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在產品經理工作中遇到的最大的困難是什麼
為什麼做產品經理很困難?因為產品經理需要面對一個難題:什麼產品是好產品?
這是一個很難回答的問題。
不信?試試下面這些類似的問題:
什麼人算美?
什麼價格算貴?
什麼菜算好吃?
什麼歌算好聽?
什麼書算好看?
什麼電影算精彩?
……
仔細想想,上述每一個問題,問題本身就很模糊。想得越仔細,就越覺得難。
這種問題的難點在於:什麼是「好」沒有明確標准。
其實生活中常常如此(社會學領域也是),很多問題沒有明確標准。
記得有位數學家說:生活比數學復雜多了。
生活中的很多問題,大致可以分為2類:
客觀的
主觀的
客觀的有明確標准,很少存在爭議。比如一棟樓有多高,測量一下就知道。但主觀的問題就很難給出明確答案。
上述問題很難回答,最重要的原因就是:這些問題的主觀成份過多。也就是說:對不同的個體/群體,會有不同的答案。
主觀成份多,意味著變化的可能性很大,變化的空間很大,涉及的變數非常多。有多多呢?我們隨意分解下:
首先,每個人的主觀幾乎都不同。
世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葉子。
其次,同一個人的主觀,會因為以下各種因素變化——可能是因為某種因素而變化,也可能因為某些因素的組合而變化。
外界環境
時間(昨天/今天/明天、去年/今年/明年、十年前/現在...)
空間(游樂園/公司/學校/食堂/家裡/商場/電影院/KTV/酒吧/圖書館/公園/操場...)
時代背景(原始社會/古代/近代/現代...)
社會環境
文化氛圍
……
與外界的接觸
學業狀況
事業發展
感情狀態
家庭狀況
……
個體狀況
生活質量
身體狀況(基因差別、年幼/年輕/年老、高矮胖瘦、強壯/瘦弱、健康/眼健康/疾病、飽/餓、睡眠充足/睡眠不足、精力充足/精力不足……)
心理狀況(心理健康/心理疾病、抑鬱症/狂躁症/自戀症/幻想症/痴迷症……)
情緒狀態(喜怒驚恐悲)
認知水平
道德水平
收入水平
經驗
智商
情商
……
……
所以,對於主觀成份多的問題,很難給出明確標准,而且即使給出一個相對明確的范圍,這種范圍也一直在動態變化當中,變化的時間足夠長時,就會看到明顯區隔。
比如10幾年前,我們覺得諾基亞功能機非常強大,能擁有一部已經很好。但今天,很多人連iPhone都逐漸看不上了。
但相對而言,還有主觀中的客觀——也就是大多數人的主觀。
比如大多數中國人都認為劉亦菲很美
比如大多數人都認為iPhone的易用性比其他手機好(至少幾年前還是)
比如大多數人都認為微信很簡潔
比如大多數人都認為方便麵5元正常,5分很便宜,50元很貴
……
針對所有人群去分析主觀中的客觀很難,所以做微信這樣的產品難度極大;對於產品來說,我們是針對產品的特定用戶群去分析其主觀中的客觀,相對就容易很多,這正是產品經理的工作。
所以張小龍相信直覺,認為產品經理得是文藝青年。
做產品,很多判斷難以通過理性分析做出,而必須依賴人的直覺、感性、感受,這也是做產品最大的難點之一。
如果有一天,世界的數字化程度足夠高(比如人腦直接聯網,各種數據包括思想都直接上傳雲端),又有足夠強大的計算能力,到那時,這種「主觀中的客觀」或許就可以准確實時量化了。
到那時,或許各個公司中都會有一個重要設備,可以顯示對應用戶群的需求變化,就像天貓雙十一時的實時銷量變化監控一樣。
所以,做產品經理很困難,因為有很多模糊地帶需要產品經理去把握,這種模糊地帶靠的不是數據分析,靠的不是理性分析,而是人的直覺、感覺。一旦產品經理的感覺有誤,就會導致公司損失
Ⅱ 從零基礎開始學習產品經理難不難
從零基礎學產品:難點在哪裡呢?1、如果是新接觸了一個行業,那你難在你不光要來了解該職位的事情,你還要了解該行業大體的一些東西,這樣學習難度或許就大了。
