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產品生產 > 雙能減影有哪些產品可以做到

雙能減影有哪些產品可以做到

發布時間:2023-06-01 05:33:52

Ⅰ 減影血管造影的工作方式

在DSA系統中,根據不同的使用目的,數字減影有各種不同的方法,如時間、能量減影等,區別主要在於相減的兩影像即掩模和造影劑充盈像的獲取方法不同。
(一)時間減影
時間減影是DSA常用的方式,在注入的造影劑進入感興趣區之前將一幀或多幀影像作為掩模像存儲,並與按時間順序出現的造影像一一相減。這樣,兩幀中相同的影像部分被消除,而造影劑通過血管時形成的高密度部分被突出地顯示。這種工作方式因掩模像和造影像獲得的時間先後不同,故稱為時間減影。它的不足之處是,在攝影過程中由於病人自主或不自主的運動,使掩模像和造影像不能精確匹配,導致影像出現配准不良的偽影或模糊。鑒於減影中採用的掩模像和造影像的幀數、採集時間不同,又可分為下列方式:
1.脈沖影像(pulseimage,PI)方式PI方式採用間歇X線脈沖來形成掩模像和造影像(如圖5-25所示),每秒攝取數幀影像,脈沖持續時間一般大於視頻信號一幀的時間。在造影劑未流入感興趣血管時攝取掩模像,在造影劑逐漸擴散的過程中對X線影像進行採集和減影,得到一系列連續而有間隔的減影像系列,每幀減影像之間的間隔較大。
2.超脈沖影像(superpulseimage,SPI)方式SPI方式以每秒6~30幀的速率進行X線脈沖攝像,然後逐幀高速反復減影,具有頻率高、脈寬窄的特點,見圖5-26。X線曝光脈沖與攝像機場同步保持一致,曝光信號的有效時間應在場消隱期內,因此脈沖頻率最高為50~60Hz,脈沖寬度均為3~4ms。這種方式能以實時視頻的速度連續觀察X線數字圖像或減影像,具有較高的動態清晰度。
3.連續影像(continuousimage,CI)方式CI方式(如圖5-27所示)與透視一樣,X線連續照射,得到與攝像機同步的、頻率為每秒25~30幀的連續影像,所用X線可以是連續的,也可以是脈沖的。因為是長時間連續照射,X線管的負荷相當大,所以要用熱容量大的X線管,如用透視管電流曝光,所得減影像的信噪比很低,因此CI方式一般使用小焦點、15mA管電流的條件連續曝光攝影。
4.時間間隔差(timeintervaldifference,TID)方式前述的幾種減影方式都用造影劑未注入造影部位血管時的影像作掩模像,用含有造影劑的序列X線影像作造影像進行減影,TID方式則不固定掩模像,而是隨機確定一幀影像(例如第3幀,可以選造影劑剛注入血管時攝取的影像),再與其後一定間隔(例如每隔3幀)的造影像(第6幀)進行減影處理(3-6),以後逐幀相減(4-7)、(5-8)……,形成減影像序列。
5.心電圖(electrocardiogram,ECG)觸發脈沖方式由於每一時刻心臟運動處在不同的相位上,為了使掩模像和造影像的相位盡可能接近,以減少減影像的運動偽影,要求相減的像對心臟運動同步,通常使用ECG觸發X線脈沖方式。外部ECG信號以三種方式觸發X線採集影像。
(1)連續心電圖標記:以連續方式采像,在ECG信號發生的畫面上作記號,這種方式的最低頻率為5幀/秒。
(2)脈沖心電圖標記:以脈沖方式采像,在最接近ECG信號發生的畫面上作記號,其最低頻率也是5幀/秒。
(3)心電圖門控觸發:由ECG信號啟動X線發生器門控采像,在影像上作標記。具體方法是把心電圖機的輸出信號經A/D轉換後,記憶在ECG存儲器中,同時從R波信號中抽出R波標記,作為ECG相位的基準。在ECG門控採集時,如果X線曝光與R波標記同步,就能得到由R波定時的減影像。該方式主要用於心臟大血管的DSA檢查,曝光與心臟血管搏動節律相匹配,保證影像系列中每幀影像與心律同相位,消除因心臟搏動引起的偽影。
二)能量減影
能量減影也稱雙能減影。在進行感興趣區血管造影時,幾乎同時用兩種不同的管電壓(如70kV和130kV)取得兩幀影像,對它進行減影處理;由於兩幀影像利用不同能量的X線攝制,所以稱為能量減影。
這種減影方法利用了碘與周圍軟組織對X線的衰減系數在不同能量下有明顯差異的特性(碘在33keV能級時衰減曲線發生躍變,衰減系數突然增大,而軟組織衰減曲線是連續的,並且能量越大,衰減系數越小)。若將一塊含骨、軟組織、空氣和微量碘的組織分別用能量略低於和略高於33keV的X線(分別為70和130kV)曝光,則後一幀影像比前一幀影像的碘信號大約減少80%,骨信號大約減少40%,軟組織信號減少約25%,氣體則在兩個能級上幾乎不衰減。若將這兩幀影像相減,所得的影像將有效地消除氣體影,保留少量軟組織影及明顯的骨影和碘信號。若將130kV時採集的影像用約1.33的系數加權後再減影,能很好地消除軟組織和氣體影,僅留下較少的骨信號及明顯的碘信號。
