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醬香型白酒是怎麼釀造的
醬香型白酒是最具有收藏價值的,而且它的製作工藝比較復雜,周期比較久,所以從而也限制了它的產量
醬香型白酒的製作步驟:
1、原料粉碎――醬香型白酒生產把高粱原料稱為沙。在每年大生產周期中,分兩次投料,第一次投料稱下沙,斗嫌和第二次投料稱糙沙,投料後需經過八次發酵,每次發酵一個月左右,一個大周期約10個月左右。由於原料要經過反復發酵,所以原料粉碎得比較粗,要求整粒與碎粒之比,下沙為80%比20%,糙沙為70%比30%,下沙和糙沙的投料量分別占投料總量的50%。為了保證酒質的純凈,醬香型白酒在生產過程中基本上不加輔料,其疏鬆作用主要靠高梁原料粉碎的粗細來調節。
2、大麴粉碎――醬香型白酒是採用高溫大麴產酒生香的,由於高溫大麴的糖化發酵力較低,原料粉碎又較粗,故大麴粉碎越細越好,有利糖化發酵。
3、下沙――醬香型白酒生產的第一次投料稱為下沙。每甑投高粱350kg,下沙的投料量占總投料量的50%。
(1)潑水堆積下沙時先將粉碎後高粱的潑上原料量51~52%的90以上的熱水(稱發糧水),潑水時邊潑邊拌,使原料吸水均勻。也可將水分成兩次潑入,每潑一次,翻拌三次。注意防止水的流失,以免原料吸水不足。然後加入5~7%的母糟拌勻。母糟是上年最後一輪發酵出窖後不蒸酒的優質酒醅,經測定,其澱粉濃度11~14%,糖分0.7~2.6%,酸度3~3.5,酒度4.8~7%(V/V)左右。發水後堆積潤料10h左右。
(2)蒸糧(蒸生沙)先在甑篦上撒上一層稻殼,上甑採用見汽撒料,在lh內完成上甑任務,圓汽後蒸料2~3h,約有70%左右的原料蒸熟,即可出甑,不應過熟。出甑後再潑上85的熱水(稱量水),量水為原料量的12%。發糧水和量水的總用量約為投料量的56~60%左右;出甑的生沙含水量約為44~45%,澱粉含量為38~39%,酸度為0.34~0.36。
(3)攤涼潑水後的生沙,經攤涼、散冷,並適量補充因蒸發而散失的水分。當品溫降低到32左右時,加入酒度為30%(V/V)的尾酒7.5kg(約為下沙投料量的2%左右),拌勻。所加尾酒是由上一年生產的丟糟酒和每甑蒸得的酒頭經過稀釋而成的。
(4)堆集當生沙料的品溫降到32左右時,加入大麴粉,加曲量控制在投料量的10%左右。加曲粉時應低撒揚勻。拌和後收堆,品溫為30左右,堆要圓、勻,冬季較高,夏季堆矮,堆集時間為4~5天,待品溫上升到45~50時,可用手插者逗入堆內,當取出的酒醅具有香甜酒味時,即可入窖發酵。
(5)入窖發酵堆集後的生沙酒醅經拌勻,並在翻拌時加入次品酒2.6%左右。然後入窖,待發酵窖加滿後,用木板輕輕壓平醅面,並撒上一薄層稻殼,最後用泥封窖4cm左右,發酵30~33天,發酵品溫變化在35~48之間。
二、醬香型白酒的工藝細節講解
醬香型白酒生產工藝季節性很強。嚴格按照節氣進行,端午踩曲、重陽投料,一年一個生產周期,再經三年陳釀,加上原料進廠、勾兌,存放時間至少要5年以上才能出廠。
一是按照高梁的收割季節;二是順應茅台當地的氣候特點;三是避開高營養高溫生產時節,便於人工控制發酵過程,培養有利微生物體系,選擇性利用自然微生物。
