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我做農產品的,請問怎麼做好品牌營銷
你是做什麼的農產品?自己有店嗎?因為你的問題比較簡單,不怎麼能深入了解你,不過我可以給個個人觀點;
品牌,從字面上講「品」由三個口子組成,「牌」即為碑。北京立鈞世紀營銷策劃有限公司任立國這樣理解品牌就是口碑。認可的人多了,有了產品附加值那麼也就形成了品牌。
廣義的「品牌」是具有價值經濟的無形資產,用抽象化的、特有的、能識別的心智概念來表現其差異性,從而在人 們的意識當中占據一定位置的綜合反映。
狹義的「品牌」是一種擁有對內對外兩面性的「標准」或「規則」,是通過對理念、行為、視覺三方面進行標准化、規則化,使之具備特有性、價值性、長期性、認知性的一種識別系統總稱。
品牌對企業來說是企業的宣傳名片,也是保證企業盈利與高速發展的核心。品牌是具有獲利效應、促銷效應、競爭效應、乘數效應和擴張效應。
對於農產品企業而言品牌效應也是至關重要的,品牌的塑造不但是農產品企業生生不息延續發展的原動力,更是產業鏈更新續接的紐帶。任立國認為農產品塑造品牌應從根源抓起。
首先品質保證
一、品種選擇
優良的品種選擇是產品品質的關鍵。願用優質的品種不但可以保證質量還可以增加產量和效益。一樣的水果品種的不同 市場的售價也不相同。給商家帶來的利潤的差別就會讓商家選擇優質的水果。
二、農資使用
農資是農業生產中的必備,有害化學物質是導致食源性疾病的重要原因。是食品中的有害物質包括天然有毒物質、環境污染物和天然植物毒素等;食品添加劑、營養素、農葯和獸葯等的不合理使用。化學污染物對健康的危害可分高劑量暴露和低劑量暴露,對農葯、獸葯和食品添加劑的危害性評價必須以豐富的資料為基礎。進行危害性評價時應特別考慮高敏感人群,永久性有機污染物中應特別注意農葯殘留和其他化學物質對內分泌系統的影響。目前最嚴重的是化學農葯、有機金屬帶來的污染,並且食品的化學性污染有越來越嚴重的趨勢,有可能成為21世紀最嚴重的食品污染物問題。北京立鈞世紀營銷策劃有限公司任立國提倡農業企業使用有機農資,無公害無殘留農資,這也是農產品成為品牌的要因。
三、外部環境
外部環境對農作物的危害也是巨大的,有毒有害污染物主要包括生物源、化學源、物理源等。污染的途徑也有很多種,在產前由於農 業生態環境遭到污染可導致食品農產品的間接污染,在產中由於農業投入品的使用可造成食用農產品的直接污染,在產後的運輸或消費過程中也可由於容器或氣候等因素產生污染。從污染程度及其後果來看,目前食用農產品受污染的超標率仍然偏高,不僅影響消費者的身體健康,而且降低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導致農民增產不增收。與此同時,一些食用農產品因有毒有害物的污染程度已接近或達到急性中毒程度,從而引發食物中毒事件。
四、技術革新
近幾年,隨著發達國家生物技術公司的全球擴張,轉基因農產品的環境污染問題以及轉基因食品的安全問題受到各國環保人士與消費者的關注。當前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轉基因技術、輻射技術、納米技術等新技術、新產品的不斷產生和應用,使有害物質的種類和來源進一步復雜化。
五、傳播隱患
食品是傳播遺留疾病的重要途徑。農業和食品的一體化以及農產品、食品貿易發展的全球化,對農產品食品的生產和銷售方式提出了新的挑戰。食品和飼料的異地生產、銷售形式為食源性疾病的傳播留下創造了條件。
社會的進步,日趨加快的城市化發展狀況導致農產品和食品的運輸、儲存及製作需求的增加。生活方式的城市化以及某些設備的缺乏,使人們在家就餐的機會越來越少。食品貿易的全球化使廣大消費者受益,使大量高品質、價格合理、安全食品應運而生,以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各種營養素均衡的食品改善了人們的營養狀況,增進了健康。食品貿易為食品輸出國賺來了大量外匯,促進了本國經濟發展,提高了人們的生活水平。但這些變化為食品的生產和流通提出了新的挑戰,使得在某一地區發生的單一污染源可能導致全球性爆發,農產品的全球化傳播,對健康產生了廣泛的影響。比如英國的瘋牛病,還有禽流感等案例。
加大食品安全檢測力度,作為降低食源性危害的有效手段,許多食品安全項目正越來越側重於從農場到餐桌的整個過程進行控制。有效控制食源性危害的措施貫穿於從食品原料到消費整個食物鏈的各個環節。雖然許多國家在保證食品質量安全方面取得了很大的進步,但每年仍有億萬消費者因進食受污染的食品而發病,因此,公眾對食品中存在的致病性微生物及有害化學物質的防衛意識應逐漸加強。農業企業應協助政府職能部門做好監管。
