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產品生產 > 日本為什麼要進口水產品

日本為什麼要進口水產品

發布時間:2023-03-17 11:25:50

❶ 出口日本、韓國水產品所需的標准

韓國水產品及其製品相關法規
韓國對水產品的管理措施大都基於衛生標准和檢驗檢疫規定。目前與我國關系較大的水產品管理措施主要有:執行先檢驗後通關、對冷凍水產品進行金屬異物檢測、原產地標識、事前確認登記制度等。
2001年,中、韓兩國簽署了《中韓關於進出口水產品衛生管理協議》,對我輸韓水產品衛生標准作了詳細規定,該協定中未列出、根據韓國法律又必須執行的標准還有,海洋水產部MOMAF制定的《水產品檢定項目》和《食品公典》。具體要求如下:

法律 項目 具體要求
《中韓關於進出口水產品衛生管理協議》 土黴素 0.1 mg/kg以下(冰鮮、冷凍養殖魚和龍蝦產品)
惡唆酸 不得檢出(冰鮮、冷凍養殖魚產品)
麻痹性貝類毒素 80 μg /kg以下(軟體雙殼貝類及其產品)
二氧化硫 0.03 μg /kg以下(干魚片)
一氧化碳 20 μg/kg以下(凍羅非魚魚塊及其產品);200 μg/kg以下(凍金槍魚魚塊及其產品);l0 μg/kg以下(凍羅非魚真空包裝產品)
細菌總數 100 000/g(無須蒸煮即可食用的凍魚及軟體貝類);3000 000/g(凍鰭魚內臟)
大腸菌群 10/g
金黃色葡萄球菌、沙門氏菌、副溶血性弧菌 陰性(無須蒸煮即可食用的凍魚及軟體貝類)
霍亂弧菌 陰性(冰鮮、冷凍產品)
金屬異物 未檢出(冰鮮、冷凍產品)
虎紅(焦油色素) 陰性(魚子醬及其替代物、馬哈魚和縛魚、魚片、蠟類、海膽和阿拉斯加鰭魚籽)
《水產品檢定項目》和《食品公典》 汞 0.5 mg/kg以下(海產魚、貝類(包括軟體類)、淡水魚類,除深海魚類及金槍魚除外)
鉛 2.0 mg/kg以下(海產魚、貝類(包括軟體類)、淡水魚類)
鎘 2.0 mg/kg以下(貝類)
異物 食品中要求不能檢出異物
土黴素 0.1 mg/kg以下(魚類及龍蝦)
惡喹酸 暫定標准為不許檢出(鰻魚)
河豚毒素 肉質部分10 mu/g以下;表皮部分10 mu/g以下
氯黴素 畜產品中不得檢出
------------------------------------------------------
日本水產品及其製品相關法規
日本涉及對水產品要求的法規主要有如下幾部,相關要求均可從這幾部法律中查找到具體內容:

法規名稱 具體內容
《食品衛生法》 對水產品的進口程序、檢驗檢疫程序、水產品的成分標准、水產品中農葯以及添加劑的標准和規范、水產品標簽要求進行了詳細規定。
《檢疫法》 主要是針對進口產品是否會帶有傳熱疾病原,其主要目的是防止將傳染疾病通過進口產品帶入到日本國內,包括霍亂和黃熱病。日本對進口水產品沒有指定的禁止國家或地區。但是對於霍亂發生頻率較高、或其他傳染病疑似率較高的國家/地區,要按照《檢疫法》對進口水產品進行檢驗檢疫。
JAS法 規定了水產品的質量標簽以及自願性加貼JAS標記。進口水產品在通關後可由JAS注冊認證組織加貼JAS標簽。JAS是生產商或進口商自願認證,非強制性。
《華盛頓條約》 也稱《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以保護野生動植物為目的。日本關於《華盛頓條約》中規定的水產品的進口,必須按照《華盛頓條約》的規定進行。

其中,《食品衛生法》關於水產品的農葯和添加劑的標准和規范、水產品標簽要求,具體參見:

水產品中添加劑限量標准
水產品農葯限量標准
水產品標簽要求

❷ 關於日本農產品進口~!!

