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產品經理從產品層面應該怎樣分析
作為產品經理,我們會抓住一切機會來了解更多有關客戶的信息,因為了解客戶的需求對於構建有用的產品至關重要。這意味著進行客戶訪談,進行調查並檢查產品內分析。我們從產品分析中收集的數據告訴我們用戶如何實際使用產品-而不是他們想要做什麼,他們認為自己在使用產品的方式,甚至我們認為他們如何使用產品。
作為PM,諸如「用戶每天花費多少時間?」之類的問題會出現。「他們最會採取什麼行動?」 「哪些功能使用得最少?」 對於了解您的用戶並為我們提供有關如何改善他們的體驗的線索,這是非常寶貴的。在這篇文章中,我將解釋什麼是產品分析以及為什麼要使用它們。如何真正了解您的用戶,以便您還清「同情債務」;以及如何使用分析來幫助指導新功能開發
讓我們開始吧!
產品分析簡介
為了定量了解用戶對您的產品的處理方式,第一步是對產品進行分析。想法是針對用戶可以在您的產品中執行的每項操作觸發一個事件,以便您可以匯總查看有多少用戶使用功能以及他們使用該功能的頻率。例如,如果要跟蹤用戶單擊特定按鈕的次數,則可以觸發一個名為「 big-red-button.click」的事件。從那裡可以看到哪些功能需要工作,哪些是最重要的,然後使用該信息確定更改的優先順序。
在Atlassian,我們試圖使每個人都盡可能容易地獲取數據並能夠運行自己的查詢和報告。我們使用一些內部開發的工具來提供這些服務,但是Google Analytics(分析)工具也可以幫助您入門。這導致從開發人員到PM到設計的每個人都提出了有關用法的問題,並試圖了解我們構建產品的影響。
「無償債務」:最新的債務
讓我們嘗試一下這個新術語「同情債務」。
產品內分析可以通過兩種方式幫助您償還同情債務:通過概念測試和客戶訪談等活動收集的定性反饋;以及在產品中收集的定量數據,例如產品分析和NPS調查。
例如,Confluence已經存在了相當長的時間,並且它具有很多功能,這些功能幾乎沒有分析功能。其中之一是儀錶板,這是大多數人使用Confluence的旅程的開始。實際上,我們現在正在大修它。產品經理:產品分析的內容有哪些我們從客戶訪談中獲得了有關儀錶板的一些反饋,但是我們沒有從定量角度真正了解使用情況所需的所有產品分析。我們有很多未解決的問題,例如:
儀錶板有多少用途?人們在典型的Confluence會議中訪問儀錶板多少次?
人們實際使用儀錶板做什麼?所有更新供稿?受歡迎的提要?導航到某個空間?
人們想要在儀錶板上顯示什麼?我們可以根據人們訪問儀錶板後的工作來確定最好的東西嗎?
⑵ 產品經理必會的10種數據分析方法
產品經理必會的10種數據分析方法
隨著人口和流量紅利的下降,互聯網行業必然會朝著精益化運營的方向發展。數據分析在很多互聯網人的工作中越發顯得重要,而對於產品經理來說,更是如此。
本文將為產品經理介紹數據分析的基本思路,並基於此,衍生出 2 個常見方法和 7 個應用手段,希望在數據分析的實際應用中能給大家帶來幫助。
一、數據分析的基本思路數據分析應該以業務場景為起始思考點,以業務決策作為終點。
基本思路為 5 步,首先要挖掘業務含義、制定分析計劃、從分析計劃中拆分出需要的數據、再根據數據分析的手段提煉業務洞察,最終產出商業決策。
接下來我們用一個案例來具體說明這 5 步思路:某國內 P2P 借貸類網站,市場部在網路和 hao123 上都有持續的廣告投放,吸引網頁端流量;最近內部同事建議嘗試投放 Google 的 SEM;另外,也需要評估是否加入金山網路聯盟進行深度廣告投放。在這種多渠道的投放場景下,產品經理該如何進行深度決策?1. 挖掘業務含義