能量減影法還可把不同衰減系數的組織分開,例如把骨組織或軟組織從X線影像中除去,從而得到只有軟或骨組織的影像。具體方法是用兩種能量的X線束獲得兩幅影像,一幅在低能X線下獲得,另一幅在高能X線下獲得,影像都經對數變換進行加權相減,就消除了骨或軟組織。
從原理上看,能量減影是一種較好的減影方法,但在實施中要求管電壓能在兩種能量之間進行高速切換,增加了X線機的復雜性,一般X線機不能採用這種方法。這種方法還不易消除骨骼的殘影。
(三)混合減影方式
把能量和時間減影技術相結合,產生了混合減影技術。基本原理是在造影劑未注入前,先做一次雙能量減影,獲得含少部分骨組織信號的影像,將此影像同血管注入造影劑後的雙能量減影像作減影處理,就得到單純的血管影像。混合減影對設備和X線管負載的要求都較高。
三、DSA對設備的特殊要求和技術措施
DSA和普通的DF系統不同,不僅要把X線影像數字化,還要取得較好質量的血管減影像,因此,DSA系統有一系列特殊要求。
(一)X線發生和顯像系統
包括X線管、高壓發生器、影像增強器、光學系統、電視攝像機和監視器等。
1.X線發生器要求X線管能承受連續脈沖曝光的負荷量,對於中、大型DSA設備,一般X線管熱容量應在200kHU以上,管電壓范圍40~150kV,管電流通常為800~1250mA。要求高壓發生器能產生穩定的直流高壓,採用中、高頻技術,由微機控制,產生幾乎是純直流的電壓。X線機能以多脈沖方式快速曝光,成像速度最高達150幀/秒。
2.影像增強器通常採用可變視野的I.I,如775px的I.I可有10、16、22、31等cm四種視野,根據造影時的需要靈活選用。空間解析度與屏幕尺寸和視野成反比,一般為1.1~2.5LP/mm。為了提高靈敏度和解析度,輸入屏採用碘化銫等材料製成。新研製的平板型增強器,在輸入屏發光體和光電層之間有幾十萬條光纖,把每個像素的光耦合到光電層,從而使影像有較高的亮度,提高了I.I的轉換效率,因此很有發展前途。目前,高性能I.I的量子檢測效率(DQE)達85%。有資料稱,解析度最高為6.8LP/mm。
3.光學系統為了適應所用X線劑量范圍(即輸入光量變化范圍)大的特點,要求使用大孔徑、光圈可自動調節的鏡頭,有的鏡頭還內含電動的中性濾光片,以防止攝入強光。
4.電視攝像機要求攝像管具有高靈敏度、高解析度和低殘像的特點,視頻通道要有各種補償電路,保證輸出高信噪比、高保真的視頻信號。X線曝光和影像採集必須同步進行,但由於真空攝像管的遲滯特性,在脈沖影像方式和隔行掃描制式下,每一場的影像信號幅值不等,采樣需等到信號幅值穩定後才能進行,因此使得曝光脈沖寬度增加,浪費了劑量。採用CCD攝像機和逐行掃描制式,可以改善這種情況。隨著CCD產品質量的提高,將進一步取代真空攝像管。高性能CCD攝像機,採用高清晰度制式,解析度為1249/1023線(50~60Hz),S/N大於2500,頻帶大於10.5MHz。
5.監視器要求配備高清晰度、大屏幕的監視器,如逐行掃描1024線以上、1275px以上的類型。現在造影室內的監視器常採用多屏、多分割或畫中畫的形式,便於隨時對比。高性能的監視器使用環境亮度感測器,自動調節亮度;無閃爍的平面顯像管在場頻高於100Hz時實現無閃爍影像顯示。
6.X線影像亮度的自動控制在DSA中由於被攝對象的組織密度變化大,應保證在各種不同的攝影對象和攝影條件下都能得到有足夠診斷信息的影像,消除模糊及暈光。DSA是由I.I-TV成像系統形成模擬影像信號的,I.I的動態范圍大,約為10,在不同曝光劑量下都能輸出對比度良好的影像。但電視攝像管的靶面照度范圍為10~10x時,輸出電流在暗與飽和電流值之間變化,動態范圍在幾百之內。有的檢查部位(如胸、腹部)X線曝光劑量變化范圍達到10~10,超過了攝像機能精確復制信號的范圍,因此需要有一系列自動控制措施,確保攝像管的輸入光量在其動態范圍內變化。
「自控措施主要有以下三種:①控制I.I的輸出光量。控制X線的曝光劑量就是控制I.I的輸入光量,以利用攝像機輸出的視頻信號自動控制曝光時間,或自動調整X線管的kV、mA值,就能自動控制X線影像的亮度;
②控制光學系統的輸出光量。用視頻信號自動控制鏡頭光圈的大小,F1.4孔徑的鏡頭在受控於計算機的濾光片輔助下,自動調整光量的范圍可達到6.6×10,從而保證攝像管的輸入照度總處於正常范圍內;
③採用補償濾過器也能減小X線信息的動態范圍,使它和設備部件的動態范圍相吻合。補償性濾過器是在X線管與病人之間放入附加的衰減材料,在視野內選擇特定的衰減區域,提供更均勻的劑量分布。
7.X線劑量管理在保證影像質量的條件下盡量減少病人接受的X線照射劑量,是劑量管理系統的任務,它由一系列現代技術組成。
(1)柵控技術:在每次脈沖曝光的間隔向柵極加一負電位,抵消曝光脈沖的啟輝和余輝,從而消除軟射線,提高有效射線質量,縮短脈沖寬度。
