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交互邏輯是什麼 我是指產品經理寫的FRD中需要的 交互邏輯。。
以下是來源於論壇,先看一下,隨後有我的解釋:
用「數」和「量」,講一下邏輯是怎麼交互的吧。
數,永遠是對整個的某部分的描述;幾何(量),一定是對這個部分的命名。
我們看到似乎用某一種數的概念就可以描述一切了,比如說概率,或者random,本身就是說它是一整個的。比如1,2,3這些自然數都是某個數的一部分,我們不可能在不預先有數的知識的時候來說1,2,3。而量,或者說幾何關系,則是在對這個部分取名字,於是它永遠是描述部分,於是我們看到的現象是,有很多很多題目,都是在描述部分的情況,而它們之所以達不到完美,在於它們很難作為一個整體而存在,除非你把它們簡化為命名本身。舉個例子說,你看到你的雙手了嗎?看它,然後你知道它們是你身體的一部分,(其實是身體,對吧),然後,你把它們叫做「手」。這個過程就是剛才我們描述的數和量的相互過程。這里只是用數和量來舉例,大家看為什麼在數學和文字中這些現象難以說清楚?只能通過隱喻和想像?原因就在於我們說任何東西的時候都不是單純的,你說剛才的1,它其實能體現數,也能體現量,再比如說結構,它也一定可以體現量,也體現更多的某種別的類似於數的東西。如果還不明白,可以想像那個手的例子:)
解釋:
交互邏輯中包含兩個詞,一個是交互,一個是邏輯。
在功能需求文檔中,產品經理要告訴研發人員,我們要做什麼功能,這些功能怎麼用,通過什麼流程來用,這些,很大一部分都是通過交互邏輯來描述的。
交互,是信息和操作,信息如何流向,操作如何進行;
邏輯,是交互的連接,把涉及到的交互按照一定的方式組合起來。
比如,我們設計一個登錄功能,這裡面涉及到的交互有:
賬號密碼發送到伺服器
伺服器驗證賬號是否存在
驗證密碼是否正確
返回錯誤信息/返回驗證通過信息並登錄
跳轉到相關頁面(包括當前頁面、首頁、個人首頁等)。
以上這些,是交互,而且是登錄過程中的信息交互。
但登錄有兩個結果,一個是成功,一個是失敗。成功有成功的信息交互,有成功後系統的動作。失敗有失敗的信息交互,並根據不同原因,有不同的信息返回,同時也有系統的動作。
以上這些,是邏輯,而且是系統響應邏輯。
除了信息交互之外,還有人機交互,即用戶有什麼行為,系統對這些行為有什麼響應,返回什麼信息等等。
至於數和量,我感覺樓主對產品經理的工作內容應該不是太熟,那現在你可以這樣理解:數,是交互。量,是邏輯。
⑵ 如何打造一份邏輯清晰的產品方案
這是《90天產品經理訓練營》的第10課-產品規劃課程課後筆記,重點講解產品方案是什麼,有什麼用,怎麼做。
帶著這些問題,和我一起進入課堂,了解產品方案的來龍去脈
產品方案和項目規劃是課程的重點,還是以實戰為主,通過老師親身的案例講解了如何做產品方案,進行項目規劃。
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很多人喜歡提出自己的想法,他們以為是需求,其實是針對 一個問題的解決方案 。
產品經理需要了解對方提出這個方案的根本原因, 通過不停追問 ,深挖對方的真實需求。
2.產品方案的定義
對於這一段定義,存在太多概念,產品組合策略是什麼?產品開發策略是什麼?