首先要了解市場部想優化什麼,並以此為核心的 KPI 去衡量。渠道效果的評估,最重要的是業務轉化:對 P2P 類網站來說,是否『發起借貸』遠遠比『用戶數量』重要。
所以無論是 Google 還是金山渠道,都要根據用戶群體的不同,優化相應用戶的落地頁,提升轉化。
2. 制定分析計劃
以『發起借貸』為核心轉化點,分配一定的預算進行流量測試,觀察對比注冊數量及 ROI 效果,可以持續觀察這部分用戶的後續價值。
3. 拆分查詢數據
根據各個渠道追蹤流量、落地頁停留時間、落地頁跳出率、網站訪問深度以及訂單類型數據,進行用戶分群。
4.提煉業務洞察
在不同渠道進行投放時,要根據 KPI 的變化,推測業務含義。比如谷歌渠道的效果不好,可能因為谷歌大部分的流量在海外,可能會造成轉化率低。而金山網路聯盟有很多展示位置,要持續監測不同位置的效果,做出最後判斷。
5.產出商業決策
最後根據數據洞察,指導渠道的投放決策制。比如停止谷歌渠道的投放,繼續跟進金山網路聯盟進行評估,而落地頁要根據數據指標持續地進行優化。
二、常見的數據分析方法(一)內外因素分解法內外因素分解法是把問題拆成四部分,包括內部因素、外部因素、可控和不可控,然後再一步步解決每一個問題。
社交招聘類網站,一般分為求職者端和企業端,向企業端收費方式之一是購買職位的廣告位。業務端人員發現『發布職位』數量在過去的 6 個月里有緩慢下降的趨勢。
對於這類某一數據下降的問題,從產品經理的角度來說,可以如何拆解?
根據內外因素分解法分析如下:
1.內部可控因素
產品近期上線更新、市場投放渠道變化、產品粘性、新老用戶留存問題、核心目標的轉化;
2.外部可控因素
市場競爭對手近期行為、用戶使用習慣的變化、招聘需求隨時間的變化;
3.內部不可控因素
產品策略(移動端/PC端)、公司整體戰略、公司客戶群定位(比如只做醫療行業招聘);
4.外部不可控因素
互聯網招聘行業趨勢、整體經濟形勢、季節性變化;
(二)DOSSDOSS 是從一個具體問題拆分到整體影響,從單一的解決方案找到一個規模化解決方案的方式。
某在線教育平台,提供免費課程視頻,同時售賣付費會員,為付費會員提供更多高階課程內容。如果我想將一套計算機技術的付費課程,推送給一群持續在看 C++ 免費課程的用戶,產品經理應該如何輔助分析?按 DOSS 的思路分解如下:
1.具體問題
預測是否有可能幫助某一群組客戶購買課程。
2.整體
首先根據這類人群的免費課程的使用情況進行數據分析,之後進行延伸,比如對整體的影響,除了計算機類,對其他類型的課程都進行關注。
3.單一回答
針對該群用戶進行建模,監控該模型對於最終轉化的影響。
4.規模化
之後推出規模化的解決方案,對符合某種行為軌跡和特徵的行為進行建模,將課程推薦模型加入到產品設計中。
三、數據分析的應用手段根據基本分析思路,常見的有 7 種數據分析的手段。(一)畫像分群畫像分群是聚合符合某中特定行為的用戶,進行特定的優化和分析。
比如在考慮注冊轉化率的時候,需要區分移動端和 Web 端,以及美國用戶和中國用戶等不同場景。這樣可以在渠道策略和運營策略上,有針對性地進行優化。(二)趨勢維度
建立趨勢圖表可以迅速了解市場, 用戶或產品特徵的基本表現,便於進行迅速迭代;還可以把指標根據不同維度進行切分,定位優化點,有助於決策的實時性;(三)漏斗洞察通過漏斗分析可以從先到後的順序還原某一用戶的路徑,分析每一個轉化節點的轉化數據;