一、日本是農產品進口大國日本農產品進口量佔世界進口量的10%左右。目前,除大米產量過剩以外,大部分農產品自給不足或不能自給,依賴進口。從70年代起,日本農產品自給率有降低趨勢。到1996年,按供給熱量算得自給率僅為42%,按糧食供給(包括食用和飼料用的穀物類)算得自給率僅29%,與其他發達國家比較,日本是農產品自給率最低的國家。1996年,日本幾種主要食用農產品的自給率分別為大米102%、小麥7%、豆類5%、蔬菜86%、水果和堅果47%、肉類56%、雞蛋96%、奶及奶製品72%和糖32%。1996年日本的農、林、水產品進口額已經達到82837.09億日元。 二、日本主要進口農產品 日本農產品的進口范圍很廣,從原料到食品均有較大需求。主要進口的產品有:糧食(小麥、玉米、大豆)、肉類、乳製品、水海產品、水果及蔬菜、動植物油、糖、茶葉、松香、絨毛、草皮等。 糧食 近年,日本穀物進口年均量約2500萬t,佔世界進口量的10%,主要用於飼料。 肉類 日本的畜牧業經營規模遠遠落後於歐美,而且牧場和牧草地只佔國土面積的2%左右,由於牧草地少,畜牧業所用飼料大部分依靠進口。進入90年代,日本畜產品的消費有30%以上靠進口。近幾年來迫於自然環境的壓力和工資成本的增加,日本政府開始對畜產品生產者減少價格支持和放寬進口量限制,肉類進口量大幅度增加。1992年為153萬t,比1986年增長80%以上,目前,日本已成為世界市場上最主要的肉類凈進口國之一,進口量佔世界進口總量的10%以上。 水產品 日本人愛吃水產品,人均魚類消費量僅次於韓國,居世界第二位。日本在出口水產品的同時,也大量進口水產品,是世界水產品進口最多的國家,1992年水產品進口值達128億美元,佔世界進口值的28%。日本人均年消費對蝦3kg,近兩年日本每年都保持在29萬t左右的進口量,佔世界貿易量的1/3以上。 棉花 日本是世界主要紡織品生產國和出口國,所需棉花全部依靠進口,肢檔除戰爭年代以外,日本一直是世界最大和最穩定的棉花進口國。70~80年代日本棉花進口量均維持在70萬~80萬t,佔世界棉花總銷售量的15%~20%,90年代以來,日本進口棉花逐漸下降, 1993年降至49萬t。 羊毛 日本是羊毛的主要消費國,進口量佔世界羊毛市場總量的15%,是世界第二大羊毛進口國。 生絲 當前日本生絲需求量約為整個世界總需求量的1/3以上,而日本國內生產量只能滿足需求量的1/3~2/5,需要大量進口生絲和綢緞。 木材 二次大戰後,日本木材需求量逐年增加,供需矛盾十分突出。60年代初,進口木材只佔全部木材需要量的10%左右,到90年代已上升到80%以上。日本的木材進口以原木為主,但隨著木材資源的減少和生產國的出口限制,近幾年來,附加價值相對較高的半成品木材進口明顯增加。 蔬菜 蔬菜也是日本進哪飢好口的大宗產品李鉛,主要品種為洋蔥、食用菌、大蒜、冬筍、帶夾豌豆、毛豆等。 三、日本農產品主要進口來源 目前,日本農產品進口約62%來自發達國家,32%來自發展中國家和地區,約6%來自原蘇聯和東歐國家。美國是日本農產品最大進口來源國,小麥、玉米、大麥、大豆、高粱等大宗穀物產品進口比重都在50%以上,其中自美國進口的大豆、玉米達80%~90%。另外,美國的牛肉占日本進口量的40%、家禽肉佔45%、煙草佔59%、柑橘佔99%。美國出口的農產品中有1/4是對日本。 最近幾年,由於中國農業的發展以及出於中日貿易平衡的考慮,中國對日農產品出口也有一定地位,主要出口的產品有玉米、大豆、生絲、茶葉及水產品。例如日本進口生絲份額仍以中國生絲為主,近些年進口中國生絲份額仍保持在80%上下,絹絲等捻絲約佔33%~50%。 四、日本進口農產品市場特點 1.國際貿易大環境下的農產品市場開放 日本的經濟是出口導向型經濟,它把自己置身於國際貿易大環境下,積極推行貿易自由化,這必然要求日本開放國內市場,日本與各種國際貿易組織有著廣泛的聯系,1952年,日本參加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1955年,參加了關貿總協定,承擔了限期實行貿易和資本交易的自由化義務。1995年作為簽字國之一,日本也開始執行關貿總協定烏拉圭回合《農業協議》中關於農產品國內支持、市場准入、出口補貼、衛生和動植物檢疫等條款,在這一前提下,日本在國際貿易規則框架內制定了一系列鼓勵農產品進口的措施,實行有限自由貿易政策。 與一些工業發達國家相比,日本市場的開放程度還是不錯的,日本政府曾陸續採取了一些促進進口的措施。