產品組合策略
所謂組合策略,首先要了解公司所有的產品,在方案中應該羅列所有產品的特點和所處生命周期。
組成策略是對產品項目的增、刪、改 』
互聯網項目通常是對一個產品作出相應的方案,應該改為功能組合策略,決定某個周期開發哪樣的功能
產品開發策略
產品開發策略有6種:
在產品方案中,根據市場,產品生命周期選擇適合的開發策略。
了解需求與方案之間的差異,才能清晰分辨你聽到的是需求還是方案,還能讓你從需求的視角轉變為方案的視角。
1. 需求是感性的,而方案是理性的 。需求通常與人的情感掛扣,沒有經過嚴密的邏輯推理,往往是當事人遇到問題後提出的解決方案。而方案則是經過嚴密的 邏輯思考 得出的結果。
2. 需求是一個點,方案是一個面 。需求往往是一類人在特定環境下的痛點,做方案卻要考慮不同人在不同情況下的痛點如何解決。
3. 需求是有限的,方案是無限的 。解決方法總比問題多,一道數學題的解決方法就又N種啦。
4. 需求是心靈的,而方案是金錢的 。需求是滿足用戶的某種慾望,滿足人性的弱點,而方案是以盈利為目的,實施起來需要金錢的支持的。
5. 需求是個人的,方案是企業的 。這段話其實我不是很認同,需求可以是企業的,而方案也可以是個人,就看這個需求的來源是哪裡,方案的利用者又是誰了。
總而言之,和一般的產品方案的區別就是,用戶需求是基礎,必須結合運營策略。
既然目的是獲取盈利和用戶量,那麼做產品方案的目標也要圍繞目的展開了。
1.深度理解需求的背景。
2.明確解決需求的路徑。
3.為項目作準備
一份產品方案,必須具備以下的要素:
1.結構清晰
產品方案的作用是讓產品經理自圓其說,驗證自己的想法是可行的過程,你的方案是給人看的。
任何文檔都需要結構清晰,邏輯順暢,讓人看得懂,看得舒服。
2.背景分析
詳細的背景分析能人明白這份方案的來龍去脈,閱讀起來更加輕松,更容易理解你的思路來源。
3.產品基調
主要是做產品定位,說明你的產品解決了哪些人的哪些問題。
4.產品框架
梳理產品的功能框架,展示你即將要做的產品具備怎樣的具體功能。
5.產品預期
描述產品的目標,衡量產品成功的目標是什麼。
為什麼說產品是落實功能最重要的一步,方案的拽寫思路說明了一切,把分析與具體方案結合得出產品需求的指導方案。
很多人把覺得產品需求與產品方案難以區分,最簡單的區分方法就是產品需求是具體的細節實施,主要對象是開發人員,而產品方案則是做需求的原因與策略。
產品方案在小公司比較少出現,因為現在互聯網的節奏太快了,沒有時間給你詳細地做一份方案。
產品方案需要用到的地方:
個人思路整理,助你深刻理解需求,提煉最合適的解決路徑
對於個人來說,寫一份完整的方案能夠整理你的思路,使其不僅僅是停留在腦海中,寫出來,更清晰。
通過不斷思考,結合數據分析,市場分析,能讓你更理解需求,從而想出更多的解決辦法,提煉出最優解。
項目申報,立項使用
當你有一個想法想要做,請拿出一份方案給你的領導看,給你的開發人員看,讓他們明白你要做什麼,有什麼意義,能夠帶來什麼。
老師舉了一個親身經歷過的例子,說明項目規劃的重要性,項目規劃最重要的就是有一個清晰的目標,如果沒有目標或者目標不清晰,很難知道你需要什麼,前進的路也不清晰。
不能總想著在摸索中前行。
立項能給人帶來儀式感,向你的團隊開一次立項會議,讓每一個人都知道你們在做一件 什麼事情,什麼時候完成,完成之後的意義吧
我原來以為立項就是開一個會議,原來不是的,能夠告訴協作方的手段,都是立項的方式。
你可以通過電話,郵箱,簡訊等方式進行,不過最高效的就是會議了。
課程當中又一句話讓我感受很深:
作為產品經理,你都不帶頭開立項會議,誰來帶頭啊?
無論是小公司還是大公司,關鍵是看你願不願意去做,不要被資源限制住了。
分期是為了設置里程碑,讓路途看起來不再遙遠。
一個項目開啟的時候往往是龐大的,分期是由於 技術條件,時間條件等 資源的限制,把一個大的項目按階段進行拆分,每個階段完成一個目標。
個人認為分期是為了更好的堅持,讓任務更加具體、可跟蹤,並根據階段目標得達成情況進行適當的調整。
總之,分期是為了不走歪路。
項目都是可以調整的,如何調整呢?
