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鴻蒙用戶破4000萬 接入鴻蒙平台的芯海科技如何構建智能家居生態鏈
近日,在華為P50發布會上,華為消費者CEO余承東表示,鴻蒙系統的用戶數量已經達到4000萬,相當於每秒8個用戶升級鴻蒙,華為新旗艦產品P50搭載鴻蒙OS2上市發布。作為一個新興的生態系統,鴻蒙的發展可謂相當迅速。當然,這中間加入鴻蒙系統除華為自己手機用戶之外,其生態合作企業多達30多家。據悉,芯海 科技 成為敗螞畝華為鴻蒙及Hilink 戰略合作夥伴,目前已完成3 大品類,近20 個產品的接入。
科技如何構建智能家居生態鏈" img_height="198" img_width="338" data-src="//imgq7.q578.com/ef/0806/795d3a843ee23dc0.jpg" src="/a2020/img/data-img.jpg"> 科技如何構建智能家居生態鏈" img_height="155" img_width="351" data-src="//imgq7.q578.com/ef/0806/9790350287e371c8.jpg" src="/a2020/img/data-img.jpg">
在7月27日,芯海 科技 健康 測量AIOT總經理郭爭永對媒體解讀了智能家居領域的最新技術發展趨勢和芯海 科技 構建的AIOT一站式解決方案。
科技如何構建智能家居生態鏈" img_height="209" img_width="314" data-src="//imgq7.q578.com/ef/0806/4c124d487903c5bf.jpg" src="/a2020/img/data-img.jpg">
「AIoT 技術和產業奇察森點已經到來,國內進入了黃金發展期。比如感知技術從2009年到2014年,視覺為主,像素低,各類感測器的體積大,2015年到2019年視頻感知能力提升,語音識別應用加強,特別是視頻類語音應用非常廣泛。到2020年聲、光、電、觸、氣等多種環境感測技術成熟,未來將是萬物感知,數字化、虛擬化的趨勢。」芯海 科技 健康 測量AIOT總經理郭爭永表示。
科技如何構建智能家居生態鏈" img_height="228" img_width="418" data-src="//imgq7.q578.com/ef/0806/af30bc040b17cdbd.jpg" src="/a2020/img/data-img.jpg">
計算技術,家電產品早期採用8位MCU,演算法效率比較低,但是其優勢是性價比高,夠用就好。到目前這個階段很多家電設備以32位MCU為主,在互聯網的大趨勢下,MCU的算力會越來越強,邊緣成本會隨著出貨量增大逐步降低。後續會有MCU疊加AI做一些邊緣計算,最終會轉變成邊緣計算晶元,雲管端和協同計算的場景會逐步出來。
郭爭永認為,連接技術的演變也在持續,大范圍的遠距離連接從3G、4G向5G演進,近距離包括室內一公里的連接技術方面,藍牙持續演進,從藍牙4.2到藍牙5.2支持音頻、定位等多個場景的出現。WiFi技術當中WiFi6已經成為占據主流的一個形態。
芯海 科技 圍繞連接方式的演進,典型的應用從攝像頭、可穿戴,到現在最高級別的自動駕駛開發場景應用。「站在晶元角度來看,隨著感知技術的不斷成熟,ADC技術的應用,包括聲、光、電感知,還有計算能力越來越強,芯海 科技 的高性能MCU支持IOT OS、藍牙/Combo支持快捷連接,可建立多終端聯動,我們推出物喊了從信號鏈MCU切入的,AIOT一站式解決方案,提供精準感知、計算控制與智能連接的能力。」郭爭永表示。
