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打造產品稀缺性的5種方法
眾所周知,供求關系決定了產品在市場上的價值。只有在市場上稀缺的東西才能夠賣的上高價。那麼,如果同類產品已經在市場上供大於求,那麼如何人為的通過市場、運營手段打造產品的「稀缺性」,從而緩解競爭壓力呢?
1. 通過產品功能設計方面打造稀缺性
在現在這個市場上,幾乎沒有什麼東西是你能製造,而別人造不出來的。所以產品本身的差異化並不是要造出一個獨一無二的東西,而是讓用戶關注產品的某一個點(可以是某一項功能,也可以是某一項設計)。比如人們想起Mac電腦,第一印象是是輕薄、設計美觀,而想起ThinkPad,首先想到的是商務,穩定。
產品自身的差異化是根據產品的定位在設計的早期就決定的。 一般來說運營的過程是不斷的強化產品和其他競品的不同,從而打造「稀缺性」。
大家耳熟能詳,在產品功能方面進行差異化設計的經典案例非手機行業莫屬,比如OPPO 手機(強調充電快速),美圖手機(強調拍照美顏),步步高音樂手機(強調聽歌功能),摩托羅拉(強調原生Android操作系統)
2. 通過用戶的使用場景建立稀缺性
使用這個方法最經典的兩個案例是火遍大江南北的加多寶和紅牛,「困了、累了和紅牛」,「怕上火、喝加多寶」這兩句廣告詞就是典型的通過用戶的使用場景來打造稀缺性的。 讓你每當累了的時候就想起紅牛,吃麻辣火鍋的時候就想起加多寶。
由於使用場景不同,加多寶和紅牛在一片紅海的飲料市場成功的建立了自身的稀缺性。
3. 通過使用人群建立產品的稀缺性
大眾產品最適宜使用這種方法建立稀缺性。大眾產品由於使用人群廣泛,所以可以針對特定使用人群進行差異化的宣傳,進而打造處針對這部分人群的產品稀缺性產品,比如各大銀行推出的信用卡,推出了針對游戲玩家,大學生,都市白領,商務出差人群定製的各類信用卡。
信用卡本身並沒有稀缺性,隨便一傢具備資質的銀行都可以辦理。但是一旦和特定的人群產生交集,那麼馬上就會變得稀缺了。我還記得在AFK之前,專門辦理了一張招商銀行發行的魔獸世界信用卡,而當時我手裡已經有了2張普通信用卡。
4. 通過地域建立產品的稀缺性
相對而言,這種方式需要產品自身具有強大的地域特性特點和號召力,比如大家都知道現在很多地方都可以生產陳醋,但是總是卻總是會覺得山西的陳醋會比其他地方好。是因為口味、配方不同么?顯然不是,因為現在全國各地的加盟廠商使用的生產工藝其實是基本一樣的。
比如,老羅的錘子手機曾經使用過的一個定位 - 「東半球最好用的手機」(現在已經變成了全球第二好用的手機),也是類似的做法,不過有點裝X的嫌疑。在一個產品自身品質還沒有建立口碑的時候,就使用地域屬性來建立稀缺性,顯然是不夠明智的。
5. 通過產品附加的服務建立稀缺性
通過服務來建立產品稀缺性在市場上是比較少見的。比如蘋果的售後服務不是損壞部件的維修,而是為顧客更換一部全新的手機;大可樂手機(盡管現在已經死掉了)承諾的永久免費更換新機等。
通過服務來建立稀缺性這個方面一定要謹慎操作,因為面臨的很可能是成本的大幅上升。
越分享,卻成長
我是運營小咖- 小栗子
⑵ 產品過剩的年代,能做什麼生意
做生意,其實更多是通過「賣產品」的盈利模式。那麼,產品過剩的年代,通過賣產品獲利的難度就比較大。那麼,這種市場情況下,還能有哪些生意能夠適合做,我們給出以下幾種生意模式,僅供參考。
01
產品過剩的概念分析
產品過剩是指某些行業生產產品的能力較強,屬於飽和的生產狀態。生產出來的產品將嚴重超出 社會 需要的能力。更多的是指一些行業的產品庫存較大。
產品過剩與產能過剩是不同的概念。產能過剩是指生產能力。可以理解為生產能力超過了 社會 需求,而造成的結構失衡。
產品過剩是產能過剩的盲目生產,造成的庫存失衡的體現。產品過剩的概念是相對的,也就是可以通過去庫存的方式,控制生產產能而解決的。
02
產品過剩的年代,可以選擇做的生意
無論是產能過剩,還是產品過剩,也就是我們想通過「賣產品」而獲取利潤的難度是非常大的。那主要原因是,市場需求量較小,不會有較大的銷售量。另一個原因,就是利潤較低。產品過剩的情況,一般市場的反應是降價,打折的情況,進行去庫存。所以,這種情況,經營者的利潤是非常低的。
那麼,如果避開產品的銷售,有哪些可以選擇的生意?