生產優化
一區域優化
農業種植講究因地制宜,許多農產品種類及其品種具有生產的最佳區域。不同區域地理環境、土質,溫濕度、日照等自然條件的差異,直接影響農產品品質的形成、許多農產品,即使是同一品種,在不同的區域其品質也相差很大。例如東北的大米黑龍江的響水大米為最,其次是梅河口大米。紅富士蘋果,陝西、山西品質優於遼寧蘋果,山東蘋果優於黃河古道的蘋果。從種類來說,東北小麥的品質優於江南小麥,新疆西瓜優於沿海西瓜。中國地域遼闊,橫跨亞熱帶、溫帶和寒帶,海拔高度差異也很大,各地區已初步形成了當地的名.特、優農產品,如浙江龍井、江蘇碧螺春、安徽碭山梨.山東鴨梨、四川臍橙、新疆哈密瓜、金鄉大蒜等。因此,因地制宜發展當地農產品生產,大力開發當地名、優、特產品的生產,從而創立當地的名牌農產品。
二方式優化
農業生產方式受人文環境的影響,不同的農產品生產方式直接影響農產品品質,如採用有機農業方式生產的農產品品質較差。採用受工業污染的水源灌溉嚴重影響農產品品質,也嚴重影響衛生質量。生產中採用各種不同的農業生產技術措施也直接影響產品質量,如農約選用的種類、施用量和方式,這直接決定農葯殘留量的大小;還有如播種時間、收獲時間、灌溉,修剪,嫁接,生物激素等的應用,也會造成農產品品質的差異。塑造可追溯農產品和生態農產品、有機農產品、富硒農產品、旅遊觀光農產品品牌將是未來農產品的大消費趨勢。
營銷模式轉變
傳統的農產品營銷模式已經不能適應時代的發展,更無法滿足現代人對商品的需求,營銷模式的新穎化,社會化更是打造農產品的必備因素。「互聯網+」時代的來農業企業也要轉型升級充分利用互聯網提供給我們的工具與資源建立O2O商業模式使產品得到升級,企業得到升級,建立農業產業鏈。
農產品要成為品牌商品進入市場,必須經過粗加工、精加工、包裝。運輸等一系列商品化處理,並對農產品的品質予以檢驗。同時,要建立農產品的生產,加工質量標准體系,,實行規模化經營。另外,市場營銷方式也是農產品品牌形成的重要方面,包括從識別目標市場的需求到讓消費者感到滿意的所有活動,如市場調研、市場細分、市場定位、市場促銷、市場服務和品牌保護等。提高農產品營銷能力,有助於擴大農產品品牌的影響,有助於提高農產品在市場上的地位和份額。所以,營銷方式是農產品品牌發展的基礎,而品牌的發展又進一步提高了農產品競爭力。
廣東農訊農業科技有限公司任立國認為「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時代已一去不復返,再好的商品如果不進行強有力的宣傳,將難以被社會公眾認知,更難成為有口皆碑的名牌。提高產品的知名度和美譽度,促進名牌的形成,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著手:第一,加大廣告投入,選擇好的廣告媒體。廣告是企業用釆向消費者傳遞產品信息的最主要的方式。廣告需要支付費用,一般來說投入的廣告費用越多,廣告效果越好,要使優質農產品廣為人知,加大廣告宣傳的投入是必要的。可利用廣告媒體如網路、微信、微博、報紙、雜志、廣播、電視和戶外路牌等來傳播信息。第二,改善公共關系,塑造品牌形象。通過有關新聞單位或社會團體,無償地向社會公眾宣傳、提供信息,從而間接地促銷產品,這就是公共關系促銷。公共關系促銷較易獲得社會及消費者的信任和認同,有利於提高產品的美譽度、擴大知名度,第三,注重產品包裝,抬升產品身價。進口的泰國名牌大米,如金象,金兔、泰香等,大多包裝精緻。而我國許多農產品卻沒有包裝,有些即使有包裝也較粗糙,這不利於名牌的拓展。包裝能夠避免運輸、儲存過程中對產品的各種損害,保護產品質量;精美的包裝還是一個優秀的「無聲推銷員」,能引起消費者的注意,在一定程度上激起購買慾望,同時還能夠在消費者心目中樹立起良好的形象,抬升產品的身價。
科技塑品牌
農業要發展就要以科技為後盾,科技是新時期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也是農產品優質、高效的根本保證。因此,創建農產品品牌,需要在產前、產中、產後各環節全方位進行科技攻關,不斷提高產品的科技含量。
一是市場需求,在農作物、畜禽、水產的優良、高效新品種選育上重點突破,促進品種更新換代,以滿足消費者不斷求新的需求;
二是新品種選育,做好與之相]配套的良種良法的研究開發與推廣工作,要著力解決降低動植物產品葯殘問題,保證食品衛生安全,以消除進入國際市場的障礙;
三是產後的保鮮,儲運、加亡、包裝、營銷等環節,開展相應的技術攻關,加大對保鮮技術的研究,延長產品的保鮮時效,根據消費者購買力和價值取向設計開發不同檔次的產品,逐步形成一個品牌、多個系列,應用現代營銷手段擴大品牌知名度,培育消費群體,提高市場佔有率;