醬香型白酒的釀造工藝與其他白酒工藝相比,是十分獨特、科學合理的,在發酵過程中溫度高達63度,比其他任何白酒溫度高出10---15度,在整個大麴發酵過程中可優選環境微生物種類,最後形成以耐高溫產香微生物體系,在制曲過程中首先做到了趨利避害之功效。
醬香型白酒高溫堆積發酵是其利用自然微生物,進行自然發酵生香的過程,也是形成醬香型白酒主要香味物質的過程,其堆積發酵溫度高達53度。通過高溫堆積發酵,形式醬香白酒特殊芳香物,也通過微生物細胞蛋白產生氨基酸等營養物質。這種高溫堆積發酵是其他白酒工藝所不具有的。
醬香型白酒生產工藝的蒸餾也與其他白酒完全不同。他的蒸餾溫度高達40度以上,比其他白酒高出10---20度,主要目的一是分離醬香型白酒酒精發酵的有效成份;二是去除發酵過程中的副產物或不利物質或低沸點物質,是醬香空盯型白酒飲用後不口乾、不上頭的一個重要原因。
醬香型白酒工藝中的三長主要是指基酒的生產周期長、大麴貯存時間長、基酒酒齡長。基酒生產周期長達一年,共分下沙、造沙兩次投料,一至七個烤酒輪次,概括為二次投料、九次蒸餾、八次發酵、七次取酒,歷經春、夏、秋、冬一年時間。而其他白酒只需幾個月或十多天即可。醬香型白酒大麴貯存時間長達六個月才能進入制麴生產使用,比其他白酒多存3-4個月,這對提高基酒質量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大麴用量大,是其他白酒的4-5倍。醬香型白酒一般需要長達三年以上貯存才能勾兌,通過貯存可趨利避害,使酒體更加醇香味美,加之高沸點物質豐富,更能體現其醬香型白酒的高品味價值。
醬香型白酒系純發酵蒸餾食品,它不允許也不能添加任何香氣、香味物質,53度醬香型白酒不允許添加水,而其他白酒甚至洋酒,都需要添加水、色素、香料。醬香型白酒酒香由醬香、窖底香、醇甜香三種香型體酒組成,在勾兌酒的過程中,可根據要求的口味調配比例,使其口感適中於不同的人群。
B. 釀酒技術之醬香型白酒的勾兌與調味
醬香型白酒當屬貴州茅台酒為代表,醬香型白酒以酒體幽雅、細膩、醇厚、諧調、豐滿, 回味悠長,空杯留香長而舒適, 酒度低而不淡, 醬香突出,酒香而不艷, 飲後不上頭等特點, 深受大眾喜愛,醬香型白酒是我國白酒中風味極其獨特的一個酒種,其主體香是一種被人容易接受的香型。
醬香型白酒釀造採用傳統的生產工藝,敞口、多種微生物共酵,即使同一個窖坑,相同的原料、大麴,不同輪次酒品質差異甚大。醬香型酒如果不經勾兌,每壇酒分裝出廠,則會導致質量各異,很難保持其一致的、特有的風格。因此,通過勾兌白酒統一酒質、標准,使酒體更加幽美是醬香型白酒生產的一道不可或缺的工序。白酒勾調2
白酒勾兌是將不同輪次、不同典型體、不同酒精度、不同酒齡的基酒以一定比例進行組合,確保勾兌樣酒達到成品酒的標准。醬香型白酒的勾兌指把窖貯到期限的各輪次的醬香、窖底、醇甜、混合四大類型的單型酒恰到好處地摻合到一起,使它們的各自的微量成份從中得到補充、抵銷、轉換,從而形成醬香型白酒應當具有的獨特風格。
第一步、選酒
1.輪次酒及基礎酒
醬香型白酒輪次酒包括1-7輪次酒,其中1、2輪次酒聞香為生糧香,放香好,勾調時適當添加能提高放香、噴香,過量則會影響酒體的醬香風格。「大回酒」是指3、4、5輪次酒,具有醬香突出,純正,酒體醇厚。6輪次酒俗稱「小回酒」,具有典型的焦香。第7輪次酒又稱追糟酒,有糊香,但同時有枯糟味,澀苦味較重,勾兌時量不宜過多。