一.賣「服務」
我們會發現一個市場現象。當產品越來越不值錢的時候,服務越來越值錢。也就是市場上對服務的需求較多,而且服務類人員,也是非常稀缺的。特別是一些產品銷售出去後,會產生大量的售後服務問題的行業。比如,需要維修,保養,更換零件,上門安裝,上門培訓等等。我們目前看到市場上的一些「服務」型的生意。
1. 維修,保養類
家用電器維修,電動車維修,鍾表維修, 汽車 維修保養。從事這類生意的,主要就是以自己的「技術」為產品。經營成本也比較低。往往會被別人認為「小」生意,但生意比較理想。同時,同行的競爭也比較小。
這類行業雖然表面看似是以服務,但也在服務的過程中,銷售相關的產品維修保養配件,利潤也是非常的可觀。
2. 家庭上門安裝服務類
水電安裝,管道疏通,家庭智能應用安裝。這類服務類生意,一般都是在居民小區。也是大部分家庭所需要的服務項目。
3. 服務類體驗店
美容美發店,保健 養生 類店等。這里屬於服務類型的實體店。主要是通過顧客的體現,收取服務費。同時,也可以經營相關的產品。這類產品大都是屬於暴利型產品。
二.賣「思路」
產品過剩,是指無論是生產製造企業,還是商品流通企業的經營者,都會發愁的是,如何將產品賣出去。他們不缺少產品,缺少的是如何將產品銷售出去的方法。所以,在這種市場需求的情況下,有一些成立營銷公司,特別是目前一些利用新媒體賣貨的,越來越有市場需求。也就是自己有客戶資源,有新媒體銷售途徑。我們把這些人稱為賣「思路」的人。
1. 成立專業化的營銷公司
成立專業化的營銷公司,一般不是普通人的選擇。大都是需要具備一定的營銷專業知識,有豐富的產品策劃,銷售經驗。因為,目前的這類公司都是靠服務方的實際銷售,收取銷售提成的模式。
目前這類專業化的營銷公司的業務開始轉型,以前主要是靠收取咨詢費,培訓費等。目前主要是靠幫助服務的企業完成銷售,而獲取銷售傭金的。
2. 個人自媒體
一些優質的個人自媒體賬號。沉澱了較多的粉絲。並具有很高的人氣,知名度,信譽度。這類自媒體賬號的帶貨能力,是非常強大的。很多的產品供應鏈,通過與他們的合作,解決了產品庫存的問題。所以,自媒體創業也是很多普通人可以嘗試的。
目前個人自媒體的主要收入來源,已經不再依靠各大平台的流量補貼收入,而是要結合電商帶貨的收入成為主要的收入來源。
三.賣「特色」
我們說產品過剩是相對的。並不是所有的產品都存在產能過剩的情況。存在產能過剩的行業,主要是指一些大眾消費品。也就是生產製造的門檻比較低,生產製造的廠家較多。大都是認為這類產品的市場需求量較大。所以,才會造成產品過剩。而一些具有差異化的產品,一些高精端的產品,也就是我們認為的一些「特色」產品,是很少出現產品過剩的情況的。有些甚至是比較稀缺的。所以,我們認為在大部分產品過剩的年代,避開競爭的紅海,去找一些「特色」產品去經營。
1. 銷售區域性的三農領域的「特色」產品
我們說區域性的三農特色產品,是指在 其他區域很少有類似的產品。或者,有類似的產品,但是沒有較高的知名度。特別是在自己的居住區域,有類似的特色產品,就會有更大的銷售優勢。當然,這種產品是通過電商銷售的渠道居多。
2. 加盟有「特色」的小型餐飲店
在產品過剩的時代,一些特色的小型餐飲店,在一些地方是比較稀缺的。這種特色主要體現在,必須通過加盟的方式,才能擁有配方,商標使用權,在當地區域的經營權等。特別是有些加盟的小型特色餐飲店,在某一個區域,只限制一家經營的情況。
我們為什麼要談到避開產品過剩「賣特色」,因為大部分人,本身沒有技術服務的優勢,沒有賣「營銷」的優勢。
總結:
產品過剩的年代,我們能做的生意,遵循的就是要盡量避開過剩的「產品」銷售。我們提出三個觀點,就是賣「服務」,賣「營銷」,賣「特色」。在這三類生意項目中,我們認為適合我們普通選擇的是賣「服務」,賣「特色」。
僅供參考。
(完)
產品過剩年代照樣有生意做,現在給你介紹幾種方法。
第一種先推薦一種大生意,就是並購。
產品過剩時代呢,就是在整個產品的供應鏈的橫向和縱向都分布了太多的企業。產品過剩了,那麼在這些供應鏈里的企業,面臨著兩個選擇,要麼轉型升級,要麼等死。
而大部分的企業他們沒有這種意識,有意識也沒有魄力,這是在等死,而只有少部分的企業轉型升級或者是有並購之舉的。這些企業家他們不管在任何時代,不管產品過不過剩,他們都是永遠的贏家,是永遠優秀的企業。而大部分企業等著你去並購。
第二種也是大生意,就是踐行國家戰略一帶一路,把過剩的產品在全球進行處理銷售,擴大更大的 市場份額。那麼踐行國家戰略 一帶一路,做的最有效的,我覺得是馬雲。他的天貓,淘寶,再加上菜鳥,然後再藉助新冠疫情把國內過剩的產品,已經在地球上飛來飛去了。
貓有貓路狗有狗路,那麼你也可以透過你的擁有的資源和渠道的方式,踐行國家戰略把這個國內過剩的產品一帶一路帶出國門。
第三種呢,就是c2m,就是精準的把握消費者的需求,然後,把這種需求下到生產線上去變現產品,從而滿足消費者的需求。
要做c2m呢,有兩個建議。
一,就是精準的定位。在這個已有的產品或者服務的市場的空間裡面去找到一個細分領域的市場,針對你的目標消費者和目標群體,在這個細分領域之內,提供產品或者服務。
二,就是建構數字化的企業。透過這個數字化的企業,也只有數字化的企業才能夠快速的,精準地找到消費者的需求,然後迅速的把產品做出來,迅速地交到消費者手裡,快速反應,否則這個c2m也難以實現。
做產品,不如做服務!賣商品不如賣服務!做服務不如做綜合解決方案!產品加服務加客戶是上帝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