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商品定價有哪些方法
商品定價可以歸納為成本導向、需求導向和競爭導向三類。
一,成本導向定價法
以營銷產品的成本為主要依據制定價格的方法統稱為成本導向定價法,這是最簡單、應用相當廣泛的一種定價方法。
1、總成本定價法:成本加成,目標利潤
(一) 成本加成定價法(cost-plus pricing),即按產品單位成本加上一定比例的毛利定出銷售價。
其計算公式為:P=c×(1+r)
P—商品的單價
c—商品的單位總成本
r—商品的加成率
(二)目標利潤定價法,是根據企業總成本和預期銷售量,確定一個目標利潤率,並以此作為定價的標准。
其計算公式為:單位商品價格=總成本×(1+目標利潤率)/ 預計銷量
2、邊際成本定價法
3、盈虧平衡定價,考慮到銷售額變化後,成本也在發生變化,這種方法是運用損益平衡原理實行的一種保本定價法。
其公式是:
盈虧平衡點銷售量=固定成本/單位—單位變動成本
盈虧平衡點銷售額=固定成本/1—單位變動成本率
二,需求導向定價法
需求導向定價法是指根據市場需求狀況和消費者對產品的感覺差異來確定價格的定價方法。
它包括以下三種
(一)認知導向定價法,是根據消費者對企業提供的產品價值的主觀評判來制定價格的一種定價方法。
(二)逆向定價法,它是指依據消費者能夠接受的最終銷售價格,考慮中間商的成本及正常利潤後,逆向推算出中間商的批發價和生產企業的出產價格。
可通過公式計算價格:出廠價格=市場可零售價格×(1—批零差率)×(1—進銷差率)
(三)習慣定價法,是按照市場長期以來行成的習慣價格定價。
三,競爭導向定價法 (Competitive Bidding/competition-orientated pricing)
競爭導向定價法概述
競爭導向定價法是企業通過研究競爭對手的生產條件、服務狀況、價格水平等因素,依據自身的競爭實力,參考成本和供求狀況來確定商品價格。以市場上競爭者的類似產品的價格作為本企業產品定價的參照系的一種定價方法
這種定價方法主要有3方面特點。競爭導向定價主要包括隨行就市定價法、產品差別定價法和密封投標定價法。
競爭導向定價法的幾種方式
在競爭十分激烈的市場上,企業通過研究競爭對手的生產條件、服務狀況、價格水平等因素,依據自身的競爭實力,參考成本和供求狀況來確定商品價格。這種定價方法就是通常所說的競爭導向定價法。競爭導向定價主要包括:
1、隨行就市定價法:在壟斷競爭和完全競爭的市場結構條件下,任何一家企業都無法憑借自己的實力而在市場上取得絕對的優勢,為了避免競爭特別是價格競爭帶來的損失,大多數企業都採用隨行就市定價法,即將本企業某產品價格保持在市場平均價格水平上,利用這樣的價格來獲得平均報酬。此外,採用隨行就市定價法,企業就不必去全面了解消費者對不同價差的反應,也不會引起價格波動。
2、產品差別定價法:產品差別定價法是指企業通過不同營銷努力,使同種同質的產品在消費者心目中樹立起不同的產品形象,進而根據自身特點,選取低於或高於競爭者的價格作為本企業產品價格。因此,產品差別定價法是一種進攻性的定價方法。
3、密封投標定價法:在國內外,許多大宗商品、原材料、成套設備和建築工程項目的買賣和承包、以及出售小型企業等,往往採用發包人招標、承包人投標的方式來選擇承包者,確定最終承包價格。一般來說,招標方只有一個,處於相對壟斷地位,而投標方有多個,處於相互競爭地位。標的物的價格由參與投標的各個企業在相互獨立的條件下來確定。在買方招標的所有投標者中,報價最低的投標者通常中標,它的報價就是承包價格。這樣一種競爭性的定價方法就稱密封投標定價法。
