條件和工人素質等情況,確定採用的工藝過程,並將有關內容寫成工藝文件,這種文件就稱工藝規程。
機械加工加工藝的方法:
1、切削加工:
包括車削、銑削、刨削、磨削、拉削、鑽孔、擴孔、鉸孔、研磨、珩磨、拋光、超精加工和由它們組成的自動技術、數控技術、成組技術、組合機床、流水線、自動線。
特點:以金屬材料來製造機械的零件,主要的加工手段是切削加工,因為切削加工的精度高、質量好。切削加工的工序多、需要的設備多、投資也大。
2、少、無切屑加工:
可以分為精密鑄造類,壓力加工類和壓力光整加工,還有精密焊接和快速成形等。
3、特種機械加工:
常見的特種機械加工方法有像電火花加工、電解加工、超聲波加工離子束加工和電磁加工等。
特點:屬於非接觸式加工,能夠以柔克剛,刀具硬度可以低於工件的硬度。加工時也不存在顯著的機械力。不依靠機械力和機械能,而是利用電能、光能以及熱能等切除材料,能量的密度高。切削原理在這些加工中並不適用,不會產生宏觀切屑。加工能量易於控制和轉換,易自動化,加工的范圍廣、適應性強。
④ 加工製造業企業的生產經營過程主要包括哪些環節每一環節的主要業務有哪些
加工製造業企業是產品的生產單位,其完整的生產經營環節由供應過程、生產過程和銷售過程所組成。
企業在經營過程中發生的主要經濟業務包括:資金籌集業務、供應過程業務、生產過程業務、銷售過程業務、財務成果形成與分配業務。
企業生產環節包括采購驗收管理、生產監督管理、技術設備設施管理、包裝檢驗管理和人員管理這些內容,這都是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需要經歷的。在生產過程中,除了必要的材料、人員和設備管理的環節需要嚴格把控之外。還有其他輔助相關的生產過程也是需要管理者去留意的。
加工製造業企業的生產根據各部分在生產過程中的作用不同,可劃分為以下三部分:
1.基本生產過程。基本生產過程是指構成產品實體的勞動對象直接進行工藝加工的過程。如機械企業中的鑄造、鍛造、機械加工和裝配等過程;紡織企業中的紡紗、織布和印染等過程。基本生產過程是企業的主要生產活動。
2.輔助生產過程。輔助生產過程是指為保證基本生產過程的正常進行而從事的各種輔助性生產活動的過程。如為基本生產提供動力、工具和維修工作等等。
3.生產服務過程。生產服務過程是指為保證生產活動順利進行而提供的各種服務性工作。如供應工作、運輸工作、技術檢驗工作等等。
上述三部分彼此結合在一起,構成企業的整個生產過程。其中,基本生產經營過程是主導部分,其餘各部分都是圍繞著基本生產過程進行的。
生產過程,是指從產品投產前一系列生產技術組織工作開始,直到把合格產品生產出來的全部過程。生產過程分為自然過程和勞動過程。勞動過程分為生產准備過程、基本生產過程、輔助生產過程和生產服務過程,基本生產過程又具體劃分為工藝過程、檢驗過程和運輸過程,分別由各自的工序組成。
⑤ 產品生產流程
產品生產的流程是什麼,產品生產需要注意哪些問題。關於產品生產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問題。我給大家整理了關於產品生產流程,希望你們喜歡!
1、技術准備過程:產品設計、工藝設計、工藝裝備的設計與製造、標准化工作、定額工作、調整勞動組織和設備的平面布置、原材料與協作件的准備等。
2、基本生產過程:與構成產品直接有關的生產活動。毛坯製造、零部件製造、整機裝配。
3、輔助生產過程:為保證基本生產而進行的。動力工具的生產,設備維修以及維修用備件的生產等。
4、生產服務過程:物流工作。如:供應、運輸、倉庫等管理活動。
產品生產過程構成
1、工藝階段:是指按照使用的生產手段的不同和加工性質的差別而劃分的局部生產過程。若干相互聯系的工藝階段組成基本生產過程和輔助生產過程。
2、工序:是指一個工人或一組工人在同一工作上對同一勞動對象進行加工的生產環節。它是組成生產過程的最小單元。若干個工序組成工藝階段。
按照工序的性質,可把工序分為基本工序和輔助工序:
基本工序——直接使勞動對象發生物理或化學變化的工序。 輔助工序——為基本工序的生產活動創造條件的工序。 綜上,生產過程的構成,就是指生產過程的各個部分(生產技術准備過程、基本生產過程、輔助生產過程、生產服務過程,生產過程的各個工藝階段、基本工序和輔助工序)之間的組成情況和相互聯系。
(一)生產費用在完工產品和在產品之間的分配
通過上述各項費用的歸集和分配,基本生產車間在生產過程中發生的各項費用,已經集中反映在“ 生產成本——基本生產成本”科目及其明細賬的借方,這些費用都是當月發生的產品的費用,並不是當月完工產成品的成本。要計算出當月產成品成本,還要將當月發生的生產費用,加上月初在產品成本,然後再將其在當月完工產品和月末在產品之間進行分配,以求得當月產成品成本。
