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謹慎選擇結構型理財產品
結構型理財產品是運用金融工程技術、將存款、零息債券等固定預期年化預期收益產品與金融衍生品(如遠期、期權、掉期等)組合在一起而形成的一種新型金融產品。結構型理財產品的回報率通常取決於掛鉤資產的表現。根據掛鉤資產的屬性,結構型理財產品大致可以細分為外匯掛鉤類、指數掛鉤類、股票掛鉤類和商品掛鉤類等。
結構型理財產品曾給不少投資者帶來損失,銀行發行的結構型理財產品盡管都是90%以上保本的,但誇大的歷史預期年化預期收益率和兩極分化的到期預期年化預期收益往往成為投訴重點。此外,結構型產品信息披露不透明使得風險隱匿其中不易覺察。
面對於高預期年化預期收益、高風險的結構性理財投資者應該如何把握呢?
選址合適掛鉤品種,選址熟悉的掛鉤產品
分析師殷燕敏建議,投資者在購買掛鉤類理財產品前,一定要篩選合適的掛鉤品種。投資者應該盡量選擇自己熟悉的標的市場掛鉤的產品。對掛鉤標的市場的判斷、投資時點的選擇,還有另外一些突發不可控因素等,都是影響結構性理財產品能否實現最高歷史預期年化預期收益率的主要原因。此外,投資者也需根據自己的風險偏好,來選擇不同的預期年化預期收益掛鉤形式。
進行風險評估
建設銀行理財經理建議,在購買理財產品之前一定要先做一個理財風險評估,了解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再進行相應的投資。在選購產品時,投資者可以比較各行最低歷史預期年化預期收益,先將最低歷史預期年化預期收益與同期存款預期年化利率進行對比篩選,然後再在各行之間比較。風險承受能力強的則可比較各行最高歷史預期年化預期收益。
分散投資
結構性理財產品達到預期最高預期年化預期收益率的概率相對較低,投資者在購買時最好是作為資產配置的一部分,而不應該將所有投資資金都砸在一款產品上。
對於眾投資者來說,購買投資結構型理財產品要慎重。投資者務必要問清楚產品在什麼情況下有預期年化預期收益,在什麼情況下會零預期年化預期收益或負預期年化預期收益。