㈡ 產品怎樣定價
分檔定價就是根據不同顧客、不同時間、不同場所,在經營不同牌號、不同花色規格的同類產品時,不是一種產品走一個價格,而是把商品分為幾個檔次,每一檔次定一個價格。分檔定價的形式有:
(1)針對不同顧客群體定不同價格,差別對待。如「Price Smart」會員商店,對會員顧客實行優惠價格售貨,而對非會員顧客購物則要加收價格的10%。
(2)同一產品,不同花色、樣式,實行分檔定價。例如,將各式各樣的西服分為高、中、低三檔,每檔確定一個價格。
(3)不同位置分檔定價。如商店的豬肉價格,前臀尖和後臀尖的售價就不相同;劇院前排和後排的售價也不相同。
(4)不同時間分檔定價。如長途電話節假日和平時的話費就不相同,即使一天的不同時段話費也不相同。菜市場農民賣菜,上午蔬菜價格比較高,到下午接近收攤之前,一些經營者就會削價處理了。
分檔定價,可以使消費者感到商品檔次高低的明顯差別,為消費者選購提供了方便。但分檔不宜太少也不宜太多,檔次太多,價格差別太小,起不到分檔作用;檔次太少,價格差別太大,除非商品質量懸殊,否則容易使期望中間價格的顧客失望。
㈢ 淘寶網怎麼查看同類商品店家價格
可以按照關鍵詞搜索,在淘寶網頁查看不同賣家相同或類似產品的價格。
如果知道同類產品商家名稱,可以直接搜店鋪進到對應商家查看各款寶貝價格。
㈣ 常見的競爭定價方法有哪些
產品和服務的價格形式不僅受價值、成本和市場供求關系的影響,還受市場競爭程度和市場結構的制約。影響企業定價決策的另一個重要因素是競爭對手,因為大多數情況下,市場上並非只有我們一家公司,可能會有同類檔次的公司,或是更高端的公司,也可能是比我們低一個檔次的公司。我們必須了解誰是我們的競爭對手,他們的戰略是什麼,優勢是什麼,還應該了解他們的成本、價格以及可能對企業定價作出的反應。
以相機為例,一個正在考慮買相機的消費者在作出購買決策之前,會比較市場上各個品牌,如佳能、奧林巴斯、三星和索尼等的價格、質量和外觀各個方面,結合手裡的預算,作出決定。如果索尼採取高價格、高利潤戰略,其他競爭對手也進入這個細分市場。而低價格、低利潤的戰略可能有效阻止競爭對手進入市場或是把他們淘汰出局。因此,在制定價格之前,應該對市場上競爭對手的產品價格、質量和各方面的性能有一個全面的了解,並以此為基礎對自身的產品進行定位,才能使產品價格更有針對性和競爭力。
在完全競爭或壟斷競爭的市場結構下,市場中有較多的生產經營者,多數企業無法控制市場價格,市場上同質產品的可選擇性強,市場信息充分,市場經營者對市場信息的反應靈敏,為搶占市場份額,企業紛紛採用競爭導向定價法。競爭導向定價法,是以市場同行業競爭對手的價格為主要依據,根據應付競爭或避免競爭的要求來制定自身同類產品價格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種方法。
1. 隨行就市定價法
隨行就市定價法是競爭導向定價法中被企業廣泛接受的最簡單的一種定價方法,是指企業使自己的產品價格與競爭產品的平均價格保持一致。這種「隨大流」的定價方法,主要適用於需求彈性比較小或供求基本平衡的產品。在這種情況下,單個企業把價格定高了,就會失去顧客;而把價格定低了,需求和利潤也不會增加。所以,隨行就市成了較為穩妥的一種定價方法。這樣,既避免激烈競爭,減少了風險,又補償了平均成本,從而獲得平均利潤,而且易被消費者接受。如果企業能努力降低成本,還可以獲得更多利潤。