2、自學。這是一個好的方法,但是真的適合自律性比較強的朋友,自律性不夠強的朋友,很容易買了一房子的書,最後用來落灰。所以自律性不強的朋友還是報班吧,要不然啥時候能學會,笨笨熊老師專治不自律 。
易點:1、產品經理不要求你會太多專業性特別強的東西,例如技術開發,這個真是要苦學的。
2、產品經理首先要學會溝通,對上你要溝通好你要做的產品是什麼樣的,對下你要和UI、技術溝通你產品是否可實現的問題,所以產品比較考量一個人的溝通能力。
3、產品經理還應該邏輯思維好,一個產品的實現,怎麼做會更好,這是一個產品經理必須要了解的。
Ⅲ 互聯網產品經理好學嗎,是干什麼的,前景怎麼樣,本人從沒接觸過這些東西
現在好多大學生就憑這自己懂電腦、常上網、泡論壇、會點PS、好網購等等這些層面上的網營知識躍躍欲試的跳入網站產品經理這個門檻里,其不然裡面的隱形門檻,到處都是坑。。。。。。 那麼為什麼還有那麼多的大學生畢業後想做互聯網產品經理呢? ·自身沒有系統性的職業規劃 首先我認為有一個比較普遍的現象,就是大多數大學生其實對自己的職業和工作沒有什麼規 劃也沒什麼理想。大學四年過的也是渾渾噩噩。到了大四找工作的時候臨時抱佛腳,不知道自己會做什麼、或者乾脆什麼都不會做。於是鍾情於各種講座、視頻,聽 別人幾句話,翻上幾頁書就決定要找什麼樣的工作。 崗位專業不限 涉及到產品經理的專業大體上有幾個:計算機方向、設計方向、營銷還有信息管理。一個一個的說吧。 ·計算機和設計方向 每個學校都會有這樣一批計算機系的學生,他們上大學之前對計算機一竅不通,甚至有偏遠地方的考生從來沒碰過計算機。如果說大學之前對於編程、計算機 思想這方面一點點接觸都沒有的話,恐怕很難通過大學四年把計算機學明白。計算機系學了四年,出來之後分不清線程進程,搞不明白冒泡排序和選擇排序的人想必 是大有人在。學的時候未必就學不懂,更不用說讓他們每天都和這個東西打交道了。所以他們做不了研發,又逃脫不了IT、互聯網這個圈子,只能另尋別路。 計算機這東西,入門了之後可以駕輕就熟。但是從零開始到入門可能需要很多年的時間,很多大學生即使是計算機系都沒能邁過入門那個坎。其實設計類和計算機很類似。專業你可能進得去,過幾年也能混個證書,但是沒有美學基礎,這個專業又沒學透幹不了這行就得想別的辦法。 ·管理和營銷方向 鄙人是極為希望這些專業滾出所有的大學的。一個少不更事的高中生,眼界只有穿衣吃飯食堂宿舍那麼大點,去教他們怎麼樣帶領一個組織實現偉大目標。這 不是純屬扯淡么。在加之管理學的老師們都有種自命清高的優越感(我的老師們有一點),所以將這股勁兒直接傳給了自己的學生們。學生們學了四年出來,總是以 為自己學的是「管理」方面的知識,要做的事自然是領導別人,去從宏觀的角度思考問題,站在戰略的層面來審視。而不是具體去執行,去實施。產品經理要協調各 部門的配合,要從整體對各個環節把控,很像管理學老師們每天跟我們叨叨的那些話么。所以我畢業了要做個這方面的工作吧。大學學管理,我一直認為好比給新生 兒吃燉肉,看似有營養有價值,實則一丁點都消化不了反而會造成嘔吐。所以很多管理學專業出來的學生就是一副空皮囊,技術特長沒有,戰略思維......搞 笑了吧。 ·信息管理 鄙人就是這個專業。上述說的兩種情況,想必都會在信息管理的學生當中出現。編程寫代碼,上課的時候只涉及一點點,老師又告訴你不用太精通,所以連個 基本的for循環原理可能都搞不明白就過了考試了。管理學呢,四年全學管理到最後都手無寸鐵,零零散散學一點更是三腳貓了。數據分析、系統設計呢?說句難 聽點的,無數老師都沒自己做出來過什麼,怎麼教給學生。好比一個陽剛氣十足的男人給別人講武林絕學《葵花寶典》一樣,講出來的東西能聽么? 如果想給一個業外人說明白建築造價師是做什麼的,恐怕很難。