四是技術,注重技術引進,積極引進國外新品種、新技術、新工藝,並通過技術嫁接,推動國內品牌的創建。
農產品從種植、收獲、加工、包裝、運輸和銷售,直至到人們的餐桌上,要經過很多道工序,在生產和加工的各個環節中,任何一個環節都有可能導致產品品牌效應受損。只有找出問題的根源,才能對症下葯,才能保證農產品品牌屹立不倒。
❷ 品牌對農產品的生產和銷售,有什麼意義和作用
農產品的生產和銷售是緊密相連的,而品牌對於農產品的生產和銷售能直到直接的促銷作用。這里以山西小米和土豆為例做一闡述。
一、農產品品牌化案例
三、品牌助力合作社經營,促進生產銷售一體化
品牌就是個名字,有好聽的,也有不好聽的,客戶信了,這個品牌就是個好品牌。在品牌基礎上,若做不好生產和銷售,終會是一場空。
不管是小米,還是土豆,在統一品牌下進行種植管理,這是比較難的一件事。質量如何穩定,產量如何提升,價格如何確定,市場如何把控,都是一個體系。而當前應運而生的種植專業合作社正給這個作物管理蹚出了一條路。
種植專業合作社與大戶合作,或者與小眾農戶合作進行農產品種植,保證期間的農資產品供應,統一進行作物病蟲害管理,統一進行農產品收購和銷售,使農民可以專心種地,不用擔心銷售的問題。而合作社也同時與政府取點互信,解決資金問題、銷售渠道問題,這一個產業鏈就基本形成了,與大品牌的靠攏就更近了。現在一些合作社也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品牌,利用地域和資源優勢,將農民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共同分享經營成果,與政府形成合力,共同享受品牌紅利,這對於農產品發展有非常大的作用,起到了合作社的紐帶作用了。
以上拙見,農產品在種植和銷售過程中,利用大品牌的優勢,創造自己的小品牌利於滿足生產的需要,同時完成了銷售的難題。所以我們說,品牌的優勢可以大幅度地給種植帶來機遇,也給農業產業化帶來解決辦法。合作社經濟的實施為農產品品牌化創造了可行性。”農資人實錄“為您解答,有不同意見歡迎下方評論,有問必答。
❸ 如何打造農業產品品牌
1.搶占公共資源
搶占的方法是,將產地和品類「私有化」即企業化,用品牌代表之,把品牌與原產地、正宗這些概念緊密掛鉤,並且植入消費者心智之中。
2.用文化塑造提升品牌
農產品相關的文化資源包括:消費者認知、消費習慣和飲食習俗,比如食品概念、飲食習俗、口味方法,諸如南甜北咸中辣西酸就是這種資源,還包括人文歷史資源,比如產品傳說、名人故事等。
3.內在品質差異化、外在化
4.外在形象品質化、差異化
一是創意建立品牌識別符號;二是選准品牌代言人,做正確的廣告;三是好包裝彰顯價值和差異;四是利用新型產業模式創造差異,利用終端設計塑造形象。
5.雜交創新
雜交創新就是指大膽借鑒、疊加、互補和融合其他行業的優秀思想、資源、技術、模式和方法,從而催生出全新的產業、品類(產品)或者營銷思路,獲得競爭優勢,實現突破。
6.深加工,讓產品徹底與眾不同
對產品進行深加工,改變產品原始形態,大幅度提升產品的附加價值,使原來相同的產品變得徹底與眾不同。
深加工是產品差異化、增值化的魔術師,可以大大增加農產品食用的方便、衛生程度,易貯存和運輸,這些增值在消費者的需求上找到了落腳點。
❹ 農村農產品如何走品牌及其個性化路線
首先,無論是電商銷售還是傳統銷售,都要本著誠信為基礎,做到不欺不騙,才能說去創造農產品品牌;個性化路線為了滿足消費者多元化需求,屬於「特色」消費,雖然消費群體不如大眾化消費群體大,但是,個性化銷售附加值更大,這兩方面相輔相成,都做好才能賺大錢。對於普通農村地區來說,發展當地農產品品牌有一定的難度!
當一個農產品能夠做到這樣的口碑和辨識度,可以說就能夠達到品牌和個性化銷售路線。問題是,普通的農村地區目前不具備這樣的條件,一個是當地農產品規模化市場不夠健全;二是資金和技術制約這方面的發展;三是和當地人的經營「理念」有很大的關系;通常抱著小富即安的心理;四是需要當地有一位帶領農民發家致富的領路人。僅僅這四條要求,可以說很多農村地區一條都不具備,更別說招商引資了,誰去?這是讓人值得深思的一個問題。
❺ 如何進行農產品品牌塑造
農產品市場是一個高度同質化的市場,產品附加值低,競爭激烈,只有具備強勢品牌力才能在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農業品牌化時代已經來臨。但很多企業對於農產品品牌依然存在誤區,「重生產,輕品牌」的現象比較普遍,認為有商標就是品牌,打造品牌的意識不強,缺乏對品牌內涵的認識。品牌致勝的時代,如何進行農產品品牌塑造?