所有互聯網產品、數據分析都離不開漏斗,無論是注冊轉化漏斗,還是電商下單的漏斗,需要關注的有兩點。第一是關注哪一步流失最多,第二是關注流失的人都有哪些行為。
關注注冊流程的每一個步驟,可以有效定位高損耗節點。
(四)行為軌跡
行為軌跡是進行全量用戶行為的還原。只看 PV、UV 這類數據,無法全面理解用戶如何使用你的產品。了解用戶的行為軌跡,有助於運營團隊關注具體的用戶體驗,發現具體問題,根據用戶使用習慣設計產品,投放內容;(五)留存分析留存是了解行為或行為組與回訪之間的關聯,留存老用戶的成本要遠遠低於獲取新用戶,所以分析中的留存是非常重要的指標之一;
除了需要關注整體用戶的留存情況之外,市場團隊可以關注各個渠道獲取用戶的留存度,或各類內容吸引來的注冊用戶回訪率,產品團隊關注每一個新功能對於用戶的回訪的影響等。(六)A/B 測試A/B 測試是對比不同產品設計/演算法對結果的影響。
產品在上線過程中經常會使用 A/B 測試來測試產品效果,市場可以通過 A/B 測試來完成不同創意的測試。
要進行 A/B 測試有兩個必備因素:
1.有足夠的時間進行測試;
2.數據量和數據密度較高;
因為當產品流量不夠大的時候,做 A/B 測試得到統計結果是很難的。而像 LinkedIn 這樣體量的公司,每天可以同時進行上千個 A/B 測試。所以 A/B 測試往往公司數據規模較大時使用會更加精準,更快得到統計的結果。
(七)優化建模當一個商業目標與多種行為、畫像等信息有關聯性時,我們通常會使用數據挖掘的手段進行建模,預測該商業結果的產生;
例如:作為一家 SaaS 企業,當我們需要預測判斷客戶的付費意願時,可以通過用戶的行為數據,公司信息,用戶畫像等數據建立付費溫度模型。用更科學的方式進行一些組合和權重,得知用戶滿足哪些行為之後,付費的可能性會更高。
以上這幾種數據分析的方法論,僅僅掌握單純的理論是不行的。產品經理們需要將這些方法論應用到日常的數據分析工作中,融會貫通。同時學會使用優秀的數據分析工具,可以事半功倍,更好的利用數據,實現整體增長。
⑶ 產品經理:產品分析的內容有哪些
產品成本分析包含哪些內容
明月港灣好地方 LV12
2015-08-24
滿意答案
kao353kao
LV12
2015-08-25
1.定價目標。定價目標,是指企業通過對特定產品價格的判定或調整所要達到的預期目的。定價目標大致有以下幾種:[1]
(1)追求盈利最大化;
(2)維持或提高市場佔有率;
(3)實現預期的投資回收率;
(4)實現銷售增長率;
(5)適應價格競爭;
(6)保持營業額;
(7)穩定價格、維護企業形象。
2.成本構成分析。成本構成通常包括技術成本、安全成本、配送成本、客戶成本、法律成本和風險成本等。
3.問題分析。
4.建議與意見。
⑷ 產品經理如何講解新產品
把握住幾點,然後不要司機硬背,把正常水平反映出來就好
⑸ 產品經理如何做好數據分析
流量相關數據:IP、PV、在線時間、跳出率、新用戶比例;
訂單相關數據:總訂單、有效訂單、訂單有效率、總銷售額、客單價、毛利潤、毛利率;
轉化率相關:下單轉化率、付款轉化率。
第二項:每周數據分析(核心)
用戶下單和付款不一定會在同一天完成,但一周的數據相對是精準的,所以我們把每周數據作為比對的參考對象,主要的用途在於,比對上周與上上周數據間的差別,運營做了某方面的工作,產品做出了某種調整,相對應的數據也會有一定的變化,如果沒有提高,說明方法有問題或者本身的問題並在與此。
網站使用率:IP、PV、平均瀏覽頁數、在線時間、跳出率、回訪者比率、訪問深度比率、訪問時間比率;