科技如何構建智能家居生態鏈" img_height="237" img_width="423" data-src="//imgq7.q578.com/ef/0806/8a4187c7627483db.jpg" src="/a2020/img/data-img.jpg">
國際知名調研IDC預計,2021年中國智能家居市場高速發展,智能家電增長會超過30%,智能照明增長速度超過90%。智能可穿戴、智能秤等周邊產品的接入也已經成為潮流。芯海 科技 作為一家高精度ADC晶元公司,智能家居已經成為公司的未來戰略發展方向之一,其在智能家居感知層建立了自己的產品序列。
「現實世界是模擬的,包括壓力、溫度、氣體等都是模擬信號,我們通過ADC轉化進來變成數字信號,經過MCU處理之後,我們通過無線連接諸如溫度、氣壓等的數字信號通過屏幕顯示或者上雲,或者通過再通過數模轉換器ADC把它再變成模擬的信號,驅動馬達。總之,芯海 科技 主力進行數字信號鏈MCU整體的構建。」郭爭永表示。
科技如何構建智能家居生態鏈" img_height="253" img_width="467" data-src="//imgq7.q578.com/ef/0806/64cac01d4c6d094a.jpg" src="/a2020/img/data-img.jpg">
郭爭永指出,芯海 科技 在萬物互聯時代到來之際,加強了物聯網平台的合作關系,作為華為生態合作夥伴,芯海 科技 從早期的Hilink到最新的HarmonyOS Connect,為終端廠商提供鴻蒙生態接入的多維度,多層級的整體解決方案;通過內置到 HarmonyOS的FA,可直接支撐體脂秤品類在HarmonyOS的應用;通過提供針對智能家居應用場景定製優化的MCU,為 HarmonyOS運行提供有力支撐。
在 健康 測量領域,隨著蘋果、華為、小米等眾多廠商進入,在垂直的 健康 領域越做越深,血糖、血壓在無創的情況下可以實現低功耗的測量,芯海 科技 基於信號鏈MCU晶元,疊加演算法和解決方案,最終形成一個AIOT平台的解決方案。郭永平還指出,芯海 科技 的CSA37F62已通過AEC-Q100車規級認證,處於車企前裝的導入階段,公司也在持續加碼 汽車 電子研發,車載BMS管理晶元、車載域控制器、控制MCU有望在未來幾年加快投入市場。
Ⅱ 華為首次詳解鴻蒙商業模式:開源、做大生態,讓合作夥伴賺到錢
將近兩年的預熱之後,華為終於確定了鴻蒙系統的正式發布時間——6月2日。與此同時,華為操作系統EMUI的官方微博也更名為「Harmony OS」。谷歌斷供的背景之下,這被視為是華為告別安卓的一種儀式。
鴻蒙身上擁有許多個引人注目的標簽:「華為」、「國產」、「第三大操作系統」、「比肩iOS和安卓」,這些足以令資本市場興奮。鴻蒙發布日期官宣當天,「鴻蒙概念股」紛紛大漲。截至25日收盤,易聯眾、常山北明、科大訊飛等相關股票均大漲。
從2019年問世到現在,在華為消費者業務增速大幅放緩的危急時刻,鴻蒙終於、也必須上場了。但把鴻蒙做出來,只是它的第一步。
「成功開發操作系統只是1%,剩下的99%都是做生態。」華為消費者業務AI與智慧全場景業務部副總裁楊海松在接受界面新聞等媒體采訪時表示,對於生態而言,尤其是操作系統這類的底層平台,軟體使用量、市場佔有率是它能否活下來並最終成功的核心因素,16%的市佔率是一個生死線。
如何守住這條生死線,或者說如何做大生態,是鴻蒙在今後兩年必須面對的核心問題。盡管現在呼聲最大的是鴻蒙手機,但如果單一地用於手機,那鴻蒙幾乎很難存活。iOS和安卓已經足夠成熟,即便華為完全對手機廠商開放合作,現階段也很難有競爭對手有動力伸出橄欖枝。
鴻蒙被定義為為萬物互聯時代打造的智能終端操作系統,相比起「替代安卓」,它更長遠的目的是走向更多終端,拉到更多合作夥伴,從而壯大生態,維持生命力。
但年輕的鴻蒙要靠什麼吸引合作廠商?