首先降低關稅,日本1956年開始參加關貿總協定的減稅談判(第四回合),到東京回合(第七回合),日本作出了比歐美更大的讓步,從高關稅國家變為關稅水平低於歐美的國家。此後,日本多次採取大幅度減稅步驟,1985年7月日本政府公布《市場開放行動計劃》,內容之一就是削減1853種產品的進口稅。1990年9月,日本政府又決定取消1004項關稅,涉及約130億美元的進口商品。其次是削減非關稅壁壘,主要是進口配額限制。在取消農產品進口限制方面,盡管日本動作遲緩,但迫於關貿總協定的壓力,還是採取了一些措施。1988年至1990年廢除了8種農產品的進口配額制。1991年4月起,又取消了牛肉、柑橘的進口配額制。 2.農產品市場開放的美國傾向性 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農產品出口國,日本是美國最大的農產品買主,但農產品貿易的金額並不大,而美國進口日本的99%以上是非農產品,如汽車、通訊設備、製造業材料等,進口金額卻很大。這就造成了美日之間巨額的貿易逆差,進而導致持續和日趨激烈的貿易摩擦。1987年,日本對外貿易順差總額797.5億美元,其中對美貿易順差就達520.1億美元。美國經常藉此壓迫日本開放農產品市場,迫使日本通過雙邊協定不斷擴大從美國的農產品進口。例如美國從1983年起開始向關貿總協定投訴,要求日本對12項農產品實行自由進口。1987年10月,GATT裁定日本對10項農產品實行的進口限制違反了總協定原則。日本被迫採取取消進口數量限制的措施,1988年至1990年廢除了8種農產品的進口配額制。1991年4月起,又取消了牛肉、柑橘的進口配額制。再以大米為例,日本是個大米自給有餘的國家,對大米的進口實行嚴格的許可證制度。美國及歐盟等國為打進日本大米市場,迫使日本在1993年關貿總協定農業協議中承諾如果不開放市場,就接受最低限度大米進口配額。從1991-2000年,最低進口配額為日本國內總消費的3%~5%,1998年度最低限額為68萬t。為甩掉進口配額包袱,日本國會1999年3月通過有關法律決定開放市場,實行大米進口自由化,同時把關稅高設為每公斤大米351.17日元(約合人民幣25元)。日本這一做法立即遭到美國及世界其他國家的強烈反對,新一輪施壓行將開始。我們可以看到,日本政府是有求於美國的,因為除了要從美國進口大宗的農產品外,日本還要向美國出口大量非農產品,在農產品進口問題上,日本將對美國採取讓步政策。日本農產品市場開放以美國的壓力為前提的特點,使得美國以特殊賣主身份在日本攫取了非正常份額,阻礙了其他國家農產品的進入。 3.高築綠色壁壘 長期以來,日本利用高關稅壁壘和進口數量限制等非關稅壁壘限制農產品進口。90年代以來,由於關貿總協定烏拉圭回合對農產品進口高關稅的削減,日本轉而更加重視採用更為隱蔽、更容易找到冠冕堂皇的理由和更方便實施區別對待的衛生、動植物檢疫標准等綠色壁壘。日本先後出台或更加嚴格地實施了動植物《檢疫法》、《食品衛生法》和《葯品法》等一系列法律文件,制定了許多嚴格的、有的甚至是苛刻的標准,限制從特定的國家進口肉類、水果、蔬菜、食品及葯品等。例如,中國的豬肉、牛肉和中成葯就在日本的進口限制之列。綠色壁壘打著保護本國環境和人類及動植物健康的旗號,名義上有合理性;以國際、國內有關立法為依據,形式上有合法性;保護的對象涉及安全、衛生、環境等眾多方面,內容上有廣泛性;花樣繁多,標准復雜,隨心所欲,方式上有隱蔽性和歧視性。要擴大對日農產品出口,綠色壁壘將是我們必須面對、了解、適應和採取有力措施打破的障礙。 4.經貿聯動,保證進口農產品質量 日本消費市場對農產品質量和安全要求較高,為保護進口產品的安全,日本積極與農產品供應國建立農業合作關系,由日本提供資金、技術和管理經驗等,由供應國提供土地、勞動力等,合作生產日本所需要的農產品。例如,日本和泰國用這種合作方式生產玉米,出口到日本作飼料,其最高輸出量占泰國玉米總產量的80%。 5.多邊貿易傾向 日本許多農產品自給率很低,主要依賴進口,這就決定了日本十分重視穩定的供應源地。由於日美貿易摩擦不斷升級,美國的要價越來越高,尤其隨著美國推行不儲備農業政策,大幅度削減農業補貼,使得日本越來越擔心其市場穩定。作為規避波動策略之一,日本開始注重實行多邊進口,積極與周邊國建立農業經貿合作,以取得穩定的農產品來源。 來源: http://www.seabridge-china.com/chinese/Article/4980-1.shtml

