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為什麼有的農產品的價格很低
有的農產品價格低,原因是多方面的,我們不妨來分析一下:一、不少農產品在市場上面都出現了供大於求的現象。
三利用互聯網+開展多渠道銷售,避免被批發市場壟斷總而言之,希望農民以後的收入越來越高,生活越來越好!
『貳』 如何理解農產品營銷學中的農產品概念及其三個層次
農產品整體概念是指提供給市場,用於滿足人們某種慾望和需求的與農產品有關的生產、加工、運輸、銷售實物、服務、場所、組織、思想等一切有用物。
三個層次:
1、核心產品:
農產品附加產品農產品有形產品農產品核心產品農產品的核心產品是指消費者購買某種農產品時所追求的效用,是消費者真正的購買目的所在。
2、形式產品:
農產品的有形產品是農產品核心產品實現的形式,即向市場提供的農產品實體的外觀。
3、附加產品:
是消費者在取得農產品或使用農產品過程中所能獲得的形式產品以外的利益,它包括提供農產品的信貸、免費送貨、保證售後服務、農產品知識介紹、種子栽培技術指導等。
擴展資料
在當今的農產品中普通農產品過剩,優質特色農產品相對短缺,特色農產品營銷是以營銷學為基礎,運用現代營銷技巧,對農產品的生產、銷售進行有效指專導,使作用的農產品在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中更加具有競爭力。
特色農產品營銷就根據《農產品營銷學》(高教版),是這樣理解的,指導生產差異化的農產品,屬農產品目標市場策略,是對資源條件較差的企業或者農業生產者尤其適用的一中營銷方法。
『叄』 農產品如何打開銷售渠道
這個需要宣傳,或者需要你主動去找人,發揮你藉助外力的能力拉人,現在都開始線上推廣宣傳模式例如里德助手,微信、微博、抖音等。
『肆』 綠色農產品將來的發展前景會怎麼樣呢
一、綠色農業構想
中國的綠色食品開發從九十年代開始,經過十多年的艱苦努力,進入了快速發展的時期。綠色食品產業的規模開發為推進綠色農業的發展,提高農民收入,增加企業效益,改善人們的膳食結構,促進貧困地區的經濟振興,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探索出了新的途徑。這里提出如下探索性構想:
——「綠色農業」的終端產品應當是綠色食品。1989年農業部農墾司在制定農墾系統發展規劃時,為提高企業經濟效益提出了拳頭產品、重點企業、配套攻關技術3項措施,把無公害產品作為拳頭產品,並冠以「綠色食品」。與此同時,「綠色組織」、「綠色大合唱」、「綠色消費」、「綠色長城」等也都應運而生。1990年5月,農業部推出了旨在促進農業環境保護、消除食品污染的綠色食品工程,黑龍江等9個省率先加入了這個工程。農業部1992年在農墾司「綠辦」的基礎上成立了專門的綠色食品認證、管理、科研機構—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隸屬農業部,專門負責組織實施全國綠色食品工程。1993年,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加入了「國際有機農業運動聯合會」(IFOAM)。1995年後,黑龍江、廣東、河北、山東、遼寧等省市推出了無公害農產品,多數進行了注冊登記。近幾年,農業部在無污染、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及農業環保技術合作方面,與100多個國家的相關政府部門、科研機構以及國際組織在質量標准、技術規范、認證管理、貿易准則等方面進行了廣泛、深入的交流與合作。1998年聯合國亞太經濟與社會委員會(UNESCAP),重點向亞太地區的發展中國家介紹和推廣了我國無污染、無公害的綠色食品開發和管理模式。
——「綠色農業」在某些方面,類似於國際上的有機農業。國外的有機農業是本世紀30年代,英國農業專家哈沃德提出的。1990年聯合國糧農組織對有機農業的概念進行了統一,認為有機農業應該是在維持地力和防止病蟲害方面,通過加強自然過程和物質循環的方式,對能源和資源的消費適度,在使環境不斷向良性平衡方向變化前提下,取得最佳生產效率的農業系統。我國的綠色農業是在吸收傳統農業精華的基礎上,堅持農業可持續發展的戰略,運用現代科學技術,根據資源的時空及功能有效利用的原則,按食物鏈、加工鏈及其量比關系,因地、因時、因物制宜,把生態、生產工程元件進行優化組合,科學組裝,建立一個優良的生態環境,持續高產穩產的土壤生產力;並實現社會、生態和經濟效益協調發展的人工自然復合系統。更具有中國特色,符合我國國情。
二、綠色農業的內涵
綠色農業不是傳統農業的回歸,也不是對生態農業、有機農業、自然農業等各種類型農業的否定,而是拋棄各類農業種種弊端,取長補短,內涵豐富的一種新型農業。它的內涵可包括五個方面:
——綠色農業及與其伴隨的綠色食品出自良好的生態環境。地球為人類提供了良好的氣候、新鮮的空氣、豐富的水源、肥沃的土壤,使人類能夠世代繁衍生息。但是由於人口劇增,經濟發展,使資源受到了破壞,環境受到了污染,這種對自然資源的傷害,按反饋規律最終都回報給行動主體的人類本身,隨之而來的是人類的環境綜合症、「文明病」及各種怪病在折磨著人們。於是人們由於本能和對科學的認知,開始越來越關心健康,注重食品安全,注意保護生態環境。特別是對來自沒有污染、沒有公害的農產品倍加青睞。在這樣的背景下,綠色農業及綠色食品以其固有的優勢被廣大消費者認同,成為具有時代特色的必然產物。
——綠色農業應是受到保護的農業。綠色農業既是改善生態環境,提高人們健康水平的環保產業,同時也是需要支援,加以保護的弱質產業。綠色農業盡管沒有立法,但是作為綠色農業的特殊產品,綠色食品是在質量標准控制下生產的。綠色食品認證除要求產地環境、生產資料投入品的使用外,還對產品內在質量、執行生產技術操作規程等都有極其嚴格的質量標准,可以說從土地到餐桌,從產前、產中、產後的生產、加工、管理、貯運、包裝、銷售的全過程都是靠監控實現的。因此,從綠色農業到綠色食品較之其他農產品更具有科學性、權威性、安全性,也是我國政府在努力追求的食物發展目標。
——綠色農業應是與傳統農業的有機結合。傳統農業是自給自足型的小農業。它的優勢是節約能源、節約資源、節約資金、精耕細作、人畜結合、施有機肥、不造成環境污染。但是也存在低投入、低產出、低效益、種植單一、抗災能力低、勞動生產率低的弊端。綠色農業是傳統農業和現代農業的有機結合,以高產、穩產、高效為目標,不僅增加了勞力、農肥、畜力、機械、設備等農用生產資料的投入,還增加了科學技術、智力、信息、人才等軟投入,使綠色農業更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
——綠色農業應是多元結合的綜合性大農業。綠色農業融第一、二、三產業為一體,以農林牧為主體,農工商、產加銷、貿工農、運建服等產業鏈為外延,大搞農田基本建設,提高了抗災能力與運用先進科學技術水平,體現了多種生態工程元件復式組合。
『伍』 農產品如何賣的好
在當下的經濟體制下,農業企業只有對農業經營模式進行不斷創新,有效地挖掘與整合企業的內外部資源。才能創造更大的顧客價值,才能帶來可持續性的盈利,才能為其他相關利益者帶來更大的效益。農企農商必須要在這個學習的過程中不斷地進行自我否定、自我肯定、自我挖掘、自我碰撞,才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賺取極致收益。
小編總結了十種營銷模式,在農產品銷售中行之有效。
1、農產品+餐飲
把餐飲體驗當做渠道或者平台,把農產品的體驗、消費、互動嫁接在餐飲店裡,從而破解農產品銷售與推廣困局。採用此模式要思考幾個點:1)要不要自己做餐飲體驗店;2)農產品的優、特上下功夫;3)吃、玩、學如何平衡。
2、農產品+網路直播
網路直播的好處是1)親眼所見,提高購買信心;2)參與互動,獲得滿足感;3)新奇時髦;4)解決信任問題。
3、農產品+微商
通過雙微(微博、微信)發農產品信息。需要考慮幾個問題:1)品牌打造;2)供應鏈打造;3)展示真實的自己。
4、農產品+電商
通過互聯網平台進行農產品展示和推廣。注意幾個問題:1)農產片的標准化;2)品牌改造。
5、農產品+眾籌
通過眾籌平台來賣農產品,已經成為新農人常用的手段。並可解決農產品滯銷及推廣傳播等問題。
6、農產品+可視化
依靠物聯網、雲計算及現代視頻技術將農產品的生長過程呈現在公眾面前,讓消費者放心購買。此模式最大功能:可靠的期貨訂單效應。
7、農產品+社群
在農產品消費方面有相同標簽、興趣、愛好、需求屬性的人群組織,比如:櫻桃愛好者、素食愛好者、減肥愛好者、蘋果愛好者等定位目標客戶進行營銷。
8、農產品+認種認養
需要注意的問題:1)牽頭人的關鍵,為認養成員做好服務與監督;2)確保透明,要讓大家相互知曉,不能欺詐。
9、農產品+網紅直播+電商平台
此模式的營銷步驟:1)策劃營銷活動,並邀請網紅參加。2)網紅在線直播自己對農產品的體驗感覺。3)在大型的電商平台同步開始產品銷售。
10、農產品+直銷店
直銷店解決產地到餐桌的問題,並減少中間渠道,降低產品單價,提高農產品與用戶的互動。該模式是需要政府或者農業龍頭企業牽頭。
未來,農產品營銷將會結合互聯網、物聯網、市場需求衍生出更多的新玩法、新模式。無論什麼模式,能幫助農民解決農產品銷售的模式都值得推薦。
『陸』 如何讓農村優質的農產品走進城市,放上老百姓的餐桌
5、做批發,社區社群營銷。和1,2,3線城市的蔬菜水果批發市場合作,建立一個蔬菜水果批發店,給超市,等等采購員搭建平台。
6、要想富先修路,交通要好,物流快捷。做同城配送,農產品是從4,5線城市到大城市的,從源頭解決質量問題,為附近地區提供優質服務,以批發價銷售,佔領市場,讓外地蔬菜不敢來,來者死!建立自己的蔬菜水果品牌,商標等等
優質農產進餐桌關鍵還是農產必優質,滿足消費者的需求,解決消費者的食品健康安全問題為前提,才會有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