因為涉及到的專業內容太多,沒有點基礎知識根本聽不懂。產品經理的問題就在於,所做的事 情用簡單的話語就能給別人講明白,所以很容易找來一些什麼都不懂的人,自以為很適合做這個工作。簡單拿用戶體驗來講,隨便找個人都能說出一個東西哪兒好 用,哪兒不好用。換做大學生,他也可以天花亂墜的說上一通,然後就順理成章的認為自己適合做這個,進而「喜歡」做這個了。 ·因為「經理」兩個字 title中有「經理」兩個字,如果都改叫更准確的「產品助理」or「需求分析師」,不知道會不會少很多「學生會主席」來投簡歷? ·形式大好 現狀形式一片大好,先讓「產品經理」這個職位大熱起來再說,然後才能讓各種問題更明確的暴露出來,然後才好解決。 產品經理就是個門檻高但是能用通俗語言講明白的職業。學生往往注意到它的通俗,卻看不見它的門檻。明明到處都是坑,看見了我們也往裡面跳。 想入產品經理這個坑的童鞋們可以多看看相關的行業網站看看,如:人人都是產品經理(www.woshipm.com)、鈦媒體、36KR等
Ⅳ 知乎答問 | 為什麼說好的產品經理一將難求
古代的「將」一般指帶兵的人。
問題是,好的產品經理為何一將難求,那麼這問題里,將是產品經理,那還得有兵(兵是誰?)
我覺得能用「將」來定義產品經理,這個問題真的是一個好問題。
作為「將」的產品經理,到底是幹啥的?
姑且根據鄙人曾參與翻譯的《啟示錄》的標准為例看看一個產品經理的職責是什麼~
1、評估產品機會
2、定義要開發的產品
3、協調資源、推進確保開發出正確的產品
4、協助各部門,推動產品目標的實現
「好」產品經理是能完全勝任乃至超出以上職責的產品經理
強硬定義一下,是具備良好的商業分析能力、大局觀、項目管理能力、邏輯思維、書面輸出能力、表達溝通能力、抗壓能力、對技術實現方案的了解、強結果導向傾向......等因素的PM,聽來很虎,但是作為「將」,這些能力要求很合理吧。
OK,我們姑且以此作為一個標准,在PM的全集里,符合以上定義的PM是「好」PM子集。
「一將難求」變成兩個問題
為什麼「好」PM這個子集里實際的人頭個數那麼少?( 因為少所以找到的概率小)
為什麼找到了也「難求」?( 這里先不談能找到也難求的情況,上面回答很多都講到了好PM都跑去自己創業等情況)
而在廣袤的亂糟糟的市場上(參見A站92妹子事件),大票的產品經理們在干什麼呢?
有的產品經理只負責畫個原型圖和寫交互注釋
有的產品經理只負責傳達老闆和業務端的需求給RD
有的產品經理主要負責寫PPT做計劃書
有的產品經理主要負責跪著求RD『大哥行行好』
......
說起來都是PM,實際上不追問深一點壓根不太知道具體是做啥的
一問下來有的是老闆助理,有的是交互設計師,有的是傳話經理......對吧?
實際上做的工作只是PM職責里很小的一部分,嚴格的說不成其為產品經理。
對比堂堂大IDG定義的產品經理,恐怕這個「好的產品經理」,能確實對得上號的就不多了。先把名不副實的PM全都劃掉,恐怕一大半得沒了。
舉個栗子:北上廣深杭畢竟互聯網發展多年巨頭公司也多,情況還好一些,我在二線城市生活這段時間跟獵頭聊,得到的信息是:大多數老闆們也不知道PM是幹啥的,聽說做互聯網項目要招,於是就招了,JD么還是扒拉招聘網站其他公司發布的信息直接貼過來,具體的都要面談
——OS:WTF?談什麼?進去讓我做什麼?
以上,我們先從市面上號稱的PM集合里,把「頭銜是PM但實際並不是PM」的這部分子集去掉
-------------------------------------------
下面再從「頭銜是PM、實際上也確實是PM」這部分子集來談。
培養機制來說
除非能進BAT以及一些獨角獸公司,各種中小公司基本上不太可能給一個初入行的PM系統培訓的機會,畢竟能活都多久都還不知道哪有空搞什麼員工職業培訓,基本靠自生自滅,最好是拿來就能用得上,對吧?