❸ 影響日本漁業捕撈的因素有哪些你怎麼看待這些影響因素

大體的方向有:捕魚技術因素 ,還有洋流因素。人和自然兩個大的方面。日本人愛吃魚,這跟文化傳統扯上關系。需求量大,捕魚技術就需要不斷進步才能滿足要求,如今日本遠洋捕魚技術非常的發達昌搭;第二,肢大就是要有 (魚)<。)#)))≦ 可捕,洋流會影響日本海域的漁場,例如千島歷迅豎寒流;魚量的多少受自然因素影響。

❹ 台灣為什麼還要從日本進口農林水產品

一個社會 會充滿 不同的階級 還有品味
日本水果 本身技術與品管能力很高
所以 一般台灣人在冬天送禮時 會考量 購買 日本的蘋果
有些品種 只有日本人種的起來 畢竟 台灣在 梨山高山上 只能種 小蜜蘋果或青蘋果
因為天氣不夠冷 種不出 像日本那麼高品質的 大蘋果
而且 日本 台灣滿近的 所以 兩地之間的 農產品貿易是很多與頻繁!
日本從台灣購買的 農產品 也是很多的 可能比台灣對日本購買的量還要大
因為 香蕉 是全年都有的商品 聽說 台灣一根香蕉在日本 可以賣到300日圓 摺合人民賣擾幣20塊碧吵
所以 近年來 台灣種香蕉的 都滿快樂的 我也滿想中慧旦去種香蕉的 但我娘不給我田去種
因為 從日本輻射後 日本人不敢吃日本生產的水果 大都是購買 外國的水果
畢竟 錢很多 命只有一條!!

❺ 日本靠海,為什麼還需從中國進口水產品

日本的魚類不論是品種還是數量都跟不上日本國內的消費 眾所周知日本人喜歡吃魚 從中國進口一點不奇怪

❻ 日本從中國進口的蔬菜有哪些

日本從中國進口的蔬菜有洋蔥、鏈森盯白菜、蘿卜、番茄、茄子、辣椒、黃瓜、大蒜、南瓜等。

經過調查日本農林水產省的數據,占據前幾名進口品目是:雞肉類產品、冷凍蔬菜類產品、新鮮蔬菜類產品、鰻魚類產品、大豆類產品等。

農作物進口占據了整體的60%,農作物相關產品中,蔬菜以及相關產品占據了2498億日元的進口額。日本進口中國的蔬菜,一般會要求中國公司對蔬菜進行加工,比如冷凍、加熱或者調味處理等,這一類的產品占據了農作物進口蔬菜的主流。

名詞解釋:

日本作為一個海洋國家,原則上不需要進口太多水產品,但是從進口額合計來看,日本進口中國的水產品占據了18%左右。其代表的水產物就是鰻魚和烏賊,從中國進口的活鰻魚總額是182億2520萬日元左右,加工後的鰻魚是342億4503萬日春念元左右。其他棚和如河豚、蛤、貝類等量也很大。

❼ 急求日本漁業的發展歷史啊!!!重點在歷史上 啊!!!~~~

日本是世界上漁業最發達的國家之一,對漁業非常重視。受黑潮暖流等影響,日本漁場成為世界三大漁場之一, 魚類資源豐富。水產品在日本人的飲食中佔有重要地位,魚是所有日本人飲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食物,占日本人均動物性蛋白質攝取量的40%以上。