5月18日,華為在鴻蒙生態合作夥伴峰會上宣布,華為全場景硬體生態品牌正式升級為HarmonyOS Connect,將Works with HUAWEI HiLink和Harmony OS統一為HarmonyOS Connect。
通俗地說,這一升級的目的是進一步整合華為硬體生態資源,提高合作效率。曾有華為HiLink合作廠商負責人對界面新聞表示,華為HiLink、鴻蒙分屬兩個銷售團隊,內部競爭很厲害,常常令合作廠商「搞不明白到底要和誰合作」,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內耗。此次統一團隊、品牌、方案和體驗,就是「集中精力做好硬體生態」。
楊海松還在峰會上表示,鴻蒙將從三個層面與硬體合作夥伴共創收益:做產品、賣產品和運營產品。簡而言之,提供軟體、渠道和服務。
楊海松認為,華為在生態搭建上缺乏經驗,但做產品卻很擅長。相比起其它操作系統,鴻蒙擁有其獨特優勢,比如支持多設備統一編寫語言,應用和服務開發者可以一次開發、多端部署,對用戶而言,跨設備使用體驗也可以更加流暢。
在產品層面,華為向鴻蒙生態夥伴免費提供開源軟體和商業認證,如果有對操作系統要求較高的廠商,可以選擇購買商業發行版,華為會從中收取服務費。但大多數廠商還是選擇免費版,因為成本較低。
華為還將幫助鴻蒙生態夥伴賣產品,像幫助賽力斯賣車一樣,在華為線上商城、線下門店全面鋪開搭載鴻蒙系統的硬體產品,華為從中收取渠道傭金。目前,華為擁有3大電商平台入口以及超過60000家線下門店,今年還將額外增加15000家第三方門店,未來將全部向鴻蒙生態產品開放。
對一些硬體廠商來說,華為的渠道網路和品牌效應擁有不小吸引力。楊海松舉了一個例子,有生態夥伴在全渠道銷售同樣的產品,半年內銷量在一千台左右,但在華為商城可以實現20天1000台的銷量,且基本不做任何導流和營銷。
一位已加入Harmony OS Connect的智能家居廠商市場負責人向界面新聞表示,由於自身品類較為小眾,加入的目的並不在於帶貨,而是希望藉助華為的品牌效應提高影響力,讓華為幫助自己教育市場。
第三層是運營產品。華為把十萬個以上的原子服務引入Harmony OS Connect,並與合作夥伴聯合運營,方便消費者免安裝直接使用,最終由華為與廠商共同分成。楊海松表示,這是未來鴻蒙做大蛋糕的關鍵。
但楊海松也提到,鴻蒙今年的目標並不是賺錢,渠道傭金也只是很小的一部分收入。某種程度上,讓生態夥伴賺錢比鴻蒙賺錢更加重要。
根據官方披露的數據,今年鴻蒙計劃將搭載超過3億部設備,其中有2億部是華為自有設備,生態設備將超過1億,場景拓展上希望「一橫一縱」。其中,「一橫」要從在家居領域擴展到消費者高頻剛需的六大領域,目前累計擁有超過1000家硬體生態合作夥伴,包括美的、九陽、老闆電器等;「一縱」則是做好全產業鏈適配,已積累超過50家模組和解決方案合作夥伴。
業內有聲音擔憂,手機普遍被認為是萬物互聯時代的核心入口,但在晶元問題始終無解的情況下,華為未來很難在手機規模上取得優勢。楊海松認為,華為手機仍然有7億多的存量,且手機換機周期在拉長,華為仍有「上量」的時間。另一方面,在不同的使用場景中,PC、平板、手錶乃至跑步機等任意設備都有可能成為新的入口。
無論如何,鴻蒙要走的路還有很遠。楊海松提到,鴻蒙當前最核心的挑戰是時間和規模的剪刀差:「留給中國萬物互聯時代的軟體生態構建根能力的時間只有一到兩年,這意味著我們需要用一年走完別人5-7年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