1、修煉內功,提升產品品質:好產品即營銷,產品是品牌化成功的首要因素,沒有質量過硬的產品,營銷手段再好也不會被消費者所認同。企業要練好內功,整合好產業鏈,強化質量管理,打造高品質農產品。
2、明確品牌定位,形成差異化優勢:品牌定位就是要在消費者心目中塑造出獨特的認知形象,企業通過深入理解消費者訴求和市場競爭情況,基於自身資源能力挖掘產品優勢,明確品牌及產品的核心價值,突出自身特色,做出產品個性,實現產品差異化競爭。
3、深挖風土人情,嫁接傳統文化: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每一個地方都有獨特的文化習俗,要善於挖掘農產品品牌的歷史、地理、傳統、風俗等文化特徵,形成農產品特色文化,讓用戶內心產生共鳴,實現農產品與消費者之間的情感溝通。
4、講好品牌故事,用感情製造溢價:隨著消費升級和社會時代變革,消費者在購買商品時還希望獲得商品背後的「人文、趣味和溫度」,通過產品了解更多品牌背後的故事,甚至體會到產品蘊藏的精神。再小的個體也能發聲,再小的事物也有閃光點,一個好的品牌故事,不但讓消費者了解產品,同時又跟消費者完成了一種感情交流,商品交易變得不再冷冰冰而有人情味,可以讓消費者感受到品牌的溫度,實現從精神上、情感上認同品牌。
5、創新傳播渠道,建立傳播矩陣:「酒好不怕巷子深」的年代確已遠去,農產品品牌要藉助多種傳播媒介力量,形成傳統媒體和新媒體傳播矩陣,線上、線下多種渠道進行整合傳播,提升品牌市場認知度。
6、注重品牌形象,創意產品包裝:包裝是消費者視覺感受的第一步,產品的包裝要和產品的優良品質相匹配,這樣才能相得益彰,用外在形象彰顯和提升內在價值,提高品牌識別度,塑造品牌價值。
❻ 分析江西農產品品牌怎麼樣塑造(畢業論文)
如何打造江西特色農產品區域品牌 理論采擷 農產品區域品牌的內涵 人們常常將農產品區域品牌與農產品原產地效應、農產品地理標志等同,但從經濟學的角度來講,農產品區域品牌與農產品原產地效應、農產品地理標志的內涵是不同的。 (一)農產品原產地效應是指消費者對農產品的原產地的內在印象,是消費者對某國或地區生產的產品的總體性認知,這源於消費者長期形成的對該地區生產和營銷的印象或感受。原產地效應是影響消費者購買決策一項重要因素,由於農產品具有明顯的地理區域特徵,其特質、產品質量特徵與特定生產加工區域的地理環境和自然資源條件更加密切相關,所以,農產品的原產地效應比工業品原產地效應還要明顯。 (二)農產品地理標志是指該農產品來源於某地區,該農產品的特定質量、信譽或者其他特徵,主要由該地區的自然因素或者人文因素所決定的標志。農產品地理標志的形成因素很多,但重要的是產地的自然環境和人文因素。人文因素表現在農民特有的生產方式、傳統的生產技術和工藝,人文因素貫穿於整個農業的生產實踐過程。從本質上看,農產品地理標志是該地域內的農民長期生產實踐智慧的結晶。從知識產權的角度來講,農產品地理標志是經相關部門核准注冊後形成的,是一種不同於商標的知識產權,這種知識產權形式具有不可轉. 讓性。 (三)農產品區域品牌是某個區域內一群生產經營者所用的一種以地理標志為主的品牌標志,包括無公害產品標志、綠色食品標志和有機食品標志等,其基礎是有特色農業產業集群或特色農產品大量聚集於某一特定的行政或經濟區域,經過區域地方政府、行業組織或農產品龍頭企業等其他營銷主體有組織的營銷與管理而形成的,是消費者對農產品區域形象的認知,代表著消費者對農產品區域關系的總和。為此,農產品區域品牌是農產品原產地效應、農產品地理標志的一種提升,只有通過經營管理才能形成。 農產品區域品牌的特性 (一)具有區域公共物品屬性。區域品牌不同於企業品牌,企業品牌是一種私人物品,具有排斥性和競爭性。而區域品牌在該區域則是一種公共物品,具有非排斥性和非競爭性。區域品牌可以被該區域的眾多經濟主體同時使用,任何使用者都不能阻止他人使用該品牌;同時,該區域范圍內的經濟主體,使用區域品牌並不影響他人的使用,新增使用者也不會增加社會成本。 (二)具有外部性。在經濟學理論中,外部性是指一個經濟主體的行為對另一經濟主體的福利所產生的果。這種影響可以是正外部性(外部收益),也可以是負外部性(外部成本)。當某些經濟主體通過大量的經濟為,如向市場提供優質產品,對區域品牌進行大量的宣傳,使區域品牌形象得以提升,該區域內所有經營同一產品的經濟主體都可受益。也就是說,經營成功的區域品牌,具有良好的美譽度、知名度,該區域品牌會形成「暈輪效應」,會使所有使用該品牌的經濟主體無形中戴上一個神秘美麗的光環,從而促進該類農產品售,這就是區域品牌的正外部性。相反,如果使用該區域品牌的經濟主體出現了某些不良的經濟行為,如制假販假,進行虛假宣傳,將會嚴重損害該區域品牌形象,這時就會產生負外部性,會使該區域內所有共享該區域品牌的經濟主體無辜地或多或少地受到牽連,產生「多米諾骨牌」式的品牌株連危機。 (三)具有「檸檬市場」效應。在所有共享區域品牌的生產經營者中,在缺乏有效管制措施的情況下,往往會有一些經營者向市場提供劣質產品,由於消費者難以在高質量產品與低質量產品之間做出判別,於是消費者就傾向以較低價格去購買低質量產品,而使用同一區域品牌的高質量產品就難以出售,從而產生「劣品驅逐優品」的現象。這種現象的存在將使優質農產品的市場難以擴大,農產品質量難以提高,從而導致區域品牌形象提升成為一個難題。 