自上世紀6O年代以來,起日本的漁業產量大幅增加,特別是遠洋漁業產量增長較快,近海漁業也有所增長,但是隨著200海里專屬經濟區制度的實施,加上1973年爆發的石油危機,使遠洋漁業受到沉重打擊。從上世紀70-80年代起,近海漁業開始增長,逐漸成為日本漁業的重心。近年來,日本大力發展水產養殖,但漁業產量仍呈逐步下降趨勢。日本的漁業產量在1984年達到最高值1282萬t。因資源衰退及從業人員減少且高齡化,1989年開始漁業產量連續減產,至2002年漁業總產量降至588萬t,漁業總產值18753億日元;2004年總產量為578萬t、總產值16036億日元。2005年漁業總產中圓量降到了1999年以來的最低產量571.9萬t,漁業生產額為16007億日元, 比上年下降29億日元。

從1960年到1990年的30年間,日本的水產品進口增長了約36倍。據FAO統計表明,2003年,全球水產品進口量位銷培輪居前五位的分別是日本321萬t、中國232萬噸、美國224萬t、西班牙161萬t、丹麥160萬t;出口量前五位的分別是挪威214萬t、中國208萬t、秘魯172萬t、泰國140萬t、美國131萬t(日本36萬t,列24位)。2003年,全球進口額前五虧信位的國家分別是日本126.24億美元、美國117.58億美元、西班牙49.19億美元、法國38.03億美元、義大利35.71億美元。出口額前五位的國家分別為中國53.62億美元、泰國39.2O億美元、挪威36.69億美元、美國34.58億美元、加拿大33.18億美元(日本9.52億美元,列22位)。

❽ 影響日本漁業發展的因素有哪些

日本漁業發展現狀

(一)日本漁業發展沿革

日本是世界上漁業最發達的國家之一,對漁業非常重視。受黑潮暖流等影響,日本漁場成為世界三大漁場之一, 魚類資源豐富。水產品在日本人的飲食中佔有重要地位,魚是所有日本人飲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食物,占日本人均動物性蛋白質攝取量的40%以上。

自上世紀6O年代以來,起日本的漁業產量大幅增加,特別是遠洋漁業產量增長較快,近海漁業也有所增長,但是隨著200海里專屬經濟區制度的實施,加上1973年爆發的石油危機,使遠洋漁業受到沉重打擊。從上世紀70-80年代起,近海漁業開始增長,逐漸成為日本漁業的重心。近年來,日本大力發展水產養殖,但漁業產量仍呈逐步下降趨勢。日本的漁業產量在1984年達到最高值1282萬t。因資源衰退及從業人員減少且高齡化,1989年開始漁業產量連續減產,至2002年漁業總產量降至588萬t,漁業總產值18753億日元;2004年總產量為578萬t、總產值16036億日元。2005年漁業總產量降到了1999年以來的最低產量571.9萬t,漁業生產額為16007億日元, 比上年下降29億日元。

從1960年到1990年的30年間,日本的水產品進口增長了約36倍。據FAO統計表明,2003年,全球水產品進口量位居前五位的分別是日本321萬t、中國232萬噸、美國224萬t、西班牙161萬t、丹麥160萬t;出口量前五位的分別是挪威214萬t、中國208萬t、秘魯172萬t、泰國140萬t、美國131萬t(日本36萬t,列24位)。2003年,全球進口額前五位的國家分別是日本126.24億美元、美國117.58億美元、西班牙49.19億美元、法國38.03億美元、義大利35.71億美元。出口額前五位的國家分別為中國53.62億美元、泰國39.2O億美元、挪威36.69億美元、美國34.58億美元、加拿大33.18億美元(日本9.52億敏圓美元,列22位)。

(二)日本漁業產業狀況

1、捕撈與養殖

日本習慣上將漁業生產劃分成海洋捕撈(包括遠洋漁業、近海漁業、沿岸漁業,實際大致相當於我國漁業劃分中的海洋捕撈和遠洋漁業)、海水養殖、淡水養殖、淡水捕撈等幾部分。

海洋捕撈歷來是日本漁業的主導產業,盡管連續減產,但八成以上的產量仍由海洋捕撈所得。以產量大小排序,漁獲主要品種為金槍魚、鰹魚、鮭鱒魚、沙丁魚、竹莢魚、鯖魚、秋刀魚、鱈魚、鮃鰈類、魷魚等。與2004年相比,2005年,日本的鯖魚產量大幅上升,但沙丁魚、扇貝、鮭魚等產量有所下降;扇貝、鮭魚等生產額有所增長,但鰹魚、秋刀魚和金槍魚等的生產額有所下降。海洋捕撈總產量441.2萬t,比上年減少4.7萬t;生產總額1594億日元,比上年下降0.6%。