⑹ 產品經理如何分析用戶需求
如果我最初問消費者他們想要什麼,他們會告訴我『要一匹更快的馬!』——亨利福特
每一個產品狗都應該很熟悉這句話,正如碼農喜歡將』對象』、』實例化』,』高內聚、低耦合』等掛在嘴邊一般,但熟悉的並不一定真正了解,而要在實踐中做到,知和行並不是天然一致的。
用戶需求是產品經理工作的基本出發點,不管是前期的行業調研、競品分析,還是產品研發過程的溝通傳達,還是產品上線後持續的迭代改進,頭腦里都需要圍繞用戶需求展開。
產品經理要挖掘出真實的用戶需求,是需要花些功夫的。用戶需求,字面上看,由用戶和需求兩個片語成。分解來看,
首先,你的產品不是氧氣,不是黃金,不可能所有人都需要,因此要確定具體的目標用戶,越精準越好,通過用戶研究來確定核心用戶。然後去了解這些用戶在現實生活中,或是在使用別的產品過程存在哪些問題,這些問題是用戶們需要被滿足,但尚未被滿足的,即所謂的痛點。
挖掘核心用戶的痛點,可以通過數據分析、用戶訪談、可用性測試、問卷調查等方式,另外,在研究競品的過程中,產品經理盡量讓自己變成小白,初步去感受競品的不足,並思考潛在的機會。
通過以上兩步,就能給出用戶畫像了。簡單的理解,用戶畫像就是真實用戶的虛擬化表達,但具備了真實用戶的典型特徵,以此為基礎,產品經理就要從用戶和需求的分析中加工出用戶需求了。
在2007年,9家交響樂團聯合聘請了一支研究團隊,對客戶流失進行了分析。他們將用戶群體分成6大類:核心聽眾、嘗試聽眾、不表態聽眾、特殊場合出席者、茶點式聽眾、高潛質聽眾。
通過數據發現,嘗試聽眾佔全體客戶的37%,卻僅僅購買11%的門票,流失率高達91%。研究人員列出了體驗古典音樂的78種不同特徵,然後利用在線調查和其他考察用戶行為的測試方法,濃縮出其中的16項,並對這16項特徵的進一步分析,最終發現,初次聽的人,不能很快地找到演奏廳附近的停車位,他們得不停地繞不停地繞(要是在現在,GPS分分鍾搞定),這種麻煩地圖影響了他們再次消費的意願。
當然,結論是簡單的,但是得出結論的過程,卻非常考驗研究者們的分析能力,也需要消耗大量的時間精力。而產品經理在挖掘出真正的用戶需求之前,也必須運用各種分析工具和思維框架,逐步去逼近真相,才有可能找到用戶的心智模型。
⑺ 產品經理會從哪幾個維度去做產品分析
簡單點說:
用戶。用戶需求
市場。
技術。
競品
運營。運營的需要。
公司出策略和戰略。
⑻ 產品經理怎樣做好競品分析
1.確定哪些是你的競爭對手?
A.產品直接競爭者:這里包括了市場目標方向一致、客戶群體針對性極強、產品功能和用戶需求相似度極高的,用阿泡的話說:「和你真刀真槍幹上的競爭者」
B. 間接競爭者:市場客戶群體目標不一致、但在功能需求方面互補了你的產品優勢(也或者是你互補別人產品的)、但又不是主要靠該產品價值盈利的;
C. 同行業不同模式的:比如 B/S互聯網模式和行業解決方案及單機C/S客戶端,一錘子買賣和長期靠服務收費的;
D. 資本雄厚概念炒作的:觀察到各大媒體平台經常炒作概念和具備行業前瞻性一些團隊人才背景、資質、規模非常有潛力的企業;
2.從哪裡獲得競爭對手信息
A.從內部市場、運營部門、管理層等收集信息;
B.行業媒體平台新聞及論壇及QQ群,搜索引擎;
C.建立持續的產品市場信息收集小組;
D.調查核心用戶、活躍用戶、普通用戶不同需求彌補和間接代替的產品;
E、競爭對手在官網,SNS平台、一些門戶網站,產品歷史更新上,還有本身的促銷活動
F,抓取自季度和年度的財報,各大人才網的簡歷更新,包括官網的招聘信息等