(2)光譜濾過技術:在I.I或X線管的窗口放置鋁濾板,以消除軟射線,減少二次輻射,優化了X線的頻譜。準直器的隔板有方、圓、平行四邊等形狀;位於X線管窗口的濾板及DSA補償性濾板也有各種形狀,如頭部用多邊形濾板,頸部、四肢用矩形,心臟、肺部用雙弧形等。理想的濾板可使顯示屏范圍內影像密度基本一致,以免產生飽和性偽影。若肺部DSA檢查沒有濾板時,肺與心臟的密度相差太大,X線劑量適合心臟時,肺部的小血管被穿透,劑量適合肺部時心內結構又無法辨認。各種濾板和隔板可以自動或手動控制,調整很方便。但要注意,不宜採用太厚的濾板,否則將明顯增加X線管負荷,還會使X線束硬化和降低信噪比等。
I.I前面放置的濾線柵也用來消除X線穿過人體時的散射線,有平行、會聚、錐形和交叉等排列方式。採用該技術後可降低X線輻射劑量約20%。
(3)脈沖透視技術:是在透視影像數字化的基礎上實現的,因此能對脈沖透視影像進行增強、平滑、除噪等濾波處理,改善影像的清晰度。設備的脈沖透視頻率有25幀/秒、12.5幀/秒、6幀/秒等種類可供選擇,頻率越低、而脈寬越窄輻射劑量就越小。但脈沖頻率太低時,活動影像透視將出現動畫狀跳動和拖曳;脈寬太窄時透視影像質量下降。採用該技術,估計較常規透視輻射劑量減少約40%。
(4)影像凍結技術:每次透視的最後一幀影像被暫存,並且保留在監視器上顯示,稱為影像凍結(lastimagehold,LIH)。充分利用LIH技術,可以減少不必要的透視,明顯縮短總透視時間,達到減少輻射劑量的目的。在LIH狀態下還能調整DSA濾板和隔板。
此外,還有放射劑量的自動顯示技術,檢查床旁的透視劑量調節功能,鉛防護屏吊架等。
(二)機械繫統
主要包括機架和檢查床,要求它們的運動范圍大、速度快、全方位。
1.機架和床機架有C、U、雙C等形臂、L+C臂等;安裝方式有座地或懸吊兩種,可保證造影從多個方向切入;能做到全方位選擇和觀察投射角度,以減少死角,盡量不妨礙手術醫生的操作。判斷機架的性能主要看L臂的旋轉和縱向運動,C臂的向左前斜、向右前斜旋轉的角度和向頭、向腳軸向運動的范圍,運動的速度和穩定性,影像增強器的上下運動,要求設備能自動顯示臂的位置、角度等數據。檢查床的縱向、橫向運動范圍要大,並可以左右旋轉。
現代血管造影機多用雙、單C臂三軸(三個馬達驅動旋轉軸,保證C臂圍繞病人作同中心運動、操作靈活、定位準確)或L+C臂三軸系統。雙C臂產品減少了注葯及X線曝光次數,增大了運動角度。檢查床運動雙向180°,使活動空間增大,便於病人的擺位及搶救。三軸系統則是旋轉造影、計算機輔助血管最佳角度定位的基礎。
現代血管造影機還配有自動安全保護裝置,計算機能根據機架、床的位置自動預警和控制C臂、I.I運動速度,利用感測器感受周圍物體的距離,自動實現減速或停止(例如離物體250px時減速,離物體25px時停止)。
2.體位記憶技術專為手術醫生設計了投照體位記憶裝置,能儲存多達100個體位,各種體位可事先預設,也可在造影中隨時存儲,使造影程序化,加快造影速度。
3.自動跟蹤回放技術當C形臂轉到需要的角度進行透視觀察時,系統能自動搜索並重放該角度已有的造影像,供醫生診斷或介入治療時參考;也可根據影像自動將C臂轉到該位置重新進行透視造影。這種技術特別有利於心、腦血管的造影,尤其是冠狀動脈介入治療手術。
(三)影像數據採集和存儲系統
該系統的一般結構在圖5-24已示出。由於DSA要求25幀/秒以上的實時減影,這樣高的處理速度必須通過專用硬體來實現。有的廠家在通用微機上增加一塊影像板來實現視頻信號的A/D轉換和實時減影等處理功能,該板由A/D轉換器、輸入查找表、高速運算器,幀存儲器、輸出查找表、D/A轉換器等組成。
根據採集矩陣的大小決定采樣時鍾的速率,對512×512矩陣,采樣頻率需大於10MHz;對768×572矩陣和1024×1024矩陣,需要的采樣頻率分別為15MHz和20MHz。按照對數字影像灰度級的要求選擇A/D轉換器的量化等級,即位(bit)數,一般為8bit或10bit。幀存儲器的容量一般要能保存16幀數字影像,當每像素為8bit(即1位元組,byte)數據時,幀存容量是4MB或16MB。對心臟和冠狀動脈等動態器官部位的造影,需以25幀/秒的速率實時連續採集5s或10s影像,要求採用更大容量的影像存儲器(海量存儲器),有的設備已採用64MB的高速海量幀存,可以保存512×512×8bit的影像250幀。如果實時幀存的容量小,對心臟和冠脈就只能採用電影方式造影。一次采像一般不超過10s,而在兩次采像的間隔時間內可把幀存的影像轉存到光碟或硬碟上,所以幀存容量超過64MB,就可以代替電影膠片。
大容量實時影像存儲器一般採用動態存儲器,由於最高實時存取速度要達到每秒50幀512×512×8bit的影像,所以必須通過視頻匯流排傳輸,同時也要有計算機匯流排介面,以便進行讀寫控制和實現幀存與硬碟之間影像轉存。
四)計算機系統
在DSA系統中,計算機主要用於系統控制和影像後處理。
1.系統控制控制流程如圖5-30所示,以計算機為主體控制整個設備。根據控制流程需要連接的信號如下:

1)啟動開關信號:啟動開關1閉合使X線機接受計算機控制,由計算機對X線機發出曝光准備信號;發出光闌控制信號,使光圈孔徑縮小。啟動開關2閉合使造影過程開始,計算機啟動高壓注射器,並對X線機發出曝光信號。
(2)聯絡信號:X線機准備完畢後,向計算機發出准備就緒信號,表示可以進行脈沖曝光。曝光開始後,向A/D轉換電路發出采樣開始信號;轉換結束後,通知計算機讀取數字信號,再次進行脈沖曝光,採集下一幀影像。
2.影像後處理這里主要說明對數變換處理、移動性偽影的校正處理、改善影像S/N的時間濾過處理和自動參數分析功能。
(1)對數變換處理:在不同時刻得到的造影血管減影像,會因背景的變化而產生對比度的差異,通過在減影前進行對數變換,能消除這種差異。例如,厚度不同的兩點A和B處,有同樣直徑的血管,若未經對數變換而進行減影,則因背景的不同、時刻不同得到的血管減影像具有不同的對比度。如果進行對數變換後再進行減影處理,就會以同樣的對比度顯示,而與血管的背景無關。
(2)移動性偽影校正處理:掩模像與造影像配准良好,是保證DSA檢查質量的前提。影像配准不良的原因是病人身體移動,腸內氣體的運動和心臟的搏動。更換掩模法能校正體動、腸內氣體引起的、像素移位法能校正體動、心臟減影能校正搏動性等偽影。下面介紹這三種方法。
1)更換掩模(再蒙片)法:是DSA中最重要的影像配准方法,其原理是在造影劑流過要檢查的血管時,產生一個曝光脈沖序列,假定第一次曝光是被設定的掩模像曝光,其後則為造影像曝光。如果第一幀影像攝制後,發生病人移動,接著再攝制一系列影像,那麼減影像會因移動偽影而變得模糊。在這種情況下,可選擇第2幀像作掩模像減去後面的造影像,以保證減影對之間配准良好。由於沒採用初始的掩模,所以稱為更換掩模。
更換掩模時,操作者要仔細觀察造影的系列影像,通過試湊法決定較理想的減影對,一般選擇造影團塊到達之前瞬時的影像與造影劑峰值的影像進行配對。
2)像素移位:是一種通過計算機程序消除移動偽影的技術。假如在兩幀影像獲取之間人體移動,兩個影像的減影就會產生配准不良的偽影。為了改善減影對的配准,可將掩模的局部或全部像素向相反方向移動一定距離,使對應像素更好地配准。因為病人的移動是在三維空間進行的,而像素移動只在二維空間的影像上進行,因此像素移位改善偽影的能力有限。
3)心臟減影法:DSA在檢查心臟時,由於掩模像和造影像的心動相位不吻合引起搏動性偽影,因此需用ECG門控採集方式。但這種方式的採集速度低,在一個心動周期內只能采像1幀或2幀,對於心臟檢查不適合,必須補充心動周期內的影像幀數(采像速度為30幀/秒時,平均30~32幀)。採集一個心動周期的掩模像,同時採集心電圖信號,以R波為起點逐幀比較各幀影像與心動相位的關系,找出與R波同相位的一幀作為第一幀掩模像,在以後的幾個心動周期內採集造影像。檢查結束後,為了校正搏動性偽影,可以抽出心動相位一致的掩模像和造影像實施連續減影,稱為心臟減影法。
(3)時間濾過:減影所用的影像序列是在造影劑通過感興趣的血管期間攝取的,每幀造影像隨時間而變化。減影的目的就是把有時間依賴特點的血管影像從整個解剖結構的影像中提取出來,即濾過出來。所以減影過程可認為是濾過的過程,稱為時間濾過。最簡單的時間濾過就是掩模方式減影,它是利用兩幀影像相減。此外,還有積分掩模、匹配濾過和遞歸濾過等方式,它們利用兩幀以上影像作減影,目的在於降低雜訊,提高S/N。
(4)減影像的處理:在DSA系統中,一些通用的影像處理方法基本都採用,如黑白反轉、影像濾波、移位和旋轉、邊緣增強和檢測、動態窗位和窗寬調整、直方圖均衡、影像濾波等。下面對幾種處理和測量分析方法作簡單介紹。
1)內插和局部放大:從整幅存儲影像中選取局部區域加以放大顯示,放大倍數可選擇,但超過4倍失去意義。由於放大後影像的像素分布變稀,可採用內插方法來補充像素。最簡單的插補方法是取相鄰采樣點數據的平均值作為插補值,例如兩相鄰采樣點數據為A和B,則插補值C=(A+B)/2。這樣做可以看得清楚些,但並不增加信息量,也就不會提高解析度。以上也稱為回放放大,放大顯示已採集的影像。
如果局部放大影像是藉助變換采樣區域尺寸來實現的,就是真正的局部放大。例如,影像增強器的輸入野縮小後,采樣頻率不變,則單位面積內的像素增加,提高了空間解析度,稱為採集放大。
2)界標:界標技術主要為DSA的減影影像提供一個解剖學標志,對病變區或血管作出精確定位。由於減影像只顯示含有造影劑的血管影像,解剖定位不明顯,就用一幀亮度已增強的DSA減影與原始的蒙片重合,這樣可同時顯示血管和參考結構,即為界標影像,骨骼或軟組織等結構作為標記。
(5)自動分析功能:在心室和血管造影後,計算機利用分析軟體實時提取與定量診斷有關的功能性信息,添加在形態影像上。下面介紹幾種分析功能。
1)左心室體積計算和分析功能:是利用從DSA影像得到的左心室擴張末期像和收縮末期像,計算左心室的體積;根據這個結果再算出射血分數、室壁運動、心排量、心臟重量及心肌血流儲備等功能參數。
