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清水河的特產是什麼
清水河的特產是什麼
清水河,又名隴城河,古稱略陽川水。是葫蘆河天水秦安縣境內的第一大支流,發源於張家川縣張棉驛鄉石廟子村北麓,自隴城鎮楊家河村進人秦安縣境內,下面是我整理的清水河的特產是什麼,歡迎大家閱讀!
(1)清水河蕎面
蕎面:蕎麥加工,磨成麵粉稱為蕎面。縣境內韭菜庄、盆地青等高寒地區均有種植,為一種晚秋糧食作物,是粗雜糧中營養豐富的品種。它是清水河縣人民非常喜愛的主食之一,能做掛面、餅子、拿糕。
蕎面不僅養生,而且葯用價值也大,含有維生素C生素B1等成分,對於高血壓、動脈硬化、糖尿病具有一定的療效。
(2)清水河油炸糕
清水河油炸糕黃米主要盛產於縣境中西部地區。由黍子加工剝皮便成黃米,可作成涼糕,香美可口,香甜粘軟:磨成面沒行後作成糕,軟精香香,再用上好的酥油炸製成油炸糕,更是極品美味,反婚喪喜事,過生日。滿月都要吃油炸糕,親戚上門,待客也要吃油炸糕。多數是蒸出糕,包上豆餡,糊油炸出,撒上白糖,香甜可口。
(3)清水河酸飯
酸飯是縣境人民的家常便飯內盛漿湯,用來漿米,置放於鍋頭或熱炕頭,使漿米很快發酵。酸米含有一種菌類,食後可幫助消化,增進食慾,使體內得到更多的維生素。人們說酸飯可使皮膚細嫩。
製作酸飯的方法比較簡單,只要將靡米放入預先備好的酸米罐子里,倒上水,放上姜湯,經過發酵,然後煮好,即可食用。酸飯的種類很多,有酸粥,酸撈飯、酸米湯、酸稀粥等。夏秋季節。喝一碗酸米湯,即可消暑解渴,是一種難得的飲料。
(4)小香米
穀子是內蒙古清水河縣1996年引進的優質特色穀子新品種之一,該品種米粒較小,色澤金黃、香味濃郁、口味極佳、營養豐富。而且由於我縣獨特的地理、土壤、氣候以及無任何污染的自然環境,為各種營養物質的積累提供了有利條件,因此,米質大幅度提高。2000年經國家農業部穀物及其製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研究中心等機構的檢驗的分析:內蒙古清水河縣所產的小香米富含粗纖維、脂肪、澱粉、蛋白質、可溶性糖等質以及人體所需的17種氨基酸和鈣、鐵、鋅、磷等微量元素及多種維生素、生物褪黑素等人體所需的各種營養物質其比例全被評為「內蒙古自治區名牌產品」。2006年在上海國際農產品展銷會上被評為「暢銷產品獎」。
(5)果丹皮
果丹皮,是一種海紅大果子熬制晾乾後製成皮狀食品,食之,酸甜適中、餘味無窮。並可助消化、增食慾、治胃病、高血壓病,使人們喜愛的一種食品。
果丹皮酸甜可口,有助消化,兒童尤其喜愛。而且原作比較簡便,是一項投資小、利潤大的.果品。一種用干、鮮紅果或製作紅果脯;蘋果脯等的下腳料為原料製成的食品。
一般人都可使用。兒童、孕婦、老年人、消化不良尤其適合使用。傷風感冒、消化不良、食慾不振,兒童軟骨缺鈣症、兒童缺鐵性貧血者可多食用。
(6)地皮菜
地皮菜是內蒙古當地人的叫法,其學名叫做「普通念珠藻」,別名很多,有的地區稱作地軟、地耳、地木耳、地皮菇、地錢、枯拿嘩岩衣。地皮菜必須在雨後採集。
內蒙古冬天氣候寒冷,過去新鮮蔬菜少,地皮菜便成了農戶家的上等菜餚,清水河縣的土豆地皮菜餡包子、雞蛋豆腐地皮菜餡兒的油炸糕讓我們至今回味。
(7)清水河豆腐
在清水河豆腐很出名,豆腐食法也是品種繁多,豐富多彩。近年來,人們研究和製作出了形形色色的豆腐制營養價值也在不斷提高。豆腐的大眾食法主要有:炒、燉、繪、涼拌等。炒菜類有麻辣、魚香、咸鮮幾種味道。其中清水河縣的麻辣豆腐可與川菜相比。此外,當地人還可以把豆腐製作成為外酥內嫩的燉豆腐、繪豆腐等。其特點主要突出了麻、辣、嫩、燙。如今,在清水河縣城鄉居民中無不以豆敏兆腐為佳餚。清水河的豆腐即使在鍋里翻炒都不會被打碎。這種傳統的加工豆腐技術,確實稱的上清水河縣的一絕.
;B. 清水半夏是什麼意思
清水半夏,甘肅省天水市清水縣特產,全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清水縣地域廣闊,地形復雜,高寒、陰濕、干仔纖旱、溫差大、太陽輻射強等氣候特徵明顯,適宜種植半夏。清水半夏呈類球形,有的稍滲猛偏斜,直徑1.2-1.6厘米,一二極品率佔60%以上,表面光潔白色,較光滑,質堅實,富粉性,粒大,無粗皮。表白色或淺黃色,質堅實,斷面白色,富粉性。氣微,味辛辣,麻舌而刺喉。
2018年7月3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農叢戚橋業農村部正式批准對「清水半夏」實施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