G、通過GOOGLE搜索引擎找到同行的行業信息訂閱,同理目前知乎,ZAKER等互聯網平台也是很好的渠道,(這些市場遇到直接競爭者幾率不大,但盈利模式和功能定義用戶群體具備一定的前瞻性和市場趨勢導向性)
H、通過試用對方的產品,咨詢對方客服,技術問答等都是很好的方式。
其實從上面的渠道找到我們需要的競爭對手的產品相信也是花費了一定的精力了,很多人都是直接拿著產品或者網站直接進行分析。這樣出來的競品分析報告只能停在表層,不能展現深層次內容。
抓去競爭對手後,我覺得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獲取這個對手或者產品的信息。
1.從技術,市場,產品,運營團隊規模機器核心目標和其在行業品牌影響力
2.從財報裡面獲取季度乃至年度盈利的數值,從各條產品線資金重點投入信息,占據公司主盈利的產品線。可能這條比較專業,從移動互聯網角度來講,公司內這個產品哪個模塊是可以盈利的,這個產品是不是這個公司的主要盈利產品。
3.從用戶覆蓋面來、市場佔有率、運營盈利模式、盡可能了解到固定周期的總注冊用戶量/裝機量/有效轉化率。
4.產品功能分析及其對比(這是我發現很多人都是一開始就從這方面來做的,簡單粗暴了點,但是只能得到表層的數據),這裡面涉及到的數據有穩定性,易用性,用戶體驗交互,視覺涉及實力,技術實現框架優劣勢等等。
5.產品平台及官方的排名和關鍵字及外鏈數量
我們一般用的分析方式有
SWOT分析法,客戶滿意度模型、波士頓矩陣、信息對比等。
具體如下:
第一點:這個競品的核心價值是什麼?能解決用戶的什麼問題?
第二點:這個競品的使用體驗如何?比自己的產品體驗好在哪裡?
第三點:這個競品的弱點是什麼?自己是否也有這個問題?
第四點:這個競品的亮點是什麼?是否值得學習?
第五點:這個競品和自己產品的差異點是什麼?相比較而言誰的更具有潛力。
第六點:這個競品和自己的產品比較,誰更略勝一籌?
第七點:寫分析報告。
第八點:針對分析報告進行頭腦風暴
第九點:提煉需求
然後,就看執行力了。
⑼ 如何評價一個產品經理設計的產品
需要考慮該產品經理在設計產品時有沒有考慮以下幾個問題,這非常重要。
第一問:你的產品定位是什麼?
1、產品是什麼?
你要做的產品是被用戶使用還是消費,能夠滿足用戶哪些需求?怎麼滿足用戶的需求?做為一個產品經理需知道自己要做的產品是什麼,如何滿足用戶的基本需求,同時對於高級用戶的需求如何把握。
2、做一個什麼樣的產品?
抄襲還是創新?這把握在產品經理手中,但又有多少產品經理敢用自己的薪水和BOSS提創新?很多的產品經理靠經驗來支撐一系列的產品,當遇到新的創新機會時是否敢用,問問自己,想做一個什麼樣的產品,相信喬布斯給很多產品經理做了一個很好的榜樣。
3、產品的價值觀體現在哪?
沒有用戶的產品算成功嗎?沒有瀏覽的網站算是成功的嗎?當你想做一款用戶接受的產品時,這款產品的價值由誰來體現?
4、產品的核心功能是什麼?
一款能打動用戶的產品一定有它的獨特之處,隨波逐流的產品最終只會走向滅亡,產品的核心功能將是產品打動用戶最直接的方式,而其它的功能將圍繞著核心功能展開,可以作為核心功能的軟性需求,但一定要有產品的核心功能。
2
第二問:你的產品競爭對手是誰?
1、你的產品有多少競爭對手?
國內有多少競爭對手?國外又有多少競爭對手?「知已知彼,百戰不怠」,競爭對手的分析對於你的產品定位,用戶群體分析等都有直接關系,多少潛在競爭對手,競爭對手進入相同領域的壁壘有多厚,這都值得你去思考。
2、與競爭對手的區別在哪?