2)冠狀動脈或血管分析軟體:是計算機運用幾何、密度法等處理方式,測量血管直徑、最大狹窄系數、狹窄或斑塊面積、病變范圍及血流狀況等。
3)功能性影像:是利用視頻密度計對攝取的系列影像繪出時間視頻密度曲線,再根據從曲線獲得的參數形成的一種影像。這種影像反映功能性信息,與傳統的反映形態學范疇信息的影像不同。從曲線可以提取造影劑在血管內流動的時間依賴性參數,局部血管的容量或深(厚)度參數,以及局部器官實質血流灌注參數,這些參數對心血管疾病的確診和治療不可缺少,可在早期發現病灶。
(五)DSA處理的新技術
DSA不僅為診斷服務,而且為疾病治療提供了先進的手段。DSA常應用於介入治療,採用繪制路徑圖的方法,能指導術者快速正確地操作;ECG觸發脈沖的影像採集方式對運動部位清晰成像有獨到之處;峰值保持採集方式可提高減影像的信噪比;對於運動部位的DSA成像,採用動態DSA技術(即在採集影像的過程中,X線管、檢查床和探測器作規則運動)可大大減輕偽影,常見的是電影減影、旋轉血管造影、造影劑跟蹤造影、步進式血管造影、自動最佳角度定位等。
1.路徑圖技術為復雜部位插管的方便及介入治療的需求而創建,具體方法是,先注入少許造影劑後攝影,把第一次透視得到的影像與以後透視的影像進行實時動態減影,使血管影與插管過程重疊,同時顯示。這樣清楚地顯示了導管的走向和尖端的具體位置,使術者順利地將導管插入目的地。這種方法分為三個階段:①活動的數字透視形成輔助掩模像;②當血管充盈造影劑最多、對比度最高時曝光,輔助掩模被充盈像取代;③當血管內造影劑排空時,透視像與充盈像掩模相減,血管以最大對比度顯示,能使導管沿軌跡准確地操作。
總之,路徑圖技術是以透視的自然像作輔助掩模,再用充盈像代替輔助掩模而成為實際掩模,與後面不含造影劑的透視像相減,獲得只含造影劑的血管像,以此作為插管的路徑圖,可以清晰地觀察血管內導管的動態運動,對介入治療的對比和安全很有幫助。
2.數字電影減影以數字式快速短脈沖進行影像採集。實時成像每秒25~50幀,一般單向可達50幀/秒、雙向25幀/秒,可以把影像記錄在電影膠片上。這種採集方式用於心臟、冠狀動脈等運動部位,使減影後運動偽影幾乎為零。採用該方式時常輔以ECG觸發方式。
3.旋轉血管造影DSA系統開始採集影像的同時,C形臂支架圍繞病人作旋轉運動,對某血管及其分支作180°的參數採集,人體保持靜止,X線管和增強器作同步運動,從而獲得三維影像。採用這項技術明顯增加了觀察的角度,獲得更多的診斷信息,對腦血管、心腔和冠狀動脈血管造影尤其適用。
4.步進式血管造影採用快速脈沖曝光採集影像,曝光時X線管和增強器保持靜止,導管床攜人體自動均勻地向前移動,從而獲得血管全程減影像,主要用於四肢動脈檢查和介入治療。
5.遙控造影劑跟蹤技術注射造影劑後,在采像期間手控或程式控制床面移動速度,追蹤造影劑采像,特別適用於需要多個視野、多次注射才能完成的周圍動脈及胸腹主動脈造影。
6.自動角度定位系統自動角度定位是指計算機根據左和右前斜位病變血管的顯示情況,分析並確定該病變的最佳顯示角度,C形臂自動轉到該位置進行造影。操作者只要對一般血管任意給2個角度(至少間隔30°)後按功能鍵(標記為COMPAS),計算機即自動尋找最佳投射角度,並顯示血管影像,直到獲得最佳影像為止,這種功能特別適合於冠狀動脈和腦血管造影。
7.峰值保持采樣技術在幀存儲器設置亮度最大值單元和最小值單元,在開始采樣前,把兩個單元分別初始化為最暗和最亮值。采樣過程中,在當前影像變得更亮時,才把當前值寫入最大值單元;同樣,在當前影像更暗時才把當前值寫入最小值單元,上述過程重復進行直到采樣結束。最大值單元始終是記憶掩模像數據,而最小值單元的記憶過程是從掩模像到部分充盈像,再到全部充盈像。把最大值與最小值幀存單元相減就得到一系列由部分到完全充盈的減影像,這個過程就是峰值保持采樣。它的優點是能提高減影像的質量,或用較小的照射劑量就得到普通DSA採集方式的影像效果。
8.雙平面血管造影一個方向上的X線血管造影很可能因為血管的相互重疊而影響觀察,雙C臂X線機DSA系統可以通過軟體實現完全相同的兩台DSA的同步控制,以25幀/秒的速率實時獲得正、側兩個方向的造影像。在其中一個方向上血管可能不重疊,醫生可以結合自己的臨床經驗,從兩個不同方向的造影像中獲取隱含的三維信息。如把兩個不同方向的造影像分別顯示在兩台監視器上,通過專用觀測鏡能看到有真實立體感的影像。只要知道兩個方向上的X線源的空間坐標,利用測探軟體還可准確計算出病灶的三維空間位置。這種通過軟體聯接實現雙平面血管造影的方法,可避免多次注入造影劑和多方位投射,因此縮短了檢查時間,減少造影劑的用量。
綜上所述,隨著DSA技術的不斷發展,設備性能、造影方法的不斷改進,DSA的不足得到改善。例如影像的後處理使S/N提高;由於視野小,大的部位需要多次曝光,可通過改進I.I的輸入野,採用遙控造影劑跟蹤技術、步進式曝光來解決;運動部位成像及運動性偽影,可通過改進高壓發生器,使用超短脈沖快速曝光加以改善;採用數字脈沖式透視可使X線輻射劑量減少將近一半。