以上三個特性也正是農產品區域品牌在構建和運行中的三大難點,因此,我們在構建農產品區域品牌時,對外要加大品牌的營銷宣傳,對內要有相應的配套管制措施,形成「組合拳」,從而避免農產品區域品牌的負外部性,避免區域品牌的「檸檬市場」效應,不斷提升區域品牌的競爭力。 創建農產品區域品牌的必要性 (一)創建特色農產品區域品牌可以更好地引導城市居民消費農產品。隨著我國人均GDP 超過2000 美元之後,人們對農產品的需求,將由溫飽向追求營養、安全、便捷、多樣轉變,由此推動農產品迅速升級。因此,特色農產品的品牌化有著更為廣闊的市場前景。 (二)創建特色農產品區域品牌可以使農業生產的資源優勢和特定區域優勢轉化為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優勢。農產品的某些質量特徵具有隱蔽性的特點,購買者很難真實完整地了解有關農產品的質量信息。通過特色農產品區域品牌可以讓農產品質量優勢信息直接地展現在購買者面前。 (三)創建特色農產品區域品牌可以克服農業經營的高度分散性。目前,我國農業的突出特徵是非企業化的小規模,具有高度的分散性。在我國從事農產品生產經營活動的主體主要是農戶和進行農產品批發與零售的個體戶,而農業企業非常少。這種非企業化小規模經營,難以對農產品進行品牌化經營,而且在經濟上也不合算,因為實行品牌化要付出成本,如品牌的設計製作和注冊、產品包裝的設計與製作、品牌形象的塑造及其推廣、品牌的管理與維護等,都需要花費一定的成本,如果經營規模過小,農產品生產與銷售量過低,就會導致單位農產品成本大幅度提高。這種小規模經營,建立單個品牌是不現實的。而同一區域范圍生產經營同一農產品的生產經營者聯合起來,建立一個共同使用的共有品牌——區域品牌則是可行的。 (四)創建特色農產品區域品牌可以提高農業產業化和集約化水平。農業生產、加工、銷售與流通各個環節,都要根據市場機制來進行,要圍繞某種商品生產,形成種養加、產供銷、服務網路為一體的專業化生產經營系列,做到每個環節的專業化與產業化相結合,使每一種產品都將原料、初級產品、中間產品製成最終產品,以區域品牌的形式進入市場,從而有利於提高產業鏈的整體經濟效益。 江西農產品區域品牌現狀與問題 (一)江西農產品區域品牌現狀 江西是個農業大省,有豐富的農業資源,生態優勢十分突出。江西以佔全國2.5%的耕地,生產了全國4%的農產品,是全國重要的商品糧和商品棉基地。江西糧食生產,連續四年增產總量達91 億斤,這在江西歷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又是中國南方唯一連續不間斷向國家提供商品糧的省份。江西充分利用區位和產業優勢,集中主要力量,大力發展無公害、綠色、有機食品,初步形成了大米、生豬、水產、水禽、茶葉、柑桔、油茶、毛竹、中葯材、商品蔬菜等十個主導產業,重點建設了一批優質農產品供應基地,培植了一批優質農產品品牌,扶持了一批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全省共認定無公害農產品產地504個,被認證為全國無公害農產品363 個,綠色食品達到711 個,在全國排名第六,其中有機食品321 個,位居全國首位。江西農產品共獲 得「馳名商標」或「中國名牌」產品稱號6 個,省名牌產品54 個,江西著名商標84 個。如南豐蜜桔、贛南臍橙、廣昌白蓮、余干黑烏雞、婺源「大鄣山」牌和「天佑」牌有機茶、奉新「碧雲」大米等等,已成為享譽省內外甚至國內外的名牌產品。 (二)江西農產品區域品牌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1)農產品區域品牌的經營規模過於分散和細小。在江西省的農產品生產和加工企業中,企業規模過於分散和細小。全省農業方面的龍頭企業2096 家,其中銷售收入500 萬元以上的只有580 家,億元以上的只有31 家。目前,江西省有9 家國家級龍頭企業, 100 家省級龍頭企業,其中年銷售收入億元以上的有25 家, 10 億元以上的有3 家,這些龍頭企業平均固定資產3092 萬元,平均銷售收入1.3 億元。和國內市場的農業產業化組織相比,不論在規模還是在銷售方面都存在著一定的差距。目前實行的「一縣一業」、「一鄉(或一村)一品」,也有可能造成土地、資金、技術的分散,難以形成規模效益。而要在全國的農產品市場上取得成功,必須有一定的規模,否則,該農產品難以走出該營銷區域。 (2)沒有形成農產品區域品牌的產業化經營模式。由於農產品區域品牌自身存在著區域公共物品屬性、外部性和檸檬效應,成為了創建農產品區域品牌的難點。目前,我省雖然形成了南豐蜜桔、贛南臍橙區域品牌的雛形,但作為農產品區域品牌運作主體的行業協會,還不能在區域品牌運作中發揮有效的主導作用,其職能僅限於「上聯政府、下聯農戶、內聯商家、外聯市場」,還沒有形成「組織農戶、行業自律、內管質量、外找市場、市場調控、品牌維權」的職能,還沒有建立行業協會、經營企業與農戶利益分享的長效機制,沒項基本原則有形成農產品區域品牌的產業化經營模式。 (3)沒有建立統一的農產品供應鏈。農產品區域品牌的創建必須依賴農產品供應鏈,農產品供應鏈是指農產品沿著農戶、合作組織、加工企業、物流中心、零售商以及消費者運動的一個網狀鏈條。農產品區域品牌與完善的農產品供應鏈關系密切。這是因為在農產品供應鏈中出於整體利益的考慮,它要求整個鏈條中各節點的農戶、加工企業、零售商必須遵守統一的質量標准,以及根據統一標准制定的各環節標准。此外,供應鏈上下游也依靠統一的標准相互約束。