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質量的定義具有什麼和什麼,包括什麼
質量(mass)是量度物體平動慣性大小的物理量。產品或工作的優劣程度,提高質量(一組固有特性滿足要求的程度)。社會學領域,(客觀)價值或主體感受的現量,如(觀察)社會質量(社會大眾生活的適應性及水準)。
質量(mass)是物體所具有的一種物理屬性,是物質的量的量度,它是一個正的標量。質量分為慣性質量和引力質量。自然界中的任何物質既有慣性質量又有引力質量。這里所說的「物質」是自然界中的宏觀物體和電磁場、天體和星系、微觀世界的基本粒子等的總稱。
質量是物理學中的一個基本概念,它的含義和內容隨著科學的發展而不斷清晰和充實。最初,牛頓把質量說成是物質的數量,即物質多少的量度。
在牛頓力學中,給定的物體具有一定的慣性質量(用字母表示),它作為一個與時間和空間位置無關的常數出現在牛頓力學第二定律之中:F=ma(物體加速度的大小a與所受力F的大小成正比,比例系數m稱為該物體的慣性質量)。
慣性質量是物體慣性的量度:對於m越大的物體,就越難改變其運動狀態(速度)。在牛頓力學中,沒有慣性質量等於零的物體存在。在狹義相對論中,慣性質量又細分為靜質量、動質量、相對論質量(總質量)。相對論質量與靜質量的差稱為動質量[1]。
對於可以在實驗室里測試的物體,慣性質量和引力質量相等。20世紀,愛因斯坦在廣義相對論中提出等效原理就是以慣性質量和引力質量相等這一前提為依據的。可以認為,一切與廣義相對論有關的觀察和實驗的精確結果都可以看成是這兩種質量相等的證明。因此,慣性質量和引力質量是表徵物體內在性質的同一個物理量的不同表現
質量的內容十分豐富,隨著社會經濟和科學技術的發展,也在不斷充實、完善和深化,同樣,人們對質量概念的認識也經歷了一個不斷發展和深化的歷史過程。主要有代表性的概念有
(一)朱蘭的定義
美國著名的質量管理專家朱蘭(J.M.Juran)博士從顧客的角度出發,提出了產品質量就是產品的適用性。即產品在使用時能成功地滿足用戶需要的程度。用戶對產品的基本要求就是適用,適用性恰如其分地表達了質量的內涵。
(二)美國質量專家的質量定義
美國質量管理專家克勞斯比從生產者的角度出發,曾把質量概括為"產品符合規定要求的程度";美國的質量管理大師德魯克認為"質量就是滿足需要";全面質量控制的創始人菲根堡姆認為,產品或服務質量是指營銷、設計、製造、維修中各種特性的綜合體。
這一定義有兩個方面的含義,即使用要求和滿足程度。人們使用產品,總對產品質量提出一定的要求,而這些要求往往受到使用時間、使用地點、使用對象、社會環境和市場競爭等因素的影響,這些因素變化,會使人們對同一產品提出不同的質量要求。
因此,質量不是一個固定不變的概念,它是動態的、變化的、發展的;它隨著時間、地點、使用對象的不同而不同,隨著社會的發展、技術的進步而不斷更新和豐富。
用戶對產品的使用要求的滿足程度,反映在對產品的性能、經濟特性、服務特性、環境特性和心理特性等方面。因此,質量是一個綜合的概念。它並不要求技術特性越高越好,而是追求諸如:性能、成本、數量、交貨期、服務等因素的最佳組合,即所謂的最適當。
(二)ISO8402"質量術語"定義
質量:反映實體滿足明確或隱含需要能力的特性總和。
(1)在合同環境中,需要是規定的,而在其他環境中,隱含需要則應加以識別和確定。
(2)在許多情況下,需要會隨時間而改變,這就要求定期修改規范。
從定義可以看出,質量就其本質來說是一種客觀事物具有某種能力的屬性,由於客觀事物具備了某種能力,才可能滿足人們的需要,需要由兩個層次構成。第一層次是產品或服務必須滿足規定或潛在的需要,這種"需要"可以是技術規范中規定的要求,也可能是在技術規范中未註明,但用戶在使用過程中實際存在的需要。
它是動態的、變化的、發展的和相對的,"需要"隨時間、地點、使用對象和社會環境的變化而變化。因此,這里的"需要"實質上就是產品或服務的"適用性";第二層次是在第一層次的前提下質量是產品特徵和特性的總和。