所以呢,大量PM都是頑強奮斗自學,靠看書靠上網靠實戰靠參加沙龍.....摸爬滾打成長起來。
這里就會有個什麼問題呢?一般我們說自學成才,主要靠天賦,而很遺憾的是,在這個不公平的世界上,有天賦的人總歸是少數.....因此,可以看出能通過大公司培訓、或者自學建立相對系統的知識體系、方法論、工具技能的PM,兩者加起來也是少數。
——這里,又劃掉一部分因為缺乏體系化從而一直野生、從規范上就難以上台階的PM的集合。
項目經驗來說
大公司背景好吧?真的嗎?只要是大公司的經驗就好、就能大殺四方么?不盡然。任何企業做大了以後管理體制轉型,都容易導致職位拆分過細,一個蘿卜一個坑的情況,流程鏈條已經很清楚了,PM職位一列出來就是螺絲釘崗位,容易看不到全局+實際的項目掌控力有限,優化小模塊這種事就不要指望能力快速提升啦。
那麼,小公司的經驗好么?也不好,即便個人自學能建立自己的知識體系、方法論、工具運用也很嫻熟,so what?小公司的產品說死就死,看死在還沒開發出來還是死在開發出來沒運營 or 死在老闆tmd想法又變了.....就是這么悲催,連完整的從0到1的經驗獲取都很艱難,很多創業公司的PM是沒有見到過產品實際運營情況就失望下場的;加之創業公司人力不足,什麼雜事都要摻和幫忙,容易導致精力分散,很多細節工作實際上沒有做完整——總之,項目經驗不完整。
——以上,又劃掉缺乏全局觀、項目掌控力、項目經驗不完整的PM的集合
團隊環境來說
好的RD、QA和運營團隊對一個PM的成長至關重要,好的RD團隊能教會PM技術流方向的考量(並不是RD和PM總在打架撕逼的好嗎?),好的QA團隊能推動PM邏輯更為嚴密謹慎(跟著對用例大戰幾百回合試試?!),好的運營團隊能反哺PM從產品結合運營的角度整體考慮,我個人覺得,缺哪塊都是很大的缺陷。能集齊這些好的經驗的PM真心不多,而這些,卻又不是PM自身可以先知先覺形成的經驗。
溝通能力來說(特別強調)
對產品經理來說,溝通是非常核心和重要的能力,包括正式輸出物和口頭溝通兩個方面。一個 PM 至少要有能和老闆,RD,測試(QA),運營,商務,財務,法務這七個部門溝通的能力。能溝通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別人說的你聽得懂,你說的別人能聽得懂。也就是一個優秀的 PM,至少在專業上能聽懂研發討論技術,能和 QA 根據PRD討論測試用例,能知道如何減輕運營的壓力,降低運營出錯的幾率。商務和銷售提出一個含糊的需求,能幫商務和銷售分析出他們真實需求是什麼,能懂基本的財務流程和財務風險,能知道有哪些設計必須提前告知法務,讓他們評估法律風險。當然, 如果不能和老闆良好溝通,以上能力全部歸零,堪稱產品經理的「阿克琉斯之踵」
備注一下:不能和老闆良好溝通,有很多因素..... .
-------------------------------------------
基本上,以上條件限制已經把90%+的PM攔在「好」的陣營外~
另外
插播一句三觀不正的關於目前認為的,什麼是「好」
因為業內缺乏公認的對PM的明確分類和衡量標准,所以PM能叫得出來名兒的,基本是爆紅或者爆牛公司的PM,而是否因為公司成了所以必然這家公司的PM就好呢?也不是。
有很多公司並不是「產品做得好所以這家公司才成功」的,還得看這家公司是以什麼為核心來驅動的,在技術驅動、運營驅動、資源驅動的公司,PM好不好對一個公司成功與否而言,其實佔比因素並不大。
而在產品驅動的公司,公司成不成功,照樣受各種天時地利人和條件的限制,能一炮而紅的真的是lucky dog~
如果得益於標准缺乏以及成王敗寇的腐朽理論,以做出過什麼「成功」產品為標准來判斷一個pm「好」or「不好」,那自然就更一將難求了。
舉個栗子: 我的好朋友@李明進 寫過一條微博,
「 PM大致分為兩類,第一類目標堅定,推進項目果斷並且井井有條,但有時顯得不近人情,第二類走親和力路線,善於理解他人的處境,項目做得靈活但經常優柔寡斷,當然,最後真正能做出成績的, 一定是運氣好的那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