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線下銷售消殺新產品方法
開展優惠活動。
實體店與大眾的生活聯系緊密,是主要的購物消費渠道,盡管線上電商發展到了頂點,線下的實體零售仍舊占據主流,地位不可撼動。但受商業環境變化和消費模式變遷的影響,開店做生意也沒有以前那麼風光了,傳統營銷模式無法有效盈利成為普遍現狀,實體店經營者有很多營銷難題亟待解決。而市場營銷一直是各大企業面臨的一大難題,單做線上營銷很難建立信任感,打響品牌,只做傳統的線下又舉步維艱,所以很多企業都想到線上線下結合起來。線上線下營銷也成雙線營銷,就是兩條線相互配合一起營銷,找出線上和線下的結合點,達到營銷的最佳效果,讓營銷效果實現由點到面的過程。線上篇:線上推廣營銷活動,活動本身要有爆點,有參與度,推廣過程中要抓好精準的定位人群,把推廣面鋪開,鋪到位,具體推廣渠道又分為站內推廣和站外推廣:1、站內推廣:在自有網站上進行推廣,確定好互動對象和客戶主體,利用站內信、廣告位、品牌下公眾號等將信息傳遞出去。2站外推廣:依舊是抓住活動的面對對象,比如說一本文案書籍就可以在相關的微博文案賬號上推廣、做廣告,在相關文案的豆瓣小組、網路貼吧里發起帖子。具體有微博、SNS、論壇、軟文的推廣,還有資源置換、廣告投放、EDM、簡訊推廣等。線下篇:線下推廣同樣要找好活動對象客戶群的幾種地點,有針對性地把線下地推做好,可以參考以下幾種方法:1、活動對象客戶經常活動的區域,比如關於購物衣服類APP地推可以在商場、餐廳進行;老年人保健產品往公園、超市、活動中心附近做活動推廣。2、找「靠山」,力量比較小的活動做線下可以考慮找組織,找相關協會,找公益性組織,找具有規模的興趣社團和活動組織方。3、選擇人流量大的區域推廣。在沒有具體細化目標客戶或者客戶分布較為分散的話,哪裡人氣高就到哪裡做活動推廣,推廣過程要吸引人,才能達到效果。比如上下班期間的辦公區、社區、商場門口等符合活動的地方都是絕佳的推廣場所。
⑵ 消殺行業前景如何
自從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爆發,政府和各大媒體宣傳得最多的就是不出門、不扎堆、戴口罩、勤洗手,相對應的就是口罩和洗手液遭到大家的哄搶、囤積、抬高價格,一瞬間很多美妝企業一哄而上轉型去做消殺類的產品,希望在疫情期間可以挽回一部分的損失,並能夠賺上一筆。
疫情期間由於購買不方便,大家都會囤一定數量的消毒殺菌洗手液,這次的新冠肺炎疫情增強了大家的健康衛生意識。據相關數據顯示,在發生新型肺炎之前2019一整年,整個中國家庭使用洗手液的比例為28%,洗手液的滲透率還是比較低的。
隨著疫情的加重和蔓延,1月19日之後,洗手液從280萬左右日銷售額規模,一路飆升至3100萬+,約為年前的11倍;據蘇寧提供的數據顯示,疫情發酵後,消毒洗手液的銷量猛增了2315%。
相信疫情期間大家做得最多的事就是洗手,不管出沒出門,在家裡隔三差五都會地跑去洗手,唯恐一不小心就被病毒鑽了空子。急速增長的需要導致消毒洗手液供不應求,電商平台、微商平台上不管是大品牌還是新生品牌的洗手液,結果都被大家搶購一空,這對於因為疫情一籌莫展的美妝企業來說,轉型做消殺類產品似乎是一根救命稻草。
但是,頻繁用含有酒精的消菌殺毒洗手液後遺症就是手部皮膚可能會出現過敏、泛紅、粗糙等症狀,這時護手霜就顯得非常重要了,疫情期間護手產品的銷量也會相應上升,這對美妝企業來說也是一個契機。
其實除了「衛消證號」的消菌殺毒洗手液,還有一種是「衛妝准字」洗手液,這種洗手液會比較溫和無刺激,成分和洗面奶的非常相似,對手部皮膚的傷害比較小,不過可能只能進行簡單的清潔工作,對消菌殺毒的作用不大。
再者,疫情期間消菌殺毒功效的洗衣液也受到大家的歡迎。復工則需要頻繁地出門,在地鐵公交電梯間等公共密封的空間里,難免衣物上會沾到各種各樣的細菌,回家後防止污染家裡就需要及時清洗衣物,普通的洗衣液只能稍加清潔,而特殊時期就需要清潔力度更強的含有消毒殺菌功效的產品。
雖然在疫情期間消殺類產品呈現大幅度的增長,但是疫情過後是否還會持續長時間的增長?企業是否可以跟風入局消殺類產品呢?
自從2003年非典過後,再加上中國經濟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洗手確實成了大家的一個好習慣,不過隨著人們對非典事件的慢慢淡忘,其中有一部分的人就逐漸不使用洗手液洗手,只是用清水沖洗,就算是用洗手液洗手,也是普通的日常清潔罷了,用到含有酒精消毒洗手液是比較少的。
不過這次的黑天鵝事件,確實給人們好好上了一節重要的健康安全課,小編相信消殺類產品在接下來很多一段時間的熱度都會高居不下,會成為人們新的需求或者長期的需求。
不過也不鼓勵企業們看到現階段消殺類產品好賣而盲目跟風,由於現在是疫情期間,傳統大品牌威露士、滴露、舒膚佳等大品牌被搶光斷貨,加上人們的恐慌心理才引起大家對其他中小品牌搶購,才表現為欣欣向榮的景象。一旦疫情過後,市場回歸正常,大品牌貨源充足的情況下,這些因為疫情入局消殺產品的企業將會囤積大量的貨物無法售出時,這時又該何去何從呢?
雖然在這次的疫情期間蘊含著很多商機,但希望企業們可以看準消費者的需求以及後期的發展情況,做好相關的市場調查,在合適的機會做對的事情,這樣就不至於一失足成千古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