因為,需要應加以表徵,必須轉化成有指標的特徵和特性,這些特徵和特性通暢是可以衡量的:全部符合特徵和特性要求的產品,就是滿足用戶需要的產品。因此,"質量"定義的第二個層次實質上就是產品的符合性。
另外質量的定義中所說"實體"是指可單獨描述和研究的事物,它可以是活動、過程、產品、組織、體系、人以及它們組合。
從以上分析可知,企業只要生產出用戶使用的產品,才能佔領市場。而就企業內部來講,企業又必須要生產符合質量特徵和特性指標的產品。所以,企業除了要研究質量的"適用性"之外,還要研究"符合性"質量。
(三)ISO9000:2000"質量"定義
國際標准化組織(ISO)2005年頒布的ISO9000:2005《質量管理體系基礎和術語》中對質量的定義是:一組固有特性滿足要求的程度。
上述定義,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理解:
(1)質量是相對於ISO8402的術語,更能直接地表述質量的屬性,由於它對質量的載體不做界定,說明質量是可以存在於不同領域或任何事物中。
對質量管理體系來說,質量的載體不僅針對產品,即過程的結果(如硬體、流程性材料、軟體和服務)。也針對過程和體系或者它們的組合。也就是說,所謂"質量",既可以是零部件、計算機軟體或服務等產品的質量,也可以是某項活動的工作質量或某個過程的工作質量,還可以是指企業的信譽、體系的有效性。
(2)定義中特性是指事物所特有的性質,固有特性是事物本來就有的,它是通過產品、過程或體系設計和開發及其之後實現過程形成的屬性。
例如:物質特性(如機械、電氣、化學或生物特性)、感官特性(如用嗅覺、觸覺、味覺、視覺等感覺控測的特性)、行為特性(如禮貌、誠實、正直)、時間特性(如准時性、可靠性、可用性)、人體工效特性(如語言或生理特性、人身安全特性)、功能特性(如飛機最高速度)等。這些固有特性的要求大多是可測量的。賦予的特性(如某一產品的價格),並非是產品、體系或過程的固有特性。
(3)滿足要求就是應滿足明示的(如明確規定的)、通常隱含的(如組織的慣例、一般習慣)或必須履行的(如法律法規、行業規則)的需要和期望。只有全面滿足這些要求,才能評定為好的質量或優秀的質量。
(4)顧客和其他相關方對產品、體系或過程的質量要求是動態的、發展的和相對的。它將隨著時間、地點、環境的變化而變化。所以,應定期對質量進行評審,按照變化的需要和期望,相應地改進產品、體系或過程的質量,確保持續地滿足顧客和其他相關方的要求。
(5)"質量"一詞可用形容詞如差、好或優秀等來修飾
在質量管理過程中,"質量"的含義是廣義的!除了產品質量之外,還包括工作質量。質量管理不僅要管好產品本身的質量,還要管好質量賴以產生和形成的工作質量,並以工作質量為重點。
(1)產品質量一般分為什麼和什麼擴展閱讀
在開發、生產一個產品時,產品的質量控制在一個什麼樣的檔次上,和產質量數據的一般性統計描述品定位有關,叫做質量定位。 質量是產品的主要衡量標准,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到企業的產品在市場上的競爭力。因此企業在研發、生產產品時,應該根據市場需求的實際狀況確定產品的質量水平。在進行質量定位上,還應該考察質量的邊際效益。
即質量的邊際投入和邊際收益應相等。也就是花在質量提高上的最後一元錢要收到相同價值的收益。
一般的觀點認為,產品質量越高越好,質量愈高,價值就愈高,但事實上,這種觀點並不一定是正確的。質高的產品並不一定在市場上受歡迎。因為質高則價高。
有許多消費者,他們希望購買質稍次,但價格便宜的產品。日本電器質量高,但許多國人還是買中國電器,雖然國產電器質量低於日本電器,可它便宜。 一方面,質量的衡量標準是很難量化的,即使通過某些質量標准,如ISO質量系列的認證,說明你的產品質量比其它企業高,但在市場上,尤其消費者的認同並不一定與這些標准相符合,消費者對質量的認識往往有其個人的因素;
另一方面,市場上並不一定都需要高質量的產品,在許多區域市場,尤其是發展中國家市場,消費者往往更青睞於質量在一定檔次上,但價格更便宜的產品。