為進一步提高合格酒的利用率,實現效益的最大化,還可將各等級酒分為帶酒、大宗酒和搭酒三類來進行使用。其中帶酒是指具有某種特殊香味的酒,主要是部分精華酒;大宗酒是指無獨特香味的一般性酒,香醇、尾凈,風格也初步具備;搭酒是指有一定可取之處,但香差味雜。
2.調味酒
醬香型白酒調味酒包括醬香調味酒、窖底香調味酒、醇甜調味酒、陳香調味酒、特酸調味酒、曲香調味酒、葯香調味酒、青草香調味酒、木香調味酒、高酯調味酒等。調味酒的作用可分為添加作用、化學反應作用和平衡作用。醬香型白酒中酸有大酸、微酸、苦酸、澀酸、舒適酸;甜有醇甜、甘甜、果甜、醬甜、鮮甜、回甜;苦有丁口苦、陳味苦、苦澀、臭味苦、醇陳苦、麻苦;辣有刺激辣、麻辣、苦辣、澀口辣、燥辣;澀有苦澀、霉澀、糊口澀、香澀、甜澀等。不同程度的酸、甜、苦、澀、辣味等都應當在調味的過程中得到恰到好處的應用。
第二步、小樣勾兌
通過試樣試驗,弄清各基酒之間的最佳搭配比例。便於修改,確定最佳配方,避免批量勾兌失敗造成損失。小樣勾兌需要考慮成本因素、參考基礎酒理化分析數據、根據市場變化進行酒體設計。具體方法包括數字組合法、等量對分法和逐步添加法。
第三步、正式勾兌
由於小樣勾兌試樣的總量較小,小樣放大後因為微小的誤差造成較大的偏差,因此,應該對確定的配方進行一次性的調配驗證,並且在小樣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大樣品總量,擴大後的樣品與小樣試驗進行對比、修正直至滿意為止。最後再對擴大樣品進行感官和理化評定,若無較大出入,即可確定配方,投入批量勾兌。正式勾兌也就是對小樣勾兌的一個比例放大過程,在擴大勾兌樣品的配方基礎上,根據使用基酒的使用量和比例進行基酒的摻兌,將小樣勾兌確定的大宗酒,用酒泵打入勾兌罐攪拌均勻後,取樣嘗評。若與原小樣合格基酒無大的變化,即按小樣勾兌比例,經換算擴大,將搭酒和帶酒用量泵入勾兌罐,攪拌均勻後,進行嘗評,如香味發生了變化,可進行必要的調整,直到合格為止。
第四步、驗證與微調
批量勾兌後,經攪拌均勻,取出少量,與小樣勾兌試驗的樣品進行對照品評驗證。如有出入,應分析原因,做出必要的調整,使之達到感官和理化標准。
第五步、調味
如何正確運用調味方法,更好地發揮調味酒的作用,需要在實踐中不斷探索研究,常用的調味方法有逐一調味法、多種調味法和綜合調味法。調味酒的比例在萬分之一到千分之一之間。
總之,整個醬香型白酒勾調過程是以酒勾酒,以酒調酒。最終要求其色為無色、清亮、清澈透明,無浮懸物,無渾濁,無沉澱,不顯霧色,微黃。其香醬香濃郁, 醬香突出, 放香好, 陳香典型, 芳香悅人, 顯曲香突出,芳香優雅。其味入喉甘冽, 尾凈余香, 酒體醇厚,後味怡暢,香味協調, 回味悠長。
因此勾調人員除需具備完善的專業知識,較高的檢出力、識別力、記憶力等以外,還需有強烈的責任心、使命感。以此方能掌握各種酒的情況,做好原始記錄,從80到100個甚至更多的基礎酒樣中勾調出一瓶令人心曠神怡的醬香型白酒。
C. 醬香型白酒是如何勾兌與調味的
「醬香」是指類似醬油(不同於醬油)的香氣,一般認為來自原料經高溫大麴(糖化發酵劑)在泥窖中長期發酵,多次續渣,多種大量的有益微生物發酵轉換成多種香味成分,再加上長期陶壇陳儲,精心勾兌,形成了醬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