Ⅱ 數字攝影雙能量減影的原理與發展及其在胸部檢查中的應用

數字攝影雙能量減影的原理與發展及其在胸部檢查中的應用

作者:邢學玲 馬永強 李琳 秦東京

【關鍵詞】 數字化X射線攝影;胸片;肺結節
【關鍵詞】 數字化X射線攝影;胸片;肺結節
數字化X射線攝影(Digital Radiography,DR)是由探測器、掃描控制器、系統控制器、系統控制器、影像監示器組成的X線數字化採集系統。廣義上的DR包括數字化X線機、基於增感屏+CCD的DR、基於平板探測器(Plat Panel Detector,PPD)的DR、基於線陣掃描的DR等等。根據探測技術不同DR系統分為直接數字化攝影系統(Direct Digit Radiography,DDR)和間接數字化攝影系統(Indirect Digit Radiography,IDR)。DDR是指採用平板探測器技術直接將X線光子轉換為數字信息的攝影系統,這是狹義的數字化X射線攝影技術。數字攝影雙能量減影(Dual Energy Subtraction,DES)就是基於這一技術實現的。
減影(Subtraction Image,SI)的概念早在1925年即被提出,1934年Ziedesdes plantes發明了膠片減影的方法,1978年Winsconsin大學課題組織設計出數字影像處理器[1]。1980年數字影像的奠基人Mistretta宣告了數字減影血管造影(Digit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研究成功。DSA這一表述為自身進行確切定義的的同時也含露出其應用的缺憾――它不能減影並分離出血管以外的組織影像,如從軟組織中分離骨組織影像。這一難題啟動了雙能量減影技術的研究,它的技術核心是應用兩種X射線光量子進行攝影,該技術早在1983年與胸片數字化技術研究的同時就進行了臨床應用研究。但這時的數字化X射線攝影由於其影像空間解析度低下,限定了減影技術的臨床應用的范圍。進入新世紀以來,伴隨著非晶 硒 (aSe)平板探測器DR的發明,雙能量減影技術臨床應用研究正在其深度和廣度上煥然一新[2~4]。
1 非晶曬平板探測器DR原理
非晶曬(aSe)平板探測器DR克服了前一代空間解析度低的弊端,這種技術利用光導半導體材料俘獲入射的X線光子,直接將接收到的X線光子轉換成電荷,再由薄膜晶體管(TFT)陣列將產生的電信號讀出即可獲得數字化的X射線影像[5],這種工作方式的最大優點是完全克服了非直接轉換技術探測器由增感屏或閃爍體中的光線散射造成的圖像模糊效應,因而有非常高的空間解析度。
當入射人體的X線光子受到不同組織的吸收衰減,最後作用於電子暗合的 硒 層上,由於X線強弱不同,祥好肢 硒 層光導體按吸收X線能量的大小產生成比例的正負電荷對,頂層電極與積電矩陣間的高電壓在 硒 層產生電場,使正負電荷相分離,正電荷移向積電矩陣直至儲存於薄膜晶體管內的電容器,矩陣電容器所存的電荷與X線強度成正比,這些電荷信號被存儲在TFT的極間電容上。每個TFT和電容就形成一個像素單元,每個像素區內有一個場效應管,在讀出該像素單元電信號時起開關作用。從而保證掃描電路按順序逐一讀取每個矩陣電容單元的電荷,並將電信號轉換為數字信號進一步形成圖像。直接轉換技術徹底避免了非直接轉換技術中可見光散射效應。
2 雙能量減影技術原理
診斷性X線攝片所使用的是低能X線束,它在穿行人體組織的過程中,主要發生光電吸收效應和康普頓散射效應,光電吸收效應的強度與被照射物質的原子謹世量呈正相關,是鈣、骨骼、碘造影劑等高密度物質衰減X線光子能量的主要方式。康普頓散射效應與被照射物質的原子量無關,與襪改組織的電子密度呈函數關系,主要發生於軟組織。常規X線攝片所得到的圖像中包含上述兩種衰減效應的綜合信息。雙能量減影攝片利用了骨與軟組織對X線光子的能量衰減方式不同,以及不同原子量的物質的光電吸收效應差別,這種衰減和吸收的差異在不同能量的X線束的衰減強度變化中反映更為強烈,而康普頓散射效應的強度在很能大范圍內與入射X線的能量無關可忽略不計,利用數字攝影將兩種吸收效應的信息進行分離,選擇性去除骨或軟組織的衰減信息,進而獲得能夠體現組織化學成分的組織特性圖像――純粹的軟組織像和骨組織像,即為雙能量減影機制。
3 雙能量減影攝片方法