看競品
想與競品拉開差距,就要做好自己的核心功能,並把這個功能做到極致,讓用戶離不開你,暫時不用想讓用戶不爽的地方,而是加大力度做讓用戶爽的地方。
看反饋
一般會給你反饋的人有兩種:死忠粉或者用得超級不爽的人。
通過他們的反饋能了解到好與不好的地方,要仔細分析,得出改進方案。
看數據
數據能真實反映用戶最喜歡的地方和不喜歡的地方,找出來,先把喜歡的功能做到極致,再補上不好的功能。
為什麼產品方案要結合運營策略?原因很簡單,一個產品如果沒有運營的支撐,不會有人來用。
所以在產品開發的過程中,要協調好運營人員,不斷與它們溝通,產品研發過程中就要進行運營的布局。
運營很重要,運營很重要,運營很重要。
在課程中,老師多次強調目標的重要性。
無論是做市場分析還是需求分析,行動之前想清楚你為什麼要做這件事。
為什麼我每次上課之前都會給自己提幾個問題,就是為了給自己設置一個目標:能解決這幾個問題,這堂課才算成功。
所謂管理你的上級,就是要你考慮得比上級更加清晰,能有理有據地說服他。
為什麼他是老闆,而你不是,原因就是他有其獨有的眼界,產品做不成功的時候,最痛的是他。
多換位思考。
這是鍛煉你思考能力的方式,不要以為只有工作的時候才用到方案,你的人生規劃,你的目標管理都需要一個可執行的方案。
看到身邊讓你不爽的事物,快想想有什麼解決方案,可以讓你更爽一點。
如果你的方案不夠完善,如果資源不支持,你的方案是無法落地的。
當你的方案被拒絕時,要復盤思考,為什麼我的方案被拒絕呢?是考慮不周?還是現在的資源不允許。
即使一個方案失敗了,你也能獲得以下的好處:
1.訓練了信息匯總與提煉的能力。
2.梳理了你的邏輯。
3.讓你想清楚所做產品的目標,驗證了可行性。
產品方案是思考過程,項目規劃是落地過程,方案是項目的指導,就像理論與實踐的關系
方案的分析過程是項目的立項基礎。
方案的產品預期是項目的目標。
方案的產品框架是項目迭代時間,進行分期的基礎。
時間管理
考慮開發人員現在的工作量,合理地分配每個人的工作,督促他們完成任務。
預期管理
在項目推進的過程中,及時檢驗階段性目標,合理地管理老闆的預期,一般都是避免預期過高。
復盤
每個階段都要進行階段性的復盤,檢討做得不好的地方。
項目完成後要進行全面的復盤,檢查與目標的差距有多大,此時的復盤應該要號召相關負責人一起進行。
最近在思考得方案是: 如何又快又好地做一份市場分析與競品分析報告 。
背景:做作業過程中,發現自己效率很低,對於數據獲取的途徑不熟悉。
預期:總結一份可操作的分析流程,必須是具備細節的。
以上為個人課程的一些小小總結,我是唐三笑,渴望成為一名優秀互聯網產品經理的小菜鳥。
⑶ 什麼是產品開發路線圖請產品經理回答。
就是產品的邏輯示意圖,也就是產品開發前產品經理需要梳理出產品實現的步驟,具體來講這個產品需要哪些功能模塊,模塊間的邏輯關系、實現流程,規劃完成之後開發人員根據你的開發路線圖以及功能需求合理安排開發步驟及時間。
⑷ 產品開發流程5個階段分別是
產品開發流程5個階段分別是:
1、計劃和確定項目(項目立項)
2、產品設計和開發(原型樣件 α、β樣件)
3、過程設計和開發(工裝樣件 γ/OTS樣件)
4、產品和過程確認(生產件PPAP樣件)
5、反饋、評定和糾正措施(SOP)
產品開發流程是指企業用於想像、設計和商業化一種產品的步驟或活動的序列。流程就是一系列步驟,它們把一系列投入變成一系列產出。
質量保證:產品開發流程確定開發項目的階段和沿著開發流程的節點。假定這些階段和節點的選擇是明智的,那麼遵循產品開發流程就是一種保證最終產品質量的方式。
協調:一個清晰的產品開發流程發揮著主計劃的作用,它規定開發團隊中每一個活動者的角色。當需要團隊成員的貢獻以及團隊成員需要交換信息和材料時,該計劃將保證團隊成員之間的信息傳遞。
計劃:產品開發流程包含了完成每一階段的自然界限。這些界限的時間排列有助於整個開發項目時間表的制定。
管理:產品開發流程是評估即將完成的開發活動效果的標難。通過實際事件和已經建立的流程之間的對比,管理者可以識別出可能出現問題的地方所在。
提高:應將組織的開發流程進行整理歸檔,這有助於提高機會的識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