比如,農產品加工企業出於本環節的質量與利益考慮,它就會嚴格要求供應鏈的上游——農戶必須遵循供應鏈統一標准,農戶為了能夠存在於本供應鏈中並依靠供應鏈獲得利益,它就不得不根據統一的標准組織生產。由於供應鏈整體利益的要求,就會使得位於該供應鏈所有節點上的個人、企業形成一個利益共同體,從而保證了農產品區域品牌建設。 (4)品牌觀念落後。江西是個經濟欠發達的省份,農民的市場經濟觀念還比較落後,品牌意識更是淡薄,導致農戶和企業創品牌的積極性不高。 國內外創建農產品區域品牌經驗借鑒 (一)法國香檳區域品牌 作為農產品區域品牌重要標志之一的地理標志制度起源於法國,已有100 多年的歷史,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農產品當推法國葡萄酒——香檳。法國建立了完善的保護地理標志的法律法規體系。具體包括:第一、主管部門發布法規,具體規定原產地域范圍、傳統工藝方法、產品質量特性要求以及市場監督等。第二、由政府授權的行業或協會發布經國家認可的、強制性的《實施細則》和《操作規范》。如種植要求、加工日期、使用工具、採摘方法、窖藏要求等。具體來說,法國對香檳酒生產過程是十分嚴格的,不僅規定了葡萄的生產區域,還對用作葡萄酒的葡萄,每公頃種植多少棵,每棵結多少果穗,每穗結多少顆粒,每公頃產量的上限都有嚴格的規定,超過的產量不能用於製造原產地名稱的葡萄酒。甚至要求釀酒工藝過程中的翻動橡木桶,仍 然沿用傳統的人工方法,而不使用機械。法國政府在保護地理標志方面有先進的理念。法國政府認為,地 理標志屬於國家的無形資產和文化遺產,屬於公權范疇,要受到國家保護和監督的。國家授予私營個體組成的集體、協會以使用權,地理標志是私營者使用的公有財產。政府的主要職責是保證原產地域產品來源的真實性,保證產品質量、信譽,防止侵權,維護農戶和酒商的共同利益。 (二)美國新奇士區域品牌 新奇士區域品牌屬於美國新奇士桔農協會。美國新奇士桔農協會是美國10 個最大的非營利性購銷合作社之一。新奇士桔農協會的前身是南加利福尼亞水果銷售協會(Southern California Fruit Exchange),是於1893 年8 月29 日,由洛杉磯100 多名桔農代表發起而成立的。協會對柑桔制定分級標准,控制產品質量,為本地區60 戶柑桔生產者提供運銷服務。後來,隨著協會規模的擴大,協會更名為新奇士桔農協會(Sunkist Grower ),確定商標為Sunkist,在其交易水果的包裝上都有「Sunkist Orange」商標。新奇士桔農協會是一個非盈利性的合作社組織,財產由成員共同擁有,在市場運作上採取公司管理模式,實行職業化和專業化經營管理,聘用專職總經理。協會組織結構由社員大會、董事會、總經理和員工4 個層次組成。協會運作資金主要來自政府對果農的退稅和對農業的預算補貼,以及會員繳納的會費。新奇士桔農協會的運作模式之一是「合同制」。果農、果園管理公司、包裝廠等自願加入成為股東之一,將產前、產中和產後各環節形成合同制的利益分配機制。協會使用統一的商標,全球統一價格,避免成員之間的價格競爭。總部接到訂單後,將訂單分散到60 多個包裝廠,包裝廠根據情況向果農收購果實。新奇士桔農協會特別重視區域品牌營銷,協會向全世界各地派出營銷代表,並已建立起區域性乃至全球性的銷售網路信息體系及客戶管理系統,利用先進的營銷理念及手段,宣傳推廣新奇士區域品牌,新奇士桔農協會已建立完善的供應鏈體系,協會使用統一的種植標准,嚴格控制產品質量。果實採用全套流水線全自動選果及包裝,使果品大小、色澤保持一致,每箱按72、88、100 只果實3 種規格包裝,每箱果實都打上包裝廠及責任人標記,一旦發現問題,可迅速追溯到經辦責任人。協會還建立起果樹信息檔案管理系統,對每一株果樹的品種、品質特性及成熟期都有記錄,其中成熟期能夠精確到周,大大提高了果實收購速度,從接到訂單到裝箱運輸只需2—3 天時間。為了迎合市場的需求,通過新技術的應用與推廣、品種改良等手段,調節果實成熟期,使果實分期上市,形成了4—10 月成熟的夏橙和10月至翌年4 月成熟的臍橙等品種系列,全年在不同時期均有果實上市。 (三)西湖龍井與大佛龍井 浙江省農產品品牌化走在全國的前列。西湖龍井區域品牌是指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鄉及其相鄰幾個鄉鎮共168 平方公里范圍內所產的龍井茶,稱「西湖龍井」,已獲得「原產地」認證;除此以外的浙江省其他茶產區所產龍井茶,叫「浙江龍井」。「浙江龍井」茶葉年產量約為5000 噸,而「西湖龍井」茶葉年產量僅為300 噸左右,「西湖龍井」的價格每公斤單價高達數千元,大大高於「浙江龍井」。浙江省新昌縣有好茶,但由於企業、茶農的實力不夠,一直沒有打造出一個好的茶葉品牌,又不甘於做「浙江龍井」的一分子。於是, 浙江省新昌縣政府提出了創建「大佛龍井」區域公共品牌。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初,新昌縣政府統一新昌幾十個綠茶牌子,申請了原產地保護,命名了新品牌「大佛龍井」。縣名茶協會根據自願和鼓勵使用的原則,依法管理,實施標准,實行統一名稱、行規、包裝、管理。目前已獲商標使用許可證的經營戶140 多戶,對「大佛龍井」名茶進行了有效的監督管理。同時,縣政府積極扶持標准化名茶加工廠和良種茶園的發展。