31 兩次曝光法 兩次曝光法指用不同的X線輸出能量(kVp)對被攝物體進行兩次獨立曝光,得到兩幅圖像或數據,將其進行圖像減影或數據分離整合分別重建為軟組織密度像、骨密度像和普通胸片的方法[4~7]。所採用的低能X線峰值在60~85 kVp,高能X線峰值為120~140 kVp。胸部雙能量減影的研究是從兩次曝光法開始的[5,6],後來應用於膠片增感屏系統、掃描投影攝片系統(scanned projection radiography,SPR)、計算機胸片系統(computed radiography,CR)和數字化胸片系統(digital radiography,DR),但大多隻是研究性質的報道,基本上沒有用於臨床,主要受限於兩次曝光時間差難以縮短至所需范圍,難以消除兩次曝光間被攝物體運動位移所導致兩圖像間的誤編碼[4~7]。直到直接數字化胸片系統(direct digital radiography,DDR)問世後這一問題才得到有效解決。由於該系統使用高速數字化平板探測器(digital flat panel detector,DFP),兩次曝光間的時間差可縮短到200 ms,病人一次屏氣可完成檢查,在很大程度上減少了誤編碼,同時由於該系統量子檢測效率(detectable quantum efficiency,DQE)高,能量分離的范圍大,在不降低質量的前提下,低能及高能X線輸出量降為60~80 kVp和110~150 kVp。特別是DFP將採集的信息直接變成可視圖像,因而成為胸部X線攝片便捷有效的檢查方法[8]。
32 一次曝光法雙能量減影攝片 一次曝光法是對穿過被曝光物體後剩餘的X光子進行能量分離,得出兩幅能量不同的圖像。該方法最初是為了消除兩次曝光法的誤編碼問題,由Speller等在1983年首次提出,他們是在特製的暗盒內迭放兩套膠片增感屏系統,兩者之間用銅濾板分隔,較低能量的X線在前方的膠片成像,而較高能量的X線穿過濾板成像於後方的膠片,從而實現能量分離[2]。Barnes等和Ishigakei等分別將一次曝光法應用於各種CR胸部攝片系統,用雙層影像板取代雙膠片增感屏系統,其信息的後處理功能使圖像質量提高[9,10]。在而後20年間一次曝光法在DR胸部攝影的應用有了長足發展,各種形式的能量探測器陸續應用於臨床[11]。

Ⅲ 減影的概念 名詞解釋減影

剪影 1、形態明顯沒有影調細節的黑影象稱為剪影。一般為亮背景襯托下的暗主體。剪影畫面的形象表現力取決於形象動作的鮮明輪廓。剪影不利於表現細部襲山纖和質感。
2、剪紙形式的一種。運用剪刀和黑色紙(或重色紙)剪制人物、動物或其它物體的典型外輪廓,無內部結構。通過影的造型表現形象。剪影唯侍的最初產生拍仿,據說是歐洲皇室宮廷御用藝術品之一,皇族為了記錄他們的御容,除了用各種繪畫的方法之外,宮廷藝術家還創造了剪影,以滿足他們的要求。剪影藝術於1928年傳入我國。
3、寫作手法,剪取一個大事件或大事物中的一個小片段來加以描寫,這種描寫的作用就是「以小見大」,其在哲學上的根據就是「通過部分獲知全體」。
減影有很多種,比如能量減影 減影成像 背景減影 減影(照)片 對數減影 雙能減影 減影片 線性減影 彩色減影 照相減影 電子減影 等。 不知你要哪種。