日本的海水養殖產量近年來一直維持在120萬t以上,2005年海水養殖總產量121.1萬t,比最高年份1994年的134萬t,減少12.9萬t;2005年海水養殖總產值4392億日凱搭元,比上年增加49億日元。其中魚類養殖26.9萬t(比上年增加2.7%)、1918億日元(比上年減少2.4%);貝類養殖42.2萬t(比上年減少6.4%)、771億日元(比上年增加6.4%);海藻類50.9萬t(比上年增加5.2%)、1213億日元(比上年增加2.4%)。海水養殖主要品種為鰤魚、真鯛、蝦夷扇貝、牡蠣、海帶、裙帶菜、紫菜,以及牙鮃、河魨、真竹莢魚、日本對蝦以及珍珠母貝等。

2005年,日本的淡水捕撈、淡水養殖總產量9.6萬t,比峰值時1979年產量的一半還少。其中淡水捕撈產量5.4萬t,淡水養殖產量4.2萬t,總產值1021億日元,比上年減少13億日元。淡水捕撈的主要品種為溯河性鮭鱒魚類、香魚、鯉魚、河蜆、鰻等,淡水養殖主要品種為鱒魚、香魚、鯉魚、鰻魚,另外還有鯽魚、甲魚等,單個品種產量通常在千噸以下。

2、水產加工與消費

日本水產加工產品主要有鹽藏品、干製品、魚肉調味品、冷凍食品、油脂與飼肥、冷凍生盯拿拿鮮品、罐製品等。2005年食用品加工總量為209.5萬t,比上年減少3.9萬t。主要產品加工量分別為鹽藏品20.9萬t、干製品33.4萬噸、魚肉調味品65.5萬t、冷凍食品28.6萬t、冷凍生鮮品162.5萬t,其他食用加工品為48.4萬t。與上年相比,2005年除干製品加工量略有增加外,其餘如冷凍食品、鹽藏品和調味食品等加工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減少。

日本是水產品消費大國,2004年國內的水產品消費量為1048萬t,比上年減少5%。其中食用水產品消費量佔80%,約相當於每人每年消費62.7kg。如果把不可食用部分除去,大約每人每年消費34.5kg。2004年,日本食用水產品的自給率為55%,低於2003年的57%,主要原因是國內漁業生產量減少的同時進口量增加。據統計,20O5年海藻類自給率為65%。

3、水產流通與市場

日本國內有主產地漁港203個,2005年總起水量約288.7萬t,與上年大致相等;起水總額為5255億日元,比上年減少約4%。起水量10萬t以上漁港有6個,燒津22.9萬噸、銚子21.5萬t、石卷15.8萬t、八戶14.9萬t、釧路11.9萬t、氣仙沼11.6萬t,此外起水量較大的港口還有松浦、境、波崎和枕崎。

目前,日本國內大約有900個產地市場,流通量和金額都在減少。針對出現的小規模市場成交量過小、無法發揮市場功能的情況,日本於2001年3月底制定並公布了《水產品產地市場綜合和經營合理化相關方針》,各都、道、府、縣據此開始市場整合,到2005年6月底,39個道、府、縣共減少水產品產地市場33個。

札幌、仙台、東京、橫浜、名古屋、京都、大阪、神戶、廣島和福岡10個大都市均設有中央批發市場,從平均價格的變化來看,成交價格總體處於下降趨勢。2004年交易的水產生鮮品、水產加工品、冷凍品平均價格大致與上年一致,分別為生鮮品770日元/kg、水產加工品730日元/kg、冷凍品791日元/kg。由於秋刀魚和鰹魚量減少,主要產地市場魚類、水產動物類(不含貝類和海藻類)的流通量比上年減少3%,平均價格為182日元/kg,比上年下降5%。雖然市場成交量減少,但是超市等需求量較大的單位不經市場直接購入的量卻在增加。

4、水產品貿易

日本進口的魚貝類大部分為鮮活產品。2004年,日本進口水產品總量348.5萬t、16371億日元,分別比上年增加16萬t和679億日元。但是,進口數量較最高的2001年少了9%,金額較過去最高的1997年下降了16%。其中進口額1000億日元以上的有:蝦2380億日元(約占進口總額15%)、金槍魚2337億日元(約14%)、鮭鱒類1036億日元(約6%),其他進口額較大的還有蟹807億日元、鰻魚製品657億日元、鱈魚籽598億日元、蝦製品522億日元和魷魚437億日元。