❷ 產品質量是什麼
產品質量是指產品滿足規定需要和潛在需要的特徵和特性的總和。任何產品都是為滿足用戶的使用需要而製造的。
產品質量特性依產品的特點而異,表現的參數和指標也多種多樣,反映用戶使用需要的質量特性歸納起來一般有六個方面,即性能、壽命(即耐用性)、可靠性與維修性、安全性、適應性、經濟性。
眾所周知產品是「過程的結果」,產品分四種通用類別:服務、軟體、硬體、流程性材料。
質量概念可以分為3種:
1、符合性質量概念:以「符合」現行標準的程度作為衡量依據。
2、適用性的質量概念:以適合顧客需要的程度作為衡量依據。
3、廣義質量概念:質量是一組固有特性滿足要求的程度。狹義產品質量概念指:有形製成品(如筆、水杯等)。廣義產品質量概念指:硬體、服務(如快遞、旅遊活動等)、軟體(如電子游戲、字典等)、流程性材料(如食用油、煤炭等)。
產品質量除了含有實物產品之外,還含有無形產品質量,即服務產品質量。服務質量也是有標準的。
❸ 什麼是質量,產品質量,工序質量和工作質量的關系
質量是物體所具有的一種物理屬性,是物質的量的量度,是一個正的標量,質量分為產品質量和工序質量;產品質量的意思是合格與否;工序質量指的是生產產品過程的質量,即生產過程是不是合理,是不是與企業設定的管理基準進行實施。
工作質量:首先要保證我們的產品是合格的。符合產品的規格要求,另外整個生產流程要嚴格遵照企業生產流程的管理規定。 作為員工,不僅僅是被動的接受,更要不斷地提出改善意見,促進質量的提高。
(3)產品質量一般分為什麼和什麼擴展閱讀:
質量概念可以分為3種:
1、符合性質量概念:以「符合」現行標準的程度作為衡量依據。
2、適用性的質量概念:以適合顧客需要的程度作為衡量依據。
3、廣義質量概念:質量是一組固有特性滿足要求的程度。狹義產品質量概念指:有形製成品(如筆、水杯等)。廣義產品質量概念指:硬體、服務(如快遞、旅遊活動等)、軟體(如電子游戲、字典等)、流程性材料(如食用油、煤炭等)。
產品質量除了含有實物產品之外,還含有無形產品質量,即服務產品質量。服務質量也是有標準的。據烽火獵頭公司專家研究得出的結論,產品質量特性的含義很廣泛,它可以是技術的、經濟的、社會的、心理的和生理的。
一般來說,常把反映產品使用目的的各種技術經濟參數作為質量特性。主要分為產品內在質量和產品外觀質量。泛義上的產品質量是指國家的有關法規、質量標准以及合同規定的對產品適用、安全和其它特性的要求。
質量特性,區分了不同產品的不同用途,滿足了人們的不同需要。人們就是根據工業產品的這些特性滿足社會和人們需要的程度,來衡量工業產品質量好壞優劣的。
❹ 什麼叫產品質量
產品質量就是產品符合規定用途所具有的特性。
不同的產品,其質量要求和檢別標志不同。
一般有:性能,指產品的物理化學性能或技術性能,如葯品的含量、機床的功能、紡織纖維的拉力等;耐用程度或有效期,如燈泡的壽命、膠卷的使用期限等;可靠性,指產品使用時安全可靠;外觀,指產品的光潔度、色澤、造型等。
❺ 商品質量包括哪些
產品質量通常包括哪些內容?
產品質量是指產品能夠滿足使用要求所具備的特性。一般包括性能、壽命、可靠性、安全性、經濟性以及外觀質量等。①性能。即根據產品使用目的所提出的各項功能要求,包括正常性能、特殊性能、效率等。②壽命。即產品能夠正常使用的期限。包括使用壽命和儲存壽命兩種。使用壽命是產品在規定條件下滿足規定功能要求的工作總時間。儲存壽命是指產品在規定條件下功能不失效的儲存總時間。醫葯產品對這方面規定較為嚴格。③可靠性。即產品在規定時間內和規定條件下,完成規定功能的能力。特別對於機電產品,可靠性是使用過程中主要的質量指標之一。④安全性。即產品在流通和使用過程中保證安全的程度。一般要求極其嚴格,視為關鍵特性而需要絕對保障。⑤經濟性。即產品壽命周期的總費用,包括生產成本與使用成本兩個方面。⑥外觀質量。泛指產品的外形、美學、造型、裝璜、款式、色彩、包裝等。
合同中規定商品質量的方法有哪些
國家標准、省級標准、行業標准等。
參考資料:lawyer81
衣服的質量問題指哪些?