內容?功能?用戶群體?……獨舞的舞者永遠不知道自己的缺陷在哪,在這樣的一個大舞台下,你如何做到與競爭對手有明顯的區別,如何讓你的產品更容易讓用戶記住,更容易的讓用戶使用,那就認真的去區分與對手的區別吧。
3、產品的商業模式是什麼?
商業模式對於很多產品經理來說是個很模糊的概念,當你不需要對你的產品的價值負責時,你也很少去關注產品的商業模式是怎麼樣的了。站在產品經理的角度去思考對手的商業模式,從戰略、市場、用戶等不同的角度去分析。
4、對自己產品有什麼規劃?
當你認清競爭對手時,對於自己的產品有什麼建議和意見?認清別人的優點,正視自己的缺點,提出產品的修改意見,建議性、獨到性、深刻性,這應該是你認清對手後你應該做到的。
3
第三問:你的用戶從哪來?
1、誰會是你的用戶?
產品的面向用戶是哪些,為什麼用戶會選擇你的產品,什麼樣的人才會用你的產品?認清用戶群體,挖掘潛在用戶。
2、產品的用戶有幾類?
對用戶進行分類,針對於不同的用戶有不同的歸類,特別是對於無線類的產品,不同的用戶有不同的手機,一個品牌下又有不同的系統,對於用戶的分類顯得格外重要,給用戶最好的產品體驗。
3、用戶行為和特點是什麼?
不同的用戶對於產品使用時間、地點、頻率、習慣、消費等行為都不同,用戶的特點不同,如何正確的區分用戶行為和特點,認真分析用戶行為特點,從細節做起。
4
第四問:產品長遠規劃是什麼?
1、你要留住多少用戶?
一個產品要留住用戶就必須給用戶最好的用戶體驗,解決用戶遇到的難題,產品上線可能短期內獲得很多的用戶,但又有多少長期留下的用戶?內測即內測,留給用戶一些期待,別拿自己的用戶當魚餌,用戶第一。
2、你的產品要佔領多大市場?
IE從最早的超過90%的瀏覽器市場到現在只有超過50%的市場,是壞事嗎?不是,IE9很明顯收回了很多IE以前用戶,市場佔有率會是評價產品成功與否的關鍵,但別為了市場而做市場,別給產品定過高的目標,步步為營。
3、你的產品意識在哪?
一個優秀的產品經理一定有敏銳的產品意識,有所為有所不為,寧願將些不成熟的想法扼殺於搖籃,可落地的idea才是這款產品需要的,創新只是一部分,抄襲並不是壞事,但別阻止你的產品意識。
5
第五問:你的產品商業模式是什麼?
1、你的產品如何賺錢?
沒有永遠免費的產品,你的產品怎麼賺錢?廣告?增值服務?搜索引擎……這些都能成為你的產品商業模式,如何讓用戶願意為你的產品買單,至少不能讓用戶感覺到你是個「奸商」。
2、產品的商業模式用戶接受嗎?
當用戶對你的商業模式不買單時,你是否依舊堅持?你的商業模式對於用戶接受承度有多大?有多少用戶因為產品的商業模式離開?
3、產品商業模式與公司發展是否一致?
產品的商業模式很多時候是公司高層直接制定的,與公司的發展是否一致,是公司的短期發展目標還是長期規劃?
6
第六問:你做好准備了嗎?
1、什麼樣的態度?
你是以什麼樣的態度去做新產品?是被動接受,還是充滿熱情?很多產品經理對於很多不喜歡的產品有排斥,產品需要有感情的,以產品沒感情的產品經理不是個好產品經理。
2、做好加班的准備了嗎?
產品經理不加班?我聽過很多產品經理說經常要加班,同樣我也是個經常加班的人,進度控制,溝通很多時候在加班時,才會和產品經理溝通。產品經理,不加班?似乎不存在了。
3、做好被打擊的准備了嗎?
打擊?市場數據的打擊,用戶的挑「刺」,BOSS的KPI壓力……做好被打擊的准備吧,產品經理要有一顆堅強的心臟。面對隨時可能而來的產品問題需要耐心、細心,一顆永遠不能被打敗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