2004年,日本出口水產品42萬t、1482億日元,分別比上年增加5400t和129億日元,出口量12年來首次突破40萬t大關。其中,貝類製品出口量和出口額都在減少,但金槍魚、鱈魚等近5年呈成倍增長態勢。出口量以中國(除香港、澳門外)為最多,主要品種是鮭鱒類和鱈魚;出口金額則是香港為最多,以珍珠、貝類干製品、干海參為主。出口的平均單價為350日元/kg,較上年的366日元下跌了4.3%。

2004年,日本進口水產品數量和金額前五位的國家和地區分別是中國大陸66.5萬t、3357億日元(除香港和澳門,以鰻魚加工品、蟹加工品、冷凍蝦為主)、美國39.2萬t、1477億日元(以鱈魚籽、冷凍鱈魚肉、鮭鱒類為主)、俄羅斯19.9萬t、1170億日元(以冷凍蟹、鱈魚籽、冷凍鮭鱒類為主)、泰國24.8萬t、1103億日元(以蝦製品、冷凍魷魚、鮮活及冷凍蝦)、台灣18.6萬t、1085億日元(以冷凍金槍魚、活鰻、鰻魚加工品為主)。

5、資源保護與增殖

日本於1996年批准了《聯合國海洋法公約》,並隨之導入了TAC制度和出口規制制度。2001年,日本制定了《水產基本法》,開展了資源恢復計劃,並導入了漁獲努力量的總體規制(TAE)制度。

日本除了通過法律法規和漁協漁民的自主規制,設置可捕量、漁獲努力量、漁船數和馬力數限制、禁漁區和禁漁期限制、漁具漁法限制、可捕尺寸限制等以外,非常重視漁業資源保護與增殖,不斷加大漁業資源增殖放流力度,並投入巨資建設人工魚礁。

日本有比較完善的增殖放流體制。以靜岡縣為例,其建立了資源增殖推進協議會的體系,由縣溫水利用研究中心(種苗生產與增殖放流指導)、縣漁業振興基金(提供必要經費,監督放流活動)、縣水產試驗場(指導放流活動和檢驗放流效果)組成,下面分成伊豆、榛南和濱名湖三個地區協議會,其下再由各市、鎮等漁協承擔具體放流、統計、經費募集等任務。日本每年都有全國和地區性的增殖漁業會議,對漁業資源情況、增殖放流實施情況、放流效果評估情況和相關研究等進行交流。日本每年放流增殖的,主要是洄遊小、固著性大的魚礁性品種,近年來,放流種苗均在50億尾以上,其中有鮭、真鯛、黑鯛、鰈類、牙鮃等魚類,日本對蝦、獨角新對蝦、三疣梭子蟹等甲殼類,鮑魚、魁蚶、蝦夷扇貝等貝類以及海膽等。2004年放流主要品種為白鮭18.5億尾、真鯛1980萬尾、黑鯛328.1萬尾、鰈類308萬尾、牙鮃2461.3萬尾、車蝦13464.5萬尾、蟹2701萬尾、鮑魚2391.1萬尾、赤貝63.8萬尾、海膽7464.3萬尾等,放流數比上年略為減少。

日本是較早開展人工魚礁建設的國家之一,自1955年開始在全國范圍內建設各種人工魚礁。1975年出台《沿岸漁場整各開發法》,要求大力發展魚礁設置事業、水生動植物的增殖場、沿岸漁場保全事業等三項公共事業。由中央政府每年下達計劃,給予財政補助,分別由農林水產部和各都、道、府、縣按規定執行。經過30多年的建設,目前全日本漁場面積十分之一以上己經設置了人工魚礁,年均投入近30億人民幣。日本人工魚礁的類型多樣,結構差異大,根據不同海區的情況設置人工魚礁,現已經掌握在深水區投放特大型魚礁的技術。近年來,日本對天然海底藻場的保護和恢復也非常重視,包括政府部門、漁協和漁民都承擔了相應的工作,如保護、調查、分析、恢復試驗等。