第一,外觀要整潔,不可有臟、污、色差等現象。線頭要清理干凈。線條要順暢,針距要均勻。左右要對稱。
第二,結構要牢,比如接拼處,鈕扣撫拉鏈夠不夠滑順,等等。
對服務性商品質量的要求主要有哪些
旅遊門票、電子客票、網上保險、網上匯款、數字卡、網上教育等 計算機軟體、娛樂產品消費、訂票、付款、信息服務等,供需雙方可以在網上直接實現交易,又稱為直接電子商務 有形商品嘛:就很多了:你平時買的一些東西都是有形商品丫! 答:商品是指用於交換的勞動產品。有形商品,按照通常的理解,則是指具有實物形態,通過交換能夠帶來經濟利益的勞動產品。無形商品相對於有形商品來說,是一個發展中逐漸被認識的概念,它在很大程度上體現了當代經濟發展、科技水平和經濟管理的要求,其外延不是固定不變的,直到今天,人們對於它還沒有一個統一的認識。我們認為,所謂無形商品,就是指對一切有形資源通過物化和非物化轉化形式使其具有價值和使用價值屬性的非物質的勞動產品以及有償經濟言行等。 對於這個定義,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方面來理解:第一,無形商品的作用對象是有形資源。無形商品產生在有形資源的基礎上,有形資源是無形商品產生的前提條件,沒有有形資源,無形商品就不可能得以產生。有形資源是無形商品的載體,離開了有形資源,無形商品就無從談起。第二,無形商品既可以通過物化的形式,也可以通過非物化的形式由有形資源轉化而來。第三,凡是商品,就必須同時具備使用價值和價值。無形商品作為商品的基本形態之一,同樣具有使用價值和價值,其中,使用價值是無形商品的自然屬性,也是最基本的屬性;價值則是無形商品的社會屬性。第四,無形商品不僅包括非物質的勞動產品,更重要的是,它還包括有償經濟言行,比如在法律咨詢行業里出現的有償律師辯護、有償評估、有償咨詢,在服務行業里出現的有償家政、有償中介、有償導購以及有償美容等等。
什麼是商品的品質?商品的品質有哪些主要特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含義:商品的品質就是物品的質量,是指產品能夠滿足人們某種需要而具備的特徵。特徵:一般表現為產品的適用性、可靠性、安全性、經濟性和使用壽命等。
品質管理包括哪些方面
簡單來說,分三大部分:
一、產品質量檢驗及工序檢驗:
1、進料有進料品質檢驗(IQC)
2、生產過程中有製程檢驗(IPQC)
3、成品入庫前有最終檢驗(FQC)
4、出貨前有出貨檢驗(OQC)
二、品質保證:
1、供應商品質保證(VQA)
2、系統及客戶品質保證(通常稱為QRA):主要指進行ISO系統、QCC活動、客戶投訴處理等的工作。
三、品質工程:
1、材料品質工程(CE),如富士康有專門的CE部門;
2、產品品質工程(QE),主要進行檢驗標準的訂立、產品可靠性檢測、產品質量問題分析等工作。
什麼是產品質量,它包括哪幾個方面?
產品質量是指產品適合社會和人們需要所具備的特性。一般地說,凡是反映產品使用目的的各種技術經濟參數,都可以叫做質量特性。產品質量特性,包括產品結構、性能、精度、純度、物理性能、化學成分等內在特性。還包括外觀、形狀、手感、色澤、氣味等外部質量特性。
工業產品各項質量特性,可以概括為性能、壽命、可靠性、安全性、經濟性等五個方面。1、性能
是指產品的物理性能、化學性能或技術性能,如:機床的功率、鋼材的化學成分、紡織纖維的拉力等。2、壽命
即耐用程度。是指產品的使用期限,如燈泡在規定電壓下的使用小時數、汽車在正常條件下的行車里程數等。3、可靠性
是指產品使用時,無故障的可能性、精度的穩定性、性能的持久性。如電視機平均無故障周期、機器精度的穩定期限等。4、安全性
是指產品在溝通和使用過程中保證安全的程度,一般用事故頻率和事故嚴重度兩項指標來表示。5、經濟性
是指產品壽命周期總費用的大小,包括生產成本、銷售價格、使用中燃料動力的消耗及維修費用等。
影響產品質量的六大因素是什麼?