新昌縣政府每年撥出巨款支持在全國對「大佛龍井」區域公共品牌的營銷宣傳和用於大佛龍井專賣店的建設。該縣還通過舉辦茶文化節、茶攝影活動、茶葉詩會、茶葉筆會、茶藝茶道表演等豐富多彩的茶文化活動,不斷挖掘茶文化內涵。「大佛龍井」通過新昌縣政府、行業協會、企業、茶農多方努力,使「大佛龍井」成為全國較為著名的綠茶區域品牌。 對策研究 江西創建農產品區域品牌的策略選擇 (一)政府應搞好特色農產品區域布局 不同區域地理環境、土質、溫濕度、日照等自然條件的差異,直接影響農產品品質的形成。各級政府應根據本地的農業資源狀況,有計劃有組織地進行農產品區域布局,避免特色農產品生產的無序性和盲目性,真正做到特色農產品有特色。針對目前農產品發展的「塊狀經濟」,即所謂的「一村一品」的現狀,政府應積極主導,在全省構建3~5 個地級市的特色農產品區域布 局,發展特色農產品產業集群,為將來在全國推出3~5 個具有影響力的農產品區域品牌做好准備。 (二)做好證明商標注冊和地理標志申報工作 增強行業協會、農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經紀人、農戶等生產經營主體的商標意識,鼓勵支持農產品商標注冊。同時,對區域內現有的農業品牌要進行整合,鼓勵農業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行業協會等加強協作,支持和鼓勵傳統農產品、歷史品牌產品的集中產區,積極申報原產地保護和地理標志證明商標,提升農業特色產業,打造農業區域品牌。增強工作的主動性和預見性,加強與工商部門、質檢部門的協作,推進農產品商標和證明商標的國際注冊,實現國際知識產權保護。 (三)積極探索農產品區域品牌的組織模式 由於農產品區域品牌的三大特性,導致農產品區域品牌的組織職能要做到「組織農戶、行業自律、內管質量、外找市場、市場調控、品牌維權」。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政府監督機構(行業協會)+企業+原料基地(農戶)」 的組織模式正在蓬勃興起,該模式不僅優化了農業組織結構,還增強了農戶的市場經濟適應能力,尤其是調動了地方政府、原產地企業、農戶的積極性,已成為當前農產品區域品牌組織創新的新模式。但是,在農產品區域品牌約束條件下,如何構建「政府監督機構(行業協會)+企業+原料基地(農戶)」的組織模式成為產業一體化組織,如何構建其利益分配機制?仍然需要我們不斷研究的課題。 (四)建立農產品區域品牌的供應鏈體系 目前,農產品進入超市銷售為農產品供應鏈的建立提供了基礎,現代物流要求農產品在配送和銷售過程中,符合現代物流的技術標准,並要對流通過程中的包裝、搬運、庫存等質量進行控制。因此,建立農產品區域品牌供應鏈體系,並整合供應鏈中各部門、各單位的資源,按照相關的統一標准,實施農產品的生產、加工、流通和銷售,才能切實保證農產品的質量和標准體系的完善。具體來說要做到以下幾點: 1、大力實施農業標准化。要廣泛採用國際標准和國內先進標准,制定和實施農業產前、產中、產後各個環節的技術要求和操作規范,開展全程質量控制。2、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體系。結合特色農產品區域布局,以特色主導產業為重點,建成布局合理、職能明確、專業齊全、運行高效的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監測體系。優化整合檢測資源,配備現代化監測儀器設備,加強檢測機構技術人員隊伍建設,全面提升檢驗檢測能力和水平。3、增加科研投入,積極開發新品種。 (五)實施農產品區域品牌的營銷創新 政府要積極主動,通過各類展示、展銷活動,充分運用各種媒體,推介農產品區域品牌,宣傳農產品區域品牌,形成政府重視、企業主動、消費者認知、多方合力推進農產品區域品牌的良好氛圍。積極幫助行業協會、農業企業做好農產品區域品牌營銷宣傳,實施農產品區域品牌口碑傳播,擴大農產品區域品牌知名度,積極推進專銷櫃、放心店建設,發展對外貿易,提高農產品區域品牌價值。同時,要加強農產品專業市場建設,增強市場服務功能。 (六)鼓勵農產品區域品牌中的龍頭企業上市 政府要積極爭取發改、財政、科技、工商、稅務、質檢等部門的理解和支持,努力創造條件,從人才、資金、稅收等方面予以支持,盡快形成「政府推動、企業主動、市場拉動」的良性互動格局,共同推進農產品區域品牌建設。政府重點要鼓勵農產品區域品牌中的龍頭企業上市。資本市場對農業企業發展的推動作用十分明顯,首先,資本市場可以給龍頭企業提供一個更為廣闊的多元化資本運作平台。其次,龍頭企業上市能夠提高農產品區域品牌的知名度和市場形象,對業務拓展和區域品牌建設也有正面的幫助。 作者:許基南 江西財經大學產業集群與企業發展研究中心 江西財經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士 附註: 江西省地處長江中下游南岸,是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閩東南三角地區的腹地。全省有11個設區市、99個縣(市、區),總人口4300多萬,土地總面積16.69萬平方公里。江西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全省氣候溫暖,雨量充沛,無霜期長,適合發展農業。 