Ⅳ 國產DR哪個品牌相對比較好請詳細介紹一下

首先國產DR比進口DR要便宜,這是不爭的事實,價位往往只有進口DR的一半甚至更低,但由於國產DR的廠家生產X光機的歷史都不長,總是存在這樣或者那樣的問題,系統的穩定性往往不高,大毛病沒有,小毛病不斷,這是國產DR的一個通病,但一分價錢一分貨,花多少錢賣多少錢的產品。
作為一名工程師,在DR這個行業也做了幾年,各種品牌的DR也見識了很多,無論是球管,高壓發生器,還是探測器,各個廠家品牌宣傳,各置一詞,球管這一塊,其它廠家的先不說,南京普愛的最差,這是不爭的事實,沒辦法,組合式機頭,散熱慢,不能連續曝光,上周六晚上,回南京和幾個大學的同學玩,都是做DR系統設計的,喝的半暈的時候,突然聊起來DR,說他們DR的兩次曝光間隔不能少於45秒,不然的話,要麼管芯被燒,要麼球管報警,這就是組合式機頭槌管的弱點,我說我襪仿陵現在都在嘗試把DSA的減影功能給加進DR上了,我要是在你們那邊肯定做不了,我那同學說,普愛的DR就是這樣,系統決定功能
。你就是能寫再好的程序又能怎麼樣,球管已經是這樣了,無計可施了,老同學,普愛為了降低成本,維持其低價位,不願意將其球管改為分離式的,也就只能這樣了,在普愛當研發工程師還是很郁悶的。
高壓發生器可以自己做,但探測器還是別自己做了,安鍵的探測器自己做的,當初也准備用安鍵的,支持國貨嘛,但最後發現還是太不爭氣了,第一年還算行,在第13個月的時候,探測器前端的閃爍屏基本上廢了(CSI純度不夠,導致其對溫度濕度敏感,雖然我不是研究化學的,但查閱資料,還是很容易判斷出這一點的。),作為工程師,往醫院跑了很多趟,也廢了很多口舌,剛開始還以為是個案,最後好幾家全成這樣了,最後決定對其敬而遠之。萬東的和其差不多,那探測器真是一個丑啊,更別提臨床攝片了,五月份去長春,在一家醫院見到其CCD的DR,科室主任對我講,這不能叫DR,從外觀和做工上看,也就是50年代拖拉機的水平。
成像質量就不用說了,死機是家常便飯,東北人比較直,氣的想把它砸了。
藍韻確實有好東西,sedecal的高壓發生器,東芝的球管(雖然陽極靶面塗層比較薄,壽命一般,但還比較好用),但那一幫子銷售太缺德了,說的是一套,拉過去的東西又是一套。談好的是進口的發生器,拉過去的卻是國產的,作為工程師,我是最看不得弄虛作假了,我一個師兄在藍韻國內營銷系統做領導,每每聊到此事,萬分痛苦啦。借口就是這個世界沒有真善美。
其它的什麼美諾告戚瓦,中科美侖(中國最××的DR生產商,真是有辱中國製造,為了降低成本,什麼東西都往裡面大鍵摻,想起他,我就想起三聚氰胺的事。),恆瑞美聯(一群玩資本的傢伙,不好好做東西,CMEF的時候,搭了展台沒人看,市場估計都沒人開拓。。)。

結論:中國DR有點亂。。。

Ⅳ 優質x光機生產商有哪些,x光機哪款比較好

國內的有,邁瑞,萬東,聯影等
國外的有兆侍啟業界著名的GPS公司:GE、Philips、Siemens以及日本的島津、富士、日立、東芝,韓國三星等
x光機好的話肯東是談虛國外的好啊,國內都是攢機,平板探測器、高壓發生器、球管都是後配的,掌握不了核心科技,當然了族如也要看價錢了,推薦日系

Ⅵ 什麼是dr雙能量減影與普通dr

DR其實就是Darry Ring,那枚需要男士憑身份證定製,且一生僅能定製一枚,送給最愛的人,有著「一生唯一真愛」浪漫寓意的戒指,它代表的行敏是男士一生的承諾,游帶粗是很多女生都很喜歡很渴望得到的。而之所以會有那麼多人討論它是因為這是每個人對真愛的一種追求,對真愛的渴望。我想如果你將這枚戒指送給你愛的人,她應該也會很開神鎮心,感到很幸福。

Ⅶ 國內常見多功能DR數字X線機品牌有哪些

柯達,柯尼卡、美能達,西門子,東軟飛利浦等,國產的有北京、上海的等

閱讀全文

與雙能減影有哪些產品可以做到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fab如何提煉產品 瀏覽:86
安裝工程施工技術有哪些 瀏覽:39
生產技術儲備幹部是干什麼的 瀏覽:514
如何判斷數據有趨勢 瀏覽:32
清洗一台空調的市場價多少 瀏覽:596
錯誤設置了代理如何修復 瀏覽:482
理財產品凈值是怎麼確定的 瀏覽:292
網路共享的數據刪除了怎麼撤回 瀏覽:640
mysqldata數據怎麼恢復 瀏覽:538
程序員編程序用什麼語言 瀏覽:590
聊勝一籌產品怎麼樣 瀏覽:72
工管數據是干什麼用的 瀏覽:737
一張圖告訴你怎麼才能成為代理 瀏覽:23
如何通過市場機制來分析經濟 瀏覽:921
外賣產品券怎麼設置 瀏覽:951
如何開拓美洲市場 瀏覽:774
常州公司注冊代理記賬哪些流程 瀏覽:509
如何辨別視力驗光技術好壞 瀏覽:665
啤酒代理商怎麼鎖定 瀏覽:651
去證券交易所開戶需要哪些證件 瀏覽: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