隨行就市定價法定價的具體形式有兩種,一種是隨同行業中處領先地位的大企業價格的波動而同水平波動;另一種是隨同行業產品平均價格水準的波動而同水平波動。在競爭激烈、市場供求復雜的情況下,單個企業難以了解消費者和競爭者對價格變化的反應,採用隨行就市的定價方法能為企業節省調研費用,而且可以避免貿然變價所帶來的風險;各行業價格保持一致也易於同行競爭者之間和平共處,避免價格戰和競爭者之間的報復,也有利於在和諧的氣氛中促進整個行業的穩定發展。
2. 密封投標定價法
密封投標定價法,許多大宗產品、原材料、成套設備、建築工程項目的買賣和承包等,往往採用發包人招標、承包人投標的方式來選擇承包者,確定最終承包價格。一般來說,招標方只有一個,處於相對壟斷地位:而投標方有多個,處於相互競爭地位。標的物的價格由參與投標的各個企業在相互獨立的條件下來確定。在買方招標的所有投標者中,報價最低的投標者通常中標,它的報價就是承包價格。密封投標定價最大的困難在於估計中標概率,這往往取決於競爭對手如何投標,而每個參與者總是嚴格地保守商業秘密。企業只能通過猜測、調研及搜集歷史資料盡可能地准確估計。
3. 主動競爭定價法
主動競爭定價法與隨行就市定價法相反,主動競爭定價法不是追隨競爭者的價格,而是以市場為主體,以競爭對手為參照物的一種常用的營銷績效定價方法。定價時首先將市場上競爭產品價格與企業估算價格進行比較,分為高、一致及低三個價格層次。其次,將企業產品的性能、質量、成本、式樣、產量等與競爭企業進行比較,分析造成價格差異的原因。再次根據以上綜合指標確定企業產品的特色、優勢及市場定位,在此基礎上,按定價所要達到的目標,確定產品價格。最後,跟蹤競爭產品的價格變化,及時分析原因,相應調整企業產品價格。
在完全壟斷市場,企業生產和銷售的產品沒有任何相近的替代品,其他任何企業進入該行業都極為困難或不可能,其市場排除了任何的競爭因素,壟斷企業可以控制和操縱市場價格,其壟斷的原因主要為政府壟斷和自然壟斷,如鐵路運輸、天然氣、供水、供電、供熱等部門。完全壟斷企業價格策略的基本原則是邊際成本等於邊際收益,通過調整產量和價格達到企業利潤最大化目標。壟斷企業雖掌握市場價格的壟斷權,但要制定科學合理的產品價格,還需考慮市場的需求,分析邊際收益、產品價格與需求價格彈性系數之間的關系,當需求富有彈性時,企業定價水平略低,當需求缺乏彈性時,企業選擇高價策略。
在寡頭壟斷市場,行業中企業數量甚少,而且企業之間存在相互依存、相互競爭的關系。[張樂飛1] 該市場中具有少數幾家企業生產經營,如汽車製造業、電信業,它們中的每一家企業對整個市場的價格和產量都有控制能力,任何一家企業都必須根據市場中其他企業的價格策略來形成自己的決策,如中國汽車市場各企業相互影響,紛紛降價,但企業在選擇定價策略的時候,必須考慮到自己的價格決策對競爭對手的連鎖反應,價格戰往往會造成兩敗俱傷的結果,因而該類企業的產品價格在經過相互作用達到均衡後,應在一段期間內保持相對穩定,而從產品的性能、質量、宣傳、服務等方面展開非價格競爭。
壟斷雖不利於市場機制的形成,但從規模經濟角度分析,獨家經營的生產效益一定優於多家經營,因而,在某些產品的生產中,壟斷經營是必選方式。在定價決策中,考慮不同層次消費者的消費需求及承受能力,壟斷企業可選擇差別定價策略,針對不同消費群體,不同消費形式及消費量,提供不同的產品服務,並採用不同的價格策略,如天然氣、水、電、採暖等產品價格,應區別居民、商用、政府部門等不同消費對象,採用差別價格。
巴菲特說「評估一個企業最重要的決定是定價權。如果你有能力提高價格而又不被競爭對手搶走生意,你就有了一個非常好的生意。」
其實巴菲特所說的這類企業,基本上都是擁有足夠強大的品牌和商業模式的企業,而在這些企業周圍有一條堅固的護城河,讓他們能夠更好地掌握產品定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