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簡單與復雜的產品邏輯
簡化是一個動詞,是把事物的細節數量減少,以期減低復雜度。
簡單是一個形容詞,指事物易於掌握、易於理解,這實際是一個心理概念。
這篇文章閑聊一下簡單和復雜在產品設計中的案例。
自然世界本質就是復雜的,而且越來越復雜。這可以從熱力學的熵增原理得到解釋。
簡單是人為的,人類意識總是嘗試從復雜世界尋找規律,或直接把周圍世界變得更有序。
如果存在創世的上帝,那麼人類總是傾向於認為上帝使用簡單規則創造了一切。這也是古今科學家執著追求科學理論大統一的原因。
簡單的一個維度就叫做有序。
筷子自身是極為簡化的結果,製造起來要比刀叉容易得多。
但恐怕沒有一個人認為學習使用筷子是個簡單任務,至少比起刀叉來說它太難了。
對於一個既定的任務,工具越簡化,背後的邏輯也就越復雜。
要提供給用戶更簡單的產品,我們的設計師和工程師就要解決更多的復雜難題。
典型的情況就是產品自動化。
如果用戶只關心抽水,不關心水量大小。那麼一個按鈕就足夠了。
但對於一個習慣大小開關的環保主義者來說,他會感到迷惑,也許他會猜測這個開關輕按、重按、短按、長按會有區別。幸好這個世界環保主義者只是少數。
如果我們真的關注能源效率,又向用戶負責,那麼應該設計和生產能夠根據需要自動調整沖水量的馬桶,它甚至不需要開關,完全自動沖水並選擇最佳沖水量。
實際上這種馬桶已經很多,我們也不再需要討論按鈕多少問題。
但這也再次證明,如果希望給用戶提供更簡單便捷的產品,那麼產品構造就會更復雜,設計和開發難度就會更大,產品穩定性更難保證,後期維護也更麻煩。但這不是用戶的問題,是設計師和工程師的工作挑戰。
當Home鍵只有一個返回主屏功能的時候,它無疑是極好的,功能清晰而且自然。
但是當我們需要記住輕按、重按、長按、雙按等等的時候,一切就不那麼美好了。相比之下,安卓的返回、主屏和多任務三個按鍵要更容易記憶。
簡化得到的視覺美固然是好的,但為了美而要求用戶使用一根筷子就餐,顯然是瘋狂的。
每個按鍵應當只對應一個功能。世界上只有一個蘋果公司,如果你不是,就請不要像蘋果那樣折磨用戶的神經。
每個按鍵只對應一個功能,反之不成立。
汽車上並沒有類似Ctrl+N這樣折磨人的操作:你需要按住某個功能鍵,以此來把另外的按鍵切換到新的功能。
但很多車上都有兩個相同功能的調高車內音響音量的按鍵,一個在中控台,一個在方向盤上。類似的重復鍵還會有幾個。甚至後車窗玻璃升降按鈕在司機位置也重復安裝了。
不要在意是否唯一對應, 請把注意力放在減輕用戶心理壓力和讓按鍵更加方便使用上來 。
用的心理壓力來自於產品操作難於理解或難於記憶。
客房衛生間的門,正面貼著「拉」,背面貼著「推」。
但凡需要貼上文字說明的操作,都是糟糕的設計。
好的設計應該是自然的,是易於理解的 。
你面前的門側邊有一個豎向的把手,你會是選擇推還是拉?
你面前的門正中有一個橫向的把手,你會是選擇推還是拉?
如果把手被裝錯,就不得不貼上文字來補救。那些文字每次都會嘲笑的用戶:「嘿,小子,我跟你想的不一樣。」
違反常態,簡單的事情也會變得復雜。
傳統電視機遙控器上有超過三十個按鈕。每個按鈕對應一個功能,大部分都標有文字。但我們除了開關機、音量加加減和換台等幾個按鍵之外別的功能都不會用。
小米電視機遙控器上是11個按鍵,盡管看上去沒這么多。
但小米電視機的功能要比傳統電視機多很多,它實際上是一個安卓操作系統。
它足夠簡單,對於習慣智能手機的用戶看上去很容易明白各個按鍵的功能。上下左右按鍵雖然沒有任何的顯式標志,但用戶都能猜到圓環是控制方向的,當手指壓上去的時候一切都那麼自然,包括圓環中間的確認鍵都不需要任何額外解釋。
這樣的簡單是如何做到的?(當然我們都知道小米借鑒了蘋果的設計)
按鍵真的少了嗎?不!由於功能的膨脹,小米電視需要幾倍於傳統遙控器的按鍵。
按鍵並沒有少,只是換了位置,離開了遙控器而已。
這是一個包含電視功能、視頻點播、游戲甚至生活服務等等眾多功能的復雜系統。
但它並不需要一個復雜的遙控器,僅此而已。
讓復雜的事情感覺簡單,這是一種技巧。
分離,重組,層級,隱藏,甚至顛覆原有的產品設計概念。
人們並不真的喜歡簡化,這和男生嘴上只說更在意女生內涵一樣,是言不由衷。
人們只會為更多功能買單,就像男生只會邀請漂亮的女生共進晚餐一樣。
更多更好的功能,更多更好的服務,MORE AND MORE,BETTER AND BETTER。
甚至,大多數用戶都會選擇購買功能更多的產品,而不是購買功能更好的產品。
少數人會選擇購買功能足夠但品質更好的產品。但是一旦品質足夠好,那麼這些用戶仍然會去選擇功能更多的產品,而不是品質超好的產品。
同樣的錢,買到更多功能,即使多出來的功能根本不會被使用 。
這根植於每個人內心的佔有慾望和安全感的缺乏。「也許某一天我會需要這個功能」。
另一個導致產品復雜的原因是個性化。
個性化是個偽命題,世界不需要個性化就能運轉良好。
不相信嗎?比起安卓世界的五花八門,缺乏個性化的蘋果手機獲得了更優秀的用戶體驗。
個性化只是滿足人類心理對社會認同感的渴望,渴望社會認為他與眾不同 。
如果一個產品不能把主要功能的用戶體驗做到更好,那麼試試看加些個性化噱頭吧。
這里說的個性化並不是鞋子的尺碼問題,而是鞋子的顏色裝飾問題。
這個世界是由簡單生物和復雜生物共同組成的。
我們能夠取得成就,都是因為我們掌握了復雜的事物。
復雜的挑戰才能給用戶帶來成就感,比如我們通過長時間的努力,終於掌握了某個軟體的使用技巧,或者某個游戲的勝利方法。
簡單可以讓用戶產生愉悅,但復雜才能給用戶帶來更深層次的快樂。
當然,任何時候我們都要避免太過復雜的挑戰,那會把用戶徹底擊潰。
正視復雜,只要它是必須的,有意義的。
設計師的任務是管理復雜,而不是迴避復雜。
管理復雜的最好辦法是分類、分組、分主次。
模塊化是很好的處理復雜的手段。
根據不同任務顯示不同的界面,分而治之是最好的模塊化方法。
最後, 簡單是易於理解、易於記憶、易於使用,簡單不一定少,少不一定簡單 。
空餘時候再讀諾曼的《設計心理學》,很多事情慢慢才開朗起來。
如果您發現文章錯誤,請不吝留言指正;
如果您覺得有用,請點喜歡;
如果您覺得很有用,感謝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