江西是一個綠色的家園,資源豐富,環境優美。全省森林覆蓋率高達60.07%,位居全國第二位;礦產資源豐富,銅、鎢、鈾、鉭、稀土和金、銀被譽為江西省的「七朵金花」;旅遊資源豐富,有革命聖地井岡山、風景秀麗的廬山、鍾毓靈秀的三清山、道教發源地龍虎山等四大名山,以及被譽為江南三大名樓之一的滕王閣。水資源豐富,全境有大小河流2400餘條,贛江、撫河、信江、修河和饒河為江西五大河流。鄱陽湖為中國最大的淡水湖,同時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候鳥棲息地。 江西是一個農業比重較大的省份。江西以佔全國2.5%的耕地,生產了全國4%的農產品,是全國重要的商品糧和商品棉基地。糧、豬、油、菜、果、茶、葯、桑等主要農產品產量在全國佔有重要地位。在總量不斷增加的同時,江西農產品品種日趨豐富,品質日益改善,質量安全水平迅速提高,均衡供給能力不斷提升。 多年來,江西堅定不移地實施大開放主戰略,省委、省政府提出了把江西建成融入國際國內分工體系的先進製造業基地、優質安全農產品生產加工基地、高素質勞動力培養輸送基地和面向海內外的旅遊休閑後花園等「三個基地,一個後花園」的發展思路,明確了「希望在山、潛力在水、重點在田、後勁在畜、出路在工」二十字的農業發展方針,大力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全省已初步形成了贛南柑橘主產區、贛北早熟梨主產區、贛中生豬主產區、贛中北綠色大米主產區、鄱陽湖蝦蟹主產區、泛鄱陽湖水禽主產區等具有濃厚地方特色的六大優勢農產品產區。其中鄱陽湖水產品、贛南臍橙、贛中北「雙低」油菜、贛中北棉花等還被列入全國優勢農產品區域布局規劃。 江西充分利用區位和產業優勢,集中主要力量,大力發展無公害、綠色、有機食品,初步形成了大米、生豬、水產、水禽、茶葉、油茶、毛竹、中葯材、商品蔬菜等十個主導產業,重點建設了一批優質農產品供應基地,培植了一批優質農產品品牌,扶持了一批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如安遠和南豐縣的水果基地、永豐和高安縣的蔬菜基地、修水和婺源縣的茶葉基地躋身全國首批100個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基地縣行列。全省現有14個國家級和259個省級重點農業龍頭企業,共認定無公害農產品產地504個,被認證為全國無公害農產品363個,綠色食品達到711個,在全國排名第六,其中有機食品321個,位居全國首位。江西大米、生豬、油茶、贛南臍橙、南豐蜜桔、獼猴桃、大鄣山有機茶、廣昌白蓮、南安板鴨、泰和烏雞等特色農產品暢銷國內外市場。 江西更是投資者的樂園。江西獨特的生態環境和農業資源吸引了國內外投資商,到江西投資農業的客商逐年增加。「十五」期間,全省農業實際利用國內外資金近300億元。2004年建立泛珠三角和中部地區區域合作機制以來,江西與區域內各省區的農業經貿往來加強,特別是與廣東、福建、廣西、香港、澳門等泛珠三角地區的農業合作項目增多,合作層次不斷加深,合作領域更加廣泛。招商引資也帶動了農產品出口貿易,江西供港生豬、供港蔬菜、供港水產品已在香港打出了品牌;大鄣山有機茶占據歐盟綠茶市場的七成以上;江西的河蟹、青蝦、鰻魚、鱖魚等特種水產品,年出口穩定在6000萬美元以上,連續多年居全國內陸省市水產品創匯第一名。 2008年江西重點招商領域: 一是農業新品種、新技術、新產品和高新技術項目。根據我省農業產業布局和產業結構調整規劃,以引進具有集聚效應的產業化項目和高新技術項目為重點,以優質高產農作物和養殖業新品種選育及其產業化為核心,引進糧、棉、油、水果、蔬菜、花卉、中葯材、特種水產、畜禽等優質種畜種苗和高新生產技術,建設繁育基地。 二是農產品精深加工和物流建設項目。重點引進濃縮果汁、天然果肉原汁、果汁果肉飲料、果蔬混合飲料、有機蔬菜、保健茶、小包裝鮮熟肉、斑點叉尾魚回、烏魚、龍蝦(青蝦)加工項目,引進一批糧食、生豬、肉牛、地方良禽、水產品、水果、茶葉、花卉、蔬菜、葯材等產地批發市場和銷地批發市場建設項目。建設農產品物流中心、農資配送和連鎖店,在武漢、鄭州等大中城市創辦優質農產品銷售窗口。 三是農用生產資料高新技術生產項目。建設生物肥料和生物農葯生產基地,促進高效生物肥料和高效、低毒、安全生物農葯的推廣和應用;促進肉牛、奶牛、特種畜禽、特種水產專用飼料的開發與產業化;開展規模養殖場畜禽糞便等廢棄物的無害化處理和綜合利用。 四是以合作、租賃等形式,推進農業企事業單位改制。我省農業廳下屬企事業單位土地、人才資源雄厚,鼓勵採取技術合作、收購、兼並、租賃等多種形式進行嫁接和改造,把農場、企業建設成各具特色的優質農產品生產基地;利用農業科研所、學校人才和技術優勢,加強與全國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技術合作與交流,建成農業高技術推廣和科研示範基地。 如今,江西人民正以開放的理念,創新機制,積極營造安全文明的法制環境、誠實守信的人文環境、開明開放的政策環境、高效快捷的辦事環境和舒適優美的人居環境。江西有最美的生態環境、有最純朴的鄉風民情,江西有市場、有發展後勁。熱忱歡迎各位朋友前來江西參觀考察、旅遊觀光、投資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