質量是企業的生命線,今天的質量就是明天的市場。質量管理作為企業管理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企業的生存發展具有很重要的意義。隨著質量管理的不斷發展,質量管理由以前的重在結果轉變為目前的重在預防,要變「事後把關」為「事前預防」,變管理結果為管理因素。因此在實施質量管理時要從影響產品質量的因素入手,進行預防管理。縱觀整個生產過程,造成產品質量波動的原因主要有6個因素,即:人、機(機器設備)、料(材料)、法(方法)、測(測量)、環(環境)這六大因素。下面對這六個因素及預防控制措施進行簡單的介紹和說明。
造成產品質量波動的6個因素:
a)人:操作者對質量的認識、技術熟練程度、身體狀況等;b) 機器:機器設備、工具的精度和維護保養狀況等;c) 材料:材料的成分、物理性能和化學性能等;d) 方法:這里包括加工工藝、工裝選擇、操作規程等;e)測量:測量時採取的方法是否標准、正確;f) 環境:工作場地的溫度、溼度、照明和清潔條件等。
各因素的分析及主要預防控制措施:
1、操作人員因素
凡是操作人員起主導作用的工序所產生的缺陷,一般可以由操作人員控制。造成操作誤差的主要原因有:1)質量意識差;2)操作時粗心大意;3)不遵守操作規程;4)操作技能低、技術不熟練,以及由於工作簡單重復而產生厭煩情緒等。主要控制措施有:(1)加強「質量第一、用戶第一、下道工序是用戶」的質量意識教育,建立健全質量責任制;(2)編寫明確詳細的操作流程,加強工序專業培訓,頒發操作合格證;(3)加強檢驗工作,適當增加檢驗的頻次;(4)通過人員的適當調整,消除操作人員的厭煩情緒;(5)強化自我提高和自我改進能力。
2、機器設備因素
設備不但包括生產作業設備、機械及裝置,還包括刀板、模具、夾具、量具等相關物品。主要控制措施有:(1)加強設備維護和保養,對所有的設備日常檢修及使用都要制定相應的標准,並按標準定期檢修維護。(2)採用首檢制,以核實機器的准確性、精確性。設備的管理要盡可能的提早發現設備運轉的不良情況並分析原因,採取適當的措施,進行預防性維護,防患於未然。
3、材料因素
主要控制措施有:(1)在原材料采購合同中明確規定質量要求;(2)加強原材料的進廠檢驗和廠內自製零部件的工序和成品檢驗;(3)合理選擇供應商(包括「外協廠」);(4)搞好協作廠間的協作關系,督促、幫助供應商做好質量控制和質量保證工作。
4、工藝方法的因素
工藝方法包括工藝流程的安排、工藝之間的銜接、工序加工手段的選擇(加工環境條件的選擇、工藝裝備配置的選擇、工藝參數的選擇)和工序加工的指導文件的編制(如工藝卡、操作規程、作業指導書、工序質量分析表等)。
工藝方法對工序質量的影響,主要來自兩個方面:一是指定的加工方法,選擇的工藝參數和工藝裝備等正確性和合理性,二是貫徹、執行工藝方法的嚴肅性。
工藝方法的主要控制措施有:(1)保證定位裝置的准確性,嚴格首件檢驗,並保證定位中心准確,防止加工過程出現偏差;(2)加強技術業務培訓,使操作人員熟悉定位裝置的安裝和調整方法,盡可能配置顯示定位數據的裝置;(3)加強定型刀具或刃具的刃磨和管理,實行強制更換制度;(4)嚴肅工藝紀律,對貫徹執行操作規程進行檢查和監督。(5)加強工具工裝和計量器具管理,切實做好工裝模具的周期檢查和計量器具的周期校準工作。
5、測量的因素
主要控制措施有:(1)確定測量任務及所要求的准確度,選擇使用具有所需准確度和精密度能力的測試設備。(2)定期對所有測量和試驗設備進行確認、校準和調整。(3)規定必要的校準規程。其內容包......>>
提高商品質量的作用有哪些
提高產品質量的作用
1.質量是企業的生命
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市場經濟的發展,人們逐漸告別短缺經濟。在買方市場條件下,企業間的競爭異常激烈,而競爭的實質是質量競爭,其結果是質量好的企業必將淘汰質量低劣的企業。
2.質量是企業樹立品牌的前提
良好的品牌依賴產品的高質量,沒有優質的產品難以樹立好的品牌形象,即使品牌形象樹立起來了,也只是曇花一現。
3.質量是企業效益的源泉
一方面,高質量產品與低質量產品相比,生產成本相差無幾,但市場上的身價相差可能數倍;另一方面,高質量的生產製造過程降低了廢品率和各種消耗,這種低成本的生產過程直接給企業帶來經濟效益。
4.質量是市場營銷的後盾
高質量的產品給企業的市場營銷以十足的信心,是市場營銷成功的保證。如果質量上不去,再有成效的市場營銷也只能是前面開拓市場,後面丟失陣地,前面擴大銷售,後面增加投訴。
質量管理包括的內容是什麼?