6、漁業勞力與個體經營者收益

截至2005年11月1日,日本漁業就業人數為222510人,比上年減少8490人,減幅3.7%。漁業捕獲量的減少、生產規模的縮小,都是導致漁業就業人數降低的原因。按性別來劃分,男性186350人(佔83.7%)、女性36160人(佔16.3%),分別比上一年減少3.7%、3.8%。按年齡層劃分,60歲以上的為最多,佔46.9%,40—59歲的佔38.6%;25—39歲的佔11.8%;15—24歲的佔2.7%。年輕人所佔的比重越來越小,而減少的幅度卻越來越大。

2005年,日本海上漁業每戶平均收入為526萬日元(約相當於人民幣34.2萬元),比上年減少0.6%。支出額為305萬日元,同比減少1.2%。個人所得為221萬日元,減少2.0%。支出明細表裡,燃料費用佔18.1%,折舊費16.2%,員工費用佔12.7%。小型定置網漁業收入為594萬日元,支出額為346萬日元,個人所得額為248萬日元。支出費用中,折舊費佔18.6%,員工費用佔12.5%,各種手續費佔11.5%。據日本農林水產省表示,石油價格的飆升,使燃料費比前一年增加13.1%。但私營企業支出額未增反降的原因主要是企業為了節減經費,紛紛下調了員工工資。

三、日本漁業管理模式與政策方向

日本政府進行漁業管理的部門有:農林水產省水產廳、農林水產技術會議和漁業管理委員會。農林水產省水產廳的主要職責范圍為漁業經營改善、金融稅制、水產加工與流通、漁業保險·共濟、海洋生物資源保護與管理、漁業指導與監督、漁業相關國際協定與協作、水產試驗研究、漁業增殖放流、漁場保全、漁港·漁場·海岸整合、漁業災害恢復等。

農林水產技術會議負責水產試驗研究的政策。

漁業管理委員會主要對周邊水域的水產資源進行管理,並對非單個都、道、府、縣范圍內洄遊性魚類等漁業資源進行管理。審議資源回復計劃,確定合適的資源管理措施等。

日本漁業協同組合(簡稱「漁協」)是由日本廣大的中小漁業生產者和漁民組合起來的經濟合作組織,同時也是處於政府與漁民之間起中介作用的、承擔基層水產管理任務的機構。日本漁業協同組合的職能主要包括:漁政管理、漁業經營及漁業研發等。其中,漁政管理主要包括共同漁業權、區域漁業權和定置漁業權的分配以及反污染和資源增殖活動等;漁業經營包括獲得和發放貸款,燃料、網具和養殖器材等大宗物品的購買、營銷和指導活動,製冰和冷凍冷藏業務以及設施利用服務等;漁業研發主要是指教育和領導能力培訓活動,包括教育、研究、贊助和參與各種學習會議等。

日本政府根據所面臨的國際國內漁業形勢和漁業發展實際,擬以下述幾方面為重點著手調整有關政策和措施:加強包括公海在內的漁業資源的恢復和管理;創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漁業經營體;促進節能漁業生產發展;促進水產品流通加工合理化,建立受消費者信賴的信息公開制度;制定並實施振興漁村、確保生態系統健全的政策。

當前日本漁業政策的重心是以資源管理和環境保護為前提,推進漁業改革;培養漁業管理和技術人才,構築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漁業經營體;促進流通和銷售合理化發展;充分利用國際貿易組織(WTO)和自由貿易協定(FTA)談判平台,促進水產品貿易發展。

閱讀全文

與日本為什麼要進口水產品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程序化打板軟體哪個好 瀏覽:161
武漢征源程序員多少工資 瀏覽:498
發布保潔信息去哪個平台 瀏覽:866
小程序貝克的秘密掃碼怎麼沒反應 瀏覽:529
單片機程序燒寫怎麼辦 瀏覽:489
安邦的產品有哪些 瀏覽:471
哪個軟體可以看到京東數據 瀏覽:407
怎麼阻止頭條跳出小程序 瀏覽:561
生物計算機以什麼作為數據 瀏覽:591
怎麼收集財產信息 瀏覽:852
maze技術屬於哪個公司 瀏覽:29
做引產是怎麼個程序 瀏覽:237
甘肅清香型白酒代理費用是多少 瀏覽:419
沒事給領導發什麼信息 瀏覽:680
臨期產品怎麼做引流 瀏覽:18
為什麼會反感小程序 瀏覽:446
結息交易130元能貸多少 瀏覽:836
交易貓買王者怎麼買 瀏覽:25
微信小程序攜程怎麼登錄app 瀏覽:401
裝潢材料代理哪個好做 瀏覽: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