當月發生的生產費用和月初、月末在產品及當月完工產成品成本四項費用的關系可用下列公式表達橋咐:
月初在產品成本+當月發生生產費用=當月完工產品成本+月末在產品成本
或:
月初在產品成本+當月發生生產費用-月末在產品成本=當月完工產品成本
由於公式中前兩項是已知數,所以,在完工產品與月末在產品之間分配費用的方法有兩類:一是將前兩項之和按一定比例在後兩項之間進行分配,從而求得完工產品與月末在產品的成本;二是先確定月末在產品成本,再計算求得完工產品的成本。但無論採用哪一類方法,都必須取得在產品數量的核算資料。
生產費用在完工產品與在產品之間的分配,在成本計算工作中是一個重要而又比較復雜的問題。企業應當根據在產品數量的多少、各月在產品數量變化的大小、各項費用比重的大滑枯小,以及定額管理基礎的好壞等具體條件,選擇既合理又簡便的分配方法。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六種:
1.不計算在產品成本法(即在產品成本為零)
這種方法適用於月末在產品數量信消洞很小的情況。算不算在產品成本對完工產品成本影響不大,為了簡化核算工作,可以不計算在產品成本,即在產品成本是零。當月發生的產品生產費用就是完工產品的成本。
2.在產品成本按年初數固定計演算法
這種方法適用於月末在產品數量很小,或者在產品數量雖大但各月之間在產品數量變動不大,月初、月末在產品成本的差額對完工產品成本影響不大的情況。為簡化核算工作,各月在產品成本可以固定按年初數計算。採用這種方法,某種產品當月發生的生產費用就是當月完工產品的成本。年終時,根據實地盤點的在產品數量,重新調整計算在產品成本,以避免在產品成本與實際出入過大,影響成本計算的正確性。
3.在產品成本按其所耗用的原材料費用計算
這種方法是在產品成本按所耗用的原材料費用計算,其他費用全部由完工產品成本負擔。這種方法適合於原材料費用在產品成本中所佔比重較大,而且原材料是在生產開始時一次就全部投入的情況下使用。為了簡化核算工作,月末在產品可以只計算原材料費用,其他費用全部由完工產品負擔。
4.約當產量法
所謂約當產量,是指在產品按其完工程度摺合成完工產品的產量。比如,在產品10件,平均完工40%,則約當於完工產品4件。按約當產量比例分配的方法,就是將月末結存的在產品,按其完工程度摺合成約當產量,然後再將產品應負擔的全部生產費用,按完工產品產量和在產品約當產量的比例進行分配的一種方法。
這種方法的計算公式如下:
在產品約當產量=在產品數量×完工程度
單位成本=(月初在產品成本+當月發生生產費用)/(產成品產量+月末在產品約當產量)
產成品成本=單位成本×產成品產量
月末在產品成本=單位成本×月末在產品約當產量
[例]某產品當月完工26件,在產品10件,平均完工程度為40%,發生生產費用共3000元。分配結果如下:
分配率=3000/(26+10×40%)=100(元/件)
完工產品成本=26×100=2600(元)
在產品成本=10×40%×100=400(元)
採用這種方法,道理不難理解,問題在於在產品完工程度的確定比較復雜。一般是根據月末在產品的數量,用技術測定或其他方法,計算在產品的完工程度。例如,在具備產品工時定額的條件下,可按每道工序累計單位工時定額除以單位產品工時定額計算求得。因為存在於各工序內部的在產品加工程度不同,有的正在加工之中,有的已加工完畢,有的還尚未加工,為了簡化核算,所以在計算各工序內在產品完工程度時,按平均完工50%計算。
例:丙產品單位工時定額50小時,經兩道工序製成。各工序單位工時定額為:第一道工序20小時,第二道工序30小時。在產品完工程度計算結果如下:
第一道工序:20×50%/50×100%=20%
第二道工序:(20+30×50%)/50×100%=70%
有了各工序在產品完工程度和各工序在產品盤存數量,即可求得在產品的約當產量。各工序產品的完工程度可事先制定,產品工時定額不變時可長期使用。如果各工序在產品數量和單位工時定額都相差不多,在產品的完工程度也可按50%計算。
應當指出,在很多加工生產中,原材料是在生產開始時一次投入的。這時,在產品無論完工程度如何,都應和完工產品同樣負擔材料費用,因而不需計算在產品的約當產量。如果原材料是隨著生產過程陸續投入的,則應按照各工序投入的材料費用在全部材料費用中所佔的比例計算在產品的約當產量。
例:假如甲產品當月完工產品產量600件,在產品100件,完工程度按平均50%計算;原材料在開始時一次投入,其他費用按約當產量比例分配。甲產品當月月初在產品和當月耗用直接材料費用共計70700元,直接人工費用38558元,燃料動力費用85475元,製造費用29250元。
甲產品各項費用的分配計算如下:
因為材料是在生產開始時一次投入,所以按完工產品和在產品的數量作比例分配,不必計算約當產量。
(1)直接材料費的計算:
完工產品負擔的直接材料費=70700/(600+100)×600=60600(元)
在產品負擔的直接材料費=70700/(600+100)×100=10100(元)
直接人工費用、燃料和動力費、製造費用均按約當產量作比例分配,在產品100件摺合約當產量50件(100×50%)。
(2)直接人工費用的計算:
完工產品負擔的直接人工費用=38558/(600+50)×600=35592(元)
在產品負擔的直接人工費用=38558/(600+50)×50=2966(元)
(3)燃料和動力費的計算:
完工產品負擔的燃料和動力費=85475/(600+50)×600=78900(元)
在產品負擔的燃料和動力費=85475/(600+50)×50=6575(元)
(4)製造費用的計算:
完工產品負擔的製造費用=29950/(600+50)×600=27000(元)
在產品負擔的製造費用=29950/(600+50)×50=2250(元)
通過以上按約當產量法分配計算的結果,可以匯總甲產品完工產品成本和在產品成本。
甲產品當月完工產品成本=60600+35592+78900+27000=202092(元)
甲產品當月在產品成本=10100+2966+6575+2250=21891(元)
根據甲產品完工產品總成本編制完工產品入庫的會計分錄如下:
借:產成品202092 貸:生產成本——基本生產成本202092
5.在產品成本按定額成本計演算法
這種方法是事先經過調查研究、技術測定或按定額資料,對各個加工階段上的在產品,直接確定一個定額單位成本,月終根據在產品數量,分別乘以各項定額單位成本,即可計算出月末在產品的定額成本。將月初在產品成本加上當月發生費用,減去月末在產品的定額成本,就可算出產成品的總成本了。產成品總成本除以產成品產量,即為產成品單位成本。這種方法的計算公式如下:
月末在產品成本=月末在產品數量×在產品定額單位成本
產成品總成本=(月初在產品成本+當月發生費用)-月末在產品成本
產成品單位成本=產成品總成本/產成品產量
6.按定額比例分配完工產品和月末在產品成本的方法(定額比例法)
如果各月末在產品數量變動較大,但制定了比較准確的消耗定額,生產費用可以在完工產品和月末在產品之間用定額消耗量或定額費用作比例分配。通常材料費用按定額消耗量比例分配,而其他費用按定額工時比例分配。
計算公式如下(以按定額成本比例分配為例):
材料費用分配率=(月初在產品實際材料成本+當月投入的實際材料成本)/(完工產品定額材料成本+月末在產品定額材料成本)
完工產品應分配的材料成本=完工產品定額材料成本×材料費用分配率
月末在產品應分配的材料成本=月末在產品定額材料成本×材料費用分配率
工資(費用)分配率=[月初在產品實際工資(費用)+當月投入的實際工資(費用)]/(完工產品定額工時+月末在產品定額工時)
完工產品應分配的工資(費用)=完工產品定額工時×工資(費用)分配率
⑥ 機械加工是從毛坯到成品全部工藝流程經過哪幾個過程
從毛肧到成品一般分為以下幾部。
1.下料。將毛肧件通過切割或者其他的加工方法加工成各種零部件。
2.焊接。 焊接一般分為倆個步驟。第一個是冷作,冷作主要就是把所有的零部件通過點焊拼接起來,就像堆積木一樣。第二個就是焊接。通過焊接,把冷作時留下的焊縫全部焊上。這時候,工件就基本上已經成型了。
3.機械加工。在這一個部分,基本上都是要需要靠機床來完成,比如鏜孔,銑面,鑽孔,攻絲等等。
4.總成。一些大的工件,必須要分別進行以上幾個步驟才能完成,最後到總成來一次焊接總裝。總成一般也是分為冷作和焊接。如果是小工件,則沒有總成這道工序、
5.塗裝。就是刷漆。
6.裝配。到這一道工序,就是把所有的工件拼裝成成品。
7.調試。把成品用一用,看還有什麼地方不足,也算是最後一次檢查。
8.上架。 - - 就是可以賣了。。。
⑦ 農副產品有哪些加工工藝
農副產品的加工工藝主要有八種,分別是產品預熱、殺青、除濕定色、產品熟化、物料收縮、回汗處理、提升香味、風干回潮。預熱階段只需加熱不需排濕,這一階段是為了使農副產品內外溫度保持平衡,大約需要5-30分鍾;殺青是為了高溫破壞物料的氧化酶活性,還能起到除臭、提香以及殺菌的作用,殺青可以運用在茶葉、金銀花、菊花等農產品加工中;除濕定色是通過低溫快速除濕保存農產品色澤;熟化是指提供合適的溫度以及濕度促進物料的熟化、成分合成等,臘腸、地瓜等都需要熟化;物料收縮對工藝要求較高,要調節合適的溫度與濕度,使物料均勻收縮,保證農產品的優良品相;回汗是指停掉烘乾設備,讓農產品在一定溫度下完成水分遷移;提香是指通過高溫促進物料的香味生成;風干回潮是指將物料溫度降至常溫,使物料本身水分達到恆定狀態,再進行裝袋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