質量管理通常包括制定質量方針和質量目標以及質量策劃、質量控制、質量保證和質量改進等活動。
❻ 產品質量都有哪些分類標准
產品質量特性的含義很廣泛,它可以是技術的、經濟的、社會的、心理的和生理的。一般來說,常把反映產品使用目的的各種技術經濟參數作為質量特性。泛義上的產品質量是指國家的有關法規、質量標准以及合同規定的對產品適用、安全和其它特性的要求。
產品質量的分類:產品質量是指產品適應社會生產和生活消費需要而具備的特性,它是產品使用價值的具體體現。它包括產品內在質量和外觀質量兩個方面。
(1)產品內在質量
產品的內在質量是指產品的內在屬性,包括性能、壽命、可靠性、安全性、經濟性五個方面。
產品性能,指產品具有適合用戶要求的物理、化學或技術性能,如強度、化學成份、純度、功率、轉速等。
產品壽命,指產品在正常情況下的使用期限,如房屋的使用年限,電燈、電視機顯像管的使用時數,閃光燈的閃光次數等。
產品可靠性,指產品在規定的時間內和規定的條件下使用,不發生故障的特性,如電視機使用無故障,鍾表的走時精確等。
產品安全性,指產品在使用過程中對人身及環境的安全保障程度,如熱水器的安全性,啤酒瓶的防爆性,電器產品的導電安全性等。
產品經濟性,指產品經濟壽命周期內的總費用的多少,如空調器、冰箱等家電產品的耗電量,汽車的每百公里的耗油量等。
(2)產品外觀質量
產品的外觀質量指產品的外部屬性,包括產品的光潔度,造型,色澤,包裝等,如自行車的造型、色彩、光潔度等。
產品的內在質量與外觀質量特性比較,內在質量是主要的、基本的,只有在保證內在特性的前提下,外觀質量才有意義。
產品質量標准:
產品的質量表現為不同的特性,對這些特性的評價會因為人們掌握的尺度不同而有所差異。為了避免主觀因素影響,在生產、檢驗以及評價產品質量時,需要有一個基本的依據、統一的尺度,這就是產品的質量標准。
產品的質量標準是根據產品生產的技術要求,將產品的主要的內在質量和外觀質量從數量上加以規定,即對一些主要的技術參數所作的統一規定。它是衡量產品質量高低的基本依據,也是企業生產產品的統一標准。我國採用的產品質量標准有:
國際標准,是指某些國際組織,如國際標准化組織(ISO)、國際電工委員會(IEC)等規定的質量標准,也可以是某些有較大影響的公司規定的並被國際組織所承認的質量標准。積極採用國際標准或國外先進標準是我國當前的一項重要技術經濟政策,但不能錯誤地把某些產品進口檢驗時取得的技術參數作為國際標准或國外先進標准,這些參數只是分析產品質量的參考資料。
國家標准,是在全國范圍內統一使用的產品質量標准,主要針對某些重要產品而制定的。
部頒標准(行業標准),是指在全國的某一行業內統一使用的產品質量標准。
企業標准,是企業自主制定,並經上級主管部門或標准局審批發布後使用的標准。一切正式批量生產的產品,凡是沒有國家標准、部頒標準的,都必須制定企業標准。企業可以制定高於國家標准、部頒標準的產品質量標准,也可以直接採用國際標准、國外先進標准,但企業標准不得與國家標准、部頒標准相抵觸。
把產品實際達到的質量水平與規定的質量標准進行比較,凡是符合或超過標準的產品稱為合格品,不符合質量標準的稱為不合格品。合格品中按其符合質量標準的程度不同,又分為一等品,二等品等等。不合格品中包括次品和廢品。
❼ 產品質量的定義是什麼
產品質量是指產品滿足規定需要和潛在需要的特徵和特性的總和。任何產品都是為滿足用戶的使用需要而製造的。對於產品質量來說,不論是簡單產品還是復雜產品,都應當用產品質量特性或特徵去描述。產品質量特性依產品的特點而異,表現的參數和指標也多種多樣,反映用戶使用需要的質量特性歸納起來一般有六個方面,即性能、壽命(即耐用性)、可靠性與維修性、安全性、適應性、經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